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5106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1.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校级联考山东省临沂市费县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东省临沂市费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坍塌(tān)庇护(pì)禁锢(gù)哄堂大笑(hòng)

B.怂恿(sǒng)虐待(nÜè)称职(chēng)杞人忧天(qǐ)

C.嗔怪(zhēn)陛下(bì)怅然(zhàng)随声附和(hè)

D.凯歌(kǎi)澄澈(chéng)冤枉(yuān)怪诞不经(dàn)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项,庇护应读“bì”哄堂大笑应读“hōng”;B项,称职应读“chèn”;C项,嗔怪应读“chēn”怅然应读“chàng”;D项全都正确,故选D。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陨职抽噎炫耀搀和神采奕奕

B.狭隘蜷伏缥缈蹒跚精益求精

C.干涸晕眩蓬勃安祥拈轻怕重

D.帐篷惩戒棉延滑稽不可救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项,“陨职”应为“殉职”;B项没有错别字;C项,“安祥”应为“安详”;D项,“棉延”应为“绵延”。

故选B。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又想报北大,又想报南大,总是见异思迁。

B.这则笑话,对旧中国办事推诿,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学习诸公”给予了有力讽刺。

C.在学习上,我们一定要专心致志,不能麻木不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D.这个大胃王目前的最高记录是一次可以吃下十五碗拉面,够骇人听闻了吧!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项,“见异思迁”指看见别的事物就想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B项,“漠不关心”是一个动词性成语,在句中一般作谓语,不能带宾语;C项,“麻木不仁”是贬义词,意为不关心。

D项,骇人听闻,是使人听了非常吃惊。

故选D。

4.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表达错误的一项是

A.郑振铎是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他的作品《猫》寓意深刻,感情真挚。

B.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写了一个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主要是为了告诉人们要识破骗子的阴谋诡计。

C.《伊索寓言》很多篇章表现的是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的故事就告诫人们,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

D.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政治倾向和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被公认为“诗史”。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项正确;B项不正确;《皇帝的新装》童话围绕“新装”这个中心,极力写出了皇帝、大臣、随员、骗子相互欺骗的种种荒诞无稽的可笑行径,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虚伪、愚蠢、腐朽的本质。

C项正确;D项正确。

故选B。

5.名著阅读

青春正式读书时,经典名著尤其值得一读再读。

神魔小说《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请完成下面问题。

下面有关《西游记》的情节表述有误的一项是(_____)

A.在斜月三星洞,菩提佛祖给美猴王起名“孙悟空”。

B.唐僧西天取经,出发是唐太宗送给他一个紫金钵盂,作途中化斋之用

C.沙悟净在流沙河拜唐僧为师,成为唐僧的三徒弟。

D.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

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2)《西游记》中唐僧师徒西天取经一共经历了多少次劫难?

请简要叙述最后一次劫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一段话,回答问题。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

行者虽然生性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

……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

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

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

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休。

文中的“裙钗”指的是_________。

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D

(2).

(2)八十一次。

返回途中渡通天河时,老鼋因唐僧忘了它嘱托的事情而把他们扔到水里,经卷全湿了;上岸后又有狂风大雾、雷霆闪电来伺机抢夺经卷。

(3).(3)罗刹女(铁扇公主)(4).因为她的儿子红孩儿想吃唐僧肉,被孙悟空请来的观音菩萨收做善财童子,所以她对孙悟空怀恨在心。

【解析】试题分析:

这是对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的知识考查,要求学生对教材中及课后推荐的名著要点加以了解和识记,尤其是教材中文学文体及作家作品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这里学生了解《西游记》的相关内容。

(1)ABC三项都正确,D项的正确情节是:

首先太白金星没有被打伤,其次,二郎神不是这一次被派去擒拿的。

(2)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西游记》重要情节的把握。

注意是最后一次劫难。

(3)所描写的是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情节.唐僧师徒四人火焰山受阻,孙悟空前往芭蕉洞找铁扇公主。

铁扇公主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之母。

因上次红孩儿想吃唐僧肉,后被孙悟空请来观音菩萨收服,所以“为子怀仇恨泼猴”。

猴王要“有意说亲由”显然是为了借芭蕉扇。

【点睛】名著阅读题型的考查,只要认真阅读并加以记忆即可。

名著阅读很简单,只要读了原著就能解答此题,因此对教育部要求初中学生每学期所读的名著一定要读。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君问归期未有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

(2)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

(谭嗣同《潼关》)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尚思为国戎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诫子书》)

(6)狼亦黠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禽兽之变诈儿何哉?

(蒲松龄《狼》)

【答案】

(1).

(1)巴山夜雨涨秋池

(2).

(2)归雁洛阳边(3).(3)终古高云簇此城(4).(4)僵卧孤村不自哀(5).(5)非淡泊无以明志(6).(6)而顷刻两毙

【解析】试题分析:

要正确填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记清诗文的原句,避免张冠李戴;理解诗句的意思,以便能按要求写出诗句;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理解题干的材料及用意,弄清楚具体的题型要求。

1.2.3.4.5.6小题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只要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

小题1注意“涨”的写法。

小题2注意“雁”的写法。

小题3注意“簇”的写法。

小题4注意“僵卧”的写法。

小题6注意“顷刻”的写法。

古诗文名句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点睛】古诗文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直接型默写题、理解型默写题、迁移型默写题、运用型默写题、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背完整,记清楚,写正确,理解透彻,对照教材原文,一字一句,不错不漏、不增不添地进行背诵和书写。

另外要对古诗文中的名句要注意分类积累。

7.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

垃圾畅销书畅销的原因很多,或是为了满足读者的猎奇心理,或是作为一时新闻的补充,①或是拿来作为炫耀,但它们共同的特点是生命力短暂,②未必经不起仔细推敲。

它们因急功近利而生,也因急功近利而死。

走过街头旧书摊,我时常发现它们的踪迹。

③它们灰头土脸地夹杂在一些旧杂志中,没有了往日的骄横。

(1)语段三处画线句,其中两处有语病。

请填写病句序号并加以修改。

第__________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__句,修改:

___________________

(2)“骄横”一词从词性上说属于_____词,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上说属于_____词。

【答案】

(1).

(1)①

(2).加“的资本”(3).②(4).删去“未必”(5).

(2)形容(词)(6).贬义(词)

8.根据画波浪线的句子,另选两种动物作为陈述对象进行仿写。

神奇的大自然是那么妙不可言。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飞行草丛的快乐;小鱼游过来,告诉我畅游荷塘的惬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示例:

马儿跑过来,

(2).告诉我驰骋田野的愉悦。

(3).老鹰划过来,(4).告诉我翱翔空中的壮观。

【解析】试题分析:

仿写时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具体的形象来写出大自然是那么妙不可言,注意所写动物特有的特点。

仿写时注意句式修辞的一致。

...............

诗歌欣赏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

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

9.请描述诗歌后两句所展示出的画面,并说说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案】诗歌后两句展现了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的画面。

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锐意进取的情怀。

【解析】试题分析:

第一问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后两句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第二问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通读全诗,可知诗人并没有像平常的人一样伤春悲秋,而是觉得秋天还要胜过春天,在这样的一个秋天里,诗人诗情大发,从而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心境和乐观豪迈的气概。

据此可作答。

【点睛】关于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

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可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

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杞人忧天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

“天,积气耳,无处无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 

其人曰:

“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邪?

”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 

其人曰:

“奈地坏何?

” 

晓之者曰:

“地,积块耳,充塞四虚,无处无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1)国人道之(_____)

(2)身亡所寄(_____)

(3)其人舍然大喜(_____)

11.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国人道之

B.闻之于宋君

C.得一人之使

D.因往晓之

12.下列对文章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穿井得一人》告诉我们凡事都要调查研究,对于传言都不能相信,只有亲身观察、研究得来的答案才是正确的

B.《杞人忧天》这则寓言也可看作是辛辣地讽刺了那些胸无大志,患得患失的人。

“天下本无事,愚人自扰之”。

C.“杞人忧天”原意是要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

这是道家的人生哲学的反映。

后来,人们常用“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来形容不必要的无根据的忧虑。

D.寓言的特点往往是篇幅较为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却极富表现力,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所选的两篇文言寓言就体现了这些特点,且浅显易懂,,饶有趣味。

13.如果从积极的方面看待杞人忧天,你会做怎样的评价?

14.翻译画横线的句子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答案】10.

(1).

(1)说,讲

(2).

(2)通“无”,没有(3).(3)通“释”,解除,消除11.C12.A

13.示例:

(1)能够积极发现生活中的问题并且勤于探究

(2)寓言中那位热心人对天、地、星、月的解释虽然不够科学,但他那种关心他人的精神、耐心诱导的做法,还是值得称赞的。

14.你跨步、跳跃,每时每刻都在地上活动,为什么还要担忧地会陷下去呢?

【解析】

10.试题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

道:

讲,说;亡:

无,没有。

11.试题分析:

ABD三项中的“之”为代词,C项中为助词。

故选C。

12.试题分析:

A项,“对于传言都不能相信,只有亲身观察、研究得来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过于绝对;B项正确;C项正确;D项正确。

故选A。

13.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杞人忧天”的认识,从积极地角度分析,应该从“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勇于探索的精神”等角度阐述即可。

14.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

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

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

重点词语:

“若”翻译为:

你;“躇步跐蹈”翻译为:

跨步、跳跃。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现代文阅读

小草和大树

①以长篇小说《简·爱》著称于世的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堪称逆境成才的典范。

她的的生命艰辛而又壮丽,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

②1816年,夏洛蒂出生于英国北部一个穷牧师家庭,童年的一段生活是靠富人施舍,在慈善学校里度过的。

母亲不幸早逝,撇下她和嗷嗷待哺的两个妹妹艾米莉和安恩,还有一个弟弟。

作为姐姐,她不得不过早地承担起一部分维持家庭生计的责任。

除了洗衣、烧饭、缝缝补补外,还要拾柴、捡破烂,替富有人家带孩子。

她从小要强好胜,生活再艰苦再劳累,都不肯放弃学习。

上不起学,就和弟妹们在家里跟父亲读书。

迫于生活,夏洛蒂和妺妹当过家庭教师,办过寄宿学校。

尽管成年累月在艰辛中谋生,她们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写作尝试,都希望用笔敲开幸运之门。

③1837年冬,21岁的夏洛蒂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把自己认为最好的几首诗,寄给当时大名鼎鼎的桂冠诗人罗伯特·骚塞,希望能得到她所崇敬的文学前辈指点、提携。

她苦苦地等了几个月,直到第二年春天,才得到一封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

诗稿原样退回,骚塞还以傲慢的冷冰冰的口吻训诫她:

“在大自然里,小草和大树都是上帝的安排。

放弃你可贵而徒劳的追求吧——文学,不是妇女的事业,而且也不应该是妇女的事情。

”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

两个妺妹跟她一样被激怒了,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

④文学这条路毕竟太狭窄、太陡峭了。

夏洛蒂姐妹的诗倒是写了不少,发表出来的却寥寥无几。

姐妹三人节衣缩食,于1846年自费出版了一本诗集,结果仅卖出了两本!

⑤沉重的打击只能使弱者低头叹息。

夏洛蒂和两妹妹没有悲观退缩,没有失去自信心。

经过慎重的反思、权衡,夏洛蒂劝妹妹们把创作的着眼点转到小说上来。

她说:

“想来咱们的生活遭遇适宜用小说表现。

不必再枉费心血去强摘诗的苦果子了,咱们改写小说!

”于是三姐妹在荆棘丛中开拓新路,向小说领域驰骋神思妙笔。

⑥夏洛蒂以自己为原型,开始创作长篇小说《简·爱》。

她和妺妹们怀着一样强烈的愿望和急切的心情,要把在诗的迷途上失去的时间、精力抢回来。

三姐妹以罕见的精神毅力,争分夺秒,孜孜不倦地写作着。

她们走路、干活、会亲友,都带着铅笔、本子,随时随地把脑子里闪现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⑦她们的路子走对了!

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她们庄严地向传统的观念和陈腐的偏见宣战:

世界上不存在什么“不是妇女的事业”!

一年以后,夏洛蒂的《简·爱》出版了。

小说一问世就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引起评论界的广泛重视。

几乎同时,艾米莉的长篇小说《呼啸山庄》和安恩的长篇小说《艾格尼斯·格雷》相继出版,同样获得极大的成功。

三姐妹同时脱颖而出,震动了英国乃至世界文坛,成为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盛事。

15.文章第③段说夏洛蒂给大诗人罗伯特·骚塞写信,“知道第二年春天,才得到一封远不止使她失望的回信”,请根据原文,说说除了失望,夏洛蒂还有怎样的感觉。

16.第⑦段画线句子说“她们的路子走对了”!

中的“路”是指什么?

“小草”和“大树”又是指什么?

是什么让“小草”最终变成“大树”?

17.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夏洛蒂·勃朗特姐妹的写作历程可以概括为贫苦中奋争——写作中受挫——思考中转型——努力中成功

B.罗伯特·骚塞的回信言下之意是说文学是妇女不能从事的事业,即使从事了也不可能取得成功,言语中充斥着对妇女的蔑视。

C.文中说夏洛蒂“像一朵傲放于风沙中的仙人掌花”指的是她勇于做身上长满刺的仙人掌,要以在写作上取得成功对罗伯特·骚塞的傲慢予以狠狠的还击。

D.本文的标题耐人寻味,“小草”和“大树”是一个明显的对比,这种对比更能体现出卑微的夏洛蒂不畏生活的艰辛、不为世俗的偏见、不畏环境的恶劣和不屈的抗争精神。

【答案】15.还有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以及被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所激怒。

16.文中的“路”是指创作小说的路;“小草”用来比喻成功之前平凡的夏洛蒂姐妹,“大树”比喻成功后的夏洛蒂姐妹;是夏洛蒂姐妹钢铁般的意志,永不服输的精神毅力和勤劳。

17.C

【解析】

15.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仔细阅读第三段分析:

她在一阵锥心的羞惭和痛苦中昂起头来,把这封浸透冷酷和偏见的信钉到床头,让它随时刺激、鞭打自己的灵魂。

两个妺妹跟她一样被激怒了,发誓偏要在这个“不是妇女的事业”上闯出一条路来。

故除了失望,夏洛蒂还有“锥心的羞惭和痛苦”和“怒气”。

16.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段的理解和把握,从文中找出题干所在位置,结合上下文分析。

“她和妺妹们怀着一样强烈的愿望和急切的心情,要把在诗的迷途上失去的时间、精力抢回来。

三姐妹以罕见的精神毅力,争分夺秒,孜孜不倦地写作着。

她们走路、干活、会亲友,都带着铅笔、本子,随时随地把脑子里闪现的思想火花记录下来。

”故“路”是指三姐妹创作小说的路。

从“硬是用汗水和心血把‘小草’”浇灌成‘大树’。

”分析。

“小草”是成功之前。

“大树”是成功之后。

可以看出“汗水和心血”是小草变成“大树”的必须。

17.试题分析:

A项正确;B项正确;C项不正确,应为:

“风沙中的仙人掌花”的比喻主要是突出了夏洛蒂不屈的精神和在恶劣环境中茁壮成长的顽强生命力;D项正确。

故选C。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老孔爷爷

马海霞

①俗语说:

“好吃不过饺子,舒服不过倒着。

”现如今,饺子再也不是稀罕物,但小时候在一年中也吃不了几次饺子,母亲哪天要包饺子了会提前告诉我们,我和哥哥便跑到村委会的院子里找住在这里的老孔爷爷要叉子。

②老孔爷爷个不高、驼背,要是脑门再大些,活脱脱一个年画上的老寿星,村里的孩子都喜欢他。

他会制作木偶玩具,还会把木头或竹片做成小叉子。

馋娃都是急性子,多日不见饺子,未等饺子出锅先在炉火旁端碗候着。

等饺子一出锅,用叉子一叉热饺子,放入冷水或醋里一泡,热气就减少了很多;不会用筷子的孩子,吃饺子时叉子勺子并用,省去了大人许多麻烦。

③只要哪家的孩子去问老孔爷爷要叉子,就是他家要包饺子了。

我和哥哥每次跑去要叉子时,母亲都会叮咛:

告诉你老孔爷爷,中午包饺子,让他和你二婶说别送饭了。

老孔爷爷和二婶不是一家子,我那时候小,不明白为何二婶天天给老孔爷爷送饭。

但只要我们家包饺子,定会给他送去一碗。

④有段时间,哥哥生病住院,让本来条件不好的家庭雪上加霜,别说吃饺子了,有煎饼咸菜吃就不错了。

我去老孔爷爷那里,也不再要叉子,而是静静地看他雕刻木偶。

那些木偶雕刻好后,涂上颜色,把它们固定在细木棍上,手脚还能活动。

孩子们大多都喜欢孙悟空的木偶,做完一个抢一个,但老孔爷爷好几天才做一个孙悟空;不管有多少孩子排队等着,他也是自己做自己的,唐僧四师徒挨个做。

为了早日拿到孙悟空,大家只好天天去等。

⑤有一天,老孔爷爷见孩子们都四散走开,便领我去屋子里,从壁橱里取出半碗饺子递给我说:

“吃吧,那半碗留给你哥。

⑥自从吃了这半碗饺子,我每天再去时心里开始惦记老孔爷爷家的壁橱,盼着老孔爷爷再变出半碗饺子来。

⑦那是冬天的一个清晨,爸爸一早出门,回来后听他对母亲讲:

“孔大爷不行了,这几天他一直咳嗽,喉咙里有痰,可能夜里想起来吐痰,一头栽地上了……”

⑧听母亲说,老孔爷爷是大爷爷家的长工,一辈子在大爷爷家干活,没娶媳妇。

因为为人忠厚,老了以后,村里把他留下,享受五保户待遇,让二婶专门给他做饭。

老孔爷爷是个好人,虽然哪家包饺子都给他送一碗,但他很少自己吃,都分给村里的孩子们吃了。

⑨老孔爷爷去世后,大家从他床底下翻出来一箱子木偶玩具,孙悟空的木偶占了大半,村里的孩子每人分了一个。

孩子们都疑惑:

他有那么多悟空,咋说做不出来,让我们天天去排队等呢?

不管是饺子还是木偶,总得给孩子们留点念想,才会天天去他那里。

长大后,我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18.文章主要写了老孔爷爷的哪些事情?

请分点概括回答。

19.揣摩下面语句中加点词语蕴含的丰富感情。

(1)但只要我们家包饺子,定会给老孔爷爷送去一碗。

(2)我每天再去时,心里开始惦记老孔爷爷的壁橱,盼着老孔爷爷再变出半碗饺子来。

20.老孔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21.结尾写道:

“长大后,我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我”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结合文章做阐释。

【答案】18.老孔爷爷会用木头或竹片做小叉子,给孩子们吃饺子用;老孔爷爷给“我”和生病的哥哥留饺子;老孔爷爷给孩子们做木偶玩具;老孔爷爷去世,留下一箱木偶。

19.

(1)“定”意味着每次吃饺子都送,一次不落,表现了“我们家”对老孔爷爷的关心、照顾,写出了“我们家”与老孔爷爷亲密的关系,也从侧面表现出老孔爷爷人缘好,受人尊敬。

(2)“变出”带有奇幻色彩,表现了“我”的天真,表达出“我”对饺子的渴望。

20.①老孔爷爷慷慨大方、热心助人,他经常给孩子们做叉子;②老孔爷爷手艺高超,他雕刻的木偶孩子们都喜欢;③老孔爷爷和善慈祥,别人送给他的饺子他不舍得吃;④老孔爷爷吃苦耐劳、为人忠厚,他一辈子在大爷爷家干活,是大爷爷家的长工;⑤老孔爷爷孤独寂寞,他给孩子们留饺子,做木偶做得很慢,是为了吸引孩子们到自己的身边。

21.示例:

老孔爷爷孤独寂寞,他喜欢孩子,为孩子们留饺子、做木偶,是为了吸引孩子们去他那里,陪伴他。

【解析】

18.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必须按照“何时+何地+何原因+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略。

要注意题干的具体要求与概括的顺序,做到有的放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