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59075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68.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docx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案

 

13花钟

教学目标:

1.认识“怒、暮、燥”等8个生字。

会写“斗、艳、内”等14个字。

结合语境理解“争奇斗艳”“绽开了笑脸”“醒来”等词语,能正确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等19个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引导学生抓住词语边读边想象,读出情趣,并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重点引导背诵第一自然段。

3.让学生感受作者在描写不同花开放时(即第一自然段)用词的准确,能在课堂上背诵该段并模仿以上的写作特点写一段话。

4.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表达的准确性。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在用不同的说法表现鲜花开放的特点时的准确性和独特性。

学习运用不同的词句表达同一个意思。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各种有关鲜花开放的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整理自己知道的花草名称,观察自己所喜爱的植物开花的时间。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鲜花吗?

喜欢鲜花什么?

今天就让我们走入花的世界,去领略一下花的美丽与神奇吧!

  2、你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来描绘你刚才看到的景象。

  3、老师也想用一句话表达一下我的感受: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愿意读一读这句话吗?

  4、这么多的花争着开放来比美真是繁花似锦,美不胜收呀!

知道么,这么美的花儿身上还蕴藏着许多奥秘呢!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于花的文章(出示课题:

花钟课件12 齐读)

  5、读了课题以后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二、自主朗读,感悟文意

1、选择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别忘了,带上老师的小小提醒。

老师的提醒:

(1)生字比较多,要注意读准字音。

(2)遇到难读的句子,和同桌交流交流,把它读好。

(3)碰上喜欢的句子,就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

3、让我们先来读准这些词。

(指生读、齐读)

艳丽的蔷薇万寿菊凌晨绽开了笑脸欣然怒放睡莲暮色苏醒舒展花瓣温度湿度干燥灼伤淡雅花蕾昆虫传播吻合花圃大致含笑一现

4.花钟是什么呢?

文中哪自然段回答了这个问题?

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组成花的“时钟”样子像钟,然后抓住“陆续”“大致”体会其具有钟的特点,感受到神奇,读出情趣。

三.小结设疑:

原来花钟是这样的啊,那么花钟上有哪些花?

这些花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呢?

下节课我们接着来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什么是花钟?

二、再次质疑,探究解惑

花钟上有哪些花呢?

它们分别在什么时候开放呢?

书上第几自然段告诉我们了?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轻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用圆圈圈一圈这自然段中都写了哪些花?

(牵牛花、蔷薇、睡莲、午时花、万寿菊、烟草花、月光花、夜来香、昙花)

2.体会不同的时间开放不同的花。

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不同: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读一读,然后男女生对读或两人合作读的形式去体会)

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紫色的小喇叭;

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3.运用对比方式让学生体会不同表达方式的作用

我听出来了,原来这几句都是在写花开了,那完全可以这样写呀!

出示: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开了;七点,睡莲开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了;下午三点,万寿菊开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开了;七点左右,月光花开了;晚上八点夜来香开了;九点左右,昙花开了。

自己读一读,你觉得怎样?

课文中又是怎样写的呢?

(学生在感受到上面这样表达的单调与乏味后,自然充满了探究的欲望,会兴致勃勃地再读文,去感悟和思考课文表达的精妙。

快来读一读,记一记吧!

4.引导背诵

先出示填空引导背诵,再将下面的填空换成一幅幅花的图片,看图背诵。

凌晨四点,牵牛花;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七点,睡莲;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下午三点,万寿菊;傍晚六点,烟草花;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夜来香在晚上八点;昙花却在九点左右。

5.注意引导学生体会中心句的作用。

你能说说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吗?

(各种花都开了)其实,文中有一句话准确地写出了这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快速读读这一段,找一找是哪句话?

(第2句话:

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

)像这样在文中能概括这一自然段内容的句子,我们就管它叫这一段的中心句。

学习第二自然段:

1.引读第二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话:

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呢?

(在引读中揭示奥秘就在于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你将这段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连起来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

---像这种自问自答形式的句子,就叫设问句。

2.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还有一个,你能再读读这一自然段找到它吗?

学生能很容易地找到文中的句子:

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3.引导归纳,总结原因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提炼概括,因此出示填空:

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主要是因为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和昆虫活动的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四、巩固运用:

1.教师出示相关资料

奇妙的花钟

  许多植物有自己的生活时间表,只要看看某些花的开放时间,就知道大约是几点钟了。

这真是一些奇特而有趣的时钟——“花钟”。

凌晨三点钟左右,蛇麻花开花了;清晨四时,羊须草开花了;凌晨六时左右,龙葵花开花了;早晨七点左右,蒲公英开花了;到了中午12时,太阳花开了;傍晚五点,茉莉花开了;月亮升上了天空,待霄草开花了。

2.读读这段话,你想说点什么?

你能选用这段话中你较熟悉的几种植物,仿照课文第一自然中的写法写一段话吗?

3.在交流评议中引导:

表扬借用文中词句的作法;看看谁的表达更准确,更形象。

五、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4蜜蜂

教学目标

1.认识“试、验、证”等10年生字。

会写“论、试、验”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等20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经历探究蜜蜂辨别方向能力的试验过程,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3.学会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通过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4.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初步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认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理解实验的过程,知道试验的结论,激发学生动手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难点:

知道作者试验的结论是怎么得出的,理解试验过程的严谨性。

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也可制成电脑课件,生字的部首和部分笔画可以闪烁)。

2.师生共同搜集有关蜜蜂的资料。

课时安排:

本课教学两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蜜蜂当然不会引路,但是它却能找到自己的家。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试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试验吗?

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同时也看看试验的结果怎样。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注意将字音读正确。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听读的过程中正音。

3.再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引导学生用“谁做了什么”的句式说出。

法布尔做了一个试验的事。

4.课文确实是讲了法布尔做试验的事,此时你最想知道什么?

为什么做试验?

怎么做的试验?

试验的结果如何?

三、细读课文,探寻思考

(一)明确要求,自主研读

用横线划出法布尔为什么做试验的句子,用曲线划出表示试验结果的句子,用序号标出试验的步骤。

(二)汇报交流,实投订正

师生共同完成表格

试验目的

试验过程

试验结果

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捉20只蜜蜂

蜜蜂确实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这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做记号

放在纸袋里

女儿等候,放飞

得出结论

(在填写表格时,做记号和放在纸袋里两个环节和书上的顺序恰恰相反,引导学生就此读第2自然段中的1、2两句话讨论)

(三)观察表格: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1为什么一定要验证“听说”?

2结论没有明确答案,他不怕别人笑他吗?

3实验的过程,考虑周全吗?

能不能少掉一个环节?

引导学生体会

为了证实“听说”一词,体现作者不轻信盲从,探个究竟。

     

捉自家蜜蜂,便于观察;给蜜蜂做记号,为了与其他蜜蜂区别。

在两里外放飞,更能说明问题;叫女儿等在蜂窝旁,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

考虑周密,体现作者做事严谨。

 

有明确的肯定,也有模糊存疑,符合科学现象,不能坦然说出自己无法解释的结论,更能说明他对待科学严谨,实事求是。

四、拓展延伸

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吗(或者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请你写在书上空白处。

第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自由读课文,回顾课文内容

二、读一读书上空白部分上节课的写话内容,教师进行评议指导。

三、读文积累

读读课文,把你喜欢的句子抄下来。

抄好后,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听一听或者自己背一背。

四、练习写字

1.指导书写易多笔画的字“试”和左中右结构的字“概”。

2.练习写好田字格中的字。

五、拓展相关资料,激发阅读兴趣

法布尔:

(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

从小生活贫困,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初中教数学。

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垒筑峰和蜂窝,从此“虫心”焕发。

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了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

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和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写成10册之巨的《昆虫记》。

探测高手:

美国军方从1998年就开始进行两项研究,由美国蒙大拿大学的昆虫学家主持。

一项是研究利用蜜蜂探测地雷并定位,另一项是利用蜜蜂探测生物武器。

因为蜜蜂完全有条件成为名副其实的探测高手。

首先蜜蜂有异常灵敏的嗅觉比狗鼻子还强许多。

其次它们还有惊人的记忆力,能够记住大量不同的气味。

人们很容易训练蜜蜂飞向一种散发气味的物质,不管它是不是食物。

而且蜜蜂还有一种特性,就是它们不仅能够记住自己闻到的气味,还能把这种认识传给自己的同类。

换句话说,只要训练一只蜜蜂,就能使同它接触的所有蜜蜂都跟它一样“训练有素”。

最后,蜜蜂还有一张王牌,就是它们基本上在什么样的气候条件下都能生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15、玩出了名堂

教学目标:

1.会认“固、皇”等6个生字;会写“堂、访”等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看、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3.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教学重点:

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教学难点:

学生从列文虎克玩出名堂的过程中获得启发。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文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提出质疑

1.同学们,你们爱玩吗?

你的爸爸妈妈对玩是什么看法?

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教师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

引出第一自然段的叙述。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有关玩的有趣的故事,(板书:

玩出了名堂)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会提:

名堂是什么意思?

谁玩出了名堂?

玩出了名堂?

玩什么呢?

怎么玩的呢?

玩出了什么名堂?

问题提炼:

怎么玩?

玩出了什么名堂?

(板书)

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文,自己来解答疑问。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1)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2)同桌互相听读课文,纠正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1)教师相机正音,易错音多读,引出“看、磨”多音字,说说其他音并组词。

(2)提出不理解的字词交流。

3.谁能来说说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理解感悟,解答质疑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列文虎克是怎么玩的?

(提示:

将所找内容画在书上,按顺序回答。

(1)第三自然段.(板书:

放大镜)

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A说一说。

列文虎克怎么会玩起镜片的?

用“因为……所以……”或“之所以……是因为……”句型来回答。

B想一想,磨镜片给列文虎克带来了哪些乐趣?

(2)学习第四自然段

句一:

他突然想到:

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他一试,啊,不得了,蚊子的腿看上去像兔子的腿。

(板书:

两片放大镜)

A请同学们读这两句话,读懂了什么?

B交流:

从“想”、“会怎么样”读懂列文虎克在玩中有着一定的思考。

C重点指导朗读,从“啊”、“不得了”读出列文虎克的惊奇,读出疑问、惊讶的语气。

(角色转换)

句二:

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板书:

显微镜)

A“带劲”是什么意思?

列文虎克总是拿着放大镜变着花样玩,如果你就是列文虎克会怎样玩,一边玩一边会想什么?

B让学生学着“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的句式充分交流。

C这样列文虎克就成了第一个发明显微镜的人,带着赞赏语气读。

句三:

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

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种平时看不到的世界。

那是一个“小人国”。

“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A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除了水和牙齿,还会观察什么?

想象训练:

列文虎克用显微镜观察______,发现________。

B列文虎克发现了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要求学生结合资料袋来说说“小人国”、“居民”指什么?

C教师补充微生物的资料(附资料),可见列文虎克的发现对人类的贡献有多大。

D当时列文虎克的心情怎样?

带着惊奇、喜悦的心情用多种形式朗读。

2.那么,列文虎克到底玩出了什么名堂?

(1)学习第五自然段

A师引读: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更大的名堂,他最早——英国皇家学会聘请他为——连英国女王和俄国沙皇也——同学们,你们刚才说的就是——(生读第一句)

B分读:

师读第一句,生接下去读,让学生感受总分构段特点

C现在你会填吗:

列文虎克玩放大镜,他______________。

抓住重点词“最早、全新、聘请、千里迢迢”等词,联系上文明白“玩具、居民”指什么?

感受列文虎克玩出的名堂之大。

(四)感悟提升,引出中心

我们知道了列文虎克怎么玩,玩出了大名堂,但请你想一想,为什么他会玩出这么大的名堂呢?

(总结:

正是列文虎克在玩中的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玩出了震惊世界的名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回忆一下,用自己的话说说列文虎克是怎样玩出名堂的?

2.通过这个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

(二)仿照课文写出玩趣

语言引述:

列文虎克从磨镜片,玩放大镜,到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观察,到发现显微镜,最后发现微生物。

全文贯穿“玩”字,写出了怎么玩,玩出了什么结果。

1.回忆哪次“玩”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2.把最喜欢的一次“玩”的玩法和玩的过程作为重点写下来,并写出玩时的乐趣和感受。

3.与你的同桌交流一下,互相启发。

4.学生写出所玩所感。

5.全班交流,讨论优缺点。

(抓住“仿照”,片段应突出玩的过程及玩时的乐趣和感受)

(三)拓展延伸,丰富知识

玩耍常常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行为,但在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发现是在玩耍中产生的(补充富来克林揭开雷电之迷的资料)。

让我们看看还有哪些发现是从玩中获得的。

“沉迷游戏”的顽童

著名物理学家、科普作家霍金非常爱玩游戏,而且一旦对某项游戏感兴趣,就会投入百分之百的注意力。

例如,他可以花整个晚上玩某种复杂的游戏。

他还喜欢和擅长设计复杂游戏,常常创造一个“世界”并赋予它游戏规则,这种创造让他感到惬意无比!

正是这种善于钻研的玩,使他投入了黑洞本性的研究而名振天下。

牛顿与苹果

1665年秋季,牛顿坐在自家院中的苹果树下苦思着行星绕日运动的原因。

这时,一只苹果恰巧落下来,它落在牛顿的脚边。

这是一个发现的瞬间,这次苹果下落与以往无数次苹果下落不同,因为它引起了牛顿的注意。

牛顿从苹果落地这一理所当然的现象中找到了苹果下落的原因——引力的作用,就此发现了万有引力。

捕捉雷电的富兰克林

1752年6月的一天,美国费城郊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在一块宽阔的草地上,有一老一少两个人正兴致勃勃地在那里放风筝.突然,一道闪电劈开云层,在天空划了一个`之'字,接着嘎嘣一声脆雷,那如铜钱般的雨点就瓢洒盆泼般地倾下来了.只见老者大声喊道:

“威廉,站到那边的草房里去,拉紧风筝线。

”这时,闪电一道亮过一道,雷鸣一声高过一声.突然威廉大叫:

“爸爸,快看!

”老者顺着儿子指的方向一看,只见那拉紧的麻绳,本来是光溜溜的,突然怒发冲冠,那些细纤维一根一根都直竖起来了。

他高兴地喊道:

“天电引来了!

”他一边嘱咐儿子小心,一边用手慢慢接近接在麻绳上的那把铜钥匙.突然他像被谁推了一把似地,跌到在地上,浑身发麻。

他顾不得疼痛,一骨碌从地上爬起来,将带来的莱顿瓶接在铜钥匙上。

这莱顿瓶里果然有了电,而且还放出了电火花,原来天电和地电是一个样子!

他和儿子如获至宝似地将莱顿瓶抱回了家。

这捕获天电的人就是富兰克林和他的儿子威廉。

富兰克林于1706年4月17日生在美国,小时候家里很穷,无钱上学,就在哥哥开的印刷厂中当学徒。

然而,他凭借他的聪明才智和不懈的努力,一生中有许多发明,而且是电学的开门鼻祖.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是《独立宣言》的发起人之一,是美国第一任驻外大使。

  风筝实验之后,富兰克林写了一篇《论闪电和电气的相同》的论文,阐述了雷电的本质,还提出了制造避雷针的设想,使建筑物免遭雷击。

1756年英国皇家学会授予富兰克林皇家学会正式会员的称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6.找骆驼

教学目标:

1.根据课文内容,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3.懂得只有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个道理,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1.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么发现这些特点的。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教学难点:

理解老人为什么没看到骆驼却把骆驼的特点了解得那么清楚。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资料文章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

1.设疑导入。

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

 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

(板书课题)

2.提出学习要求: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自由地读课文。

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难读的词、句可重点练习,多读几遍,读通为止。

检查字词:

跛驮啃骆驼详细

究竟忿忿不紧不慢

2.通过课题《找骆驼》延伸引导说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谁找骆驼?

找到了吗?

是在谁的帮助下找到的?

3.读“阅读提示”引出思考的问题:

 出示:

老人非常详细地说了骆驼的哪些特征?

这些详细的情况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找找文中哪几自然段写了骆驼的详细特征;哪几自然段写了老人是怎么知道的。

(三)研究问题,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交流,互相启迪解决问题。

2.各小组汇报学习收获,师生共同归纳整理。

3.重点段阅读指导。

认真阅读老人最后说的一段话,解决下列问题:

(1)读一读,议一议:

老人是根据什么知道骆驼的有关情况的?

(2)填一填,说一说:

老人看见了什么

知道了什么

(3)读一读,想一想:

为什么老人能指点商人找回骆驼。

(启发学生思考理解,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分析骆驼留下的种种迹象,并且通过这些迹象来确定骆驼的特点。

4.启发学生思考:

读了这段话,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可从老人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方面来说,可从老人乐于助人方面来说,也可从自己的生活、学习实践方面来谈。

5.教师小结。

 老人没见过那只骆驼的模样,却凭着他敏锐的观察力和准确无误的判断,凭着骆驼留下的几处迹象,就分析得出骆驼的详细情况,达到了“窥一斑而知全豹”的境界,真可谓是观察与思考的典范。

(四)再读课文,创新表演

1.朗读课文,想一想商人和老人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情和语气等,给文中的人物语言补充恰当的提示语。

 (启发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特点,结合课文的内容来补充。

2.小组合作讨论补充的提示语,并练习分角色朗读。

引导学生注意人物语言的多样化和丰富性,如“是的”“不错”“对极了”等,积累运用语言。

3.各小组根据补充的提示语进行创新表演汇报。

4.师生共同评议,指出优点及不足。

(五)拓展运用,练习说写

任选其中一项练习说一说,写一写。

1.商人找到骆驼后,心情怎样,心中会怎么想,商人想对老人说些什么,你替他说说。

2.白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晚上回家商人会对家人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

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

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

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拓展延伸:

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教学重点:

1.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2.通过阅读或其他途径,了解更多科学发明和发现的故事。

3.利用形声字形旁表义的特点识字并理解字义,学会在学习中观察发现。

教学难点:

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并乐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

课前准备:

1.请学生准备若干篇自己近期的日记

2.用于学生观察的图片

3.谚语卡片

4.读读认认中的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口语交际《观察中的发现》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

2.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培养学生积极表达的愿望。

3.乐于观察,参与口语交际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