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和工业锻件制造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5577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1.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承和工业锻件制造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轴承和工业锻件制造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轴承和工业锻件制造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轴承和工业锻件制造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轴承和工业锻件制造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轴承和工业锻件制造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docx

《轴承和工业锻件制造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承和工业锻件制造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轴承和工业锻件制造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docx

轴承和工业锻件制造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

2019年轴承和工业锻件制造企业发展战略及经营计划

一、轴承行业的发展状况

(1)全球轴承行业发展状况

世界轴承工业兴起于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

欧洲的产业革命的兴起,机器在生产中的大量使用推动机械工厂开始生产轴承。

1880年英国开始生产轴承,1883年德国建立了世界上首家轴承企业FAG,美国于1889年建立了TIMKEN制造企业,瑞典于1907年成立了SKF企业。

全球轴承的消费情况中,欧洲约占25%,美洲占20%,经过过去15年的高速增长,亚洲的轴承消费已占到全球的50%。

中国目前已经成长为全球最大的轴承消费市场,占比超过30%。

从全球范围看,轴承行业经过多年产业竞争后,高端市场被瑞典SKF、德国Schaeffler、日本NSK、日本JTEKT、日本NTN、日本NMB、日本NACHI、美国TIMKEN这四个国家八家大型跨国轴承企业所垄断:

如瑞典SKF企业在全球25个国家有105家生产工厂,销售网点遍布130个国家和地区;德国Schaeffler企业在全球50多个国家有180多个分支机构,拥有员工79,000多名;日本NSK企业在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销售网络,拥有75家生产企业;美国TIMKEN企业在全球30个国家设有运营机构和生产工厂,拥有近2万名员工。

这些企业拥有一流的科技人才、加工设备和制造技术,引领着世界轴承的发展方向。

目前,全球轴承行业已经形成了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内竞争国际化的局面。

2013年末,世界八大跨国轴承企业中有6家企业在中国设立了中国总部,截至2014年,八大跨国轴承企业在中国均有投资生产轴承以及相关产品的工厂。

其中:

瑞典SKF有14家工厂(含服务工厂),德国SCHAEFFLER有7家工厂,美国TIMKEN有7家工厂(含服务工厂),日本NSK有12家工厂,日本NTN有10家工厂,日本JTEKT有8家工厂,日本NMB有1家工厂,日本NACHI有2家工厂。

八大跨国轴承企业在华约有61家生产企业。

除此之外,还有日本椿中岛企业的2家工厂(钢球),日本恩彼碧企业的1家工厂(带座外球面)等其它外资轴承企业。

统计数据表明,世界轴承市场70%的份额,被八大跨国轴承集团企业所分享,包括日本NSK等五大企业、瑞典SKF企业、德国SCHAEFFLER企业、美国TIMKEN企业。

中国的轴承制造商拥有20%的全球市场份额,其中80%销往亚洲,10%销往欧洲,不到7%的轴承销往美洲。

(2)我国轴承行业发展状况

我国轴承工业创始于1938年,当时日本NTN轴承制造株式会社在瓦房店建立了“满洲轴承制造株式会社”,即瓦轴集团的前身。

上世纪五十年代朝鲜战争期间,瓦轴集团北迁,在哈尔滨又建立起一个新的轴承厂,即如今的哈轴集团。

在五十年代中期,瓦轴集团又根据国家建设的需要,筹建洛阳轴承厂,即如今的洛轴集团。

到了六十年代末期,瓦轴集团又筹建了“西北轴承总厂”,洛轴集团筹建了“襄樊轴承厂”。

这些企业诞生于中国计划经济时代,是当时中国轴承行业的蓝海开拓者,为中国轴承工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自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轴承工业已形成一整套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无论从轴承产量,还是轴承销售额,我国都已经迈入轴承工业大国行列,位列世界第三。

《2018年轴承行业经济运行发展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轴承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848亿元,比2017年增长了3.36%,完成轴承产量215亿套,比2017年增长了2.38%。

我国虽已是世界轴承生产大国,但还不是世界轴承生产强国,我国轴承行业的产业结构、研发能力、技术水平、产品质量、效率效益都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2006-2018年度轴承行业规模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变化趋势(单位:

亿元)

数据来源:

中国轴承工业协会

2006年至2018年,我国轴承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和轴承产量保持较快的增长趋势,其中主营业务收入平均增长速度为9.53%,规模经济已初步形成,同时行业自主创新体系和研发能力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形成了一套由97项国家标准、103项机械行业标准、78项轴承标委会文件组成的,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轴承标准体系,国际标准采用率达80%2。

轴承行业景气指数

数据来源:

Wind宏观数据库

自2012年以来轴承行业景气指数震荡波动,但一直保持在景气分界值100以上水平,2018年轴承行业景气指数平均值155.12,处于较高景气区间,其高热度、高质量发展特征较为明显,存在一定规模效益空间。

根据中国轴承工业协会统计,2006年至2017年,我国轴承行业进出口情况如下:

单位:

亿美元、亿套、美元/套

年份

进口情况

出口情况

金额

数量

单价

金额

数量

单价

2006

17.00

16.90

1.01

16.50

28.50

0.58

2007

21.50

15.90

1.35

21.50

33.00

0.65

2008

26.90

15.80

1.70

29.70

34.00

0.87

2009

28.30

13.70

2.07

20.20

27.00

0.75

2010

38.10

17.93

2.12

33.02

41.46

0.80

2011

41.70

18.75

2.22

45.09

48.99

0.92

2012

34.50

17.94

1.92

43.69

44.59

0.98

2013

33.70

18.86

1.79

46.16

48.02

0.96

2014

37.70

20.10

1.88

50.90

54.30

0.94

2015

34.24

19.91

1.72

48.61

52.56

0.92

2016

32.30

20.60

1.57

47.60

54.70

0.87

2017

36.80

24.10

1.53

52.30

60.30

1.15

2006年至2017年,我国轴承出口额增长较稳定,增速高于进口,进出口贸易顺差呈增长趋势,2017年贸易顺差达15.50亿美元。

且对比进出口轴承单价,近几年我国进出口轴承价差较大,但价差幅度逐年减小,反映出我国轴承行业技术含量虽然与先进水平尚存在一定差距,但在追赶中。

同时反映出我国中低端轴承产能过剩,高端轴承产能不足的现状。

二、企业未来发展战略与规划

(一)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以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新产品研发为手段,全方位积极推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

企业将围绕“重点突出主业、适时纵向延伸、创新合作并举、建设人才队伍”的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努力建设成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回转支承制造商。

企业将坚持跟紧《中国制造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导向,积极优化企业技术结构、产品结构,推进工艺水平、技术水平的优化提升。

坚持服务清洁能源及高端装备的总体方向,继续做精做强风电类、盾构机类及海工装备类配套轴承业务,大力拓展替代进口的风电主轴轴承、盾构机主轴轴承、大型重载回转支承相关业务,成为风力发电机组、盾构机、海工装备等高端装备配套轴承的一流制造商。

企业以本次公开发行上市为契机,进一步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优化财务结构,建立现代化的企业经营管理体系,引入国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全面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生产管理水平,建设世界一流研发中心、生产中心、营销中心,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高质量、高性能的核心基础零部件。

(二)企业2019-2023年发展目标

风电类产品和盾构机类产品是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亦是企业未来业务发展的重要方向。

大力推进风电类产品和盾构类产品的工艺创新、技术创新,重点攻关风电类产品和盾构类产品的工艺难点、技术高点,努力提高风电类产品和盾构类产品的工艺水平、技术水平,逐步减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乃至实现对国际先进水平的赶超,成为风电及盾构两大领域配套轴承的一流制造商,同时逐步提高特大型重载回转支承的技术优势,是企业未来三年最重要的发展目标。

(三)企业为发展规划拟采取具体发展计划

1、产品研发计划

研发创新是企业发展之基。

企业将继续加强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重点攻关风电整机、盾构机、海工装备等高端装备轴承的新技术、新工艺,提升风电整机、盾构机、海工装备等高端装备轴承的技术水平及核心竞争力。

未来企业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生产工艺、技术、科研等方面的研发,为企业长远发展夯实基础。

未来重点研发领域包括:

一是保持风电产品的优势,大力发展风电主轴轴承、盾构机主轴轴承、大型重载回转支承,丰富企业产品线;二是研发新的生产工艺;三是积极扩大相关院校、研究单位研发合作;四是完成现有的在研项目;五是根据生产经营需要立项一批高起点高水平研发项目。

2、市场开拓计划

企业计划在三方面重点开拓市场,一是与现有客户加深合作,二是积极开发新客户,三是拓展海工装备市场。

具体如下:

(1)与现有客户深入合作

维持与现有客户稳定合作的基础上,企业将深入挖掘客户需求,分析下游行业政策导向及主要客户的发展方向,有针对性的提前布局,加深与明阳智慧、湘电风能、中铁装备、中交天和、铁建重工等大型整机制造商的合作,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为客户提供更全面的服务。

(2)积极开发新客户

依托与明阳智慧、湘电风能、中铁装备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已经成为了风电整机、海工装备和盾构机核心基础零部件领域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基础。

在此基础上,企业拟重点开发风电整机行业的领先企业,如金风科技等,实现与下游行业大部分主要参与者的稳定合作。

(3)海工装备市场开发

企业将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区位优势,积极拓展海工装备市场,加大与振华重工、武船机械、中船华南等客户的合作力度,加大海工装备轴承的研发生产力度,优化产品结构。

未来企业会继续加大海工装备轴承客户的开发力度,打造更为多元化、优质化的客户群体,与客户共同成长。

3、人才发展计划

企业定位于高端轴承制造市场,生产高端轴承及零部件,服务高端装备制造客户,因此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发展目标的核心资源。

近年来,企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共赢的理念,始终把培养人才做为第一要务。

企业通过引进、培养、使用、储备相结合的方式,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搭建企业与员工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平台,创造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文化氛围,为员工个人职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机遇与空间,全力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的技能型、创新型、复合型的高层次人才梯队。

具体计划如下:

1、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

企业将加大对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度,组建以高级人才为主的管理、营销和研发团队,加大对人才的激励力度。

2、通过多种形式、渠道建立与各类高级人才的合作

自成立以来,企业即积极寻求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的合作,共同开发新工艺、新技术。

截至招股书签署之日,企业已与河南科技大学等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3、加大员工培训力度

企业将加大对员工的培训,提高员工专业技能,增强员工归属感,满足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4、加强国际合作

结合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与国际知名研究机构或者行业专家建立技术咨询和合作关系,积极利用外脑有效提升技术研发实力。

(四)拟定上述计划所依据的假设条件

1、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处于正常发展状态,没有出现对本企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不可抗力因素的发生;

2、国家对下游行业的支持政策没有重大变化;

3、企业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顺利实施,未来发展所需资金能够及时足额的到位;

4、企业不因重大风险因素对生产经营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5、企业的股权结构保持基本稳定,控制权不发生重大变化;

(五)实施上述计划所面临的主要困难

1、缺乏资金保障

本企业未来发展计划的实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作为保障。

虽然企业目前盈利能力较强,现金流量较为稳定,但依靠自身经营积累难以完全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要。

因此,进一步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获得充足的发展资金,是企业发展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

2、缺乏制度保障

随着本企业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逐步实施,对企业经营管理、资本运营方面的要求将不断提高,企业需要快速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以适应快速发展的需要。

3、缺乏人才保障

企业对高水平技术、营销、管理人才的需求将随着企业发展而愈发迫切,企业现有的人才数量和结构难以完全满足要求,虽然企业已在积极培养和引进人才,但数量和质量还无法满足今后企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如果不能及时补充相应的专业人才,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艺术创意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