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力资源自考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4573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人力资源自考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河北人力资源自考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河北人力资源自考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河北人力资源自考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河北人力资源自考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人力资源自考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河北人力资源自考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人力资源自考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人力资源自考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docx

河北人力资源自考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第1讲管理与管理学

一、管理及其基本特征

管理:

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

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

1、管理的基本特征

(1)管理是一种文化现象和社会现象

具备必要条件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和一致认可的目标。

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

管理者第一责任是管理一个组织,第二责任是管理管理者;第三责任是管理工作和员工。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

管理的职能有五个:

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

管理者的任务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种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

一个组织通常划分成三个层次,即上层管理、中层管理、基层管理。

(4)管理的核心是处理好人际关系。

2、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

本世纪以来,管理知识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虽然他还没有自然科学那样精确,但管理已成为一门科学已无人怀疑。

说管理是一种艺术,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

管理者在管理中,既要用到管理知识,又不能完全依赖管理知识,必须发挥创造性,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实现目标。

管理人员在管理中要学会灵活应用知识,使组织活动达到最大效果。

二、管理的性质

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是由许多人进行协作劳动而产生的,是有效组织共同劳动所必需的,具有同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管理又体现着生产资料所有者指挥劳动、监督劳动的意志,因此,它又有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管理问题的基本观点。

它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

所谓必要性,就是说管理是生产过程固有的属性,是有效的组织劳动所必需的;所谓目的性,就是说管理直接或间接的同生产资料所有制有关,反映生产资料占有者组织劳动的基本目的。

掌握管理两重性的意义

(1)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更好的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学习引进国外有益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

(3)结合实际,随机制宜的学习运用。

三、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管理学:

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1、管理学的特点

(1)一般性

(2)多科性(3)历史性(4)实践性

2、管理学研究的内容

(1)根据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下进行的,研究内容可分三个方面:

一是生产力方面;二是生产关系方面;三是上层建筑方面。

(2)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实践、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论的形成与演变过程。

(3)着重从管理者的工作或职能出发来系统研究管理活动的原理、规律和方法问题。

应用:

结合实际说明为什么要学习研究管理学

(1)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学习、研究管理学的必要性。

(2)学习、研究管理学是培养管理人员的重要手段之一。

(3)学习、研究管理学是未来的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专业化分工会更加精细,社会化大生产会日益复杂,而日新月异的社会将需要更加科学的管理。

四、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

系统:

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1、系统的特征

(1)整体性。

有效的管理总能带来“整体大于部分”的效果。

(2)目的性。

管理系统的整体目的就是要创造价值和提供服务,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果。

 

(3)开放性。

管理过程必须不断地与外部社会环境交换能量与信息。

(4)交换性。

管理过程中各种因素都不是固定不变的,组织本身也存在变革。

(5)相互依存性。

管理的各要素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而且管理活动与社会相关活动之间也是相互依存的。

 

(6)控制性。

有效管理系统必须有畅通的信息与反馈的机制,使各项工作能够及时有效地得到控制。

2、系统的观点

(1)整体观点

(2)开放性与封闭性(3)封闭则消亡的观点(4)模糊分界的观点。

(5)保持“体内动态平衡”的观点。

(6)信息反馈观点。

(7)分级观点。

(8)不断分化和完善的观点。

(9)等效观点。

3、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

(1)唯物辩证法

(2)系统方法(3)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应用:

如何在管理活动中运用学习研究管理学的一般方法

第2讲管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与实践

1、管理学形成与发展的阶段划分

(1)古典管理理论

(2)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3)管理理论丛林

(4)战略管理(5)全面质量管理(6)学习型组织管理

2、管理学形成前的管理思想和实践

(1)早期的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

古罗马帝国的兴盛,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有效的组织。

我国宋真宗时期,丁渭提出的“一举三得”方案,解决了就地取土、顺利运输和清理废墟三个问题。

在《圣经》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就体现了管理的公权原则、授权原则和例外管理等管理思想。

汉高祖刘邦总结其取得天下的原因,关键是在管理中遵循了用人之长原则。

在古巴比伦王国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颁布的汗姆拉比法典中,有许多条款都涉及到了控制借贷、最低工资、会计和收据等经济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的《周礼》、《墨子》、《孙子兵法》等书籍中都体现了不少管理思想。

秦始皇确立的中央集权体制,不仅当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且对我国延续2000的封建社会制度也有重大的影响。

(2)管理理论的萌芽

资本主义经历了简单协作、手工制造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

从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

这一时期的著作,大体上有两类:

一类偏重于理论的研究,即关于管理职能和原则的研究;另一类偏重于管理技术和方法的研究。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关于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关系问题。

第一个明确地把管理作为生产的第四个要素而同土地、劳动力和资本相并列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萨伊。

②关于管理的职能。

经济学家们各自都特别强调不同的管理职能。

萨伊强调计划职能的重要性。

鲍克认为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和指挥。

人事职能中的职工培训和管理人员教育,受到了当时一些经济学家的重视。

组织职能受到这些经济学家广泛的注意。

在控制职能方面,这些经济学家从防止盗窃方面的控制转到防止浪费方面的控制。

③关于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

经济学家们提法各不相同。

④关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

经济学家作了较详细的阐述,将这个问题分作三个层次来处理:

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劳动分工,形成国家和地区的专业化;组织的劳动分工,形成公司的专业化;职业上的劳动分工,形成个人在工作上的专业化。

⑤关于动作和工时研究。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第一章中事实上已进行了有关动作和工时的初步考察。

⑥关于生产自动化和人类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

⑦关于工资和激励。

这一时期的经济学家对工资和激励问题有较多的论述。

德·拉维勒认为,凡是能实行的地方,计件工资最能提高生产率。

而穆勒认为可采取多种工资形式。

二、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要点

(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

(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

(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

(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

(6)把计划职能同执行职能分开,变原来的经验工作方法为科学工作方法。

(7)实行职能工长制。

(8)在管理控制上实行例外原则。

2、企业职能和管理职能

(1)企业职能不同于管理职能。

任何企业都有六种基本活动或职能,管理活动只是其中之一。

 在各类企业中,下属人员的主要能力是具有企业特点的职业能力;而较上层人员的主要能力是管理能力,并且随着地位的上升,管理越重要。

(2)管理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企业对管理知识的需要是普遍的,而单一的技术教育适应不了企业的一般需要。

应尽快建立管理理论,并在学校中进行管理教育。

3、管理十四条原则

(1)分工;

(2)职权与职责;

(3)纪律;

(4)统一指挥;

(5)统一领导;

(6)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7)个人报酬;

(8)集中化;

(9)等级链;

(10)秩序;

(11)公正;

(12)任用期稳定;

(13)首创精神;

(14)集体精神。

4、三种权力类型

(1)理性—合法的权力

(2)传统的权力(3)超凡的权力

5、理想行政组织体系的特点

(1)明确的分工。

(2)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

(3)人员的考评和教育。

(4)职业管理人员。

(5)遵守规则和纪律。

(6)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三、人际关系学说和行为科学理论

1、霍桑试验的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意度

(4)存在着霍桑效应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与范围

(1)个体行为

(2)团体行为(3)组织行为

四、管理理论丛林

各管理理论学派的主要特点

1、管理过程学派

(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

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级管理人员都执行着管理职能,但侧重点则因管理级别的不同而异。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要因地制宜,灵活应用。

法约尔被认为是这个学派的创始人。

2、社会合作学派

社会学是这个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

最早从社会学角度系统研究管理问题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巴纳德,他的著作《经理的职能》对该学派有很大影响。

  怀特·贝克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组织结合力”的概念,认为企业中的组织结合力包括职能规范系统、职位系统、沟通联络系统、奖惩制度和组织规程。

3、经验或案例学派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经验(通常是一些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实质上是传授管理学知识的一种方法,称为“案例教学”。

4、人际关系行为学派

该学派主张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依据是管理就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

5、群体行为学派

该学派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

该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列。

有人把该学派的研究内容称为“组织行为”研究。

该学派的最早代表人物和研究活动是梅奥和霍桑试验。

50年代,阿吉里斯提出了“不成熟——成熟交替循环的模式”。

6、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这是较新出现的学派,其创始人是英国的特里斯特。

该学派认为,要解决管理问题,只分析社会合作系统是不够的,还必须分析研究技术系统对于社会系统的影响,以及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该学派认为,组织的绩效以至管理的绩效,不仅取决于人们的行为态度及其相互影响,而且也取决于人们工作所处的技术环境。

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确保社会合作系统与技术系统的相互协调。

该学派特别注重于工业工程、人—机工程等方面问题的研究。

7、决策理论学派

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由于决策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因而应该集中研究决策问题,而管理又是以决策为特征的,所以应该围绕决策这个核心来形成管理理论。

支持这个学派的学者多数是经济学家和数学家。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曾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西蒙,其代表作是《管理决策新科学》。

8、沟通(信息)中心学派

该学派同决策理论学派关系密切,主张把管理人员看成为一个信息中心,并围绕这一概念来形成管理理论。

该学派认为,管理人员的作用是接收信息、贮存信息和传布信息,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岗位犹如一台电话交换台。

该学派强调计算机技术在管理活动和决策中的应用,强调计算机科学同管理思想和行为的结合。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维特、纽曼、香农和韦弗。

9、数学(管理科学)学派

运筹学家们认为,管理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程序、概念、符号以及模型等的演算和推导。

他们自称为“管理科学家”。

这样,就出现了管理科学学派。

该学派认为,如果管理工作、制定决策是一个合乎逻辑的过程,那么就可以利用数学符号或关系式来描述;在研究和解决管理问题(其中包括决策)时,要着重强调合理性、定量分析和准确衡量。

10、权变理论学派

该学派是在经验主义学说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起来的,美国的卢桑斯认为,当过程、计量、行为和系统等四个学说结合在一起时,就产生了不同部分总和的某种东西,这就是管理的“权变学说”。

五、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

组织制定和实施战略的活动过程,其核心问题是确保组织的自身与外部环境相适应,求得组织长期稳定的发展。

1、3C环境

(1)变化

(2)顾客方与生产经销方力量对比的逆转(3)无所不在的竞争

2、战略管理的特点

(1)系统性

(2)长远预期性(3)对外抗争性(4)灵活应变性

六、全面质量管理

全面质量管理: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大质量和小质量的比较

P59页

2、全面质量管理的特点

(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

(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实事的管理(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七、学习型组织与卓越绩效模式

卓越绩效标准的7个类目

1、领导2、战略计划3、以顾客和市场为中心4、测量、分析和知识管理

5、对人员配备的注重6、过程管理7、经营结果

1、传统管理模式与学习型组织模式的比较

P65

2、学习型组织的特点

(1)讲求战略

(2)有领导远见(3)扁平的组织结构

(4)员工活性化(5)信息在组织内分享(6)有强的组织文化

3、卓越绩效模式的核心价值观

(1)领导作用

(2)以顾客为导向

(3)有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

(4)尊重员工和合作伙伴

(5)灵敏性

(6)关注未来

(7)管理创新

(8)基于事实的管理

(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

(10)重在结果和创造价值

(11)系统观点。

第3讲管理环境、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一、管理与环境

1、一般环境因素

(1)经济环境

(2)政治和法律环境(3)社会文化环境(4)科技环境(5)全球化环境

2、具体环境因素

(1)顾客

(2)供应商(3)竞争者(4)其他因素

3、外部环境因素

(1)简单和稳定的环境

(2)复杂和稳定的环境(3)简单和动态的环境(4)复杂和动态的环境

二、社会责任与道德管理

社会责任:

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社会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管理道德:

组织的管理者做出决策或采取行动所依据的准则。

1、社会责任的内容

(1)对于企业的社会责任,20世纪初人们认为其责任是通过经营活动获取最大的利润。

(2)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时期,许多企业为避免陷入困顿而与大股东等相关公众发展密切的合作关系。

(3)20世界60年代以来,随着企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广泛渗透,人们提出与社会相互依存的观点。

(4)对社会责任认识的变化,反映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组织结构利益关系高度的相关化和一体化的趋势。

(5)实践证明,自觉履行社会责任,可以为企业赢得社会各界的好评与信任,树立起良好的社会形象;可以建立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促进企业不断改善内部管理,规范企业行为,还可以督促企业主动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与合作,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创造轻松和谐的环境,从而在推动社会利益发展的同时,更好地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6)企业的社会责任涉及诸多方面,如提供就业机会、资助社会公益事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社会保障体系等。

此外,企业还要对股东、媒介、社区、政府、交易伙伴、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负有特定的责任。

2、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管理者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除了由管理者所处的道德阶段影响之外,还受到管理者的个人特征、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以及道德问题的强度等影响。

第4讲计划工作概述

一、计划工作含义

计划工作的概念:

即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和主观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计划工作的意义

(1)弥补不肯定性和变化带来的问题

(2)有利于管理人员把注意力集中于目标

(3)有利于更经济的进行管理(4)有利于控制

5W1H:

做什么、为什么做、何时做、何地做、何人做、如何做。

二、计划的种类与程序

1、按表现形式分类的各种计划

(1)目的或使命;

(2)目标;(3)战略;(4)政策;(5)程序;(6)规则;(7)规划;(8)预算。

2、计划工作的程序

(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3)确定前提条件(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5)评价各种方案(6)选择方案(7)制订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

三、计划工作的原理

限定因素原理:

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能了解和找到对达到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能准确、客观的选择可行性方案。

许诺原理:

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灵活性原理:

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就越小。

改变航道原理:

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的越多,管理者定期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实现目标而重新制订计划就越重要。

应用:

举例说明计划工作原理的应用。

第5讲目标与战略

一、目标的含义

目标的概念:

是根据组织的使命而提出的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

1、目标的SMART特点

目标一定要具体明确;可以度量或测量;可以实现;目标之间相互关联;时间限定。

2、目标的性质

(1)目标可分为突破性目标和控制性目标

(2)目标的纵向性(即目标是分层次的)

(3)目标的网络化(4)目标的多样性(5)目标的时间性(6)目标的可考核性

3、目标的作用

(1)为管理工作指明方向

(2)激励作用(3)凝聚作用(4)是考核管理人员和员工绩效的客观标准

二、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概念:

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

1、目标管理的特点

(1)目标管理是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

(2)强调自我控制(3)促使下放权力(4)注重成果第一的方针

2、目标管理的基本过程

(1)建立一套完整的目标体系

(2)组织实施(3)检查和评价

3、目标管理的局限性

(1)对目标管理的原理和方法宣传的不够

(2)没有把指导方针向拟定目标的管理人员讲清楚

(3)目标难以确定(4)目标一般是短期的(5)不灵活的危险

三、战略分析

核心能力:

是指竞争对手无法迅速模仿的能力,是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1、五种竞争力量分析

(1)供应商议价力量

(2)潜在替代产品的开发(3)购买者议价力量

(4)潜在新竞争者的进入(5)企业间竞争

2、核心竞争力的表现

(1)具有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和系统的机能

(2)迅速把新产品投入市场的能力

(3)更好的售后服务能力(4)生产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能

(5)开发产品特性方面的创新能力(6)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反映

(7)准确迅速满足顾客订单的系统(8)整合各种技术创新产品的技能

3、价值链模型

(1)企业的经营活动可以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包括原材料供应、生产加工、成品运输、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等;辅助活动包括采购、研究开发、人员配备管理和基础结构等。

(2)他认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实际上是价值增值的活动,企业所创造的价值增值如果超过了成本,便有盈利,如果超过竞争对手的话,便拥有了更多的竞争优势。

四、战略设计与选择

使命:

是社会对该组织的基本要求,各种有组织的集体活动都应当有一个使命。

目标:

是使命指导下提出的,具体规定了企业及其各个部门的经营管理活动在一定时期要达到的具体成果。

战略:

是为了回答使命和目标而对发展方向、行动方针以及资源配置等提出的总体规划。

政策:

是组织在决策或处理问题时用来指导和沟通思想与行动的方针和明文规定。

预算:

作为一种计划,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称为数字化计划

程序:

规定了如何处理那些重复发生的例行问题的标准方法。

规则:

针对具体场合具体情况允许或不允许采取某种特定行动的规定。

1、三个战略层次

企业总体战略、事业战略和职能战略

2、一体化战略

前向一体化、后向一体化、横向一体化

3、多元化战略

集中化多元经营、混合式多元经营、横向多经营

4、总成本领先战略

主导思想是以低成本取得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5、差异化战略

使企业在行业中别具一格,具有独创性,并利用差别化建立竞争优势。

6、集中化战略

主攻某个特殊的细分市场或某种特殊的产品。

应用:

分析组织战略分析和设计的过程

第6讲预测与决策

一、前提条件与预测

计划工作的前提条件:

是指计划在实施工程中预期的内外部环境。

它包括经济的、技术的、社会的、政治的、和文化道德等外界环境因素,企业的现有生产技术条件等内部因素。

预测:

指对未来环境所做出的估计。

1、预测的作用

(1)帮助我们认识和控制未来的不确定性

(2)使计划的预期目标同可能变化的周围环境与经济条件保持一致

(3)事先了解计划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结果

2、预测的步骤

(1)提出课题和任务

(2)调查、搜集和整理资料(3)建立预测模型

(4)确定预测方法(5)评定预测结果(6)将预测结果交付决策

二、决策的含义

决策:

是决策者经过各种考虑和比较之后,对应当做怎么和应当怎么做所作的决定。

1、决策在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决策是管理的基础

(2)决策是各级各类管理者的首要工作

2、正确决策的特征

(1)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2)以了解和掌握信息为基础

(3)有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

(4)对控制的方案进行综合分析评估

(5)追求最可能的优化效应

三、决策的类型

程序化决策:

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

非程序化决策:

表现为决策的新颖、无结构,具有不寻常影响,处理这类问题没有固定方法。

1、例行问题和例外问题

例行问题指那些重复出现的、日常的管理问题

例外问题是只有那些偶然发生的、新颖的、性质完全清楚的,结构上不甚分明的、具有重大影响的问题才属于例外问题。

案例分析:

MRLEE是新加坡老华侨,是酒店的老顾客,每天下午都会到这里喝下午茶,每次来点的都是乌龙茶。

有一次带客人过来,服务员按照以前的习惯给李老先生上了乌龙茶,老先生脸色变了,为什么?

2、最优决策

最优决策的观点可以追溯到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并为运筹学家和管理科学家们一贯坚持。

最优决策的条件:

(1)问题清楚明确

(2)目标单一明确(利润最大化)(3)所有方案已知(4)偏好清楚、一致、稳定

3、满意决策

第二种代表性观点,是西蒙提出满意标准

4、合理决策

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提出的合理性决策标准。

四、预测与决策的方法

计量决策方法:

是建立在数学工具基础上的决策方法,它把决策的变量与变量、变量与目标用数学式表示出来,然后根据决策条件,通过计算求得答案。

主观决策方法:

指用心理学、社会学的成就,直接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资料,提出决策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方法,并做出评价和选择。

1、预测方法的种类

(1)外推法

(2)因果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