县实验小学秋期末调研考试一年级语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5933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实验小学秋期末调研考试一年级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县实验小学秋期末调研考试一年级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县实验小学秋期末调研考试一年级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县实验小学秋期末调研考试一年级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县实验小学秋期末调研考试一年级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县实验小学秋期末调研考试一年级语文.docx

《县实验小学秋期末调研考试一年级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实验小学秋期末调研考试一年级语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县实验小学秋期末调研考试一年级语文.docx

县实验小学秋期末调研考试一年级语文

前言:

各个乡镇及学校上报的小学语文期末调研考试质量分析表,其填写质量参差不齐,现将县实小六个年级的质量分析上传到这里,供大家学习。

县实验小学2010年秋期末调研考试一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执笔人:

许尊菊时间:

2011.1.15

组织考试情况

1月12日放学后,学校专门召开了期末调研考试备考会,下发了《2010年秋季监考阅卷安排及要求》和《2010年秋季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工作安排》,对期末调研考试做了统一要求。

1月13日有条不紊地组织了考试;1月14日统一进行阅卷和质量分析。

监考及阅卷均打破了年级与学科界限,高、中、低段交换监考,每班有两名老师监考,班子成员和教导处教学管理人员巡视,专人司铃、装订,整个监考组织严密。

成立了各年级、各学科阅卷组,任课教师不参与该年级的阅卷工作,采用流水作业阅卷方式,遵循了“把握标准、得分有理、扣分有据”的阅卷原则。

阅卷中遇到的倾向性问题由教导处统一处理,阅卷结束后由阅卷组长通知任课教师集体查卷,查卷结束后才启封试卷。

本次调研考试从考场组织、监试、阅卷,整个过程都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确保考试能真实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教师教学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下阶段的工作。

阅卷分工情况

任中芹批改一至三题,王玉环批改第四题,官兵批改五至七题,曾静批改八至十题。

成绩基本情况

总人数359,参考人数359,巩固率100﹪。

A等353人,占98.3﹪,B等5人,占1.4﹪,C等1人,占0.3﹪。

P值99.005,年级均分98.12,最高分100,最低分74,优秀人数358,优秀率99.7﹪,合格人数359,合格率100﹪。

试题

评价

试卷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以人为本,以文为本,紧紧围绕教材出题,不出偏题怪题,使多数学生在检测学习效果的同时,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学习语文的信心。

1.考查内容的全面性。

一年级试题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既重视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又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语文能力和非智力结构不断完善。

例如:

测试内容多数是学生见过和练过的题目,但有部分是变换测试形式的检测,例如第八题:

把下面的词语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通过这样的题目,让学生明确考试不一定是学过的内容,而是要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

2.试题难易适度。

对优等生、中等生、差等生都有所兼顾,适用于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查。

如:

“我会看拼音写汉字”和“我会连线”,能使程度稍差的学生看到自己一学期努力的成果,增强答题的信心。

而“我会读短文做题”和“我能把句子补充完整”等则使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强的孩子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都能通过本次考试有所得。

3.从学生发展为本,命题注意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试题站在人文的高度,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改变试题枯燥、毫无生机的要求。

试卷开始以亲切的话语,创设了收获的情境,让学生兴趣十足、信心百倍地投入到考试之中。

此外,考试方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考试中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汉字数笔画、词语分类、连一连等都是在告诉孩子们语文无所不在,语文如此可爱。

对教学的反思及命题建议

通过这次质量测试,不仅全面了解学生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基本情况,而且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启迪。

1.针对一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特点,字词教学应以积累为主。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积累一些优美词句,养成自觉积累的习惯。

同时,在教学中要加强词句的训练,提高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应用词句的能力。

2.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立足于课堂。

教学中,教师应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空,重视阅读方法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同时,要将阅读延伸于课外,鼓励学生在课外多阅读一些有益的书籍,丰富积累,提高自身的阅读水平。

3.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做事细心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4.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重加强对学生写话能力的培养,善于挖掘教学资源,设计一些写话的拓展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展思维,努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交流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

5.关注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年龄特征、性格特点、知识储备等不尽相同,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诱导学生展现个性。

特别是学困生,老师应多关注他们,让他们也能“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6.教师要培养学生认真读题,仔细答题,反复检查的好习惯。

考试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但是学习也要以考试为导向,研究教学、提高教学,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思考不断总结,实现自我能力的提高并转化为学生能力的提高。

县实验小学2010年秋期末调研考试二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2010年秋期末调研考试县实验小学二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执笔人姓名:

林春梅时间:

2011.1.15

组织考试情况

为“端正考风、严肃考纪”,我校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对本次考试进行了周密安排。

于1月12日下午提前召开了考务工作会,强调了考试的严肃性;本着任教教师不监考、不阅卷的原则,对所有学科的监考、阅卷工作进行了详细布置;1月13日,如期举行了期末调研考试。

本次调研考试真正做到了组织严密,要求严格。

阅卷分工情况

为确实做到“公开、公正、公平”,阅卷工作采用了流水作业,本着“统一标准、得分有理、扣分有据”原则,由阅卷组长负责,采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方式,认真完成了阅卷工作。

具体各题的阅卷人员分别是:

简灯炎(一、二题);余冬妮(三、四题);田科慧(五、六题);曾晓云(七、八题);张华(第九题)。

成绩基本情况

二年级共352人,参考352人,参考率100%,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31分,平均分95.115分,得分率为95.115%,P值为96.852。

各等次人数分布为:

A等318人,占90.4%;B等26人,占7.4%;C等4人,占1.1%;D等1人,占0.3%;E等3人,占0.9%。

综上,优秀人数344人,优秀率为97.7%,合格人数349人,合格率为99.1%。

试题

评价

1、试题题型多样,题量适当试题题型分为:

填空、选择、连线、补充句子、加标点、阅读和写话练习等,按照认知能力划分,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既重视了基础知识、技能的考查(田字格中写字、多音字、补充词语等),又重视了应用能力的考查(给汉字换偏旁、阅读、写话等)。

2、试题难度适中,试题题目设计较科学合理本次试题层次明晰,既有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记忆考查的题目,又有考查学生分析应用能力的题目。

试题的难度适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

容易的占28%,较易的占33%,难度适中的占24%,较难的占15%。

试题充分关注低年级重在积累的特点,同时也注意关注部分学生的水平发挥。

例如阅读与编写故事,可以考出各种程度学生的真实水平,能够拉开成绩档次。

命题覆盖各册,既做到了全面考核,又突出了重点,为今后的教学工作起到了良好的导向作用。

本套试题达到了要求的信度、效度,能够达到考查学生学习情况和各种能力的目的。

对教学的反思及命题建议

通过对本次调研考试我校学生得分情况分析,反映出平时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从本次考试情况来看,学生整体阅读能力不强,阅读水平还亟待提高,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说明各班读书活动的开展情况参差不齐,在《语文读本》的使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差距。

2、要着力培养学生独立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

从写话得分情况分析得出,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对学生进行句子训练、标点符号的用法指导,却相对忽视了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导致不少同学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失分比较严重。

3、基础知识的落实也存在一些问题,整体表现在对个别题型不太适应。

如:

大多数同学在给汉字换偏旁、两个独体字组成一个新汉字等题型上失分较多,说明平时的训练面比较窄、题型相对单一。

今后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要采用更多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接触到各种题型。

综上所述,今后我们的教学应该更严谨、更落实、更有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鉴于试题对全县教学工作的巨大导向作用,为更有效的落实教材、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特提出以下建议:

1、对于低年段教材中要求掌握的重要技能——查字典(部首和音序),应该有所体现;

2、试题应该紧扣教材,但也应该体现大语文观,引导将学生的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紧密结合,适当向课外延伸。

县实验小学2010年秋期末调研考试三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2010年秋期末调研考试县实验小学三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执笔人:

王玉环时间:

2011.11.15

组织考试情况

全校实行交换监考,原则上回避任教年级,每个班配备了两名监考老师,一名主考,一名副考。

所有监考老师均能按时到岗,坚持原则,负责维持考试纪律,遇到试卷中的问题不主观随意更改,教教导处统一处理。

本次考试按上级要求组织严密,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整个过程有条不紊,未出现重大问题。

阅卷分工情况

阅卷组长:

许尊菊

成员:

胡斌、杨芳、林春梅、王芙蓉、陈玉珍、谭友权

阅卷分工:

胡斌、林春梅批改作文

王芙蓉批改阅读第一题

许尊菊批改阅读第二题

陈玉珍批改一二大题

杨芳、谭友权批改三四五六大题

成绩基本情况

①参考人数:

368

②最高分:

100分,最低分:

73分

③平均分:

94.148得分率:

94.148﹪

④优秀人数367人,优秀率99.7℅;合格人数368人,合格率100%。

⑤总体成绩大致分布:

就学生的答题来看,较好的地方如下:

字词基础掌握较好,失分较少,阅读题中关于教材中精读课文内容分析(试卷上第七大题阅读题第一小题)学生做得较好,作文内容为续编童话故事,大部分学生表现出来的想象力丰富,对故事内容的叙述比较流畅,完整。

集中出现的问题如下:

试卷中第五大题第4小题填空,关于列文虎克的发明和发现和我们从中明白的道理,学生答题较片面;关于综合性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学生的回答分类不清。

第六大题排序题,学生对前四句的排列易出错。

第七大题阅读题第二题中用“仿佛”写一个打比方的句子,部分学生写成了拟人句,找出文中描写了大熊猫身体的哪些部分,学生填重复的多。

第八大题作文题:

有的班级集中表现为没有写题目,有的班级集中表现为将试卷上给出的第一自然段抄写后再写,与题目中给出的“以‘有一天’开头把故事接着编下去”不太符合,有的班级集中表现为作文内容仿写课文《狮子和鹿》。

上述情况造成的失分较明显。

除此之外,整个卷面的书写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出错后划去的多,涂改的多,书写字迹不工整,不干净,虽然未扣除卷面分,但由此看出书写习惯有待进一步加强。

试题评价

(一)试题组成:

这次三年级语文试卷共有八大题,总分为100分。

分“积累乐园”,即基础部分(占总成绩的57%,包括看拼音写词语,多音字、同音字、形近字辨析选择,改正错别字,按要求写词语,给字换偏旁,词语搭配填空,查字典填空,根据课文内容和语境填空,给句子排序等等。

);“阅读天地”(占总成绩的23%);“习作平台”(占总成绩的20%)这三类组成。

(二)总体评价:

本次期末检测试题考查灵活细致,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广,注重了语文字词句的灵活运用,既检查了基础知识的落实情况,又考查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全卷各部分比例适当,知识覆盖面广,题型多样,内容丰富,难易度适中,充分体现了三年级的《课程标准》要求。

(三)具体分析:

1.既注重基础知识,落实双基,考了教材中必须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又加强了阅读与习作的训练力度,考察全面。

看拼音写词语可谓少而精,考查的是难点字,书写时不能多撇少横。

按要求写词既考查了语文园地中的相关知识(如写两个带有“红”的表示颜色的词语),又考查了学生课外积累的情况(写两个描绘秋天景物的四字词语)。

填空题中更是面面俱到,有考查给字换偏旁组词的;有考查词语搭配的;有考查查字典方法的,其中既考查了音序查字法,也考查了部首查字法,还考查了一字多义的辨析选择;有考查课文积累的。

在阅读题中,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有对精读课文内容的考查,其中涵括了课外知识的积累(如读过的其它神话故事)。

课外阅读中,有找出短文的中心句,让学生能对一段话进行概括;有根据短文内容填空,考查的是学生是否认真读短文。

其中,有个题目设计一举多得,如:

让学生找出哪一句写的是大熊猫的耳朵,学生既要掌握如何数句,又要分析句子写的内容。

作文题目是编童话故事,对学生来说他们比较感兴趣,也觉得比较简单,很好地呵护了刚刚作文起步的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

2.试卷忠实于教材,但又不局限于教材,紧扣《语文课程标准》。

3.试卷题目的量适当,难易适中。

总之,本试卷很好地体现了“掌握基础知识、突出各种能力”的总目标,学生考出了应有的水平。

对教学的反思及命题建议

从本次考试来分析,我们对自己的教学也进行了反思。

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还是有成就感的,表现为:

双基抓得比较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牢固,基本能力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这反映出来我们平时的教学是一步一个脚印。

起步作文初显成效。

学生表现出来的习作兴趣是浓厚的,在习作中表达比较流畅,完整,想象力丰富。

同时我们也有紧迫感。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继续加强培养学生的语文书写习惯,加大学生阅读训练的力度,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

继续搞好培优辅差工作,关注学生个性差异,让每位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每个班的都有两极分化的现象,因而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诱导学生展现个性。

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段进入中年段的学习,应该说这是一个转折点。

他们始终保持着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认真积累。

在今后的学习中,学习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书写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学习还要更加趋于扎实。

通过分析试卷,我们也有一点小小的困惑:

试卷中第七大题的阅读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的精读课文《盘古开天地》,卷中出现了原文填空,而教材中没有安排相应的积累,老师们疑惑:

像这样没有要求积累的课文今后在教学中该如何处理了?

县实验小学2010年秋期末调研考试四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2010年秋期末调研考试县实验小学四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执笔人:

董玉华时间:

2011.1.15

组织考试情况

监考及阅卷均打破了年级与学科界限,高、中、低段交换监考,每班有两名老师监考,班子成员和教导处教学管理人员巡视,专人司铃、装订,专人播放英语听力题,整个监考组织严密。

成立了各年级、各学科阅卷组,任课教师不参与该年级的阅卷工作,采用流水作业阅卷方式,遵循了“把握标准、得分有理、扣分有据”的阅卷原则。

阅卷中遇到的倾向性问题由教导处统一处理,阅卷结束后由阅卷组长通知任课教师集体查卷,查卷结束后才启封试卷。

学生学业成绩统计和分析均在教导处完成,杜绝了教师之间私下排名次、比高低,要求教师把重心放在反思教学上,认真进行质量分析。

本次调研考试进行很顺利,没有出现任何纰漏。

阅卷分工情况

阅卷组长:

杨红

成员:

李海霞、陈小青、覃发东、邓玉萍、王友春、吴小琴

阅卷分工:

李海霞、王友春批改作文

吴小琴批改阅读第一题

覃发东批改阅读第二题

陈小青批改一二大题

杨红、邓玉萍批改三四五六大题

成绩基本情况

①参考人数:

385;参考率100﹪。

②最高分:

100分;最低分:

52分

③平均分:

92.129;得分率:

92.129﹪

④总体成绩大致分布:

A等301人,78.1℅;B等76人,19.8℅;C等4人,1℅;D等2人,0.5℅;E等2人,0.5℅。

优秀人数377人,优秀率97.9℅;合格人数383人,合格率99.5%。

p值95.485。

试题

评价

四年级语文试题,科学地编写了试题题干。

全套试题注意尊重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注意面向全体学生,注意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试题形式灵活多样,知识覆盖面广,突出重点,贴近生活,广度、深度皆宜。

同时,测试内容的设置体现务实性、开放性、灵活性和人文性。

激励所有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尽显自己的语文才能,发挥创造力,发展个性。

(一)基础知识

学生对一、二、三、四道大题的答题情况总体上还可以,这部分考查学生对拼音、字词的掌握,说明四年级学生对课内要求掌握的字词等掌握较为扎实,但是对于本没有打好基础的学生而言总是难的,失分率比较高。

如:

凭的音节、第二题改错别字、第四题判断“敌人像狐狸一样狡猾”是比喻句。

很多人判断不是。

(二)基本技能

审题的技能较差:

如第三题的第一小题,按要求归类填词,错的较多,一部分人没看题,以为是要自己填词,造成失分。

灵活运用的能力较差:

第六题根据课文内容或语境填空,失分较多,主要原因是不会灵活运用,而且错别字较多。

第七题阅读

(一)做的很好,阅读

(二)中的第1小题,出现失误较多,很多人认为“神情安详”的详是错字,把它改成这个“祥”

(三)作文

从学生的卷面看,习作比较理想,范围宽广,有话可写,各班都有四分之一的同学得满分,但还是有极少数人不审题,造成得分低。

对教学的反思及命题建议

1、对改进教学的思考:

(1)要继续重视字词和积累

本次考试中,字词和积累占的比重大,对此我们不能有所松懈,在教学与复习中要采用分散与集中的办法,继续重视字词和积累。

平时要鼓励学生多背诵和积累。

(2)要立足于课堂培养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立足课堂,立足课本。

精读课的教学,老师要根据教材特点指点学习方法;课外阅读,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运用精读课学到的方法自主学习。

要培养学生的基本阅读能力,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

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

三是自己提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能力。

(3)四年级的习作教学要在学生习作的兴趣和语言上下功夫。

要充分利用习作教材,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重点进行片段练习和简单的记实文练习。

在批改、讲评学生的习作时,要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充分保护学生表达与交流的积极性,尽力让学生获得成功感,从而不断增强学生习作的自信心。

(4)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是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思维状态。

二是课外学生能主动读书、主动积累,完成作业和扩展学习。

(5)加强写字教学。

针对四年级孩子容易大量出现错别字现象,老师们还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加强识字写字的教学环节。

特别是对易错字和难写字加强指导和提醒。

从卷面上看,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也需要加强。

2、对提高试题质量及推进考试改革的建议:

试题出的较好,难易适中,继续保持!

县实验小学2010年秋期末调研考试五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2010年秋期末调研考试县实验小学五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执笔人:

周君红时间:

2011年1月15日

组织考试情况

本次考试组织严密,监考教师在考前十五分钟到指定地点领取考卷及草稿纸,考试前十分钟,分发试卷和草稿。

学生听铃声答卷,学校统一司铃指挥,教导处统一装订试卷。

学校对监考教师要求严格,出现失误视为严重违纪处理。

要求学生严守考纪,有违纪现象直接交学校处理。

因此,本次考风正,成绩真实有效。

阅卷分工情况

共八大题,参加阅卷人数8人,均是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但不任教该年级语文。

采用流水作业的形式,3名教师批改基础部分,2名教师批改阅读,3名教师批改口语交际及习作。

成绩基本情况

本次考试参考人数370,参考人370,参考率100%。

最高分100分,最低分50分,均分90.8,得分率90.8%。

A等人数249人,占67.3%;B等人数102人,占27.6%;C等人数15人,占4.1%;D等人数3人,占0.8%;E等人数1人,占0.3%。

优秀人数351人,优秀率94.8℅;合格人数369人,合格率99.7%。

年级P值94.288。

试题评价

共8个大题,从基础知识、阅读、口语交际、习作4方面对学生进行了全面的考核。

本试卷制卷科学,考核全面。

基础知识部分考核将生字的读音,生字的正确书写用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增加了难度,深受欢迎。

将词语的考核用组词成句的方式出现,让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运用,题型新颖。

将综合性学习的考核巧妙渗透在课文内容的积累填空中,科学合理。

阅读部分既有文本片段的考核,又有课外阅读的考核,全面而又科学。

习作的考核让学生写一件事,且有要求、有提示,学生有话可写,有请可倾。

是一份非常科学合理的试卷。

对教学的反思及命题建议

考核综合全面,从本次考试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其中看拼音写词语得分率几乎是100%。

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到位,其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题得分率较高。

学生对写事的习作掌握较好,90%的学生能具体清楚地写清一件事。

本次考试也暴露出以下一些问题:

一是学生缺乏灵活应变能力,如“将烈字组成五个不同的词语填在句中”一题,得分率不高。

这说明平时在教学中要增加一些变式训练,提高学生灵活应变能力。

二是阅读能力还有待加强,尤其是阅读题中结合文本理解能力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加强阅读训练,以书本为依托并适当拓展。

三是班级差别大。

个别班级优生人数少,中等生多,在以后的研修活动中,要增强研修力度,在扎实上下功夫,力争缩小班级差距,个班级均衡发展。

本次命题科学合理,考核全面,我们建议语数外三科考试难度旗鼓相当,避免在家长心目中认为语文学科跛腿的现状。

县实验小学2010年秋期末调研考试六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2010年秋期末调研考试县实验小学六年级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执笔人姓名:

田科英时间:

2011.1.15

组织考试情况

本次考试试题由县教研中心统一组织命题,学校教导处安排主、监考教师组织考试,监考教师在考前15分钟到会议室领取试卷和草稿纸,考试前10分钟,监考教师分发试卷和草稿纸学生听铃声答卷,考试结束,听广播通知交卷,由教导处统一装订。

考前召开了全体教师会议,强调监考教师要坚持原则,负责维持考场纪律。

考生必须严格遵守考试纪律。

另外,学校班子成员进行巡视。

阅卷分工情况

学校统一时间、统一地点进行阅卷,本着“把握标准、得分有理、扣分有据”的原则,流水作业式阅卷。

六年级阅卷组长是周君红老师,成员有黄金玉老师、吴瑕老师、熊开芬老师、郑洪波老师、田黎明老师、杨艳老师和王家权老师,均是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的教师。

学校教导处制定了严格而具体的阅卷要求,所有阅卷教师遵照执行。

成绩基本情况

六年级参考人数339人,巩固率为100%,A等人数有262人,为77.2%;B等人数有65人,占19.2%;C等人数有7人,占2.1%;D等人数4人,占1.2%;E等人数有1人,占0.3%。

P值为95.14,年级均分为91.886分,最高分有99.5,最低分为24分,优秀人数有327人,占96.4%,合格人数有338人,占99.7%,总体成绩优秀。

试题评价

本次试题题量大,难易适度,符合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实际,重视基础知识,突出重点内容。

试题充分体现语文学科试卷的特点,考点分布合理,覆盖面广。

题型多样,涉及知识面广。

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试题测试了基础知识,但不拘泥于知识的再现,而是注重检测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和灵活运用能力,考查了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及文字表达能力,达到了综合考查及水平测试的目的,为今后教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确定了导向。

六年级教师普遍认为:

试卷质量高,说明出题者对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

现对试卷上的试题逐一分析说明:

1、选择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词语。

主要是考查学生能否正确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和ǖ的拼读规则,帮助学生矫正朗读时的缺陷,为他们说好普通话奠定一定的基础。

2、选择没有错别字的一组词语。

出题老师出示的全是学生经常写错的字,有些字读音相同,如“坚”与“艰”;有些是形近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