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1437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解析.docx

《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解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解析.docx

下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及解析

2011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

交往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A.说服

B.锻炼

C.榜样

D.修养

2.“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旨在培养学生的()。

A.形象思维

B.抽象思维

C.聚合思维

D.发散思维

3.“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所体现的心理机制是()。

A.移情

B.从众

C.期望

D.顺从

4.印度“狼孩”的事例表明,个体在早期心理发展的某一个短暂时期内,对某类刺激特别敏感,一旦错失将难以达到应有的发展水平。

理学上把这一时期称为()。

A.最近发展期

B.生长高峰期

C.心理断乳期

D.发展关键期

5.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当特别重视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

A.成就动机

B.认知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附属内驱力

6.小学生在学校发生轻微烫伤后,教师应及时处理,可采取的措施有

()。

1

②脱去烫伤处的衣服

④通知家长来学校处理

⑥涂抹烫伤药物

在烫伤处冲冷水降温

3送医院处理

⑤直接包扎烫伤处

A.①④⑤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7.我国最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A.陶行知

B.徐特立

C.杨贤江

D.蔡元培

8.一般认为,教育学称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

A.卢梭的《爱弥儿》

B.斯宾塞的《教育论》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9.班主任有效工作的前提是()。

A.选好班级干部

B.组建培育班集体

^了解研究学生

D.做好思想品德教育

10.按学生的年龄、性别随机抽取调查样本,这种抽样方法属于

()。

A.系统抽样

B.分层抽样

C.目的抽样

D.有意抽样

11.小学生必须经过道德体验才能理解道德规范,进而转化为个人的道德需要,实现这种转化的关键因素是()。

A.道德认知

B.道德评价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2.良好的学校文化氛围能够促使师生员工认同学校的办学理念与办

学目标,自觉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努力,这主要体现了学校文化的

()。

A.激励功能

B.凝聚功能

C.约束功能

D.教化功能

13.新课程改革提出的课程目标具有三个维度,它们是()。

1知识与技能②知识与兴趣③过程与方法④情感、态度与价值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课程资源指的是()。

A.教师和学生

B.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C.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

D.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15.校风、校貌和师生关系都属于()。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活动课程

D.综合课程

16.构成学校教学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教师、学生与()。

A.教学内容

B.教学方法

C.教学条件

D.教学组织

17.“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8.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

学范型是()。

A.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

C.教学模式

D.教学组织

19.教师运用实物与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20.主要凭借评价者的洞察、内省或移情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的评价方法是()。

A.定性评价

B.定量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形成性评价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为什么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2.教育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23.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材料题一: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小学新教师杨洋在谈教育感受时,有些无奈地说:

“刚走上教育岗位时,我坚信‘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我一直对学生充满着爱心,希望用自己的爱来感化学生,带好班级,促使他们成长。

但很快就发现,在管理班级时一定要严格要求,有时用简单命令的方式反而更加奏效,这使我对这一教育信念产生了困惑……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谈谈你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解。

(2)在小学教育中,教师应该如何处理“爱”与严格管理之间的关系?

25.材料题二:

请阅读下列课堂实录片段,并按要求作答。

孙老师在二

(1)班上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后,设计了两项家庭作业让学生选择完成:

(1)把“小壁虎借尾巴”这个故事讲给自己喜欢的人听;

(2)你还知道哪些动物尾巴的作用呢?

你是怎么知道的?

想一想,明天上课时与小伙伴交流一下。

请结合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对孙老师本次家庭作业的设计进行评析。

(2)谈谈“减负”与家庭作业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有2小题,任选】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l小题计分,40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在一片河坡上,早先有过一个美丽的村庄。

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家家都有一两把锋利的斧头,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到山坡上去,把树一棵棵砍下来,就这样,山坡上出现了裸露的土地。

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不断减少,裸露的土地不断扩大……树木变成了各家各户一间间、一栋栋的房子,变成了应有尽有的家具、各种各样的工具,还有大量的树木随着屋顶冒出的柴烟消失在天空中。

不管怎样,河坡上家家户户靠着锋利的斧头,日子过得都还不错。

不知过了多少年、多少代,在一个雨水奇多的八月,大雨没喘气儿,一连下了五天五夜,到了第六天黎明,雨才停下来。

可是,那个小村庄,被咆哮的洪水不知卷到了何处。

什么都没有了一一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

fugaizaolilinduanjiankuopaoxiao

斧盖造犁拎断减扩咆哮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简要分析该文本的写作特点。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27.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问题:

16支足球队参加比赛,比赛以单场淘汰制(即每场比赛淘汰1支球队)进行,请问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才能产生一支冠军队?

解法1:

按照比赛进程,第一轮16支球队进行8场比赛,淘汰8支球队;第二轮,晋级的8支球队进行4场比赛,淘汰4支球队;第三轮,再次晋级的4支球队进行2场比赛,淘汰2支球队;第四轮,2支球队进行决赛,产生1支冠军队。

所以,一共要进行15(8+4+2+1)场比赛,才能产生1支冠军队。

解法2:

匈牙利数学家路沙•佩特曾说:

“数学家往往不是对问题进行正面的攻击,而是不断地将它变形,甚至把它转化为已经得到解决的问题。

”据此,由16支球队产生1支冠军队就要淘汰15支球队,每淘汰1支球队就要进行1场比赛。

所以,一共要进行15(16-1)场比赛,才能产生1支冠军队。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上述两种解法的思维路向是什么?

(2)第二种解法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是什么?

(3)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该数学思想方法,试拟定教学目标。

(4)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B【解析】常用的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方法有:

说服、锻炼、榜样示范、价值辨析、奖励与惩罚等。

其中,锻炼是有目的地安排学生生活,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与交往的方法,主要包括练习、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运用锻炼法需注意几点:

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2.D

【解析】发散思维指人们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使观念发散到各个有关方面,最终产生多种可能的答案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因而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念。

“一题多解”和“一事多写”都是从各个方向分析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A

【解析】移情是心理咨询术语之一,是指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一种情感共鸣,深入体会来访者的做法、情感。

“将心比心”和“换位思考”所体现的心理机制是移情。

B项,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与体验,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C项,期望是指人们对每样东西提前勾画出的一种标准,达到了这一标准就是达到了期望值;D项,顺从是指个人由于群体压力而改变自己行为或信念的现象。

4.D【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发展关键期。

发展关键期是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劳伦兹提出的观点,是指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短暂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

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A项,最近发展期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的观点,指个体在成人帮助下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实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是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B项,生长高峰期是指个体发展的某一时期身高,体重等飞速发展的状况;C项,心理断乳期是指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孩子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

5.B

【解析】题干表述属于认知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周围事物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需要。

在学习活动中,认知内驱力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是一种重要的和稳定的动机。

由于需要的满足(知识的获得)是由学习本身提供的,因而也称为内部动机。

6.B

【解析】对于学生轻微烫伤的处理,可先在烫伤处用冷水冲洗,物理降温,再脱去烫伤处的衣物,最后涂抹烫伤药物。

送医院处理,通知家长来等是对重大烫伤事故的处理措施。

烫伤切不可直接包扎烫伤处,选项⑤错。

7.D

【解析】蔡元培是我国近代史上最早主张“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他认为美育教育是进行世界观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是人们从现象世界通向实体世界所必经的桥梁。

他的美育思想有四方面内容:

①将美育纳入教育方针,这是中国教育史上的创举;②阐述了美育的定义;③提出了“以美育代宗教”说;④提出了实施美育的方案。

8.C

【解析】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

《大教学论》,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则是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对19世纪以后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被看做是传统教育学的代表。

他于1806年出版了

《普通教育学》,该书分三部分:

①第一部分为“教育的一般目的”;②第二部分为“多方面的兴趣”;③第三部分为“性格的道德力量”。

9.C

【解析】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他是一个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也是一个班级中全体任课教师教学、教育工作的协调者。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而开展工作的前提是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了解研究学生个人、群体关系及学习和生活环境。

10.B

【解析】题中按学生年龄、性别随机抽样,属于分层抽样。

分层抽样指先将总体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层次,再从每一层内进行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

其优点是在不断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的误差,从而提高抽样的精度,以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以及对总体不同的层次或类别进行单独研究。

11.A【解析】道德认知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小学生理解道德规范并转化为道德需要的关键是道德认知的改变。

B项,道德评价是依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标准对他人和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价值的评论和断定。

C项,道德情感是指人们依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对现实的道德关系和自己或他人的道德行为等所产生的心理体验。

D项,道德行为是指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

12.A

【解析】广义的学校文化是一种亚文化,它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体现的是社会背景下以学校为地理环境圈,由全体师生在学校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积淀和创造出来,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及其规章制度、物质设施等的整合和结晶,其本质意义在于影响和制约学校内人的发展,其最高价值在于促进学校内人的发展。

学校文化具有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

题干表述主要体现学校文化的激励功能。

13.C

【解析】为了实现学生多元化的发展目标,新课程制定了三大课程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基于布鲁姆的教学理论而提出的。

14.D

【解析】课程资源指的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

课程资源的结构包括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

校内课程资源,除了教科书以外,还有教师、学生,师生本身不同的经历、生活经验和不同的简历、学习方式、教学策略等,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非常直接的课程资源,校内各种专用教室和各种活动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家庭资源等。

15.B

【解析】隐性课程是指学生在学校情境中无意识地获得经验、价值观、理想等意识形态内容和文化影响。

即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

具有非预期性、潜在性、多样性、不易察觉性。

校风、校貌和师生关系都属于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指的是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主要特征之一是计划性。

16.A

【解析】教学是教师按特定目的,用知识武装学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师生双边活动过程。

构成教学过程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7.C

【解析】“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大意是:

君子的教化是善于晓喻,让人明白道理,只加以引导,而不去强迫别人服从;对待学生严格,但并不抑制其个性的发展;加以启发,而不将结论和盘托出。

这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教师要在教学中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8.C

【解析】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19.B

【解析】演示法是指教师陈示实物、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常配合讲授法、谈话法一起使用,它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减少学习中的困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A

【解析】定性评价是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判断通过记名表决进行评审和比较的评标方法。

它是根据评价者对评价对象平时的表现、现实和状态或文献资料的观察和分析,从而直接对评价对象做出定性结论的价值判断,强调观察、分析、归纳与描述。

B项,定量评价是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果的价值判断;C项,诊断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以及情感等状况进行的预测;D项,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师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为使教师的专业水平继续提高、不断获取反馈信息,以便改进教学而进行的系统性评价。

21.【解析】之所以说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原因在于:

(1)学校教育以文化教材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价值性、发展性和简洁性;

学校教育又具有系统的学习内容和文化教材,既考虑了社会政治经济对人才规格的需要,又考虑了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年龄特点与接受能力,就保证了人才培养的高质量与高效率。

(2)学校教育是有目的的影响学生,其影响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深刻性;

学校教育代表社会对人的要求,根据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按照一定的目的与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效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人进行系统的教育和训练,使人获得比较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3)学校是有组织的制度化的教育形式,其影响具有集中性、统一性和规范性。

学校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组织起来的,有比较完整的组织机构和经过教育和训练的专职教育工作者,将受教育者按照一定的教育要求组织在专门的教育过程中进行教育和训练,对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比其他任何社会生活条件都大得多、有效得多。

总之,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与接受学校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特定的社会实践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2.【解析】

(1)选定研究课题

选题不仅决定研究者现在和今后科学研究发展方向、目标与内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规定了科学研究应采取的方法与途径,选题要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1问题必须有价值;

2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

3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4问题要新颖,有独创性;

5问题要有可行性。

(2)查阅文献资料

文献为教育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文献分为三种等级:

包括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主要的获取方式有书籍、报刊、教育档案类、专家询问、现代信息技术等。

(3)制定研究计划

包括课题基本情况、课题的研究目的、课题研究的假设、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预期的研究成果等。

(4)收集研究资料;

资料的收集有以下几种方法:

1通过书目、文献、索引搜集;

2通过参考性与资料性工具书;

3通过文献资料与情况资料;

4通过开展各级各类的活动原始材料。

(5)分析研究资料;

对资料进行分析有以下几种方法:

1定量分析

对于根据资料或者经过量化可以变为数据资料的定性资料,需要运用定量分析;

2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确定资料是否具有某种性质和特征,主要观点和论证的逻辑;

3逻辑分析方法

将丰富的现象材料,经过思维过程,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形成概念和理论系统。

(6)撰写研究报告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

3该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4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

5说明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的可能性及限制。

23.【解析】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有:

(1)说服法

说服法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

说服包括运用语言进行说服的方式(主要有讲解、谈话、报告、讨论、阅读报刊书籍等形式)和运用事实进行说服的方式(主要包括参观、访问、调查等形式)。

运用说服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明确目的性;②富有知识性、趣味性;③注意时机;④以诚待人。

(2)榜样法

榜样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

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榜样等。

运用榜样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3)锻炼法

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实际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

锻炼包括:

练习、制度、委托任务和组织活动等。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坚持严格要求;②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③注意检查和坚持。

(4)陶冶法

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

陶冶包括: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艺术陶冶等。

运用陶冶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景的创设。

(5)表扬奖励与批评处分

表扬奖励是对学生的良好思想、行为作出的肯定评价,以引导和促进其品德积极发展的方法。

表扬一般可分为赞许和表扬两种方式,赞许是教师对学生一般的好思想、好行为表示的称赞或欣赏,多以口头表示或点头、鼓掌等动作表示。

奖励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颁发奖状、发给奖品,授予称号。

批评处分是对学生不良思想、行为作出的否定评价,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与错误的方法。

处分分为警告、记过、留校察看、开除学籍等几种处分。

运用奖励与处分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公平、正确、合情合理;

2发扬民主,获得群众支持;③注重宣传与教育。

24.【解析】

(1)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理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热爱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爱学生是教师对教育事业坚贞不渝、忠心耿耿的基础,也是教育方法、教育艺术的基础。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则是爱在教育中突出的表现。

这种爱对教师的自我完善和学生的健康成长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热爱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奋发向上;②热爱学生为教师的施教提供了感情基础;③热爱学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④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⑤热爱学生有利于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2)如何处理“爱”与严格管理之间的关系

热爱学生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充分尊重学生、始终信任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将热爱、尊重、严格要求统一结合起来的爱。

教师的这种爱不是宠爱、溺爱和放任,而是要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慈相济。

教师对学生的“严”不是指教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随意要求学生,而是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

可见,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是对学生尊重和关爱的一种体现。

在教育中,教师应做到“爱”与严格管理的统一。

25.【解析】

(1)对孙老师本次家庭作业设计的评析

语文作业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负担、学习心情和学习效果,因此在作业设计中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主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选择性原则、反思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选择性原则要求作业设计要根据教学目标、重点、难点以及主要知识点和思想方法,给学生自主选择权;主体性原则要求学生是家庭作业的主体,要求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感受知识,亲自进行实践和学习的尝试活动;实践性原则是指语文具有现实的性质,语文来自于现实生活,再运用到现实生活。

孙老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价值,让同学们有自主权择的权利,给学生充分的空间,体现了作业的自主性和选择性;把“小壁虎借尾巴”讲给别人听,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用语言来表述,是在生活中对于语文的运用,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也掌握了课文知识,体现了作业的实践性。

总之,孙老师的作业设计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2)“减负”与家庭作业之间的关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义务教育部分明确指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并率先实现小学生减负。

相关研究表明:

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主要表现在家庭作业繁重,如何把孩子们从家庭作业中解脱出来是减负的关键。

我认为家庭作业不是不该留,而是怎样留。

家庭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家庭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当前课程改革的重大呼声。

教师必须转变过去的常规性家庭作业思维,让家庭作业变得更具有创造性、趣味性和多样性:

作业要有差异性;作业要有多样性;作业要有趣味性;作业要有实践性;作业要有探究性;作业要有自主性;作业要有合作性。

总之,家庭作业要新颖活泼,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家庭作业成为学生学习、创造、游戏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