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作业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51520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作业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作业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作业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作业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作业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作业检测试题.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作业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作业检测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作业检测试题.docx

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作业检测试题

2017_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作业检测1月试题

 

一、书写(3分)

卷面分3分。

要求:

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写错别字。

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7分)

半夜里听见A(形容雨点“密”、“多”)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mèn)。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儿小船般散(piāo)在水面。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天还是菡(dàn)的,今晨却开满了,B(形容荷花高耸直立的样子)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1)请给语段中的三处拼音写上汉字。

(3分)

①烦(mèn)▲②散(piāo)▲③菡(dàn)▲

(2)请根据意思填写对应词语。

(2分)

A.形容雨点“密”、“多”▲B.形容荷花高耸直立的样子▲

(3)加点词“梗上”的词性是(▲)。

(2分)

A.动词B.名词C.代词D.形容词

2.古诗文填空。

(10分)

(1)秋风萧瑟,▲。

(曹操《观沧海》)

(2)▲,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5)沾衣欲湿杏花雨,▲。

(志南和尚《绝句》)

(6)▲,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吴均在《山中杂诗》中生动地描绘了人鸟和谐相处的情景、写出了诗人居住的地势之高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的诗句是:

“▲,▲。

(8)《诫子书》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做“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这两句话是

▲,▲。

3.名著阅读(6分)

(1)自然有四季,人生亦有“四季”,阅读便是一场又一场穿越“四季”的心灵旅行。

读《朝花夕拾》,我们跟着作者鲁迅(填人名)走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童年纯真烂漫的“春”,也走过▲中世态炎凉的孤冷哀凉的“冬”。

(2分)

(2)一位同学阅读《朝花夕拾》后提供了两段文字,设计了两个问题,请你回答。

(4分)

A.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

——《阿长与<山海经>》

B.这样的书,我现在只记得前四句,别的都忘却了;那时所强记的二三十行,自然也一齐忘却在里面了。

——《五猖会》

①A、B两段文字写的是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分)

A:

▲B:

②分别说说作者对上述这两件事产生的不同感受。

(2分)

A:

▲B:

4.语言运用(4分)

(1)学文中学702班的同学们,决定创立一份文学社刊,社刊编辑部决定向全班同学征集社刊的名称,你作为班级的一员,请给社刊取个朗朗上口的名字▲(刊名要文雅,富有文学气质)。

(2分)

(2)小红同学有很高的文学素养,组织协调能力也非常不错,学校想让小红同学担任社刊编辑,但小红同学认为现在应以学习为重,不应该在这些方面浪费时间,请你以恰当连贯的语言来劝一劝她。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一)课内现代文(8分)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

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那是在1913年,我走进法国普洛旺斯地区,在游人稀少的阿尔卑斯山地,做了一次旅行。

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我走了三天,终于来到一个废弃的村庄前。

我在倒塌的房屋旁边支起帐篷。

从前一天晚上起,就没有水喝了。

现在,我必须去找点儿水。

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废墟,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我确实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干涸了。

这里有五六栋没了屋顶的房子,任由风吹雨打。

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已经坍塌了。

这一切,让人能想象出当时人们在这里生活的情景。

如今,却一点儿生气也没有了。

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

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

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

我打消了在这里过夜的念头。

5.本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何好处?

(2分)

6.文中划线句写的十分生动,请你对其加以品析。

(2分)

7.本文用第几人称叙事?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4分)

(二)课外现代文(10分)

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密码

我有一位远亲,算起来应该叫我姑母,今年夏天的时候,我见过他一次。

那是个十六岁的孩子,个头不高,又黑又瘦,看人的时候目光能够顷刻立起来,好像春天到来时的北冰洋上,那些隐藏在深深海水里异军突起的巨大冰块。

实话说,这个十六岁的少年家境是很不幸的,父母智障,家境贫穷,所有的生活来源都依靠年迈的爷爷奶奶。

作为远亲,按说该对他有份怜悯体恤之心,可这个少年的所作所为,又让人齿冷。

从十二岁开始,他就四处为非作歹,今天用砖头砸死邻家的鸡,明天又拿着水果刀刺伤无辜的小孩儿。

十四岁那年,好不容易熬到小学毕业,他坚决不再上学。

在爷爷奶奶无奈的目光中,拎着几件衣服从乡村来到县城,在洗车店当小工,去酒店端盘子,所有工作干不了几个月都会被老板以各种理由炒掉。

春天的时候,他在一家打工的饭馆和顾客争吵了起来,拎起一把椅子打伤了对方的胳膊,派出所介入后,男孩儿的爷爷奶奶找到我。

好在只是皮肉伤,所以,我托了几个熟人,这个孩子被放了出来。

怕他继续惹事,我特意在单位请了半天假载他回家。

刚一上车,少年大喇喇地上下打量一番,对车子开始评头论足,张口闭口都是我哥们儿那车怎样怎样。

见我不搭理他,又开始摆弄手机,不时电话来去,一会儿老大,一会儿哥们儿,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哪个霸气侧漏的江湖大佬。

到了家,年迈的爷爷奶奶颤巍巍地迎上来,少年粗鲁地一撩胳膊:

“给钱,我要去网吧。

爷爷奶奶无奈地对视两眼,掏出十块钱递过去,他风一样就跑掉了。

看着他的背影,我委婉地劝说二老不该给他钱,须发皆白的爷爷长叹一声:

“如果不给,怕是他又要造反了。

我这才知道,因为爷爷奶奶不给钱,那个少年已经动手打过他们几次。

在两个老人的千恩万谢中,我心绪复杂地离开了那个村庄。

路过村口的网吧时,默默觑了一眼,满屋子都是十六七岁染着黄头发、叼着烟卷的桀骜少年,我那位远亲,满口粗言秽语,正在一个大型网游里厮杀。

很多人将孩子比喻成树木,肥沃旷野和贫瘠滩涂的成长环境怎可同日而语,可我总觉得,那些携带悲剧因子一路走来的少年身上,更大区别还不是成长环境,而是一些司空见惯的标签和志识。

无一例外的,这些少年都有虚荣自大、好逸恶劳、单纯幼稚的倾向,总认为人世间有不劳而获的秘籍;他们都喜欢热闹和喧嚣,崇拜耀武扬威的江湖气派,视内敛、谦逊为窝囊和怯懦。

对生活眼高于顶的热望和脚踏实地智慧的缺乏,直接造成扭曲灵魂的巨大黑洞。

所有这些恶的特质都是时间长廊中的酵母,于贫穷逼仄的现实中慢慢发酵,先是一丝一缕的桀骜和叛逆,然后,越来越汹涌,越来越急不可耐,终于,在合适的时间节点上骤然爆发,一跃成为悲剧的制造者,而自己,也成了万劫不复的悲剧。

追溯犯罪里程,很多人会提到是贫穷的家庭毁了自己,就好像我的这位远亲,不止一次憧憬做梦——如果我不是生在这个贫穷可怕的家庭,如果从小我就穿金戴银……

事实真的如此吗?

送那位远亲回家后没过几天,我参加了一个捐资助学的大会。

会上有个少年的发言,让所有人都落了泪。

他很小就没了父亲,在和妈妈相依为命的日子里,他一直在勤工俭学——捡垃圾、易拉罐,糊纸盒,凡力所能及的,只要有机会,必会一一去做。

和妈妈一起担起生活担子的同时,这个孩子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小学初中高中,一直名列前茅。

考上大学后,昂贵的学费让他几欲放弃学业,村里人看不得一个有出息的孩子丧失机会,遂将他的情况报到县文明办,很快得到批准,可以资助他的大学费用,前提是需要拿到早逝父亲的死亡证明。

少年激动得一夜没睡,第二天清晨,带上一兜子干粮,骑上自行车开始出发。

他的父亲十年前死在千里之外的一个工厂内,要得到死亡证明,必须去远方。

贫穷的家里拿不出车票钱,亦或,即便能够拿出,少年也舍不得。

总之,他昼夜兼程了十几个昼夜,一千多里长路慢慢甩在身后。

到达那个工厂后,少年的鞋子烂掉了,爸爸多年前的同事们看到他,一个个泣不成声。

证明很快办妥,陌生的叔叔阿姨将少年的自行车送到托运站,然后给他买了人生中的第一张火车票。

在发言的过程中,懂事的少年几次热泪盈眶:

“这辈子,我都忘不了那些好心人,到了大学,我一定好好学习,多长本领,将来尽最大努力回报社会。

在如潮掌声中,看着主席台上的少年,再想想远亲中那个凌厉的孩子,我心中一声长叹。

老天给了他们相同的根系和土壤,可在成长的过程中,却南辕北辙,再也没有半点交集。

是什么,决定了这份不同?

家庭环境、基因遗传、性格特质,任何一点都可以成为答案,但我总觉得,这些都不够。

上天造物造人时,会给每个生命以特定密码,这些密码如原子弹,在生长过程中不断裂变。

愿意向善向上的,自警自省努力发奋,核裂变出冲天动力,成就崭新人生;而甘心混迹泥沙的,如滩涂污秽中的蟾蜍,怀揣暂时安逸常做青蛙变王子的美梦,等到梦醒满心灰凉,要么匍匐进尘埃做一枚虫豸,要么歇斯底里徒劳挣扎毁己误人。

8.阅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经历了哪两件事。

(2分)

9.结合上下文,仔细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2分)

到了家,年迈的爷爷奶奶颤巍巍地迎上来,少年粗鲁地一撩胳膊:

“给钱,我要去网吧。

10.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捐资助学大会上的少年是一个怎样的人?

(3分)

11.结合原文,联系生活实际,你觉得在成长过程中应该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密码。

(3分)

四、文言文阅读(12分)

(一)课内文言文(6分)

12.解释加点字词的意思。

(6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待君久不至,已去(▲)

(3)吾日(▲)三省吾身(4)博学而笃(▲)志

(5)静以(▲)修身(6)两狼之并(▲)驱如故

(二)课外文言文(6分)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

少为书生。

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长。

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

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出为盗贼,入乱吏治。

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

“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

”芝不听,与节书曰:

“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

或流声上闻。

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

”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

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

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

迁广平令,征虏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选自《三国志•魏书》)

【注释】①太祖:

指魏武帝曹操。

②掾史:

县令的属官。

督邮:

代表太守督察地方的官员。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时天下草(▲)创

(2)既众庶怨(▲)望

(3)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4)太守郝光素(▲)敬信芝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2分)

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

五、写作(40分)

15.热爱生活,热爱作文(40分)

请以“我为___▲__点赞”为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班级等。

七年级语文学业阶段检测答题卷

一、书写(3分)

二、基础知识积累(27分)

1.(7分)

(1)(3分)、、

(2)(2分)、(3)(2分)()

2.(10分)

(1)

(2)

(3)(4)

(5)(6)

(7),。

(8),。

3.(6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A.B.

②A.B.

4.(4分)

(1)(2分)

(2)(2分)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一)(18分)

5.(2分)

6.(2分)

7.(4分)

 

(二)(10分)

8.(2分)

9.(2分)

10.(3分)

11.(3分)

 

四、文言文阅读(12分)

(一)(6分)

12.

(1)()

(2)()

(3)()(4)()

(5)()(6)()

(二)(6分)

13.

(1)()

(2)()

(3)()(4)()

14.

15.作文(40分)

七年级语文学业阶段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卷面分(3分)评分标准:

卷面整洁,字迹清楚,不写错别字。

二、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7分)

1.(7分)

(1)闷漂萏

(2)繁杂亭亭

(3)B

2.(10分)①洪波涌起②我寄愁心与明月

③落花时节又逢君④海日生残夜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⑥枯藤老树昏鸦

⑦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⑧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6分)

(1)《父亲的病》(2分)

(2)(2分)A.阿长买来绘图的《山海经》并送我。

B.去看五猖会时,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

(3)(2分)A.让作者感受到了阿长伟大的爱

B.作者感受到了家长的霸道及对儿童天性的摧残。

(意思对即可,每点1分)

4.(4分)

(1)刊名积极健康,富有文学性即可

(2)语言通顺,积极向上即可

三、现代文阅读(18分)

5.(2分)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又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

(1分)同时又让人产生一系列问题:

牧羊人为何要植树呢?

他的成果如何呢?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1分)

6.(2分)这句运用比喻(1分)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高原的荒凉,甚至令人恐怖的气氛。

(1分)

7.(4分)运用第一人称叙事(1分);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种树人的故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2分)。

使种树人的故事显得真实可信(1分),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

8.(2分)“我”接在饭店打工和顾客争吵二打伤对方的少年回家(1分);

在捐资助学大会上,一位贫困少年为筹集学费日夜兼程骑自行车去拿父亲的死亡证明(1分)。

9.(2分)“迎”和“撩”分别写出了爷爷奶奶的关心,少年的粗鲁、淡漠,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10.(3分)少年形象要点:

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积极进取,上进心强;有担当,责任心强;懂得感恩。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满分。

11.(3分)答案略。

能够结合原文分析;能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实际,言之有理即可。

四、文言文阅读(12分)

12.(6分)

(1)趁、乘

(2)离开(3)每天(4)坚定(5)用来(6)一起

13.(4分)

(1)刚刚

(2)怨恨(3)屡次、多次(4)平时、一向、向来

14.(2分)后来刘勋因为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

五、写作(40分)

15.评分标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