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试重点要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5573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试重点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最新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试重点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最新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试重点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最新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试重点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最新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试重点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试重点要点.docx

《最新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试重点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试重点要点.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试重点要点.docx

最新证券从业资格考试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考试重点要点

第一章金融市场体系

第一节全球金融体系

一、金融市场的概念

金融市场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是一种交易机制及其关系的总和,以金融资产的供给方和需求方为交易主体,广义定义,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完善定义,金融市场是交易金融资产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一种机制。

二、金融市场的分类

1、按交易标的物划分:

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保险市场、黄金市场及其他投资品市场。

(1)货币市场(短期金融市场):

分为同业拆借市场,票据市场,回购市场,货币基金(MMF),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短期政府债券,银行承兑汇票。

(2)资本市场(长期金融市场):

股票,债券,基金。

(3)金融衍生品市场:

特征杠杆,信用交易(期货,期权,互换、远期)。

(4)外汇市场:

经营外币或以外币计价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5)保险市场:

保险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6)黄金市场:

专门经营黄金买卖的市场(伦敦,苏黎世,纽约,香港)。

2、按交易对象是否新发行:

(1)发行市场:

一级市场,初级市场。

(2)流通市场:

二级市场,次级市场。

二级市场:

场内市场和场外市场,场内市场(证券交易所市场,集中交易市场),场外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店头交易市场)柜台交易市场,第三市场,第四市场。

3、根据融资方式划分为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

4、按地域范围划分为国际金融市场和国内金融市场

5、按经营场所划分为有形金融市场和无形金融市场

6、按交割期限划分为金融现货市场和金融期货市场

7、按交易对象是否依赖其他金融工具分为原生金融市场和衍生金融市场

8、按价格形成机制划分为竞价市场和议价市场

9、按交易对象的交割方式划分为即期交易市场和远期交易市场

三、影响金融市场主要因素:

经济因素,法律因素,市场因素,技术因素,体制或管理因素

四、金融市场的特点

商品的特殊性:

货币、资金,其他金融工具

价格一致性,利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趋向一致

有形,无形市场均可交易

自由竞争市场

非物质化

交易既体现了买卖关系,主要是借贷关系,体现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

现代金融市场是信息市场

交易主体的可变性

五、金融市场的功能

资本积累(聚敛功能),资源配置(配置功能,资源配置,财富再分配,风险再分配),调节经济(直接调节和间接调节),反映经济(反映功能)反映微观经济,反映货币供应量,反映企业经营,金融市场一体化

六、非证券金融市场

股权投资市场,信托市场,融资租赁市场

七、全球金融市场的形成及发展趋势一体化,证券化趋势,金融创新趋势(第一个有组织的证券交易所1609年荷兰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八、国际资本流动方式

1、按资本的使用期限长短划分长期资本流动和短期资本流动,长期资本流动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国际间接投资,国际贷款。

国际直接投资分为创独资企,合营企业,收购,股票,股本,利润再投资。

短期资本流动分为贸易资本流动,银行资本流动,保值性资本流动和投机性资本流动

2、按资本跨国界流动方向划分为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

九、全球金融体系的主要参与者:

政府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个人、中央银行。

十、金融危机:

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行危机,次贷危机,综合性金融危机等。

第二节中国的金融体系

一、金融市场演变历史

1949-1978混乱金融体系

1979.3农行恢复

1979.3中行划出

1979.3国家外汇管理局设立

1979.10中国国际信托公司成立

1983.9工行成立

1984.1人行成为独立支行

1984.11飞乐音影成为第一支股票

1986《银行管理暂行条例》

1990.11上交所成立

1991.7深交所成立

1992.10证监会成立

1993.12专业银行-商业银行

1994三大政策银行成立

1998保监会成立

1999上海期货交易所成立

1999.7证券法实施

2001.12加入WTO

2003银监会成立(标志着一行三会金融监管格局形成)

2003中央汇金成立

2004银行业监督法,证券投资基金法

2005实行有管理浮动汇率

2008国开行股份挂牌

我国现行监管体系:

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1、我国目前的金融体系:

中央银行,金融监管机构,国家外汇管理局,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

2、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

建立了较完善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在规范中发展;保险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外汇市场的发展(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三、影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1、股指期货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2、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3、欧元区的形成对我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4、人民币汇率改革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

金融监管机构(银监会2003,证监会1992,保监会1998)

政策性金融机构(国开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

影响我国金融市场运行的主要因素:

股指期货,国际资本流动,欧元区,人民币汇率改革

四、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有关情况

1、银行业:

商业银行,人民银行,银监会,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非银行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

非银行金融机构:

信用合作机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租赁公司

2、证券业:

交易所,证券公司,证券协会,金融机构

3、保险的分类:

保险标的不同:

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财产保险:

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保证保险

人身保险:

寿命,身体

与投保人有无直接法律关系:

原保险和再保险

保险业:

保监会(1998.11.18),保险公司,保险业协会(2001.2.23)

4、信托法2001.10.1正式实施(信托市场主体为信托当事人)

五、我国金融市场一行三会监管架构:

一行三会(中国人民银行19481983银监会2003.4证监会1992保监会1998.11)均实行垂直管理(经营体制:

分业经营,分业管理)

六、中央银行的主要职能:

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充当最后贷款人:

票据再贴现和票据再抵押、支持全国银行间清算业务、主持外汇头寸抛补业务),政府的银行(代理国库、代理政府金融事务、为政府融通资金、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活动、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七、存款准备金制度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存款总额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标的

存款准备金的计算,提存方法

存款准备金的类别

八、货币乘数

货币乘数是一单位准备金所产生的货币量;货币乘数决定因素: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超额准备金率Re,现金比率Rc。

货币乘数m=(Rc+1)/(Rc+Re+Rd)

通货-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准备金-存款比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

九、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

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稳定物价,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平衡国际收支

中介目标(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

离工具远,最终目标近(长期利率,货币供应量,贷款量)

操作目标:

工具近,最终目标远(短期利率,存款准备金,基础货币)

货币政策工具:

常规性工具:

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

选择性工具:

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特利存款

补充性工具:

信用直接控制工具和信用间接控制工具

新工具: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一个国家货币当局为实现其既定的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启用一定的货币政策工具,作用于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并适时适度地进行微调。

在这个执行货币政策的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各种中间环节相互间的有机联系或因果关系,涉及货币供给变动影响名义和实际变量的途径。

而货币的传导机制即是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或手段影响中介指标,进而对总体经济活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过程的机能。

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主要有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

(1)凯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凯恩斯学派的货币传导机制理论,其最初的思路为:

货币政策的作用首先是改变货币市场的均衡,然后改变利率,进而改变实际资产领域的均衡。

这个过程可以归纳为:

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货币供给M,改变了利率:

,而利率的变化则通过资本边际效率的影响使投资I以乘数方式变化,而投资的增减则会进一步影响总支出E和总收人Y。

这个过程可以直观地用符号表示为:

M→r→I→E→Y

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关键环节是利率。

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必须首先影响利率的升降,然后通过利率的升降才能使投资、总支出和总收人发生变化。

但上述分析是凯恩斯学派最初的分析,仅仅从局部均衡的角度,显示了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初始影响。

而并没有考察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影响,没有反映出两个市场之间循环往复的反馈作用。

考虑到货币市场与商品市场的相互作用,凯恩斯学派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即一般均衡分析。

其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假定货币供给增加,如果产出水平不变,利率会相应下降;下降的利率会刺激投资,引起总需求增加,进而推动了产出和收人的相应增加。

这是货币市场对商品市场的作用,也是局部分析。

第二,产出和收人的增加,必将引起货币需求的增加,这时如果没有新增加的货币供给,则货币供求中需求相对上升将导致下降的利率回升。

这是商品市场对货币市场的作用。

第三,利率的回升,会使总需求减少,产量下降,收人减少。

收人的减少引起对货币的需求下降,则利率又会回落。

这就是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之间往复不断相互作用。

第四,以上的循环往复最终会逼近一个均衡点,这个点同时满足了货币市场均衡和商品市场均衡两方面的均衡要求。

在这个点上,可能是利率较原先的均衡水平低,而产出量较原先的均衡水平高。

凯恩斯学派在货币传导机制的问题上,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强调利率的作用,认为货币政策在增加国民收人的效果上,主要取决于投资的利率弹性和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如果投资的利率弹性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小,则增加货币供给所能导致的收人增长就会比较大。

虽然凯恩斯学派对于传导机制的分析还在不断增添一些新的内容,但都主要集中在货币供给到利率之间和利率到投资之间的更具体的传导机制以及一些约束条件。

毋庸置疑,无论有何进展,凯恩斯学派传导机制理论都是仅仅抓住利率这一环节来展开分析的。

(2)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与凯恩斯学派不同,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则强调货币供应量变动直接影响名义国民收人。

用符号表示就是:

M→E→I→Y

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主导作用,而是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中发挥着直接作用。

货币供应量对名义收入的具体影响过程如下所述。

M→E表示的是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

其原理是:

第一,根据货币需求理论,货币需求有其内在的稳定性。

第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中不包含任何的货币供给因素,因而货币供给的变动不会直接引起货币需求的变化;至于货币供给,在现代货币制度中由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主义将其视为外生变量。

第三,当作为外生变量的货币供给改变,比如增大时,由于货币需求并不改变,公众手持货币量会超过他们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即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从而利率下降,公众支出增加。

E→I表示的是变化了的支出用于投资的过程,货币主义者认为这是对资产结构进行调整的过程。

过程如下:

第一,超过意愿持有的货币即大于既有需求的货币供给,或用于购买金融资产,或用于购买非金融资产,直至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

这样将改变金融市场、商品市场,乃至人力资本市场的均衡。

第二,货币持有者对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以及人力资本的投资会引起这些资产相对收益率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