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9974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9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docx

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学案

第1课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2.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重点难点

1.掌握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及应用的过程。

2.理解中国重大科技成果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3.理解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及成因。

一、纸的发明

1.概况

(1)我国在西汉早期就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

(2)东汉时,蔡伦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造纸,改进了造纸术。

2.传播:

公元8世纪,传到阿拉伯,之后,造纸术传往欧洲。

3.意义

(1)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2)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都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判断正误

(1)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被称为“蔡侯纸”。

( × )

(2)造纸术的发明和传播,直接推动了欧洲社会转型。

( × )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过程

(1)战国:

出现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

出现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2.外传

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欧洲。

3.意义

(1)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

(2)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

深化理解

指南针的多种功能

指南针在我国古代社会的主要功能不是用于航海事业,在军事和经济生活方面也未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更大程度上是应用于封建迷信——占卜。

宋代以后,因能辨别方向,才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

与古人炼丹制药的长期实践有关,东晋葛洪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

(1)唐末至宋初的战争中,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火炮、火球、火蒺藜等。

(2)明代时创造了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这些火药武器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传播:

在12、13世纪,火药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影响:

火药将人类带入了热兵器时代,为资产阶级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思维点拨

火药是中国古代炼丹制药实践经验的总结,但中国古代没有把火药制作上升到理论高度,未形成理论体系,即中国古代科技忽视理论总结。

问题思考

材料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思考 你怎样理解材料中“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这句话?

提示 新式火药武器的使用大大增强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的力量。

四、印刷术的进步

1.雕版印刷术:

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刚经》,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

(1)北宋平民毕昇创造了活字印刷技术。

(2)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又发明了转轮排字盘。

(3)明代中期又出现了铜活字,清代用铜活字印制了《古今图书集成》。

易混易错

毕昇不是最早发明印刷术的人,因为在隋唐时期就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并在隋唐时期就开始西传到阿拉伯,毕昇发明的是活字印刷术。

3.传播:

中国印刷术经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末,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

4.影响:

中国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归纳总结

四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的命运不同的原因

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大,实行八股取士制度、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这些都阻碍了先进科学技术发挥作用。

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重商主义、对外扩张等促进了西方科技的进步。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特点

(1)儒家注重以社会人文问题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自然的探求和技术的总结,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2)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人和自然的关系。

(3)比较重视总结实践经验,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2.影响:

使中国在传统技术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不利于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归纳总结

1.中国古代科技在明清时期未发展为近代科技的原因

(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发展缺乏动力。

(2)古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文化专制的肆虐,使中国古代缺乏对科技足够的重视和专业人才。

(3)中国古代以人为中心的思想观影响了近代科学的产生。

(4)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和后期的闭关锁国政策,进一步限制了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2.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

(1)在科技内容上,应用性强,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2)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典籍整理和经验总结,缺少实验。

(3)在科技应用上,主要服务于农业发展的需要。

(4)在分布上,主要集中分布在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的农学、天文、历法、数学及医学等领域。

 

解读 图片展示出指南针和火药的外传过程。

近代前期这两大发明从中国传播到西方,对推动西欧的社会转型产生了重大作用:

指南针为发现新大陆提供了技术保证;火药增强了资产阶级的力量,为打败骑士阶层创造了条件。

我国古代科技传播到整个世界,促进了全人类的进步。

针对练 (2018·四川乐山高二期末)公元751年,造纸术开始西传,但直到1276年才从中亚传至那不勒斯,1576年传至莫斯科。

造纸术外传缓慢主要由于(  )

A.文明交流途径有限

B.传统科技的自身缺陷

C.北部边疆战乱不已

D.中国外交体制的封闭

答案 A

解析 造纸术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外传至西欧,体现古代东西方文明交往路径比较单一,故A项正确。

1.印证教材观点

材料 鲁迅在《电的利弊》一文中说: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

应用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虽然创造过辉煌的成就,但是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却阻碍了科技推广和进一步的发展,使近现代中国的科技落后于先进国家。

鲁迅先生的评价虽然有些偏激,却说明了社会制度对科技发展的作用。

2.获取材料信息

材料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是中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保障。

造纸技术的改革是在宫廷官员领导下取得,经皇帝下令推广的。

……中国所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天象记录,应该主要归功于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

——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应用1 根据材料一,分析推动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中外文化的交流。

材料二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虽是建筑、水利、机械、纺织大国,但物理学成就不多;作为发明造纸术、火药的国家,可化学并不突出;农业技术高度发达,而生物学理论却相当薄弱。

——申漳《中国古代科技简史》

应用2 根据材料二,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 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的重实用、重现象总结而轻规律探究的特点。

四大发明——中华民族的骄傲

遥想中国历史,我们是靠“四大发明”闻名于世的。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第一种是在学术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事方面,第三种是在航行方面”。

针对练 马克思曾说: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这句话说明了(  )

A.古代中国的科技文明孕育了西方科技文明

B.资产阶级将利用三项科技发明进行侵略扩张

C.三项科技发明蕴含了近代资本主义科技因素

D.三项科技发明在历史转型时期的重大意义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中“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说明这三项科技发明对历史转型起到了积极作用,故D项正确。

                   

1.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

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

“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要300张羊皮。

”这句话中提到的技术是(  )

A.印刷术B.指南针

C.火药D.造纸术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提到的技术是造纸术,因此选D项。

2.下图反映了中国古代一项重大发明,《梦溪笔谈》对其作用的记载为: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答案 C

解析 造纸术的改进带来书写材料的革命,与引文所描述的印刷速度无关,A不符合题意;B项雕版印刷术早在隋唐即已出现;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速度;金属活字是后来明清时期出现的。

3.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记载:

“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乃火长掌之,毫厘不敢差误,盖一舟人命所系也。

”“一舟人命所系也”的物件使欧洲(  )

A.告别了骑士时代B.加速了文化进程

C.诞生了地理大发现D.引发了社会转型

答案 C

解析 通过材料“风雨冥晦时,惟凭针盘而行”可知此物件是指南针,西方航海家利用指南针开辟了新航路,诞生了地理大发现,因此C符合题意;A是火药的作用;B是印刷术的影响;D是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4.“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所起的作用都要大。

”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答案 B

解析 培根的言论中心语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作用大”,说明对近代化进程是促进的作用,故B项正确。

5.中国古代农业科技,多出于“老农”之类生产者之手,医学科技多出于“老中医”之手或祖传秘方,火药发明是炼丹家在炼制丹药中偶然发现并经多次同类实践得出的。

这说明我国古代传统科技(  )

A.注重对经验的总结B.缺乏创新和逻辑

C.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D.与农业息息相关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描述可以看出古代中国科技多为传承和经验的积累总结,故A项正确。

6.有学者认为:

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分”。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求善而不存真B.有很强的封闭性

C.缺乏理性精神D.落后于西方国家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说明中国古代科技理论依据不科学,缺乏理性精神。

课时训练

题组1 古代的科技成就

1.汉代科技多有创新,下图描绘了这一时期某项发明的工艺制作流程(部分)。

该发明是(  )

A.造纸术B.灌钢法

C.棉纺技术D.印刷术

答案 A

解析 从上图打浆、晒干可知是造纸的工艺流程,故A项正确。

2.(2018·安阳高二期末)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

传入欧洲并对“近代世界”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是(  )

A.地动仪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D.指南针

答案 D

解析 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词“宋代科技”。

A项地动仪是东汉张衡发明的,B项造纸术是东汉蔡伦改进的,C项是隋唐之际的科技成就;D项指南针西传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其记载最早见于北宋,故选D项。

3.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

A.航海辨别方向B.天文观测

C.地理研究D.迷信活动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舟师识地理”“阴晦则观指南针”,可判断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航海以辨别方向。

4.宋代文化教育相对普及,史载:

“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

”为这种现象提供技术条件的是(  )

A.活字印刷术的发明B.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

C.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D.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当时的人们以学习为荣,以不学习为耻,说明当时学习风气浓厚。

为这种浓厚学风提供技术条件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注意问题的关键词是“技术条件”。

5.宋代路振的《九国志》记载,唐哀帝时(十世纪),郑王番率军攻打豫章(今江西南昌),“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

这可以说明(  )

A.唐代战争时使用突火枪

B.唐末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C.火药促进了地理大发现

D.唐代火药已经传入欧洲

答案 B

解析 由“发机飞火”“烧毁该城的龙沙门”可见“飞火”是火药武器,说明当时军事上已使用火药。

B项正确。

6.15世纪时梵蒂冈一个图书管理员说:

“过去稀有而索价上百金币的书籍,现在只要二十金币,不论古今,罕有人类发明之重要堪与媲美。

”这里说的“发明”是指(  )

A.造纸技术B.雕版印刷

C.活字印刷D.装订书籍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5世纪”以及书籍的贬值,书籍贬值是由于活字印刷术传到欧洲,大大降低了印刷的成本,从时间上看也符合,故C为正确选项。

7.(2017·贵州学考)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灿烂之花没有在中国结果,相反却在欧洲结出了划时代意义的果实。

其意在说明中国四大发明(  )

A.对中国社会发展毫无意义

B.是欧洲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

C.有助于欧洲新航路的开辟

D.对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答案 D

解析 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故选D项。

题组2 古代的科学思想

8.“在整个中国历史上,儒家反对对自然进行科学的探索,并反对对技术作科学的解释与推广。

”这主要表明的是(  )

A.儒家主张研究人类唯有研究人本身

B.儒家认为人与社会、自然不可分离

C.中国古代不重视人自身和科学研究

D.中国古代不重视科技的研究与推广

答案 D

解析 从题干材料中看,儒家思想不重视科技的推广并对其产生抑制的作用,故选D。

A、C项表述错误,B项表述虽正确,但与题意联系不紧密。

9.从《齐民要术》到《农政全书》,中国古代的农书基本都记述了主要耕作方法、农具、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等内容。

这可以佐证(  )

①科研方法注重实验观察 ②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③农业发展达到很高水平 ④科技成果多源于经验总结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中国古代科技不注重实验观察,故①错误;“耕作方法、农具、技术和农产品加工等内容”的记录体现出了精耕细作,故②正确;耕作技术等内容的出现也体现出了我国农业发展达到很高水平,故③正确;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不注重实验,注重经验总结,故④正确,答案选择C项。

10.某学者在研究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时得出结论: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集中体现在天文历法、数学、医学等方面,而科学理论方面的成果却较少。

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学而优则仕”影响了科学理论研究

B.隋唐以后的科举考试只考儒家学说

C.天文历法、医学不需要理论研究

D.小农自然经济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发展缓慢,对科学技术的要求不高,因而科技发展缺乏动力,这导致实用性科技发达,科学理论成果少,故选D项。

11.培根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于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答案 A

解析 印刷术传入欧洲,促进了新教的传播,火药则为资产阶级打破封建堡垒、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条件,指南针则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

这一切都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即由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演变。

12.(2019·吉林高二检测)徐光启积极主张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1607年,他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3卷,并建议开展分科研究。

但徐光启开创的“格物穷理之学”没有在中国产生近现代科学,其主要原因在于(  )

A.君主专制制度的阻碍

B.西方列强的入侵

C.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D.科举考试的束缚

答案 A

解析 中国古代没有产生近现代科学,主要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密切相关。

B项是外部环境,客观上有利于我国近代科学的发展,可排除。

A、C、D三项都是其原因,三者相比较,A项是主要原因。

故选A项。

13.(2018·烟台二模)炼丹家们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

在他们的著作中甚至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

据此判断,制约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统治者对工艺的漠视

B.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

C.社会发展需求的不足

D.科技发展基础的薄弱

答案 B

解析 材料没有涉及统治者,与材料中“炼丹家们”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谆谆告诫人们,在炼丹中要防止硝、硫、炭合炼时所造成的火灾”是观念问题,导致了“这最后的门槛他们却不曾迈过去”,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社会需求,与材料中“谆谆告诫人们”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距离真正的发明火药其实只有一步之遥”说明基础很好,故D项错误。

14.据古籍记载,清朝康熙年间准备了“内府铸精铜活字百数十万,排印书籍”,却在乾隆初年因“无用”而被改铸为铜钱,这从本质上反映了当时的活字印刷术(  )

A.受到统治阶级的抵制

B.技术存在着致命缺陷

C.受到传统观念的制约

D.缺乏市场效益的推动

答案 D

解析 通过材料“内府铸”可知统治阶级并未抵制,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在当时是最先进的印刷技术,故B项错误;传统小农经济下,人们思想保守,制约了活字印刷术的推广,但不是本质上的原因,故C项错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本质问题应该是经济问题,故D项正确。

15.英国史学家韦尔斯说:

“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很少有中国人对于他们自己的科技一般优越于世界各处的科技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中国古代科技居于世界前列

B.古代中国禁绝任何外来科技

C.古代中国缺乏对科技的反思

D.中国古代科技并非世界领先

答案 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很少有中国人……产生过任何认真的疑问”等信息,可知古代中国缺乏对科学技术成果的反思,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信息不符。

16.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社会前进的主要力量。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材料二

图一       图二

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圣贤的道德、教诲,祖宗制度的成法,是古代辉煌的象征,同时也是进取的阻力。

立论,言必称三代;著文,开篇子曰诗云;行事,祖宗成法不可更改。

因循守旧,不思变革,是我们伟大民族的另一种“色彩”。

——材料均摘自《中西对比500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领先世界的科学技术分布领域有何特点?

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2)指出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发明对欧洲社会进步、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说明四大发明没有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原因。

答案 

(1)特点:

主要分布在数学、天文学、地学和农学等与农业有关的领域;与农业有关的科学技术得到发展。

原因:

古代中国以农业经济为主体,历代统治者重视农业。

(2)火药在欧洲的应用和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指南针的使用,使欧洲人开辟了新航路,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出现。

欧洲人率先进入近代社会,整个世界在其推动下,逐步从古代向近代演变。

(3)封建统治思想的束缚和完备的封建制度;因循守旧、不思变革的保守心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