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世纪金榜》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十七 52.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46881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9.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世纪金榜》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十七 5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届《世纪金榜》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十七 5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届《世纪金榜》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十七 5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届《世纪金榜》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十七 5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届《世纪金榜》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十七 5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世纪金榜》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十七 52.docx

《届《世纪金榜》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十七 5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世纪金榜》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十七 5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世纪金榜》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 十七 52.docx

届《世纪金榜》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分层作业十七52

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课时分层作业十七

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二)

(3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1.(2018·郴州模拟)下列关于遗传实验与遗传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不存在相互作用

B.杂合子与纯合子的基因型不同,表现型也不同

C.孟德尔的测交实验方法只能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

D.F2的9∶3∶3∶1的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

【解析】选D。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若不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若存在相互作用,则双杂合子自交,后代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的变式,如12∶3∶1、9∶6∶1、15∶1等,A错误;杂合子和显性纯合子的表现型一般相同,B错误;测交实验可用于检测F1的基因型,还可检测F1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C错误;F2的9∶3∶3∶1的性状分离比一定依赖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组合,D正确。

2.某人发现了一种新的高等植物,对其10对相对性状如株高、种子形状等的遗传规律很感兴趣,通过大量杂交实验发现,这些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

下列解释或结论不合理的是(  )

A.该种植物的细胞中至少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

B.没有两个控制上述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在某一染色体上含有两个以上控制这些性状的非等位基因

D.对每一对性状单独分析,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解析】选C。

由题意可知,10对相对性状都是独立遗传的,说明控制这10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10对同源染色体上,因此该生物至少含有10对同源染色体,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染色体数目最少为10条,因此细胞中至少含有10条非同源染色体,A正确;由题意可知,控制这10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10对同源染色体上,没有两个控制题干所述性状的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同时遵循分离定律,因此对每一对性状单独分析,都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B正确、C错误、D正确。

【易错提醒】对自由组合定律理解的两个易错点

(1)配子的随机结合不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而不是受精作用时。

(2)自由组合强调的是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一条染色体上的多个基因也称为非等位基因,但它们是不能自由组合的。

3.(2018·长沙模拟)与家兔毛型有关的基因中,有两对基因(A、a与B、b),只要其中一对隐性纯合就能出现力克斯毛型,否则为普通毛型。

若只考虑上述两对基因对毛型的影响,用已知基因型为aaBB和AAbb的家兔为亲本杂交,得到F1,F1彼此交配获得F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F2出现不同表现型的主要原因是F1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重组的现象

B.若上述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F2与亲本毛型相同的个体占7/16

C.若F2力克斯毛型兔有4种基因型,则上述与毛型相关的两对基因自由组合

D.若要从F2力克斯毛型兔中筛选出双隐性纯合子,可采用分别与亲本杂交的方法

【解析】选C。

F2中不同表现型出现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即基因重组,A正确;若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F2中与亲本表现型相同的是aaB_、A_bb、aabb,三者比例共占3/16+3/16+1/16=7/16,B正确;F1基因型为AaBb,若F2有9种基因型,则说明两对等位基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若要从F2力克斯毛型兔中筛选出双隐性纯合子,可采用分别与亲本杂交的方法,如果后代都是力克斯毛型兔,则为双隐性纯合子,D正确。

4.(2018·菏泽模拟)豌豆黄色圆粒(YYRR)和绿色皱粒(yyrr)杂交(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产生的F1自交得到F2,然后将F2中全部的绿色圆粒豌豆自交,F3中纯种绿色圆粒(yyRR)豌豆占F3的(  )

A.1/2   B.5/6   C.2/3   D.5/6

【解析】选A。

根据分析可知,F2中绿色圆粒豌豆的基因型及比例为yyRR∶yyRr=1∶2,即yyRR占1/3、yyRr占2/3,其中yyRR自交后代不发生性状分离,而2/3yyRr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1/4yyRR、2/4yyRr、1/4yyrr),所以,将F2中全部的绿色圆粒豌豆自交,F3中纯种的绿色圆粒豌豆占1/3+2/3×1/4=1/2。

5.某单子叶植物的非糯性(A)对糯性(a)为显性,抗病(T)对染病(t)为显性,花粉粒长形(D)对圆形(d)为显性,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糯性花粉遇碘液变蓝黑色,糯性花粉遇碘液变橙红色。

现有四种纯合子,基因型分别为:

①AATTdd、②AAttDD、③AAttdd、④aattd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14120340(  )

A.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该用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

B.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观察①和②杂交所得F1的花粉

C.若培育糯性抗病优良品种,应选用①和④亲本杂交

D.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均为蓝黑色

【解析】选C。

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遗传的基本规律,必须选择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出来的性状,即非糯性(A)和糯性(a)、花粉粒长形(D)和圆形(d)。

①和③杂交所得F1的花粉只有抗病(T)和染病(t)不同,在显微镜下观察不到,A错误;若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应该选择②④杂交,观察F1的花粉,B错误;糯性抗病优良品种的基因型应为aaTT,所以选①④杂交,C正确;将②和④杂交后所得的F1(Aa)的花粉涂在载玻片上,加碘液染色后,一半花粉为蓝黑色,一半花粉为橙红色,D错误。

【易错提醒】不能用分离定律的结果证明基因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因为两对等位基因不管是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在单独研究时都符合分离定律,都会出现3∶1或1∶1的比例,无法确定基因的位置,也就没法证明其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6.(2018·河南百校联考)某大学生物系学生通过杂交实验研究某种短腿青蛙腿形性状的遗传方式,得到下表结果。

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14120341

组合

1

2

3

4

短腿♀×

长腿♂

长腿♀×

短腿♂

长腿♀×

长腿♂

短腿♀×

短腿♂

子代

长腿

48

46

90

24

短腿

46

48

0

76

A.长腿为隐性性状,短腿为显性性状

B.组合1、2的亲本都是一方为纯合子,另一方为杂合子

C.控制短腿与长腿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性染色体上

D.腿形性状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

【解析】选D。

由组合4的结果可知,长腿为隐性性状,短腿为显性性状,A正确;组合1、2都是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约为1∶1,相当于测交,所以其亲本都是一方为纯合子,另一方为杂合子,B正确;由于题目没有对子代雌雄个体进行分别统计,所以不能确定控制短腿与长腿的基因位于何种染色体上,C正确;控制腿形性状遗传的是一对等位基因,符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4分)

7.(16分)(2018·泉州模拟)为研究番茄果皮颜色与果肉颜色两种性状的遗传特点,研究人员选取果皮透明果肉浅绿色的纯种番茄与果皮黄色果肉红色的纯种番茄作亲本杂交,F1自交得F2,F2相关性状的统计数据如表(单位:

株)。

请回答:

果肉果皮

红色

浅黄色

浅绿色

黄色

154

38

9

透明

47

12

8

(1)果皮颜色中________属于显性性状。

 

(2)研究人员作出推断,果皮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果肉颜色不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让F1番茄与果皮透明果肉浅绿色的番茄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果皮黄色∶透明)(果肉红色∶浅黄色∶浅绿色)=(1∶1)(2∶1∶1),则可初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分析表格信息可知,F2果皮颜色黄色∶透明=(154+38+9)∶(47+12+8)=3∶1,说明黄色对透明是显性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2)分析可知,F2果皮颜色黄色∶透明=3∶1,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果肉颜色红色∶浅黄色∶浅绿色=(154+47)∶(38+12)∶(9+8)≈12∶3∶1,相当于2对相对性状的杂合子自交实验,因此果肉颜色由2对等位基因控制,且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3)F1番茄与果皮透明果肉浅绿色的番茄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果皮黄色∶透明)(果肉红色∶浅黄色∶浅绿色)=(1∶1)(2∶1∶1),说明果皮颜色与果肉颜色之间自由组合,控制果肉颜色的2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答案:

(1)黄色 

(2)F2果皮黄色∶透明=3∶1,应为一对等位基因控制;F2果肉红色∶浅黄色∶浅绿色≈12∶3∶1(或“F2果肉红色∶浅黄色∶浅绿色≠1∶2∶1”),应为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3)果皮颜色的遗传符合分离定律;果肉颜色的遗传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或“果肉颜色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果皮颜色与果肉颜色之间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8.(18分)(2018·重庆模拟)某自花传粉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共同控制,其中B、b分别控制紫花和白花性状,基因A能抑制基因B的表达,基因A存在时表现为白花,若利用基因型纯合的白花亲本进行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自交所得子二代(F2)中的白花∶紫花=13∶3。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14120342

(1)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定律。

 

(2)为实现上述目的,理论上必须满足的条件有:

亲本中控制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受精时雌雄配子要________,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等,后代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3)F2中紫花植株自交得F3,F3中紫花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

 

(4)鉴定F2中紫花植株基因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________。

 

【解析】

(1)根据题意分析可知:

B、b分别控制紫花和白花,A能抑制B的表达,A存在时表现为白花,则紫花的基因型为aaB_,其余基因型均表现为白花。

F2中白花∶紫花=13∶3,是“9∶3∶3∶1”的变式,说明F1的基因型为AaBb,亲本都是白花,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AABB,控制花色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2)要实现题干所述目的,需满足:

亲本中控制相对性状的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在形成配子时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受精时雌雄配子要随机结合,而且每种合子(受精卵)的存活率也要相等,后代个体数量要足够多。

(3)F2中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1∶2,F2中紫花植株自交得F3,F3中紫花植株所占比例为5/6。

由于自交过程中没有基因淘汰,因此基因频率不变,b的基因频率为1/3。

(4)鉴定F2中紫花植株基因型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自交。

答案:

(1)aabb×AABB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 

(2)随机结合 (3)5/6 1/3 (4)自交

1.(5分)(2018·保定模拟)某植物正常株开两性花,且有只开雄花和只开雌花的两种突变型植株。

取纯合雌株和纯合雄株杂交,F1全为正常株,F1自交所得F2中正常株∶雄株∶雌株=9∶3∶4。

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世纪金榜导学号14120343(  )

A.该植物的性别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决定

B.雌株和雄株两种突变型都是正常株隐性突变的结果

C.F1正常株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株∶雄株∶雌株=1∶1∶2

D.F2中纯合子测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株∶雄株∶雌株=2∶1∶1

【解析】选D。

若基因用A、a和B、b表示,由题干可知,F1自交所得F2中正常株∶雄株∶雌株=9∶3∶4=9∶3∶(3+1),则F1基因型为AaBb,双亲为AAbb和aaBB,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雌株和雄株两种突变型都是正常株隐性突变的结果,A正确、B正确;F1正常株测交后代为AaBb∶Aabb∶aaBb∶aabb

=1∶1∶1∶1,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株∶雄株∶雌株=1∶1∶2,C正确;F2中纯合子为AABB、AAbb、aaBB、aabb,测交后代分别为AaBb、Aabb、aaBb、aabb,表现型及比例为正常株∶雄株∶雌株=1∶1∶2,D错误。

2.(5分)(2018·宜昌联考)一种鹰的羽毛黄色和绿色、条纹和非条纹的差异均由基因决定,两对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

已知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

如图显示了鹰羽毛的杂交遗传,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世纪金榜导学号14120344

A.绿色对黄色不完全显性,非条纹对条纹完全显性

B.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不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C.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

D.F2中的绿色条纹个体全是杂合子

【解析】选D。

由于F1绿色非条纹自交后代有绿色和黄色,说明绿色是显性性状,绿色对黄色是完全显性,A错误;由于绿色非条纹自交后代有4种表现型,且性状分离比为6∶3∶2∶1,加上致死的个体,则比例为9∶3∶3∶1,因此控制羽毛性状的两对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F1的绿色非条纹的基因型为AaBb,黄色非条纹的基因型为aaBb,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C错误;由于决定颜色的显性基因纯合子不能存活,所以F2中的绿色条纹个体全是杂合子,D正确。

3.(10分)(2018·成都模拟)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导致小麦减产。

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

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世纪金榜导学号14120345

植株密度(×106株/公顷)

白粉病

感染

程度

条锈病

感染

程度

单位

面积

产量

A品种

B品种

单播

4

0

-

+++

+

单播

2

0

-

++

+

混播

2

2

+

+

+++

单播

0

4

+++

-

+

单播

0

2

++

-

++

注:

“+”的数目表示感染程度或产量高低;“-”表示未感染。

据表回答:

(1)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

 

(2)设计Ⅳ、Ⅴ两组实验,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以A、B品种的植株为亲本,取其F2中的甲、乙、丙单株自交,收获子粒并分别播种于不同处理的实验区中,统计各区F3中的无病植株比例。

结果如下表。

据表推测,甲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乙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

 

【解题指南】

(1)思维流程:

根据性状分离情况判断显隐性→根据F3的情况写出自交的F2的个体基因型→计算。

(2)关键知识:

显隐性判断、基因型的书写、分离比的计算。

【解析】本题考查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及对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灵活运用。

(1)由Ⅰ、Ⅱ组单播A品种小麦均未感染白粉病,可知A品种小麦抗白粉病。

(2)Ⅳ、Ⅴ两组单播B品种小麦但植株密度不同,故可探究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3)Ⅰ、Ⅲ、Ⅳ三组总植株密度相同,三者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

(4)根据甲自交后代非抗条锈病∶抗条锈病=75∶25=3∶1,可推知非抗条锈病为显性性状,抗条锈病为隐性性状;同理,根据乙自交后代结果推知抗白粉病为显性性状,非抗白粉病为隐性性状。

根据F2自交F3的性状分离比推知甲、乙、丙的基因型分别是Ttrr、ttRr、TtRr,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基因型为ttR_,所占比例为3/16。

答案:

(1)A品种 Ⅰ、Ⅱ组单播A品种小麦未感染白粉病 

(2)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

(3)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

(4)Ttrr ttRr 18.75%(或3/16)

4.(10分)韭菜的叶形有宽叶和窄叶之分,由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

科研人员使用能稳定遗传的宽叶韭菜和窄叶韭菜进行正反交,子一代全是宽叶韭菜,子一代自交后产生的子二代中,宽叶韭菜和窄叶韭菜的比为9∶7。

请回答下列问题。

世纪金榜导学号14120346

(1)控制韭菜叶形的两对基因位于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

 

(2)子二代的宽叶韭菜中杂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从基因控制性状的角度分析,窄叶韭菜占7/16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抗虫基因(D)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韭菜的细胞中,获得转基因抗虫韭菜个体。

对这些个体通过DNA分子杂交技术筛选出了细胞核中含有两个抗虫基因的个体,抗虫基因的位置有三种情况,其中已知的两种情况如图甲、图乙所示。

为进一步从中筛选出能稳定遗传的抗虫个体,科研人员将转基因韭菜进行自交,请完成下列过程。

①若自交后代抗虫植株与不抗虫植株之比为__________,说明两个抗虫基因存在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②若自交后代____________,说明两个抗虫基因存在的位置如图乙所示。

 

③若自交后代抗虫植株与不抗虫植株之比为________,说明两个抗虫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用能稳定遗传的宽叶韭菜和窄叶韭菜进行正反交,子一代全是宽叶韭菜,子一代自交后产生的子二代中,宽叶韭菜和窄叶韭菜的比为9∶7,该结果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所以,控制韭菜叶形的两对基因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

(2)子二代的宽叶韭菜的基因型为A_B_,其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基因型为AABB,占宽叶韭菜植株的1/9,故子二代的宽叶韭菜中杂合个体所占的比例为8/9。

由于没有A基因或者没有B基因或者A、B基因都没有,个体都表现为窄叶,所以窄叶韭菜占7/16。

(3)①图甲所示为两个抗虫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是含有2个D的配子和不含有D的配子之比是1∶1,自交后代抗虫植株与不抗虫植株之比为3∶1;②图乙所示为两个抗虫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产生的配子都含有D,自交后代全为抗虫植株;③两个抗虫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在遗传过程中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自交后代不具有抗虫基因的个体比例是1/16,抗虫植株与不抗虫植株之比为15∶1。

答案:

(1)2 

(2)8/9 没有A基因或者没有B基因或者A、B基因都没有,个体都表现为窄叶 (3)①3∶1 ②全为抗虫植株 ③15∶1 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或非同源染色体上)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