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219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docx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六组综合性学习:

走进信息世界

一、单元总说

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

现代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信息传递的速度越来越快,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广。

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本组教材通过这次综合性学习,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信息世界,感受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体会信息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作用,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初步学会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走进信息世界”分成“信息传递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两大板块。

每个板块的主体是“活动建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建议,引导学生根据学校、家庭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活动。

“阅读材料”供学生在开展活动时阅读,学生可以从中获得信息的有关知识。

开展活动的材料不止于上述这些,学生还可以自己去搜集,教师也可以提供。

这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次课内外一体的、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学习。

目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综合性学习的基础,教学中要进一步使学生熟悉综合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如,活动前要制订计划,活动中要发扬合作和主动探究的精神,活动后要展示和交流成果。

每个板块后一些要求认读的字,

可以让学生结合阅读认读,并在活动结束时盘点巩固。

这次综合性学习建议开展的活动有:

(1)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了解信息传递的方式及其变化。

(2)开展调查,了解现在主要是通过哪些途径来获取信息,认识信息与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密切关系。

(3)通过讨论或辩论,能够正确使用媒体,辨别信息的良莠,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4)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一般一星期完成一个板块。

开始时可以用l课时制订和交流活动计划,结束时用1—2课时展示、交流学习收获。

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可以适当调整课时,必要时可把几节语文课连在一起上。

二、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利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初步养成留心信息的好习惯,逐步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

4.初步学会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三、活动建议

(一)基本思路

“走进信息世界”是继五年级上册“遨游汉字王国”之后又一个综合性学习单元,这是一种新的教材编排方式,

教学方法与其他单元明显不同。

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采用这样的流程:

综合性学习:

走进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

2、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能正确使用媒体,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

3、逐步学会搜集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初步养成留心信息、运用信息的好习惯。

4、初步学会根据目的搜集和处理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

5、认识19个生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浏览整组教材,明确本次综合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制定活动计划。

教学过程

一、揭示主题,激发兴趣

1、师生共同回忆五年级时进行过的“遨游汉字王国”的综合性学习的经历。

(1)历数开展过的活动。

(2)说说在活动中感觉最快乐或最难忘的事。

(3)谈谈开展综合性学习要注意的事项。

2、揭示主题。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展一次新的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

(1)说说对“信息世界”的了解。

(2)谈谈你对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期待,或者说你希望在这次活动中能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认真倾听学生的想法,尽可能的纳入到即将制定的活动计划中去。

二、浏览教材,交流感受

1、自由浏览整组教材,感兴趣的地方可以读得仔细一些。

2、交流浏览教材后的感受。

(1)浏览了教材,你知道了一些什么?

(2)你产生了哪些困惑或疑问?

(3)你认为这次综合性学习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教师要注意倾听,特别是学生的困惑、疑问和活动建议,这些要成为最终的活动的计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分组讨论,制定计划

1、重点阅读:

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

(1)自由阅读,你认为有价值的可以画下来。

(2)课堂交流:

单元导语、两个活动建议以及最后的结语给了我们哪些启发?

2、根据“自由组合,适当调整”的原则,组成3——5人的学习小组。

3、分组制定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活动计划。

(1)组内充分讨论:

想开展哪些活动?

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2)组内达成共识,填写活动计划表。

小组:

“走进信息世界”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

活动地点

活动形式

预期的成果

四、交流计划,取长补短

1、分组交流各自的活动计划,要求:

(1)清晰地汇报各项计划中的活动,随时回答同学的提问;

(2)认真倾听别的组的活动计划,及时记录与自己组的计划不一样的内容,需要的话可以向回报的小组提出疑问。

2、分组修改各自的活动计划。

(1)分析其他组提出的活动建议是否有价值,是否可行。

(2)修改小组活动计划。

3、公布活动计划。

可以采用适当的形式公布各组的活动计划,比如:

张贴,装订成册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能选择阅读材料中的信息,了解古今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以及现代信息传递的特点。

2、认识这几篇阅读材料中的7个生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要点。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交待任务

1、教师例举生活中传递信息的生动事例。

2、其实从古代到现代,信息传递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起来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等四篇阅读材料。

二、快速阅读,了解概况

1、默读阅读材料,思考:

(1)材料中提到的古代的信息传递方式有哪几种?

有什么特点?

(2)现代的因特网传递信息有什么特点?

边读边思考,在材料中画出有关的句子,并做好标注。

2、课堂交流

(1)学生自由发言,特别要关注学生对上面两个思考题的认识来自于材料中的哪些语句。

比如: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

①速度慢。

典型语句:

◇“哪知瓶子在海上足足漂了359年,到1852年才被人发现。

◇“但是有个叫斐迪辟的士兵,从马拉松平原出发,一刻不停的跑了40千米……”

②不精确。

典型语句:

◇“各路诸侯看到烽火,以为有敌人入侵,火速率兵出击。

◇“……然而诸侯们望见熊熊燃起的烽烟,却以为是周幽王故伎重演,个个按兵不动。

因特网传递信息的特点:

①速度快。

典型语句:

◇“计算机把全世界连成一家,‘天涯若比邻’已经不再是梦想。

②多媒体。

典型语句:

◇“这个小学生为了通过电脑教表姐学唱,除了把歌词、各谱写在电脑屏幕上,还通过多媒体的录音技术把自己的歌声录在上面……”

③不受地域阻隔。

典型语句:

◇“他赶紧问:

‘你在什么地方?

’答案是‘芬兰’。

2、再次阅读材料,思考:

信息传递的方式是怎样变化的?

(1)重点阅读《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画出关键词语。

(2)尝试填写:

古代:

驿差长途跋涉—→近代:

()—→现代:

()—→当代:

广播、电视和()。

3、根据课堂讨论,填写下面的表格。

种类

特点

古代信息传递方式

现代信息传递方式

三、联系生活,了解现状

1、说说你在生活中接触到那些信息传递方式?

举一个例子。

2、想想这些信息传递方式带给你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阅读《古人传递信息的故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神奇的电脑魔术师》和《网上呼救》,进一步了解现代信息传递方式的特点,体会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2、感受《网上呼救》中紧张的气氛,体会桑恩热心救人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阅读材料,体会影响

1、默读四篇阅读材料,联系材料中的具体事例说说信息是如何影响和改变人们的生活。

2、小组讨论。

3、课堂交流。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去理解阅读材料,感受信息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比如:

(1)信息传递错误导致了西周灭亡。

——《烽火戏诸侯》

(2)信息的及时传递“大大增强了希腊人抵抗波斯侵略军的信心。

”——《“我们胜利了”》

(3)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多媒体信息。

——《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4)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使许多原来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实行超远距离的救助。

——《网上呼救》

二、重点阅读,深入体会

1、重点阅读《网上呼救》。

(1)默读课文,思考:

①苏珊是在怎么样的情况下呼救的?

②桑恩救援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2)边读材料边思考,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再用自己的话说说。

(3)课堂交流。

①苏珊当时的紧急情况:

“图书馆里一片寂静,这一层只有她一个人。

李他最近的电话在外面的走廊上,靠瘸着的腿走到那里是办不到的。

如果你就是苏珊,你能怎么办?

如果没有网络,结果会怎么样?

②捕捉文中的有关信息,理清桑恩救援的过程:

网上呼救—→打电话给县政府—→打电话给救援中心—→救援人员赶到学校

(4)这一次跨越大西洋的不可能的救助行动,带给你怎样的启示。

学生可能有多种多样的回答,教师要善于总结,引导学生发现信息传递方式的进步,使不可能的事成为了可能。

2、重点阅读《神奇的电脑魔术师》。

(1)默读材料,说说电脑能变哪些“魔术”?

(2)教师展示电脑制作的多媒体作品,让学生感受信息传递的进步。

三、学科整合,延伸体验

1、结合信息技术课,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如在电脑上欣赏照片、音乐、动画,收发邮件、贺卡等,亲身体验多媒体电脑和网络的神奇,感受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

2、谈谈电脑和网络给自己和家人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变化。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调查全家人在一天中获得的信息及渠道,能对记录进行分析,能自己发现调查和分析的结果。

课前准备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好调查记录表,要求简单明确,便于记录。

如:

家庭信息调查表

年月日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获得信息的渠道

爸爸

妈妈

2、做好调查,填写好调查表。

教学过程

一、说说调查的过程

1、说说你是怎样进行调查的?

引导学生注意同学间不同的调查方式,比如:

有的用访谈的方式,一边与家长交流,一边记录;有的家长分别填写,学生整理汇总等。

2、说说调查的快乐和烦恼。

二、交流调查的结果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传阅或者逐个汇报,交流调查的结果。

2、推荐组内“最有价值的信息”。

3、全班交流“最有价值的信息”。

三、分析调查结果

1、教师说明分析调查结果的重要性,让学生觉得有必要进行分析。

教师可进行实例分析,如:

家庭信息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

2005年9月28日调查人:

502班殷晨露

家庭成员

获得的信息

信息来源

爸爸

中国男排以0:

3负于日本队

郊区有300多户农户要求作房屋拆迁评估

全国人大举行《个税法》听证会

妈妈

天气预报:

明天晴

星光街开了一家大型水果超市

杭州西湖边万人免费品茶

柿子和桂圆嫁接在一起结出柿桂果

失去双臂的男孩制成飞机模型

一只北极熊来到杭州动物园

(说明:

获得信息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