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佳丽所大道满春光古代都邑诗.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673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0.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佳丽所大道满春光古代都邑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洛阳佳丽所大道满春光古代都邑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洛阳佳丽所大道满春光古代都邑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洛阳佳丽所大道满春光古代都邑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洛阳佳丽所大道满春光古代都邑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阳佳丽所大道满春光古代都邑诗.docx

《洛阳佳丽所大道满春光古代都邑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佳丽所大道满春光古代都邑诗.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洛阳佳丽所大道满春光古代都邑诗.docx

洛阳佳丽所大道满春光古代都邑诗

洛阳佳丽所,大道满春光古代都邑诗

古代都邑诗文|李全修1、什么是都邑诗都邑,即都市、城市。

中国古代最早的城市称为“邑”,甲骨文“邑”作,由“囗”(音wéi,古“围”字)和一个坐着的人形(即后来的“跽”字)组合而成,“囗”表示围起来的一个区域,跽形人表示居住,“邑”的意思就是一个用城墙之类围成的人群聚居之地。

《说文》:

“邑,国也。

”“邦,国也。

”“都,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从邑,者声。

”可见“邑、国、邦、都”是一组同义词,皆指古代的城市。

所不同的是:

“邑”突出人群聚居;“国”甲骨文从“囗”从“戈”,突出城市的防御功能;“邦”甲骨文从“丰”从“田”,“丰”象所植树形,“田”表示方域界画,合起来表示封疆国界;“都”则强调城市的宗法意义,也就是正统所在、政权所在。

城市是历史进步的产物。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由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的标志。

考古发掘已发现夏、商、周三代颇具规模的城堡遗址,《尚书》有“西邑夏”、“天邑商”、“作新大邑于东国雒”等记载。

先秦时期,夏都阳夏,商都亳、殷,周都丰、镐,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临淄、赵国的邯郸、魏国的大梁(今开封)、韩国的阳翟、秦国的咸阳、楚国的郢(江陵)、鲁国的曲阜、宋国的商丘、燕国的蓟丘(今北京地区)、吴国的吴(今苏州)、越国的会稽(今绍兴)、郑国的新郑(今郑州)等,已是著名的都会。

晏子就曾经夸耀说: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

”(《晏子春秋》)汉代以后,特别是唐宋以后,长安、洛阳、建业(今南京)、成都、汴京(今开封)、临安(今杭州)、襄阳、洪州(今南昌)、荆州、潭州(今长沙)、扬州、广州、太原、京口(今镇江)、泉州、大都(今北京)等大型都会,星罗棋布于神州,成为著名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都邑的兴起,必然在文学中得到反映。

最先以都邑为题材的文学形式是赋。

萧统《文选》为赋所立的第一个类目就是“京都”,所选载的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和《南都赋》、左思《三都赋》,直接以都邑作为题目。

其他一些类目如“郊祀”、“耕藉”、“畋猎”、“宫殿”所反映的皇家生活,也属于都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朝宋代鲍照的《芜城赋》,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黄滔的《馆娃宫赋》、明清之际陈维崧的《铜雀瓦赋》等写都市的兴衰,也可归于“都邑”一类。

在赋之后,都邑题材也进入诗歌之中。

凡以都邑景观、都邑生活、都邑人物、都邑物产、都邑文化风俗等为题材、内容的诗、词、散曲,就属于都邑诗歌。

2、都邑诗歌的历史概况先秦时期很少有真正意义上的都邑诗。

在《诗经》的少量作品中可以看到都邑的一些侧影,如《大雅·公刘》写周的祖先公刘率领周人由邰迁豳筑城的情形,《大雅·绵》写古公亶父由豳迁岐筑城的情形,《大雅·文王有声》写文王迁丰、武王迁镐的情形。

其中《绵》将古公亶父率领族人来到岐下相地、卜址、筑城的过程写得十分细致,将赋的手法运用到极致: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西水浒,至於岐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

曰止曰时,筑城于兹。

廼慰廼止,廼左廼右。

廼疆廼理,廼宣廼亩。

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

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

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廼立皋门,皋门有伉。

廼立应门,应门将将。

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再如《邶风·简兮》写宫廷舞蹈,《郑风·大叔于田》、《小雅》《车攻》、《吉日》写贵族、周王畋猎,《郑风》《有女同车》、《出其东门》、《溱洧》写都市士女出游,《小雅》《鹿鸣》、《湛露》、《彤弓》写君王宴飨,也都与都邑生活沾上了边。

真正的都邑诗出现在东汉以后。

一是因为此时都市已大为发展,都市生活已十分丰富,有素材可写;二是写京都的汉赋大为盛行,不可避免地对诗歌产生巨大影响。

古诗《青青陵上柏》是现在所见第一首正面描写都邑景观的诗: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魏晋以后,以都邑为表现对象的诗歌渐多。

曹植的《名都篇》写都会富家少年豪华放诞的生活,是都邑诗早期的名作: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

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

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首接飞鸢。

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

脍鲤臇胎虾,寒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

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

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这首诗开启了都邑诗的一个重要主题:

都邑贵族少年的豪奢与放纵。

晋代张华的《轻薄篇》进一步强化了这一主题,把贵游子弟的浮华和放逸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建安七子之一王粲有《公宴诗》一首:

昊天降丰泽,百卉挺葳蕤。

凉风撤蒸暑,清云却炎晖。

高会君子堂,并坐荫华榱。

嘉肴充圆方,旨酒盈金垒。

管弦发徽音,曲度清且悲。

合坐同所乐,但愬杯行迟。

常闻诗人语,不醉且无归。

今日不极懽,含情欲待谁?

见眷良不翅,守分岂能违。

古人有遗言,君子福所绥。

原我贤主人,与天享巍巍。

克符周公业,奕世不可追。

此诗为侍曹操所设宴飨而作,开启了都邑诗的另一主题——宴集。

王粲之后,仅《昭明文选》所载,就有建安时期曹植、刘桢所作《公宴诗》,应旸所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晋代陆机所作《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诗》,陆云所作《大将军宴会被命作诗》,应贞所作《晋武帝华林园集诗》;南朝谢瞻、谢灵运所作《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诗》,颜延之所作《应诏宴曲水作诗》、《皇太子释奠会作诗》,丘迟所作《侍宴乐游苑送张徐州应诏诗》,沈约所作《应诏乐游苑饯吕僧珍诗》。

至唐代,这种侍宴之作数量更多。

南朝鲍照《煌煌京洛行二首》盛称京洛之美,重在概写都邑景观:

凤楼十二重,四户八绮窗。

绣桷金莲花,桂柱玉盘龙。

珠帘无隔路,罗幌不胜风。

宝帐三千所,为尔一朝容。

扬芬紫烟上,垂彩绿云中。

春吹回白日,霜歌落塞鸿。

……南游偃师县,斜上霸陵东。

回瞻龙首堞,遥望德阳宫。

重门远照耀,天阁复穹隆,城旁疑复道,树里识松风。

黄河入洛水,丹泉绕射熊。

夜轮悬素魄,朝光荡碧空。

秋霜晓驱雁,春雨暮成虹。

曲阳造甲第,高安还禁中。

刘苍归作相,窦宪出临戎。

此时车马合,兹晨冠盖通。

谁知两京盛,欢宴遂无穷。

以山水作都邑诗是谢脁的一大特色,如:

灞涘望长安,河阳视京县。

白日丽飞甍,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

去矣方滞淫,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泪下如流霰。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

(《晚登三山还望京邑》)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逶迤带绿水,迢递起朱楼。

飞甍夹驰道,垂杨荫御沟。

凝笳翼高盖,叠鼓送华辀。

献纳云台标,功名良可收。

(《随王鼓吹曲·入朝曲》)由于城市的发展与繁荣,南朝乐府中有为数不少的作品以都邑为题,如《洛阳道》、《长安道》、《煌煌京洛行》、《长安有狭斜行》、《长安城西行》、《长安羁旅行》、《渭城少年行》、《大梁行》、《洛阳行》、《洛阳女儿行》、《邯郸行》、《邺都引》、《襄阳乐》、《江陵乐》、《寿城乐》、《石城乐》、《浔阳乐》、《襄阳曲》、《雍州曲》等,这反映都邑诗在南朝有了很大发展。

唐代国力强盛,京都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集中体现了大唐气象。

反映在文学中,是都邑诗得到了长足发展。

初唐时期产生了唐太宗李世民《帝京篇十首》、王勃《临高台》、卢照邻《长安古意》、骆宾王《帝京篇》四大都邑之作。

《帝京篇十首》继承了前代京都赋的开阔视野和铺张写法,从形胜、宫室、临朝、读书、阅武、听歌、观舞、苑囿、游览、宴饮等各方面表现京城的繁盛和帝王生活的豪华:

秦川雄帝宅,函谷壮皇居。

绮殿千寻起,离宫百雉余。

连甍遥接汉,飞观迥凌虚。

云日隐层阙,风烟出绮疏。

岩廊罢机务,崇文聊驻辇。

玉匣启龙图,金绳披凤篆。

韦编断仍续,缥帙舒还卷。

对此乃淹留,欹案观坟典。

移步出词林,停舆欣武宴。

雕弓写明月,骏马疑流电。

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

阅赏诚多美,于兹乃忘倦。

鸣笳临乐馆,眺听欢芳节。

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彩凤肃来仪,玄鹤纷成列。

去兹郑卫声,雅音方可悦。

芳辰追逸趣,禁苑信多奇。

桥形通汉上,峰势接云危。

烟霞交隐映,花鸟自参差。

何如肆辙迹,万里赏瑶池。

飞盖去芳园,兰桡游翠渚。

萍间日彩乱,荷处香风举。

桂楫满中川,弦歌振长屿。

岂必汾河曲,方为欢宴所。

落日双阙昏,回舆九重暮。

长烟散初碧,皎月澄轻素。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

斜汉耿层阁,清风摇玉树。

欢乐难再逢,芳辰良可惜。

玉酒泛云罍,兰餚陈绮席。

千钟合尧禹,百兽谐金石。

得志重寸阴,忘怀轻尺璧。

建章欢赏夕,二八尽妖妍。

罗绮昭阳殿,芬芳玳瑁筵。

佩移星正动,扇掩月初圆。

无劳上悬圃,即此对神仙。

以兹游观极,悠然独长想。

披卷览前踪,抚躬寻既往。

望古茅茨约,瞻今兰殿广。

人道恶高危,虚心戒盈荡。

奉天竭诚敬,临民思惠养。

纳善察忠谏,明科慎刑赏。

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

广待淳化敷,方嗣云亭响。

《临高台》重在描写都城的物质景观。

《长安古意》描写了长安权贵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

骆宾王《帝京篇》夸写山河宫阙,气势宏伟,辞藻富丽,当时极受称道。

除京都外,还有不少都市也很繁华,如李白的《南都行》所写南阳:

南都信佳丽,武阙横西关。

白水真人居,万商罗鄽阛。

高楼对紫陌,甲第连青山。

此地多英豪,邈然不可攀。

陶朱与五羖,名播天壤间。

丽华秀玉色,汉女娇朱颜。

清歌遏流云,艳舞有余闲。

遨游盛宛洛,冠盖随风还。

走马红阳城,呼鹰白河湾。

谁识卧龙刻,长吟愁鬓斑。

又如杜荀鹤《广陵诗》所写扬州:

广陵实佳丽,隋季此为京。

八方称辐凑,五达如砥平。

大旆映空色,笳箫发连营。

层台出重霄,金碧摩颢清。

交驰流水毂,迥接浮云甍。

青楼旭日映,绿野春风晴。

喷玉光照地,颦蛾价倾城。

灯前互巧笑,陌上相逢迎。

飘飘翠羽薄,掩映红襦明。

兰麝远不散,管弦闲自清。

曲士守文墨,达人随性情。

茫茫竟同尽,冉冉将何营。

且申今日欢,莫务身后名。

肯学诸儒辈,书窗误一生。

李贺的歌诗具有更浓厚的都市色彩,他的不少作品表现了都市中秦楼楚馆灯红酒绿、青春冶游的生活。

如:

垂杨叶老莺哺儿,残丝欲断黄蜂归。

绿鬓年少金钗客,缥粉壶中沉琥珀。

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榆荚相催不知数,沈郎青钱夹城路。

(《残丝曲》)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

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铛。

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

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

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

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大堤曲》)善于描写都邑风情是杜牧诗歌的一个显著特点,如脍炙人口的《江南春》、《扬州三首》、《泊秦淮》、《赠别二首》、《寄扬州韩绰判官》、《南陵道中》、《遣怀》、《题扬州禅智寺》等。

与其他诗人不同,杜牧善于运用绝句截取都市风情的一个个画面予以表现。

如: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泊秦淮》)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二首》其一)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晚唐杜荀鹤的《送人游吴》也是一首很好的都邑诗,写出了姑苏这座江南水城特有的景观: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都邑也得到空前发展,都邑作为经济中心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这种现实必然反映在诗歌创作中,形成了都邑诗歌的一次高潮。

著名诗人王禹偁、宋祁、梅尧臣、王安石、司马光、陆游、范成大、杨万里等都曾涉足这个领域;其中范成大是写作都邑诗较多的一位,其特点是以绝句写其故乡苏州风情。

词产生于都市,是出于都市娱乐的需要,所以较之诗有更明显的都邑色彩,写都邑之盛和都市生活的作品更为普遍。

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柳永,他的词用铺叙手法描绘了汴京、苏州、杭州等大都会的繁华。

如描写苏州湖山秀美、市井繁富的《瑞鹧鸪》:

吴会风流。

人烟好,高下水际山头。

瑶台绛阙,依约蓬丘。

万井千闾富庶,雄压十三州。

触处青蛾画舸,红粉朱楼。

方面委元侯。

致讼简时丰,继日欢游。

襦温袴暖,已扇民讴。

旦暮锋车命驾,重整济川舟。

当恁时,沙堤路稳,归去难留。

影响最大的则是写杭州的《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数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宴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风池夸。

《词林纪事》引《钱塘遗事》云:

“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有‘三秋桂子,十里荷香’之句。

此词流播,金主亮闻之,欣然起投鞭渡江之志。

”宋徽宗崇宁中设立大晟府,召集词人乐师,议论古音古调,创作新乐,按调填词,以周邦彦为提举,以万俟咏、晁端礼、田为、晁补之等为制撰官,史称“大晟词人”。

大晟词人作为宫廷词人,写了不少歌颂升平的都邑之作。

如周邦彦写青楼女子的《烛影摇红》:

芳脸匀红,黛眉巧画宫妆浅。

风流天付与精神,全在娇波眼。

早是萦心可惯。

向尊前、频频顾眄。

几回想见,见了还休,争如不见。

烛影摇红,夜阑饮散春宵短。

当时谁会唱阳关,离恨天涯远。

争奈云收雨散。

凭阑干、东风泪满。

海棠开后,燕子来时,黄昏深院。

晁端礼歌颂汴京繁华太平的《鹧鸪天》(十首选一):

阆苑瑶台路暗通。

皇州佳气正葱葱。

半天楼殿朦胧月,午夜笙歌淡荡风。

车流水,马游龙。

万家行乐醉醒中。

何须更待元宵到,夜夜莲灯十里红。

万俟咏描写寒食京城士女出游盛况的《恋芳春慢》:

蜂蕊分香,燕泥破润,暂寒天气清新。

帝里繁华,昨夜细雨初匀。

万品花藏四苑,望一带、柳接重津。

寒食近,蹴踘秋千,又是无限游人。

红妆趁戏,绮罗夹道,青帘卖酒,台榭侵云。

处处笙歌,不负治世良辰。

共见西城路好,翠华定、将出岩宸。

谁知道,仁主祈祥为民,非事行春。

仲舒的《望江南》描绘了成都蚕市的盛况,反映了北宋都市商业的发达:

成都好,蚕市趁遨游。

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灯火上红楼,车马溢瀛州。

人散后,茧馆喜绸缪柳叶已饶烟黛细,桑条何似玉纤柔。

立马看风流。

散曲也是一种都市文学,写都邑生活同样十分普遍。

如关汉卿【南吕·一枝花】《杭州景》:

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

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

这答儿忒富贵,满城中綉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

【梁州】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并无半答儿闲田地。

松轩竹径,药圃花蹊,茶园稻陌,花坞梅溪。

一陀儿一句题诗,行一步扇面屏帏。

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吴山色千叠翡翠。

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

更有清溪流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

浙江亭紧相对,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

【尾】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遥望西湖暮山势。

看了这壁,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

明代以至晚清,以竹枝词写都邑成为一种风气,明代顾彧有《上海竹枝词》、清代康乾年间董伟业有《扬州竹枝词》、嘉庆间六对山人有《锦城竹枝词》,道光间叶调元有《汉口竹枝词》等。

《汉口竹枝词》有近三百首之多,分市廛、时令、后湖、闺阁、杂记、灾异六卷,全面反映了清代中期汉口的风貌,其中尤以市廛一卷最具都邑特色。

下举其中写行业、移民、街名、搬运、会馆、餐饮、茶坊等七首以见一斑:

四坊为界市廛稠,生意都为获利谋。

只为工商帮口异,强分上下八行头。

(原注:

镇设二分司,自硚口至金庭公店,立居仁、由义二坊,属仁义司。

自此以下至茶庵,立循礼、大智二坊,属礼智司。

银钱、典当、铜铅、油烛、绸缎布匹、杂货、药材、纸张为上八行头,齐行敬神在沈家庙。

手艺作坊为下八行头,齐行敬神在三义殿。

)茶庵直上通桥口,后市前街屋似鳞。

此地从来无土著,九分商贾一分民。

(原注:

一分民,亦别处之落籍者。

)街名一半店名呼,芦席稀稀草纸粗。

一事令人惆怅甚,美人街上美人无。

(原注:

纬子、衣服、袜子、剪子、芦席、草纸、打扣等街巷,皆以店名;惟美人街则山榛隰苓,徒忾慕乎西方矣。

)杂货扛抬到晚休,外班气力大如牛。

横冲直撞途人避,第一难行大码头。

(原注:

行栈抬货者名外班。

)一镇商人各省通,各帮会馆竞豪雄。

石梁透白阳明院,瓷瓦描青万寿宫。

(原注:

阳明书院即绍兴会馆。

梁柱均用白石,方大数抱,莹腻如玉,诚钜制也。

江西万寿宫瓦,用淡描瓷器,雅洁无尘,一新耳目。

汉口会馆如林,之二者,如登泰山绝顶,“一览众山小”矣。

)银牌点菜莫论钱,西馔苏肴色色鲜。

金谷会芳都可吃,坐场第—鹤鸣园。

(原注:

馆有苏馆、西馆、金谷、会芳、五明、聚仙,皆有名。

惟鹤鸣座头明洁,器具精良,冠服之土觞咏为宜。

)无数茶坊列市阛,早晨开店夜深关。

粗茶莫怪人争嗑,半是丝弦半局班。

(原注:

女唱曰丝弦,屠户、菜佣聚集而唱曰局班。

3、都邑诗歌的主要内容都邑诗歌的内容明显受到“京都”类大赋的影响。

班固《西都赋》主要写西都的地理形势、城池道路、街衢闾阎、市廛列肆、士女娱乐、游士商贾、列侯游侠、公子食客、五陵郊野、苑囿异兽;张衡《西京赋》突出写了畋猎游宴、杂技歌舞;《东京赋》突出写了祭祀礼仪;《南都赋》则写了宝利珍怪、山木川渎、陂泽园圃、厨膳宴飨、修禊风俗、宫室建筑。

都邑诗歌的内容也大抵不外这些,可概括为都市建筑景观、都市社会景观、都市特殊人物、都市兴衰四个方面。

(1)都邑建筑景观描绘都邑建筑景观是最富有都邑外在特征的一类。

这类诗重在刻画都邑的市容市貌,表现都邑的富丽繁华。

景观有大、中、小之别。

大景观是对都邑总体面貌的描述。

有的写其地理形势,如陆机《齐讴行》写齐营丘城:

营丘负海曲,沃野爽且平。

洪川控河济,崇山入高冥。

东被姑尤侧,南界聊摄城。

海物错万类,陆产尚千名。

孟诸吞楚梦,百二侔秦京。

惟师恢东表,桓后定周倾。

天道有迭代,人道无久盈。

鄙哉牛山叹,未及至人情。

爽鸠苟已徂,吾子安得停。

行行将复去,长存非所营。

有的写城市格局、建筑以及四时景色,如鲍照《煌煌京洛行二首》其二:

南游偃师县,斜上霸陵东。

回瞻龙首堞,遥望德阳宫。

重门远照耀,天阁复穹隆。

城旁疑复道,树里识松风。

黄河入洛水,丹泉绕射熊。

夜轮悬素魄,朝光荡碧空。

秋霜晓驱雁,春雨暮成虹。

曲阳造甲第,高安还禁中。

刘苍归作相,窦宪出临戎。

此时车马合,兹晨冠盖通。

谁知两京盛,欢宴遂无穷。

有的除写建筑之外,还写生活于其中的贵游、丽人的豪奢,如韦应物《长安道》:

汉家宫殿含云烟,两宫十里相连延。

晨霞出没弄丹阙,春雨霏微自甘泉。

甘泉依微春尚早,长安贵游爱芳草。

宝马横来下建章,香车却转避驰道。

贵游谁最贵,卫霍世难比。

何能蒙主恩,幸遇边尘起。

归来甲第拱皇居,朱门峨峨临九衢。

中有流苏合欢之宝帐,一百二十凤凰罗列含明珠。

下有锦铺翠被之灿烂,博山吐香五云散。

丽人绮阁情飘飖,头上鸳钗双翠翘。

低鬟曳袖回春雪,聚黛一声愁碧霄。

山珍海错弃籓篱,烹犊炰羔如折葵。

既请列侯封部曲,还将金印授庐儿。

欢容若此何所苦,但苦白日西南驰。

中景观是选取都邑中某个局部加以描绘,如梁·简文帝《洛阳道》写洛阳城中大道上的景观:

洛阳佳丽所,大道满春光。

游童时挟弹,蚕妾始提筐。

金鞍照龙马,罗袂拂春桑。

玉车争晓入,潘果溢高箱。

范成大《长安闸》写杭州水运所经之处景观:

斗门贮净练,悬板淙惊雷。

黄沙古岸转,白屋飞檐开。

是间袤丈许,舳舻蔽川来。

千车拥孤隧,万马盘一坏。

蒿尾乱若雨,樯竿束如堆。

摧摧势排轧,汹汹声喧豗。

偪仄复偪仄,谁肯少徘徊!

传呼津吏至,弊盖凌高埃。

嗫嚅议讥征,叫怒不可裁。

吾观舟中子,一一皆可哀:

大为声利驱,小者饥寒催。

古今共来往,所得随飞灰。

我乃畸於人,胡为乎来哉?

宋·陈克《菩萨蛮》写繁华都市的街景:

赤阑桥尽香街直,笼街细柳娇无力。

金碧上青空,花晴帘影红。

黄衫飞白马,日日青楼下。

醉眼不逢人,午香吹暗尘。

小景观是指描绘某一具体建筑,如:

新宫实壮哉,云里望楼台。

迢递翔鹍仰,联翩贺燕来。

重寒露檐宿,返景夏莲开。

砌石披新锦,花梁画早梅。

欲知安乐盛,歌管杂尘埃。

(阴铿《新城安乐宫》)绮甍悬桂栋,隐暧傍乔柯。

势高凌玉井,临迥度金波。

易觉凉风至,早飞秋雁过。

高台相思曲,望远骚人歌。

幸属此迢递,知承云雾多。

(梁·谢举《陵云台》)太子池南楼百尺,八窗新树疏帘隔。

黄金铺首画钩陈,羽葆亭童拂交戟。

盘纡栏楯临高台,帐殿临流鸾扇开。

早雁声鸣细波起,映花卤簿龙飞回。

(温庭筠《雍台歌》)无论哪一种都可用四个字来概括:

富丽繁华。

(2)都邑社会景观都邑首先是政治中心,尤其京城是天子所居,朝廷的各种活动构成都邑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都邑又是达官贵人集中的地方,他们过着豪奢淫逸的生活,这也是都邑诗所要反映的;唐、宋以后,都邑作为经济中心的功能越来越突出,反映都邑经济生活逐渐成为都邑诗歌的一大特色;都邑又是文化娱乐中心,表现种类繁多的文化娱乐活动也是都邑诗歌的又一特色。

①朝廷仪典政治活动主要表现为朝廷制度化的礼仪,如籍田、亲蚕、朝会、祭祀、畋猎、宴飨、封禅、巡守等。

反映这类活动的诗歌都具有“颂圣”的性质,歌颂皇家气象和天子的圣明、威严,粉饰太平。

这类作品往往堆砌富丽堂皇的辞藻,缺乏真实情感,审美价值不高,但具有历史认识价值。

下面就籍田、上朝、畋猎、科举等方面略举一些例子。

籍田籍田是一种古老的朝廷仪典。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曰:

“天子乃以元日,祈谷于上帝,天子亲载耒耜,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诸侯九推,庶人终亩,反,乃执爵于太寝,命曰劳酒。

”籍田既奉祀宗庙,又寓有劝农之意,是农耕文化的反映,为历朝所沿袭。

宋代周端臣《游籍田》一诗对这一国典有很细致的细节描述,使人读后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受:

国典斯为重,亲耕示不轻。

诏涓正月吉,躬率百僚行。

奉礼仪修献,司农哭具呈。

储胥严武备,卤簿肃文明。

北阙班春早,东郊贺雨晴。

青坛晨气润,紫陌晓寒清。

玄武移天仗,钩陈出帝城。

停云依别殿,翔鸟避行营。

十二苍龙驾,三千日虎兵。

园花迎翠辇,田柳拂霓旌。

少皋陈圭瓒,先农荐特牲。

绀辕萦黛耜,苍佩映朱弦。

俯讲三推礼,祗勤万乘情。

艰难均土庶,次第及公卿。

海寓瞻秋稔,山川庆礼成。

岂惟知稼穑,况乃奉粢盛。

祈岁稽豳雅,因时访舜耕。

顾严天下劝,非侈国人荣。

芸史观先烈,桑枢欢晚生。

何当蒇熙事,夷夏颂隆平。

上朝上朝是京官朝见皇帝的礼仪。

古代京官每天早晨都要上朝觐见皇帝,奏事议政。

古代写上朝的诗歌数量很多,重在表现朝堂肃穆的气氛、天子的威仪和臣子的恭谨。

如梁·何逊《早朝车中听望诗》写早朝途中情景:

诘旦锺声罢,隐隐禁门通。

蘧车响北阙,郑履入南宫。

宿雾开驰道,初日照相风,胥徒纷络绎,驺御或西东。

暂喧耳目外,还保性灵中。

方验游朝市,此说不为空。

唐代有更多优秀的早朝诗作,其中最为知名的是贾至的《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以及王维、、岑参、杜甫三人的和诗。

下录王维、杜甫的两首:

绛帻鸡人报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

朝罢须裁五色诏,佩声归到凤池头。

五夜漏声催晓箭,九重春色醉仙桃。

旌旗日暖龙蛇动,宫殿风微燕雀高。

朝罢香烟携满袖,诗成珠玉在挥毫。

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

唐诗中还有一些反映在宫中、省中值班的“宿直”诗,如魏元忠《直中书省》,苏颋《秋夜寓直中书呈黄门舅》,杜甫《晚出左掖》,白居易《春夜宿直》、《夏夜宿直》、《八月十五夜禁中独直对月忆元九》,吴融《八月十五夜禁直寄同僚》……以杜甫《春宿左省》最为著名: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鈅,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杜甫《春宿左省》)畋猎古代有大田之礼,为军礼之一。

《周礼·春官·大宗伯》:

“大田之礼,简众也。

”田即畋猎,简是检阅。

古代天子诸侯每年都要定时外出畋猎,成为一种朝廷仪典。

畋猎不仅是游乐,更具有讲武的作用,带有政治、军事性质,故自先秦以至清代,皇家畋猎活动从未间断。

京都类赋中大都写到苑囿畋猎,把这看成是天子的重要活动之一。

反映畋猎的诗,在乐府中有《游猎篇》、《行行且游猎》旧题。

如晋·张华《游猎篇》:

岁暮凝霜结,坚冰沍幽泉。

厉风荡原隰,浮云蔽昊天。

玄云晻■合,素雪纷连翩。

鹰隼始击鸷,虞人献时鲜。

严驾鸣俦侣,揽辔过中田。

戎车方四牡,文轩驭紫燕。

舆徒既整饬,容服丽且妍。

武骑列重围,前驱抗修旃。

倏忽似回飙,络绎若浮烟。

鼓噪山渊动,冲尘云雾连。

轻缯拂素霓,纤网廕长川。

游鱼未暇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