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夜书怀唐杜甫.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1681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7.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旅夜书怀唐杜甫.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旅夜书怀唐杜甫.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旅夜书怀唐杜甫.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旅夜书怀唐杜甫.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旅夜书怀唐杜甫.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旅夜书怀唐杜甫.docx

《旅夜书怀唐杜甫.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旅夜书怀唐杜甫.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旅夜书怀唐杜甫.docx

旅夜书怀唐杜甫

旅夜书怀唐杜甫

1作品原文

旅夜书怀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2注释译文

词语注释

岸:

指江岸边。

危樯(qing):

高高的船桅杆。

独夜舟:

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星垂平野阔:

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月涌:

月亮倒映,随水流涌。

大江:

指长江。

名岂:

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

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

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官应老病休:

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

应:

认为是、是。

飘飘:

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

[2-3]原文译文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那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独地停泊着。

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章而著名,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

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

[3]

3创作背景

唐代宗永泰元年(765)正月,杜甫辞去节度参谋职务,返居成都草堂。

(765)四月,

严武死去,杜甫在成都失去依靠,遂携家由成都乘舟东下,经嘉州(今四川乐山)、榆州(今重庆市)至忠州(今四川忠县)。

此诗约为途中所作。

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使人感受到诗人生命的激情正如他笔下奔涌的江流一样澎湃难平。

[4]

4作品鉴赏

,、”、.、、/丿、r,,tJ-—

文学赏析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

第一、二句写近景:

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

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

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地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

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

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

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在这两个写景句中寄寓着诗人的什么感情呢?

有人认为是开襟旷远(浦起龙《读杜心解》),有人认为是写出了喜的感情(见《唐诗论文集•杜甫五律例解》)。

很明显,这首诗是写诗人暮年飘泊的凄苦景况的,而上面的两种解释只强调了诗的字面意思,这就很难令人信服。

实际上,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

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如《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春日的美好景物反衬出征士兵的悲苦心情,写得多么动人!

诗的后半是书怀。

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

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

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

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关于这一联的含义,黄生说是无所归咎,抚躬自怪之语(《杜诗说》),仇兆鳌说是五属自谦,六乃自解(《杜少陵集详注》),恐怕不很妥当。

最后两句说,飘然一身象个什么呢?

不过象广阔的天地间的一只沙鸥罢了。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

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徙江湖。

这一联借景抒情,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王夫之《姜斋诗话》说:

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互藏其宅。

情景互藏其宅,即寓情于景和寓景于情。

前者写宜于表达诗人所要抒发的情的景物,使情藏于景中;后者不是抽象地写情,而是在写情中藏有景物。

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就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全诗景情交融,景中有情。

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

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

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768年,迟暮之年的诗人终于乘舟出了三峡,来到湖北荆门,心境不免孤寂。

此诗开头四句写旅夜:

岸上有细草微风,江上只有一叶孤舟,依岸而宿,就舟而居,遥望原野,远处天与地似乎相接了,天边的星宿也仿佛下垂得接近地面。

大江之中,江水浩浩荡荡东流,一轮明月映照在江水中,随着江水的流动而浮荡着。

岸上星垂,舟前月涌,用星垂来描写原野的广阔,用月涌来形容大江的东流,形象而细致地描绘了江上的夜景。

唯有在广阔的原野上才可感到星垂;唯其星垂,才能见出原野的广阔。

而大江中有月涌,才能反映出江水的流动;也只因江水的流动,才能感到月涌。

星垂、月涌是以细腻称阔大的手法,首四句塑造了一个宏阔非凡宁静孤寂的江边夜境。

后四句书怀:

名岂文章著,声名不因政治抱负而显著,反因文章而显著,这本非自己的矢志,故说岂,这就流露出因政治理想不得实现的愤慨。

说官应老病休,

诗人辞去官职,并非因老而多病,什么原因,诗人没有直接说出。

说应当,本是不应当,正显出老诗人悲愤的心情。

面对辽阔寂寥的原野,想起自己的痛苦遭遇,深感自己漂泊无依,在这静夜孤舟的境界中自己恰如是天地间无所依存的一只沙鸥。

以沙鸥自况,乃自伤飘泊之意。

历史评价

《四溟诗话》评此诗句法森严,‘涌'字尤奇。

《瀛奎律髓汇评》引纪昀语:

通首神完气足,气象万千,可当雄浑之品。

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所说: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分。

神于诗者,妙合无垠。

巧者,则有情中景,景中情。

[4]

5简介

杜甫画像[5]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6]杜甫(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1-2]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

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

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本名杜甫

别称杜少陵、杜工部等

字号字:

子美

自号:

少陵野老

所处时代唐朝

民族族汉族

出生时间公元712年

去世时间公元770年

主要作品《杜工部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

主要成就创作现实主义诗歌;世界文化名人

尊称诗圣

外文名DuFu,TuFu

信仰道教

祖籍湖北襄阳

1生平经历

家世背景

年少优游

仕途不顺

战乱流离

为官时期

西南漂泊

江舟长逝

2个人成就

诗歌

书法

3文学特点

诗文表述

主要思想

4后世影响

5人物评价

6史书记载

7轶事典故

愤斥皇亲

死因之谜

8家庭成员

9后世纪念

故里

墓地

草堂

祠堂

江阁

1生平经历

家世背景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

其远祖为汉武帝有名的酷吏杜周,祖父杜审言。

[4]

杜甫与唐代另一大诗人即小李杜的杜牧同为晋代大学者、名将杜预之后。

不过两支派甚远,杜甫出自杜预次子杜耽,而杜牧出自杜预少子杜尹。

杜甫青少年时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

他自小好学,七岁能作诗,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5]

,有志于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6]。

他少年时也很顽皮,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

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年少优游

开元十九年十九岁时,杜甫出游郇瑕(今山东临沂)。

二十岁时,漫游吴越,历时数年。

开元二十三年(735),回故乡参加乡贡。

二十四年在洛阳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

杜甫的父亲时任兖州司马一职,杜甫于是赴兖州省亲,开始齐赵之游。

[7]

天宝三载(744)四月,杜甫在洛阳与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相遇,两人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

之后,杜甫又到齐州(今山东济南)。

过了4年,秋天赴兖州与李白相会,二人一同寻仙访道,谈诗论文,结下了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的友谊。

秋末,二人握手相别,杜甫结束了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漫游生活,回到长安。

[8]

仕途不顺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

杜甫

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9]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

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

十一月,

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

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0]

战乱流离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玄宗仓惶西逃。

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

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

尽管个人遭遇了不幸,但杜甫无时无刻不忧国忧民。

时值安史之乱,他时刻注视着时局的发展,在此期间写了两篇文章:

《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冠形势图状》和《乾元元年华州试进士策问五首》,为剿灭安史叛军献策,考虑如何减轻人民的负担。

当讨伐叛军的劲旅——镇西北庭节度使李嗣业的兵马路过华州时,他写了《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