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形成性考核答案考试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30988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9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工程形成性考核答案考试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形成性考核答案考试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形成性考核答案考试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形成性考核答案考试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软件工程形成性考核答案考试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件工程形成性考核答案考试用.docx

《软件工程形成性考核答案考试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工程形成性考核答案考试用.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软件工程形成性考核答案考试用.docx

软件工程形成性考核答案考试用

一、选择题:

1.开发软件所需高成本和产品的低质量之间有着尖锐的矛盾,这种现象称做(C)。

A.软件工程B.软件周期C.软件危机D.软件产生

2.瀑布模型本质上是一种(A)模型。

A.线性顺序B.顺序迭代C.线性迭代D.早期产品

3.瀑布模型存在的问题是(B)。

A.用户容易参与开发B.缺乏灵活性C.用户与开发者易沟通D.适用可变需求

4.螺旋模型是一种将瀑布模型和(A)结合起来的软件开发模型。

A.增量模型B.专家系统C.喷泉模型D.变换模型

5.原型化方法是用户和设计者之间执行的一种交互构成,适用于(A)系统。

A.需求不确定性高的B.需求确定的C.管理信息D.实时

6.下列有关软件工程的标准,属于国际标准的是(D)A.GB B.DIN C.ISO D.IEEE

7.结构化方法是一种基于(D)的方法。

A.数据结构B.程序结构C.算法D.数据流

8.软件可行性研究实质上是要进行一次(A)需求分析、设计过程。

A、简化、压缩的B、详细的C、彻底的D、深入的

9.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D)A、分析开发系统的必要性B、确定系统建设的方案C、分析系统风险D、确定是否值得开发系统

10.设年利率为i,现存入p元,不计复利,n年后可得钱数为(C)。

A、P×(1+i*n)B、P×(i+1)*nC、p×(1+i)nD、p×(i+n)

11.可行性研究是在(A)之前A、系统开发B、测试C、试运行D、集成测试

12.可行性研究需要的时间长短取决于系统的规模,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的成本只是预期总成本的(C)。

A、1%B、20%C、8%D、50%

13.我国正式颁布实施的(B)对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具有法律性、权威性。

A.《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B.《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C.《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D.《计算机病毒防治管理办法》

14.效率是一个性能要求,因此应当在以下哪个阶段规定?

BA、可行性分析B、需求分析C、概要设计D、详细设计

15.需求规格说明书的作用不包括(D)A、软件验收的依据B、用户与开发人员对软件要做什么的共同理解C、软件可行性研究的依据D、软件设计的依据

16.数据字典是用来定义(D)中的各个成份的具体含义的。

A、程序流程图B、功能结构图C、系统结构图D、数据流程图

17.数据流程图是(A)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图形工具。

A、SAB、SDC、SPD、SC

18.DFD中的每个加工至少有(A)。

A、一个输入流或一个输出流B、一个输入流和一个输出流C、一个输入流D、一个输出流

19.需求分析阶段的关键任务是确定(D)A、软件开发方法B、软件开发工具C、软件开发费D、软件系统的功能

20.在SD方法中全面指导模块划分的最重要的原则是(D)。

A、程序模块化B、模块高内聚C、模块低耦合D、模块独立性

21.在模块的3种基本属性中,反映模块内部特性的是(C)。

A、接口B、功能C、逻辑D、状态

22.模块的耦合性可以按照耦合程度的高低进行排序,以下哪一项符合从低到高的正确次序(D)。

A、数据结构耦合,公共耦合,控制耦合,内容耦合B、数据耦合,控制耦合,数据结构耦合,公共耦合

C、无直接耦合,数据结构耦合,内容耦合,控制耦合D、无直接耦合,数据耦合,控制耦合,内容耦合

23.PDL是描述处理过程(C)A、做什么B、为什么做C、怎么做D、对谁做

24.(D)工具在软件详细设计过程中不采用。

A、判定表B、IPO图C、PDLD、DFD图

25.为高质量地开发软件项目,在软件结构设计时,必须遵循(A)原则。

A.信息隐蔽B、质量控制C、程序优化D、数据共享

26.当一个模块直接使用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这种模块之间的耦合为(D)A、数据耦合B、公共耦合C、标记耦合D、内容耦合

27.详细设计与概要设计衔接的图形工具是(B)。

A、DFD图B、SC图C、PAD图D、程序流程图

28.下列几种类型中,耦合性最弱的是(D)。

A、内容型B、控制型C、公共型D、数据型

29.软件结构使用的图形工具,一般采用(C)图。

A、DFDB、PADC、SCD、ER

30.在七种偶合中,最低偶合是(D)。

A、内容偶合B、公共偶合C、数据偶合D、非直接偶合

第二、一、选择题

1.从本质上说,面向对象是“先”确定(A)后确定执行的动作。

A.动作的主体B.属性C.关系D.方法

2.(B)是对象的静态特征。

A.方法B.属性C.关系D.操作

3.对象的(D)使对象的动态特征A.特征B.属性C.关系D.操作

4.属于某个类的一个具体对象称为该类的(A)。

A.实例B.虚拟C.继承D.多态

5.UML是(A)。

A、一种可视化的建模语言B、是一种可视化的程序设计语言 C、是一种过程 D、是一种方法

6.封装的的作用是(A)。

A.复用B.对象C.实例D.方法

8.面向对象分析的核心在于建立(B)模型。

A.建立正确的模型 B.识别问题域对象 C.识别对象之间的关系 D.上面所有

9.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建立的模型有(D)。

A.数据模型、功能模型、活动模型 B.对象模型、功能模型、测试模型 C.属性模型、功能模型、对象模型 D.对象模型、功能模型、动态模型

10.下列的(C)不是分析建模的目的。

A.定义可验证的软件需求B.描述客户需求C.开发一个简单的问题解决方案D.建立软件设计的基础

11.下列的(C)不属于面向对象分析模型。

A.用例图B.类图C.实体关系图D.顺序图

12.(A)用于描述系统中概念层次的对象。

A.分析类 B.界面类 C.实体类 D.控制类

13.在基于用例的面向对象分析过程中,定义交互行为的关键在于通过描述分析类实例之间的(A)将用例的职责分配到分析类中。

 A.消息传递  B关联关系 C继承关系 D上下文关系

14.用例的实现细节不会在(B)描述。

A.用例说明 B.用例图 C.活动图 D.顺序图

15.用例的职责通常分配给(D)的对象。

A.发送消息 B.接收消息 C.发送和接收双方 D.分析类

16.组织机构图是(C)。

A.UML的一个最新图 B.类图的一种 C.用于识别角色的辅助图 D.用例图的一种

17.在图书馆系统中,假如已经构造了一个一般借书者类,后来发现图书馆的学生和教师在借书中有不同要求。

请问在面向对象设计中用(B)方法可以方便地设计这两个类?

A.信息隐藏B.继承C.动态联编D.代码复制

18.框架是一组可用于不同应用的(A)集合。

  A.类B.对象C.模块D.代码

19.下面哪个选项不能描述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D)A.请求——服务关系B.继承关系C.依赖关系D.数据关系

20.每个子系统的接口上定义了若干(B),体现了子系统的功能。

A.说明B.操作C.属性D.关系

21.通常将具有共性的非功能要求设计在(B),以减少重新开发的工作量。

A.接口层B.中间层C.最低层D.最高层

22.每个用例至少应该有一个(C),它通常没有属性而只有方法,只是起协调和控制作用。

A.接口类B.实体类C.控制类D.界面类

23.类有三种类型即(A)。

A.边界类、实体类、控制类 B.实体类、数据类、界面类 C.控制类、实体类、数据类 D.界面类、控制类、公共类

24.下面那个选项不是正确的面向对象设计思想。

(C)A.对接口进行设计 B.发现变化并且封装它 C.先继承后组合 D.先组合后继承

25.定义类的属性类型时尽量使用已有的类型,太多的自定义类型会降低系统的(A)指标。

A.可维护性B.安全性C.开发效率D.可移植性

一、第三章选择题

1.结构化语言是介于自然语言和形式语言之间的一种(D)。

A.半形式语言B.计算机语言C.低级语言D.高级语言

2.程序设计语言的技术特性不应包括(C)。

A、数据结构的描述性B、抽象类型的描述性C、数据库的易操作性D、软件的可移植性

3.程序的三种基本控制结构是(B)。

A.过程、子程序和分程序B.顺序、选择和重复C.递归、堆栈和队列D.调用、返回和转移

4.结构化程序设计主要强调的是(D)。

A.程序的规模B.程序的效率C.程序设计语言的先进性D.程序易读性

5.下列关于功能性注释不正确的说法是(B)。

A.功能性注释嵌在源程序中,用于说明程序段或语句的功能以及数据的状态B.注释用来说明程序段,需要在每一行都要加注释C.可使用空行或缩进,以便很容易区分注释和程序D.修改程序也应修改注释

6.下列关于效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效率是一个性能要求,其目标应该在需求分析时给出B.提高程序效率的根本途径在于选择良好的设计方法,数据结构与算法C.效率主要指处理机时间和存储器容量两个方面D.程序的效率与程序的简单性无关

7.结构化维护与非结构化维护的主要区别在于(B)。

A.软件是否结构化B.软件配置是否完整C.程序的完整性D.文档的完整性

8.关于JAVA语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跨平台的B.动态指针C.解释型的D.面向对象的

9.使用白盒测试方法时,确定测试数据应根据(A)和指定的覆盖标准。

A程序内部逻辑B.程序复杂结构C.使用说明书D.程序的功能

10.确认测试主要涉及的文档是(A)。

A、需求规格说明书B、概要设计说明书C、详细设计说明书D、源程序

11.测试的关键问题是(D)。

A.如何组织对软件的评审B.如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C.如何采用综合策略D.如何选择测试用例

12.黑盒测试在设计测试用例时,主要研究(A)。

A.需求规格说明B.详细设计说明C.项目开发计划D.概要设计说明与详细设计说明

13.下面哪些测试属于黑盒测试(B)。

A、路径测试B、等价类划分C、条件判断D、循环测试

14.在下述哪一种测试中,测试人员必须接触到源程序(B)。

A、功能测试B、结构测试C、功能测试和结构测试D、性能测试

15.检查软件产品是否符合需求定义的过程称为(D)。

A、确认测试B、集成测试C、验收测试D、验证测试

16.软件测试方法中,黑盒、白盒测试法是常用的方法,其中白盒测试主要用于测试(D)。

结构合理性B、软件外部功能C、程序正确性D、程序内部逻辑

17.软件维护中,因修改交互输入的顺序,没有正确的记录而引起的错误是(A)产生的副作用。

A、文档B、数据C、编码D、设计

18.以下属于软件维护阶段文档的是(C)。

A、软件需求说明B、操作手册C、软件问题报告D、测试分析报告

19.产生软件维护的副作用,是指(C)。

A、开发时的错误B、隐含的错误C、因修改软件而造成的错误D、运行时误操作

20.维护中,因误删除一个标识符而引起的错误是(C)副作用。

A、文档B、数据C、编码D、设计

21.可维护性的特性中,相互促进的(A)。

A、可理解性和可测试性B、效率和可移植性 C、效率和可修改性D、效率和结构好

22.软件维护的困难主要原因是(C)A、费用低B、人员少C、开发方法的缺陷D、用户不配合

23.软件维护费用高的主要原因是(C)。

A、人员少B、人员多C、生产率低D、生产率高

24.为了适应软硬件环境变化而修改软件的过程是(C)。

A、校正性维护B、完善性维护C、适应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

25.可维护性的特性中,相互矛盾的是(B)A.可理解性与可测试性B.效率与可修改性C.可修改性和可理解性D.可理解性与可读性

26.各种不同的软件维护中,以(C)维护所占的维护量最小。

纠错性维护B、代码维护C、预防性维护D、文档维护

27.在变更控制中,(B)可以用来确保由不同用户所执行的并发变更。

A.异步控制B.同步控制C.存取控制D.基线控制

28.变更控制是一项最重要的软件配置任务,其中“检出”和(A)处理实现了两个重要的变更控制要素,即存取控制和同步控制。

A.登入B.管理C.填写变更要求D.审查

29.用Gantt图表示软件项目进度安排,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能够反映多个任务之间的复杂关系B.能够直观表示任务之间相互依赖制约关系;C.能够表示哪些任务是关键任务 D.能够表示子任务之间的并行和串行关系

30.基线可作为软件生存期中各开发阶段的一个检查点。

当采用的基线发生错误时,可以返回到最近和最恰当的(C)上A.配置项B.程序C.基线D.过程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软件工程?

软件工程的目标是什么?

答:

软件工程是①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开发和管理之中,②对①中所选方法的研究。

目标:

1、合理预算开发成本,付出较低的开发费用。

2、实现预期的软件功能,达到较好的软件性能,满足用户的需求。

3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降低维护费用。

4提高软件开发生产率,及时交付使用

2.指出瀑布模型中下列任务的顺序:

验收测试,项目计划,单元测试,需求评审,成本估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系统测试,设计评审,编码,需求规格说明书。

答:

项目计划,成本估计,需求规格说明书,需求评审,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设计评审,编码,单元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可行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概述

(2)技术可行性(3)项目成熟程度(4)市场需求情况和风险分析(5)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6)经济与社会效益(7)综合实力和产业基础(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9)其它尚需要说明的必要的方面(10)结论。

4.什么是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阶段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

所谓"需求分析",是指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弄清楚问题的要求,包括需要输入什么数据,要得到什么结果,最后应输出什么。

可以说,“需求分析”就是确定要计算机“做什么”。

任务:

确定软件项目的目标和范围。

调查使用者的要求,分析软件必须做什么,编写需求规格说明书等它相关文档,并进行必要的需求审查。

除此之外,还包括需求变更控制,需求风险控制,需求版本控制等对需求的管理工作

5.什么是结构化分析方法?

该方法使用什么描述工具?

答:

结构化的分析方法是面向数据流的方法,因此,此方法研究的核心是数据的组成和数据流向和对数据的加工处理。

结构化分析方法用抽象模型的概念,按照软件内部数据传递、变换的关系,自顶向下逐层分解,直至找到满足功能要求的所有可实现的软件元素为止。

描述工具:

1系统流程图2数据流程图3数据字典4IPO图5层次方框图6实体—关系图7状态—变迁图

6.结构化分析方法通过哪些步骤来实现?

答:

1)    确定系统的功能要求2)    确定系统的数据要求3)    确定系统的操作要求和界面要求4)    确定系统的性能要求5)    确定系统的运行要求6)    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7)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8)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9)    修正开发计划10)如果需要则开发系统原型

7.什么是数据流图?

其作用是什么?

其中的基本符号各表示什么含义?

答:

数据流图:

简称DFD,就是采用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及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

数据流图的基本符号的意思:

1.矩形表示数据的外部实体;2.圆角的矩形表示变换数据的处理逻辑;3.少右面的边矩形表示数据的存储;4.箭头表示数据流。

8.什么是数据字典?

其作用是什么?

它有哪些条目?

答:

数据字典,主要用来描述数据流程图中的数据流、数据存储、处理过程和和数据源点/终点。

作用:

数据流程图描述了系统的逻辑结构,其中的四个基本图形元素的含义无法在数据流程图中详细说明,因此数据流程图需要与其他工具配合使用,数据字典就是这样的工具之一。

包括的条目:

数据流词条、数据元素词条、数据存储词条、数据加工处理词条、数据源点及终点词条。

9.什么是概要设计?

有哪些基本任务?

答:

概要设计:

根据用户的需求先确定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总的设计原则基本的任务:

设想供选择的方案。

推荐最佳方案。

功能分解,确定软件结构。

设计软件结构。

制定测试计划。

数据设计。

书写文档。

包括总体设计规格说明书。

用户手册。

测试计划。

设计审查和复审。

10.详细设计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有那几种描述方法?

答:

详细设计阶段的任务是要为编写程序代码设计“图纸”,由程序员按“图纸”用某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编写程序代码。

主要方法有设计程序流程图,表格设计符号以及过程设计语言。

11.什么是变换流?

什么是事物流?

答:

变换型数据流可以划分为明显的三部分:

逻辑输入,中心变换,逻辑输出

事务流的特点是数据沿某个输入路径流动,该路径将外部信息转换成事务,其中发射出多条事务处理路径的中心处理被称为中心事务

12.模块的内聚有哪几种?

模块间的耦合有哪几种?

答:

内聚分为七种类型:

巧合内聚——一个模块执行多个完全互不相关的动作,那么这个模块就有巧合内聚。

逻辑内聚——当一个模块执行一系列相关的动作时,称其有逻辑内聚。

时间性内聚——当一个模块内的多个任务是与时间有关时,这个模块具有时间性内聚。

过程内聚——模块执行的若干动作之间有顺序关系。

通信内聚——模块执行的若干动作之间有顺序关系,并且所有动作是在相同的数据上执行。

信息内聚——一个模块中执行一系列动作,每个动作都有自己的入口点和处理代码,所有的动作都作用在相同的数据结构上,这样的模块叫做信息内聚。

功能性内聚——一个模块中各个部分都是完成某一具体功能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耦合分为七类:

内容耦合——如果一个模块直接参考另一个模块的内容,则这两个模块是内容耦合。

公共耦合——如果多个模块都访问同一个公共数据环境,则称它们是公共耦合。

外部耦合——如果两个模块都访问同一个全局简单变量而不是同一全局数据结构,而且,不是通过参数表传递该全局变量的信息,则这两个模块属于外部耦合。

控制耦合——如果模块A向模块B传递一个控制信息,则称这两个模块是控制耦合的。

数据结构耦合——当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传递了整个数据结构,这两个模块之间具有数据结构耦合。

数据耦合——如果两个模块传递的是数据项,则这两个模块是数据耦合。

非直接耦合——如果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完全通过主模块的控制和调用来实现的,这就是非直接耦合。

第二章二、简答题

1.举例说明类和对象的关系。

答:

学生可作为一个类---学生类,每个学生就是这个学生类的一个实例,例如,学生张三就是学生类的一个实例。

2.面向对象分析的关键步骤有哪些?

应建立哪几个模型?

答:

关键步骤有识别问题域的对象并分析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建立简洁、精确、可理解的正确模型;应建立的模型有功能模型,对象模型,动态模型。

3.什么是实体类、边界类和控制类?

为什么将分析类划分成这三种类型?

答:

(1)实体类保存要存入永久存储体的信息。

实体类通常在事件流或交互图中,是对用户最有意义的类。

边界类位于系统与外界的交界处,包括所有的窗体、报表、系统硬件接口、与其他系统的接口。

控制类负责协调其他类的工作。

每个用例中至少应该有一个控制类,它控制用况中的事件顺序。

(2)分为三种类型是因为它们各自的功能不同。

界面类——描述系统与角色之间的接口。

控制类——在分析模型内表示协调、顺序、事务处理以及控制其他对象的类。

实体类——为需要长久保存的信息进行建模的类。

4.UML中有哪几类个视图,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答:

(1)用例视图(Use-Caseview)用例视图用于描述系统的功能集。

它是从系统外部以用户角度,对系统做的抽象表示。

用例视图所描述的系统功能依靠于外部用户或另一个系统触发激活,为用户或另一个系统提供服务,实现与用户或另一个系统之间的交互。

用例视图中可以包含若干个用例,用例表示系统能够提供的功能,用例视图是其他视图的核心和基础。

其他视图的构造依赖于用例视图中所描述的内容,因为系统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用例视图中描述的功能,同时附带一些非功能性的特性,因此用例视图影响着所有其他的视图。

(2)逻辑视图(Logicalview)如果说用例视图描述系统“做什么”,那么逻辑视图就是描述“怎么做”。

系统的静态结构描述类、对象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系统静态特征或结构组成。

(3)组件视图(Componentview)组件视图用来描述系统实现的结构和行为特征,反映系统各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

组件视图由组件图实现,主要供开发者和管理者使用。

(4)并发视图(ConcurrencyView)并发视图用来描述系统的动态和行为特征。

并发视图将任务划分为进程或线程形式,通过任务划分引入并发机制,可以高效地使用资源、并行执行和处理异步事件。

除了划分系统为并发执行的进程或线程外,并发视图还必须处理通信和同步问题。

(5)配置视图(DeploymentView)配置视图体现了系统的实现环境,反映系统的物理架构。

配置视图还包括一个映射,该映射显示在物理架构中组件是怎样分配的。

5.顺序图在分析阶段的作用?

答:

顺序图描述了一组交互对象间的交互方式,它表示完成某项行为的对象和这些对象之间传递消息的时间顺序

6.活动图在分析阶段的作用?

答:

活动图反映系统中从一个活动到另一个活动的流程,强调对象间的控制流程。

活动图特别适合描述工作流和并行处理过程。

具体地说活动图可以描述一个操作过程中需要完成的活动;描述一个对象内部的工作;描述如何执行一组相关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如何影响它们周围的对象;说明一个业务活动中角色、工作流、组织和对象是如何工作的。

7.比较结构化设计和面向对象设计区别?

答:

结构化设计:

系统被划分成多个模块,这些模块被组织成一个树型结构。

根就是主模块,叶子是最低级的功能模块。

这棵树也表示调用结构:

每个模块都调用自己的直接下级模块,并被自己的直接上级模块调用。

顶层模块负责收集应用程序最重要的那些执行策略,底层模块实现处理细节。

在这个体系结构中越靠上层位置,概念的抽象层次就越高。

但是,由于上层模块需要调用下层模块,所以这些上层模块就依赖于下层模块的处理细节。

也就是说,当实现细节发生变化时,抽象也会受到影响;如果想复用某一个抽象的话,就必须把它依赖的细节都一起拖过去。

面向对象设计:

上层创建的抽象不依赖于任何细节,而细节则高度依赖于上层的抽象。

这种依赖关系的变化正是结构化设计与面向对象设计的根本区别。

8.什么是框架,它与“设计”有什么关系?

答:

框架是一组可用于不同应用的类的集合。

框架中的类通常是一些抽象类并且相互有联系,可以通过继承的方式使用这些类,当面向对象设计进行底层设计时,对每个类进行详细设计,设计类的属性和操作,优化类之间的关系,就可以设计成框架来对类的设计进行构架和优化。

9.系统的物理构架中应该包括哪些信息?

答:

用UML的配置图描述系统的物理构架,然后将需求分析阶段捕获的系统功能分配到这些物理节点上。

包括的信息为节点的拓扑结构、硬件设备配置、通信路径、各个节点上运行的系统软件配置、应用软件配置。

二、简答题

1.为建立良好的编程风格应遵循什么原则?

答:

1)节简化①不使用不必要的变量和函数②避免变量重名,变量重名可导致很难被发现的错误。

③尽量减小代码量。

④尽量减少代码的执行时间,提高执行效率。

⑤避免功能冗余的模块。

⑥尽量不使用全局变量。

2)模块化①确保物理和逻辑功能密切相关。

②限定一个模块完成一个独立的功能,提高模块的内聚度。

③检查代码的重复率,重复多的代码,要抽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模块。

3)简单化①采用直接了当的算法,避免使用技巧性高和难懂的代码。

②使用简单的数据结构,避免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营销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