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期末检测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191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期末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期末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期末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期末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期末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期末检测题.docx

《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期末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期末检测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期末检测题.docx

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期末检测题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下)(北师大版)期末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惨悴(cuì)宽恕(shù)雍容(yōng)目眩(xuàn)

B.孱弱(chán)伫立(zhù)愠怒(yùn)撤销(chè)

C.檄文(jī)水藻(zǎo)湛蓝(zhàn)孀妻(shuāng)

D.始龀(chèn)穷匮(kuì)柘木(zhè)哂笑(shěn)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组是()(3分)

A.踉跄怡然澄澈孔武有力B.洗濯炫耀赏赐一丝不苟

C.诀别傲然憔悴害人听闻D.瑟缩喧嚣喑哑苦心孤诣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几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经媒体曝光后,更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赏。

B.杭州西湖不仅有秀美的湖光山色,更有千年的文化结存,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是众望所归。

C.智慧的人能够在失败中及时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免重蹈覆辙而悔之莫及。

D.写作需要生活的积累和丰富的思想,否则,你的文章就会因缺乏具体内容而成为一纸空文。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语序恰当,语意连贯的一组是()(3分)

才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①为了与他们论是非、争黑白,鲁迅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动用自己所有的知识储备,呕心沥血

②鲁迅是伟大的,他的伟大,至少一半要拜对手所赐

③所以才有了那一篇篇闪烁着智慧光芒的杂文

④看看他的那些对手吧,胡适、林语堂还有郭沫若,个个都是国家级文人学者

A.①③②④B.④①③②C.②④①③D.③②④①

5.关于作品、作家、朝代(或国别)搭配不当的一组是()(3分)

A.《春》——老舍——现代文学家B.《春夜喜雨》——杜甫——唐代诗人

C.《示儿》——陆游——宋代诗人D.《老翁捕虎》——纪昀——清代文学家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上句或下句。

(5分)

(1)横眉冷对千夫指,。

(鲁迅《自嘲》)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天街小雨润如酥,。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4),人间遍种自由花。

(陈毅《梅岭三章》)

(5)王师北定中原日,。

(陆游《示儿》)

7.名著阅读。

(4分)

外祖母坐在窗户下快速地织着花边,线轴快乐地击打着,密密麻麻插满了铜针的枕头在春天的阳光下像金刺猬似的闪光。

外祖母本人像铜铸的一般,——一点儿没变!

……

有一次我偷偷地看她,她把我的五戈比放在手掌上,瞅着它们,默默地哭了,一滴混浊的泪水挂在她那副像海泡石似的大鼻孔的鼻尖上。

(1)文段选自小说《》,作者是。

(2分)

(2)小说中的外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原著回答。

(2分)

8.口语交际。

(4分,每小题2分)

新年到来之际,同学们纷纷用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表达对友情的珍重、对恩师的感激和对亲人的祝福,他们写出的新年贺词有的幽默诙谐,有的言辞恳切,有的则催人奋进。

试仿照下面某同学写给老师的新年贺词,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分别给你的同学和父母写出新年贺词。

示例:

您是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行;您是睿智的乐施者,传播知识与美德。

感谢您一直以来的谆谆教诲,祝您新年快乐。

(1)给同学的新年贺词。

(2)给父母的新年贺词。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5分)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两句中的“合”“斜”两字历来为人称道。

请任选一个词作简要赏析。

(2分)

1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6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

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炊忘著①箅②,饭落釜③中。

太丘问:

“炊何不馏④?

”元方、季方长跪曰:

“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⑤。

”太丘曰:

“尔颇有所识⑥不?

”对曰:

“仿佛志之。

”二子长跪俱说,更相易夺⑦,言无遗失。

太丘曰:

“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夙惠》)

【注】①著:

放置。

②箅(bì):

煮食物用的竹屉子,使米不漏掉。

③釜:

锅。

④馏:

把米放在水里煮开,再滤出蒸熟。

⑤糜:

粥。

⑥识:

记住。

⑦更:

交替。

易夺:

改正补充。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3分)

(1)元方入门不顾顾:

(2)宾客诣陈太丘宿诣:

(3)俱委而窃听委:

1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俱委而窃听相委而去

B.尊君在不炊何不馏

C.仿佛志之下车引之

D.去后乃至乃俱窃听

1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

(1)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14.请根据甲、乙两文的叙述简要概括元方的形象。

(3分)

15.甲、乙两文在人物表现的方法上有什么共同之处?

(3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1分)

春天是改革家

鲍尔吉·原野

①在北方,四季当中,春天最神奇。

夏季的树叶长满每一根枝条时,花朵已谢了,有人说:

“我怎么没感觉到春天呢?

②春天就这样,它高瞻远瞩。

它从事的工作一般人看不懂,比如刮大风。

风过后,草儿绿了。

再下点雪,然后开花。

之后不妨碍春天再来点风,或雨,或雨夹雪。

树和草不知是谁先绿的。

河水解冻了,但屋檐还有冰凌。

③事实上,我们在北方看不到端庄娴静的春天,比如油菜花黄着,蝴蝶飞飞。

柳枝齐齐垂在泛着绿意的春水上,新出的柳芽呈嫩嫩的鹅黄。

黑燕子像钻门帘一样穿过枝条。

这样的春天住在江南,它是淑女,适合被画成油画、水彩,被拍照和旅游。

北方有这样的春天吗?

没见过。

在北方,春天藏在一切事物的背后。

④在北方,远看河水仍然是白茫茫的冰带,走近才发现这些冰已酥黑,灌满了气泡,这是春天的杰作。

虽然草没有全绿,树没有吐芽,更没有开花,但脚下的泥土不知从何时起泥泞起来。

上冻的土地,一冻就冻三尺,是谁将冰冻的土地化成泥泞?

春天。

⑤像所有的大人物一样,春天惯于在幕后做全局性、战略性的推手。

让柳叶冒出芽尖儿只是表面上的一件小事,早做晚做都不迟。

春天在做什么?

刚刚说过,它让土地解冻三尺,这是改革,是在把冬天变成夏天——春天认为:

春天不是自然界的归宿,夏、秋才是归宿或结果——这事还小吗?

⑥春天是大人物,它深居简出,偶尔接见一下青草、燕子这些春天的代表。

春天在开会,在讨论土地解冻之后泥泞和肮脏的问题。

许多旧大臣认为土地不可解冻,解冻就乱了,泥泞的样子实在给“春天”这两个字抹黑。

这些言论是呼呼的风声,我夜里常听到屋顶有什么东西被吹得叮当响,破门拍在地上,旧报纸满天飞。

这是春天会议的一点小插曲。

⑦说干就干,绝不拖泥带水,这是春天的作风。

春天一边招呼一帮人开会,另一边在让土地解冻,催生草根吸水,柳枝吐出新叶,把热气吹进冰层里,让小鸟满天飞。

看上去一切都乱了、脏了,一切却在突然间露出了崭新的面貌。

⑧春天暗中做的事情就是让土地复苏,让麦子长出来,青草遍布天涯。

“草都绿了,冬天想回也回不来了!

”这是春天常说的一句话。

春天并不是从冬天到达夏天的自然过渡,而是改革。

世间最艰难的斗争是自然界的斗争,最酷烈的,莫过于让万物在冬天里苏醒。

冬天是冷酷而古板的君主,拒绝哪怕是极其微小的点点滴滴的变化。

一变化,冬天就不成其为冬天了。

正如不变化,春天不成其为春天。

春天和冬天的较量,每一次都是春天取胜。

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白雪认为自己这么厚永远都不会融化。

如果它们是钱,就永远花不完,但是积雪没想到自己不知不觉间就变成沟壑里的泥汤浊水了。

⑨春天朴素无华,春天大象无形,春天弄脏了世界又让世界进入盛夏。

春天实现了改革大计,它不贪功劳,改变了江山就退隐。

它认为柳枝的叶苞就是叶苞,它并不是春天;青草也只是一株草,也不是春天。

肩负改革使命的春天,说来就来;完成改革使命后的春天,说走就走。

在北方,爱照相的人可以跟夏天合影、秋天合影、冬天合影,最难的就是跟春天合一张影,春天的脚步比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还要快。

(摘自《文汇报》2013年5月22日第11版,有改动)

16.在作者看来,有人“没感觉到春天”的原因是什么?

(2分)

17.文章第③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春天?

联系全文说说你的看法。

(2分)

18.文章第⑥段中,作者写“春天”在改革中碰到了哪两个问题?

写这两个问题对表现“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有什么作用?

(3分)

19.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下面这句话中加点短语的表达效果。

(2分)

谁都想象不到,一寸高的小草,可以打败一米厚的白雪。

20.根据全文内容,分条概括“春天”这位“改革家”形象的特点。

(2分)

(四)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

谦和是一种力量

①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你总是要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

当冲突横亘在你的面前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态度来面对呢?

是不顾一切地发泄心中的愤恨,还是谦和、冷静地思考?

我们的答案是后者。

②谦者,谦虚,谦让也。

它根源于人的辞让之心,体现在人际关系中就是互相尊重。

孔子言:

“礼之用,和为贵。

(一)“和”历来被认为是君子的重要品质。

“谦”“和”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谦和具有化解矛盾的力量。

愤愤不平的廉颇,纵使百般刁难,甚至扬言“我见相如必辱之”,蔺相如却能以大局为重,隐忍退让,“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最终使廉颇负荆请罪,留下“将相和”的千古佳话。

试想如果蔺相如不能隐忍退让,与廉颇势不两立,势必会削弱赵国的力量,极有可能导致赵国覆亡。

所以说,愤怒看似凶猛,但却在谦和忍让中化为和谐。

④谦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昔日,刘备放下皇叔州牧的身份,顶风冒雪,不顾路途难行,心怀赤诚,三次来到乡野荒村,访贤求才。

第三次时,离草庐半里,他便下马步行,听闻孔明午睡未起,便静候在草堂阶下,终于用谦虚的态度、真诚的心意打动了卧龙先生。

(二)这才使三顾茅庐成为千秋美谈,三分天下成为历史功业。

⑤谦和还具有给人带来快乐和幸福的力量。

谦和的态度使你更容易让人接近,谦和的微笑总是能给你带来好运气。

也许一点点的善意、理解、宽容和付出,就会给自己和别人的生活增添一点美好和快乐。

⑥然而,谦和并不是毫无原则的退让,也不是有失尊严的顺从,我们必须做到谦和有度。

⑦谦和,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卷;谦和,似一篇清丽的婉约文章。

(三)谦和,既美丽了自己,又悦目了他人。

(选文有较大改动)

21.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分)

22.阅读全文,请说一说谦和具有哪些力量。

(2分)

23.依次写出文中画线处所运用的论证方法。

(3分)

24.阅读“链接材料”和文章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3分)

【链接材料】战国时期,秦、赵两国会盟于渑池。

秦王令赵王鼓瑟(古代弦乐器),赵王心怯,只得遵从,秦王命史官将此事记录下来。

蔺相如见本国君王受辱,逼请秦王为赵王演奏秦声,并上前献缶(古代打击乐器)。

秦王不肯,欲加害相如。

相如怒目相对,欲与秦王同归于尽。

秦王无奈,只得为赵王击缶,相如命赵国史官依样记录。

同样是发生冲突和争执,蔺相如为什么对廉颇谦和忍让,而与秦王针锋相对呢?

请结合文章相关内容和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