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三单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25210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99.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上第三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三上第三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三上第三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三上第三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三上第三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上第三单元.docx

《三上第三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上第三单元.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上第三单元.docx

三上第三单元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

8.蒲公英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思考与调整: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同。

教学难点:

顺清课文脉络,感知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结果他们的命运也各不同。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先学提纲:

(1)字词我先学

 

(2)课文我先读

●把课文轻声读两遍,再大声读一遍。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再想一想每段分别写了什么?

学着老师的样子概括一下:

思考与调整:

(1)蒲公英种子(谁)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干什么)。

(2)(谁)(干什么)

(3)

(4)

●想一想根据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可以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在书上标一标“‖”。

故事的开端: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结局:

教学程序:

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出示蒲公英的谜语:

小小伞兵随风飞,飞到东来飞到西,降落路边田野里,安家落户扎根基。

2.出示一组精美的蒲公英图片,让学生用喜欢的语气喊出它的名字。

3.请同学们拿出小手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

《蒲公英》。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有方向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一)检测字词

出示词语:

绒球、降落伞、嘱咐、表面、沙漠、迷惑、泥巴、富翁、湖泊、瞧

1.正音

在这些生字词当中,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交流时重点强调:

(1)“绒、降、翁”是后鼻音

(2)“绒、嘱”是翘舌音(3)湖泊的“泊”多音字。

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思考与调整:

2.辨形

字音都读准了,你觉得哪些字在写的时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我们来交流一下。

谁愿意帮帮他?

预设:

(1)注意“绒”的右边不要多写一竖,变成“戒”。

(2)“降”字右下不要写成“牛”字。

(3)口字旁的位置,“嘱”的右半部分的写法

3.描红:

把这四个生字描一描,记一记。

(二)顺读课文

1.自由读文

要求: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检测

(1)蒲公英长什么样?

请你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谁来帮帮他?

预设:

①花托、绒球、降落伞(结合图理解);②随风飘荡(联系实际讲)。

再指名读,注意长句子:

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在蓝天白云下随风飘荡。

(2)太阳公公可喜欢你们了,看到你们这些小降落伞要各自安家了,心里也很开心。

不过,他知道你们是第一次离开妈妈的怀抱,他还不太放心呢!

有几句话要嘱咐你们,他都说了些什么呢?

小蒲公英又是怎么做的呢?

谁愿意读第二、三自然段?

指导理解:

①(结合图理解)“金光闪闪的”沙漠、“银花朵朵的”湖泊、“黑黝黝的”泥土。

(3)小降落伞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说法和做法各不相同,他们结果怎样呢?

谁来读第四自然段?

重点指导长句子:

只有落在泥土里的种子茁壮成长起来,他们在金灿灿的阳光下竞相开放,把大地装点得更加美丽。

四、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一)读文划句

1.放声朗读课文,用“——”划出太阳公公嘱咐的内容,用“~~”划出两颗小种子错误的做法和想法,用“==”划出他们的结果。

2.学生交流。

思考与调整:

(二)顺清脉络

课文就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

谁能根据老师的提示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蒲公英的种子对太阳公公的嘱咐有不同的态度。

大多数“小降落伞”们都听了太阳公公的话,落到      ,结果      。

可有一颗种子落到      ,结果      。

而另一颗种子落到       ,结果      。

五、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1.冬末春初的时候,蒲公英妈妈头上的花瓣落下了,她迎来了自己的宝宝——种子,小朋友看,她的宝宝长得怎么样啊?

(出示图片)出示填空——()的绒球

相机理解:

(洁白)的绒球、(可爱)的绒球

指导朗读:

蒲公英的花瓣落了,那洁白的小绒球多么可爱,读第一句话。

2.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降落伞,风婆婆正催小宝宝远行呢!

小宝宝们告别了妈妈,向着蓝天飞去了。

此刻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颗蒲公英宝宝,你会做些什么呢?

(飞上蓝天,飞去田野……)

指导朗读:

一阵阵风吹过,那可爱的小绒球就变成了几十个小伞兵,多么神奇的蒲公英,读。

3.我们也来做一回蒲公英宝宝,让风婆婆带我们去旅游吧(配上风声)!

(请小朋友体验飞翔蓝天的感觉)你觉得心情如何?

(快乐、轻松、无忧无虑的)此刻的心情可以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吗?

指导朗读“一阵阵风吹过……随风飘荡”(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小降落伞在微风的吹拂下离开了妈妈的怀抱。

他们要到广阔的天地里去自由地生活,多么激动,多么愉快啊!

让我们一起读好第一自然段。

5.顺延激情:

就这样,种子们跟着风婆婆开始了他们的旅程,一年过去了,它们在大千世界里有了怎样的命运呢?

我们下节课继续。

六、精心设计练习题,检测完善

1.抄写生字。

2.组词。

3.朗读课文。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

8.蒲公英第2教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教学目标:

思考与调整: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品读感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3.会用“嘱咐”造句。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感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教学难点:

复述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先学提纲:

(1)课文内容我先学。

●找出文中太阳公公嘱咐的话,用浪线画下来,再完成下面的内容。

孩子们记住,别落在表面上()的地方,那是()。

也不要被()所迷惑,那是()。

只有(),才是你们生根长叶的地方。

●课文第三自然段“小降落伞群体”和“两颗小种子”有着不同的想法和行为,读读他们的语言,想象他们自以为是的心情。

●读了第三自然段,试着劝告那两颗落到沙漠里、湖泊里的的小种子:

(2)复述故事我最棒

蒲公英

●试着用老师给你的提示,把故事讲给爸妈听一听。

故事的开端——种子成熟,随风飘荡。

故事的发展——不同想法,不同做法。

故事的结局——不同地方,不同命运。

思考与调整: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蒲公英》,欣赏两幅图,花托上长出了什么?

(绒球)齐读。

默写“绒球”

微风轻轻一吹,你看到了什么?

(蒲公英的种子)像什么?

(一个个小降落伞。

)默写“降落伞”。

看大屏幕,校对。

注意“绒”的右边是横撇,不要加一点。

“降”字右边不要写成“牛”字。

2.“绒球、小降落伞”写出了蒲公英的美丽。

第一段的语言更生动,你能背吗?

指名背,齐背。

师(引背):

秋天到了,蒲公英的花瓣,花托上。

一阵风吹过,那可爱的绒球就变成了,在蓝天白云下。

(投影上出示相应的句子)

二、出示目标,学有方向: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通过品读感悟,明白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3.会用“嘱咐”造句。

三、品读感悟

秋天到了,这些可爱的小降落伞在风婆婆的帮助下飞了起来。

它们在随风飘荡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一些什么事呢?

打开书,默读二到四自然段,想一想。

指名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说出来(幻灯片出示提示)。

(一)自主探究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我给你们五次提问的机会,相同的问题不要重复问。

预设:

(1)太阳公公为什么嘱咐小种子?

(师板书:

嘱咐?

(2)太阳公公嘱咐小种子什么?

(3)为什么有两颗小种子不这样想,一颗到沙漠一颗到湖泊?

(4)为什么不能落到沙漠和湖泊里?

(5)落在沙漠和湖泊里的种子遭到了怎样的结果?

(二)感悟太阳公公“亲切地嘱咐”。

思考与调整:

刚才同学们都提出了不明白的地方,让我们读书解决吧。

1.提示任务:

看看小降落伞临走前太阳公公对他们说了什么话?

(相机多媒体出示太阳公公的话)

2.自主阅读:

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展示交流:

预设:

(1)要想读好这段话,必须要读懂“嘱咐”一词,你知道它的意思吗?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什么时候、谁对你也可以用这个词?

结合学生回答肯定长辈对晚辈说话才说“嘱咐”。

他们经常嘱咐你们什么呀?

谁试着用“嘱咐”说一句话?

A.妈妈总会嘱咐我:

“上课要,不要。

B.老师经常嘱咐我们:

“同学之间应该,不能。

C.嘱咐——。

(2)谁愿意当一回太阳公公,嘱咐嘱咐蒲公英宝宝们?

试试怎样读才显得够亲切呢?

试读、指名朗读太阳公公的话。

太阳公公的话是多么意味深长,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段话吧。

学生齐读。

(3)太阳公公告诉小蒲公英什么地方不能去?

什么地方能去?

沙漠是什么样的?

湖泊呢?

泥土又是什么样的?

(看图体会)(板书:

金光闪闪的沙漠、银花朵朵的湖泊、黑黝黝的泥土)

学习关联词:

“只有……才……”。

太阳公公告诉小蒲公英们,除了黑黝黝的泥土,其它地方可以去吗?

你是从哪些词语读出来的?

(多媒体出示书中“只有……才……”的句子。

(三)感悟小种子的不同行为和想法。

1.听了太阳公公的嘱咐,小蒲公英们,我们可以动身去旅行了。

到哪儿去安家呢?

咱们还是一边旅行一边决定吧!

孩子们,风伯伯来送我们了,来,动起来!

思考与调整:

2.出示画有湖泊、森林、小河、房屋、田野、沙漠的板画。

3.孩子们,在快乐的的旅行中,你见到了什么?

你想住在哪儿?

请你们边旅行边说说自己看到的和自己决定住下来的地方。

决定好了就住下来吧!

指名说说自己想住的地方是哪儿?

为什么想住这里?

预设:

我想住在森林里,那里有许多花草树木可以做我的好朋友陪伴我;

我想住在屋顶上,可以看到远方的风景;

我想住在沙漠里,那里阳光充裕,可以天天晒太阳;

我想住在湖泊里,那里波光粼粼,一定很好玩;

我想住在城市里,那里热闹繁华,一定会生活得很舒服……

4.好的,你们都有自己的想法,让我们看看书上的小蒲公英们又是怎样想的。

(看书中大部分蒲公英们的想法。

(1)师引读小蒲公英们大声答的话。

(2)抓住两个感叹号指导读好语气。

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一句的标点符号有些特殊?

(有两个感叹号。

)为什么呢?

(这里表示小蒲公英们很肯定,他们的决心不动摇)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

指名读,分大组齐读。

5.小蒲公英们都这样做了吗?

A.一颗小种子的做法

(1)“一颗种子”是怎么做的?

指名读。

(2)“这黑黑的泥巴有什么意思!

”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用什么语气读?

指名读。

(3)“瞧,那金光闪闪的地方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

到那儿去,我准会变成百万富翁。

”这句话中有两个意思相近的词你能找到吗?

(一定,准会。

这颗小种子他自己以为一定有数不尽的宝贝,准会变成百万富翁,事实上,一定是这样吗?

(4)你觉得这是一颗怎样的种子呢?

(看到金光闪闪就以为是宝贝,想得这么简单呀,我们不妨送给他一个词语:

自以为是相机板书)

思考与调整:

(5)你觉得这颗小种子的话该怎么读呢?

自己先练一练好吗?

指名读。

B.另一颗小种子的做法

(1)另一颗种子是怎么做的?

指名读。

(2)从他的话里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

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呢?

体会词语“得意”“一定”

(3)此刻这课种子的得意劲你能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

(4)落在湖泊里还这么得意,你觉得这是一颗怎样的种子呀?

(得意过了头,你可以找个词语形容一下它吗?

板书:

得意忘形)

6.让我们分角色朗读来体会一下蒲公英种子此时的心情吧!

(分角色朗读)

7.想象说话:

这两颗小种子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太阳公公看到这一幕时,他会眼睁睁袖手旁观吗?

假如你是太阳公公,会怎样劝告这两颗想落到沙漠里、湖泊里的种子?

交流:

指导结合板书回答:

沙漠和湖泊,表面上好看,实际上却充满危险。

所以我们不能去,因为。

我们应该去,虽然,但是。

(四)感悟小种子的不同结局

1.好,你们和书上的小蒲公英们都找到了自己想住的地方,那么一年后我来看大家过得怎么样。

(多媒体出示:

一年后……)

2.时光过得真快!

一年过去了,谁能告诉我,你生活在哪?

现在什么样子?

预设:

我生活在森林里,有大树的呵护,我生活得很好;

我生活在湖泊里,很不幸,我被淹死了;

我生活在城市里,环境很不好,又没有泥土,在水泥地板的缝里生活得很不好;

我生活马路边,生活还好,只是很瘦;

我生活在沙漠里,早已被干死了……

3.你们由于当初的选择不同,于是有了各自不同的生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书中的小种子的结果又怎样呢?

齐读第4自然段。

思考与调整:

4.交流后板书:

板书:

茁壮成长、竞相开放早已干死早已淹死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去沙漠的小蒲公英干死了,去湖泊的小蒲公英淹死了,这是为什么呢?

(生:

蒲公英本来就应该生长在泥土里才对。

太阳公公的话多有道理呀,让我们再读一读太阳公公的话!

2.由蒲公英种子的不同结果,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

做人要脚踏实地;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做事要实事求事,不要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还要听取前辈正确的指导。

(生边说师边板书。

四、检测完善:

1.用“嘱咐”造句。

2.复述课文:

现在我们把这篇课文学完了,谁能根据老师的板书说说这个故事?

3.完成《补充习题》。

 

板书设计:

8.蒲公英

沙漠湖泊泥土

金光闪闪波光粼粼黑黝黝

干死淹死茁壮成长

自以为是得意忘形脚踏实地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

9.三袋麦子第1教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区别“防”、“访”,掌握“仍”的笔顺。

3.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区别“防”、“访”,掌握“仍”的笔顺。

教学难点:

区别“防”、“访”,掌握“仍”的笔顺。

课前准备:

小黑板

先学提纲:

(1)字词我先学

 

(2)课文我先读

●把课文轻声读两遍,再大声读一遍。

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再想一想每段分别写了什么?

学着老师的样子概括一下2、3、4自然段的内容:

(2)小猪(谁)磨面粉做食品(干什么)

(3)

(4)

●想一想根据故事的开端、发展、结局可以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

在书上标一标“‖”。

思考与调整:

故事的开端:

故事的发展:

故事的结局:

教学过程:

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板书:

麦),同学们,请随我一起来书写这个字。

(同时书写好“麦子”)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粮食作物,当你看到这个词的时候,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可以用词或句子来表达。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与麦子有关的童话故事(补充完整“三袋麦子”)。

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请大家自由去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设计意图:

第二单元学习的都是写景的课文,其中《北大荒的秋天》是典型的描写秋天景色的。

于是我在设计时,有意地将“麦子”与秋天丰收的景色联系起来,同时也是为了使文本“接近”学生,达到开篇与积累“双赢”的效果。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有方向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区别“防”、“访”,掌握“仍”的笔顺。

3.初步感知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三、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预习检测:

生字词会读了吗?

(生答“会”)我来检查一下。

(出示生词)麦子 馒头 烙饼 食品 一份保存 防止 搬到 

拜访 告诉开心 太棒 迫不及待 兴奋憨厚 聪明

A.下面谁来读第一行?

(指名读,评价一下读音)大家看这一行的词语:

“麦子”可以做成(学生接答“馒头”“烙饼”),对呀!

这两样都是(生接“食品”),注意这里只有“一份”。

B.第二行,谁愿意来读?

(指名朗读)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吗?

它们都是描写哪个方面的呢?

思考与调整:

C.我再同学来读读第三行。

(生读)这些词又有什么规律呢?

D.第四行谁来读?

(再指名)这两个词是形容哪个方面的呢?

你能再举两个例吗?

3.学写生字

(1)在9个生字中,有两个生字长的特别像,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防和访)

(2)你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字?

(通过偏旁来记住)

((3)这些生字中还有一个生字的笔顺要提醒同学们.“仍”最后一笔是“撇”

3.生字我们已经学会了,现在请你把生字带到课文中,读给同桌听,请同桌纠正。

边读边思考:

这个故事向我们介绍了几个主人公?

(同桌互读)

(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土地爷爷、小猪、小牛、小猴。

板书)

四、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1.故事开始了,课文第一小节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起因,(板书:

起因)指名读第一小节。

理解“各”

2.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送了一袋一模一样的麦子,但是三位小动物看的却不一样。

小猪看到了什么呢?

指名读第二小节。

(小猪看到了黄灿灿的麦子)

小猪看到黄灿灿的麦子口水都要流出来,它想把麦子怎么处理啊?

(做成食品)板书:

食品

3.那小牛又看到什么了?

指名读第三小节。

(小牛看到了饱满的麦粒)

所以小牛想怎么处理麦子了?

(保存起来)板书:

保存

4.小猴看到的又不一样了,它看到什么了?

指名读第四小节。

(小猴看到这是上等的麦种)

小猴怎么处理的?

(要把它们全都种下地)板书:

麦种

思考与调整:

5.故事到这里讲的是小猪、小牛、小猴对麦子不同的处理方法,这就是故事的经过。

(板书:

经过)

时间过的真快,一年以后——(引读第5小节)拜访后土地爷爷看到了什么?

指名分小节读6.7.8.9小节。

其他同学思考:

小猪、小牛、小猴处理麦子后不同结果是什么?

指名读6.7.8.9小节

交流:

(1)小猪把麦子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结果是全部吃光了。

板书:

吃光

(2)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慢慢吃,结果只还剩半袋。

板书:

半袋

(3)小猴把麦子种下了地,结果获得了一个大丰收。

板书:

丰收

所以5—9小节是使故事的结果。

板书:

结果

6.现在你会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了吗?

用“//”表示

一(

(1)

二(2—4)

三(5—9)

7.现在你能根据黑板上的板书说上几句话吗?

先同桌互说。

(土地爷爷给小猪、小牛、小猴各一袋麦子。

小猪把麦子做成了食品吃光了。

小牛把麦子保存起来慢慢吃,结果还剩半袋。

小猴把麦子作为麦种一年之后获得了大丰收。

8.像这样把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就是故事的主要内容。

9.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童话故事《三袋麦子》,了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下节课我们就走进三位小动物,和它们一起体会、领悟。

六、检测完善:

1.抄写词语。

2.练习有感情地课文

板书:

起因(

(1)经过(2—4)结果(5—9)

小猪食品吃光

土地爷爷小牛保存半袋

小猪麦种丰收

1

三年级语文学科教案

第三单元课题:

9.三袋麦子第2教时总第个教案

执教者:

思考与调整: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初步进行学法渗透。

3.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教学重点:

1.理解三个小动物的美好品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初步进行学法渗透。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初步进行学法渗透。

课前准备:

1.小猪、小牛、小猴头头饰若干;课件

2.先学提纲:

(1)课文内容我先学

●找出文中小猪、小牛、小猴分别怎样对待土地爷爷的麦子的,用浪线画下来,再猜猜他们怎么想,写下来。

小猪想:

小牛想:

小猴想:

●土地爷爷对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有什么不同评价?

对小猪:

对小牛:

对小猴:

●说说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你最赞成谁的?

为什么?

我最赞成,因为。

思考与调整:

二、续编故事我做主

土地爷爷把一袋麦子又送给了谁?

他是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又是怎么做的?

一年后,他会对土地爷爷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土地爷爷又会有何反应,作出什么评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过年是每个孩子所盼望的,因为,新年到来之际,孩子们总能收到许多让人欣喜的节日礼物。

三只可爱的小动物——小猪、小牛、小猴也收到了慈祥的土地爷爷送来的新年礼物,那便是——

揭示课题

2.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第9课,看看三个小动物面对同样的礼物分别有怎样的表现。

二、出示目标,学有方向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一些重点词的意思,初步进行学法渗透。

3.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的美好品格。

三、品读感悟

1.提示任务:

边读边思考:

三个小动物收到土地爷爷的麦子后心情怎样,她们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2.自主阅读:

请同学们打开书,自读全文。

3.展示交流:

预设:

A.交流描写小猪的句子。

(1)谁来读读描写小猪的句子。

课件出示:

“太棒了!

我最爱吃白面馒头和烙饼了!

(2)小猪眼中的麦子是什么样的?

心里会想些什么?

表情怎样?

(开心、兴奋)课文里哪些词语体现小猪当时的心情,你能找出来吗?

指导读小猪说的话。

(读出开心、兴奋、欣喜若狂)

(3)“迫不及待”是什么意思?

你们在什么时候也有过迫不及待的情况?

思考与调整:

(4)有了这袋黄灿灿的麦子,小猪对这个新年充满了期盼,它怎么做呢?

(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结果很快就吃光了。

(5)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

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6)过渡:

一年前的小猪吧开心和快乐带给了大家,而一年后的

小猪把麦子吃完了是不是应该伤心呢?

课件出示:

小猪说:

“感谢您去年送给我那袋麦子,让我吃到了最好吃的东西。

”说着,不由得舔了舔舌头。

你说,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呢?

(7)指导朗读,读出小猪的可爱。

看看大家是否都陶醉在各种各样的美食之中,迫不及待地想尝一尝小猪的手艺。

B.交流描写小牛的句子。

过渡:

这真是一头憨厚可爱的小猪,那小牛又是怎样的呢?

(1)先来找一找写小牛的句子,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后,课件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

(2)讨论:

看看小牛又是怎样处理麦子的?

你觉得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牛?

(3)一年后,土地爷爷来拜访小牛时——

课件出示:

小牛告诉老人:

“去年您送我的麦子至今还没吃完呢。

”小牛抱出那只口袋,里面仍有半袋麦子。

你从小牛身上发现了哪些优点?

(勤劳、节俭、有打算)

(4)指名感情朗读。

4.简要小结,迁移学法。

刚才,我们先找一找写小猪、小牛的语言,读一读句子,再抓一抓关键词语,想一想这是一头怎样的小猪、小牛,就这样,我们认识了憨厚可爱的小猪、勤劳节俭的小牛。

5.过渡:

下面请同学们用这样的办法去找一找、读一读,再抓一抓、想一想,看看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

思考与调整:

(1)交流描写小猴的句子。

(学生读后,课件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2)一年后,当土地爷拜访小猴的时候,他看到了卖囤堆满了粮食——

课件出示:

小猴说:

“我把麦子种下了低,这都是我的收获。

您带一些回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