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防范措施.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264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doc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风险防范措施.doc(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doc

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坠床与跌倒报告制度及防范措施

(一)对于有意识不清并躁动不安的患者,应加床档,并有家属陪伴。

(二)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三)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四)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不做体位突然变化的动作,以免引起血压快速变化,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五)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六)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七)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八)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

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九)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处理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上报程序】

发生坠床/跌倒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情况逐级上报

1.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使用信号灯告诉医护职员,给夺必要的从事办法。

2.共同大夫对患者进行查抄,依照伤情采取必要的抢救办法,并实时上报护士长。

 3.增强巡视至病情稳定。

巡视外缜密观察病情变迁,发现病情变迁,实时向大夫报告叨教。

跌倒(坠床)报告制度与防范措施

1、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和培训,增强对高危患者评估及预防策略的意识。

2、建立患者跌倒(坠床)预防及处理流程。

3、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包括跌倒危险、最大伤害及安全活动注意事项方面的教育。

指导高危患者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

4、入院指导明确,让患者熟悉床单位和病房的设置,知道如何得到援助。

5、通过示范确定患者及家属能正确使用呼叫系统。

6、指导家属将床周围的用品整理好,保持走道畅通无障碍。

7、提供光线良好的活动环境。

夜晚巡视高危患者时,不要让病房太暗,打开夜灯或卫生间的灯。

8、将常用物品置放于病人视野内且易于拿取的范围内。

便器应倒空并置于适当位置。

9、责任护士或夜班护士对高危情况(有跌倒史、意识障碍、65岁以上老年人、服用镇静剂、降压药等)的患者进行评估,在床头卡上挂防跌倒、坠床标志。

10、将评估情况告知家属,留陪护监管,做好相关指导。

11、注意环境安全,走廊和洗手间设防滑标记。

12、教会患者轮椅、助行器的使用方式,使用轮椅时或上下床注意脚轮的固定,患者下床应搀扶。

13、对于有可能发生病情变化的患者,要认真做好健康教育,告诉患者体位不宜突然改变,以免引起体位性低血压,造成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等症状,易于发生危险。

14、教会患者一旦出现不适症状,最好先不要活动,应用信号灯告诉医护人员,给予必要的处理措施。

15、在床上活动的患者,嘱其活动时要小心,如有需要可以让护士帮助。

16、对于有意识不清、麻醉后未清醒及年老者等,应拉起两侧床档且固定好。

对于极度躁动的患者,可应用约束带实施保护性约束,但要注意动作轻柔,经常检查局部皮肤,避免对患者造成损伤。

17、一旦患者不慎坠床或跌倒时,护士应立即到患者身边,通知医生迅速查看全身状况和局部受伤情况,初步判断有无危及生命的症状、骨折或肌肉、韧带损伤等情况。

18、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根据伤情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并及时上报护士长。

19、加强巡视至病情稳定。

巡视中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生汇报。

20、及时、准确记录病情变化,认真做好交接班。

【处理程序】

做好安全防范→发生坠床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加强巡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准确记录→做好交接班

【上报程序】

发生坠床/跌倒时→护士立即赶到→通知医生→查看受伤情况→判断病情→采取急救措施→上报护士长→护士长根据情况逐级上报

压疮的防范措施

一、评估:

积极评估是预防压疮的关键。

评估内容包括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肢体活动能力、自理能力、排泄情况及合作程度等)和易患部位。

1、新病人在入院时进行评估。

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需一周评估一次;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需一周评估两次;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需1天评估一次;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需每班评估一次;当病人病情变化时随时评估。

2、经评估确定危险程度:

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9分以下提示极度危险。

评分≤18分应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

3、根据危险程度制定预防计划并组织实施:

得分在15-18分的病人采取制定定时翻身计划,帮助病人进行最大程度的身体移动、保护病人的足跟部、为卧床或坐轮椅病人提供能降低局部压力的床垫或轮椅垫,同时注意处理病人潮湿、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压疮中度危险者除采取以上措施外,还应注意侧卧位时使用海绵垫或软枕使病人倾斜30°;高度危险者还应增加翻身次数;极度危险者除采取以上全部措施外,对于有难处理的疼痛和有翻身引起严重疼痛的病人应使用特殊的能降低局部压力的床垫

4、对于难免性压疮及时申报:

经评估后由科室护士长及责任护士填写高危人群压疮评估表上报护理部,护理部组织相关科室护士长会诊核实后,确定为难免性压疮并登记在册。

对批准的病例经会诊后制定预防措施,科室护士长根据具体情况组织实施,会诊小组定期对护理措施及其效果进行评价,及时纠正、调整预防措施。

二、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1、经常变换体位,间歇性解除局部组织承受的压力:

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30分钟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并根据力学原理合理摆放体位。

对受压部位的皮肤,适当给予按摩。

建立翻身记录卡,记录翻身时间、卧位变化及皮肤情况。

长期坐轮椅的患者至少每小时更换姿势一次,或至少每15分钟改变重力支撑点,以缓解坐骨结节处压力。

2、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

可采用软枕或支撑性产品(泡沫垫、凝胶垫、水垫等)垫于身体空隙处,保护骨隆突处皮肤。

3、正确使用石膏、绷带及夹板固定:

衬垫应平整、柔软;夹板应松紧适度,随时观察颜色、温度及血运情况。

4、应用减压辅料:

根据情况选择减压敷料(如泡沫类敷料或水胶体类敷料)敷于压疮好发部位以局部减压。

5、应用减压床垫: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及减压床垫的适用范围,及时恰当的使用气垫床、水床等全身减压设备以分散压力,预防压疮发生。

6、避免和减少摩擦力和剪切力的作用:

半卧位时,如无特殊禁忌,床头抬高≤30°.长期坐轮椅的患者,尽量坐直并紧靠椅背,必要时垫软枕,双膝关节屈曲90°,适当约束防止下滑。

使用便器时,抬高臀部,不可硬塞、硬拉,必要时在便器边缘垫软纸、布垫或撒滑石粉,房子擦伤皮肤。

保持床单被褥清洁、平整、无渣屑。

7、保护患者皮肤,避免局部不良刺激:

加强基础护理,用清水或中性溶液清洁皮肤。

擦洗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皮肤。

易出汗的部位应及时擦洗汗液。

对大小便失禁的患者,及时擦洗皮肤和更换床单、衣物,局部使用皮肤保护剂,避免局部皮肤受刺激。

8、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长期卧床患者,每日做主动或被动的关节运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

改变体位后对受压部位进行适当按摩,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9、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病情允许情况下,给予压疮高位患者高热量、高蛋白及高维生素饮食。

10、鼓励患者活动:

病情允许情况下,协助患者进行肢体训练,鼓励患者尽早离床活动,预防压疮发生。

11、实施健康教育:

指导患者和家属掌握预防压疮的知识和技能,有效参与和独立采取预防压疮的措施。

管路滑脱防范制度及措施

  1、管路滑脱主要是指胃管、尿管、引流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中心静脉导管和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等管路的脱落。

  2、置管后,在体外用胶布做一标记,经常巡视,防止管道脱出。

各班应床头交接管道的位置及通畅情况。

护士对患者安置的各种引流管应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3、告之患者及家属保持管道的功能位置,避免导管受压,翻身时注意勿牵拉。

  4、患者躁动时,设专人看护或进行肢体约束,以免患者自行拔出。

  5、进行各种护理操作时,避免导管牵拉脱出。

  6、对外出做检查或下床活动的患者,应认真检查导管接口处是否衔接牢固,并告之患者及家属注意避免牵拉。

  7、护理人员应认真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及合作程度,确定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的危险。

  8、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的患者,应告知本人及家属,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性,取得配合。

  9、制定防范措施,必要时在家属同意情况下采取适当的约束,并做好交接班。

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

  10、护士应按分级护理及时巡视病房,仔细观察导管接口处是否固定良好及检查约束部位,并做好护理记录,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11、一旦发生导管接口处脱管,应立即将导管反折,对导管接口两端彻底消毒后,再进行连接,并做妥善固定。

如胃管不慎脱出,应及时检查患者有无因胃管内容物流出造成呛咳或窒息。

  12、护士长要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保证安全。

 管路滑脱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

一、医务人员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评估患者是否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

二、将各种导管按照风险等级分类评分,根据患者意识状态进行评分,将导管风险等级分及患者意识状态评分分值相加,评估患者累积分值≥5分者确定为重点护理、监控对象,责任护士填写管路滑脱风险评估表,报告护士长,在患者床头挂"防导管滑脱"标识牌,实施护理措施。

三、管路滑脱风险动态评估:

评估累积分值≥5分建立评估表,并每周至少评估一次,有管路数和管路风险相关因素变化做好动态评估。

四、如发现管道脱落,或存在危险因素,要及时制定防范计划与措施,并做好交接班。

五、对患者及家属及时进行宣教,使其充分了解预防管路滑脱的重要意义。

六、加强巡视,随时了解患者情况并记好护理记录,对存在管路滑脱危险因素的患者,根据情况安排家属陪伴。

七、护士要熟练掌握管路脱落的紧急处理预案,当发生患者管路滑脱时,要本着患者安全第一的原则,迅速采取补救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或将损害降至最低。

八、当事人要立即向护士长汇报,并将发生经过、患者状况及后果及时报护理部;按规定填写患者意外登记表,24小时内报护理部。

九、护士长组织科室工作人员认真讨论,提高认识,不断改进工作。

十、发生管路滑脱的个人,有意隐瞒不报,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十一、护理部定期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分析,制定防范措施,不断完善护理管理制度。

用药差错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用药差错是指药物应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可发生在药物选择、处方、配方、标签、包装、发药、服用和监测过程中。

用药差错是客观存在的,发生原因有操作者个人因素,也存在管理体系的漏洞。

发生用药差错与医生医嘱、处方书写、药品调配、药品应用这三个主要环节有关[1]。

现就用药差错的原因及防范介绍如下。

发生差错的主要原因

用药是一项非独立的治疗性操作,是实践中重要的一环,是医、药、护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用药过程的参与者有医师、药师、患者及其监护人、护士与相关的医务人员。

1.医师开方差错[2]

1.1书写差错,如将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畜牧兽医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