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4907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docx

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19-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初三语文2016.05.10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三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规定的答题纸范围内,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2.答题时使用0.5毫

米黑色中性(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

第一部分(26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

的确,只要你登高(fǔ)_____视,这些深藏于高山峡谷中的绿海明珠,(wèi)______蓝色的波浪,一望无际,呈海天一色之势。

阳光下,细浪闪(shuò)_______如无数的碎银,让人眼花缭乱。

山风徐来,浩瀚的烟波便掀起层层波涛,银浪拍岸,风声浪声交响成高原特有的雄(hún)____磅礴的山海乐曲。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

①(fǔ)___视②(wèi)____蓝色③闪(shuò____④雄(hún)____

(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将他们找出来并改正。

(2分)

①______改为_______②________改为________

2.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

①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论语》八则)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③_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

(_________《使至塞上》)

④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__________,一览纵山小。

(杜甫《望岳》)

⑥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刘禹锡《_______》)

⑦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李商隐《夜雨寄北》)

⑧______________,夜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3.名著阅读。

(1)根据《西游记》相关情节,完成下面的表格。

(4分)

事件

起因

结果

大闹天宫

王母娘娘未邀请孙悟空参加蟠桃会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

黑熊怪偷了唐僧的袈裟

孙悟空请来了观音菩萨,降服了黑熊怪,夺回袈裟。

大闹五庄观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格列佛游记》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格列佛在下列国家的经历,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①勒皮他②利立浦特③布罗丁奈格④慧骃国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D.②①③④

4.2016年4月18号,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下面是其中两份调查数据图表。

请你对表中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完成下面的填空。

(4分)

(表一)数字化阅读方式接触率(表二)各类媒

介阅读时长对比

(1)从表一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表二可以看出,国民的阅读方式主要分为_______和_______两大类。

(3)比较表一和表二可以看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5~7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5.诗题“次北固山

下”的“次”是什么意思?

诗中哪几个词语与它在内容上相照应?

(3分)

6.“潮平两岸阔“一句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的哪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3分)

7.古诗词中的“雁“常常寄托了诗人的情感。

下面诗句中的雁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几项完全不同的是哪一项?

(2分)

A.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B.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D.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8~12题。

(一)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

陈胜、吴广乃谋日: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陈胜日:

“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吴广以为然。

(二)

上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

“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8.下面哪一组句子的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9.下列表达的语气和其他几句不同的是哪一项?

(2分)

A.安用重法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陈涉世家》)

C.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捕蛇者说》)

D.岂他人之过哉!

(《送东阳马生序》)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①或请重法以禁之

②故不暇顾廉耻耳

1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唐太宗认为百姓为盗的原因又是什么?

均用原文中的语句回答。

(2分)

12.从

(一)

(二)两段文字中,可以提炼出怎样的治国之道?

(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5题。

从“尺素书”到”伊妹儿“

①“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客人从远方带来的鲤鱼,腹中竟然藏着一封绢写的家书,这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啊。

在古代,人们习惯把以锦帛为材料的书信装在鲤鱼形状的函套内,这就是古诗里常用“双鲤”来代替书信,即所

谓的“尺素书”的由来。

②据考证,在文字发明之前,人类曾经用实物作为传达信息的工具,这就是“实物信”。

在远古的中国,所谓“上古结绳而治”,就是利用绳结来传达信息,“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后来有了文字,书写材料又得到了改进,人们发明了木牍、竹简。

他们在特制的木片和竹片上刻写文字,用来记事与交流,其中用作传达信息与情感的便是木牍书、竹简书,统称为“尺

牍书”。

“尺牍书”和后来出现的“尺素书”都是我国早期通信的主要方式。

③然而“尺牍书”很笨重。

西汉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封信,用了三千多根竹简,要两个身强力壮的武士才可以送到宫里去。

“尺素书”虽然轻便,但用材昂贵,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纸的发明,使书信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纸质书信成本低廉、投递方便,极大地促进了人和人之间的交流。

安史之乱时期,贫苦的石壕妇人,仍然可以凭借“一男附书至”,得知战场上孩子的讯息。

④如今,依托互联网的“伊妹儿”(电子邮件),已经十分普及,各种免费邮箱为网民提供了便捷的邮件服务,但人类的通信发展并未停止,更新的通信方式,如手机短信等也在冲击着电子邮件,使得人们的交往更加随心,更为便捷。

20世纪90年代,有人预言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

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与电子通信方式并行不悖,在当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⑤为什么在信息时代,仍有很多人钟情传统通信方式?

专家认为,传统信件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一封信就是一份沉甸甸的敬意。

古人“自谦而敬人”的做人原则在书信中表现为对自己的谦称和对别人的敬称。

比如称呼自己为“敝人”,就是谦称;称呼别人为“阁下”,就是敬称。

因此,纸质信是传统礼仪的集中体现,是一份摸得着、存得住的传统,它所传达的不仅仅是亲切的问候、重要的消息或者浪漫的情怀,更有人和人之间一种天然的未被浮躁遮蔽的“敬爱”。

⑥另外,传统书信还有历史价值。

人到晚年,捧读青年时期的信件,往事历历在目,常有“家书抵万金”之慨,所以倍觉其珍贵。

据说,《徐悲鸿信札》在竞拍会上拍出56.1万元的高价,《孙中山致叶恭绰信札》则拍出111万元。

这些名人信札之所以能够被很多收藏家追捧,并拍出高价,重要的原因就是写在纸上的信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元素,如同写信者的笔迹一样,是不能被“拷贝”的。

13.根据文意的标题和内容,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

(2分)

14.根据文意,给“尺牍书”下定义。

(2分)

15.有人预言传统书信将被新兴的通信方式取代的依据是什么?

传统的纸质书信依然健康发展的原因又是什么?

根据选文内容做简要概括。

(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牡丹的拒绝

张抗抗

 它被世人所期待、所仰慕、所赞誉,是由于它的美。

 

 它美得秀韵多姿,美得雍容华贵,美得绚丽娇艳,美得惊世骇俗。

它的美是早已被世人所确定、所公认了的。

它的美不惧怕争议和挑战。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

 

  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欧阳修曾有诗云:

洛阳地脉花最重,牡丹尤为天下奇。

 

  传说中的牡丹,是被武则天一怒之下逐出京城,贬去洛阳的。

却不料洛阳的水土最适合牡丹的生长。

于是洛阳人种牡丹蔚然成风,渐盛于唐,极盛于宋。

每年阳历四月中旬春色融融的日子,街巷园林千株万株牡丹竞放,花团锦簇香云缭绕——好一座五彩缤纷的牡丹城。

 

  所以看牡丹是一定要到洛阳去看的。

没有看过洛阳的牡丹就不算看过牡丹。

况且洛阳牡丹还有那么点来历,它因被贬而增值而名声大噪,是否因此勾起人的好奇也未可知。

 

  这一年已是洛阳的第九届牡丹花会。

这一年的春却来得迟迟。

 

  连日浓云阴雨,四月的洛阳城冷风嗖嗖。

 

  街上挤满了从很远很远的地方赶来的看花人。

看花人踩着年年应准的花期。

明明是梧桐发叶,柳枝滴翠,桃花梨花姹紫嫣红,海棠更已落英缤纷——可洛阳人说春尚不曾到来;看花人说,牡丹城好安静。

 

  一个又冷又静的洛阳,让你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你悄悄闭上眼睛不忍寻觅。

你深呼吸掩藏好了

最后的侥幸,姗姗步入王城公园。

你相信牡丹生性喜欢热闹,你知道牡丹不像幽兰习惯寂寞,你甚至怀着自私的企图,愿牡丹接受这提前的参拜和瞻仰。

 

  然而,枝繁叶茂的满园绿色,却仅有零零落落的几处浅红、几点粉白。

一丛丛半人高的牡丹植株之上,昂然挺起千头万头硕大饱满的牡丹花苞,个个形同仙桃,却是朱唇紧闭,洁齿轻咬,薄薄的花瓣层层相裹,透出一副傲慢的冷色,绝无开花的意思。

偌大的一个牡丹王国,竟然是一片黯淡萧

瑟的灰绿

…… 

  一丝苍白的阳光伸出手竭力抚弄着它,它却木然呆立,无动于衷。

 

  惊愕伴随着失望和疑虑——你不知道牡丹为什么要拒绝,拒绝本该属于它的荣誉和赞颂?

 

  于是看花人说这个洛阳牡丹真是徒有虚名;于是洛阳人摇头说其实洛阳牡丹从未如今年这样失约,这个春实在太冷,寒流接着寒流怎么能怪牡丹?

当年武则天皇帝令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她明朝游玩上苑,百花慑于皇威纷纷开放,惟独

牡丹不从,宁可发配洛阳。

如今怎么就能让牡丹轻易改了性子?

 

  于是你面对绿色的牡丹园,只能竭尽你想象的空间。

想象它在阳光与温暖中火热的激情;想象它在春晖里的辉煌与灿烂——牡丹开花时犹如解冻的大江,一夜间千朵万朵纵情怒放,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那般恣意那般宏伟,那般壮丽那般浩荡。

它积蓄了整整一年的精气,都在这短短几天中轰轰烈烈地迸发出来。

它不开则已,一开则倾其所有挥洒净尽,终要开得一个倾国倾城,国色天香。

 

  你也许在梦中曾亲吻过那些赤橙黄绿青蓝紫的花瓣,而此刻你须在想象中创造姚黄魏紫豆绿墨撒金白雪塔铜雀春锦帐芙蓉烟绒紫首

案红火炼金丹……想象花开时节洛阳城上空被牡丹映照的五彩祥云;想象微风夜露中颤动的牡丹花香;想象被花气濡染的树和房屋;想象洛阳城延续了一千多年的“花开花落二十日,满城人人皆若狂”之盛况。

想象给予你失望的纪念,给予你来年的安慰与希望。

牡丹为自己营造了神秘与完美——恰恰在没有牡丹的日子里,你探访了窥视了牡丹的个性。

 

  其实你在很久以前并不喜欢牡丹。

因为它总被人作为富贵膜拜。

后来你目睹了一次牡丹的落花,你相信所有的人都会为之感动:

一阵清风徐来,娇艳鲜嫩的盛期牡丹忽然整朵整朵地坠落,铺散一地绚丽的花瓣。

那花瓣落地时依然鲜艳夺目,如同一只被奉上祭坛的大鸟脱落的羽毛,低吟着壮烈的悲歌离去。

牡丹没有花谢花败之时,要么烁于枝头,要么归于泥土,它跨越萎顿和衰老,由青春而死亡,由美丽而消遁。

它虽美却不

吝惜生命,即使告别也要留给人最后一次惊心动魄的体味。

 

  所以在这阴冷的四

月里,奇迹不会发生。

任凭游人扫兴和诅咒,牡丹依然安之若素。

它不苟且不俯就不妥协不媚俗,它遵循自己的花期自己的规律,它有权利为自己选择每年一度的盛大节日。

它为什么不拒绝寒冷?

 

  天南海北的看花人,依然络绎不绝地涌入洛阳城。

人们不会因牡丹的拒绝而拒绝它的美。

如果它再被贬谪十次,也许它就会繁衍出十个洛阳牡丹城。

 

  于是你在无言的遗憾中感悟到,富贵与高贵只是一字之差。

同人一样,花儿也是有灵性、有品位之高低的。

品位这东西为气为魂为筋骨为神韵只可意会。

你叹服牡丹卓尔不群之姿,方知“品位”是多么容易被世人忽略或漠视的美。

16.文章标题为“牡丹的拒绝”,根据选文的内容,概括说说牡丹拒绝了什么。

(3分)

17.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有怎么样的表达效果?

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分)

有多少人没有欣赏过牡丹呢?

却偏偏要坐上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千里万里爬山涉水,天南海北不约而同,揣着焦渴与翘盼的心,滔滔黄河般地涌进洛阳城。

18.文中两次写到武则天贬牡丹于洛阳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3分)

19.选文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分)

20.比较周敦颐的《爱莲说》,两篇文章在写法上最突出的相同点是什么?

同样写牡丹,他们的用意有什么不同?

(3分)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第三部分(60分)

21.作文。

(60分)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生活,蕴含着丰富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丰富了我们的情感,震撼了我们的心灵。

请以”生活也是好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姓名、校名;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