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力红按腹琐记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4731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14.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刘力红按腹琐记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刘力红按腹琐记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刘力红按腹琐记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刘力红按腹琐记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刘力红按腹琐记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刘力红按腹琐记资料.docx

《刘力红按腹琐记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刘力红按腹琐记资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刘力红按腹琐记资料.docx

刘力红按腹琐记资料

刘力红:

按腹琐记

刘力红简介:

刘力红,1958年生,广西首位中医博士,现任广西中医学院基础医学院教师,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善用中医传统经典方剂治疗疑难病症。

著有专著《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及学术论文30余篇。

其中《思考中医》在中医界掀起了一股“重视经典、学习经典”的热潮。

著名中医药学家邓铁涛教授看到此书后,盛赞:

“吾道不孤,后继有人矣”。

 

按腹出自内经,是按蹻的具体运用,而把这个运用放在腹部,一是方便,自己可以操作;二是效果明显,易于引发信心,以利坚持。

任何健康的法门都非一朝而就,若不能持之以恒,再好的方法,也如泡影。

腹乃六腑之聚集地,其闭塞,其不通,我们很容易通过腹部的手法探知到,也就是适度力量的按压,若现疼痛,此处便是闭塞不通之处。

于此处保持力度,直至疼痛减轻或消失再移它处按压,渐至整个腹部。

透过此法可使六腑通畅,六腑通畅,五脏才能藏精,生命才具有活力!

《素问·通评虚实论》:

“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

”意为五脏的问题,由六腑闭塞所引起。

六腑贵在通畅,以通为用。

六腑通,五脏才能发挥藏的功能。

如《素问·五脏别论篇》:

“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

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心与腹之间关系太密切了,所以心腹常相提并论,《本草经》中就有“心腹结气”、“心腹症瘕”等词汇,可见心中的纠结与不快往往表现在腹部的痛点硬结上,有人认为腹部是灵魂深居的地方,按腹就是按摩我们每一个受伤的心灵哦!

虽然冬可按腹,仍需避免于藏时(亥子丑)按之。

经云:

精者身之本。

故任何方法都要以避免伤精为前提,任何方法都以能护持精为前提,在这个前提下,又法无定法,万法归宗!

如冬日伤寒用麻桂似违藏精,然伤寒若不汗解,阳气久久难归藏位,汗解寒去,阳自复藏,故虽曰麻桂,亦以藏精也!

明此乃得乎!

梅于荷:

《素问·本病篇》谓:

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位故也。

如能在过去几十年中守住恬淡者,圣人也。

连凤仪先生也曾长疮疡12年,好在刘师也与凡夫一样有一肚子痛处,否则超凡入圣,离人间烟火太远了。

人生缩影可能都在这肚皮内,凡夫必先失神,痛而悟,而后守之。

这按肚皮,也算安抚创痛,由身而心吧。

以下是刘力红先生按腹体验

按腹琐记1:

按者从手从安,安者不动也,故按者以力压之而不动也。

腹部即适宜此法,故曰按腹。

按压以痛为处,触及痛处以能忍受为度,不能忍受者力可稍轻,如此由浅及深,按至痛消始移按它处。

余按腹第八日,每晨四时许开按,不觉即到六时。

<老子>所谓"虚心实腹"于斯可见

按腹琐记2:

按腹笫九日,按压腹部,其痛点会此隐彼现,此起彼伏,层出不穷。

盖积聚日久非一日而成,故按之亦非朝夕之功。

以六府通一分,五脏藏精即多一分,自然饮食日香,精力日旺。

按腹琐记3:

按腹当切记此起彼伏,此隐彼现,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层出不穷。

以此处之痛经按压已消,当按彼处时,此处之痛又可能浮现,然此非旧痛复发,乃深一层的病兆引现。

按腹亦会波及深层脊前之疼痛,此皆阴阳相引,由浅入深,是为吉兆。

只遵前述原则,持之以恒,不日必有消息!

按腹琐记4:

按腹今日进入第十五日,体会了坚持的可贵!

每日仍于晨四時至五時起按,持续一小时余。

按至十五日已渐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按及神厥(肚脐)两侧,常能感到股股热浪流向后腰骶及两腿,温暖舒适无比。

按腹要在虚心实腹,心念专注于手下之感觉,故尔不唯畅腹健身,亦为禅定之一种。

按腹琐记5:

按腹进入17天,随着力度和层次的由浅入深,渐渐感到双手齐按有些吃力,有时需要腾出一支手来助力。

所以这又是一项体力活,一举而两得。

一边按一边静心听腹内咕咕的流水声,有一种成就的感觉。

陈玉琴老师甚是注重此声,认为此是积水流通和消散之声,余亦深以为然。

 按腹琐记6:

按腹进入第21天,每日皆在1小时以上。

按中不同的水声,听起来甚是欣慰:

巭不负有心人!

这个水声是玉琴老师最为关注的,可以从中听出各经的问题,畅通的程度。

余则以为此关乎水气,水遇寒则积,积则不通,不通则痛;得温(阳)则流,流则通,通则不痛。

斯亦按腹之本义也。

按腹琐记7:

请有兴趣按腹的朋友仔细参详之前发的相关博文,这里只能给出大致原则,具体还需各自领悟。

大抵次第,从上至下,从中至右,然后至左。

按腹乃以痛为穴,寻找痛处按之,以能忍受为度,不宜强求!

按至痛有缓解,方移它处。

又,重按至痛乃泻,轻按无痛乃补。

按腹系以泻为补,故以重为主。

按腹琐记8:

腹乃凡圣同居,真元汚积同处之地,污浊积聚多一分,则真元必少一分;反之亦然。

汚积所居必障经脉而不通,不通则痛,故按腹之要即寻此痛结处而按之。

既为污积,则非一朝一日而成,亦非一朝一日而可按散。

需循序渐进,不可操之过急。

余今按腹24天,痛处仍层出不穷,是可见一斑也。

按腹琐记9:

按腹26天,益感经典所述不可思议。

随着按压层层深入,随着痛处此起彼伏,牵拉隐痛感、放射感、温热感、消融感?

?

?

亦此起彼伏。

或至腰肾、或至肝胆、或至心脏、或至于肺?

?

?

<内><难>二经言五藏之积皆聚于腹,是以通过按腹,不仅畅达六腑,亦可使五藏之积消于无形。

按腹琐记10:

腹为坤地,按腹手法以取静为原则,勿大幅度动作为宜。

若于老人及自身力量不济者,可家人代按。

代按手法重按轻柔,总以静为主,自按则只能守静,然虽是静,随呼吸起伏,力度变化,动亦在其中。

按腹以痛为输,痛乃阴实所居,按而散之,阳气即归,于睡眠之帮助大有妙用!

按腹琐记11:

所谓按腹之"虚心实腹"其实就是一个专注!

心无旁骛,唯系于手下之腹内,感受腹内及由此而引发的所有反应,享受此一过程。

按腹乃体力和心智禅定兼具,按后通体微微汗出,乃于床上安息一会,双手重叠置于脐上,掌心对住肚脐,男人左手在下,女人右手在下,感受片刻腹内的变化。

按腹琐记12:

<灵枢?

百病始生>谈到外邪致病可以通过人体皮肤、络脉、经、伏冲脉层层深入,最后留着于肠胃与募原之间的诸筋诸脉,着而成积,以成百病。

于此百病,治之奈何?

<灵枢>给出的原则是:

察其所痛,以知其应!

按腹按其痛处,即为知其应也。

又,重按至痛乃泻,轻松之乃补,是补泻亦在其中矣。

腹琐记13:

<内经>将病邪大抵分为三个来源,一是风寒六淫一类;一是饮食所伤;一是情绪所感。

其中情绪在凤仪先生的体系被喻为五毒(怨恨恼怒烦)。

三个来源不同,但最后都可以聚积到腹部,从而成为百病的癥结。

按腹的目的其实就是散除这些癥结!

按腹反应所以各异,此亦为根本之原由。

按腹琐记14:

按腹虽有法,然又无定法,虽有次第,又无一定之次第,要在跟着感觉走。

而更要者,又在乎明理。

按腹在于散除腹内结聚,经云: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

腹内结聚散除,百川方能归海。

故虽一按腹,六经之用在其中矣。

从按腹过程之反应,时而通上,时而彻下,时而达于腰背,即能证明。

  按腹琐记15:

按腹第三十七天,按腹已成每晨必修的功课,在这个过程中体会生命的奥妙。

首先历经月余的训练,臂力腕力指力皆有大幅提升,精力较前旺盛。

尤为可贵者,觉知力渐渐增强,对于能体和肉体的相互作用过程渐渐明晰。

虽说渐入佳境,然亦伴随起伏和低谷,信心于此仍为决定之作用。

按腹琐记16:

前面已谈及<灵枢?

百病始生篇>,今日重读,益觉按腹之理事尽在其中。

如篇中云积聚停着于不同部位会有不同表现,当"其着于伏冲之脉者,揣揣应手而动,发手则热气下于两股,如汤沃之状。

"真是再形象不过了。

再看看周围的朋友,随着按腹的深入,身心皆有不同受益,还有什么比这更乐呢?

按腹琐记17:

按腹进入四十天,痛处仍然层出不穷,感叹怎么会有那么多邪气深入腹地?

回想<素问?

上古天真>云: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今又阅"移精变气"谓:

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

乃知自己这几十年都不在恬淡之中,不是烦恼即是五毒(怨恨恼怒烦),邪便得以长驱直入

按腹琐记18:

按腹进入44天,益感奥妙无穷!

古云:

腹内有乾坤。

诚非虚语。

按腹其实是一个寻找"痛苦"的过程,因为只有找到痛苦,才能解除痛苦!

按腹由浅入深,是感受体(物)力的过程;按腹由深而浅,是感受心力的过程。

重按之后,将手轻置于腹部,亦能感受腹内翻腾,甚而通天彻地。

妙不可言!

按腹琐记19:

按腹进入53天,领受了刘止唐先生所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透过每晨的按腹细细感受身心的变化,其实按腹亦是一个反身而诚的过程。

有条件的人想着周遊世界,想着从各处的美景得到乐趣,其实真正的乐趣在自身里,如果我们能够将关注外界的力转而向内,就一定能品味出这腹中的天地。

按腹琐记20:

按腹进入54天,痛处仍多,但渐趋深沉,很多时候都取一手助按方觉够力。

俗称心有千千结,看来腹内亦有千千结,<神农本草经>于多处皆言"心腹结气"心与腹之关系甚值寻味。

按腹是细工慢活,切忌操之过急,对于大的硬结,有时反取轻柔之法,只需手指搭在硬结上即可,要在细细感受手下变化。

 按腹琐记21:

按腹的理要弄明,理明了,操作便非难事!

不少人只图现成的操作方法,这样一则遇事难以变通,二则行不久远,终究难以获益。

按腹若着力,乃取按而散之,按散腹内积聚结块。

而积结所在多为痛之所在,<素问?

举痛论>几乎将所有的痛因定义为寒,而按腹过程时有暖流温煦,即为"寒者热之"也!

按腹琐记22:

明日按腹即进入60天,7号进入冬季。

<素问?

金匮真言论>有"冬不按蹻"一说,既云"冬不按蹻"那按腹可以吗?

冬所以不按蹻,乃因冬为藏精之季,按蹻(尤以头背四肢等阳面)可导引阳气外出,与藏精不相符合,故不按蹻。

腹乃至阴之地,按通腹内阴结,可以帮助藏精,故冬亦可按腹!

按腹琐记23按腹进入69天,右腹硬结虽仍多,但确实感受到功夫的长进。

这个长进,既体现在觉知的提升,亦体现在物力到心力的变化。

所谓物力,即随压强所形成的力,压之越重力亦越大,感受亦越强,初按的一段时日基本只有此力。

时稍久,心力渐现,所谓心力,即心意专注之力,此力无关乎压强,:

心力无关乎压强,手指轻触按处,力即形成,此力能透深透远,真正体现由浅入深!

即轻浅触压,而能形成深入的作用。

按腹琐记24:

按腹进入72天,实际上随着按腹的深入,身体其它部位的觉知与传导亦同步增益。

现每晨皆轻按膻中片刻,视为按腹前行,亦视为早朝,因膻中乃心主之宫城!

当手指轻压膻中,腹内即现鸣响,然后再按压胸胁某处感觉需要的地方,其上下之畅达皆甚明显,后再移至腹部依次按压。

    按腹琐记25:

按腹进入八十七天,近期未写琐记,一因繁忙,按腹时间略少,二则显效不著,不欲着笔。

可见虽一按腹,道在其中!

按腹与针道相通,亦有"粗守形,上守神"之别。

所谓守形即唯以蛮力求之,欲以狠劲按散硬结,此途往往欲速不达。

是以按腹仍当守神为要,力道适中,专注为要,或能事半而功倍焉。

  

注:

按照郝万山老师的说法,人之喜按乃多由阳虚所致,按压的过程中组织体积缩小导致组织毛细血管血流速度加快,血液内摩擦加剧,产热量增多而能消积通流,达到扶阳祛病的效果。

实际上这与针灸中常用的烧山火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因其都体现为以按压为主的操作过程。

而在民间也常有以提拉为主的保健手法如针灸中的透天凉与捏脊,揪额头或脖子皮肉退热的方法,与按压方法相比,表象虽然不同,但本质原理是相通的,即都关乎特定部位整体微循环的协同变化,而根据王唯工老师的血管共振理论,这与经络系统的相应变化也建立了密切联系。

对于现代人而言,由于不良生活习惯的长期影响,五脏虚损的人居多,按腹不失为一种优秀的补虚扶阳的保健方法,但要保证按腹过程中所产生的暂态效应能化为恒常,每次必须重按长按以侯变通,循变通而迁流,所谓穷则变,变乃通,通乃久。

故行此法须如刘教授前文所言之此伏彼起,并须每天坚持,久而久之,不但可补五脏虚损,同时可助六腑通利,定有裨益。

不过,有严重脏腑疾病和腹部忌按者当慎用此法。

若六腑不通,则阳虚水泛,土壅水滞,水停中焦易各腑和小腹皮下脂肪增厚而首造成大腹便便,继而可有多种脏腑慢性疾病的产生,按腹疏土补阳可有效预防各脏腑慢性病发生和保健。

人两颊的丰满与否可以判断脾胃中气的强弱,一方面两颊位于胃经走行之地,另外与腹部之厚满有关而关乎一口真气的充盈与否。

坤腹至柔,当无痞块或条索状物,若存在乃类似土壤板结,不但不能涵水,也不易食物溫化腐熟。

腹部乃百脉的起止点,其中隐含内太极谓:

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

首先,腹部柔软的小肠及其中液体食糜小肠吸收心脏通过主动脉弓波动传来的波动能量升温而为红肠,若不能充分吸收,则体现为悸痞或曰搏气,实际上可将心脏比喻为莲藕,为一身火之来源,而主动脉对应莲颈,而膀胱、小肠和主动脉分叉附近对应根,实际上人体脉数对应火,也暗示了心脏跳动是一身火之根源。

丹修心静神宁,使得脑消耗的血氧量大大减少,大量血液经腹主动脉流入小腹,逐步使得小腹温热充实,初易阳举,谓活子时,通过配合呼吸运周天,使得产生俗精成分转为脑脊液,产生更多脑脊液上入脊髓,使其渐渐充实,标示人之精渐渐充足,等脑脊液彻底充满时,则由鼻根漏渗引通上鹊桥,同时地下暗河暗运整体自动形成脑脊液沿任督方向循环,乃成丹道周天。

在初始筑基阶段,在保证心静神宁状态下,通过真意凝守下腹部可以引血下行,女子生理结构与男子略差,则初真意凝守膻中一带,活子时到时血液瞬间下注,暖信至使小腹温热同时会产生坎离交媾妙境,随着有序性程度的提高,活子时来的频率越来越大,次数逐步增多时会改善人体血气循环结构,其基本原理是先要使得头部血液流量相对减少,保证更多血液下注生精补髓以还精补脑。

这是丹修还精补脑实际物质基础角度原理的描述。

盘坐时流向两腿血流减少,使得小腹血流相对增多,则易于达到活子时。

 “除了以上这些内容,阳明府的另外一层涵义亦值得我们关注,就是阳明与脑的关系。

脑为髓海,属奇恒之府。

在现代医学里,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所在地,它的功能定位是很清楚的。

我们利用这样一个功能定位来关照《伤寒论》就会发现,在《伤寒论》中,凡是牵涉到精神异常的证几乎全都集中在阳明篇里,几乎都是用阳明的方法来治疗。

这就使我们不得不联想到阳明与脑的特殊关系。

阳明与脑的这个关系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

人有四海,脑为髓海,阳明肠胃亦为海,我们打开世界地图,看到这个自然界的四海是相通的。

那么,脑和阳明的这个海是否也相通?

《参考消息》2000年9月27日登载了一篇题为"人有两个脑"的研究文章。

文章作者系伦敦大学的戴维·温格特教授,戴维教授通过长期研究发现,成千上亿的神经元细胞除了主要聚集在大脑,构成我们所熟知的中枢神经系统外,还大量地聚集在肠胃。

于是他提出了一门"神经元胃肠学科",认为胃肠有可能成为人体的第二大脑。

戴维教授的这项研究是否有助于我们对阳明与脑的关系的思考。

据介绍,人体肠道里生活着大约1000种细菌,统称为肠道菌群,其总重量大约有1.5千克,其细胞总数量是人体自身细胞总数的10倍,其编码的基因总数量是人体基因总数的100倍。

如此庞大的肠道菌群如何影响人体的健康,自190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契尼可夫提出“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得病的主要原因”以来,一直是微生物学家关注的问题。

赵立平教授实验室找到的这种病菌可以产生内毒素,能够让本来吃高脂饲料吃不胖的无菌小鼠发展出严重的肥胖症,同时能够引起小鼠炎症和胰岛素抵抗,也可以关闭消耗脂肪需要的基因、激活合成脂肪的基因,是国际上一直在寻找的能引起肥胖的细菌。

(注:

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引起哪些疾病?

深圳肠胃专家介绍说,感染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慢性胃炎和肠胃溃疡病。

专家表示,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一直不非常清楚,故长期无理想的防治方法。

1982年,澳大利亚学者马歇尔观察到胃黏膜中有一种叫幽门螺杆菌——简称HP的细菌与慢性胃病发病有关。

现在医学界有以下共识:

HP肯定是慢性胃炎的致病菌,与溃疡病和胃癌关系也极为密切。

即是说,HP是引发慢性胃病的元凶和罪魁祸首。

大量研究表明,超过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80%左右的胃溃疡,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导致的.因此,胃肠道菌群对于人体的健康影响是非常大的,其都隶属于阳明腹脑。

腹脑和慢性病的肠源性学说可以与中医捉悸痞和按腹的认识结合起来,其中腹部血气循环状态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胃肠道菌群分布和胃肠道神经元状态,进而对人体健康状态产生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