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2032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1.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1.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1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61

一、单项选择题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文化教育学认为,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这一学说的主要不足之处是。

A.具有明显的思辨性

B.过分夸大社会文化现象的价值相对性

C.否定社会运行的规律性

D.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

答案:

B

2.新版的电视剧《水浒传》运用艺术手法极力渲染暴力的刺激作用,对青少年产生影响。

观看《水浒传》的过程既是一种欣赏艺术作品的娱乐活动,也是一种接受文化教育的活动。

通过观看该电视剧,青少年儿童不仅知晓历史,而且无形中强化了使用暴力求得正义的认可度,上述事实表明观看《水浒传》的活动产生的功能为。

A.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正向隐性功能

B.既有负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C.既有正向隐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D.既有正向显性功能,又有负向隐性功能

答案:

D

3.德育是一种投资,这种观点反映了的教育本质观。

A.教育是生产力

B.教育是上层建筑

C.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

D.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

答案:

A

4.教育独立论是20世纪20年代蔡元培等人提出的重要观点。

他们认为,教育独立包含多种含义,其中最核心的是。

A.经费独立

B.行政独立

C.思想独立

D.内容独立

答案:

B

5.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根本举措是改变城乡居民身份和待遇迥异的户籍制度,实现进城务工农民与城市居民一样享受同城待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最适用于分析解决这一现实问题的主要理论是。

A.人力资本论

B.筛选理论

C.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D.社会化理论

答案:

C

6.春秋时期的一些教育家提出了“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皆可为禹”等做法,这种观点本质上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内外因相互作用论

D.环境决定论

答案:

A

7.教育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文化学家对个体社会化作出了不同的界定,社会学家将个体社会化界定为。

A.形成人的素质

B.学习和承担社会角色

C.形成个性

D.习得社会文化

答案:

B

8.探讨教育目的,必须着眼于界定什么是受过教育的人。

从人本主义学派的角度看,受过教育的人应该具有的最可贵品质是。

A.自主性

B.明智

C.仁慈

D.有活力

答案:

A

9.随着我国逐步普及高中,高中教育的属性将日益突出。

A.基础教育

B.职业教育

C.普通教育

D.自由教育

答案:

A

10.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上提出注重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中小学须大力实施研究性学习,这种学习特别关注实现三维目标中的何种维度的目标。

A.知识和技能

B.过程和方法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D.其他目标

答案:

B

11.我国目前的教学设计论高度关注处理好教学中预设和生成的关系,这种看法和做法深受的影响。

A.人本主义教学论B.建构主义教学论C.行为主义教学论D.认知主义教学论

答案:

B

12.学生的道德发展依赖于道德榜样的示范作用。

高度关注社会环境和强化方式的作用的德育理论是。

A.道德认知理论

B.体谅德育理论

C.价值澄清理论

D.社会学习理论

答案:

D

13.提出21世纪教育必须建立在学会认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共同生活(learningtolivetogerther)和学会生存(learningtobe)四个支柱的教育文献是。

A.《学会生存》

B.《教育:

财富蕴藏其中》

C.《终身教育导论》

D.《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

答案:

B

14.西周的大学实行分科教学,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是。

A.礼乐

B.射御

C.书

D.数

答案:

A

15.诸子百家始于春秋、兴盛于战国,它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源于。

A.统治阶级巩固政权的需要

B.知识分子著书立说的需要

C.社会文化传播的需要

D.士阶层自我发展的需要

答案:

A

16.墨家倡导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突破了儒家“六艺”教育的范畴,墨家在这方面主要的教材是。

A.《墨经》

B.《商君书》

C.《道德经》

D.《学记》

答案:

A

17.提出“凡学之道,距师问难”观点的著名教育家是。

A.杨雄

B.董仲舒

C.贾谊

D.王充

答案:

D

18.被誉为我国乃至世界上第一所文学艺术专门学校的是。

A.太学

B.官邸学

C.郡国学

D.鸿都门学

答案:

D

19.西晋时期创办了一所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中央官学,这所学校被称为。

A.太学

B.国子学

C.郡国学

D.宫邸学

答案:

B

20.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设计了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的教育体系,进行胎教的机构为。

A.育婴院

B.人本院

C.家庭

D.慈幼院

答案:

B

21.抗大于年在延安成立,它以训练抗日救国的军政领导人才为宗旨。

A.1936

B.1937

C.1938

D.1939

答案:

C

22.国民政府时期,提出解放儿童的手、脑、嘴、眼睛等“六大解放”思想的教育家是。

A.陈鹤琴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杨贤江

答案:

B

23.“全人生指导”是关于青年教育的理论。

A.杨贤江

B.陶行知

C.李大钊

D.黄炎培

答案:

A

24.古巴比伦的学校形式主要有。

A.宫廷学校

B.古儒学校

C.僧侣学校

D.职官学校

答案:

A

25.古希腊时期雅典教育的主要特性是。

A.重视身心和谐发展

B.强调军事技能

C.强调生产劳动

D.关注教育平等

答案:

A

26.西塞罗的代表作是。

A.《论雄辩家》

B.《雄辩术原理》

C.《忏悔录》

D.《形而上学》

答案:

A

27.中世纪大学实行分科教育,以下不属于当时的分科教育类别。

A.农科

B.文科

C.法科

D.医科

答案:

A

28.在拜占廷,最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是。

A.君士坦丁堡大学B.巴黎大学C.波隆那大学D.萨莱诺大学

答案:

A

29.人文主义教育与中世纪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A.古典主义

B.人文主义

C.宗教性

D.世俗性

答案:

D

30.1810年.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并提出独特的办学原则,史称洪堡原则,它是指。

A.学习自由

B.教学自由

C.科研自由

D.教学和科研相统一

答案:

D

31.出版《论国民教育》一书,并提倡国家办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拉夏洛泰

B.爱尔维修

C.狄德罗

D.孔多塞

答案:

A

32.1971年,美国教育署署长马兰倡导的以职业教育和劳动教育为核心,提高学生适应社会能力的教育被称为。

A.生计教育

B.新三艺教育

C.返回基础教育

D.早期教育

答案:

A

33.高度强调通过阅读名人杰作进行教育的教育思潮是。

A.改造主义教育

B.要素主义教育

C.永恒主义教育

D.新托马斯主义

答案:

B

34.依据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观点,高中阶段的学生通常处于认知发展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答案:

D

35.将学习活动与某种有意义的情境挂钩,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学习的教学形式被称为。

A.随机通达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抛锚式教学

D.交互式教学

答案:

C

36.依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沦,以下不属于高级需要。

A.认知需要

B.审美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答案:

C

37.儿童在学会了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会写“磊”字,这是。

A.负迁移

B.具体迁移

C.一般迁移

D.逆向迁移

答案:

B

38.借助内部言语在头脑中默默进行,只能通过其作用对象的变化判断其存在的技能是。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言语技能

D.思维技能

答案:

B

39.实验研究方法依据控制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

A.文献检索法与内容分析法

B.真实验法与准实验法

C.访谈法与问卷法

D.实验室观察与自然观察

答案:

B

40.按照假设的形成来分类,以下不属于不属于此类假设。

A.归纳假设

B.演绎假设

C.解释性假设

D.研究假设

答案:

C

41.以下类别文献中,属于二次文献的是。

A.数据资料

B.专题评述

C.题录

D.档案资料

答案:

C

42.在自然情境下较灵活且适用范围较广的观察方法是。

A.教育实验观察

B.严格控制的观察

C.全结构式观察

D.教育现场观察

答案:

D

43.对某一范围内所有被研究对象进行调查的研究类型是。

A.个案调查

B.抽样调查

C.普遍调查

D.现状调查

答案:

C

44.制定了实验方法论的还原原则而被誉为实验科学鼻祖的是。

A.伽利略

B.亚里士多德

C.冯特

D.弗兰西斯·培根

答案:

D

45.评价教育研究成果的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是。

A.选择制作评价工具

B.确定评价标准

C.确定总目标

D.收集评价信息并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答案:

D

二、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1.教学过程的实质就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它与人类的认识具有共同的特点。

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①教学过程不仅仅是学生的认识过程,它还具有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不同的特性,诸如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和教育性等。

②教学过程是引导学生掌握人类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是一个具有多质性的过程。

③教学还是一个以认识为基础的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过程。

2.我国课程计划中的“活动课程”与杜威提倡的活动课程无实质性的差别。

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①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我国的课程计划中所设的活动课程是课程的一种类型,是与分科课程并列的,是提供学生自由选择、以学生活动为主的课程。

我国中小学课程计划中包含综合实践活动板块,它是以活动为主的课程模块。

②杜威的活动课程,主张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经验为基础,以各种不同形式的活动来组织课程。

杜威坚决反对分科课程,从而否定了通过分科课程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③分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具有互补性,高扬一种课程、贬低另一种课程的看法和做法是片面的。

3.开设专门的创造性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好办法。

答案: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①设置专门的创造性课程是促进学生创造性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些课程包括发散性思维训练课程、自我设计课程和创造发明课程。

②但是,目前关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的较好方法尚无定论,所以我们不能说开设专门的创造性课程就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最好办法。

甚至有专家认为,把创造性的培养贯穿于各种课程和活动中,反而比开设专门的创造性课程的效果更好。

③教师要坚持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手段的整体改革为主阵地,真正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而不是脱离实际的教学过程,另起炉灶,使之成为一种外在的摆设或一时的应对。

教师的态度、意向,是否具备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素养,与学生创造性的激发和养成有着十分显著的相关。

因此,学校要为教师提供相应的专门培训,包括教师自身的创造性意识、整体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和特殊的技能、方法。

三、简答题

1.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积极实施自主、探究和合作的教学方式,请你阐明教师采用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所赖以支撑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

答案:

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一种自主性的独立的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

它的主要特点包括主动性、独立性、超前性、异步性。

探究就是让学生去探讨、思考、研究。

探究可以包括探究讨论、探究体验、探究生活、还有探险等等。

每一次思考都可以是探究,每一次不同意见的争论都可以是探究,每一次活动都可以是探究,每一堂课都可以是探究。

合作学习,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分工合作,互相帮助,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合作学习的一种较好方式是分组学习法,就是按照相关内容,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一个小组完成不同的任务,然后互相交流、互相学习。

合作学习其实是一种共同学习的方式。

合作,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包括小组与小组之间的合作,包括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合作,还包括学生、老师与家长之间的合作,甚至还可以是学校、老师、学生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自主学习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学习理论。

它认为,认知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通过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意义的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探究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现代教学论。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

因为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发求知欲;没有问题就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停留在表面。

所以现代学习方法特别强调,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问题的思考,便形成了学习的动力和起点,同时它也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末。

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特别是探究性学习更要注重问题意识的形成与培养。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社会互赖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创始人考夫卡曾经指出:

群体是成员之间的互赖性可以变化的动力整体。

考夫卡的同事勒温对上述观点进行了阐发:

第一,群体的本质就是导致群体成为一个“动力整体”的成员之间的互赖(这种互赖通常由共同目标而创设),在这个动力整体中,任何成员状态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成员状态的变化。

第二,成员之间紧张的内在状态能激励群体达成共同的预期目的。

勒温的弟子道奇在20世纪40年代末提出了合作与竞争的理论,这对合作学习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道奇认为,在合作性的社会情境下,群体内的个体目标表现为“促进性的相互依赖”,也就是说,个体目标与他人目标紧密相关,而且一方目标的实现有助于另一方目标的实现。

而在竞争性的社会情境下,群体内个体目标则体现为“排斥性相互依赖”,虽然个体目标之间联系紧密,但一方目标的实现却阻碍着另一方目标的实现,是一种消极的相互关系。

2.试述赫尔巴特的教学过程阶段论。

答案:

赫尔巴特认为,教学过程中,受教育者的认识活动在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下,必然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是“清楚”。

认识是从感知开始的,对“材料”感知的过程和结果都应当“清楚明了”,否则,囫囵吞枣、含糊不清的感知会使以下各阶段无法顺利实现。

第二是“联合”,是指初步地将感知的材料同旧知识组合起来,形成我们所说的表象或比表象更高一些的观念。

第三是系统,它是对事物本质联系的认识,通过“系统”形成概念、公式、定理、规则等,这相当于我们常说的理性阶段。

这是赫尔巴特设计的教学认识过程中的中心环节,也是其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最后一个阶段是“方法”,它把内在的知识通过不同方式外化出来。

至此,认识活动方告一段落。

简言之,四个阶段为:

①明了旨在给出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②联想旨在使学生将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起来;③系统旨在指导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基础上作出概括和总结;④方法旨在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3.试分析美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教育改革的基本特征。

答案:

美国自80年代开始的教育改革,有以下几个特点。

(1)政府(联邦和州)的改革意愿强烈,成为发起、推动和领导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

由1983年《国家处于危机之中》报告而起的教育改革浪潮,以更强劲的力量席卷全国,一直延续至今。

80年代以后,美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特征之一仍然是政府的作用。

不管是里根,还是布什,或是克林顿,都鼓吹自由经济,反对中央干预,对推动教育改革表现出很高热情。

特别是以“教育总统”自居的布什在任期间不但组织召开了有各州州长参加的教育最高级工作会议,还正式出台了全面规划美国教育改革方向的《2000年目标》。

(2)强调学术标准,提高教育质量。

美国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的第二个特征是以提高质量,特别是公立学校的教育质量为中心。

这一中心的确定既是60年代以来“回到基础”运动的延续,也是对同一时期在民权运动影响下,教育进一步大众化之后,在学校教育目标上的一种校正。

但如果以80年代以后的教育改革为例,改革的重点是提高质量,加强学校的学业标准。

1985年,由极有影响的“美国科学促进协会”(AmericeanAssociationfortheAdvancenaentofScience)组织了几百名美国科学、数学和技术界的知名专家与部分教育实践工作者一起,研究设计美国基础教育中科学、数学和技术教育的课程改革问题。

这个委员会于1989年完成的报告,用哈雷慧星下次与地球相遇的时间为代号,命名为《2061计划》。

(3)私营企业对公立学校的介入,公立学校实行私有化管理的改革。

美国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市场经济体制运转的规则之一就是对效益、对投入和产出相互关系的强调。

虽然办教育并不等同于搞经济,但美国社会在探讨公立学校教育办得不成功的原因时,也一直存在着自由派与保守派的争论(自由派倾向于认为公立学校缺乏资金,保守派则归结为政府的控制和政治的干扰),但进入80和90年代以后,熟谙市场经济原则的美国人,越来越不能容忍教育经费大幅度增加而表现在学生学业成绩上的收益却没有相应提高的状况。

而且,人们对政府不断加强学校教育的干预也表现出疑虑。

因此,改革出现了向市场化方向的调整。

一向主张增加教育经费,力图表现自己不同于共和党保守政策的克林顿政府也多次表示:

我们需要把如何改进公立学校的努力从经费转向结构,亦即转向公共教育事业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美国加强了对公立学校管理体制和形式的改革,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私营企业的介入。

美国80和90年代年代的教育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也使我们对这一改革的关注和深入研究具有价值。

4.试指出制约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并提出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主要措施。

答案: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受多种心理因素的影响。

有些因素能促进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有些因素则妨碍思维活动对问题的解决。

这些因素包括:

①知识经验。

解决问题的知识经验越丰富,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②心智技能发展水平。

心智技能是影响问题解决的极重要因素,因为解决问题主要是通过思维进行的,心智技能正是思维能力在解决问题中所表现的技能。

③动机和情绪。

它们在问题解决中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

④思维定势和功能固着。

思维定势是指连续解决一系列同类型课题所产生的定型化思路。

功能固着是指一个人看到某个物品有一种惯常的用途后,就很难看出它的其他新用途。

如果初次看到的物品的用途越重要,也就越难看出它的其他用途。

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定势。

功能固着也是思维活动刻板化现象。

⑤问题表征。

它是指在头脑中对问题进行信息记载、理解和表达的方式。

要能解决一个问题,不仅有赖于我们分解该问题的策略,也有赖于我们对该问题如何进行表征。

⑥酝酿效应。

当反复探索一个问题的解决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一段时间,如几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反而可能很快找到解决办法。

这种现象称为酝酿效应。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策略包括:

①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②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③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④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⑤允许学生大胆猜测,鼓励实践验证。

5.为什么要进行课题论证?

课题论证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课题论证是有组织地、系统地鉴别研究的价值,分析研究条件,完善研究方案的评价活动,对保证教育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提高研究质量等有着重要意义。

①课题论证是对研究的价值的有效鉴定。

课题论证通过对课题研究的问题所涉及的对象、内容的考察、研究的背景分析与他人同类研究的比较等基本环节,清楚地揭示出研究的实践价值或理论价值。

②课题论证促进了研究方案的完善。

课题论证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同行专家的观点主张给课题的设计者以极大的启发;论证会又是一个提意见和建议、对方案评头品足的过程,从而找出方案的不足;论证过程还对研究条件等作详细的分析,从而为方案的修改提供了具体依据。

③课题论证是研究质量的可靠保证。

经过论证,不仅研究方案得到了完善,为研究的顺利实施奠定扎实基础。

而且,严格的论证对研究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测,使整个研究的方向更加明确,各项前期工作得到更充分的准备,从而确保研究的质量。

课题论证的内容一般就是申请书上的内容,即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相关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课外题研究的步骤和方法,完成本课题的条件分析等。

四、分析论述题

1.试论述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策略。

答案:

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基本策略包括完善终身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加强终身教育的立法与法治、建立终身教育的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民间组织、构建终身教育终身教育管理机构的设置、终身教育的立法与法治、终身教育的保障机制、终身教育民间组织的建立与完善、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确立终身教育监督机制。

①建立终身教育体系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有相应的专门机构行使统一规划和管理协调的职责。

成立国家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委员会,由国家领导人出任主任,有关部、委、局负责人担任委员。

②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必然而且必须依靠法律法规的强制和规范。

因此,终身教育的立法与法治问题就成为左右终身教育体系构建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

尝试建立地方性终身教育法规。

修订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以渗透和补充终身教育的法律法规内容。

在“尝试”和“修订”的基础上,订立国家的“终身教育法”。

③终身教育保障机制的建立要达到这样一个效果,首先让人们感到“必须学”,进而激发其自主性,递升到“我要学”的境界,然后给一个“让你学”的教育环境和条件,最后完成“学了好”的终极目的。

加快劳动就业和干部人事制度的配套改革。

拓宽经费筹措的渠道经费是物质基础,没有雄厚资金的支撑是构建不了终身教育体系的。

建立全方位开放的教育制度。

④终身教育民间组织的建立与完善。

民间教育组织是推进终身教育必要的中继站和不可缺少的辐射源,在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尤其是在我国政府机关进行机构改革、精简人员、简政放权的历史变革后,民间组织的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强化和彰显,必将参与越来越多的社会行动和代替政府行使某些职能。

因此,建立自上而下、纵横相连的民间终身教育组织网络,对推动和促进我国终身教育的发展与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⑤终身教育体系监督机制的确立。

监督机制是法治社会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

依法律法规建立起来的终身教育体系,只有依靠强有力的监督,才能不断得以完善和发展。

借鉴国外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结合我国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具体特点,我国终身教育体系的监督机制可采取以下措施:

依法制定科学而又切实的评估指标体系,作为实施监督的客观依据。

发挥执法机关和行政机构的监督作用,做到以法治教。

积极倡导社会公众的监督意识,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发挥新闻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互联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