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江路盖梁专家论证方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5254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37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江路盖梁专家论证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通江路盖梁专家论证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通江路盖梁专家论证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通江路盖梁专家论证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通江路盖梁专家论证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江路盖梁专家论证方案.docx

《通江路盖梁专家论证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江路盖梁专家论证方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江路盖梁专家论证方案.docx

通江路盖梁专家论证方案

政泰路(机场路—338省道)工程建设、移交(BT)项目

小横河及东风一号桥盖梁支撑系统

编制人:

审核人:

审批人:

常州黑牡丹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政泰路(机场路—338省道)工程建设、移交(BT)项目部

二0一五年七月

一、工程概况–––––––––––––––––––3

二、编制依据–––––––––––––––––––6

三、施工计划–––––––––––––––––––7

四、施工工艺技术–––––––––––––––––11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19

六、劳动力计划––––––––––––––––––27

七、计算书––––––––––––––––––––28

 

一、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东风一号桥为3-10M小桥,其角度为95°,桥梁宽度为27米结构简易试桥梁,结构方式为:

上部结构为先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梁,下部结构为柱式墩台。

(2)、桥墩立面图(见下页附图)

(3)、施工要求

1、确保模板在使用周期内安全、稳定、牢靠。

2、模板在搭设及拆除过程中符合工程施工进度要求。

3、模板施工前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严禁盲目施工。

(4)、技术保证条件

1、安全网络

 

技术负责人:

倪平芳

 

 

2、模板的搭设和拆除需严格执行该《专项施工方案》。

二、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TB02-01-2008)

6、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文]

7、建设工程高大模板支撑系统施工安全监督管理导则(建质[2009]254号文)

8、本工程施工图纸

9、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三、施工计划

(一)、施工进度计划

1#盖梁:

2015年4月10日~2012年4月20日

2#盖梁:

2012年4月10日~2012年4月20日

(二)、机械与设备计划

1、钢材的选用

(1)钢材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的规定。

(2)钢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或《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中规定的Q235普通钢管的要求,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素结构钢》GB/T700中Q235A级钢的规定。

不使用有严重锈蚀、弯曲、压扁及裂纹的钢管。

(3)采用ф48×3.0的钢管。

(4)新钢管的尺寸和表面质量符合下列规定:

1)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2)有质量检验报告,钢管材质检验方法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的有关规定;

3)钢管表面平直光滑,没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

4)钢管外径、壁厚、断面等的偏差,应符合现行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规定;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Δ(mm)

检查工具

1

焊接钢管尺寸(mm)

外径

壁厚

外径

壁厚

-0.5

-0.5

-0.5

-0.45

游标卡尺

2

钢管两端面切斜偏差

1.70

塞尺,拐角尺

3

钢管外边面锈蚀深度

0.5

游标卡尺

5)钢管涂有防锈漆。

(5)旧钢管的检查在符合新钢管规定的同时还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锈蚀深度符合现行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规定。

锈蚀检查每年一次。

检查时,在锈蚀严重的钢管中抽取三根,在每根锈蚀严重的部位横向截断取样检查,当锈蚀深度超过规定值时不使用;

2)钢管弯曲变形符合现行规范《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的规定;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

检查工具

1

钢管弯曲

a.各种杆件钢管的端部弯曲

L≤1.5

≤5

钢卷尺

b.立杆钢管弯曲

3m<l≤4m

4m<l≤6.5m

≤12

≤20

c.水平杆、斜杆的钢管弯曲l≤6.5

≤30

2

冲压钢脚手板

a.板面挠曲

L≤4m

L>4m

≤12

≤16

钢卷尺

b.板面扭曲(任一角翘起)

≤5

3)钢管上严禁打孔。

(6)钢铸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中规定的ZG200-420、ZG230-450、ZG270-500和ZG310-570号钢的要求。

(7)钢管扣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的规定。

(8)扣件的验收符合下列规定,新扣件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

1)旧扣件使用前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严禁使用,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2)新、旧扣件均进行防锈处理;

3)支架采用的扣件,在螺栓拧紧扭力矩达65N·m时,不发生破坏。

(9)连接用的焊条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碳钢焊条》GB/T5117或《低合金钢焊条》GB/T5118中的规定。

(10)连接用的普通螺栓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六角头螺栓C级》GB/T5780和《六角头螺栓》GB/T5782。

2、木材的选用

(1)模板结构或构件的树种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质量好的材料,不使用有腐朽、霉变、虫蛀、折裂、枯节的木材。

(2)模板结构根据受力种类或用途选用相应的木材材质等级。

木材材质标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的规定。

(3)用于模板体系的原木、方木和板材要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的规定,不利用商品材的等级标准替代。

(4)主要承重构件选用针叶材;重要的木质连接件采用细密、直纹、无节和无其他缺陷的耐腐蚀的硬质阔叶材。

(5)对模板结构或木材的强度进行测试验证,按现行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GB50005的标准进行。

(6)施工现场制作的木构件,其木材含水率符合下列规定:

1)制作的原木、方木结构,不大于15%;

2)板材和规格材,不大于20%;

3)受拉构件的连接板,不大于18%;

4)连接件,不大于15%。

3、竹胶合模板板材的选用

(1)胶合模板板材表面平整光滑,具有防水、耐磨、耐酸碱的保护膜,并有保温性良好、易脱模和可两面使用等特点。

板材厚度不小于12mm,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模板用胶合板》ZBB70006的规定。

(2)各层板的原材含水率不大于15%,且同一胶合模板各层原材间的含水率差别不大于5%。

(3)胶合模板采用耐水胶,其胶合强度不低于木材或竹材顺纹抗剪和横纹抗拉的强度,并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

(4)进场的胶合模板除具有出厂质量合格证外,还保证外观尺寸合格。

 

四、施工工艺技术

(一)、技术参数

【梁模板(1#桥墩)】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30.77

结构层高(m)

3.12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

2200×1500

梁侧楼板厚度(mm)

0

支撑方式

梁侧无板(A)

支撑立柱钢管型号(mm)

Ф48×3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mm)

600

梁两侧立柱间距(mm)

2600

步距(mm)

600

楼板立柱间距(mm)

900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130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5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

433,867,1300,1733,2167

梁底支撑小梁材料

方木

小梁材质规格(mm)

50×100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18

梁底支撑小梁一端悬挑长度(mm)

85

面板材质

覆面竹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5

主梁材料

钢管

主梁材质规格(mm)

Ф48×3

 

【梁侧模板(1#桥墩)】

梁板结构情况

梁两侧有板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30.77

梁截面尺寸(mm)

2200×1500

梁侧楼板厚度(mm)

0

面板材料

覆面竹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5

小梁材料

方木

小梁材质规格(mm)

100×50

小梁布置方式

水平向布置

小梁道数

8

主梁间距(mm)

450

主梁材料

钢管

主梁材质规格(mm)

Ф48×3

主梁合并根数

2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85

小梁计算方式

四等跨连续梁

对拉螺栓类型

M12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450

支撑距梁底距离依次为(mm)

200,725,1250

【梁模板(2#桥墩)】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31.29

结构层高(m)

3.08

混凝土梁截面尺寸(mm)

2200×1500

梁侧楼板厚度(mm)

支撑方式

梁侧无板(A)

支撑立柱钢管型号(mm)

Ф48×3

梁跨度方向立柱间距(mm)

600

梁两侧立柱间距(mm)

2600

步距(mm)

600

楼板立柱间距(mm)

900

梁左侧立柱距梁中心线距离(mm)

1300

梁底增加立柱根数

5

梁底增加立柱依次距梁左侧立柱距离(mm)

433,867,1300,1733,2167

梁底支撑小梁材料

方木

小梁材质规格(mm)

50×100

梁底支撑小梁根数

18

梁底支撑小梁一端悬挑长度(mm)

45

面板材质

覆面竹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5

主梁材料

钢管

主梁材质规格(mm)

Ф48×3

【梁侧模板(2#桥墩)】

梁板结构情况

梁两侧有板

新浇混凝土梁计算跨度(m)

31.29

梁截面尺寸(mm)

2200×1500

梁侧楼板厚度(mm)

0

面板材料

覆面竹胶合板

面板厚度(mm)

15

小梁材料

方木

小梁材质规格(mm)

100×50

小梁布置方式

水平向布置

小梁道数

8

主梁间距(mm)

450

主梁材料

钢管

主梁材质规格(mm)

Ф48×3

主梁合并根数

2

小梁最大悬挑长度(mm)

120

小梁计算方式

四等跨连续梁

对拉螺栓类型

M12

对拉螺栓水平向间距(mm)

450

支撑距梁底距离依次为(mm)

200,725,1250

(二)、工艺流程

梁底:

弹梁轴线并复核→搭支模架→调整托梁→摆主梁→安放梁底模并固定→梁底起拱→扎梁筋→安侧模→侧模拉线支撑(加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标高、位置→与相邻模板连固。

系梁及立柱施工完毕后,系梁顶竖直架设钢管立杆(横向间距60cm,纵向间距55cm),钢管立杆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用扣件与钢管立杆扣牢,立杆下面采用底托,上面与主梁连接(主梁横向间距60cm),主梁上方铺设5cm×10cm小方木(纵向间距15cm),作为盖梁的支撑体系,小木方上铺设1.5cm厚竹胶板作为盖梁底模。

立杆纵向5排,其中中间3排垂直支撑在系梁上,外侧两排斜支撑在系梁上。

在立柱的位置,钢管支架采用井字型扣与立杆连接,以增加支架的整体稳定性。

梁侧:

安装梁一侧模板→安装另一侧模板→安装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位置→与相邻模板连接牢固→办预检。

盖梁底模铺设好后,将侧模按图纸设计尺寸立好,侧模两边采用钢管固定,横向用木方稳定;两侧钢管与模板之间用5cm×10cm小方木横向稳固,固定钢管为双排,间距为50cm,底模向上20cm、72.5cm、125cm处用Ф12mm对拉螺杆固定模板,对拉螺杆两头用螺帽和铁片(元宝)稳固在双排钢管上,间距与钢管等同(50cm)。

盖梁支架及通道搭设示意图

(三)、施工方法

1、在保障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须兼顾施工操作简便、统一、经济、合理等要求,因此盖梁整体支撑体系设计的一般原则是:

立杆步距要一致,便于统一搭设;立杆纵或横距尽量一致或成倍数,便于立杆纵横向水平杆件拉通设置;构造要求规范设置,保证整体稳定性和满足计算前提条件。

2、立柱混凝土浇注完成,开始搭设盖梁支架,盖梁支模架与浇好并有足够强度的立柱和原已做好的主体结构拉结牢固。

经有关部门对钢筋和模板支架验收合格后方可浇捣盖梁砼。

3、盖梁纵向悬挑部分下部无系梁支撑,需支撑在地基上,地基采用50cm砖渣夯实+10cm混凝土(系梁施工前处理)。

4、一般规定

(1)保证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相互位置的正确。

(2)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能可靠地承受施工中所产生的荷载。

(3)构造简单,装板方便,并便于钢筋的绑扎、安装,浇筑混凝土等要求。

(4)现浇钢筋混凝土盖梁的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1000。

(5)盖梁的立杆,其纵横向间距应相等或成倍数。

(6)在立杆底距地面200mm高处,沿纵横向水平方向按纵下横上的程序设扫地杆。

可调支托底部的立杆顶端沿纵横向设置一道水平拉杆。

扫地杆与顶部水平拉杆之间的距离,在满足模板设计所确定的水平拉杆步距要求条件下,进行平均分配确定步距后,在每一步距处纵横向各设一道水平拉杆。

(7)所有水平拉杆的端部均与立柱顶紧顶牢。

无处可顶时,应在水平拉杆端部和中部沿竖向设置连续式剪刀撑。

钢管立杆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应采用Ø48×3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杆扣牢。

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应采用对接,剪刀撑应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应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剪刀撑在外围连续设置,间断设置抛撑。

(8)支架搭设按本模板设计,不得随意更改;要更改必须得到相关负责人的认可。

5、立杆及其他杆件

(1)扣件式

1)搭接要求:

本工程所有部位立杆接长全部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严禁搭接,接头位置要求如下:

2)严禁将上段的钢管立杆与下端钢管立杆错开固定在水平拉杆上。

6、水平拉杆

(1)每步纵横向水平杆必须拉通;

(2)水平杆件接长应采用对接扣件连接。

7、周边拉结

1)因立柱混凝土先行浇筑,可利用其与支撑架体连接,形成可靠整体;

2)用抱柱的方式,以提高整体稳定性和提高抵抗侧向变形的能力。

(四)、检查验收

1、不满足要求的相关材料一律不使用,采用问责式制度,总监、专业监理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施工员进行检查验收,并且签字。

2、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加大检查力度,将隐患消灭在初始状态,避免遗留安全隐患和加固时人力、物力大量耗费,确保一次验收通过。

3、现浇盖梁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及检查方法如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查方法

轴线位置

5

钢尺检查

底模上表面标高

±5

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

截面内部尺寸

+4,-5

钢尺检查

相临两板表面高低差

2

钢尺检查

表面平整度

5

2m靠尺和塞尺检查

6、立杆、纵横向水平拉杆、剪刀撑等重要杆件的垂直偏差、水平偏差、质量等满足《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脚手架搭设的技术要求与允许偏差

序号

项目

一般质量要求

1

构架尺寸(立杆纵距、立杆横距、步距)误差

±20mm

2

立杆的垂直偏差

架高

≤25m

±50mm

>25m

±100mm

3

纵向水平杆的水平偏差

±20mm

4

横向水平杆的水平偏差

±10mm

5

节点处相交杆件的轴线距节点中心距离

≤150mm

6

相邻立杆接头位置

相互错开,设在不同的步距内,相邻接头的高度差应>500mm

7

上下相邻纵向水平杆接头位置

相互错开,设在不同的立杆纵距内,相邻接头的水平距离应>500mm,接头距立杆应小于立杆纵距的1/3

8

1)搭接部位应跨过与其相接的纵向水平杆或立杆,并与其连接(绑扎)固定

2)搭接长度和连接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

类别

杆别

搭接长度

连接要求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立杆

>1m

连接扣件数量依承载要求确定,且不少于2个

纵向水平杆

不少于2个连接扣件

9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拧紧扣件螺栓,其拧紧力矩应不小于40N.m,且不大于65N.m

其它脚手架

按相应的连接要求

7、立杆的规格尺寸和垂直度应符合要求,不得出现偏心荷载。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一)、组织保障

1、组织机构

副经理:

曹玮松

 

2、保障体系

(二)、技术措施

1、准备工作

(1)模板拼装

模板组装严格按照模板图尺寸拼装成整体,并控制模板的偏差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拼装好模板后逐块检查其背楞是否符合模板设计,模板的编号与所用的部位是否一致。

(2)模板的基准定位工作:

1)首先用全站仪定出盖梁的中心线,并以该轴线为起点,引出每条轴线,并根据轴线与施工图用墨线弹出模板的内线、边线以及外侧控制线,施工前5线必须到位,以便于模板的安装和校正;

2)标高测量,利用水准仪将盖梁标高根据实际要求,直接引测到立柱侧面,并以此控制底模标高;

3)侧向模板的支设应根据模板支设图;

4)已经破损或者不符合模板设计图的零配件以及面板不投入使用;

5)立侧模前对底模的标高、钢筋的尺寸规格数量及预埋件的位置等按设计图纸做好技术复核工作。

2、模板支设

1)模板的安装密切配合钢筋绑扎,积极为钢筋分项提供施工面;

2)盖梁底模铺设时设置0.2%的起拱度,防止挠度过大,梁模板上口应有锁口杆拉紧,防止上口变形;

3)为防止漏浆,模板拼缝用胶带纸封贴;

4)梁模板铺排从梁两端往中间退,嵌木安排在梁中,梁的清扫口设在梁端。

3、模板支架搭设的一般构造要求

(1)盖梁的立杆,其纵横向间距相等或成倍数。

(2)钢管立杆底部设垫木和底座,顶部设可调支托,U形支托与楞梁两侧间如有间隙,及时顶紧,其螺杆伸出钢管顶部不大于200mm,螺杆外径与立杆钢管内径的间隙不大于3mm,安装时保证上下同心。

(3)钢管立杆的扫地杆、水平拉杆、剪刀撑采用Ø48mmx3mm钢管,用扣件与钢管立杆扣牢。

钢管扫地杆、水平拉杆采用对接,剪刀撑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得小于500mm,并采用2个旋转扣件分别在离杆端不小于100mm处进行固定。

(4)施工盖梁的脚手架设置作业人员上下走人斜道,斜道的坡道为1:

3,宽度1.2m,斜道立杆单独设置,并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每隔一步或一个纵距设一连接。

斜道两侧设1.2m高的防护栏杆和30㎝高的踢脚杆,并用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

斜道侧面设置剪刀撑。

斜道脚手片应采用横铺,每隔20-30㎝设一防滑条,防滑条采用40×60㎜方木,8-10#铝丝绑扎牢固。

斜道和栏杆统一漆红白相间色。

(5)模板支撑系统为独立的系统,禁止与其他架体相连接。

3、模板拆除

(1)拆模板前先进行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并做好记录,交底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模板拆除前办理拆除模板审批手续,经技术负责人、监理审批签字后方可拆除。

(2)支拆模板时,设置可靠的立足点,并有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拆模顺序遵循先支后拆、后支先拆、从上往下的原则。

(3)模板拆除前有混凝土强度报告,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拆模。

1)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构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2)底模拆除时,混凝土强度达到75%;挑梁达到100%后方可拆除;

(三)、应急预案

1、目的

提高整个项目组对事故的整体应急能力,确保意外发生的时候能有序的应急指挥,为有效、及时的抢救伤员,防止事故的扩大,减少经济损失,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把事故降低到最小程度,制定本预案。

2、应急领导小组及其职责

应急领导小组由组长、副组长、成员等构成。

(1)领导各单位应急小组的培训和演习工作,提高应变能力。

(2)当发生突发事故时,负责救险的人员、器材、车辆、通信和组织指挥协调。

(3)负责准备所需要的应急物资和应急设备。

(4)及时到达现场进行指挥,控制事故的扩大,并迅速向上级报告。

3、应急反应预案

(1)事故报告程序

事故发生后,作业人员、班组长、现场负责人、项目部安全主管领导逐级上报,并联络报警,组织抢救。

(2)事故报告

事故发生后应逐级上报:

一般为现场事故知情人员、作业队、班组安全员、施工单位专职安全员。

发生重大事故时,立即向上级领导汇报,并在1小时内向上级主管部门作出书面报告。

(3)现场事故应急处理

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主要有:

高空坠落、落物伤人等事故。

(A)触电事故处理:

立即切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棒、竹竿等绝缘工具把电线挑开。

伤员被救后,观察其呼吸、心跳情况,必要时,采取人工呼吸、心脏挤压术,并且注意其他损伤的处理。

局部电击时,对伤员进行早期清创处理,创面宜暴露,不宜包扎,发生内部组织坏死时,注射破伤风抗菌素。

(B)其他人身伤害事故处理:

当发生如高空坠落、被高空坠物击中、中毒窒息和机具伤人等人身伤害时,立即向项目部报告、排除其他隐患,防止救援人员受到伤害,积极对伤员进行抢救。

4、应急通信联络

项目负责人:

李劼夫

安全员:

宋建江

技术负责人:

王一明

医院救护中心:

120匪警:

110火警:

119

通信联系方式在施工现场和营地的显要位置张贴,以便紧急情况下使用。

(四)、监测监控

1、监测措施

(1)监测控制

采用经纬仪、水准仪对支撑体系进行监测,主要监测体系的水平、垂直位置是否有偏移。

(2)监测点设置

观测点采取在临边位置的支撑基础面上埋设倒“L”形直径12钢筋头。

(3)监测措施

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派专人检查支架和支撑情况,发现下沉、松动、变形和水平位移情况的应及时解决。

(4)仪器设备配置

名称

规格

数量

精度

电子经纬仪

DT202C

1

精密水准仪

1

±2”

全站仪一台

RXT—232

1

±2”,最大允许误差±20”

自动安平水准仪

2

千米往返±3mm

红外线水准仪

1

激光垂直仪

DZJ2

2

h/40000

对讲机

3

检测板手

1

(5)监测说明

班组每日进行安全检查,项目部进行安全周检查,公司进行安全月检查,模板工程日常检查重点部位:

1)杆件的设置和连接是否符合要求;

2)架体是否有不均匀沉降,垂直度偏差;

3)施工过程中是否有超载现象;

4)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5)支架与杆件是否有变形现象;

(6)监测频率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实时监测,一般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在混凝土实凝前后及混凝土终凝前至混凝土7天龄期应实施实时监测,终凝后的监测频率为每天一次。

1)本工程立杆监测预警值为10mm,立杆垂直偏差在24mm以内;

2)监测数据超过预警值时立即停止浇筑混凝土,疏散人员,并及时进行加固处理。

 

六、劳动力计划

搭设过程中,因处在施工高峰期,各施工班组在交叉作业中,故应加强安全监控力度,现场设定若干名安全监控员,谨防非施工人员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