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西县金马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5883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西县金马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泸西县金马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泸西县金马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泸西县金马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泸西县金马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泸西县金马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

《泸西县金马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西县金马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泸西县金马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docx

泸西县金马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

泸西县金马镇初级中学九年级上册导学案

备课:

毛利明审核:

22、唐雎不辱使命

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辨析、说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2、能够把文中重要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3、通过讨论、总结,会用自己的话准确分析概括唐雎、秦王两个人物的形象特点,并归纳出学习课文“记言”的史家笔法和简洁传神的人物刻画方法。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能总结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

学习重点: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辨析、说出课文中重要词语含义;

2、能够把文中重要句子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过程:

预习导学

一、情境导入

美国总统尼克松在1972年访问中国时,到南京考察,在南京长江大桥问陪同访问的周恩来总理。

尼克松:

每天有多少人过桥?

周恩来:

每天有五个人过桥。

尼克松:

满脸狐疑,周恩来解释说:

工、农、兵、学、商。

可见,语言技巧在外交场合是多么的重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位极有性格的古人,靠自己的智慧和犀利的言辞保全自己国家的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雎不辱使命》

二、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

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

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

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

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三、你能读准它们吗?

请给下列字注音:

  雎(jū)怫(fú)跣(xiǎn)抢(qiāng)

  祲(jìn)缟(gǎo)傀(guī)挠(náo)

三、小组分角色范读课文。

并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战国末年,秦王要以五百里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答应,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又派唐雎出使秦国,经过激烈的口舌之战,秦王放弃了以五百里地易安陵的计划。

合作交流

1、学生齐读课文第一段。

2、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安陵君其许寡人 表希望的语气词大王加惠 给予恩惠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即使这样秦王不说 通悦高兴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秦王与安陵君“易地”并非真心,何以见得?

秦王并非真心易地,意在吞并。

A.“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可看出秦王对安陵君的轻视;B.“寡人欲以……安陵君其许寡人”可看出秦王口气强硬,并无商量余地;C.秦王不说,可看出秦王名易实夺的心理

②秦王易地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请恰当推测一下。

 

秦王采取的“以大易小”的欺诈手段,企图不战而吞并安陵国.

③安陵君以什么理由拒绝了秦王的要求?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

””

④ 本段中怎样体现秦的强大和安陵的弱小?

秦王用命令的语气,把一个骗局强加于人;安陵君委婉地加以拒绝.

⑤请概括第一段的段意。

交待唐雎出使秦国的背景(原因).

探究质疑

1.男生齐读第二段。

 

2.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翻译全段,引导学生理解以下词句:

 

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置意 措意

请广于君 扩充

而君逆寡人,轻寡人与 轻视、小看

虽千里之地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即使 难道只是 

3.讨论以下问题:

 

①细读秦王对唐雎说的话,回答:

秦王认为自己对安陵君是什么态度?

安陵君对他又是什么态度?

 

就是“逆寡人”“轻寡人”的谬论,唐唯义正辞严地驳斥秦王所谓不同意“易安陵”并表示鲜明的态度

②你认为秦王说的是真心话吗?

为什么?

 

企图迫使唐雎屈从他的意志,透露出他完全可以用武力来吞并安陵威胁之词,“长者“不错意”是麻痹对方,表现了秦王的狡诈。

③唐雎是如何反驳的。

 

重申严正立场,断然拒绝易地。

④ 注意比较一下:

唐雎的理由和安陵君的理由有何异同。

因为拒绝与秦交换土地,不同的是安陵君对秦王先恭维,后委婉拒绝。

唐雎是直接拒绝,态度坚决。

—因为唐雎为臣,所以秦王说话盛气凌人,有质问性的。

唐雎的回答首先是直接否定,然后是反问,语气比较硬朗.

 精读品析

1.女生齐读课文第三段。

 

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三段。

 

秦王佛然怒 秦王勃然大怒。

大王能尝闻布衣之怒乎  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

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秦王说:

不过是摘掉帽子,光着脚,把头往地上撞罢了。

怀怒未发,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  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吉凶的征兆,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

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流血五步,而天下都要举丧,今天就是啦!

挺剑而起  说着拔剑奋起。

3.指名口译全段,教师予以订正和评价。

 

4.思考以下问题:

 

①秦王说的“天子之怒”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②秦王为什么要说“天子之怒”呢?

 

天子之怒”是秦王慑服唐雎的话,意为要发动战争,消灭安陵;

③唐雎一连举了专诸、聂政、要离等三个人物,其目的是什么?

 

表示自己要效法他们,意思要更秦王拼命。

④“若士必怒……今日是也。

”表现了唐雎的什么精神?

 

“布衣之怒”是唐雎回击秦王的话,意思是你要我的地,我就要你的命,而且我不惜自己的生命保卫安陵。

⑤讨论:

唐雎说,怀怒未发,休棱降于天,你认为正确吗?

为什么呢?

 

文中把这些现象同人事联系起来,是古代迷信的说法。

学习研讨

1.小组范读课文第四段。

’ 

2.学生速译第四段。

 

3。

思考讨论:

面对唐雎严厉反击,秦王有什么行动和言语?

 

面对唐雎的反击,秦王软弱了,“色挠”“长跪而谢之”以及他说的“徒以有先生也”,都说明了他的外强中奸、色厉内荏的内心世界。

 

4.秦王的反映对刻画唐雎的形象有什么好处?

 

从侧面刻画了唐雎的形象,表现了唐雎的智勇超群、英气逼人的大无畏精神。

5、学生齐读课文,思考 

(1)人物的对话主要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试举例说明。

 

主要用了夸张、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

 

夸张:

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排比;夫专诸刺王潦也……苍鹰击于殿上。

 

对偶: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2)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有什么作用呢?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力量,使人物的对话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体现了雄峻奇伟的语言风格。

(3)文中秦王、唐雎分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秦王:

骄横、狂暴、狡诈、阴险落架、骄横狂妄、贪得无厌、奸诈狡猾、外强中干

唐雎:

有胆识、从容镇定、不畏强暴、有胆有识、有凛然正气、热爱祖国、不怕牺牲。

 

23、隆中对

学习目标:

1.能够结合语境准确的说出课文中文言词语的一次多义,辨析、说出词类活用象。

2.能够把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通过讨论,用自己的话概括归纳要旨及战略方针。

4.交流总结本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刻画中心人物的写法。

学习重点:

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较好的文言语感,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学习难点:

1.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

2.探究本文在谋篇布局和人物塑造方面的特色。

学习过程

预习导学

1、作者简介

陈寿(233—297),字承祚,朝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史学家。

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入晋任著作郎,平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

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共六十五卷,记载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

此书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

2、背景

东汉末年,汉室倾颓,局势混乱,各地群雄割据,人才择主而事。

汉室后裔刘备怀有兴复汉室之志,但势单力薄,无法与群雄抗衡。

为实现统一大业,刘备广揽人才,筹谋大计。

而此时诸葛亮“躬耕陇亩”,避世待时。

刘备三顾茅庐,以诚纳贤,终于请得卧龙出山,并按照诸葛亮的意见开始了光复大业。

对,回答,应对。

古代臣民回答统治者所问的政治、军事方面的策略叫“对策”。

《隆中对》是刘备在公元207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10月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就刘备提出的问题所陈的对策。

3、文言积累。

(1)给下面句中划横线的字注音。

好为《梁父吟》(hào)时人莫之许也(xǔ)因屏人(bǐng)

此人可就见(jiù)不可屈致(qū)凡三往(fán)

天下(tiān)遂用猖獗(chāngjué)然志犹未已(qū)

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fēiwéi)利尽南海(lì)总揽英雄(lán)

保其岩阻(yánzǔ)于是与亮情好日密(rì)遂诣亮(yì)

度德量力(duó)此殆天所以资将军(dài)存恤(xù)帝室之胄(zhòu)

箪食壶浆(dān)

(2)积累通假字

欲信大义于天下(信通伸解释为伸张)自董卓已来(已通以解释为表示时间的界限)

(3)特殊句式积累

时人莫之许也(倒装)句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判断)句

君与俱来(省略)句

4、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研讨第一、二自然段

1、范读课文的。

2、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躬亲自陇亩田地好喜欢每常常时当时

莫之许就是“莫许之”许,承认友善友好信然确实是这样屯驻军防守器器重、重视谓……曰对……说与俱来与之俱来。

俱,一起就见到哪里拜访屈致委屈招他来致,招致,引来。

枉驾委屈顾拜访

3、问题探究。

第一段写诸葛亮“躬耕”而“好为《梁父吟》”“自比管仲、乐毅”,是正面写他有不凡的抱负;“时人莫之许”从反面衬托,说明一般人不了解他;“惟……谓为信然”一句则从侧面写出只有知己才真正了解他。

这一段使人们对诸葛亮有一个初步认识。

为下文刘备的出场作铺垫,为徐庶荐诸葛亮埋下伏笔。

第二段写徐庶把诸葛亮比作“卧龙”,这一比喻形象地显示了诸葛亮是一个隐居山野而具有超人才智的非凡人物(“龙”是传说中的动物,“卧龙”是说它目前虽然卧伏在草野之间,一旦风云际会,就会飞腾九天的)。

刘备的“君与俱来”四字,既表明他希望招致人才,又反映了他对诸葛亮还没有真正了解和高度重视。

徐庶建议刘备亲自往访,“不可屈致”,就进一步说明诸葛亮的卓越不群,从而提高了诸葛亮在刘备心目中的地位,并为下文“凡三往,乃见”埋下伏笔。

1、概括段意。

第一段:

写诸葛亮年轻时的事情,着重表现他的不凡。

第二段:

写徐庶向刘备荐诸葛亮,从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才能。

学习研讨第三自然段

1、范读课文的。

2、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由是因此遂于是就诣去,到。

这里说拜访的意思

凡总共乃见才见到因于是屏这里是命人退避

汉室指汉朝倾颓崩溃,衰败窃命盗用皇帝的命令孤古代王侯的自称,这里是刘备的自称

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

信通伸,伸张

用因此猖獗这里是失败的意思已停止,罢休计计策安怎么

3、问题探究。

“凡三往,乃见。

”五个字,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怎样的态度和心情?

刘备的话有哪几层意思?

五个宇表明了刘备此时的心情是十分焦急的,但态度谦虚诚恳,语气委婉有致,措辞简明得体。

分三层意思:

(1)概述当前政治形势,站在汉王朝的立场,对曹操等人表示了强烈的愤恨,对汉王朝的命运表示深切关注。

(2)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俨然以兴复汉室、剪除奸恶为己任。

(3)表明几次相访的意图,询问诸葛亮除奸兴汉的大计。

这番表白,恰合诸葛亮的抱负,于是他才提出了著名的“对策”。

4、概括段意。

写刘备三顾茅庐,求计于诸葛亮

学习研讨第四自然段

一、范读课文的。

二、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已来已通以不可胜数数也数不清众寡人少,意思是兵力薄弱非临…,抑亦不仅……而且谋筹划挟令挟持,控制

诸侯当时割据一方的军阀争锋争强,争胜国险而民附地势险要,民众归附援外援利尽物资全部取得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道殆大概资资助险塞天府之土指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饶,形式险固的地方因依靠

暗弱昏庸懦弱殷兴旺富裕存恤爱抚,爱惜胄后代信义诚信,仁义著显明总揽广泛的罗致岩阻指形式险要的地方戎古时对我国西部各族的称呼夷越这里泛指南部各族修政理治理政治身亲身箪食壶浆用箪盛着粮食,用壶装着酒水。

“箪”用箪“壶”用水壶

三、问题探究。

1.  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态度和心情怎样?

从哪些行动和语言里能看出来?

 

“凡三往,乃见”,既表现了诸葛亮的谨慎性格,也说明了刘备的热心求贤。

针对时局特点,表明平生抱负,询问除奸兴汉的大计。

谈话简明得体,语气委婉有致,态度谦虚诚恳,流露了对汉室江山的焦虑心情。

 

2.诸葛亮的回答直接从曹操谈起行不行?

为什么?

 

不行。

因为先分析形势,是针对刘备谈话时对形势的说明而发,同时分析形势是为下文确定策略提供根据。

 

3.为什么要先分析曹操?

摆了哪些事实?

得出了什么结论?

 

因为曹操使“主上蒙尘”,“汉室倾颓”,是刘备“欲信大义于天下”的头号敌人。

曹袁并论,用事实有力地肯定了曹操谋略出众,兵力雄厚,政治地位优越。

得出强弱悬殊,难与为敌的结论。

 

4.接着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孙权?

结论是什么?

 

从政权、地利、人和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结论是孙、曹矛盾,可结为外援。

 

5.对刘备来说,荆州有哪些有利条件?

诸葛亮是怎样暗示刘备的?

 

荆州的有利条件是物产丰富、军事要塞、刘表无能。

所以诸葛亮用反问句的方式来暗示刘备,含蓄而有分寸,巧妙地将荆州可取、勿失良机的信息传达给了刘备。

 

6.为什么要分析益州?

诸葛亮认为益州有哪些优越条件?

 

由于荆州四通八达,为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只能做外围,不能做主要的根据地,因此最后分析了益州。

益州的有利条件是: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天然粮仓,条件优越;政权动摇,民心已失。

因此有机可乘,并且益州可以作为可靠的根据地。

 

7.诸葛亮为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

“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8、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提出了什么战略方针?

根据中什么?

内政和外交方面应遵循的方针是:

“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根据:

占据荆州和益州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四、概括段意。

写诸葛亮的对策。

学习研讨第五、六自然段

1、范读课文的。

2、结合重点词语翻译课文。

3、问题探究。

(1)写关、张不悦和刘备称他得亮“犹鱼之有水”,的目的是什么?

照应开头,再次从侧面衬托出诸葛亮的卓越才能。

这一比喻也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和极为满意的心情。

(2)分析刘备和诸葛亮这两个人的人物形象。

刘 备:

是一个思贤若渴、以复兴汉室为己任的英雄形象

诸葛亮:

是一个自视甚高、富有雄才大略的谋臣形象

4、写法探究

思考:

作者是如何从正面和侧面来表现诸葛亮的?

诸葛亮隐居(正面描写)徐庶举荐(侧面描写)

刘备与诸葛亮对话(正面描写)关张不悦(侧面描写)

5、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第1段):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

 

第二部分(第2段):

徐庶推荐诸葛亮。

 

第三部分(第3、4、5段):

刘备往见,诸葛亮详陈对策。

 

第四部分(第6段):

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

 

教与学反思

 

24、出师表

------诸葛亮

教学目标

1、领会诸葛亮提出的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小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

2、认识并学习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以叙事、抒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自主预习

一、对联导入新课

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2.“出师一表千载无,远比管乐盖有余。

”(《武侯书堂》)

3.“出师一表通今古,夜半挑灯更细看。

”(《病起书怀》)

诸葛亮是中国人民智慧的化身。

“三顾茅庐”、“火烧赤璧”“六出祁山”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

诸葛亮的文才韬略令人倾倒。

他撰写的《出师表》是汉末以来的第一流杰作,文章质朴诚挚,志尽文畅。

为后人所钦仰。

陆游说“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文天祥说“或为出师,鬼神泣壮烈”。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杰作。

二、解题,简介时代背景

1、表,古代向帝王上书言事的一种文体。

我国古代臣子写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

战国时期统称为“书”,如李斯《谏逐客书》。

到了汉代,这类文字分成章、奏、表、议四小类。

“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文心雕龙》)此外,还有一种专议朝政的文章,又统称“表”。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刘后主)的言事呈文。

2、写作背景:

实现国家统一是刘备的遗志,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遗志,在战略后方日益巩固的情况下决定出师伐魏。

但刘后主却昏庸无能,听信奸佞,成了北伐的后顾之忧。

诸葛亮在出师前写下这篇文章,以恳切的言辞劝说后主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也表达了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真挚感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

三、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崩殂(cú)  恢弘(hóng)忠谏(jàan) 菲薄(fěi)(buǒ)陟(zhì) 臧否(zāng)(pǐ)以遗(wèi)陛下裨补(bì)猥(wěi)自夙(sù)

庶(shǔ)竭驽(nú)钝咎(jiù) 咨诹(zī)(zōu)  

三、整体感知

1、录音范读课文。

要求学生画记出疑难字词,注意停顿、重音。

2、对照课下注释,翻译课文,注意以下字词:

古今异义词:

(1)开张:

今义是商店开始营业或商店每天第一次成交;古义是开放、扩大。

(2)痛恨:

今义是深切地憎恨,古义是痛心和遗憾。

(3)卑鄙:

今义是品质恶劣,古义是地位低微,见识浅陋。

(4)感激:

今义是由衷感谢,古义是感动、激动。

(5)谨慎:

今义是做事小心,古义是认真、慎重。

3、学生齐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1—5段),写临出师前的忠谏,提出了广开言路、执法如一、任人惟贤的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6—9段),追述刘备的知遇之恩,表白自己精诚图报的忠心,点出出师本题,表示兴复汉室的决

合作交流

1、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

2.问题探究。

(1)当时的不利条件是什么?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益州疲弊,处在“危急存亡”的严重关头。

对形势的这一清醒的估计,是暗示刘禅,如不发愤图强,国家必然败亡。

2)当时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内外之臣均有“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而“不懈于内”“忘身于外”的耿耿忠心。

这告诉刘禅,只有依靠、重用这些贤德忠贞之士,才可救亡图存,以竟先帝之业。

(3)本段提出什么建议?

开张圣听(“广开言路”)

(4)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

(5)对国君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

(6)这一段中先后两次提出刘备,其用意何在?

意在激发刘禅继父之志和启示他学先帝用人之明。

(7)概括段意。

本段分析当前形势,提出:

“广开言路”的建议。

3.请同学翻译第二自然段。

4、问题探究

①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具体内容是什么?

严明赏罚;“宫中”“府中”不应异法。

②如何具体执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③提出怎样的劝诫?

陟罚藏否,不宜异同;不宜偏私

④“内外异法”内外各指什么?

“宫中”“府中”

小结:

本段提出应内外一体,赏罚严明的建议。

1.请同学翻译第三、四自然段。

2、问题探究

(1)举荐了哪些人?

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郭攸之、费讳、董允等。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2)提出亲贤的具体作法是什么?

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

(3)亲贤的好处是什么?

必然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4)亮认为举用向宠将军的好处是什么?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5)小结:

本段述说人事安排,举荐文臣武将。

4、请同学翻译第五自然段。

(1)本段的中心句是?

第一句

(2)先汉兴隆的原因是什么?

(正面):

亲贤臣,远小人。

(3)后汉倾颓的原因是什么?

(反面):

亲小人,远贤臣。

(4)“每与臣论此事”中“此”指什么?

第一句

(5)“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

小结:

这一段把“亲贤臣,远小人”提高到汉室兴衰的历史经验上来总结,也是对前面两段“宫中”“府中”分说后的归纳。

并再荐贤臣,希望刘禅能亲贤臣,远小人,以求汉室兴隆。

以上第1—5段从形势分析到具体建议,是出师前的周密安排,目的在于出师后无后顾之忧。

精读品析

1.请同学翻译第六自然段。

2、问题探究

①找出表明作者出身的语句。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②当时作者的志趣是什么?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③“感激”的原因是什么?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④文中的“卑鄙”是什么意思?

具体指什么?

是指地位低微,见识浅。

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哪句话概括了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3、请同学翻译第七段。

4、问题探究。

(1)亮夙夜忧叹的原因?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2)“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原因?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

(3)表明伐魏时机成熟的句子?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拓展延伸

1.请同学翻译第八段。

2、问题探究。

(1)第一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2)第二句前半句照应上段哪一句?

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3)第二句后半句照应第一段哪一句?

开张圣听

(4)哪一句话表现了亮以身许国的意志和决心。

第一句

1.第9段:

结束语。

短短三句乃全从肺腑流出,充满了什么感情?

不胜依依之情。

5、再读课文,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6.讨论:

你对诸葛亮的看法怎样?

封建社会推崇诸葛亮,或由于他助刘兴汉是正统,或由于他受了知遇,一生尽忠,是忠臣的典型。

人们今天肯定诸葛亮,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于他的“忠”,我们应当赋予新的内容。

例如《后出师表》中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现在已被赋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