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一览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2068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9.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一览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一览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一览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一览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一览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一览表.docx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一览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一览表.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一览表.docx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一览表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一览表路基

土方路基

一、土方路基(路床)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路基压实度符合以下规定:

填挖类型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

(cm)

道路类别

压实度(%)(重型击实)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挖方

0〜30

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

>95

1000m2

每层3占

环刀法、灌水法、或灌砂法

次干路

>93

支路及其他小路

>90

填方

0〜80

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

>95

次干路

>93

支路及其他小路

>90

>80〜150

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

>93

次干路

>90

支路及其他小路

>90

>150

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

>90

次干路

>90

支路及其他小路

>87

2、弯沉值,不应大于设计规定。

检查数量:

每车道、每20m测一点检验方法:

弯沉仪检测。

3、土路基容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m)

点数

路床纵段高

程(mm)

-20

+10

20

1

用水准仪测量

路床中线偏位(mm)

<30

100

2

用经纬仪、钢尺量取最大值

路床平整度

(mm)

<15

20

路宽

(m)

V9

1

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

:

9〜15

r2

>15

3

路床宽度

(mm)

不小于设计值+B

40

1

用钢尺量

路床横坡

±0.3%且不

反坡

20

路宽

(m)

V9

2

用水准仪测量

9〜

15

4

>15

6

边坡

不陡于设计值

20

2

用坡度尺量、每侧一点

4、路床应平整、坚实、无显著轮迹、翻浆、波浪、起皮等现象,路堤边坡应密实、稳定、平顺等。

二、路肩质量检验应符合下列规定:

1、肩线应顺畅、表面平整,不积水、不阻水检查数量:

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

观察

2、路肩压实度应大于或等于90%。

检查数量:

每100m,每侧各抽检一点。

检验方法:

环刀法、灌水法或灌砂法。

3、路肩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m)

点数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规

40

2

用钢尺量、每测点1点

横坡

±1%且不反坡

40

2

用水准仪测量、每测1点

三、软土路基

1、换填土处理软土路基质量检验符合以下规定: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m)

点数

路床纵段高程(mm)

-20

+10

20

1

用水准仪测量

路床中线偏位(mm)

<30

100

2

用经纬仪、钢尺量取最大值

路床平整度

(mm)

<15

20

路宽

(m)

V9

1

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

〜15

I2

>15

3

路床宽度

(mm)

不小于设计

值+B

40

1

用钢尺量

路床横坡

±0.3%且不

反坡

20

路宽

(m)

V9

2

用水准仪测量

9〜

15

4

>15

6

边坡

不陡于设计值

20

2

用坡度尺量、每侧一点

2、砂垫层处理软土路基质量符合以下规定:

砂垫层的材料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按不同材料进场批次,每批检查1次检验方法:

查检验报告。

砂垫层的压实度应大于等于90%。

检查数量:

每1000m2、每压实层抽检3点。

检验方法:

灌砂法。

砂垫层允许偏差符合下表

项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m)

点数

宽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40

1

用钢尺量

厚度

不小于设计规定

200

路宽

(m

v9

2

用钢尺量

9〜

15

4

>15

6

基层

一、石灰稳定土类基层:

(原材料)

1、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塑性指数10〜15的粉质黏土、黏土。

2)、土中的有机物含量宜小于10%

3)、使用旧路的级配砾砂石、砂石或杂填土等应先进行试验。

级配砾石、砂石等材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分层厚度的60%且不应大于10cm>土中欲掺入碎砖等粒径时,粒料掺入应经试验确定。

2、石灰应符合下列要求:

1)、宜用1〜3级的新灰,石灰的技术指标应符合下表:

项目

类别

钙质生石灰

镁质生石灰

钙质消石灰

镁质消石灰

等级

I

n

I

n

I

n

I

n

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

>

85

>

80

>

70

>

80

>

75

>

65

>

65

>

60

>

55

>

60

>

55

>

50

未消化残渣含量

5mm圆孔筛筛余

(%)

7

11

17

10

14

20

含水量(%)

4

4

4

4

4

4

细度

0.71mm方孔

筛的筛余(%)

0

1

1

0

1

1

0.125方孔筛

的筛余(%)

13

20

13

20

钙镁石灰的分类界限、氧化镁含量

(%)

<5

>5

<4

>4

注:

硅、铝、镁氧化物含量之和大于5%的生石灰,有效钙加氧化镁含量指标,I等》75%,n等》70%,川等》60%;未消化残渣含量指标均与镁质生石灰指标相同。

3、粉煤灰应符合下列规定:

1)、粉煤灰中的sio2/AIO3、和FeO3总量宜大于70%;在温度为700T时的烧失量宜小于或等于10%

2)、当烧失量大于10%时,应经试验确定混合料强度符合强度要求时,方可使用。

3)、细度应满足90%通过0.3mm筛孔,70%通过0.075mm筛孔,比表面积宜大于2500cm2/g。

4、砂砾应符合以下规定:

1)、砂砾应经破碎、筛分、级配宜符合下表,破碎砂砾中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7.5mm。

筛孔尺寸

(mm)

通过质量百分率(%)

级配砂砾

级配碎石

次干路及以下道路

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及以下道路

城市快速路、

主干路

37.51

100

100

31.5

85〜100

100

90〜100

100

19.0

65〜85

85〜100

72〜90

81〜98

9.5

50〜70

55〜75

48〜68

52〜70

4.75

35〜55

39〜59

30〜50

30〜50

2.36

25〜45

27〜47

18〜38

18〜38

1.18

17〜35

17〜35

10〜27

10〜27

0.60

10〜27

10〜25

6〜20

8〜20

0.075

0〜15

0〜10

0〜7

0〜7

5、基层、底基层的压实度应符合以下规定:

1)、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大于97%,底基层大于或等于93%。

2)、其他等级道路基层大于或等于95%,底基层大于或大于93%。

检查数量:

每1000m2,每压实层抽检1点。

检验方法:

环刀法、灌水法或灌砂法。

3)、基层、底基层试件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每2000m2抽样一组(6块)。

检验方法:

现场取样试验。

&石灰稳定土类基层及底基层允许偏差:

表面应平整、坚实、无粗细骨料集中的现象,无明显轮迹、推移、裂缝,接茬平顺,无贴皮、散料。

项目

允许偏差

检验频率

检验方法

范围

点数

中线偏位(mm)

<20

100m

1

用经纬仪测量

纵断高程

(mm)

基层

±15

20m

1

用水准仪测量

底基层

±20

平整度

(mm)

基层

<10

20m

路宽

(m)

v9

1

用3m直尺和塞尺连续量两尺,取较大值

底基层

<15

〜15

2

>15

3

宽度(mm)

不小于设计规定+B

40m

1

用钢尺量

横坡

±0.3%且

不反坡

20m

路宽

(m)

v9

2

用水准仪测量

9〜15

4

r>15

6

厚度(mm)

±10

1000m2

1

用钢尺量

二、水泥稳定土基层及底基层

1、水泥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选用初凝时间大于3h、终凝时间不小于6h的32.5级、4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和生产日期,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2)、水泥储存期超过3个月或受潮,应进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2、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土的均匀系数不应小于5,宜大于10,塑性指数宜为10〜17.

2)、土中小于0.6mm颗粒的含量应小于30%

3)、宜选用粗粒土、中粒土。

3、粒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级配碎石、砂砾、未筛分碎石、碎石土、砾石和煤仟石、粒状矿渣等材料均可做粒料原料。

2)、当作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不宜超过37.5mm

3)、当作底基层时,粒料最大粒径:

对城市快速路、主干路不应超过37.5mm

对次干路及以下道路不应超过53mm

4)、各种粒料,应按其自然级配状况,经人工调整使其符合下表:

项目

通过质量百分率(%)

底基层

基层

次干路

城市快速路、主干

次干路

城市快速路、主干

筛孔尺寸

(mm)

53

100

37.5

100

100

90〜100

31.5

90〜100

100

26.5

66〜100

90〜100

19

67〜90

54〜100

72〜89

9.5

45〜68

39〜100

47〜67

4.75

50〜100:

50〜100

29〜50

28〜84

29〜49

2.36

18〜38

20〜70

17〜35

1.18

14〜57

0.60

17〜100

17〜100

8〜22

8〜47

8〜22

0.075

0〜50

0〜30

0〜7

0〜30

0〜7

0.002

0〜30

液限(%)

V28

塑性指数

V9

4、水泥稳定土类基层、底基层压实度符合下列要求:

1)、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基层大于97%,底基层大于等于95%。

2)、其他等级道路基层大于95%,底基层大于等于93%。

检查数量:

每1000m2,每压实层抽查一点。

检验方法:

灌砂法、灌水法。

5、基层、底基层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查数量:

每2000m2抽检1组(6块)。

检查方法:

现场取样试验。

三、沥青混合料面层

1、热拌沥青混合料质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检查数量:

按同一生产厂家、同一品种、同一标号、同一批号连续进场的沥青(石油沥青每100t为1批,改性沥青每50t为1批)每批次抽检1次。

检验方法:

查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并进场复检

1)、道路用石油沥青的品种、标号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及以下要求

指标

单位

等级

沥青标号

试验方法

1

6

0

1

3

0

110

90

70

50

30

针入度

(25

0.1m

m

1

4

0

1

2

0

100〜120

80〜100

60〜80

40

60

20〜

40

T0604

°C,5s

110g)

2

0

0

1

4

0

适用的气候分区

2

1

2

2

2

3

1

1

1

2

1

3

2

2

2

3

1

3

1

4

2

2

2

3

2

4

1

4

附录A注

针入度指数PI

A

-1.5〜+1.0

T0604

B

-1.8〜+1.0

软换点(R

&B)

C

A

3

8

4

0

43

45

44

46

45

49

55

T0606

B

3

6

3

9

42

43

42

44

43

46

53

C

3

5

3

7

41

42

43

45

50

60CD

动力黏度系数

>

Pa.s

A

6

0

120

160

140

180

160

20

0

260

T0602

10C

延度

>

cm

A

5

0

5

0

40

4

5

3

0

2

0

3

0

2

0

2

0

1

5

2

5

2

0

1

5

15

10

T0605

B

3

0

3

0

30

3

0

2

0

1

5

2

0

1

5

1

5

1

0

2

0

1

5

1

0

10

8

15C

延度

>

cm

A.

B

100

80

50

C

8

0

80

60

50

40

30

20

蜡含量(蒸馏法)

%

A

2.2

T0615

B

3.0

C

4.5

闪电

>

C

230245260

T0611

溶解度》

%

99.5

T0607

密度

(15

C)

g/m3

实测记录

T0603

TFOT(或RTFOT)后

T0610

T0609

质量变化

%

±0.8

残留针入度比

(25

C)>

%

A

48

54

55

57

61

63

65

T0604

B

45

50

52

54

58

60

62

C

40

45

48

50

54

58

60

残留延度

(10

C)>

cm

A

12

12

10

8

6

4:

T0605

B

10

10

8

6

4

2

40

35

30

20

15

10

T0605

2)、道路用乳化沥青技术要求:

试验项目

单位

品种代号

试验方法

阳离子

阴离子

非离子

喷洒用

搅拌用

喷洒用

搅拌用

喷洒用

搅拌用

PC-

1

PC-

2

PC-

3

BC-

1

PA-

1

PA-

2

PA-

3

BA-

1

PN-

2

BN-

1

破乳速度

快裂

慢裂

裂或

裂或

快裂

慢裂

裂或

裂或

慢裂

慢裂

T0

658

粒子电荷

阳离子

(+)

阴离子

(-)

非离子

T0

653

筛上残留物(1.18mm

%

T0

0.1

0.1

0.1

筛),大于

652

恩格

拉粘

2〜

1〜

1〜

2〜

2〜

1〜

1〜

2〜

1〜

2〜

T0

度计

10

6

6

30

10

6

6

30

6

30

622

E25

粘度

路准度道标粘-

S

10〜

8〜

8〜

10

10

8〜

8〜

10

8〜

10

T0

25

20

20

60

25

20

20

60

20

60

621

C25.3

蒸发残留

残留分含

%

50

50

50

50

50

50

50

T0

55

55

55

量,

651

<

溶解度,

%

97.5

97.5

97.5

T0

607

针入度

(25

C)

0.1m

m

50〜

200

50〜

300

45〜150

50〜

200

50〜

300

45〜150

50〜

300

60〜

300

T0

604

延度

(15C)<

cm

40

40

40

T0

605

与粗集料的粘附性,裹附面积,玄

2/3

2/3

2/3

T0

654

与粗、细粒式集料搅拌试验

均匀

均匀

T0

659

水泥搅拌试验的筛上剩余,〉

%

3

T0

657

常温贮存稳定性:

1d,>

5d,>

%

1

5

1

5

1

5

T0

655

注:

1P为喷洒型,B为搅拌型,C、A、N分别表示阳离子、阴离子、非离子乳

化沥青。

2粘度可选用恩格拉粘度计或沥青标准粘度计之一测定。

3表中的破乳速度与集料的粘附性、搅拌试验的要求、所使用的石料品种有关,质量检验时应采用工程上实际的石料进行试验,

仅进行乳化沥青产品质量评定时可不要求此三项指标。

4贮存稳定性根据施工实际情况选用试验时间,通常采用5d,乳液生产后

能在当天使用时,也可用1d的稳定性。

5当乳化沥青需要在低温冰冻条件下贮存或使用时,尚需按T0656进行-

5C低温贮存稳定性试验,要求没有粗颗粒、不结块。

6如果乳化沥青是将高浓度产品运到现场经稀释后使用时,表中的蒸发残留物等各项指标指稀释前乳化沥青的要求。

3)、道路用液体石油沥青技术要求:

单位

快凝

中凝

慢凝

试验

AL

AL

AL

AL

AL

AL

AL

AL

AL

AL

AL

AL

AL

AL

试验项目

(R

(R)

(M

(M

(S

(S

(S

(S

(S

(S

;方法

-2

M)

M)

M)

M)

[1]

-1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C25.5

S

V20

V

V

20

20

5

16

26

41

101

5

16

26

41

101

T062

C60.5

S

5〜

15

10

1

15

25

40

0

200

15

25

40

10(

)200

八、、馏体积

225

C

%

>20

>

15

<

10

<

7

<

3

<

2

0

0

T063

2

315

C

%

>35

>

30

<

35

<

25

<

17

<

14

<

8

<

5

360

%

>45

>

35

<

50

<

35

<

30

<

25

<

20

<

15

<

40

<

35

<

25

<

20

<

15

<

5

蒸懈后残留物

针入度

(25

C)

0

1mm

60〜

200

60

200

100

300

100

300

100

300

100

300

100

300

100

300

T060

4

延度’

(25

C)

cm

>60

>

60

>

60

>

60

>

60

>

60

>

60

>

60

T060

5

浮漂度

(5C)

S

<

20

>

20

>

30

>

40

>

45

>

50

T063

1

闪点(TOC

法)

C

>30

>

30

>

65

>

65

>

65

>

65

>

65

>

65

>

70

>

70

>

100

>

100

>

120

>

120

T063

3

含水量〉

%

0.2

0.2

0.2

0.2

0.2

0.2

0.2

0.2

2.

0

2.

0

2.0

2.

0

2.

0

2.

0

T061

2

4)、当使用改性沥青时,改性沥青的基质沥青应与改性剂有良好的配伍性。

聚合物改性沥青主要技术要求

指标

单位

SBS类(I类)

SBR类(U类)

EVA,PE类(川类)

试验方法

I

一A

I

B

I

C

I

D

n

A

n-

B

n-

C

m

A

m

B

m-

C

m-

D

T06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