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病例分析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41436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病例分析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病例分析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病例分析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病例分析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病例分析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病例分析整理.docx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病例分析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病例分析整理.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病例分析整理.docx

口腔执业医师考试病例分析整理

一、浅龋:

某患者,男,17岁。

因上前牙边缘变黑要求治疗。

检查:

左上1右上1近中面有一长椭圆形黄褐色区,探诊质软,两牙近中面各有一长约3mm、宽约2mm、深约1mm的龋洞。

请问其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诊断左上1近中面浅龋,右上1近中面浅龋。

诊断依据:

两牙近中面均有典型的龋病色、形、质改变,且已形成浅洞。

本例因为龋损仅限于釉质层,故患者无自觉症状。

2.治疗常规去龋,备洞,消毒,干燥,衬洞,光敏树脂充填。

3.注意事项两牙同为近中面患龋,互为邻面,故充填时,应注意用聚酯薄膜分开,保持各牙充填体独立。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1.正常窝沟窝沟浅龋和正常窝沟均可表现为黑褐色,但窝沟龋色素弥散呈墨浸状,探针有时可插入;而正常窝沟的色素多可被刮除,且探诊无卡针感或软感。

有些窝沟较深,色素较重,难以刮除或难以鉴别时,应诊断为可疑龋,定期观察。

2.轻症釉质发育不全平滑面浅龋和轻症釉质发育不全均可有色、形改变,但平滑面浅龋同时有质的改变,即釉质疏松粗糙或变软,而轻症釉质发育不全探诊患处时表现为质硬而光滑。

此外,二者好发牙位及其部位明显不同,也可有助于鉴别。

3.氟牙症氟牙症受损牙面呈白垩色或褐色的斑块损害,患牙为对称性分布,并有地区流行史;探诊患处时表现为质硬而光滑。

二、中龋:

[病例分析]

某患者,女,36岁。

因左侧后牙遇甜食酸软不适就诊。

近中牙合面有一墨浸状、直径约3mm的圆龋洞,探诊该洞深约3mm,有软感和酸痛感,去净腐质后达牙本质浅层,请问其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诊断 左上6面中龋。

诊断依据:

左上6近中牙合面有色、形、质改变,且已形成中等深度的龋洞。

本例患牙中龋,病变已侵犯到牙本质层,故对酸甜和探诊等理、化刺激敏感。

2.治疗常规去龋,备洞,消毒,干燥,垫底,银汞合金永久充填。

3.注意事项中龋治疗时应予垫底,以免理、化刺激对牙髓的损伤。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中龋有典型的色、形、质改变,因此诊断不难,临床也无类似病变需进行鉴别。

[治疗原则]

中龋一旦发现,应彻底去净龋坏组织并予充填修复,以及时终止龋病发展,恢复患牙固有的形态、美观和功能

三、深龋:

[病例分析]

某患者,男,48岁。

因左侧后牙进食常有嵌塞痛就诊。

检查:

左下6远中邻面有一深龋洞,洞内有大量腐质,探诊洞底酸痛明显,机械去腐敏感,叩诊(—),冷热诊反应同对照牙,但如冷刺激进入到龋洞时,有明显激发痛,刺激去除后激发痛立即消失。

请问其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诊断 左下6牙合面深龋

诊断依据:

左下6近中牙合面色、形、质改变明显,已形成深龋洞;患者有冷热刺激痛和食物嵌塞痛等症状,但无自发痛,冷热诊反应同对照牙。

2.治疗常规去龋,备洞,消毒,干燥,行间接盖髓术。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深龋鉴别诊断时,确定牙髓状况最为重要。

如将慢性牙髓炎误诊为深龋而进行充填,则会出现严重的并发症。

1.可复性牙髓炎其鉴别依据主要是牙髓活力测试的反应:

温度测试时,可复性牙髓炎会出现短暂的“一过性”疼痛,去除刺激后,疼痛持续片刻即消失;而深龋患牙,只要刺激不进入龋洞就不会出现激发痛。

临床难以鉴别时,可先行安抚、观察,然后再酌情处理。

小管纵深发展,形成具有一定深度的龋洞。

2.慢性闭锁性牙髓炎慢性闭锁性牙髓炎多有自发性隐痛,或有急性发作史,晚期患牙有叩诊不适。

机械去腐或洞底探查反应迟钝,牙髓活力测试迟钝或出现迟缓性反应;深龋无叩诊不适感,无自发痛,牙髓活力测试反应正常,去净腐质后探查洞底极其敏感。

3.注意事项

(1)治疗时应避免或尽量减低对牙髓的损伤,严禁意外穿髓。

(2)行间接盖髓术时,应依据患牙洞底牙本质厚度决定:

是采用一次去龋法还是二次去龋法;如为一次去龋法,其垫底是采用常规双层垫底还是常规三层垫底。

四、猖獗龋

某男患者,58岁。

自诉8个月前鼻咽癌放疗后,多数牙同时患龋且进展迅速就诊。

检查:

全口前牙唇面、邻面多有大小不一的深约1~1.5mm的龋损,全口后牙的牙合面、邻面和颊面多有深约2—3mm形态不规则的龋损,所有龋损探诊软感明显,潮湿易于挖除。

请问其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诊断全口牙齿猖獗龋。

诊断依据:

患者有接受放疗史,全口绝大多数牙的多个牙面在8个月内同时患龋,且为急性龋表现,龋损进展迅速。

2.治疗尽快将患牙腐质去净并行暂时充填。

待龋病得到控制时,换行永久充填。

3.注意事项

(1)去腐时应予适当预扩,必须将洞缘扩展至自洁区。

(2)在治疗龋齿的同时,应积极治疗全身性疾病,搞好口腔卫生。

五、急性牙髓炎

某患者,男,48岁。

自诉左下后牙自发痛3天,昨晚起阵发性加剧,现因剧痛难忍就诊。

检查:

左下6邻面深龋近髓,洞底有大量软化牙本质,探痛明显,叩诊(—)。

冷热诊疼痛剧烈,且持续较长时间。

请问其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诊断左下6急性牙髓炎。

诊断依据:

患牙有自发痛、阵发痛、夜间加剧等急性牙髓炎典型症状,温度测试阳性,叩诊阴性。

2.治疗

(1)应急治疗首先开髓引流,缓解患牙急性症状。

(2)待急性症状缓解后,再行牙髓塑化治疗。

此外,如患牙根管情况允许,也可直接进行牙髓摘除术。

3.注意事项本病例为近髓深龋感染所引起的急性牙髓炎,临床上多为慢性牙髓炎的急性发作。

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不宜选择干髓术。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1.三叉神经痛发作有疼痛“扳机点”,患者每触及该点即诱发疼痛;三叉神经痛很少在夜间发作;温度刺激并不引发疼痛。

2.龈乳头炎疼痛性质为持续性胀痛;对温度测试的反应仅为敏感,一般不会导致激发痛;患者对疼痛多能定位;患牙龈乳头红肿、触痛明显。

3.急性上颌窦炎疼痛为持续性胀痛;患侧的上颌前磨牙和磨牙可同时受累均有疼痛,但无引起牙髓炎的牙体组织疾患;上颌窦前壁有压痛,同时患者还可有头痛、鼻塞、脓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六、慢性牙髓炎

某患者,女,40岁。

自诉右侧后牙近段时期来遇冷热刺激有不适感。

检查:

右下6牙合面深龋,探诊不敏感,机械去腐反应迟钝,叩诊(—)。

患牙热诊引起迟缓性疼痛,刺激去除后仍延续较长时间。

请问其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诊断 右下6慢性牙髓炎

诊断依据:

患牙有深龋,探诊不敏感,去腐迟钝,温度测试呈迟缓性反应痛,叩诊(-)

  2.治疗根据右下6的根管情况选行根管治疗或牙髓塑化治疗。

3.注意事项一般慢性牙髓炎,其牙髓多有坏死、分解或化脓性病灶,故不宜选行干髓术否则,易致残髓炎。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1.深龋深龋温度测试反应正常,只有当冷热刺激进入龋洞内才出现敏感症状,刺激去除后症状立即消失,而慢性牙髓炎对温度测试引起的迟缓性疼痛会持续较长时间;深龋洞底探查敏感,而慢性牙髓炎探查迟钝;深龋无叩痛,而慢性牙髓炎晚期可出现叩痛。

2.可复性牙髓炎鉴别关键在于可复性牙髓炎绝无自发痛,而慢性牙髓炎多有自发痛史;可复性牙髓炎对温度测试反应为“一过性疼痛”,而慢性牙髓炎则在温度刺激去除后,疼痛仍要持续较长时间。

3.牙龈息肉、牙周膜息肉临床对此三种息肉进行鉴别的关键是,用探针仔细探查息肉蒂部以判断息肉的来源。

对牙髓息肉和牙周膜息肉鉴别时,还应仔细检查髓室底的完整性,摄线片可助诊断。

七、牙髓坏死

某患者,男,28岁,因右上前牙变色就诊。

检查:

右上1牙冠呈灰色,舌侧有充填物,叩诊(+),冷热诊无反应。

拔髓不痛,但有腐臭味。

请问其诊断、治疗方法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诊断斗牙髓坏死。

诊断依据:

患牙牙冠变色,冷热诊无反应,拔髓有腐臭味等。

2.治疗行根管治疗术。

3.注意事项术中应彻底去净坏死牙髓,消除根管感染源,并严防器械超出根尖孔,以防感染扩散至根尖区而引发根尖周炎。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慢性根尖周炎:

主要鉴别依据为x线片。

慢性根尖周炎患牙x线片一般都有根尖周骨质影像密度减低或根周膜影像模糊、增宽等明显改变。

牙髓坏死x线片显示患牙根尖周影像无明显异常。

此外,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的牙龈有来自患牙根尖的窦管口。

八、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

某患者,男,36岁。

今因左下后牙肿痛三天就诊。

检查:

左下6龋深及髓,无探痛,松动Ⅲ°,叩痛(+++),患牙根尖部牙龈红肿、扪痛,有波动感;左侧面颊部水肿,体温38℃。

温度测试无反应。

据此,请你:

①作出诊断。

②拟订治疗计划。

③试述术中注意事项。

1.诊断左下6急性化脓性根尖周炎(骨膜下脓肿)。

诊断依据:

患牙有深龋,松动Ⅲ°,叩痛(+++),根尖部牙龈红肿、扪痛、波动感等牙槽脓肿的典型症状。

同时伴有左侧面颊部水肿,体温38℃等全身症状。

2.治疗计划先行应急治疗,开放髓腔,实行根管引流。

同时局麻下切开排脓。

待患牙急性症状缓解后,再行根管治疗。

3.术中注意事项主要有“五防”:

(1)防器械折断术前应检查根管治疗器械,根扩时不得跳号、遇阻力不得强扩。

(2)防器械滑脱可使用安全链。

术中应集中精力,器械或手上沾有唾液时应擦干后再操作,根管冲洗时针头应拧紧。

(3)防髓腔穿通术中应注意钻针方向(与牙体长轴保持一致)与进钻深度。

(4)防疼痛肿胀术中注意器械切勿超出根尖孔,同时应正确选用根管消毒药物。

(5)防皮下气肿过氧化氢液冲洗根管后所释放的氧,如压人根尖周区,可引起皮下气肿,故根管冲洗时,严防注射压力过大,同时针头与根尖狭窄部之间应留有足够空间可供冲洗液返回。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急性牙髓炎:

其疼痛特征为自发性、阵发性剧痛,不能定位,叩诊阴性或仅有轻微反应。

温度测试引起长时间的剧痛。

九、慢性根尖周炎

某患者,男,45岁。

自诉左下后牙处反复流脓1周。

检查:

左下6牙合面深龋露髓,牙冠变黑,洞底探诊不敏感,叩诊不适;患牙根尖部有一粟粒大小的乳头状牙龈窦道,挤之有脓液溢出;患牙无明显松动,冷热诊无反应。

X线片示:

左下6根尖部有一面积较大、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的透射阴影区。

据此,请你:

①作出诊断。

②简述发病机理。

③拟定治疗计划。

1.诊断左下6慢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脓肿)。

诊断依据:

患牙为深龋死髓牙,根尖有龈窦;更主要的是x线片示根尖部有一面积较大、形状不规则、边缘模糊的透射阴影区。

2.发病机理左下6因深龋不治引发牙髓炎,感染牙髓未能及时治疗导致牙髓坏死成为根管感染源;根尖部牙周膜因受根管内病原刺激物的作用,使其正常的组织结构被破坏,形成炎性肉芽组织;随着病变的发展,炎性肉芽组织不断增大,血运难以抵达肉芽中心,病变中央组织

细胞发生坏死、液化,最终形成脓液并潴留于根尖部的脓腔内,成为慢性根尖脓肿,又称慢性牙槽脓肿。

3.治疗计划

(1)选行根管治疗术。

龈窦根管治疗1-2周后即可封闭,一般无需另行处理。

(2)术后定期复查。

如3个月后复诊窦道未消失,阴影未缩小,表示根管治疗失败情况重新根管治疗或行根尖刮治术,病灶多可痊愈。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

注意与非牙源性的颌骨内囊肿和其他肿物的鉴别。

后者牙髓活力多为正常,牙周膜间隙是一连续、规则的透射影像。

十、边缘性龈炎

某患者,男,36岁。

因下前牙刷牙出血就诊。

检查:

下切牙颈部牙石I°沉积,牙龈充血发红,质地松软,边缘厚钝,龈乳头圆钝、肥大面光亮。

龈沟深约3mm,轻探出血。

无附着丧失。

请问其诊断与治疗方法。

1.诊断下切牙边缘性龈炎。

诊断依据:

患处牙龈红肿,有龈袋,轻探牙龈出血。

无附着丧失。

2.治疗方法

(1)行龈上洁治术,彻底去除菌斑、牙石等局部刺激因素。

(2)龈袋用双氧水冲洗冲,吸干后涂布碘甘油。

(3)作好口腔卫生宣教工作,教会患者正确刷牙方法,定期复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