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采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45399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采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4章 采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4章 采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4章 采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4章 采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4章 采矿.docx

《第4章 采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采矿.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4章 采矿.docx

第4章采矿

第四章采矿

4.1矿床开采方式及设计原则

4.1.1开采现状、范围及开采方式

4.1.1.1开采方式

因矿体产状为陡倾斜矿体,倾角70ο~85ο,埋藏较深,矿体较薄,地表已控制最大斜深480m,故本次设计采用地下竖井开采方式。

4.1.2设计原则及范围

根据小型矿山特点,按照市场经济,设计本着投入少、产出多、见效快、企业经济效益好的原则,采用国内成熟的采矿工艺和设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矿石回收率,降低成本为中心,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4.1.3开采顺序

按探采结合方式,本设计开采755m标高以下,566m标高以上的矿体。

开采顺序是自上而下回采。

4.2开采技术条件

4.2.1矿体特征

矿区内Ⅱ号脉群一带圈出了多个金矿体,其中L2号矿体规模最大,它是矿山设计开采的主要矿体。

该矿体位于Ⅱ号脉群南部,12号以东~13号勘探线之间。

地表出露长度360米,总长度为660米,矿体出露标高760-300米。

矿体平均水平厚度1.23米,形态呈长脉状。

矿体总体走向58ο,倾向北西,倾角70ο~85ο,属陡顷斜矿体。

在12号勘探线以西矿体向深部顷伏。

矿体产状基本稳定,沿走向和顷向呈舒缓波状弯曲,矿体具有膨大狭缩、分枝复合的特点。

地表已控制最大斜深480m,延深较大。

矿体体重2.73t/m3,松散系数1.60。

4.2.2水文地质条件

本区属大陆性干旱缺水气候,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基岩裂隙水是矿区的主要地下水。

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融雪。

Ⅱ号脉群主体虽有大部分矿量埋藏在包古图河河床标高之下,但矿体与河床相距较远,加之后期断裂构造因绿泥石化使其导水性不好,因此包古图河水对矿床开采构不成威胁,影响不大。

L2矿体一带水文地质简单,地下水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

矿坑涌水量属于正常范围以内。

4.3采矿方法

4.3.1采矿方法选择

矿体倾角较陡,矿体较薄,矿体本身属断裂破碎带石英脉金矿,矿石解理发育、裂隙破碎,顶低板岩石的稳固性较差,对开采有影响。

矿山生产设计采用浅孔留矿采矿法,但需加强巷道支护和采场顶底板管理,提高采场回采作业安全,改进和优化原采矿方法,提高矿石回采率,降低贫化率。

表4-1采矿方法比较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浅孔留矿采矿法

分段崩落采矿法

备注

1

设计地质储量

留矿法总回采率为70%

矿石量

万吨

31.06

31.06

地质品位

g/t

5.306

5.306

2

采矿损失、贫化

采矿损失率

%

30

25

采矿贫化率

%

15

25

3

采切比

m3/万吨

330

450

4

采出矿石量

矿石量

万吨

25.58

31.06

采出品位

%

4.51

3.98

5

优、缺点

优点

1.回采工艺简单,工人易掌握。

2.采切工程量小,采矿成本低

1.回采强度较高,生产能力相对大。

2.采矿成本低。

缺点

1.采矿强度低,采场生产能力偏小。

2.工人在项板下作业,作业条件相对差些。

1.损失贫化大

2.工人在凿岩巷内作业,相对作业条件好。

由表4-1可见,分段崩落采矿法虽然具有回采强度较高,生产能力相对大,采矿成本低,工人在凿岩巷内作业,相对作业条件好等优点。

但采矿贫化率比浅孔留矿采矿法多10%,采出矿石品位比分段崩落采矿法低0.53%;而浅孔留矿采矿方法能克服分段崩落采矿法的缺点,二者比较而言,浅孔留矿采矿法贫化小,回采工艺简单,工人易掌握,采切工程量小,能采富保贫,通风条件好。

但也存在回采工艺复杂,采矿成本高的缺点。

总的看,浅孔留矿采矿法优越性大,故设计选用浅孔留矿采矿法回采。

4.3.2回采工艺

(1)矿块布置

矿块沿走向布置,矿块长50m,宽为矿体厚,在矿块两端采场内,两端设6m间柱,予留底柱5m,顶柱3m。

(2)采准切割

从沿脉巷道在矿房两端矿柱中向上中段掘采准天井,在天井沿垂高每隔4-5m向两边矿房掘联络道;在底柱中每隔6m向拉底层掘放矿漏斗,上述工程完成后,矿房采准工作完成接着进入切割工程,该工程主要有扩斗和拉底。

经估算,采切比为330m3/万吨。

(3)回采工艺

在拉底巷道中用7655风钻向矿体两端扩帮到采场两端,再用YSP45风钻挑顶落矿,爆下矿石放出1/3,2/3矿石暂用作下分层回采工作台,放矿后保持1.5m-1.8m空间进行下一分层回采。

当回采到离地表3米时,改由地表通风天井向采场两端落矿,将地表层矿石采落到采场,最后放矿采出。

(4)采场通风

新鲜风流由平硐到脉内中段运输巷道,经矿房中人行通风井,采场联络道进入回采工作面,污风由采场天井,回到上中段巷道,经上中段平硐由风机抽出地表。

(5)顶板管理

矿房回采依据每分层顶板围岩稳定情况决定措施,若不好时,可采用锚网护顶。

对矿石顶板,要加强安全检查,特别在爆破后首先进行顶板松石处理,避免事故发生。

4.3.3底柱回采及空区处理

间柱回采,待两边矿房回采完后,在间柱联络道中用YSP-45风钻打上向扇形孔,爆下矿石从矿房漏斗中崩矿按一半间柱回收,另一半作永久矿柱,支撑顶底板围岩。

顶柱回收在上下中段回采完后,在上中段脉内巷道中向下打孔,一次崩矿,爆下矿石从下段矿房放出。

底柱(漏斗部分)作永久矿柱支撑顶底板围岩。

采空区处理,视上下盘围岩稳定程度而定,若围岩条件较好者,除留有部分矿房间柱和顶、底柱支撑外,不需进行其他处理,若上下盘围岩条件较差时,除留有矿柱外,还需崩落上盘围岩,或利用掘进废石充填采空区。

4.3.4采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采矿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4-2.

表4-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位

数额

备注

1

设计开采矿量

矿石量

t

31.06

品位:

g/t

5.306

全矿平均

2

采出矿量

矿石量

t

25.5788

采出矿石品位:

g/t

4.51

3

矿山生产能力

t/d(万t/a)

100(3.0)

4

矿山服务年限

a

8.53

4

建设期

a

2.0

6

基建工程量

m3

19650.9

7

三级矿量保有期

开拓矿量

a

2.03

采准矿量

a

1.34

备采矿量

a

0.554

8

矿床开拓

下盘竖井开拓

9

采矿方法

浅孔留矿采矿法

10

矿山工作制度

d/a

300

11

采矿综合回收率

%

70

12

采矿综合贫化率

%

15

13

采场生产能力

t/d

50

14

凿岩机效率

m/台班

2.0

14

生产时期采掘比

m3/万t

590

其中:

开拓

m3/万t

130

采切

m3/万t

450

探矿

m3/万t

10

16

日掘进量

m3/d

7.8

17

日废石量

t/d

20

18

劳动生产率

t/人.d

3.57

4.4矿山工作制度、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4.4.1矿山工作制度

按设计委托书要求,矿山年工作300d,每天工作2班,每班工作8h。

4.4.2矿山生产规模

设计委托书要求建设规模为3万吨/a(100t/d),设计经中段矿块布置法验证如下:

表4-2中段可布矿块数计算生产能力表

序号

中段(m)

采矿方法

中段可分布矿块数(个)

矿块利用系数

同时回采矿块数(个)

矿块生

产能力(t/d)

中段生产能力(t/d)

1

686

浅孔留矿采矿法

9

0.22

2

50

100

2

646

浅孔留矿采矿法

11

0.18

2

50

100

3

606

浅孔留矿采矿法

8

0.25

2

50

100

从表4-2可看出,一个中段生产出矿,可满足矿山生产能力;通过上述方法验证,矿山可以完成矿山3万t/a(100t/d)生产能力。

设计采用矿山规模为3万t/a。

4.4.3矿山服务年限

按地质提供的可采矿量31.06万吨,经采损贫化后采出矿量25.5788万吨,可服务8.53a。

4.4矿床开拓、运输系统

4.4.1地表岩体移动范围圈定

地表岩体移动范围圈定是根据矿体赋存条件,矿体围岩稳固性,矿体开采深度和地表地形等因素确定下盘错动角为620矿体倾角,上盘错动角为650,端部700,圈定地表岩体错动范围。

4.4.2开拓运输系统

4.4.2.1开拓方式选择

按地质所提供资料,矿体产状较陡,埋藏504m深,所以选用地下竖井开采.设计采用下盘竖井开拓方案。

主井加风井下盘侧翼对角式布置,并由此构成主井进风,风井出风的对角抽出式通风系统

4.4.2.2开拓运输方案的确定

推荐采用下盘竖井开拓方式,石门加井底车场加中段沿脉运输平巷的开拓运输方案。

4.4.2.3推荐方案简述:

在矿体的一端部28勘探线附近,矿体下盘地表移动带以外20米,布置一口主井(罐笼井),井深190米,井筒净直径φ3.8,现浇混凝土支护,井内设罐笼间、梯子间和管道间,用作提升人员、废石、材料和矿石。

建议前期可先掘深70米,开采686m中段以上矿体,后期延深此井至566m中段,开采566m中段以上矿体。

主井坐标:

X=029122,Y=534402,Z=754;风井坐标:

X=029460,Y=534715,Z=753m。

中段高度40m,设686m、646m、606m、566m中段,共四个中段。

4.4.3提升运输设备选择

4.4.3.1矿、废石运输

鉴于矿山开采规模和井下巷道运距不大,且矿车容积小,为减少投资,故确定矿、废石用人工运输。

各中段的矿、废石由人工装入YFC0.5-6矿车,推矿车进罐笼,提升到地表后,人工翻卸。

坑内中段以及地表的运输线路均铺设9Kg/m的钢轨,600mm的轨距。

采用3号道岔。

4.5 采矿主要设备和劳动定员

4.5.1采矿主要设备选型与计算

按所推荐的浅孔留矿采矿法和回采工艺,采矿凿岩设备选用7655和YSP-45型风钻,效率为:

采矿按50t/台班,掘进2.0m/台班,计算所需凿岩机数。

见表4-6。

表4-6主要设备计算表

序号

项目

采矿

掘进

总计

单位

数量

单位

数量

1

采掘比

m3/万吨

330

2

日工作量

t/d

50

m3/d

7.8

3

日工作台班数

台班

4

台班

2

4

同时工作台班数

台班

2

台班

1

3

4

凿岩机台数

5

2

7

其中:

备用台数

2

1

3

6

凿岩机总台数

5

2

7

其中:

7655型

3

2

5

YSP-45型

2

2

4.6.2劳动定员

劳动定员见表4-7。

表4-7劳动定员表

类别

工种

1班

2班

3班

合计

采矿

凿岩爆破工

2

2

0

4

平场安全工

2

2

0

4

掘进

凿岩爆破工

1

1

0

2

清渣工

3

3

0

6

支护安全通风工

2

2

0

4

电钳工

2

2

0

4

值班主任

1

1

0

2

总计

13

13

26

另外,矿部应配备专业安全员及专业技术人员。

 

4.7基建进度计划

4.7.1基建工程量

矿山形成100t/d(3万t/a)生产能力,所需基建工程量为:

3000m,折合19650.9m3。

详见表4-8。

表4-8基建工程量表

序号

工程名称

断面(m2)

工程量

备注

S净

S掘

L(m)

V掘(m3)

V支(m3)

1

2

3

4

4

6

7

8

主井

1

主井井筒(Φ3.8m)

11.34

15.20

516

7843.2

1991.76

2

马头门

9.9

13.32

45

599.4

153.9

以上小计

561

8442.6

2145.66

风井

1

主井井筒(Φ3.0m)

7.065

9.07

224

2031.68

449.12

2

马头门

9.9

13.32

5

66.6

17.1

小计

229

2098.28

466.22

硐室工程

1

水仓

15.6

16.7

40

668

44

2

水泵房及变电硐室

12.24

14.02

30

420.6

58.8

3

其它硐室

90

630

50

4

小计

160

1718.6

152.8

566m中段

运输平巷

4.192

4.792

580

2779.36

348

主井石门

4.192

4.792

120

575.04

72

主井车场(双)

4.038

4.363

45

196.335

10

小计

745

3550.735

420

526m中段

运输平巷

4.192

4.792

660

3162.72

396

主井石门

4.192

4.792

120

575.04

72

主井车场(双)

4.038

4.363

45

196.335

10

小计

825

3934.095

478

采切工程

300

基建探矿

180

总计

3000

19650.9

3662.68

4.10.2基建进度计划

(1)计划编制原则,采用从竖井下掘,进入石门平巷后,尽量采用多工作面同时施工。

(3)掘进效率竖井掘进45m/月

双轨车场60m/月

单轨巷道80m/月

硐室300m3/月

采切工程:

330m3/月(80m/月)

经试排后,共需基建时间4.0年,基建副产矿石4200t。

上述基建工程完成后可获得三级矿量为:

开拓矿量121775t保有期:

2.03年

采准矿量80450t保有期:

1.34年

备采矿量33240t保有期:

0.554年

4.8安全卫生

各井口标高均高出本地洪水位标高2m,避免矿坑受洪水淹没。

主井和风井均设有梯子间,作备用安全出口,梯子间装有永久照明。

井下重要运输坑道均设永久照明,下井人员配有矿灯。

井下各主要道口设爆破安全信号,爆破时设安全警戒线,有专人警戒。

作业人员进入工作面之前,先由安全人员进行检查,特别注意浮

石,处理后方能进入工作,定期进行安全教育。

采空区和废巷道应及时封闭。

下井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冶金矿山安全规程》的各项规定。

采用湿式凿岩,严禁干打眼,对产生粉尘的工作面采用喷雾洒水,使井下粉尘浓度降至2mg/l的标准以下,定期测定井下粉尘和风量。

下井人员必须配带个人劳动保护用品。

井下废石运到采场可就地回填。

4.9存在问题和建议

(1)设计所依据的地质资料(含图件)不太齐全,设计中可能与生产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建议矿山在强化地质探矿,查清矿体形态特征,在提供可利用可靠工业储量基础上,委托有资质设计单位作采矿开采设计,以指导矿山开采。

(2)因为该矿地质条件复杂,矿体开采难度较大。

设计采用了矿山实际经济技术指标,与通常推荐指标有差距,建议矿山加强采矿方法改造,优化采矿工艺,提高技术指标。

(3)坑内外复合图是1:

2000图,图中地形不太详细,图中所圈出的地表错动带是根据剖面图而定,可能与地表地形实际有差距,议地表工程布置按实地测量而定。

(4)随着井下开采深度的增加,地表错动带的扩大,现有地表建筑物会在地表错动带内,会对安全生产造成威胁,建议随着井下开采深度的增加,搬迁地表错动带内的生产生活建筑物。

(5)地表井下排水设施的设计是根据矿山现有资料来考虑的,生产中可能有变化,建议矿山在生产时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排水设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