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4678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docx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docx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集

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A、社会生产力B、社会生产关系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D、社会生产方式

2、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是:

A、政治学与经济学的结合B、政治问题与经济问题的结合

C、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得结合D、是关系国家或社会的经济学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的生产D、社会关系的生产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

A、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B、揭示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

C、揭示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D、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

5、在社会生产过程中的诸环节中,其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

6、生产力和生关系的统一构成

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方式D、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

一、单项选择题

1、商品的二因素是:

A、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B、使用价值与价值

C、价值与交换价值D、商品交换与商品生产

2、两种不同使用价值可以按一定比例相互交换,是因为:

A、两种商品有不同的使用价值B、两种商品的用途各异

C、两种商品各为对方需要D、两种商品都有价值

3、关于价值,正确的说法是:

A、质上有差别,量上无差别B、质上无差别,量上有差别

C、质和量上都有差别D、质和量上都无差别

4、价值的本质是:

A、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B、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产品

C、两种物品相互交换的关系D、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可能具有价值B、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C、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也可能有价值D、有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使用价值

6、商品二因素决定于:

A、商品的内在属性B、具体劳动

C、抽象劳动D、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B、使用价值都是由具体劳动创造的

C、使用价值都是由来自自然物D、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

8、价值的源泉是:

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劳动和土地

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A、简单劳动时间决定的B、复杂劳动时间决定的

C、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0、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A、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的B、是以复杂劳动为尺度的

C、是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折算为尺度的D、以上都不是

11、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决定于:

A、商品二因素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2、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

A、价值决定价格B、供求决定价格

C、竞争决定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13、货币的本质是:

A、媒介商品交换B、是资本的最初表现

C、固定地起一般等价物作用D、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

14、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

A、想象的货币B、实实在在的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D、纸币

15、在80年代中后期,由于温州很多企业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导致了在全国市场上抵制“温州货”现象。

这表明: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少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多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价值是使用价值的前提和基础

16、投入某种物质商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量不变,如果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单位劳动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变化表现为:

A、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不变B、商品数量不变,价值量增大

C、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减少D、商品数量增加,价值量增大

17、某肉食加工厂与某养猪大户签订合同,约定以现行市场价格加上一定的价格预期涨幅购买该养猪大户饲养的优良种猪,并于一年后结付所有款项。

货币在这里执行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18、某公司在初秋以每公斤05元的价格收购鲜玉米,采取保鲜技术处理,于冬春季出库上市,每公斤6元还供不应求。

造成这种价格差异的原因是:

A、生产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发生了变化B、玉米的价值和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

C、市场玉米的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D、经过处理后的玉米价值发生变化

19、解决商品内在使用价值和价值矛盾的关键是

A、商品的生产  B、商品的分配C、商品的消费     D、商品交换的实现

20、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D、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

21、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成

A反比B正比C没关系D在一定条件下按相同方向变化

22、商品生产者要在竞争中取得有利地位,必须使自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

A、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C、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小于最高的个别劳动时间

23、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通货膨胀

A、不会发生B、可能发生C、取决于商品数量D、是不可避免的

24、商品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这种劳动是:

A.抽象劳动B.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D.体力劳动

25、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A、顾客用10元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10元购买了5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

二、多项选择题(至少有2道以上是正确答案)

1、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是:

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

C、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D、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E、价值与交换价值互为基础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A、是两个独立存在的劳动B、是两次不同的劳动

C、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D、抽象劳动寓于具体劳动之中

E、具体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借以相互联系的桥梁

3、裁缝的劳动和木匠的劳动都是在特定形式下进行的劳动,他们的生产活动的目的、操作方法、劳动对象、劳动手段等等都是各不相同的,但在市场上,裁缝生产的衣服却可以和木匠生产的家具相互交换。

这是因为:

A、衣服和家具都能满足人类的特定需要B、衣服和家具都取材于自然界

C、衣服和家具都包含了人类劳动D、裁缝需要家具,木匠需要衣服

E、衣服和家具都是具体劳动的产物

4、劳动生产率降低,同一劳动时间:

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价值量也减少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价值量不变

C、生产的使用价值量不变,价值量增多D、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但单个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E、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加,价值量不变

5、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有: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个部门之间的分配B、促进小商品生产者向两极分化

C、促进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D、容易导致经济危机发生

E、指引商品生产者致富

6、货币基本的职能是: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储藏手段E、世界货币

7、假定1999年玉米产量为1亿公斤,投入的劳动力为1万人,劳动力的平均劳动时间为200天。

2000年玉米生产投入的劳动力和平均劳动时间均未发生变化,但由于自然灾害,玉米产量下降为5000万公斤。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2000年生产的5000万公斤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与1999年生产的1亿公斤的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相等

B、相对1999年,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了

C、相对1999年,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增加了

D、若1999年生产的玉米尚未耗尽,则这部分玉米的价值也增加了

E、2000年生产单位玉米所包含的价值量没变化

8、商品标价时,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表现着商品的内在价值。

而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实际支出的货币则执行流通职能。

理论上,商品交换时所需的货币量应当与商品的内在价值相符,即交换价格应当等于商品标价。

但是,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购买商品时却往往可以进行“讨价还价”。

因此,“讨价还价”:

A、表明了买卖双方的竞争B、体现了供求关系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C、使商品价格低于商品价值D、说明商品标价高于商品价值

E、消费者的心里现象

9、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取决于

A、货币的供给水平B、待售商品的总量。

C、商品价格水平D、货币的流通速度E、政府的货币政策

三、辨析题(先判断,后分析)

1、“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相同的商品只能卖相同的价钱。

2、价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有价格的必有价值。

3、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两个源泉,即自然物质和人的劳动,因此,商品的价值也有两个源泉,即生产资料和劳动者创造价值。

4、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

5、尽管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但是,无论劳动生产率发生怎样的变化,同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是不变的。

6、价格围绕价值波动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

7、提高劳动生产率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和价值量。

四、计算题

1、去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为1元。

今年,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

试计算:

今年一斤大米的单位价值应为多少?

2、某一年度社会商品价格总额为42000亿元,货币流通速度10次,求货币需要量?

若货币流通量为5250亿元时,求货币的流通速度?

3、某一时期,流通中货币需要量为30000亿元,由于生产发展,货币需要量增加20%,但实际执行结果却使流通中的纸币量达到了50000亿元,求此时货币的贬值程度?

4、已知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是1500元,加上到期的支付总额200元,减去彼此抵消的支付600元,假定同一货币的流通次数为5次。

求流通货币的总额X的数值?

五、论述题

1、为什么说理解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是什么?

2、为什么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一系列内在矛盾的总根源?

3、货币是怎样产生的?

 

第二章资本与剩余价值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

A.它们的不同形态B.它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不同的作用

C.不变资本是客观要素,可变资本是主观要素D.以上均不对

2.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 )。

A.劳动的价格B.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C.劳动的报酬D.工人根据自己提供的劳动量参与分配的形式

3.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因为它( )。

A.表现为劳动的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

C.是劳动力的价格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4.个别资本家追逐的超额剩余价值是通过( )。

A.延长工作日实现的B.提高本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

C.提高本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实现的D.全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5.资本的本质是( )。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B.购买劳动力的货币

C.购买商品的货币D.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6.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殊性在于( )。

A.能够使自身价值发生转移 B.是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源泉

C.能够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D.能保存资本的价值

7.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 )。

A.价值和使用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增值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D.以上均不对

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条件是( )。

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生产资料自由买卖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资本主义市场的扩大

9.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 )。

A.由资本家付给工人的工资的多少决定的B.由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

C.由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决定的D.由劳动力的市场供求状况所决定的

10.能够反映工人真实收入状况的是()

A.名义工资B.实际工资C.计时工资D.计件工资

11.某企业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

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3小时,那么企业的剩余价值率就会()

A.从100%增加到150%B.从100%增加到200%

C.从100%增加到250%D.从100%增加到300%

12.资本总公式是()

A.G—W—GB.G—W—G′C.W—G—WD.W—G—W′

13.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

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

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

14.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

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

15.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

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

16.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

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

C、获取劳动力价值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

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

A、工人劳动的报酬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8.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工人的(     )

  A.必要劳动       B.剩余劳动       C.具体劳动       D.物化劳动

19.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

A.在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无关   B.在流通领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

20.资本从本质上说是(     )

A.生产中的机器设备          B.流通中的商品货币

C.银行中的货币存款          D.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21.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

A.采用先进技术            B.贱买贵卖

C.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       D.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22.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A.剩余价值率的高低B.剩余价值量的多少

C.工人工资的高低D.工人劳动时间的长短

23.资本的最初形态总是表现为一定数量的()

A.厂房、设备B.原材料

C.劳动力D.货币

24.在资本主义商品生产中,工人新创造的价值是()

A.c+cB.c+v+mC.v+vD.c+m

25.资本主义社会相对工资变化的趋势是()

A.上升B.下降

C.与名义工资宾东的趋势一致D.与实际工资变动的趋势一致

二、多项选择题

1.资本是( )。

A.用来扩大生产规模的货币 B.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D.不断增值无休止地运动

E.一个历史范畴

2.剩余价值的产生( )。

A.既不在流通中,又不能不在流通中B.既不在流通中,也不在生产领域中

C.是在生产过程中,流通是不可缺少的条件D.是在资本家省吃俭用的消费过程中

E.是在流通中贱买贵卖的结果

3.资本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是因为( )。

A.工资被看作是全部劳动的报酬B.工人只有在劳动了以后,资本家才支付给工资

C.工资依劳动时间长短而不同D.工资依劳动效率高低而不同

E.工资依劳动熟练程度大小而不同

4.资本主义计时工资和计件工资的关系是( )。

A.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基础B.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基础

C.计件工资是计时工资的转化形式D.计时工资是计件工资的转化形式

E.计时工资、计件工资都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5.剩余价值()

A.是工人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B.是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所带来的收益

C.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D.是产生于售卖阶段的价值

E.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

6.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包括()

A、具体劳动时间B、抽象劳动时间C、必要劳动时间

D、剩余劳动时间E、个人劳动时间

7.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要素包括(         )

 A.劳动者用于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者享受生活的费用  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E.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8.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  B.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C.前者为买而卖,后者为卖而买           D.前者为卖而买,后者为买而卖

 E.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三、计算题

1.某资本主义企业工人的工作日为12小时,原来的必要劳动时间为6小时。

现在工作日长度不变,而将必要劳动时间从6小时缩短到4小时。

试计算:

(1)原来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2)现在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2.1936年天津某毛纺厂的工人平均工资每人每天为0.4元。

一个工人每天工作12小时,可生产毛线12磅,每磅售价2元。

生产12磅毛线需要消耗劳动资料和原材料为21.6元。

试计算:

(1)一个工人12小时创造新价值多少?

(2)创造的剩余价值多少?

(3)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4)在一个工作日中,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是多少?

3.吉林省辽源煤矿在日伪时期“万人坑”里,发现死难矿工牛世清尸骨上有一张欠债工票,上面记载1842年11月牛世清挖煤30天,月工资32.34元。

据资料记载,当时工人每日产煤1.88吨,每吨煤市价22.65元,每吨煤生产费用(包括支付工资在内)14.90元。

试计算:

(1)资本家一个月在牛世清身上榨取多少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率为多少?

4.某企业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劳动生产率,月生产棉纱1万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劳动资料上的价值为6万元,平均使用年限为5年,价值逐渐转移到新商品中去;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1.6万元;雇佣工人50人,每人平均月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50%,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他资本价值消耗没有增加。

试计算:

(1)每斤棉纱的社会价值是多少?

(2)资本家本月获得超额剩余价值是多少?

(3)本月的剩余价值率是多少?

四、辨析题

1.资本是以商品、货币等形式存在的,所以,一切商品、货币都是资本。

2.剩余价值是有资本家的全部资本创造出来的。

3.如果雇佣工人的人数和劳动日长度不变,资本家就不可能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4.剩余价值必须既在流通中又不在流通中产生。

5.工资是劳动的价格。

6.个别资本家只要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便可以获得相对剩余价值。

7.超额剩余价值本质上也是相对剩余价值。

五、论述题

1.试论剩余价值的产生

2.试论自动化生产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3.试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实现过程

 

第三章资本积累与再生产

一、单项选择题

1、通过组织股份公司扩大单个资本生产规模属于()

A.资本积聚B.资本积累C.资本集中D.资本垄断

2、某资本主义工厂工作日为8小时,其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各4小时,月工资总额为5万元,则该厂资本家每月获剩余价值()

A.5万元B.10万元C.30万元D.60万元

3、资本的价值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B.机器设备和原材料之间的比例

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之间的比例D.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间的比例

4、通过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分析可以看出,资本家的全部资本()

A.是由工人创造的B.是由资本家创造的

C.并不仅仅是由工人创造的D.是由资本家和工人共同创造的

5、由于出现新技术和新发明引起原有固定资本价值的贬值被称为()

A.有形损耗B.实物补偿C.精神损耗D.价值补偿

6、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的依据是()

A、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

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

7、资本积累是()的源泉。

A.简单再生产B.扩大再生产

C.既是简单再生产又是扩大再生产D.资本集中

8、()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A.资本B.剩余劳动C.货币D.剩余价值

9、资本积累就是()。

A.资本的原始积累B.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

C.社会财富的积累和无产阶级贫困化的积累D.资本的积聚和集中

10、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因是()。

A.为了扩大再生产B.竞争

C.价值规律的作用D.剩余价值规律的作用

11、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是()。

A.简单协作的再生产B.产值和产量增加缓慢的再生产

C.生产过程在原有规模上不断重复的再生产D.断断续续的再生产

12、资本有机构成是指()。

A.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比例

B.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的比例

C.由技术构成决定而又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

D.由价值构成决定而又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

13、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

A.劳动者和科学技术的结合程度

B.各企业手工操作与自动化之间的量的比例

C.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比例

D.生产中所使用的生产资料和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必须的劳动力之比

14、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比是()。

A.资本的技术构成B.资本的价值构成

C.资本的技术构成和资本的价值构成D.资本的有机构成

15、潜在形式的过剩人口主要是指()。

A.大城市中的失业人口B.过剩的农村人口

C.城市中的在业人口D.城市中时而就业时而失业的人口

16、资本有机构成提高一般意味着()在全部资本中的比重增加。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

17、资本技术构成的提高一般意味着()。

A.每个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更多B.每个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更少

C.每个劳动者推动的生产资料不变D.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

18、在考察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中,厂房是()。

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

19、资本积累的实质是()。

A.剩余价值的资本化B.资本额逐渐增大

C.扩大再生产D.资本家利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再去剥削工人创造的更多的剩余价值

20、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

A.无产阶级的贫困积累B.资本家的财富积累

C.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

D.剥夺者被剥夺,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社会主义制度代替

21、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是由于()。

A.劳动力人口太多B.劳动者人口相对于资本的需求太多了

C.人口的增长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