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知识新闻写作与新闻拟标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356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知识新闻写作与新闻拟标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闻知识新闻写作与新闻拟标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闻知识新闻写作与新闻拟标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闻知识新闻写作与新闻拟标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闻知识新闻写作与新闻拟标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闻知识新闻写作与新闻拟标题.docx

《新闻知识新闻写作与新闻拟标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闻知识新闻写作与新闻拟标题.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闻知识新闻写作与新闻拟标题.docx

新闻知识新闻写作与新闻拟标题

新闻及拟标题

一、新闻知识

1、新闻:

新闻就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它以明确的思想和简洁的语言文字,迅速即时地反映现实生活中新近发生的事实。

新闻包括消息和通讯等,通讯又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等。

2、报道对象:

凡是新近发生的对人们生活具有广泛影响或能引起公众注重的事情,或者是对过去事件、事实的新发现、新披露,都是新闻报道的对象。

3、媒介:

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

4、属性:

真实性(相对于假新闻来说)和客观性(相对于报道者的主观性来说)是新闻最重要的属性。

5、消息的特点:

即时性、真实性、准确性。

6、消息六要素:

也就是记叙要素,包括时间、人物、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有人将其称为六个W,即What、Who、When、Where、Why、How。

7、四部分:

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部分组成。

8、标题:

标题是报纸的眉目,是消息内容的提要(是全文的眼睛),要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洁,形式多样。

标题能够由引题、正题、副题构成。

引题的作用是交代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引出题目;

正题是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

副题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是对正题的补充说明)。

消息的标题不受消息客观性的限制,它往往是记者表明态度、传达倾向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9、电头:

导语前的“电头”(例如,新华社莫斯科7月13日电),是稿件对发出单位、时间、地点的说明,也叫“消息头”,是区别于通讯等新闻体裁的特有的外部标志。

电”表明稿件是从外地发回的;“讯”则是本地稿件。

从电头上的时间能够反映出消息迅速即时的特点。

10、导语:

导语一般是新闻开头的第一句或第一段。

导语的作用是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的揭示新闻的中心。

导语部分一般包含了消息的五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及结果)。

11、主体:

主体即消息的主干,正文部分,消息的主体通常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用充足的材料、典型的事例来展开导语中已点明的事实。

主体承接导语,阐述生动、具体的新闻事实,解释、深化导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或回答导语所提出的问题。

在具体展开新闻事实时,能够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结果的时空顺序来组织安排材料,也能够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如主次、因果、并列、点面等)即逻辑关系来安排材料。

12、结尾:

结尾即消息的结束语,有时是一段话,有时是一句话,有时也能够省去。

其写作上或对全文作概括性小结,或对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作出预测,或对所报道的事实提出可深思的问题。

13、背景

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该新闻产生的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

一条新闻,能够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

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

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

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14、通讯

通讯是一种新闻文体,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手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

与消息相比,通讯的篇幅较长,内容更为丰富。

常常由事及人、及理,并使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现手法,有更多的形象描写和细节穿插,以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人物和事件。

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

15、特写

特写要求用类似于电影“特写镜头”的手法来反映事实,是作者深入新闻事件现场采写的一种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新闻文体。

特写侧重于“再现”,往往采用文学手法,集中、突出地描述某一重大事件的发生现场,或某些重要和精彩的场面,生动、形象地将所报道的事实再现在读者面前。

 

2、如何拟新闻标题

拟写标题通常要求的是对主标题的概写

格式:

对象+事件

技巧:

1主要找出导语,压缩导语。

在导语里选出关键词。

2.再适当参考主体部分3.用结语来实行验证。

4.一般:

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对象和事件,一般为不停顿短句(偶尔为对称句)文末不用标点。

5.适当采用简称(标题因为受规定的地位的限制,字数有限,遇到较长的词组,能够把它加以压缩简化。

方法很多:

有的能够把一个词组分成几节,在每节里选择一两个字组成简称,如“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五届第一次会议”能够简称为“全国青联五届一次会议”;有的可把平列的附加语简化,合用一个附加语组成简称,如“教师和职员”简称为“教职员”;有的可用数字概括平列的几个词组来组成简称,如“四化”。

6.关于时态的问题。

新闻中绝大部分写的是已经发生的事,但标题一般采用现在时消息中的“昨日”“前日”“以前”“已经”等表示过去的时间,在标题中一般是要省去的。

目的是增加新闻的新鲜活泼的气氛,给人以强烈的时代感。

少数新闻报道是报道即将发生的事件的,标题中一般用“将”字表示。

7.关于语态的问题。

一般采用主动语态而不采用被动语态,主动语态便于从正面直接表达,容易做到明确、简洁、生动、有力。

8.最重要:

重要词语要体现:

【所谓重要词语,指的是表示极端水准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代表事件的意义与报道价值。

例:

“最”、“首”、“全部”、“严重”、“新”等

9.最新鲜:

善于省略,必要情况下,要结果不要过程和细节。

注意:

1.格式2.字数

同步练习:

根据下面内容,拟写一个新闻标题。

(不超过12个字)

据台湾媒体报道,宋楚瑜率领亲民党大陆访问团于13日下午3时40分许返抵台北。

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桃园机场发表谈话表示,亲民党带着两岸同胞共同追求和平的愿望回到台湾。

宋楚瑜说,这次访问期间看到大陆的很多变化,也看到大陆乡亲和我们一样,都愿意追求和平。

根据下面一则新闻的内容,拟写这则新闻的标题,不超过15字。

本报讯    我国政府已经决定拨款6亿人民币,在今后3年为中国科学院聘请300名海外优秀中青年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白春礼说,每位受聘科学家将获得200万元左右的科研经费资助。

他们将参加以中科院为主体的国家创新工程的课题研究。

他介绍说,创新工程重点研究领域包括农业高新技术、人口与健康、信息科学与技术、能源、新材料与制造、资源与环境、空间科学与技术、基础和重大交叉科学等八大领域。

此次招聘重点是年龄在30岁-40岁之间,具有博士学位的海外专家学者,同时中科院也将引进一些国内的优秀人才。

根据下面的内容,拟写一个新闻标题。

(不超过15个字)

经国务院批准,由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实施、国务院9个部委(局)大力支持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今天在北京启动。

这项调查在我国尚属首次,其目的是要比较准确地了解我国国民使用语言文字的实际状况、习惯和态度。

为下面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限14字内。

3月3日下午,澳门经济司、财政司和水警稽查队联合行动,公开销毁了在最近两年中缉获并已完成了行政或司法检控程序的盗版光盘约100万张。

这是澳门官方首次采取这种行动。

根据下面内容,拟写新闻标题。

(不超过15个字)

据悉,寿山石雕作品“春声赋”将在上海的世博会福建馆展出。

“春声赋”为传统的花鸟题材,一凤一凰与五十六只形态各异的小鸟或栖或飞,环绕在一棵不老松身边,形成众鸟朝凤的欢乐图景,寓意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团结和睦与新中国繁荣富强。

它是用整块名贵高山鸡母窝石历时五年雕刻而成,是福建省寿山石雕最重要的优秀作品之一,价值约一亿三千万人民币。

这是寿山石首次参展世博会,将向世界展示寿山石文化的深刻内涵和艺术成就,对提升寿山石在世界范围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下面的新闻拟写标题。

(不超过12字)

北京时间2005年1月18日3时16分,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12名队员成功抵达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

鲜艳的五星红旗高高地飘扬在海拔4093米的蓝天之下。

这是人类首次登上南极内陆冰盖之颠。

为下面的消息写一则标题(不超过15字)

中国日报网站消息:

联合国负责人道救援事务的副秘书长扬·埃格兰1月3日在每日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部地区和亚齐省的遇难人数可能会增加数万人。

埃格兰说,印度洋海啸的遇难人数迄今已经突破15万人,这个数字还将进一步上升。

有些人虽然当前侥幸存活,但因为药品紧缺,他们可能因一些常见病死亡。

 

消息写作

消息的写作注意事项:

1、新闻稿件不是文学创作,不能虚构,不能夸张,不能编造。

2、人名、地名、时间、数字、领导职务要准确(是副职的一定要写上副字,例如某某是

副书记,不能写成某某书记,应写明某某副书记),不可道听途说。

3、尽量避免标题、导语、主体、结尾中出现重复句子。

4、考虑舆论导向的准确性。

5、一篇消息稿只能有一个主题。

6、突出主要事实,尽量少写附属事实和琐碎细节,要删去看似很华丽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套话,去除冗长的修饰、渲染和不必要的议论。

写作要求:

1、新闻消息一般由:

1、时间(何时)2、地点(何地)3、人物(何人)4、事件起因5、事件经过6、事件结果

六个要素组成,简称“六要素”。

一篇简洁的新闻消息就只需要把这些要素交代清楚即可。

2、新闻消息由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消息头、导语、主体(正文部分)、背景、结尾组成。

有时可根据情况省略背景或结尾。

3、消息头:

如“本报讯”,“本刊消息”,“新华社上海3月31日电”等。

4、导语的要求:

一是揭示主题,点明内容;二是突出精华,抓住重点;三是简洁扼要,不应罗嗦

最常见导语形式:

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有时包括何因)。

如:

为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强职工体质,展示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何因),4月29日(何时),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何人)在九龙镇跑马岭(何地)展开了以“凝心砺志、勇攀高峰”为主题的庆祝五一登山比赛活动(何事)。

5、正文要求:

一是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二是内容充实,回答问题有力

三是用词准确,语言精炼

例:

市住建局举行庆“五一”登山活动(标题)

为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增强职工体质,展示系统干部职工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4月29日,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在九龙镇跑马岭展开了以“凝心砺志、勇攀高峰”为主题的庆祝五一登山比赛活动。

(导语)

上午9时,随着登山号令声响,来自全系统的120多名干部职工迈着矫健的步伐,浩浩荡荡地冲向山顶。

登山队伍中,有精神焕发、50多岁的老干部,也有血气方刚、20多岁的年轻人,虽然大家年龄差别较大、体力参差不齐,但每一位同志都不畏困难、奋力拼搏。

在陡峭崎岖的石阶小路上,大家相互鼓励,相互协助,一路向山顶进发。

38分钟后,一路领先的第一名登顶,一个半小时后,近50名同志完成全部赛程,回望烈日下的登山道,还有三三两两的同志在顽强地前进……中午12点,经过半天的努力,全体同志陆陆续续完成了登山路程。

(正文)

6、结尾:

在新闻消息的结束时,常需要作一个总结、概括、说明或补充,这就是消息的结尾。

一般来说,消息的结尾是指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

消息结尾常见的几种形式:

   

(1)总结式

如:

今年以来,市住建局共接待民工来访投诉39起,处理建设领域民工工资问题61起,涉及民工1673人、拖欠金额893万元,现都已全部妥善处理完毕。

   

(2)展望式

如:

检测后,市住建局将相关检测结果向清平乡政府及相关部门作了通报,利好的检测结果也必将为下一步清平乡河道疏浚提供更为科学有利的决策依据。

   (3)提问式

如:

一些群众说,这出戏真好,给人以启发。

我们一些在领导岗位上的同志,是不是能够刘习全、张森身上学一点什么呢?

(4)评论式 

如:

一个个项目的建设,一个个目标的提出,一个个数据的罗列,无不彰显出住建局干部职工的工作成效,这个切,都源于工作作风的转变和项目攻坚的决心。

XX中学举行“爱国·爱乡·爱校”主题诗歌朗诵比赛

为了纪念“一二·九”运动,庆祝建校70周年和增强学生保护母亲河——楠溪江的意识,永嘉二中在该校语文组和团委的组织下,于12月9日晚在综合楼举行了“爱国·爱乡·爱校”主题诗歌朗诵比赛。

“我的祖国,高山巍峨……坚实的脊背顶住了亿万年的沧桑从容不迫……”诗歌朗诵比赛在一首《我的祖国》中拉开了序幕。

选手们用满怀真情的朗诵,感人的表情和真挚的肢体语言表现了他们对祖国和家乡无限的热爱之情,台下评委和观众,无不被他们精彩的朗诵所打动……

长歌当哭,在莘莘学子真情的朗诵声里,蕴含着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祝福,同时也歌颂了中华民族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英雄本色和热爱祖国、勇敢拼搏的革命精神。

这也是对学生的一次公民精神与国民意识教育,一次心灵的洗礼。

材料变消息的写作过程

先看下面这个则材料:

2015年9月14号上午10点左右,我开车回南京中山北路283号居住的小区。

因为小区道路施工,比较拥挤。

我开车速度很慢。

但就在我快驶到一个背双肩包的老外身边时,对方突然双手撑着车前盖,跳了起来拍打我的车子。

我摇下车窗说干什么神经病啊。

没想到,老外突然拿起路边扫帚,从车窗中伸进来打我。

因为事发突然,我系着安全带,无法抵挡。

我就停下车,解开安全带拿着留在车上的扫把追了上去,想跟他论理,没想到老外突然大打出手,将我打倒在地。

事情经过就是这样的。

后来听派出所民警说,打我的这名老外叫马克,是南师大附中的一名外教。

他说我当时朝他按了喇叭,使他受到惊吓,还说当时我把车窗摇下来骂他,他听不懂,有点气愤,他就动手了。

听不懂怎么知道我在骂他?

我当时不但没有按喇叭,更没有骂他,这个能够调看当时该路段视频。

就算我习惯性按了喇叭,他就能够这样嚣张,动手打人吗?

这是发生在江苏南京的一起老外打人事件中中方当事人的陈述,这位先生姓高,后据警方调查,高先生的陈述基本属实。

如果你是一家都市报的记者,报社要求你就此写一则200字左右的新闻登在第二天的报纸上,你怎么写?

六要素拎出:

事情是一个小车司机被打,牵涉的人有被打者司机高先生和打人者外国人马克,发生时间是2015年9月14日上午10时,地点是南京某住宅小区,起因是司机高先生按喇叭使马克受到惊吓,结果是马克动手打了司机高先生。

这样的事情在中国的城市几乎每天都在发生,报社为什么单独对这个件实行报道,这说明这件事具有它的新闻性。

接下来我们就要找准它的新闻点。

新闻点一般就包含在新闻要素中,是有别于我们司空见惯事件中最吸引人的注重点,是值得“报道”的有意义的事实,重要的事实。

在上述要素中我们一梳理,就不难发现,它的新闻点就在于作为教师的老外,居然在中国为一点小事粗暴地殴打一名司机。

新闻标题是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是对新闻事实与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浓缩。

从事实出发,我们能够对内容加以概括评价拟出这样一个标题:

因喇叭声南京一老外粗暴殴打中国司机

其中喇叭声、老外打人是新闻事实概括,粗暴是对老外行为的评价。

导语是一则新闻里最有价值、最精华部分的概括。

通常用简明的文字概括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揭示新闻的主题,使读者对新闻内容先有一个总的印象。

对短消息来说,导语最好只用一句话浓缩最重要的新闻事实,使读者看了导语后,即使不看下面的新闻,也能基本了解报道内容。

同时既不能和标题重复,又要为后文留下余地。

就这个则材料,导语用简明的文字概括介绍新闻的主要内容即可:

昨日,南京市民高先生在开车回家的路上被一名外国人打伤。

标题和导语写好后,就进入主体的写作。

消息的主体,就是导语之后、全篇至末尾的那一部分。

消息的主体主要担负着两大任务:

一是解释和深化导语;二是补充导语所没有涉及的新事实。

第一项任务实际上是对导语所涉及的,主体部分必须进一步提供必要的细节和相关材料(包括背景),以便受众对新闻事实有更清楚更具体的了解。

第二项任务就是要求主体补充导语尚未涉及而又理应涉及的内容。

使新闻的几个要素齐备,以便使受众对消息的主题和事件的来龙去脉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前面说的新闻要素涵盖的部分。

我们能够作如下简明扼要的事实交代:

事情发生在昨日上午10点左右,高先生开车回中山北路居住的小区。

就在高先生驶过一个老外身边时,老外突然双手撑着车前盖拍打高先生的车子,并在走出几步后又拿起路边扫帚,从车窗中伸进去打高先生。

高先生急忙停车并追了上去,想跟他论理,没想到老外大打出手,又将高先生打倒在地。

据悉这名老外名叫马克,是南京某中学一名外教。

之所以打人,他声称是因为高先生当时朝他按了喇叭,使他受到惊吓。

这样,一则完整的新闻短消息就完成了。

因喇叭声南京一老外粗暴殴打中国司机

本报9月15日讯昨日,南京市民高先生在开车回家的路上被一名外国人打伤。

事情发生在昨日上午10点左右,高先生开车回中山北路居住的小区。

就在高先生驶过一个老外身边时,老外突然双手撑着车前盖拍打高先生的车子,并在走出几步后又拿起路边扫帚,从车窗中伸进去打高先生。

高先生急忙停车并追了上去,想跟他论理,没想到老外大打出手,又将高先生打倒在地。

据悉这名老外名叫马克,是南京某中学一名外教。

之所以打人,他声称是因为高先生当时朝他按了喇叭,使他受到惊吓。

短短的一条消息看起来简单,其实包含了作者的精心构思,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的是:

1、消息报道的对象是“事”,不能用记叙文的拟题方法。

消息的标题既要表明报道的中心事件,还要反映出事件的特征。

不能像记叙文那样以“人”拟题,也不能虽以“事”拟题而无特征。

比如“高先生开车被打记”“鸣笛引起的纠纷”就不是很理想。

2、消息的导语和记叙的开头不一样。

记叙文也有“六要素”,但那是对全文来说,在文章开头并不要求全面具体。

如:

“动身访美之前,一位旧时同窗写来一封航空信,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枣核。

”(《枣核》),时间要素不具体,也没有指出主要事实。

消息的开头则要求指出主要事实,最好有三种以上的要素。

比如什么时间、什么人干什么事,或者什么时间、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事。

3、消息叙述的人称角度有特殊的要求。

消息对客观性、明确性要求很高,要考虑涉及的读者范围,一般要求从局外人的角度、选用第三人称来写。

报道内容中的人、单位、行政区,一般不用“我”“我们”等代词,而应直接使用其名称。

如:

不能像记叙文那样,写成“我”“我校”或“我们”“我们县”等。

消息的写作始终是站在读者(听众)的角度,以客观、准确、即时地报道事实为目的,这是与记叙文不同的根本所在。

阅读练习:

我的第一场戏

周星驰

①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

②母亲与父亲离异那一年,我才7岁。

我和姐姐周文姬、妹妹周星霞一同被判给了母亲凌宝儿。

在1968年的香港,母亲带着我们三个孩子讨生活,其艰难可想而知。

为了维持生活,母亲一人打了两份工。

我们几个都特别乖巧懂事,这让母亲很宽慰。

尤其是我,因为成绩十分优秀,最得母亲宠爱。

③那时我们三个孩子都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所以不管多么困难,每个星期,母亲都要称点肉或买尾鱼给我们加餐。

每当吃这些丰盛的“大餐”,菜一上桌,我就把菜端到自己的身边,专挑好的吃。

姐姐妹妹却懂事得很,从不和我争。

但是我的饭量很小,吃了两块就吃不下去了。

然后,我就开始胡闹,总还要拣两块,放到嘴里嚼两下,再吐到碟子里。

我嚼过了的,姐姐妹妹哪还肯吃啊!

这让母亲非常烦心。

④为了不浪费,母亲只好自己吃。

为这事母亲没少批评我,但是一点作用都没有。

好在我别的方面表现都很好,日子久了,母亲就由着我了——小孩子嘛,哪有不顽皮的呢?

⑤不过有一次,母亲真的生气了,狠狠地教训了我一顿。

那一次,母亲两个月没发工资了,好不容易从娘家弄来了一点钱,买了几只鸡腿,烧得金黄喷香。

菜刚上桌,我就小猴似的爬上桌,用手抓起一只鸡腿就啃,还一边冲着姐姐妹妹做鬼脸。

一不小心,手一滑,鸡腿掉地上了,沾满了尘土,落在了一堆鸡屎旁边。

⑥母亲又是生气又是心疼,买这几只鸡腿容易吗?

再想想我平时的顽皮表现,母亲决定这次要好好教训我。

她取过一根桑树条,狠狠地抽了我十几下:

“让你顽皮,让你不知珍惜!

”直到姐姐妹妹扑过来把我护在身体下面,母亲才放下桑树条,搂着我们三个抱头痛哭。

⑦哭了好一会儿,才开始吃饭。

母亲把鸡腿捡了起来,用开水冲洗一下,舍不得扔就自己吃了。

那天晚上,母亲抚着我身上的伤痕问:

“还疼吗?

”“不疼了。

”“下次还调皮吗?

”黑暗中,我眨着亮晶晶的眼睛,并嘻嘻地笑着:

“睡吧,妈,明天我还要上课呢。

⑧2001年,我和母亲做客凤凰卫视时,说起了这件往事。

⑨“是的,那时他可真顽皮啊!

全不知道,这饭菜来得多不容易,一点也不珍惜。

”母亲笑容慈祥。

⑩“不,妈妈,我懂得珍惜,”我接过话茬,声音开始哽咽,“您想想,要不是我把鸡腿弄到地上,您会舍得吃吗?

那几年里,有什么好吃的,您全给了我们姐弟,您成天就吃咸菜啊!

于是我们才想出这办法,我把几块肉嚼得不像样后,我们就有借口不吃了。

只有这样,您才会吃啊!

⑪听着这话,母亲情绪变得激动起来:

“其实,我早该想到。

你样样乖巧懂事,怎么偏偏吃饭这么顽皮呢?

”母亲哽咽着掏出手绢擦眼睛。

⑫我挂着两行泪水,满面微笑。

在亿万电视观众面前,我们母子抱在了一起。

无数的观众也在这个刻,流下泪来。

⑬虽然我演戏无数,精品众多,但是我要说,我最好的戏,是在7岁那年,演绎的是一份血浓于水、骨肉连心的挚爱亲情,唯一的观众,是我的母亲。

(选自《人民文摘》)

1.请对第①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记忆中总有一些让我们心动落泪的东西,在岁月的荡涤中,它们都变成晶莹璀璨的琥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不,妈妈,我懂得珍惜,”我接过话茬,声音开始哽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哽咽着掏出手绢擦眼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⑧段中“这件往事”具体指什么?

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哪些地方用了伏笔,暗示这是一场“戏”?

请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观看”了作者演绎的第一场戏,你有何感想?

请简要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