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科学复习《光学》选择题专题提升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4152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06.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科学复习《光学》选择题专题提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复习《光学》选择题专题提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复习《光学》选择题专题提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复习《光学》选择题专题提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考科学复习《光学》选择题专题提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科学复习《光学》选择题专题提升版.docx

《中考科学复习《光学》选择题专题提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科学复习《光学》选择题专题提升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科学复习《光学》选择题专题提升版.docx

中考科学复习《光学》选择题专题提升版

2013年科学中考复习《光学》选择题专题(提升版)

1.昆虫观察盒的盒盖是一个凸透镜(如图所示),盒盖到盒底的距离为10cm,利用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像的原理可以方便地观察小昆虫。

在一次实验中,小明不小心把观察盒上的凸透镜打碎了。

为了修好观察盒,老师给他提供了焦距为4cm、8cm、10cm和12cm的凸透镜各一个,他应该选

A.焦距为4cm的凸透镜B.焦距为8cm的凸透镜

C.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 D.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

2.如图所示,小明用鱼叉去叉所看到的鱼,老王则用手电筒去照亮所看到的鱼,有关两人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应叉“鱼”的下方,老王应对准“鱼”照

B.小明和老王都应对准“鱼”叉和照

C.小明和老王都应对准“鱼”的下方叉和照

D.小明应对准“鱼”叉,老王对“鱼”的下方照

3.让平行光经过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的光斑(如图),小明用此透镜做“探究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距透镜20cm时,成缩小的实像

B.物体距透镜15cm时,成放大的虚像

C.物体距透镜25cm时,成放大的实像

D.物体从距透镜20cm处远离透镜时,所成的像逐渐变小

4.一个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为30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若把物体沿凸透镜主轴移动到距凸透镜45cm处,则成像的情况

A、一定是放大的实像B、一定是等大的实像

C、一定是缩小的实像D、上述三种情况都可能

5.如图所示,小明将看3D电影的两只镜片P、Q平行放置,把发光的白炽灯放在P的左边,分别在A(PQ之间)、B(Q右侧)两处透过镜片观察白炽灯.旋转P,A处亮度不变,B处亮度变化明显.把白炽灯换成正在工作的液晶显示器,旋转P,A、B两处的亮度均变化明显.下列推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A.白炽灯发出的光与液晶显示器发出的光性质相同

B.在A、B处观察到白炽灯通过镜片的光的性质相同

C.在B处观察到液晶显示器通过镜片的光,与白炽灯发出的光性质相同

D.在A处观察到白炽灯通过镜片的光,与液晶显示器发出的光性质相同

6.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当她向平面镜走近0.5m时,她与平面镜中像之间的距离为(  )

A、0.5m   B、1m   C、0.5m   D、2m

7.如图所示,点光源发出的光经玻璃砖后从O点斜射入空气,OA为出射光线,点光源的位置可能是图中的

A.M点B.N点

C.P点D.Q点

8.将物体放在距凸透镜4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透镜3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则此凸透镜的焦距范围是()

A.10cm

9.如图所示,用焦距为l0cm的凸透镜,观察一张印有2014年南京青奥会会徽的图片,此时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

A.小于10cmB.大于10cm小于20cm

C.等于20cmD.大于20cm

10.玻璃杯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前上方可以看到自上而下有四条鱼,如图所示,其中看到最上面的一条鱼的光路经过了

A.一次折射B.一次反射和一次折射

C.二次折射D.一次反射和二次折射

11.某同学利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比较甲、乙两个凸透镜的焦距大小。

两次实验时,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均为10厘米,烛焰通过甲透镜成实像,烛焰通过乙透镜成虚像。

A.甲透镜的焦距小于乙透镜焦距

B.甲透镜的焦距大于乙透镜焦距

C.甲透镜的焦距等于乙透镜焦距

D.无法比较两个透镜的焦距大小

12.一束太阳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离透镜15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最小最亮的光斑,那么当物体位于凸透镜前25cm处时,在凸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可得到()

A、倒立、缩小的实像B、倒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D、正立、缩小的虚像

13.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

A.10:

21B.21:

10C.12:

01D.10:

51

14.如图所示的四幅图,有的能够说明近视眼或远视眼的成像原理,有的给出了近视眼或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①是近视眼的成像原理B.图②是远视眼的成像原理

C.图③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D.图④是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15.图所示是—束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CD

16.电子监控器广泛应用在各种公共场所,为社会治安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如图所示的电子监控器主要由光学系统和光电转换系统两部分组成。

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经光电转换系统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

其中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A.平面镜成实像B.平面镜成虚像

C.凸透镜成实像D.凸透镜成虚像

17.小光用凸透镜成像时,在光屏上承接到了像,他用黑纸把凸透镜的上半部挡住时,请你分析此时光屏上的像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亮度不变,上半部像消失B.亮度不变,下半部像消失

C.亮度变暗,只有上半部像D.亮度变暗,像依然完整

18.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下图中哪个图形

ABCD

19.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P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人看到亮斑的位置在Q点,则

A.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上方

B.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下方

C.P点在S点的上方,Q点在S点的上方

D.P点在S点的下方,Q点在S点的下方

20.一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在水面上同时产生反射和折射,此时折射光线与反射光线之间夹角的大小一定()

A.小于30°B.大于30°小于60°

C.大于60°小于120°D.大于120°小于150°

21.物理研究中常常用到“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模型法”、“类比法”等方法,下面是初中物理中的几个研究实例:

①用发热的感觉确定导体中是否有电流通过②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③探究物质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④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上述几个实例中,采用了相同研究方法的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2.如图所示是小明根据小丽照镜子的情景确立的几个探究课题,其中最合理的是

A.镜中像的大小跟人到镜距离的关系  B.镜中像的多少跟两镜面夹角的关系

C.镜中像的多少跟人到镜距离的关系  D.镜中像的大小跟两镜面夹角的关系

23.在雨后的夜晚走路时为防止脚踩到水汪塘,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

B、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汪塘;背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

C、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汪塘

D、迎着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暗处是水汪塘

24.如图所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中,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垂直放置于平面镜上,光线AO紧贴纸板射向镜面的O点,为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绕ON前后转动板E

B.绕ON前后转动板F

C.改变光线AO与ON间的夹角

D.改变光线OB与ON间的夹角

25.李明同学的妈妈发现李明自从上了初中以后,学习比原来更刻苦了,但也发现李明看书时眼睛与书的距离比正常情况越来越近了,请你在下列判断及矫正措施中,选出正确的一项向李明同学说明()

A.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B.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凸透镜制成的眼镜

C.李明同学已患上近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D.李明同学已患上远视眼,需要佩戴用凹透镜制成的眼镜

26.如图所示,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A.图中Ⅰ区域,箭头水平向右;

B.图中Ⅱ区域,箭头水平向右;

C.图中Ⅱ区域,箭头方向向左斜上方;

D.图中Ⅰ区域,箭头方向向右斜上方。

27.发光物体P从距凸透镜60cm处沿主轴向透镜方向以0.05m/s的速度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

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关于物体P经透镜所成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运动6s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

B.当运动9s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C.当运动11s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D.以上三种说法都不正确

28.小猫在平面镜前欣赏自己的全身像,此时它所看到的像是图中的()

29.小乐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A、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B、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C、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D、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30.陶瓷茶杯底部放有一枚硬币,人移动到某一位置时看不见硬币(如图甲),往茶杯中倒人一些水后,又能够看见硬币了(如图乙).造成“看不见”和“又看见了”的原因分别是

A.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折射B.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

C.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D.光的反射和光的直线传播

 

参考答案

1.D

【解析】

试题分析:

盒盖处安装凸透镜,盒底处有昆虫,要使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小于焦距,此时物距是10cm,所以选择焦距为12cm的凸透镜.

故选D.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

针对本类型的习题,首先明确是照相机、还是投影仪、还是放大镜,然后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进行判断.

2.A

【解析】

试题分析:

看到水中的鱼是鱼反射的光线经过水面的折射,进入人眼中,而光线在水面进行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人是“顺着折射光线看到鱼的位置”比实际的鱼要偏高一些,故小明应叉“鱼”的下方;老王用手电筒去照亮所看到的鱼,根据光路可逆的特征,只要沿着折射光线照过去,就能照到实际的鱼,所以老王应对准“鱼”照。

故选A。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光路可逆。

点评:

熟练光路可逆的特征及折射的特点和造成的现象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3.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当物体距离20cm时,即二倍焦距的地方,此时物体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A错误;物距是15cm,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错误;物体距透镜25cm时,即大于二倍焦距,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C错误;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的原理,物体从距透镜20cm的地方原理凸透镜,所成的像逐渐减小,D正确。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

点评:

从图中可得出,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对于一倍焦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大于二倍焦距这三个点所成的像,应该熟练掌握,这样对题目中所给出的答案就能准确判断。

4.D

【解析】

试题分析:

30cm成放大的实像.

所以f<30cm<2f,因此15cm<f<30cm.因此45cm可能在2倍焦距外,可能处于1倍、2倍焦距之间,可能等于2倍焦距.

所以此时可能成缩小的实像、可能成放大的实像、可能成等大的实像.

故选D.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点评:

关键是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能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求出焦距,根据物距和焦距的关系判断成像情况.

5.D

【解析】

试题分析:

立体眼镜的左眼和右眼分别装横偏振片和纵偏振片,横偏振光只能通过横偏振片,纵偏振光只能通过纵偏振片。

这样就保证了左边相机拍摄的东西只能进入左眼,右边相机拍摄到的东西只能进入右眼,于是乎就立体了。

根据题意:

观察白炽灯旋转P,A处亮度不变,B处亮度变化明显.因为白炽灯发出的是普通光线,不是扩展振光;把白炽灯换成正在工作的液晶显示器,旋转P,A、B两处的亮度均变化明显.说明白炽灯发出的光与液晶显示器发出的光性质不同,A错误;在A、B处因为光线经过了两个不同偏振角度的镜片,所以白炽灯通过镜片的光的性质是不同的,B错误;在B处观察到液晶显示器通过镜片的光是偏振光,而白炽灯发出的光是普通的光线,所以不同,C错误;液晶显示器由于特殊的发光成像原理发出的是偏振光,在A处观察到白炽灯通过镜片的光,是经过偏振镜片后的光线也是偏振光,故性质相同,D正确。

故选D。

考点:

比较法的应用。

点评:

解答这样的题目思路要清晰,好像无从下手,但只要能从题目中挖掘异同点,进行合理的分析比较就能得出正确结论。

6.B

【解析】

试题分析:

小丽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处,当他向镜子走近0.5m时,人和平面镜之间的距离是1m-0.5m=0.5m,人在平面镜中成虚像,根据平面镜成像时,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0.5m,则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是0.5m+0.5m=1m.故选B.

考点:

平面镜成像

点评:

平面镜成像特点: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虚像,物像大小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平面镜成像习题的重要依据,要熟练掌握。

7.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光路可逆,假使AO为入射光线,则折射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线射向ON点,故点光源应在N点才有可能。

故选B。

考点:

光的折射光路。

点评:

关键要明确光的折射定律,从玻璃进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8.B

【解析】

试题分析:

因为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满足物距大于2倍焦距,且像距介于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

设焦距为f,40cm>2f,且f<30cm<2f,从而得出15cm<f<20cm,故选B。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点评:

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应用是放大镜.

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

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等大实像,像距等于二倍焦距.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

9.A

【解析】

试题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凸透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此时物距应小于焦距.因为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所以图片到凸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

故选A.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

需要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知道当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B

【解析】

试题分析:

首先解释一下,怎样能看到四条鱼:

先说中间两条(像):

这是很多题中出现过的情况,容易理解。

靠上的一条是光线从水中到空气中一次折射形成的像,即通常说的水中物体看起来要浅的情况;靠下的一条是从侧面看到的,即由于玻璃杯的形状形成的放大镜,所以看起来放大了,也是经过一次折射形成的。

最上和最下的两条:

最下面的那条:

只有杯子是平底时才比较明显能看到整体的像,是光线经水的底面反射,回到水中,再折射到空气中形成像,此情况又分两种情况,一:

从杯口上方看,与平面镜成像特征基本一样;二:

从侧面看,同样杯子的形状决定了所成的像有一定的放大作用,所以像会被放大,题中就应该是这种情况。

最上面的那条:

是光线射到对面杯壁发生反射,因为杯子的形状,是一个凹面,同时又是一个面的凹面(想象一下跟灯碗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对光线起会聚作用,能成倒立的实像,而且只有左右会倒过来,上下不会倒,光线再经过水面折射进入眼中,这个象从不同距离看,可能放大,也可能缩小。

这就是最上面的鱼的形成过程,光路经过了一次反射和一次折射。

所以选B。

考点:

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由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成像问题,该题要求既要知道像的成因,又要知道像的形状,难度较

11.A

【解析】

试题分析:

烛焰与凸透镜的距离均为10cm,

烛焰通过甲透镜成实像,所以10cm>f甲.

烛焰通过乙透镜成虚像,所以10cm<f乙.

所以f乙>f甲.

故选A.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

凸透镜成像时,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真正理解这个含义能顺利解题.

12.B

【解析】

试题分析:

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可在距凸透镜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亮斑就是凸透镜的焦点,所以15厘米就是该凸透镜的焦距,这是利用平行光聚焦法测得了透镜的焦距.

现在的物距是25厘米,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由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故选B。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点评:

凸透镜焦距的确定一般可用下面两种方法:

①平行光聚焦法,如此题;②二倍焦距成像法,即u=2f时成等大的实像.根据像与物等大,利用此时的物距来确定焦距.

13.D

【解析】

试题分析:

∵是从镜子中看,

∴对称轴为竖直方向的直线,

∵2的对称数字是5,镜子中数字的顺序与实际数字顺序相反,

∴这时的时刻应是10:

51.

故选D.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点评:

本题考查了镜面对称,得到相应的对称轴是解决本题的关键;若是竖直方向的对称轴,数的顺序正好相反,注意2的对称数字为5,5的对称数字是2

14.D

【解析】

试题分析:

远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小,会聚能力减弱,即折光能力减弱,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应佩戴会聚透镜,使光线提前会聚.

因此图①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③给出了远视眼的矫正方法.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

因此图②能够说明远视眼的成像原理,图④给出了近视眼的矫正方法.

综上分析,只有选项D正确.

故选D。

考点:

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是中招的热点.

15.C

【解析】

试题分析:

A、入射光线经过光心,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变,故A错误.

B、入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应该过焦点.故B错误.

C、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故C正确.

D、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的凹透镜对光线起了会聚作用,故D错误.

故选C.

考点:

透镜的光路图.

点评:

关于凸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过焦点的;平行于主光轴的;过光心的.

关于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

射向另一个焦点的; 平行于主光轴的;过光心的.关于这三条特殊光线的考查一般是告诉入射光线让画出出射光线或者告诉出射光线让画出入射光线.解这种题目时,把握入射光线和出射光线的特点的对应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16.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光学系统收集被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应是实际的光线形成的,且应成在较小的区域上,故是成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是凸透镜成实像。

故选C.

考点:

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点评:

本题考查了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应用.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将凸透镜的上半部挡住时,下半部仍可以汇聚光线,所以仍可以成物体完整的像.但照射到凸透镜上部的光线将被挡住,所以汇聚到像点的光线少了,所以像的亮度将变暗.

故选D.

考点:

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探究实验.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原因的理解,是一道很好的题目.

18.D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为筷子竖直插入盛水玻璃杯内的俯视图,A处为筷子,ABP表示由筷子发出的穿过玻璃杯壁B射向观察者P处的一条光线.ON为过B点沿半径方向的直线,即在B处和空气的分界面的法线,上述光线则相当于在B处由水中射入空气中,图中的角i和角r分别为此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应有r>i.所以观察者在P处看到的筷子A的像A′的位置不是在A的实际位置,而是由其实际位置偏离杯中心的方向向杯壁靠拢一些,据此可知.以筷子竖直插入玻璃杯中时,其侧视图应该是图中的A或D图才与实际情况相符.

同时,玻璃杯此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对筷子起到了放大的作用,因此,观察到的筷子比实际粗些.

所以选D.

考点:

光的折射

点评:

画图说明:

A处为筷子,ABP表示由筷子发出的穿过玻璃杯壁B射向观祭者P处的一条光线.ON为过B点沿半径方的直线,即在B处和空气的分界面的法线,AB则相当于在B处由水中射入空气中的光线,角i和角r分别为此光线的入射角和折射角,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即可作出判断.

19.A

【解析】

试题分析:

某校新建成一个喷水池,在池底中央安装了一只射灯。

射灯发出的一束光照在右边的池壁上,当池内无水时,站在池旁左边的人,看到在S点形成一个亮斑,如图所示,现往池内灌水,水面升至a位置时,由于光的折射现象,空气那侧是大角,所以人看到亮斑的位置的P点在S点的下方;如果水面升至b位置时,射灯发出的光线在水中是直线传播的,亮斑的实际位置在S点,由于人从水面上看时,池底会变“浅”,人看到亮斑Q点在S点的上方。

故选A。

考点:

此题考查的是光的折射现象。

点评:

在此题中注意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20.D

【解析】

试题分析:

由于入射角为30°,所以反射角也等于30°,由此可知反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为60°;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即折射角小于30°,那么折射光线与水面的夹角就大于60°,而且小于90°.

所以反射光线如折射光线的夹角最大要小于150°,最小要大于120°.

故选D.

考点:

光的反射、折射规律.

点评:

明确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三者之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入手点.

根据光的反射规律和折射规律确定反射光线与水面、折射光线和水面的夹角大小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1.C

【解析】

试题分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各物理量的研究方法,用合力代替分力是“等效替代法”,光线和磁感线是“模型法”,研究电流时把它与水流相比用的是“类比法”。

用发热的感觉确定导体中是否有电流通过是转化法;

用光线表示光的传播方向是模型法;

探究物质吸热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控制变量法;

利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

是模型法。

故选C。

考点:

此题考查的是物理研究方法。

点评:

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是会利用物理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2.B

【解析】

试题分析:

根据题中三幅图的情境要看出什么条件不变,什么条件变化,看到影响的结果是什么,从而确立正确的研究课题.

解答:

解:

三幅图中人的位置没变,改变了两镜子的夹角,发现镜中的像的个数发生了变化,所以研究的是像的多少与两镜面夹角的关系.

图中像的大小并没有变化,所以被研究因素不是像的大小,而是像的多少,图中改变的也不是人与镜的距离,而是两镜的夹角.

故选C.

点评:

根据情境提出合理的探究课题,是关于科学探究的考查中的一个考点,注意训练挖掘出合理问题的能力.

考点:

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

23.B

【解析】

试题分析: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如图所示,相比较,平行光照到反射面上,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比较有规则,人眼如果接收到在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感觉很亮,人眼如果接收不到镜面反射的反射光线,感觉很暗;漫反射的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都有,人在各个位置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人眼看到物体的条件是有光进入眼睛,进入的光越多感觉越亮,进入的光越少感觉越暗.

解答:

解:

水汪塘表面光滑,发生镜面反射,泥土表面粗糙,发生漫反射.人迎着月光走,镜面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很多,漫反射的光进入人眼很少,所以感觉镜面反射亮;人背着月光走,镜面反射的光没进入人眼,而漫反射的光进入人眼一些,所以感觉漫反射亮.

故选A.

点评:

判断物体亮暗的依据并不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而是进入人眼光线的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