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考类核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分类模拟题9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1761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0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考类核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分类模拟题9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医考类核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分类模拟题9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医考类核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分类模拟题9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医考类核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分类模拟题9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医考类核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分类模拟题9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考类核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分类模拟题9含答案.docx

《医考类核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分类模拟题9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考类核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分类模拟题9含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考类核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分类模拟题9含答案.docx

医考类核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分类模拟题9含答案

核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分类模拟题9

案例分析题

男,23岁,反复发作黏液脓血便伴左下腹痛3年余。

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抗生素治疗无效,否认结核病史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否认疫水接触史。

PE:

T37.8℃,HR95次/分,贫血貌,心肺(-),腹平软,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及明显包块。

Hb70g/L,WBC11.5×109/L,其中N72.5%,L24.8%,ESR38mm/h,CRP45mg/L,PPD试验(1:

10000):

(-),结核芯片:

LAM抗体、38kD及16kD抗体均阴性,大便常规:

RBC(+),WBC(-),多次大便细菌培养均阴性。

血CEA及CA199均正常水平。

X线钡灌肠示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粗乱,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

1.该病例临床考虑溃疡性结肠炎,为进一步协助诊断,可采用的核医学检查方法有

A.67Ga显像

B.99mTc-IgG显像

C.99mTc-HMPAO-WBC显像

D.99mTc-AGAB显像

E.18F-FDG

F.99mTc-EHIDA

答案:

ABCDE

67Ga、99mTc-IgG、99mTc-HMPAO-WBC、99mTc-AGAB及18F-FDG均为炎症显像剂,可应用于协助炎症性肠道病变的诊断,故答案A、B、C、D、E正确;而99mTc-EHIDA为肝胆显像剂,并不用于炎症性肠道病变的诊断。

2.临床拟行99mTc-HMPAO-WBC肠道显像,白细胞标记后应尽快注射,其不宜超过的保存时间是

A.1h

B.2h

C.3h

D.4h

E.8h

F.12h

答案:

A

3.临床行99mTc-HMPAO-WBC肠道炎症显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常无需肠道准备

B.图像质量优于111In-Oxine-WBC显像

C.在静脉注射显像剂后1、4和24小时进行显像,使用低能通用型平行孔准直器

D.2h后消化道内无明显放射性浓聚

E.可评价肠道病变的部位、范围及治疗效果

F.抗生素治疗对显像诊断的阳性率影响甚大

答案:

DF

放射性核素标记WBC肠道炎症显像时,通常患者无需肠道准备。

99mTc-HMPAO的水溶液化合物会浓集于肠道,但肠道内放射性多数在静脉注射后2小时出现。

同时,通过核素白细胞显像,可诊断炎症性肠道病变的部位、病变范围、治疗效果及疾病复发与否等。

由于99mTc物理特性较111In更适显像,99mTc-HMPAO-WBC显像影像质量较111In-Oxine-WBC显像更佳。

抗生素治疗对核素白细胞显像诊断的阳性率影响不大。

综上所述,本题选项为:

D及F。

4.为尽量减少肠道非特异性浓聚的影响,99mTc-HMPAO-WBC肠道炎症显像时,图像采集最佳的完成时间是

A.注射显像剂后2h内

B.注射显像剂后3h内

C.注射显像剂后4h内

D.注射显像剂后6h内

E.注射显像剂后12h内

F.注射显像剂后24h内

答案:

A

99mTc-HMPAO的水溶性化合物会浓聚于肠道,但肠道内放射性聚集多在静脉注射显像剂后2h出现,若在2h前显像可减少其干扰,故选项A正确。

男性,35岁,头晕、乏力伴出血倾向半年,加重1周。

半年前无诱因开始头晕、乏力,间断下肢皮肤出血点,刷牙出血,1周来加重。

病后无鼻出血和黑便,二便正常,进食好,无挑食和偏食,无酱油色尿,睡眠可,体重无变化。

既往体健,无放射线和毒物接触史,无药敏史。

T36℃,P100次/分,R20次/分,BP120/70mmHg,贫血貌,双下肢散在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不黄,胸骨无压痛,心肺无异常,脾脏肋下可及,下肢不肿。

5.请问下列实验室检查中哪一项暂不需要

A.血常规

B.出、凝血时间

C.肝肾功能

D.心肌酶谱

E.尿常规

F.溶血性贫血筛查

答案:

D

根据患者的主述、现病史、既往史及体格检查结果分析,该患者的主要表现是贫血与出血,应选择相应的检查项目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所以心肌酶谱暂不需要检查

6.该患者化验检查结果如下:

Hb45g/L,RBC1.5×1012/L,网织红细胞0.01%,WBC3.0×109/L,分类:

中性分叶30%,淋巴65%,单核5%,PLT35×109/L,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阳性率80%,积分200分,血清铁蛋白210μg/L,血清铁170μg/dl,总铁结合力280μg/dl,尿常规(-),尿Rous试验阴性,骨髓增生明显减低。

该患者最有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

C.缺铁性贫血

D.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E.过敏性紫癜

F.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答案:

D

大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发病急骤,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多并可见原始或幼稚细胞,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且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NAP积分值是减低的;由于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会出现血管内溶血,因此尿Rous试验(尿含铁血黄素实验)多位阳性;缺铁性贫血患者血清铁蛋白降低、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过敏性紫癜通常血小板不减少。

7.该患者的99mTc-植酸钠骨髓显像结果见下图所示,其类型属于

A.荒芜型

B.抑制型

C.灶Ⅰ型

D.灶Ⅱ型

E.正常型

F.以上均不是

答案:

B

前位及后位骨髓显像可见:

中央骨髓中颅骨、肩胛骨、肋骨、胸椎、胸骨及骨盆未见明显显影,轮廓不清(0级);腰椎及骶髂关节轻度显影,轮廓模糊(1级);外周骨髓中肱骨及股骨近段未见显影(0级);脾脏肿大。

结论为全身骨髓显影明显低于正常水平,属于抑制型。

患者男性,46岁,反复发作腹泻、左下腹痛伴脓血便4年余,食欲下降,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反复抗生素治疗无效,否认结核病史及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

查体:

T37.5℃,面色苍白,心肺(-),腹平软,左下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及包块,Hb76g/L,WBC12.5×109/L,其中N75.8%,ESR56mm/h,CRP36mg/L,PPD试验(1:

10000)(-),大便常规:

RBC(+),WBC(-),多次大便细菌培养均阴性。

血CEA、CA-199及CA-125均正常水平。

X线钡灌肠示乙状结肠及直肠黏膜粗乱及颗粒样改变,多发性浅溃疡,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

8.该病例首先考虑的诊断是

A.克罗恩病

B.肠结核

C.慢性细菌性痢疾

D.结肠癌

E.溃疡性结肠炎

F.肠道阿米巴肉芽肿

答案:

E

该患者肠道病变位于乙状结肠及直肠,为非肠结核及克罗恩病之好发部位,既往无肺结核病史,查体肺部未见异常,PPD阴性,不支持肠结核及克罗恩病诊断。

该患者无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史,多次大便细菌培养阴性,反复抗生素治疗无效,不支持慢性细菌性痢疾诊断。

大便性状不支持肠道阿米巴肉芽肿。

血CEA、CA-199及CA-125正常水平,不支持结肠癌诊断。

结合该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应考虑为溃疡性结肠炎。

9.临床对该病例诊断意义最大的检查方法是

A.血沉

B.PPD试验

C.X线钡剂灌肠检查

D.血CEA测定

E.核素标记白细胞显像

F.结肠镜活组织检查

答案:

F

通过结肠镜取材活组织检查获取病理组织学信息,对诊断意义最大,故答案为F。

10.为协助诊断,可采用的核医学检查方法有

A.67Ga显像

B.99mTc-MIBI

C.111In-Oxine-WBC显像

D.99mTc-AGAB显像

E.99mTc-IgG显像

F.18F-FDG

答案:

ACDEF

67Ga、99mTc-IgG、111In-Oxine-WBC、99mTc-AGAB及18F-FDG均为炎症显像剂,可应用于炎症性肠道病变的诊断,故答案A、C、D、E及F正确。

11.若行111In-Oxine-WBC炎症显像,其叙述正确的是

A.无需肠道准备

B.影像质量好于99mTc-HMPAO-WBC显像

C.肠道病变往往在注射显像剂后2小时即可出现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24小时及48小时延迟相示相应部位仍呈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

D.正常的胃肠道及肾内均无明显放射性浓聚

E.抗生素治疗对显像诊断的阳性率影响甚大

F.可评价肠道病变的范围、复发及治疗的效果

答案:

ACDF

111In-Oxine-WBC显像中,正常的胃肠道及肾内均无明显放射性浓聚,因此患者亦无需肠道准备。

肠道炎性病变往往在注射显像剂后2小时即可出现放射性分布异常浓聚影,24小时及48小时延迟相示仍呈浓聚。

同时,通过核素白细胞显像,可诊断炎症性肠道病变的部位、病变范围、了解其并发症、治疗效果及疾病复发与否等,故选项A、C、D及F叙述正确。

由于99mTc物理特性较111In更适合显像,99mTc-HMPAO-WBC显像影像质量较111In-Oxine-WBC显像为佳,故选项B不正确。

抗生素治疗对核素白细胞显像诊断的阳性率影响不大,故选项E不正确。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C、D及F。

患儿,男,1周。

有宫内窘迫史。

出生后出现惊厥、意识减退。

体检:

前囟饱满、骨缝分离、头围增大,肌张力减弱,吸吮反射减弱。

12.为帮助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诊断,下列哪一项检查最有意义

A.脑电图

B.MRI

C.rCBF显像

D.CT

E.超声

F.血气分析

G.尿常规

答案:

C

13.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病变以什么血管闭塞为主

A.颈外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B.颈内动脉和大脑前动脉

C.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

D.颈外动脉和大脑后交通动脉

E.颈内动脉和大脑后交通动脉

F.颈内静脉

G.颈外静脉

答案:

C

14.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中主要表现为

A.局部放射性浓聚

B.局部放射性稀疏、缺损

C.弥漫性放射性稀疏

D.弥漫性放射性浓聚

E.浓聚及稀疏相间分布,呈“花斑样”

F.全脑放射性减低

G.全脑放射性增高

答案:

B

小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脑瘫、智力低下和惊厥为主要症状。

以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闭塞为多。

在SPECT脑血流灌注显像中表现为局部放射性稀疏、缺损。

患者女,33岁,怕热多汗,乏力,多食易饥3个月就诊。

查体:

心律齐,心率120次/分,双手颤抖,甲状腺Ⅱ度肿大15.最可能的诊断是

A.感染

B.甲亢

C.癔症

D.心肌病

E.风湿病

F.单纯性甲状腺肿

答案:

B

16.确诊的首选检查是

A.X光胸片

B.甲状腺显像

C.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TSH测定

D.心功能测定

E.心肌显像

F.甲状腺超声检查

答案:

C

17.如果进行131I治疗,还必须要做的检查是

A.肝功能

B.甲状腺ECT

C.甲状腺吸碘率

D.血常规

E.心电图

F.肾功能

答案:

ABCDEF

症状和体征均显示最可能的诊断是甲亢;甲亢确诊的首选检查是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提问3中的各项检查均是甲亢131I治疗检查项目。

52岁女性,胸闷,运动(stress)和静息(rest)心肌灌注显像图见图所示。

18.此患者左心室下壁显像剂分布表现为

A.可逆性心肌缺血

B.不可逆性心肌缺血

C.混合性心肌缺血

D.花斑样改变

E.放射性核素分布大致均匀

F.反向再分布

答案:

A

19.左心室下后壁的血供来源于

A.右冠状动脉

B.左冠状动脉

C.左旋支

D.左前降支

E.以上都不是

F.以上都是

答案:

AC

20.该患者可能性较大的诊断是

A.冠心病

B.扩张型心肌病

C.肥厚型心肌病

D.心肌炎

E.左束支传导阻滞

F.心功能衰竭

答案:

A

患者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左心室下壁放射性分布缺损,而静息状态则正常,是完全可逆性缺损,见于可逆性心肌缺血。

右冠状动脉供应左心室下壁和后壁。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可以出现间壁可逆性心肌灌注异常,扩张型心肌病的典型改变是“花斑”样改变。

女性,42岁。

口干、多饮2年,骨痛3个月。

实验室检查:

PTH1700pg/ml(7.0~53),(Ca2+:

3.53mmol/L(2.13~2.7),P:

0.43mmol/L(0.81~1.45)。

超声:

左上甲状旁腺区实性占位性病变。

21.可能的诊断是

A.甲状腺腺瘤

B.糖尿病

C.甲状旁腺腺瘤

D.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E.甲亢

F.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答案:

C

22.应首选的核医学科检查是

A.高锝[99mTc]酸盐甲状腺显像

B.99mTc-MIBI双时相甲状旁腺显像

C.99mTc-(Ⅴ)DMSA显像

D.131I-MIBG显像

E.18F-FDGPET显像

F.TSH抑制试验

答案:

B

23.以下为该病人20min及120min的99mTc-MI-BI显像(下图所示),作上纵隔区域显像的目的是

A.观察上纵隔淋巴结情况

B.观察是否有肺内病灶

C.观察是否有异位甲状旁腺

D.观察是否存在胸骨后甲状腺

E.观察心脏部位的变化

F.观察病灶与甲状腺的关系

答案:

C

24.该病人还应作哪项核医学检查

A.高锝[99mTc]酸盐甲状腺显像

B.99mTc-MDP显像

C.99mTc-(Ⅴ)DMSA显像

D.131I-MIBG显像

E.18F-FDGPET显像

答案:

B

25.该病人的骨显像表现,正确的是

A.骨显像未见异常

B.可见领带征

C.肾影明显减淡

D.长骨对称性放射性摄取增加

E.颅骨及下颌骨放射性摄取增加

F.脊椎多发溶骨性改变

答案:

BCDE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首选甲状旁腺显像进行辅助诊断及病灶定位,因约10%的人群有甲状旁腺异位,且大多位于上纵隔,因此,甲状旁腺显像常做甲状腺区及包括上纵隔的显像。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病人骨显像呈明显的代谢性骨病特征。

男性,58岁。

消瘦1个月余。

无咳嗽、咳痰、恶心、呕吐症状。

查体:

T36.5℃,呼吸20次/分,脉搏89次/分,血压105/73mmHg,查体:

左腋窝、双侧颈部锁骨上触及多发包块;双肺呼吸音清。

血常规:

Hb103g/L,白细胞5.2×109/L,中性粒细胞61.3%,淋巴细胞15.9%。

大便OB(-)。

胸部CT:

纵隔、双侧肺门及左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双肺未见异常。

26.18F-FDGPET/CT显像示双侧颈部锁骨上、纵隔、双侧肺门及左腋窝多发肿大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疑恶性淋巴瘤。

诊断时需进一步鉴别的疾病是

A.转移癌

B.结核性淋巴结炎

C.结节病

D.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

E.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

F.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答案:

ABCDEF

肿大淋巴结代谢异常增高的原因复杂多样,除转移癌之外,恶性淋巴瘤、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结核性淋巴结炎、结节病、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寄生虫-弓形体病及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均可表现为多发淋巴结肿大伴FDG代谢异常增高,常给鉴别诊断带来较大困难。

基于此,18F-FDGPET/CT显像时,需综合多种因素加以鉴别诊断。

27.为进一步明确淋巴结病变性质,首选的检查项目是

A.PPD试验

B.ESR

C.肿瘤标志物CEA、NSE、AFP等水平测定

D.LDH

E.TB-Ab

F.淋巴结活检

答案:

F

28.左腋窝淋巴结活检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18F-FDGPET/CT显像在该病例的临床价值是

A.特异性诊断恶性淋巴瘤

B.临床分期

C.有助于活检部位的合理选择

D.协助放疗计划的制订

E.有助于临床处理决策的合理选择

F.特异性鉴别恶性淋巴瘤与结节病

答案:

BCDE

18F-FDG是一种非特异性肿瘤显像剂,除恶性淋巴瘤、转移癌等恶性病灶可摄取FDG外,一些良性病变,如:

结核性淋巴结炎、结节病、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组织细胞增生性坏死性淋巴结炎、弓形体病等亦可摄取FDG,故选项A及F说法不正确。

18F-FDGPET/CT显像在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应用价值包含:

疗效监测;临床分期及再分期;鉴别复发;活检部位的合理选择;放疗计划的制订等临床处理决策的合理选择,故选项B、C、D、E均正确。

29.为尽早评估该患者放化疗疗效,拟优选的检查是

A.CT增强扫描

B.B超

C.MRI

D.18F-FDGPET/CT显像

E.99mTc-MIBI显像

F.201T1显像

答案:

D

30.患者行一疗程化疗后,出现粒细胞减少,继而应用粒细胞刺激因子(GSF)行升血象治疗。

为尽早评估化疗效果,一周后再次行18F-FDGPET/CT显像,结果示:

探测范围内骨骼代谢散在增高,CT骨窗未见骨质破坏改变。

造成上述征象可能性最大的原因是

A.CT衰减校正时过度补偿所致的PET伪影

B.注射18F-FDG剂量大

C.GSF的应用

D.骨髓活性减低

E.淋巴瘤骨髓浸润

F.骨髓炎改变

答案:

C

粒细胞刺激因子(granulocytestimulatingfactor,GSF)的应用使18F-FDGPET/CT显像时骨骼系统代谢活性普遍增高。

患者,男,58岁,因“间断性肉眼血尿一月余”入院。

31.可能考虑的诊断有

A.肾小球肾炎

B.肾肿瘤

C.泌尿系结石

D.膀胱癌

E.肾盂肾炎

答案:

ABCDE

32.双肾B超显示:

左肾轮廓增大,皮质菲薄,考虑为左肾重度肾盂积水。

患者查血:

Cr280μmol/L,BUN57.0mmol/L,此时需慎用的检查是

A.逆行性尿路造影

B.顺行性肾盂尿路造影

C.静脉尿路造影

D.腹部平片

E.肾动态显像

答案:

C

静脉尿路造影虽然为肾积水的常用检查手段,但对于肾衰竭的患者应慎用。

33.肾盂积水患者行肾动态显像,其相对于其他影像学技术的优势为

A.显示肾盂积水的严重程度

B.发现梗阻的部位

C.发现梗阻的原因

D.评价残余肾皮质的功能

E.显示肾血流灌注情况

答案:

D

34.该患者肾图可表现为

A.小肾图

B.持续上升型

C.抛物线型

D.低水平延长型

E.阶梯状渐降型

答案:

BC

患者女性,26岁。

因心悸、多汗、消瘦、下肢无力就诊。

查体,甲状腺双叶Ⅱ°肿大。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实验室检查FT3、FT4升高,TSH降低。

35.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A.心肌炎

B.Graves病

C.重症肌无力

D.亚急性甲状腺炎

E.神经症

F.桥本氏病

答案:

BDF

该患者有高代谢症状,且实验室检查FT3、FT4升高,TSH降低。

可以诊断为甲状腺毒症,因此Graves病、亚急性甲状腺炎、桥本氏病均有可能,但病历中的资料有限,不能进一步确诊。

36.该患者诉说1周前曾经患有感冒,现颈部疼痛,伴有低热。

查体,甲状腺轻触痛。

甲状腺ECT显像示左叶摄取功能基本正常、右叶摄取功能轻度不均匀性减低。

实验室检查TPOAb及TGAb正常。

该患者的诊断可能是

A.心肌炎

B.Graves病

C.重症肌无力

D.亚急性甲状腺炎

E.神经症

F.桥本氏病

答案:

D

该患者有病毒感染病史,甲状腺有触痛,甲状腺ECT显像示右叶摄取功能减低,所以应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同时甲状腺自身抗体水平正常,桥本氏病可以不考虑。

37.如果该患者否认有感冒病史。

查体,甲状腺双叶Ⅱ°肿大,质地软,未及结节,甲状腺无触痛。

实验室检查FT3、FT4升高,TSH降低,TPOAb及TGAb轻度升高。

甲状腺ECT显像示双叶弥漫性肿大、摄取功能明显增高。

该患者的诊断可能是

A.心肌炎

B.Graves病

C.重症肌无力

D.亚急性甲状腺炎

E.神经症

F.桥本氏病

答案:

B

患者有典型高代谢症状,且甲状腺ECT示双叶弥漫性肿大、摄取功能明显增高,甲状腺自身抗体轻度升高,符合Graves病诊断。

38.如患者诊断为Graves病,下列药物中可以被选用的是

A.甲巯咪唑

B.甲氨蝶呤

C.丙硫氧嘧啶

D.131I

E.32P

F.美托洛尔

答案:

ACDF

Graves病的治疗方法有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

上述药物中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是传统的抗甲状腺药物,美托洛尔其商品名为倍他乐克,为β受体阻滞药,是甲亢治疗中常用药物。

而甲氨蝶呤为化疗药物,在甲亢治疗的治疗中主要用于突眼的防治。

32P不能被甲状腺细胞摄取,因而用于甲亢治疗。

39.该患者FT3>30pmol/L(正常值3.5~6.5pmol/L)、FT4>150pmol/L(正常值11.5~22.7pmol/L)、TSH0.01mIU/L(正常值0.35~5.5mIU/L),要求做131I治疗,治疗过程中下列药物可供选择的有

A.甲巯咪唑

B.甲氨蝶呤

C.丙硫氧嘧啶

D.环磷酰胺

E.甘草酸二铵胶囊

F.美托洛尔

答案:

AEF

该患者FT3、FT4水平过高,病情较重,131I治疗前或治疗后应进行抗甲药物治疗,为了减少对131I治疗效果的影响,常用甲巯咪唑,而不选用丙硫氧嘧啶。

抗甲药物治疗有肝损伤、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所以常需要配合使用护肝、升白细胞药物,甘草酸二铵胶囊为常用护肝药物。

美托洛尔为131I治疗中常用的β受体阻滞药。

甲氨蝶呤、环磷酰胺一般用于肿瘤化疗,在甲亢治疗的治疗中主要用于突眼的防治。

40.该患者肝功能检查结果为ALT150U/L(正常值<40U/L)、AST90U/L(<45U/L),下列药物中可供131I治疗前后选择的有

A.甲巯咪唑

B.甲氨蝶呤

C.丙硫氧嘧啶

D.环磷酰胺

E.甘草酸二铵胶囊

F.美托洛尔

答案:

EF

该患者肝功能受损,尽管FT3、FT4水平过高,病情较重,131I治疗前或治疗后也不能进行抗甲药物治疗,因此不能选用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

甲氨蝶呤、硫唑嘌呤一般用于肿瘤化疗,在甲亢治疗的治疗中主要用于突眼的防治。

可供选用的仅有护肝药物甘草酸二铵胶囊以及β受体阻滞药酒石酸美托洛尔片。

41.如果该患者在131I治疗后2周患上呼吸道感染,之后出现发热(体温39℃)、心慌(HR160次/分)、烦躁不安、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此时患者治疗所需的理想药物有

A.甲巯咪唑

B.甲氨蝶呤

C.丙硫氧嘧啶

D.过氯酸钾

E.复方碘溶液

F.普萘洛尔

答案:

CEF

该患者在131I治疗后合并有甲状腺危象,其治疗方案包括多个方面。

其中抗甲药物首选丙硫氧嘧啶,因为它既可抑制T3、T4合成,又可抑制T4转化为T3。

甲巯咪唑仅在没有丙硫氧嘧啶时使用。

另外,具有抑制T3、T4释放的复方碘溶液,以及β受体阻滞药普萘洛尔也是甲状腺危象常用治疗药物。

过氯酸钾能促进甲状腺细胞内131I的释放,但此时这种作用已没有价值。

患者,男,29岁。

因反复颈粗、突眼、心悸、乏力、消瘦5年余,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复发,前来做吸碘率测定,测定前已停用他巴唑2个月,甲功生化:

FT3:

11.2pg/ml(1.8~4.1);FT4:

5.45ng/dl(0.81~1.89);TSH:

0.01μIU/ml。

TRAb:

289IU/L(<13);TgAb:

10IU/ml(<115);TPOAb:

6.95IU/ml(<34)。

血沉:

正常。

甲状腺B超:

甲状腺增大,双叶甲状腺未见囊实性结节。

吸碘率测定结果:

2h、4h及24h分别为:

5.2%、11.2%、20.7%,结论:

甲状腺吸碘率曲线偏低。

42.该病人的诊断考虑为

A.甲状腺炎

B.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C.Plummer病,甲亢

D.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

E.Graves病,甲亢

F.单纯性甲状腺肿

答案:

E

43.吸碘率偏低的原因考虑为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