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模板通用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52976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5 大小:49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模板通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模板通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模板通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模板通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模板通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模板通用版.docx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模板通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模板通用版.docx(1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模板通用版.docx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模板通用版

 

XXX有限公司(标准二号)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标准小一号)

XXX现评(201X)第XXX号(标准三号)

注:

若公司名称较长,可选择适当位置(结构合理、语

句通顺)断开,成两行。

表格中“受控状态”:

盖正本、副本、送审稿等名章;“页数”:

为报告书页码总页数;“印刷册数”:

为备案稿,即正、副本册数;“本册序号”:

为本册为第几本。

“页数”、“印刷册数”、“本册序号”要求打印,企业对报告册数有特殊要求的事先沟通好,事后不予增加。

(第二版)

 

XXX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标准小二号字体)

二〇一X年XX月XX日(标准三号)

以上字体均为国标仿宋体,加粗

声明

(标准二号;空一格)

XXX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在XXX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过程中坚持客观、真实、公正的原则,并对所出具的《XXX公司职业病危害状评价报告书》承担法律责任。

XXX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公章)

法人代表:

XXX

注:

公司名称、法人代表居右,且法人代表后空三格即可。

 

项目负责人:

姓名

技术职务/职称

资质证书号

签名

报告书写人:

姓名

技术职务/职称

资质证书号

专业

分工

签名

报告书执笔人(现场采样)

行业工程分析与评价(现场采样)

卫生工程分析与评价(现场采样)

职业卫生分析与评价(现场采样)

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检测

实验室复核

报告审核人:

姓名

技术职务/职称

资质证书号

签名

报告签发人:

姓名

技术职务/职称

签名

签发日期:

年月日

项目负责人“技术职务/职称”必须为中级以上;报告书写人“技术职务/职称”分助理工程师、中级和高级;报告审核人“技术职务/职称”依据实际情况填写;“报告书签发人”为技术负责人或由公司任命。

[注:

“专业”按照学历证书或技术职称晋级方向填写;“分工”包括报告书执笔人、行业工程分析与评价、卫生工程分析与评价、职业卫生分析与评价、现场采样、实验室检验、实验室复核等,若项目组人员分工有重复,应注明,如“行业工程分析与评价(现场采样)”。

]。

资质证书号见省安监局网站。

目录(标准二号;空一格)

注:

目录内容为仿宋字体,标准四号字

 

1总论

1.1评价目的

1.1.1评价目的

(1)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

(2)明确用人单位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危害程度以及职业病防护设施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的效果等。

(3)为政府监管部门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实施监督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4)为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的日常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1.2基本原则

(1)贯彻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2)遵循科学、公正、客观、真实的原则。

(3)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应在用人单位正常生产期间进行。

(4)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

1.2评价依据

1.2.1法律、法规、规章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7年修订版,主席令第八十一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14年8月31日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决定修正,自2014年12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十三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09年8月27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订,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4)《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年12月28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决定》修正,自2013年7月1日起施行。

(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检测工作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6〕9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尘肺病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1987〕105号)

(7)《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卫法监发〔1999〕620号)

(8)《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02〕第352号)

(9)《高毒物品目录》(卫法监发〔2003〕142号)

(10)《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6〕第88号)

(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2011〕第588号)

(12)《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7号)

(13)《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8号)

(14)《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

(15)《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安监总安健〔2012〕第73号)

(16)《关于印发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第89号)

(17)《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国务院令〔2012〕第619号)

(18)《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国卫疾控发〔2013〕48号)

(19)《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2015〕92号

(20)《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7〕第90号)

(2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

(2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6号)

(23)《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全国总工会办公厅关于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63号)

(2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贯彻落实《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办法》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7〕37号)

(25)《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培训工作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21号)

(26)《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5〕124号)

(27)《湖北省安委会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职业病防护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的通知》(鄂安办[2017]102号)

(28)《湖北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分级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1.2.2规范、标准

(1)《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

(2)《焊接与切割安全》(GB9448-1999)

(3)《工业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15)

(4)《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2012)

(5)《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2012)

(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

(7)《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

(8)《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

(9)《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10)《个体防护装备配备基本要求》(GB/T29510-2013)

(11)《呼吸防护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GB2890-2009)

(12)《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GB2626-

2006)

(13)《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14)《护听器的选择指南》(GB/T23466-2009)

(15)《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

(16)《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T50087-2013)

(17)《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2013)

(1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

(19)《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

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

(20)《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

物理因素》(GBZ2.2-2007)

(2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22)《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

(23)《工作场所防止职业中毒卫生工程防护措施规范》

(GBZ/T194-2007)

(24)《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Z/T203-2007)

(25)《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信息指南》

(GBZ/T204-2007)

(26)《有机溶剂作业场所个人职业病防护用品使用规范》

(GBZ/T195-2007)

(27)《密闭空间作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

(28)《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GBZ/T211-2008)

(29)《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

(GBZ/T223-2009)

(30)《职业卫生名词术语》(GBZ/T224-2010)

(31)《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指南》(GBZ/T225-2010)

(32)《焊接工艺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4214-2011)

(33)《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演练指南》(AQ/T9007-2011)

(34)《排风罩的分类及技术条件》(GB/T16758-2008)

(35)《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1部分:

生产性粉尘》(GBZ/T229.1-2010)

(36)《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技术导则》

(AQ/T4270-2015)

注:

(1)根据本报告用人单位行业的不同,增加相应的规范(或导则)等。

如《水泥生产企业防尘防毒技术规范》(AQ/T4248-2015)

(2)评价依据按照国家、省、市和年代排序(新标准在后),技术标准规范按照GB、GB/T、GBZ、GBZ/T、AQ、AQ/T和年代排序(新标准在后),法律、法规、规章中年代用〔〕,规范、标准中标准号用()。

1.2.3基础依据

(1)用人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的职业卫生有关资料;

(2)近3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职业健康监护资料;

(3)最近1次职业卫生评价报告;

(4)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资料。

注:

最近1次职业卫生评价报告如有时要注明评价机构和时间。

1.2.4其他依据

(1)《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委托书》;(XXXX年XX月XX日)

(2)XXXX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与XXX有限公司签订的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技术服务合同书;(XXXX年XX月XX日)

(3)《XXXX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检测报告》鞍正天职检(201X)第XXX号;

(4)XXX有限公司提供的其他相关技术资料。

(5)《工业通风(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注:

其他依据中涉及日期的需要注明日期。

1.3评价范围

评价范围以XXX公司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内容、场所以及过程等为准,并包括用人单位外包(委)工程,以及辅助生产岗位。

评价范围主要包括:

本次评价是在用人单位正常运行期间,对上述评价范围内的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职业健康监护及管理、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实施情况进行的综合评价。

报告完成后,因生产工艺、物料成分更改而产生新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不在本次评价范围之内。

注:

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主要针对正常生产期间劳动者的职业病危害暴露情况和接触水平,包括

(1)生产人员、巡检人员、检维修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外委工;

(2)生产设备(或工艺)和辅助设备(或工艺)以及检维修工艺过程;(3)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料、辅料、生产的产品;(4)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构)筑物;(5)周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6)用人单位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效果,职业健康监护及管理、职业卫生管理措施及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人员:

指作业人员,包括用人单位所有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按工作性质划分,包括生产人员、巡检人员、检维修人员、管理人员等;按劳动用工形式划分,包括正式工、合同工、临时工、派遣工、外委工。

评价范围不能只考虑主要生产工艺岗位的操作人员,并且不要忽略辅助人员。

辅助人员(横线标注)应列于表2-3用人单位岗位定员及工作制度表中。

生产设备(或工艺)和辅助设备(或工艺):

重点关注主要生产工艺过程,注意不要忽略辅助、检维修过程,如刀具维护的磨床、砂轮房等。

列于表1-1评价单元划分一览表中。

原料:

主要包括用人单位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有原料、辅料,生产的产品、联产品、副产品和中间产品。

列于表2-1用人单位原、辅材料一览表、表2-2用人单位主要产品、中间产品、联产品、副产品一览表中。

建(构)筑物:

包括用人单位从事各类生产活动的建筑物和构筑物。

对于一些可能存放有害物料的仓库(如化学品库、存漆房、调漆房、废料库等),或可能产生有害因素的密闭空间等场所(窨井、管廊等)。

虽然可能没有生产过程,但是也可能存在或产生职业病危害因素,当作业人员在这些场所活动时,也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甚至中毒,因此,要列入评价范围。

列于表1-1评价单元划分一览表中。

环境:

指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周边环境,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并且要考虑到与其周边环境的联系与影响。

如:

化工企业、矿山企业与居民区间的距离、风向是否符合要求等(可在2.2.3中具体分析说明)。

注:

1.3评价范围中,前3段为必有内容,评价范围根据注解内容,可按照工艺过程等诉述,考虑应全面。

1.4评价内容

(1)用人单位总体布局;

(2)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

(3)建筑卫生学;

(4)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检测与评价;

(5)职业病防护设施的设置、维护、运行效果及应急救援设施;

(6)职业健康监护调查与评价;

(7)个人防护用品调查与评价;

(8)辅助用室调查与评价;

(9)职业卫生管理调查与评价。

1.5评价单元

为了使评价内容更具体明确,避免在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评价防护设施时出现遗漏,以便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可行的对策措施和建议,根据该用人单位的生产工艺、设备布置和工作场所实际生产情况,按不同的作业区域划分单元,并选择适宜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根据现场调查和实际生产情况,将用人单位划分为X个评价单元。

即XX单元和XX单元,每个评价单元按工作场所划分为若干评价子单元,具体评价单元及其子单元的划分见表1-1。

表1-1评价单元划分一览表

序号

评价单元

评价子单元

生产任务

(注:

表格内字号大小可用小四号字体,避免五号字体,并且表格中内容字数较多时首行需缩进两个字符,字数较少的居中;下同)

 

1.6评价方法

根据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的特点,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用人单位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对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并通过检查表分析法评价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1.6.1职业卫生调查法

通过对现场观察、文件资料收集与分析、人员沟通等方法,了解调查对象相关卫生信息。

现场调查主要内容包括:

工程概况、总体布局、生产工艺、生产设备及布局、生产过程中的物料及产品、建筑卫生学、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辅助用室、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空间分布、防护设施设计的落实情况等。

1.6.2职业卫生检测法

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

根据评价工作方案,对化学因素、粉尘、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等进行检测。

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建筑卫生学检测:

根据评价工作方案,对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技术参数以及采暖、通风、空气调节、采光照明、微小气候等建筑卫生学内容进行检测。

1.6.3检查表分析法

依据国家有关职业卫生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标准,以及操作规程、职业病危害事故案例等,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详细分析和研究,列出检查单元、部位、项目、内容、要求等,编制成表,逐项检查符合情况,确定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缺陷和潜在危害。

1.6.4职业健康检查法

按照《用人单位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2〕第49号)、《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

2014)等有关规定,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根据健康检查结果评价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危害程度。

1.7评价程序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工作程序:

XXXX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接受用人单位的委托后,确定评价组人员、组织评价人员对用人单位工作场所进行实地预调查,收集与本次检测、评价有关的资料。

在对用人单位进行工程及工艺分析的基础上,确定评价范围、内容及依据,编制评价工作方案,并对方案进行技术审核,确定质量控制要点;依据评价方案,开展职业卫生调查,对其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固有的和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并进行现场检测。

对调查所得的资料和检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给出评价结论,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可行性建议,编制完成《XXX公司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报告书》;报告书编制完成后由用人单位负责组织有关职业卫生专家、行业专家和本单位有关工程技术、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对现状评价报告进行评审,提出修改意见;评价人员根据专家意见对报告书进行修改后提交正式报告书。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程序见图1-1。

 

注*:

质控审查由评价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具体情况确定是否召开专家评审会或内审会;

**:

由用人单位内部组织有关人员对评价报告进行内审,然后组织职业卫生专家和行业专家进行评审,专家审查的程序和内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图1-1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工作程序图

注:

工作程序图及质量控制图要美观,禁止出现离缝、歪曲、上下不对称等情况。

1.8质量控制

XXX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于XXXX年XX月XX日通过湖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审核,取得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乙级资质,批准文号:

(鄂)安职技字(2015)第X-00XX号,具备评价工作能力。

职业病危害评价的整个过程中,严格按照XXX职业卫生安全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质量体系文件要求进行质量控制,具体包括如下:

1.8.1合同评审

在职业病危害评价项目签订合同之前,对评价范围及评价能力进行确认,以确保资质业务范围以及现有评价专业人员构成能够满足评价项目的需要,并确定是否聘请相关专业的技术专家等。

1.8.2资料收集及审核

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确认,确保资料的准确有效。

1.8.3评价方案的制定与审核

对制定的职业病危害评价方案进行技术审核,以确保评价组专业人员的构成、评价范围、评价方法以及职业卫生调查与检测等内容符合评价项目的实际需求以及相关标准的技术要求。

1.8.4现场调查与检测的质量控制

依据我机构有关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实施职业卫生调查工作,调查记录表格经过受控,规范填写,并经被调查单位陪同人员确认,对调查过程进行拍照或摄像。

现场检测时提前确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的项目、方法、检测点、检测对象和样品数等;确定所需要检测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及其检测的项目、方法等,确定建筑卫生学检测的方法、仪器、条件、频次、检测点设置等内容。

所有调查和检测过程中获取的资料、记录表格等均按要求归档保存,保证调查过程可溯源。

1.8.5评价报告编制过程的质量控制

我机构对评价报告执行严格的三审制度,即内部审核、技术负责人审核、质量负责人审核。

用人单位对评价报告的质量持有异议时,我机构将认真了解用人单位的申述理由,做好记录,及时对评价报告进行分析和复查,确认申述的理由是否成立,判断评价报告的质量是否存在问题,并做好分析和复查记录。

如评价质量不存在问题,我机构将及时向用人单位说明。

当评价报告确实存在质量问题时,我机构会启动报告的重做、修改或补充程序进行纠正,并按要求纠正落实。

1.8.6评价报告档案管理

技术服务档案是反映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服务过程的证明,也是评价其技术服务质量和能力的依据,我机构不仅建立了健全技术服务档案的管理保存程序,还按要求保存,保证评价工作全过程有据可查。

质量控制程序见图1-2。

 

 

注*:

由用人单位内部组织有关人员对评价报告进行内审,然后组织职业卫生专家和行业专家进行评审。

图1-2评价质量控制程序图

 

2用人单位基本情况

2.1用人单位概况

用人单位成立时间、地址、投产运行时间、生产运行状况。

企业性质、法人代表、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车间及办公室)、总资产、年产值、生产规模、主要产品。

最近1次职业卫生评价以来发生哪些变化。

若为首次现状评价分析自用人单位正式生产以来至此次评价前的历次变化及现时运行情况(能力)。

注:

用人单位概况内容尽可能详细。

2.2地理位置及主要自然环境概况

2.2.1地理位置

介绍用人单位地理位置,并附地理位置图。

地理位置图共分5部分(即用人单位地理位置图、地址标注、方向标、实景图、区域位置图)

地理位置图轮廓要求加黑色线条,线粗1磅且要求画面清晰,不得出现横向图;

在用人单位具体位置处标注地址;

方向标指北(※);

实景图为用人单位卫星定位图,布置于用人单位地理位置图的左下角轮廓要求加黑色线条,线粗1磅且要求画面清晰;

区域位置图为显示用人单位所在市情况,轮廓要求同上。

具体见附件14.2。

用人单位地理位置见附件14.2。

注:

地理位置介绍应详细。

 

2.2.2自然环境

用人单位所在地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以偏南风为主,冬季以西北风为主。

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大雨、冰雹、寒潮、旱涝、霜冻等灾害性天气在不同年份和季节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年平均气温:

8.4℃;

最热月平均温度:

24.8℃;

最冷月平均温度:

-17.4℃;

极端最高温度:

38.0℃;

极端最低温度:

-33.7℃;

冬季采暖设计室外计算温度:

-18.2℃;

通风设计室外计算温度:

28.7℃;

冬季主导风向:

北东北风;

夏季主导风向:

南东南风;

全年主导风向:

南西南风;

夏季最小频率风向:

东风;

全年最小频率风向:

东风;

年平均风速:

2.9m/s;

年平均相对湿度:

63%;

夏季通风设计室外相对湿度:

65%;

冬季空调设计室外相对湿度:

64%;

降水量:

年平均降水量:

737.10mm;

年平均气压:

101.43kPa。

根据XXX市气象站近些年常规气象观测资料,统计本地区风向频率,绘制风向玫瑰图见图2-1。

 

 

图2-1XX市风向频率玫瑰图

注:

自然环境根据不同城市介绍应详细,本模板以鞍山市为例。

2.2.3周边环境

介绍用人单位周边环境,相邻企业等情况。

用人单位所在地不属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国家重点文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