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HR三支柱.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958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文读懂HR三支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一文读懂HR三支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一文读懂HR三支柱.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一文读懂HR三支柱.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一文读懂HR三支柱.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文读懂HR三支柱.docx

《一文读懂HR三支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文读懂HR三支柱.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文读懂HR三支柱.docx

一文读懂HR三支柱

一文读懂“人力资源三支柱”

第一章认识“人力资源三支柱”········································2

一、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2

二、人力资源三支柱发展史及我国现状······························2

三、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3

四、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3

五、人力资源转型实施路径········································9

第二章人力资源三支柱之“COE”······································10

一、COE的规划与建立(访谈录)····································10

二、COE的岗位职责说明书········································15

三、集团人力资源COE应该做什么?

·······························17

第三章人力资源三支柱之“SSC”·····································21

一、SSC你了解多少··············································21

二、HRSSC-岗位说明书···········································27

三、吉利集团人力资源共享服务项目(HRSSC)案例··················29

第四章人力资源三支柱之“HRBP”·····································36

一、从传统HR到HRBP转型的3D模型解读···························36

二、HRBP工作开展思路··········································39

三、理想的HRBP应该具备的胜任力································44

 

第一章认识“人力资源三支柱”

一、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

◆COE(CentreofExcellenceorCenterofExpertise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中心或人力资源领域专家)

◆SSC(SharedServiceCentre共享服务中心),

◆HRBP(BusinessPartner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二、人力资源三支柱发展史及我国现状

DaveUlrich1996年提出此概念,大概01、02年引入中国。

无论是HR三支柱还是“跨界”&“混搭”,目的都是“Alignment”&“Segmentation”。

“Alignment”与公司业务一致;“Segmentation”精准定位创造价值。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企业中都应该是第二号人物”,但在中国,99%的企业都做不到。

原因很简单,人力资源部没创造这么大的价值——业务增长很快,但HR总在拖后腿。

有些人说人力资源部是“秘书”,有人说人力资源是“警察”,在中国,真正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业务伙伴”的真是凤毛麟角。

AonHewitt全球咨询经验和研究证明,人力资源部可以成为业务驱动力,关键是HR自身的运作模式要发生变化。

本文从人力资源组织设计入手,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帮助HR更好支持业务增长。

图:

尤里奇在《人力资源实务》中通过中通过人力资源转型的四次浪潮追溯,指出人力资源管理已演变为由外而内的、放眼业务、深入业务、产生价值的新阶段。

三、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

HR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

如果做到这一点,人力资源部门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

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按职能块划分团队(例如薪酬、培训、领导力等)的运作模式阻碍了HR的价值创造——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务性支持(例如发薪、入职手续)。

不管是在总部、业务线还是区域,这种组织架构层层复制。

当业务提出需求时,总部人力资源往往从一个职能块角度提供方案,然后变成一项公司政策要求下面推广。

在这种背景下,总部的业务领导者总觉得方案隔靴搔痒,下属单位的业务领导者觉得人力资源在强制推行政策,缺乏对一线业务的理解和灵活性。

HR实现业务增值,就要像业务单元一样运作。

在这个业务单元里,有人负责客户管理、有人负责专业技术、有人负责服务交付,这就出现了HR的角色进一步细分问题。

四、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

HR组织重新设计,简单来讲就是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

领先实践证明,这种业务模式的变化更有助于提升HR的效率和效能,这就是在领先公司中常见的HR三支柱模型。

人力资源部门向业务部门一样也能做,首先要回答的是自己的客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

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满足业务需求,从而间接推动客户需求的满足。

借用营销的客户细分理论,HR可以把自己目标客户分成三类:

1.高层管理人员:

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战略执行所需的组织、人才、文化、制度及变革管理等方面的支持;

2.中层管理人员:

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人员管理方面的咨询、辅导和工具;

3.员工:

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解答政策方面的疑问,并提供便捷的服务支持,例如劳动合同、入职手续、薪资发放等。

其中第1类客户的需求高度定制化,第3类客户的需求相对标准化;第2类客户介于二者之间。

HR的运作模式要服务于客户需求的满足。

同服务外部客户一样,最难满足的是定制化需求,为此HRBP角色应运而生,以扮演顾问和HR客户经理的角色。

他们主要的时间用于挖掘内部客户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

他们是确保HR贴近业务需求,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的关键。

但是,提供解决方案意味着需要同时精通业务及HR各个领域的知识。

寻找一群样样精通的人才是不现实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专业细分的需要,这就是HRCOE。

HRCOE的角色是领域专家,类似于HR的技术专家,借助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对领先实践的掌握,负责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HR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为HRBP提供技术支持。

如果希望HRBP和HRCOE聚焦在战略、咨询性的工作,他们就必须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同时,HR的第三类客户——员工,其需求往往是相对同质的,存在标准化、规模化的可能。

因此,这就出现了HRSSC。

HRSSC是HR标准服务的提供者,他们负责解答管理者和员工的问询,帮助HRBP和HRCOE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并对服务的满意度和卓越运营负责。

HR的角色一分为三还有其他的好处,即同时实现业务导向和公司整体一致性。

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面临的困境是,满足了某个业务部门的需要,就会影响整个公司一致性,如果不满足,业务部门又会抱怨HR不解决问题。

角色一分为三后,HRBP的使命是确保HR实现业务导向,贴近业务解决问题;HRCOE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政策、流程和方案框架设计的一致性,并基于HRBP反馈的业务需求,在整体一致的框架下保留适度灵活性;而HRSSC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服务交付的一致性。

这3个支柱共同作用,从而实现矛盾的平衡。

(一)HRBP(BusinessPartner)——HR的业务伙伴,确保业务导向

1.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负责满足业务需要的部门/区域/业务单元/国家的战略合作伙伴

◆通过提供咨询和支持帮助执行业务战略

◆对专业领域如人才管理、人力规划、变革管理等提供支持

◆使用业务知识在业务单元层面推广人力资源制度/流程/方案

◆在业务规划中代表人力资源部门,并向人力资源提供业务需求

HRBP往往贴近内部客户配置人员,通常来说,对于较高层级的组织,围绕管理架构,根据解决方案的复杂度配置HRBP人员;对于较低层级的组织,根据BP/全职员工服务率配置BP,以支持日常人员管理。

2.在中国实施HRBP的关键成功因素:

一项针对已经推行了HRBP的公司的全球调研发现,有53%的公司认为BP在本公司的推行是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仅仅改个名字并不代表转型成功。

HRBP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

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发展HRBP的技能:

如前所说,提供业务所需的解决方案需要HRBP既具备业务知识,又需要全方位掌握人力资源技能。

在中国企业,很多HR是业务出身的,这群人如果转型为HRBP虽具备了解业务的先天优势,但是,仅仅有业务背景是不够的,尤其中国的管理者,由于普遍比较年轻,往往难以清晰表达自己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就需要系统提升HRBP的咨询技能,沟通和人际关系技能以及广泛的HR知识,以准确挖掘内部客户的需求,并转化为HR的需求。

在转型到HRBP岗位之前,候选人需要精心的选拔和充分的准备。

(2)帮助业务主管的做好准备:

HRBP推行不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业务主管不知道HRBP到底应该干什么,因此还是回到老路来要求HRBP;因此在推行之前,应该与业务主管清晰地沟通HRBP的角色,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做好期望管理。

很多企业因为HRBP到底应该向谁汇报而困惑,在最开始推行HRBP时,笔者建议HRBP向业务汇报,这样可以确保业务主管将HRBP当成是自己人,有足够的ownership来发挥HRBP的作用。

(3)帮助HRBP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

HRBP推行不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往往需要3~5年的时间,在过渡期HRBP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还要自己承担,导致HRBP产生挫败感。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BP团队中设立一些承担事务性工作初级角色,他们帮助有经验的BP去分担事务性角色,让他们聚焦在高端工作,而在共享服务中心充分建立后,这些角色将逐步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

(二)HRCOE(CenterofExpertise)——HR的领域专家,确保设计一致性1.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

◆制定和设计制度/流程/方案,提供全球方案标准并在恰当的时候管理全球方案

◆开发新方案推广计划并与人力资源业务伙伴一起实施

◆在专业领域对业务单元和地区管理团队提供咨询

◆界定并监控全球/区域职能流程

◆利用最佳实践

对于全球性/集团型的大型公司来说,由于地域/业务线的复杂性,HRCOE需要为不同的地域/业务线配置专属资源,以确保设计贴近业务需求。

其中,总部COE负责设计全球/全集团统一的战略、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指导原则,而地域/业务线COE则负责结合地域/业务线的特点进行定制化,这样的COE设置可以在满足框架一致性的同时,允许业务所需的灵活性。

2.在中国实施HRCOE的关键成功因素:

基于AonHewitt的咨询经验,COE成功推行的难度不亚于HRBP.HRCOE推行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

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

(1)HRCOE和BP的充分沟通:

HR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是敏感、广泛和深远的。

如果HRCOE和HRBP的沟通不畅,则无法确保HR政策支持业务发展。

这就需要二者把沟通变成习惯,并将几个关键沟通节点流程化:

1)年度计划时,邀请HRBP共同规划;2)设计时,将HRBP提出的需求作为重要的输入;3)实施时,指导HRBP进行推广;4)运作一段时间后,寻求HRBP的反馈,从而作为改进的重要输入。

(2)HRCOE的专业技能的提升:

成功的设计需要对业务需求的充分理解,更需要在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能、深厚解决涉及领域较为宽泛的一般问题,他们通过电话、邮件进行问题处理;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28%的问题;

对中国企业来说,HR团队通才居多,专才不足,部分专业技能的缺失意味着无法在内部培养人才。

为了快速提升COE团队的整体素质,笔者建议从业界招募有丰富经验的高级COE专家作为内部培养的补充,并要求这些专家扮演导师的角色,带领整个团队的进步。

(3)HRCOE资源的共享:

专家往往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业务单元/部门都配备专职COE专家,意味着巨大的人才数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质量的往往难以保证,政策的制定高度割裂,难以实现一致性,这就意味者需要实现COE资源的共享。

AonHewitt的全球调研也支持这一观点,和HRBP不同(几百名员工可以配备1名HRBP),但是COE往往是几千名员工才能配备1名COE专家的,这就意味着每层组织都配备专职COE团队是不现实的。

基于AonHewitt2009年全球调研数据,77%的全球的公司仅在全球或下一级组织(如事业部/区域)设置COE,而不会在更低层级的组织设置COE.而资源共享的最大障碍是汇报关系,中国企业往往在不同层级的组织都配备HR,且向业务汇报;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决心和行动对COE资源进行整合,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三)HRSSC(SharedServiceCenter)——HR的标准服务提供者,确保服务交付的一致性

1.通常扮演如下角色:

◆提供人力资源的日常和行政服务

◆可从全球和跨区域角度优化和监控现有流程

◆维护基础实施和流程门户

◆与HRBP和COE协作推广新项目

HRSSC的使命是为HR服务目标群体提供高效、高质量和成本最佳的HR共享服务。

为了达成这样的使命,HRSSC通常的需要一个分层的服务模式来最大化工作效率。

◆第0层-网络自助服务:

在这一层,管理者和员工,通过网页自助服务解答HR问题和完成HR事务处理;基于领先实践,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66%的问题;

◆第1层-HRSSC服务代表:

在这一层,接受过综合培训的HRSSC代表将

◆第2层-HRSSC专员:

在这一层,升级到第2层的查询将由在特定HR领域掌握专业技能的HR专员负责处理,本地HR和/或HRBP可能根据具体的查询内容选择介入;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5%的问题;

◆第3层-HRCOE:

升级到第2层的复杂查询,由COE或职能专家负责处理。

在这一层需要处理的工作量不应该超过1%.

2.在中国实施HRSSC的关键成功因素:

(1)逐步转移,最小化风险:

如前文所说,HRSSC无法一夜建成,在过渡期,很多企业的HRCOE和HRBP仍要承担事务性工作,导致HR业务模式的转变遭到很多质疑。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在HRCOE和HRBP中设立过渡性的岗位,他们专职承担事务性工作,并根据HRSSC建立的进程,初步转移过去;

(2)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

中国的员工更加习惯于“面对面”(hightouch)而非“自助式”(hightech)的服务,主要原因是IT技术没有得到充分运用。

为了达到领先公司的效率水平,中国企业需要提升网络自助服务功能,并实施有效的变革管理,转变服务目标群体现有的以面对面为主的服务获取习惯;

(3)正确选择SSC服务范围:

并不是所有的事务性工作都适合纳入HRSSC(这也意味着并非建立了SSC后,COE和BP仍会有少量的事务性工作)。

适合纳入未来HRSSC的工作往往具备量大、事务性、容易标准化/集中化、能够清晰定义并文档化、要求高合规性、可自动化处理、能量化等特性;而不具备这些特征的工作就不适合放到HRSSC中运作;

(4)选址:

成功的选址事半功倍。

在制定选址决策时,中国企业应该重点关注如下4个因素:

◆规模效益:

集中运作的HRSSC可发挥规模优势,降低运营成本以及管理难度;如果公司存在其他共享中心,共址建设,成本更低;

◆人才:

需要重点考虑可供选择人才的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语言能力(全球运作公司尤为重要)、离职率和工资成本等;

◆基础设施:

包括电信质量、电力质量和稳定性、房产等;

◆业务展望:

业务开展难易度,政治和自然灾害、税收、7X24小时运营、数据/IP保护、供应商成熟度、公司的市场拓展计划等。

五、人力资源转型实施路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力资源部门实现真正的“三支柱”转型至少需要5-8年时间,其中涉及的HR的组织结构调整,HR共享服务中心建设,HR流程再造,HRIT系统集成和HR能力提升等。

从业界实践来看,人力资源转型之旅往往遵循一套系统的模式:

(一)早期更加关注“建立基础”:

包括初步建立BP、COE和SSC的角色,加快建设共享服务中心;对于跨国公司来说,需要加强IT系统在区域层面的集成等;

(二)中期更加关注“强化核心”:

包括三支柱角色的持续优化,提升SSC事务性流程的精益化运作水平以及价值增值流程的专业度,实现HR门户系统集成等;

(三)后期更加关注“聚焦领先”:

包括关注带来业务结果、端到端的流程整合和全球IT系统集成等。

当然,不同的企业业务紧迫度和HR成熟度不同,实施策略存在千变万化——有的更关注效率提升,有的更关注效能展现——如何平衡业务“速赢”和夯实“基础”是人力资源总监必须把握的艺术。

第二章人力资源三支柱之“COE”

一、COE的规划与建立(访谈录)

陆炜:

现在三支柱各种变种。

重点都在BP上面,很多公司的SSC外包,淡化COE,或者COE被BP同化了。

蔡元启:

为何淡化COE?

变形确实很多。

陆炜:

淡化COE是因为像海尔这种多态企业,在国内不是那么的话,应用更广的其实还是由互联网为首的新兴企业。

这类企业比较灵活,往往D兼着COE的职责。

企业转型三支柱,其实决策者看重的就是HR的贴身服务。

亲历业务后,才知道一线领导需要的人是什么样的,需要的培训是什么养的,什么样的政策更能激励员工,如何做才能定制合身的IDP继而这种贴身的BP跟踪绩效,让HR和业务总站到一起,使业务发展更快,同时各种社保公积金制度方面的问题都有SSC来解决(各地政策什么的)。

即使不淡化COE,也可能COE是一个虚拟的决策团体。

制定各个地区各个业务单元的各项政策。

但实际上制定来源还是源于BP。

最后发展就是各个业务单元的BP负责人组成COE的虚拟小组,有D领导。

如果工作有成效且恰当的话,HR的话语权就会特别的强。

蔡元启:

现在三支柱确实发生不少变形,弱COE的做法不少。

但我个人觉得部分企业和企业自身的HR能力水平有关。

熊纪军:

我觉得弱COE和中国HR团队通才居多,专才比较少的现象有关,无法真正的深耕HR专业知识,自身专业知识支撑不起COE的职位。

蔡元启:

能真正称得上专家的比较少,所以会采取一些变通的办法

许才旺:

一方面大将难求,一方面不同的老板要求不同。

冬雪:

熊纪军:

我感觉这个模型有一个隐含的条件就是COE必须和BP能够充分的沟通与合作,要不然很容易造成COE变成空中楼阁,或者BP无法及时得到相应的专业支持。

冬雪:

在一篇文章上看到HRCOE和BP形成沟通闭环——HR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是敏感、广泛和深远的。

如果HRCOE和HRBP的沟通不畅,将无法确保HR政策支持业务发展。

这就需要二者把沟通变成习惯,并将几个关键沟通节点流程化,形成闭环:

1.年度计划时,和HRBP共同完成规划;

2.设计时,将HRBP提出的需求作为重要的输入;

3.实施时,指导HRBP进行推广;

4.运作一段时间后,寻求HRBP的反馈,从而作为改进的重要输入;

这是笔者认为在中国实施HRCOE的关键成功因素

熊纪军:

以前人力资源部和业务部门沟通不顺畅,或者说有芥蒂,致使沟通时获取信息困难。

BP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替以前的人力部和业务部的沟通。

邱进:

现在很多企业的BP只是垂直管控的工具,我认为BP的职能不能仅限于沟通、传达,如何融入业务,实现业务驱动才是关键

熊纪军:

我觉得BP差不多相当于业务部门在管控方面的教练,而COE又是BP的教练。

冬雪:

再分享个图,这是IBM的早年研究成果

熊纪军:

邱进要想融入业务,我觉得就得抓好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利益相关者中主要抓好三类:

1.部门领导;

2.业务骨干;

3.普通员工中的意见领袖。

邱进:

COE人才的短缺确实是民营企业的短板啊。

对于人才培养还不完善的企业来说如何构建三支柱呢?

BP必须上知“天气”,下接“地气”。

COE:

建立HR专业能力,提升公司人力资源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有效性,并为HRBP服务业务提供技术支持,这个环节一直困扰我。

坦白讲我只有俩支柱,COE的职能并未独立存在。

张云渊:

好的BP更缺吧?

熊纪军:

我觉得这种改革的初期,COE短缺是很正常的,毕竟COE需要很强的专业能力,而现在HR通才居多,所以大部分企业都不会有那么多很专攻的人,外聘应该是条途径吧。

我觉得BP,原先的人力资源部的人经过磨合后,差不多应该能够适应BP的角色吧。

闫兰:

@熊纪军过分专业的HR做不了BP。

张云渊:

BP的软性技能要求比较多,而且三支柱里面BP的角色是新派生的定义最不能量化的一个,不过我发现每家公司对BP的要求定位都不同。

邱进:

也有些HR做久了老活在自己经验的世界里不自拔,对新鲜事物抗拒,思维跟不上时代。

熊纪军:

@张云渊我觉得合适的BP应该是个通才,这一点是必须的。

海龙:

坦率的说我不太了解HRCOE的概念。

但就我本人来说,是从相对强势的模块起步的,为了职业上升而不得不去全模块操作,一方面要暂时停止比较强势模块的推进而兼顾其他模块。

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市场决定方向,目前国内HR市场供大于求,同时专业性很差,很简单的问题抛出去,会有一半以上的HR专员级、主管级甚至经理级都不懂。

熊纪军:

说得好听点目前的HR多数是通才,不好听点其实就是啥都懂啥都不精。

海龙:

所以说连本专业都不精通的人再去兼顾其他业务模块,其结果必然是四不像。

关于COE的概念和理论我觉得我还要学习,但总感觉理论联系实际如何落地如何实施才是更重要的事。

曾嵘:

COE这个角色确实还是尴尬的,即要有高度又要接地气。

一方面人才难求,另一方面价值难以体现和衡量。

恒舒:

COE不懂业务的多,想底气还要靠BP支撑。

熊纪军:

BP可以很大程度上缓解COE的地气问题,我觉得COE主要的还是高度和专业问题。

李智远:

COE可以不懂业务运营,但不能不懂业务哲学。

恒舒:

离一线太远了,真正问题反馈还要靠BP。

曾嵘:

我们现在COE还是会基于常规的项目在推,不然虚得很。

陆炜:

COE想做出成就,最好从BP中选拔。

海龙:

把他们顾问化,不建议往下放,往下放他们死的很快,他们可以成为企业管理智囊团之一。

恒舒:

COE开的药不对症,是很多企业的共性。

曾嵘:

就是咨询顾问的角色,搞不好就是明不正言不顺的咨询顾问。

海龙:

他开的药不对你可以不吃啊!

你去医院看病,医生开的药不对,你明知道,还去吃,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李智远:

我个人认为,COE是纵向专业化,BRBP是横向专业化,一个是打井,一个是挖坑,适合不同性格的人。

深打井,才能从公司的战略高度去设计管理系统和制定政策。

多挖坑,才能从业务角度出发,为业务部门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海龙:

BP算一线指挥员,打起仗来总战略目标是COE的事,前线指挥是BP的事。

COE没有一线真刀真枪干过,BP没有战略眼光和高度。

闫兰:

@海龙COE如果不了解业务做参谋会把企业带沟里,我不觉得分这么细是好事情,COE应该从BP中出身好一些。

曾嵘:

李智远:

但两者并非一个高一个低,而是不同角度的专业化,好的COE会是某领域的专家,好的HRBP会是人力资源各模块的多面手。

有的人力资源从业人员适合做COE,有的只适合做HRBP,不过COE最好具有HRBP的经历。

恒舒:

BP的晋升路线应该是管理线,COE是专业线,BP成为COE的几率不大。

海龙:

试问能够拥有那么大的基数的人力团队,即使换个方法做也差不到哪里去。

COE就相当于一个高级顾问,仅此而已,应该让他只有发言权没有决定权就行了。

李智远:

但COE角色不能仅限于顾问,必须参与。

曾嵘:

我个人认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