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5290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docx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docx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

文言文翻译训练30则(附答案)2

  2017-05-07十六、黎丘丈人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状。

  ①邑丈人有之市而罪归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

吾为汝父也,岂谓不慈哉?

我醉,汝道苦我,何故?

其子泣而触地曰:

孽矣!

无此事也!

昔也往责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信之,曰:

譆!

是必夫奇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②明旦之市而醉,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也,遂逝迎之。

  丈人望见其子,拔剑而刺之。

  ③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其真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七、丁氏穿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能之若此,不若不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八、齐攻宋齐攻宋,宋王使人侯齐寇之所在。

  使者还,曰: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①左右皆谓宋王曰:

此所谓肉自生虫者也。

  以宋之强,齐兵之弱,恶能如此?

宋王因怒而诎杀之。

  又使人往视齐寇,使者报如前,宋王又怒诎杀之。

  如此者三。

  其后又使人往视。

  齐寇近矣,国人恐矣。

  使者遇其兄。

  曰:

国危甚矣,若将安适?

其弟曰:

为王视齐寇,不意其近而国人恐如此也。

  今又私患乡之先视齐寇者,皆以‘寇之近也’报而死。

  今也,报其情死,不报其情,又恐死,将若何?

其兄曰:

②如报其情,有且先夫死者死,先夫亡者亡。

  于是报于王曰:

殊不知齐寇之所在,国人甚安。

  王大喜,左右皆曰:

乡之死者宜矣。

  王多赐之金。

  寇至,王自投车上驰而走。

  此人得以富于他国。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十九、王戎死孝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

  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武帝谓刘仲雄曰:

\"卿数省王、和不?

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

  \"仲雄曰:

\"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①,咨议罗企生亦在焉②。

  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

\"若谢我,当释罪。

  \"企生答曰:

\"2、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

\"既出市③,桓又遣人问:

\"欲何言?

\"答曰:

\"昔晋文王杀嵇康,而嵇绍为晋忠臣④。

  从公乞一弟以养老母。

  \"桓亦如言宥之。

  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⑤,即日焚裘。

  「注释」①收:

逮捕。

  将佐:

将领和僚属。

  ②罗企生:

字宗伯,时任殷仲堪幕府咨议参军。

  ③出市:

到刑场。

  出:

到达某地。

  市:

东市,晋时刑场。

  ④稽绍:

字延祖,嵇康子。

  八王之乱时,为保卫晋惠帝遇难,被称晋室忠臣。

  ⑤问:

消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一、王恭从会稽还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①。

  见其坐六尺簟②,因语恭:

\"卿东来③,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

  \"恭无言。

  1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④。

  后大闻之,甚惊,曰:

\"吾本谓卿多,故求耳。

  \"对曰:

\"2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⑤。

  \"「注释」①王恭:

字孝伯,性格率直,官至中书令、青州刺史、兖州刺史。

  晋安帝隆安年间,与桓玄、殷仲堪起兵谋反,兵败被杀。

  王大:

即王忱。

  王忱字元大,小名佛大,人称阿大,王坦之子,为王恭的同族叔父,官至荆州刺史。

  ②簟(diàn):

竹席。

  ③卿:

第二人称代词,用于上称下,尊称卑。

  ④荐:

草垫。

  ⑤丈人:

对年长者的敬称。

  长物:

多余的东西。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二、纯孝之报吴郡陈遗,家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①。

  1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录焦饭②,归以遗母。

  后值孙恩贼出吴郡③,袁府郡即日便征④。

  2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⑤,遂带以从军。

  战于沪渎⑥,败。

  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遗独以焦饭得活。

  时人以为纯孝之报也。

  「注释」①铛(chēng):

一种平底锅。

  焦饭:

锅巴。

  ②贮录:

贮存,收藏。

  录:

收藏。

  ③孙恩:

字灵秀。

  晋安帝隆安三年,聚集数万人起义,攻克会嵇等郡,后来攻打临海郡时遭败,投水而死。

  ④袁府君:

即袁山松。

  时为吴郡太守,被孙恩军队杀害。

  ⑤沪渎:

水名,在上海东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三、过江诸人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①,藉卉饮宴②。

  周侯中坐而叹曰:

\"1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④!

\"皆相视流泪。

  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2当共戮力王室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⑥!

\"「注释」①新亭:

亭子名,故址在今南京市西南长江边上。

  ②藉卉:

坐在草地上。

  ③正自:

只是。

  ④戮力:

合力。

  ⑤楚囚:

本指楚国的囚犯,后来借指处境窘迫的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四、江左有管夷吾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

  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

  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①。

  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

  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②。

  既出,欢然言曰:

\"江左自有管夷吾③,此复何忧!

\"「注释」①黍离之痛:

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

  周大夫行役到镐京,见到宗庙宫殿都已经毁坏,长满了禾黍,不胜感慨,作《黍离》一诗。

  见《诗经·王风·黍离》,后以\"黍离之悲\"、\"黍离之痛\"作为感叹国家衰亡的典故。

  ②酬纳:

酬谢接纳。

  ③管夷武:

管仲名夷吾。

  齐国大夫,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五、唐太宗赐绢惩顺德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①上曰:

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

  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

  ②大理少卿胡演曰:

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

上曰:

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

  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六、曾参不受鲁君邑①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

请以此修衣。

  曾子不受。

  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

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曾子曰:

②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

终不受。

  孔子闻之曰:

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七、周处改过自新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

  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与处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

  1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自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2清河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十八、蒲松龄之妻五十余犹不忘进取①。

  孺人②止之日:

君勿须复尔!

倘命应通显,今已台阁③矣。

  山林目有乐地,何必以肉鼓吹④为快哉!

松龄善其言。

  顾儿孙入闱⑤,褊心⑥不能无望,往往情见乎词,而孺人漠置之。

  或媚以先兆,亦若罔闻。

  松龄笑日:

穆如者⑦不欲作夫人⑧耶?

答曰:

我无他长,但知止足。

  今三子一孙,能继书香,衣食不至冻饿,天赐不为不厚。

  自顾有何功德,而尚存觖望⑨耶?

(选自蒲松龄《述刘氏行实》)[注释]①进取:

此指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

  蒲松龄多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不第。

  ②孺(rú)人:

妻子。

  ③台阁:

宰相。

  ④以肉鼓吹:

犹言一呼百诺。

  ⑤入闱:

参加科举考试。

  ⑥褊(biǎn)心:

私心。

  ⑦穆如者:

端庄的人。

  此指妻子。

  ⑧夫人:

此指贵夫人。

  ⑨觖(jué)望:

不满意。

  [思考与练习]1.解释:

①快________②罔________③但________2.翻译:

①君勿须复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松龄善其言乎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往往情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或媚以先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比较上文的两个顾:

①颐儿孙入闱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___;②自顾有何功德中的顾,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十九、杭世俊喜博先生①一岁必两归钱塘②。

  归后无事,或携钱数百与里中少年博望仙桥下。

  时钱文敏视学③浙中。

  一日盛暑,张盖往访先生。

  踏过桥下,文敏从舆④中望见先生短葛衣,持蕉扇,与诸少年博正酣。

  文敏即出舆揖日:

前辈在此乎?

时先生以扇自障,业知不可避,即回面话曰:

汝已见我耶?

文敏曰:

正诣宅谒前辈耳。

  曰:

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

  文敏固欲前,先生固却之。

  始寻道反。

  文敏去,诸少年共博者始从桥下出,惊问日:

汝何人?

学使⑤见敬若此?

曰:

此我衙门中后辈耳。

  遂不告姓名去。

  (选自清·洪亮吉《洪北江诗文集》)[注释]①先生:

指清人杭世俊,他官至翰林院检讨(即翰林院里掌管编修国史的人)。

  ②钱塘:

今浙江杭州市。

  ③视学:

职官名称。

  此指以视学身份视察学校。

  ④舆(yú):

轿子。

  ⑤学使:

即视学。

  [思考与练习]1.解释:

①或________②博________③酣________④揖________⑤业________⑥却________⑦反________2.翻译:

①张盖往访先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正诣宅谒前辈耳__________________③吾屋舍甚隘,不足容从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选择:

上文学使见敬若此中的见有以下解释,哪一项是正确的?

______①指代你;②看见;③被;④同现。

  三十、答李几仲书①天难生于才②,而才者须学问琢磨,以就晚成之器,其不能者,则不得归怨于天也。

  世实须才,而才者未必用,君子未尝以世不用而废学问;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

  凡为足下③道者,皆在中朝④时闻天下长者之言,足下以为然,当继此有进于左右。

  (选自宋·黄庭坚《山谷全集》)[注释]①这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给一位年轻人的信(摘录)。

  ②天难生于才:

天才是很难出现的。

  ③足下:

您,对对方的敬称。

  ④中朝:

朝廷中。

  [思考与练习]1.解释:

①长者_________②然________2.理解:

学问琢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理解:

晚成之器即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译:

其自废惰欤,则不得归怨于世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选择:

当继此有进于左右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正确的?

______________①当继续给你写信;②要继承别人的精神才能前进;③当接到这信后要跟周围人商量;④要继续努力才能超过周围的人。

  十六、黎丘丈人翻译:

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

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所我对你不够好吗?

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

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

冤枉啊!

没有这样的事啊!

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

  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

呵!

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曾经听说过的!

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

  第二天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

  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

  老人的头脑迷惑就在于有像他儿子的鬼,却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

  十七、丁氏穿井翻译:

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就出去洗东西和取水,常常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的家里打井时,他告诉别人说:

我打井得一人。

  有的人听了他的话然后转述道:

丁氏打井得一人。

  国人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者件事。

  他就派人去问姓丁的。

  姓丁的回答说:

得一个人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

  听话听成这样,不如不听。

  十八、齐攻宋翻译:

齐国攻打宋国,宋国国王派人侦察齐国军队到了什么地方。

  侦察人员回来了,说:

齐国的侵略者很近了,国人很害怕。

  左右的大臣都对宋国国王说:

这就正如‘肉自生虫’(肉烂了就自己生出虫来了。

  比喻自己害怕就捏造事实。

  )所说的,以宋国的强大,齐国的弱小,怎么可能会这样呢?

宋国国王怒而曲杀了侦察人员。

  (于是)又派去侦察齐国的侵略者情况,侦察人员报告的情况像前面一样,宋国国王又怒而曲杀了侦察人员。

  像这样做了三次。

  后来又派人前去侦察。

  齐寇近了,国人害怕了。

  侦察员遇见自己的哥哥。

  他哥哥说:

国家危在旦夕,你准备怎么办?

那弟弟说:

我是为国王侦察敌情,没想到他们这么迫近致使国人害怕成这样。

  现在我担心的是前面来侦察的人,都因为‘敌人已经迫近了’这么报而被杀了。

  现在,如实报告情况是死,不如实报告情况,恐怕后来也是死(为齐兵所杀),这怎么办呢?

他的哥哥说:

如果报告实情,就会比后来的死先死,比后来逃命的先逃。

  (那侦察员)于是报告国王说:

完全没有齐国敌人的踪影,国人都很安心。

  国王大喜,左右的大臣都说:

前面那几个杀得对啊。

  国王赐了很多金子(给那个侦察员)。

  齐国的侵略者到了,国王自己坐上马车飞快地逃跑了。

  这个人因此在别的国家富足地生活。

  十九、王戎死孝翻译:

王戎、和峤同时遭遇大丧。

  王和二人都以孝著称,此时王戎瘦得皮包骨头,几乎支撑不住自己的身体;和峤则哀号哭泣,一切都合乎丧葬的礼仪。

  晋武帝(司马炎)对刘仲雄(刘毅)说:

\"你常去看望王戎和峤吗?

我听说和峤悲伤过度,这让人很担心。

  \"刘仲雄回答道:

\"和峤虽然极尽礼数,但精神元气并没有受损;王戎虽然没拘守礼法,却因为哀伤过度已经形销骨立了。

  所以我认为和峤是尽孝道而不毁生,王戎却是以死去尽孝道。

  陛下您不必去担心和峤,而应该去为王戎担心呀。

  二十、桓南郡既破殷荆州「译文」桓南郡(桓玄)打败了殷荆州(殷仲堪),俘虏了殷的将领十几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

  桓玄素来厚爱罗企生,要杀他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宣道歉,就会免去死罪。

  罗企生回答道:

\"我作为殷荆州的下属,现在殷荆州跑了,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

  \"已经到了刑场,桓玄又派人问他,还有什么话要说,罗企生答道:

\"从前晋文王虽然杀了嵇康,但他的儿子嵇绍却成了晋国的忠臣。

  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服侍我的老母。

  \"桓玄答应了他的要求。

  赦免了他的弟弟。

  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养皮袍子,胡氏当时在豫章,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就把这件皮袍给烧了。

  二十一「译文」王恭从会嵇回来,王大去看他。

  王大看王恭坐着一张六尺长的竹席,就对他说:

\"你从东边回来,一定富裕这种东西,能不能给我一领?

\"王恭没有回答。

  王大去后,王恭就把坐着的这张席子给王大送去了,自己没有竹席了,就坐在草垫上。

  后来王大听说此事,就对王恭说:

\"我本来以为你那里多呢,所以才要的。

  \"王恭回答:

\"您不了解我,我从来没有多余的东西。

  \"二十二、「译文」吴郡的陈遗,在家里十分孝顺父母,他妈妈喜欢吃锅巴。

  陈遗在任吴郡主薄的时候,总是带着一个袋子,每次煮饭,就把锅巴收集在口袋里,回家时送给母亲。

  后来遇上孙恩攻打吴郡,袁府君(袁山松)当日带兵出征,,此时陈遗已经收集了好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就带上随军出发了。

  沪渎一仗,官军大败逃溃,跑到了山里,很多人都饿死了,惟独陈遗因为有锅巴得以活了下来。

  人们认为这是他笃行孝道的报答。

  二十三、「译文」渡江以后,士大夫们每到风和日丽的日子,就相邀来到新亭,坐在草地上喝酒野餐。

  周侯(顗)在座中叹息道:

\"景色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有山河变异的感觉。

  \"大家都相视流泪。

  只有丞相王导脸色突变,厉声说道:

\"我们要齐心合力,报效朝廷,收复中原,怎么可以像楚囚一样,相对落泪!

二十四、「译文」温峤作为刘琨的使者刚到江南来,此时江南政权刚刚建立,各种律令尚未确定。

  温峤刚来,心里很担忧,就去丞相王导那里,述说怀愍二帝被俘,国家灭亡,帝陵遭毁的惨状,有亡国之痛。

  温峤当时慷慨激昂,声泪俱下,丞相也和他一起痛哭。

  叙说之后,温峤向丞相表达了交好的诚意,丞相也对温峤真诚接纳。

  从王导那里出来,温峤高兴地说:

\"江南有了管仲这样的贤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二十五、译文: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接受他人赠送的丝绢,事情被发觉后,唐太宗说:

顺德确实是对国家有益的,我和他共同享有官府仓库的财物,他为什么贪婪到这地步呢?

因为吝惜他有功绩,不惩罚他了,不过在大殿中赠送丝绢几十匹。

  大理少卿胡演说:

顺德违法接受财物,所犯的罪行不可赦免,怎么还再送他丝绢?

唐太宗说:

他是有人性的,获得丝绢的侮辱,超过了接受刑罚。

  如果不知道惭愧,就如同一只禽兽罢了,杀了他又有什么益处呢?

二十六、曾参不受鲁君邑译文: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在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要封送给他一大片土地,曾子坚决不受。

  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

  使者说:

这又不是先生你向人要求的,是别人献给你的,你为什么不受?

曾子说:

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

  那么,就算国君赏赐我的土地而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

孔子知道了这件事,就说:

曾参的话,是足以保全他的节操的。

  二十七、译文:

周处年少时,为人蛮横强悍,打架斗殴,为当地一大祸害。

  此外,义兴水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祸害百姓,百姓将他们并称为三害,三害当中属周处最为厉害。

  于是有人便问周处:

既然你这么有本事,何不去杀死猛虎蛟龙,证明一下你的实力呢?

实际上是希望三害相拼,最后只剩下一个。

  周处听后立即上山击毙了猛虎,又跳入水中与蛟龙搏斗,蛟在水中或浮或没,漂流出数十里远。

  经过三天三夜,百姓们都以为蛟龙和周处一并死了,纷纷出来庆祝。

  结果周处杀死蛟龙,提着它的脑袋从岸边爬起。

  闻听乡人以为自己已死,表示庆贺的事,才知实际上大家也把自己当作一大祸害,不禁满面泪流,萌生悔改之意。

  遂往吴郡寻找陆机、陆云这两位当时东吴的名士。

  恰巧陆机不在,只见到陆云。

  周处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他,并说:

自己想改正错误,可岁月皆已荒废了,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可言。

  陆云说:

古人珍视道义,认为‘哪怕是早上明白了道理,晚上死去也便甘心。

  ’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并努力去做,又何必担忧好名声得不到传扬呢?

周处听后决定改过自新,最终成为一代忠臣孝子。

  二十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