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全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444117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全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全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全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全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全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全部.docx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全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全部.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全部.docx

第一节生物的特征教学设计全部

第一节 生物的特征 教学设计

郑州外国语中学 李晓燕

教材分析

 

对教材的认识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致同学们之后的第二节课,在第一节课中学生们认识了学习生物的重要性,接着学习生物的特征是自然而贴切的,同时它是后面学习调查生物及生物分类的基础。

让同学们在常见的生命现象层面上了解生物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目标 ①观察生物和非生物,比较它们的区别。

②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④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更加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

学生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增强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

②难点: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思路:

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开始提问,引导学生分析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生命。

然后利用大量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讨论分析,并对照教科书的描述内容归纳生物的共同特征:

①除病毒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②生物体都有新陈代谢作用;③生物体对外界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④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⑤生物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⑥生物都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教师准备

 

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实物、图片。

②教师准备与课程相关的挂图。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朝气蓬勃,热爱大自然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希望探索其中的奥妙他们学习生物的起点基本上是一致的,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学生对生物学知识有一些浅显的认识,对生物本质的认识还不够,应该认识到不同的学生认知水平也是不同的,尽最大努力让所有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好的发展,

 

教学策略

 

通过预习学生从调查身边事物开始,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引导学生观察,讨论,推理,归纳。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联系学生生活经验和学习背景,将启发引导与学生的观察思考相结合,同时结合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获得有关生命的基本知识,再通过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达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引入特征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已有得对生命的特征认识的知识去判断,从众多的生物事例中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教学方法:

 

通过观察、探究对生命特征进行探讨,主要是引入一些常见的例子进行集体讨论,师生对话,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探索精神,突出学生的主动学习的地位。

 

学法: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讨论、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能够从特殊到一般,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规律。

 

教学设计:

 

(一)设计预习提纲,以问题的形式在课前发给同学们:

      

1你家里有哪些生物?

 

2机器人和钟乳石是生物吗?

 

3什么是生物?

 

引导学生在家里进行观察,培养对本节课的兴趣,对知识形成已知部分和未知部分,让学生带者问题听课,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真正认识到什么是生物。

 

(二)上课

 

1检查预习题 通过提问的形式检查预习题的效果,学生回答起来不是很全面,教师应做适时的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2观察有山、水、虫、鸟、树、石头的多媒体画面,欣赏与画面协调的音乐,请学生描绘所看到的大自然,并回答所看到的画面中哪些物体是生物,哪些物体是非生物。

使学生对生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注意鼓励中差生参与)

 

3因为学生对小动物较感兴趣,通过学生较感兴趣的小动物作切入点,创设情景。

师叙述:

我们见过电动玩具小狗,它会动、会叫,它是生物吗?

与家里养的小狗相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学生回说出许多不同点。

教师可进一步引导、启发:

“如果你打它一下,它会跑吗?

”“电动小狗会生小狗吗?

以此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4知道小狗的特征后,如何使学生对关于生物的认识达到共识呢?

接着指导学生按照课本第二页观察的基本要求,观察课本第三页图1-10,分别让学生说出各种生物正在进行的生命活动,并提出问题:

①植物和动物对营养的获得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②人类是否也是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③动物和人体排出体内废物的方式有哪几种?

④狮子发现猎物后迅速追击,斑马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含羞草受到碰触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代表,举例说明。

各组间可针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使大家认识到生物与非生物的不同。

总结出生物的基本特征。

这一过程的设计使学生对生物概念的认识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是知识的拓展,延伸。

 

5集思广益,调动思维潜力,学生观察某些生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结合平时了解的生物知识,协作互补,从记忆中搜索信息,说出生物的其他特征。

例如,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有一定的寿命等。

 

(三)复习

 

出示两道题:

 

1想想你(也就是人体)具有哪些生物特征?

 

2当你看到路边的一棵草,一朵花时,是否认识到它们也有生命呢?

 

随着这两道题的解答,本节的重点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及时的复习和巩固,并与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热爱生命地情感教育。

 

接着让学生回忆刚才地预习题地回答对生物和非生物地判断是否正确,加深学生地理解和记忆。

 

(四)作业

  

1机器人是生物吗?

 

2参照课本第6页的叙述,讨论珊瑚,珊瑚虫,哪个是生物?

说明理由。

 

这两道题的设计是把容易混淆的问题为切入点,起到突破难点,学以致用的作用。

 

(五)小结

     

先让学生回答,教师进行纠正,解答问题。

并进行板书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并强调这五点就是判断是不是生物的标准。

最后让学生默写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强化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使知识得到升华。

 

 下节预习题设计

 

1请你调查你们住的小区内有哪些生物?

 

2设计一个调查表。

 

教学反思

 

新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本课怎样才能突破过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重知识概念理论的讲解,而忽视学生的思考与接受,引导学生一步步探究结论、自己获取知识?

在这节课中我认为把握课文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问题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关键。

 

本课的知识点就是生物的五个基本特征,为了使学生带着问题一步步地探究性学习,我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对生物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接着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两个物体,让学生进行讨论、分析,从而获得有关生命的基本知识,再通过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达到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引入特征的例子,让学生根据已有得对生命的特征认识的知识去判断,从众多的生物事例中归纳出生物的共同特征,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

 

新课标还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本课教学过程中也要不断渗透这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珍爱生命的态度。

如上课伊始给学生欣赏各种生物的视频,学生不仅注意力马上被吸引,情感也得到熏陶;在复习环节设计问题:

当你看到路边的一棵草,一朵花时,是否认识到它们也有生命呢?

提醒同学们别忘了平时要注意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这节课还有一些值得改进的地方,要控制好每个环节的时间,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在学生讨论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讨论情况,加强引导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三三”制放在自己的心中,讲,练,评相结合,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需求点,困难点。

真正实现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学习习惯)同重,教,学,管三法同步,优化设计过程,把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新。

第二节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 教学设计

大连市第二十二中学白长缨

   一、教材分析

   《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属教材新增的内容,旨在通过调查,认识我们身边的生物,进一步了解生物有别于非生物的共同特征。

在学习方法上,从宏观到微观,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有利于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学习,而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对身边生物的调查,力求使学生认识并掌握调查的一般方法,使之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便于后续探究活动的进行。

   初一学生对生物的了解有一定基础,但对生物种类的识别及科学的调查方法缺少一定的经验,本节内容也是对学生掌握科学调查方法的一次指导与训练。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并将你所知道的生物进行归类。

   2.学生尝试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培养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3.学生通过学习能关注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增强保护生物资源的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要从保护我们身边的生物开始。

   三、教学重点

    1.说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做调查记录。

    2.初步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以及和同学分工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

    1.描述身边的生物和它们的生存状况。

    2.如何引起学生关注周围生物的生存状况,从而注意保护生物资源。

    五、课前准备

    学生:

准备调查表格,确定调查路线,笔(有条件的可带照相机,放大镜等)

    教师:

帮助学生分组,确定调查范围,并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要调查的生物状况。

    六、课时分配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如何进行调查)

活动建议:

1.学生根据经验举例,分析什么是调查。

以小组为单位拿出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的方案,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和注意事项

2.根据学生经验,分析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工作(或说我国是如何进行人口普查的),从而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方案:

1.通过引导学生举例,分析出什么是调查,再以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为实例,以小组为单位拿出各自的方案,最后和书上对比,总结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2.以人口普查为切入点,引导同学们根据经验说出我国在进行人口普查时都做了哪些比较详细的工作,从而帮助学生归纳出调查的一般方法及注意事项

    

 

 

 

明确什么是调查及调查的一般方法

(通过实例) 

 

 

二、实地调查

 

活动建议:

1.各组同学根据分工,认真收集材料(作调查记录,拍照)

2.注意安全,爱护生物资源,遇到不会的问题向社区管理员请教

3.注意爱护农田,有问题向农民师傅请教

 

方案:

根据各地实际情况选择调查地点

1.进行校园生物调查。

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他们身边的生物名称,并注意发现问题及时引导,尤其是爱护生物资源

2.进行社区生物种类调查。

调查中教师注意安全问题是第一的,并注意引导学生对生物资源的爱护

3.进行农田生物种类调查。

注意引导学生爱护农田是我们每个人共同的责任 

 

1.把握瞩查方法的准确运用

2.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3.寓学生的情感教育于实践之中

4.促进同学间的合作学习

 

三、整理统计 

活动建议:

各组同学共同整

理,归类,书写调查报告 

方案:

教师巡回观察,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要求学生对材料的整理要规范

 

 

四、展示、交流

调查报告 

活动建议:

1.调查报告交流会。

各组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并叙述各自的调查报告,并与其他小组进行报告交流

2.调查报告展示会。

各组将调查报告以板报的形式共同展出,同学互相观察,并从中吸取经验          

 

 

 

老师在交流展示中起引导,帮助的作用

 

力求通过交流相互促进。

完善本次调查活动

 

 

 

五、布置课下内容

 

活动建议:

1.写一份调查后的感受登

2.调查全班同学的身高、体重与全国初一学生相比的健康及发育状况

3.课后各组整理照片,进行调查我们身边的生物图片展      

 

1.提出要求:

身高要求是净高,以小组为单位,注意组员间的通力合作

2.以班为单位,请各小组互相协作

 

 

1.明确调查方法的制定要科学、合理

2.关注个人的健康状况   

第一节没有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兴趣参与课堂探究活动并愿与小组其它同学合作和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2、能够对影响鼠妇生活的因素作出假设,尝试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经历实验的过程并认真观察和记录。

 

 

3、形成爱护实验动物的情感。

 

 

4、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出影响生物生存的非生物因素的例子。

 

 

5、能从自己的生活中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的关系。

 

 

6、能举例说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重点和难点

 

重点:

探究的一般过程,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难点:

模仿控制实验变量和设计对照实验。

 

 

教材分析

 

《生物与环境组成生态系统》选自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的第二章第二节,内容包含了本书的第一个探究实验。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一节有关周围生物的知识后,以生活中常见的鼠妇为话题,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理解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再介绍生物因素对生物生活的影响,让学生从两个方面理解环境对生物生活的影响,最后再自然的说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分析

 

省会城市的孩子很少接触过鼠妇,对这种生物了解不多。

由于这是本书安排的第一个探究活动,七年级(初一)的学生对探究性学习又很少经历,因此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对探究的每一个步骤的思考都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具有相当多的不确定因素,需要教师积极加以引导。

 

教学过程

 

一、学生发言,引出问题

 

师:

昨天,同学们捕捉了许多鼠妇放在瓶子里,下面我们首先请几位同学给我们讲讲他是怎样捉到鼠妇的。

 

生(女):

我在草丛里和墙角落发现它们,用草杆引它们爬上去,然后放进瓶子里,不过鼠妇老是从草杆上掉下去,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捉到10只。

 

(同学们发出善意的笑声,好几位男生同时举起了手)。

 

生(男):

我是掀开石块后找到它们的,然后直接用手把它捉到瓶子里。

 

生(女):

我们小组的同学把我家的花盘全部挪动了一遍,在花盘底下找到了好多,由于不敢直接用手抓它们,我们想了一个办法,用纸卷成漏斗状,然后设法让鼠妇爬进“漏斗”,把它们从瓶口“漏”到瓶子里去。

 

师:

看来大家在捕捉鼠妇的时候都动了脑筋,有些同学还想出了很好的方法。

那么,同学们在捕捉鼠妇的过程中想到了什么问题呢?

 

生:

鼠妇生活的地方又阴暗又潮湿,长年累月。

这样,它们受得了吗?

 

师:

每种生物有自己的生活习惯,有的习惯在干燥的地方,有的习惯在潮湿的地方,比如说蚯蚓它就长期生活在土壤里面。

 

生:

鼠妇生活在潮湿的土壤表层,它们吃什么呀?

 

师:

这个问题真厉害,把老师给问住了,老师回去查查相应的资料,下节课再回答你,好吗?

 

生:

好。

 

生:

鼠妇是不是胆子特别小呀?

我小心搬开花盘的时候既没有碰到它,也还没有动手捉它,它就四处乱爬。

 

师:

是啊,搬开石块或花盘以后鼠妇很快就爬走了,它们为什么爬走呢?

是胆子特别小吗?

 

(老师板书──问题:

搬开石块或花盘,鼠妇为什么爬走呢?

 

【问题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提出来,学生提出来的自己想知道的问题才有更大的兴趣去探究,老师应该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

 

二、逐步深入,带领学生进入探究的情境

 

(1)作出假设

 

(思考一会儿后,好几位同学举起了手)

 

生:

石块或花盘搬开,对鼠妇来讲是一种刺激,它感到危险,知道有人来抓它了,所以就爬走。

 

生:

因为它们长期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一旦你把石块或花盘拿开的话,阳光照进来,生活的环境温度升高,它们不适应,就爬走了。

 

生:

鼠妇不喜欢光,光对它们来讲是一种刺激,光照进来让鼠妇感觉到不安,所以它们就跑掉了。

 

师:

那就是说,你认为鼠妇爬走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或者说,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使它逃离明亮的地方,选择阴暗的地方。

 

师:

几位同学分析得都有一定的道理,但这只是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定都正确。

因此,我们把这些看法作为这个问题的假设的答案,怎样验证谁说得假设对呢?

 

生:

做实验。

 

师:

老师也同意通过做实验去验证。

但我们课堂上的时间有限,我们先选择听起来最合理的第三种假设(环境变明亮使鼠妇爬走)去验证,时间有多的话,我们再去验证其余两种假设。

 

(老师板书──假设:

鼠妇适于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环境变明亮会使鼠妇爬走。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鼠妇爬走,学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做出了好几种猜测,每个人谈的都有道理,但学生第一次接触探究实验,不知道接下来怎么办,老师适当做出选择其一的安排,将学生的注意力先引向具体的探究活动过程。

 

(2)制定和实施探究方案

 

师:

那么,这个实验怎么做呢?

同学们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生:

我想应该准备一些干的土壤和湿的土壤,然后设法保证湿的一边是阴暗的,干的一边是明亮的,然后把鼠妇放进去,看看哪边的数量多。

 

师:

怎么样才能保证湿的一边是阴暗的,干的一边是明亮的呢?

 

生:

我可以用一个大托盘,干的土壤和湿的土壤放在里面两边,然后在托盘相应的一边盖上纸板,另一边盖上透明塑料板。

 

师:

看来,这位同学受到了我们桌子上准备的实验器材的启发,不过我想问这位同学,不盖透明塑料板不是也保证了光线明亮吗?

 

生:

盖上可以防止鼠妇爬出来。

 

师:

同学们对这位同学的实验方案还有什么意见吗?

 

生:

我觉得应该把两边的土壤改成都是干的土壤或者都是湿的土壤,不然的话,就说不清楚是土壤的干湿还是光线的明暗使鼠妇爬动。

 

师:

很好,所以要研究鼠妇爬走是不是和光线变明亮有关,只有在其它的条件保持一致的前提下,才能看出光线的明暗这一对不一样的条件对鼠妇有没有影响。

 

师:

像这样的光、水、温度这些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条件,我们把它们叫做非生物因素。

(老师板书──非生物因素:

光、水、温度等)影响生物生活的其它一些生物我们就把它们叫做……

 

生:

生物因素。

 

(老师板书:

生物因素)

 

师:

那么,改成都是干的土壤好呢?

还是改成都是湿的土壤好?

 

生:

改成湿的土壤好。

 

师:

(进一步追问)为什么呢?

 

生:

因为我们看到鼠妇一般是在潮湿的地方,在干燥的地方没有看到,推测鼠妇习惯生活在潮湿的地方,把鼠妇放到湿的土壤中它更容易适应,很快安静下来,有利于我们观察鼠妇的活动,避免造成大的实验误差。

 

生:

我想到另外一个问题,我们刚才推测人掀开石块这种刺激也可能是鼠妇爬走的原因,把鼠妇放进去对鼠妇来讲是一个很强的刺激,它不会四处乱爬吗?

 

师:

会。

 

生:

那怎么计算鼠妇哪边爬得多呢?

 

师:

(把问题抛给学生)同学们说说看,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

 

生:

可以把鼠妇静置几分钟,等它脱离了这种刺激的影响后再开始计数。

 

师:

大家同意吗?

 

生:

同意!

 

师:

因此,我们要让鼠妇静静地在里面呆上几分钟,让它适应一下实验装置的环境,避免由于鼠妇的紧张而造成实验误差,这同时提醒我们做实验时要保持教室里的安静,以免干扰了鼠妇。

 

【七年级(初一)的学生在制订实验的方案时,常常考虑不周到。

教师以引领者的身份启发学生思考,完善实验方案,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这样,学生考虑问题、制订实验方案的能力就会获得提高。

 

师:

大家对这个实验装置考虑得很严密,看来同学们都意识到了要想研究某个条件影响鼠妇的生活就得把其它的条件控制起来,避免它们的干扰。

做实验前,老师还有二个具体的操作问题想问一下大家。

实验第一步,大家就会遇到一个问题,鼠妇怎么样放进去呢?

我们每个实验小组两个瓶子里各装了5只鼠妇,是一起放进托盘的某个地方呢还是分两部分放到不同的地方?

放到哪里比较好?

 

生:

我觉得一起放在托盘的中央比较好,很容易看出它往哪边爬。

 

师:

有其它的意见吗?

 

生:

我不同意他的看法。

仅仅看出它们往哪边爬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用具体的在明亮和阴暗中的鼠妇数量来证明鼠妇喜欢哪种环境,而一起放在托盘的中央不方便计数,因为中央区域处于阴暗交接的地方,不好把处于这一区域的鼠妇算作哪一边的。

 

师:

那你觉得怎么做好呢?

 

生:

我觉得应该同时在托盘的两边一起放,5只鼠妇放在明亮区域的中央5只鼠妇放在阴暗区域的中央,这样便于计数。

 

师:

大家同意他的做法吗?

 

生:

同意!

 

师:

好,根据我们的实验设计,应该是依靠鼠妇安静下来2、3分钟后分别呆在明亮的区域和阴暗区域的鼠妇数量来判断它喜欢哪种环境,但是,有的鼠妇可能适应能力比较差,放进去5分钟还不能适应这个环境,还在乱爬;还有,你在计数的时候可能会碰到这种情况:

有鼠妇爬到明亮的地方,感到不适应,正往回爬但又还没越过明暗交接的地方,你已经计数了。

这二种情况都会带来误差,怎么样解决它们呢?

 

生:

首先保持周围的环境安静,然后等到10只鼠妇不再动的时候才开始计数。

 

师:

10只鼠妇不再动的时候?

 

生:

(着急的解释)我指的是没有很大的爬来爬去的时候才开始计数。

 

师:

别的同学有什么想法?

 

生:

我觉得让鼠妇安静几分钟后,可以多观察几次,每次观察都作记录。

 

师: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生:

可以包含各种情况对实验的影响,减少误差。

 

师:

不错,能想到这一点真是不容易。

好,我们确定下来,将鼠妇静置的时间是2分钟,2分钟之后每隔1分钟统计一次,共统计10次。

一会儿各小组就可以利用捕捉到的鼠妇开始进行实验研究。

实验的时候注意分工合作并做好实验记录。

 

【由于科学探究实验具有很大的严谨性,有些实验设计的细节问题学生确实想不到,这时候需要老师加以提问、引导,将一些需要补充交代的问题讲清楚,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学生分组实验,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注意纠正他们错误的做法并对分工合作表现好的实验小组予以及时表扬。

 

师:

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一下你们分工的情况以及你们的实验结果?

 

生:

(上讲台)我们小组是这样分工的:

甲同学负责把鼠妇放进去,并盖好纸板和塑料板;乙同学计时;丙同学统计鼠妇的数量;丁同学负责记录。

我们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在黑板上的第一个表格内记录实验数据)。

 

师:

看上去这一组同学的实验结果中,每次记录的数字大都是阴暗处的比明亮处的大,其它小组的情况也是这样吗?

 

生:

是这样。

 

师:

10组数据挺多的,有没有更简单明确的表示实验结果的方法呢?

 

生:

可以运用数学中求平均数的方法。

 

师:

(进一步追问)具体怎么求?

 

生:

明亮处的数据加起来除以10,阴暗处的数据加起来除以10。

 

师:

(启发提问)这可能会得到小数,怎么处理呢?

 

生:

四舍五入。

 

师:

有没有反对意见?

 

(同学们思考了一会儿,有几位同学急不可耐地举起了手)

 

生:

我不同意用四舍五入来处理!

因为数学老师讲过,应用题要按实际情况处理,这是实际问题,鼠妇超过半只才能算一只,所以应该是小数点后的数字大于0.5才进一位,并且只保留整数。

 

师:

很好,每个小组计算一下自己的平均值,然后各组给大家汇报一下。

 

(各小组依次在黑板上的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