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语文第四单元 9doc修改二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5793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8.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册语文第四单元 9doc修改二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五册语文第四单元 9doc修改二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五册语文第四单元 9doc修改二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五册语文第四单元 9doc修改二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五册语文第四单元 9doc修改二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册语文第四单元 9doc修改二稿.docx

《第五册语文第四单元 9doc修改二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册语文第四单元 9doc修改二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册语文第四单元 9doc修改二稿.docx

第五册语文第四单元9doc修改二稿

第五册语文第四单元13、《花钟》(二稿)主备人:

安文梅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艳丽、苏醒、湿度、密切、关系、娇嫩、适宜、适应、昆虫、传播、植物学家、陆续、大致”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初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4、学习运用多样的句式表达。

教学重点:

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理解不同的表达句式,对一些句子尝试换一种说法。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

教学准备:

1、课前预习,自学生字词语。

2、课前搜集不同时节的花儿开放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板书“钟”,你能给钟组几个词吗?

2、课件出示:

瑞士大花钟图片

师简介:

这就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最著名的日内瓦大花钟,钟面上各色鲜艳的花,争奇斗艳,芬芳迷人。

它座落于瑞士这个“花园之国”。

这个花钟不仅美观,而且能够报时,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里描写的花钟是什么样的?

它是怎样报时的呢?

让我们赶快来读读课文吧。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苏醒、娇嫩”,根据听写情况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2、检查自主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检查认读情况。

①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②开火车读生字。

③组词并选词练习说话。

④练习扩词说话。

(2)认读生词

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3)巩固练习。

A、辨析组词。

湿()娇()播()

温()骄()插()

B、我会选择正确读音。

梦(mèngmèn)昆(kūnkōng)适(shíshì)

C、多音字组词。

强qíang()qǐang()jìang()

(4)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3、自主学习

 

(一)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1.学习第一自然段,知道它们开花的时间段以及各种花的形态。

学习方法:

1.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圈出几种花的花名,用横线画出涉及几个时间段,以及各种花的形态。

2.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3.同桌互相交流。

四.展示交流

(1)美丽的花钟上到底有哪些花呢?

指名学生说,师相机出示每种花的图片。

这么多美丽的花,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大屏出示,学生读一读。

鲜花朵朵争奇斗艳芬芳迷人欣然怒放

(2)这些花是在什么时间、又是怎样开放的呢?

指名学生汇报,大屏出示各种花的图案和句子。

(1)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2)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

(3)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4)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

(5)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6)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7)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8)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9)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学生边欣赏各种花,边读句子。

(三)出示课后题填空,指名学生说,说完后读一读。

师将学生读的部分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观察,指名反馈:

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反馈,教师点拨归纳。

(1)都是写花开放,但是表达的方式都不一样。

(2)有的用了比喻的手法,有的用了拟人的手法。

(3)作者表达花开放的不同方式是根据花本身的特点而定的。

(四)我会比。

大屏出示句子,学生比较后说出不同,并将句子读一读。

凌晨四点,牵牛花开了;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

五点左右,蔷薇开花了;五点左右,艳丽蔷薇绽开了笑脸;

七点,睡莲开了;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

下午三点,万寿菊开花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

傍晚六点,烟草花开花了;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

月光花在七点左右开花;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

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

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开花了……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

(五)指导朗读这一段。

师生接读、男女生互读、齐读。

五、指导背诵这一段。

第二课时

一、回忆引导生疑。

1.复习第1自然段,出示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引导学生回忆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为什么这些植物开花的时间会不同?

植物学家进行了研究,有什么发现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2、自主学习

(一)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的植物为什么开花的时间不同。

2、知道植物学家修建花钟的做法妙在哪儿。

学习方法:

1、默读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不同的植物开花时间不同的原因。

2、朗读体会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位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

3.小组成员相互交流。

(二)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三、展示交流

(一)这么多的花为什么会在一天中在不同时间开放呢?

1、指名小组同学汇报。

2.出示相关句子。

(1)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湿度、光照有着密切的关系。

(2)还有的花,需要昆虫传播花粉,才能结出种子,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活动的时间相吻合。

3、为了说明这一点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说明?

(举例子)

列举了什么例子?

学生结合课文对昙花的介绍,进行具体的阐述。

4、教师出示相关句子。

比如,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白天阳光强,气温高,空气干燥,要是在白天开花,就有被灼伤的危险。

深夜气温过低,开花也不适宜。

长期以来,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便悄悄绽开淡雅的花蕾,向人们展示美丽的笑脸。

5、指导朗读这一自然段。

6、聪明的植物学家正是发现了这一点,有意地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的像钟面一样,就是我们看到的花钟。

(出示)

(二)说说这位植物学家的做法妙在何处?

怎么用这种花判断时间呢?

1、指名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

2、课件出现句子:

齐读“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建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

这些花在二十四小时内陆续开放。

你只要看看什么花刚刚开放,就知道大致是几点钟。

“刚刚”可以去掉吗?

为什么?

“大致”还可以换成什么词?

3、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

4、体会朗读第三段。

四、再读全文,拓展提升。

1、再一次有感情朗读全文,找出你喜欢的好词佳句

2、根据老师大屏出示的各种花的开放时间,自己动手制作一个“花钟”(在钟面上写上花朵的名字)。

五、作业

1、观察一种事物,把观察发现记录下来。

2、书写本课生字。

第五册语文第四单元14、《蜜蜂》(二稿)主备:

安文梅

教学目标

1.会认“试、验、证”等10个生字,会写“袋、概、减”等14个生字。

正确读写“无论、试验、纸袋、证实”等词语。

2.学习默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法布尔的观察发现和探索精神,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难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别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教学准备:

生字卡、搜集有关蜜蜂的有趣知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曾经学过《蜜蜂引路》这篇课文,谁能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个什么故事吗?

2.导入新课

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为了证实蜜蜂会辨别方向的能力,做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你想知道是个怎样的实验吗?

让我们走进《蜜蜂》这篇课文一同去看看。

3、简介蜜蜂这种昆虫,大屏出示各种蜜蜂图。

4、简介作者法布尔以及他的昆虫记。

(大屏出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试验,概括”,根据听写情况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2、检查自主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检查认读情况。

①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指导读好:

“阻”、“测”平舌音,不是翘舌音,“尽管”的“尽”读三声。

②开火车读生字。

③交流识字方法,肯定各种不同的识字方法。

④练习扩词说话。

(2)认读生词

A、读一读:

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B、说一说:

通过课前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3)巩固练习

a、我会选:

试验(shìshí)证实(zhenzheng)

b、多音字:

闷men()几ji()尽jin()

men()ji()jin()

c、我会填

迷失()()的记忆

减少()()的景物

发现()()的家

三、自主学习

(1)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顺序。

2、知道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

学习方法: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结论是什么。

2、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

4、展示交流

1、理清课文顺序

课文按“想做个试验----试验的过程----结论”的顺序写。

2、法布尔为什么要做这个试验呢?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

听说)

“听说”是什么意思?

(不一定真实可靠)

3、法布尔在听说了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后是怎么做的呢?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说明他不盲信,讲究事实,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4、用“无论-----总是----”练习说话

5、假如是你,你想怎样做这个试验呢?

6、朗读第一自然段。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生字:

论、袋、证、阻,减

2、引导观察,说说书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3、集体评议学生写的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回顾课文,想一想,这篇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主学习

(2)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1、弄清楚作者试验的过程。

2、知道作者从试验中得出的最后结论。

学习方法:

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2、用横线画出文中自己感受比较多和比较深的句子或段落,多读几遍,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

3、默读最后一自然段,用横线画出作者从试验中得出的最后结论。

三、展示交流

(一)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果怎样?

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1、根据学生的回答大屏出示相关语句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1)一天,我在我家花园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

为了证实飞回花园的蜜蜂是我放飞的,我在它们的背上做了白色的记号。

然后,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做了记号的二十只蜜蜂,走了两里多路,打开纸袋,把它们放出来。

(2)天都快黑了,我们还没见到其他蜜蜂飞回来。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又发现了十五只背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

这样,二十只蜜蜂中,十七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

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

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准确无误、确确实实”的意思。

2、指导朗读句子。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汇报作者试验的过程。

4、你能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吗?

5、大屏出示实验过程,同桌互相说一说。

6、朗读二----五自然段

7、读到这里你想对法布尔说些什么?

(严谨的科学态度)

8、放飞了蜜蜂后,“我”想了些什么?

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

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法布尔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9、假如你是作者,听到蜜蜂回来了你的心情会怎样?

想用什么词来形容?

7、除此之外,法布尔还得出了什么结论。

(指名学生说完后齐读最后一段)

8、在这个结论中,可以肯定的是(蜜蜂辨认方向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无法解释的是(能辨认方向的本能。

9、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10、根据学生的提问,着重理解“本能”的意思。

并举例说明。

(本能是人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性能,如:

出生的婴儿会哭会喝奶;蜂酿蜜等)

11、自由读读资料袋里的内容,里面说的蜜蜂会跳舞,它们就是这样认路的吗?

四、拓展延伸:

自然界的确有无数解不开的奥秘。

由于法布尔生活在离我们现在100多年前,当时的研究条件肯定十分有限,他不能解释这种本能。

在几十年后,有一种研究结论,你们听听有没有道理。

(教师讲述奥地利生物学家费里希的研究成果)如果同学们对蜜蜂的知识感兴趣,可以去查查资料,自己再做一番探究。

五、作业布置:

1、把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抄下来。

2、课外阅读:

《昆虫记》《木木的昆虫日记》

板书设计:

14蜜蜂

听说做试验得出结论

仔细观察善于思考

第五册语文第四单元15、《玩出了名堂》(二稿)主备:

安文梅

一、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宇,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名堂、浪费、镜片、看守、定时、清闲、放大镜、细微、阅读、随意、调节、简单、显微镜、挤来挤去、微生物、拜访、玩具”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列文虎克在玩放大镜的过程中,是怎样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从而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创造意识。

4.写写自己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列文虎克是怎样从玩中发明显微镜和发现微生物的,并交流从中受到的启发。

2.写玩中的乐趣或收获。

三、教学准备

1.课前发动学生搜集在玩中获得的乐趣或收获。

2.了解显微镜的知识,搜集有关微生物的资料。

3.词语卡片。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设疑导入。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教学生字“堂”,强调“堂”是后鼻音,指导学生正确书写“小”字头

3、多媒体出示名堂在字典中的解释

A、花样、名目B、成就C、道理、内容D、事情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玩出了名堂》中的名堂应该选择哪种解释呢?

生进行选择。

4、设置悬念导入:

玩,通常是被认为是浪费时间行为,怎么玩就出“成就”了呢?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齐读课题。

5、课文讲了谁玩出了名堂?

他玩的是什么?

他玩出什么名堂?

6、简介列文虎克。

(大屏出示)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拜访、镜片”,根据听写情况指导学生规范书写。

2、检查自主识字情况。

(1)出示生字检查认读情况。

①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②开火车读生字。

③交流识字方法。

④练习扩词说话。

(2)认读生词

A、自由读,同桌互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

B、通过预习你理解了哪些词语

(3)巩固练习

a、我会选:

镜(jingjin)随(suishui)

b、多音字:

调tiao()待dai()

diao()dai()

 c、辨字组词:

堂()闲()随()仿()

常()阅()腿()访()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三、整体感知

1.指名学生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展开论述的?

请画下来。

(课文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齐读。

3、通过读第一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

4.玩耍通常被看作是浪费时间的行为,对这样的说法你是怎样认为的?

四、写字指导,当堂展评。

1、指导书写生字:

镜闲待阅腿

2、学生练习写生字。

3、当堂展评。

五、课后作业。

搜集并阅读古今中外“玩出名堂”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自主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知道列文虎克玩出了哪些名堂。

学习方法:

1、请大家默读课文2---5边读边思考:

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

是怎么玩的?

玩出来哪些名堂?

2、自学完后同桌进行交流。

三、展示交流

(一)列文虎克喜欢玩什么?

是怎么玩的?

指名学生说,大屏出示相关句子。

1、荷兰的列文虎克喜欢玩镜片。

2、这份工作相当清闲,他待着没事,就一边看门,一边磨起了镜片。

他把厚玻璃的四周磨薄,做成放大镜,用来看细微的东西,或者阅读字很小的书籍。

3、他突然想到:

把两片放大镜放在一起,会怎么样呢?

4、他越玩越带劲,就把一片放大镜固定,让另一片放大镜可以随意调节,这样就做成了一架简单的显微镜。

5、他用显微镜观察水,看见水里有许多小生命挤来挤去;观察牙齿,看见里面有一种从来没有见过的小东西。

他发现,除了我们平时看到的世界,还有另一个平时看不到的世界。

那是一个“小人国”。

“小人国”里的“居民”,比地球上的居民要多得多。

指导学生朗读句子,说说你的体会。

(二)玩出来哪些名堂?

1、指名学生回答,大屏出示相关内容。

2、转换角色想象。

组内交流:

假如你是列文虎克,这样改变一下玩法竟发现了一个新的世界,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心里会怎样想?

3.朗读体会感情。

4.表达感悟。

了解了列文虎克玩中的发现以后,你想对列文虎克说些什么?

(可多人次谈,学生交流时教师要画龙点睛地点拨、肯定。

四、欣赏玩出的名堂

1.学生朗读第5自然段。

2.指名朗读资料袋里的内容,议议发现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

3.再次品读:

对这一段中的标点符号有什么新的发现?

(着重体会引号的用法)

五、替换朗读、理解引号。

课文中对小人国、居民、玩具三个词语加了引号,你认为这是为什么?

1.引导学生说说“小人国、居民、玩具”在课文中分别是指什么?

(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

2.让学生把“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和文中的“小人国、居民、玩具”进行替换,朗读。

(通过朗读感悟用“小人国、居民、玩具”比用“微观世界、微生物、显微镜”更加生动、形象、有趣,从而让学生明白这是对微观世界和微生物的拟人说法和对显微镜的形象表述,加上引号,不仅起到强调的作用,还使这些词语具有特殊的意味,避免了使用一些术语的枯燥,增强了所要表达意思的趣味性和可感性。

六、总结拓展

全文以什么为线索,以什么为中心?

(玩名堂)学完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七、作业设计

小练笔:

写一写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出自己在玩中的乐趣和收获。

)但要注意这是小练笔,不能拔高要求。

第五册语文第四单元16、《找骆驼》(二稿)主备:

安文梅

一、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不同语气。

2、 理解老人是怎样知道丢失骆驼的特点的。

3、 培养仔细观察与认真思考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了解商人的骆驼有哪些特点,老人是怎样发现这些特点的。

三、重点难点

弄清老人为什么能帮助商人找回骆驼。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题。

(一)猜谜语。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动物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猜猜它的名字。

(出示骆驼资料、图片学生欣赏)

二、谈话揭题,检查预习情况。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

这是一则读后会让人变得更聪明的故事。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怎样一个故事。

提示:

(课件出示)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商人(    )了一只骆驼,向老人(    ),最终(    )了骆驼的事。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前面作了导读提示,指名学生朗读.

3、学习提示让我们思考什么问题?

4、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两个问题来研究课文。

三、自主学习

出示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1、知道商人丢失的骆驼有哪些特点。

2、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的这些特点。

学习方法: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横线画出商人走失的骆驼有什么特点,用波浪线画出老人是怎么知道骆驼特点的。

2.自学完后,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填表:

看见什么

知道什么

 

 

 

 

 

 

四、全班展示交流:

老人说出了走失骆驼的几个特点?

(大屏出示句子)

1、分角色读读商人和老人的对话。

2、细读老人的话。

3、听了老人的话,商人愤愤地说:

“别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骆驼藏起来的。

”这里的“愤愤地”是什么意思?

老人怎么回答的?

从“不紧不慢”种体会到了什么?

(很冷静,胸有成竹)

4、汇报交流表格内容

5、句式训练

(1)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

(2)路的左边有一些蜜,右边有一些米,是因为()。

(3)老人说骆驼缺了一颗牙齿,是因为()。

根据老人这一串的推测,最后总结出:

应该顺着()去找,才能找到骆驼,后来,商人果然()

五、拓展提升

1、假如你是一个旁观者,看到找骆驼这一幕,你想对商人和老人分别说什么?

2、你在生活中看见或听过这样的事例吗?

六、总结

遇到问题,不能光着急;要冷静,要动脑筋思考

第五册语文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四》(二稿)主备:

安文梅

一、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

留心观察生活,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并注意听听同学的发现,互相交流。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表达流利,内容比较充实。

2.习作练习:

写一则观察日记,写出自己观察中最感兴趣`自己最想写的。

做到格式正确,内容有新鲜感,培养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3.自主发现:

能主动发现形近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分。

4.日积月累:

读读背背一首农谚歌谣,读读认认关于人体器官的三行词语。

5.拓展延伸:

通过宽带网了解鲁班的故事,也可以到图书馆`上网等收集更多的资料。

二、教学重点:

口语交际训练

三、教学难点:

习作练习

四、教学课时:

4课时

第一课时日积月累

1、我的发现

2、1、自由轻声朗读课本中的词语,读准字音。

注意每一行三个词语中的加点字,想想自己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听听同学的发现跟自己有什么不同。

3、指名朗读,注意正音,齐读巩固。

4、全班交流,说说你的发现。

5、教师引导小结:

这四行词语,每一行带点的都是形近字,其中有些音同,有些音近,有些音异。

引导学生从音、形、义上加以区别,进行扩词练习。

6、拓展练习:

形近字组词。

耍()渣()同()惜( )交()辫()著()

要()查()铜()借()胶()瓣()者()

二、读读背背

1、导入:

我们在《花钟》一课中,了解了鲜花开放的规律,让我们大开眼界,其实在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今天我们将要学的一首农谚歌谣就揭示了瓜果蔬菜在十二个月中不同的生长特点,下面就让我们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儿歌,带有音节的字拼读拼读,注意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

先在组内朗读,相互正音,再交流自己的收获,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讨。

4、小组朗读。

5、师生对读,齐读。

6、看谁最先背下来。

7、背诵比赛。

8、拓展延伸:

你能说出在十二个月中不同月份开放的花朵吗?

你还能说出哪些植物的生长跟时间有关吗?

你能试着编一编歌谣吗?

三、读读认认

1、读一读这儿的三行词语,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2、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发现,教师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这些词语都是指的人体的器官,这些字都带有“月”字,从而得出结论:

带有“月”的字都与人的某些器官有关。

3、这7个字扩词。

4、拓展:

说出你知道的带有“月”的字,并组词语。

四、宽带网

1、列文虎克玩放大镜玩出了大名堂,最早发现了微生物。

其实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都离不开细心的观察,请把你课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