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微生物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13568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产微生物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水产微生物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水产微生物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水产微生物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水产微生物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水产微生物学.docx

《水产微生物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产微生物学.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水产微生物学.docx

水产微生物学

水产微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数百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清楚的一类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

是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形态结构、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分类进化和生命活动基本规律以及微生物与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并将其应用于农牧渔业、工业、环境保护、医药卫生、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水产微生物学:

是微生物学应用于水产养殖业后而形成的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其主要任务是在研微生物学的—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微生物与水产养殖环境、水产动物饲料、水产动物疾病和水产品保鲜、贮藏的关系,充分发挥微生物在改善养殖环境、提高抗病力和健康水平、防治水产动物疾病以及防止水产品腐败变质中的作用。

二、杂题

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霉形菌、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蓝细菌。

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真菌、原生动物等。

3、按结构差异,微生物有三种类型:

非细胞型微生物(主要是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4、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性检测技术有:

检样处理、细胞与动物接种、MLD和LD50测定、致病因子分析等

5、用于微生物的免疫学技术有:

抗原和抗体的制备、凝集、沉淀和抗体标记技术等。

6、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有:

电子显微镜法、超滤膜过滤法、超速离心法、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

三.问答题

1、微生物有哪些特性?

①个体微小,结构简单②种类繁多,分类广泛

③群居混杂,相生相克④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

⑤生物遗传性状典型,实验技术体系完善。

2、微生物的主要作用

1)有益方面:

①推动自然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②净化环境,维持生态平衡③维护人和动物健康④制造加工食品和工农业产品⑤用于生物科学研究和生物工程

2)有害方面:

①某些微生物能引起人和动植物疾病

②毁坏工农业产品,农副产品和生活用品

 

第二章细菌

一、名词解释

1、细菌:

是指个体微小、形态与结构简单、具有细胞壁和原始核质,无核仁和核膜,除核糖体外无其他细胞器的原核生物。

2、菌落:

某个细菌在适合生长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在适宜的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培养,多数为18-24h,可生长繁殖大量的菌体,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的独立群体,称为菌落,又称克隆。

3、细菌的多形性:

有些细菌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其形态并不会完全一致的现象。

4、细菌细胞壁:

在细菌细胞的外围,是一层坚韧而具有一定弹性的膜。

5、原生质体:

革兰氏阳性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处理后,可完全除去细胞壁,形成仅有细胞膜包裹细胞质的菌体称为原生质体。

6、原生质球:

用溶菌酶等作用于革兰氏阴性菌,仅能除去细胞壁内的肽聚糖,形成仍有外膜层包裹的菌体,称为原生质球。

7、间体:

细菌的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多见于革兰氏阳性菌,或叫中介体。

8、质粒:

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存在于细胞质中。

是环状闭合的双链DNA,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9、核质:

是细菌的遗传物质,集中于细胞质的某一区域,多在菌体中央,无核膜、核仁和有丝分裂器。

因其功能与真核细胞的染色体相似,故习惯上亦称为细菌的染色体。

10、芽孢:

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称芽孢。

11、糖被:

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

12、S层:

某些细菌的一种特殊的表层结构,它完整的包裹菌体,由单一的蛋白质亚单位组成,规则排列,呈类晶格结构。

13、生长曲线:

将一定数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连续定时取样检查活菌数,可发现其生长过程的规律性。

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活菌数的对数纵坐标,可绘制出一条生长曲线。

根据生长曲线,细菌的群体生长繁殖可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14、培养基:

是用人工方法配置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混合营养物制品。

15、增菌培养基:

若了解某种细菌的特殊营养要求,可配制出适合这种细菌而不适合其他细菌生长的培养基。

16、选择培养基: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化学物质,使之抑制某些细菌生长,而有利于另一些细菌生长,从而将后者区分出来,这种培养基叫选择培养基。

17、鉴别培养基:

用于培养和区分不同细菌种类的培养基。

18、病原菌:

能使机体产生损害的细菌叫病原菌,大多数是寄生性细菌。

19、条件病原菌:

有些致病菌进入机体后,并不表现出致病性,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如机体抵抗力下降时,才表现出致病性,这部分细菌叫条件性病原菌,如嗜水气单胞菌。

20、致病性:

病原菌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在宿主体内引起感染的能力。

致病性也称致病力或病原性。

21、毒力: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为毒力,毒力是菌株的特征。

22、柯赫法则:

是确定某种细菌是否具有致病性的主要依据,其要点是:

(1)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出,在健康者中不存在;

(2)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3)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病症;(4)从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原菌的纯培养物。

23、基因水平的柯赫法则:

主要内容:

(1)在致病菌株中检出某些基因或其产物。

而无毒力菌株中无。

(2)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损坏,则菌株的毒力应减弱或消除,或者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的菌株。

(3)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过程中表达。

(4)在接种动物体内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产生免疫保护。

24、侵袭力:

病原菌具有在机体内定值,突破其防御屏障,通过内化作用进入细胞,然后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25、毒力岛(PAI):

指病原菌的某个或某些毒力基因组群,分子结构与功能有别于细菌染色体,但位于细菌染色体之内,故称为“岛”。

26、外毒素:

指细菌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并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的一种毒素,为一种蛋白质。

27、内化作用:

指某些细菌黏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

28、内毒素:

指革兰氏阴性菌外膜中的脂多糖,细菌在死之后破裂或用人工分法裂解菌体后才释放。

29、抗毒素:

外毒素具有良好的免疫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导性的抗体,使机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这种抗体称为抗毒素。

30、类毒素:

外毒素在0.4%甲醛溶液作用下,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脱毒,但仍保留原有抗原性,称为类毒素

31、传染:

指病原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侵入易感动物机体,并与之相互作用,使机体呈现出一种病理生理学的过程。

32、局部传染: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在一定的部位定居下来,生长繁殖,产生毒素产物引起局部损害的传染过程。

33、全身传染:

由于病原菌的毒力强大,而机体免疫力又较弱,不能将病原微生物局限于局部,以至其向周围扩散,散布全身,这一过程叫全身感染。

34、明显传染:

侵入机体的病原菌毒力强、数量多,而机体的抵抗力又弱时,病原菌可在机体内生长繁殖,产生毒素物质,致使机体不能维持其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便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叫做明显传染。

35、隐性传染:

侵入机体的病原菌毒力不强或数量不多时,机体能维持其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因而在临床上不表现出明显的症状。

36、带菌现象:

有些病原菌虽然侵入了动物机体,但不引起传染,只呈现出无害的寄生状态,或者动物发病痊愈后一定时间,病原菌尚未完全被消灭或排出,这两种状态均称为带菌现象。

37、菌血症:

病原菌侵入机体,突破机体防御屏障,进入血流,但是由于机体的抵抗力强,而是病原菌不能在血液中停留,转移到其他位置。

38、败血症:

在菌血症的同时,由于机体抵抗力较弱,致使侵入的病原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波及全身,造成全身性的损害状态。

39、脓毒败血症:

化脓性细菌在引起败血症的同时,又引起脓灶的全身转移。

40、周浆间隙:

在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膜和外膜的脂质双层之间有一空隙,约占细胞体积的20%~40%,称为周浆间隙。

该间隙含有多种蛋白酶、核酸酶、解毒酶及特殊结合蛋白,在细菌获得营养、解除有害物质毒性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二、杂题

1、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肽聚糖和磷壁酸

2、自卑培养基的最常用的凝固剂为:

琼脂

细菌主要繁殖方式为:

裂殖

3、性菌毛的数量一般是1-4根

4、细菌的特殊构造有:

鞭毛、荚膜、芽孢、菌毛。

5、芽孢核心的中心为核区,外围依次有芽孢质、芽孢膜、芽孢壁。

6、只在液体表面出现菌膜的微生物属:

好氧型微生物

7、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浓度为1.5-2.5%,半固体:

0.3-0.5%

8、碳源和氮源来自同一有机物的是:

化能异养型

9、水产动物病原菌的温度类型一般是嗜温型。

10、菌膜是微生物在液体表面的培养特征

10、MR试验是测定细菌分解糖类的试验。

三、问答题

1、鞭毛的功能如何,如何确定细菌有无鞭毛?

答:

鞭毛的功能:

运动。

确定细菌有无鞭毛:

①电镜观察②鞭毛染色、光镜检查③半固体穿刺培养④凹片,水浸片,暗视野检查运动性⑤观察菌落,菌落形状大、薄且不规则,边缘极不圆整,为运动能力很强,菌落外形圆整、边缘光滑、厚度较大,是无鞭毛的细菌。

2、试述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主要原理

步骤:

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酒精脱色-沙黄(或夏红)复染。

原理:

①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的粘肽少,脂类多,脱色时脂类被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结晶紫碘液复合物被抽提出,细胞呈无色,用复红染色时呈红色。

②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的粘肽多,脂类少,脱色时粘肽孔径小(关闭),组织结晶紫复合物不能逸出,复染时呈紫色。

3、细菌生长曲线可分为哪几个时期?

各期的主要特征如何?

细菌生长曲线可分为四个时期:

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衰亡期。

迟缓期:

分裂缓慢、细胞基本不增加、代谢活跃、菌体体积增大、对药物敏感。

对数期:

细菌分裂很快,数目呈几何级数增加,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生化特性—致而典型,适宜作菌种和用鉴定。

稳定期细菌死亡数与繁殖数相似,总菌数达最高水平,形成有经济意义的产物。

衰亡期菌体变形,出现退化形或畸形,细菌最后均归于死亡。

4、细菌可产生那些合成产物?

细菌可产生的合成产物:

是指菌体成分以外的其他合成物质。

主要有:

(1)毒素:

①外毒素:

蛋白质②内毒素:

糖、磷脂和蛋白质复合物。

(2)酶:

①卵磷脂酶。

②胶原酶。

③透明质酸酶、凝血浆酶、溶纤维蛋白酶、溶血酶。

(3)抗生素。

(4)维生素。

(5)热原质。

(6)色素。

5、试述毒力的控制方法和测定方法?

毒力的控制包括:

增强细菌毒力的方法,减弱细菌毒力的方法及固定细菌毒力的方法三个方面的内容。

⑴增强细菌毒力的方法:

①通过易感动物,②与其他细菌协同作用。

⑵减弱细菌毒力的方法:

①长期在人工培养基上继代培养,②高于最适温度下进行培养,③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进行培养,④通过不易感动物,⑤在特殊的合适的气体条件下培养。

⑶固定细菌毒力的方法:

低温真空干燥法保存细菌,毒力数年不变。

细菌毒力的测定方法:

①最小致死量(MLD):

能使特定的动物于感染后一定时间内发生全部死亡的最小细菌剂量或毒素剂量。

方法简单,但可能由于实验动物个体差异而产生误差。

②半数致死量(LD50):

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能使半数实验动物于感染后发生死亡所用的活细菌量或毒素剂量。

此方法加入了统计方法,结果较准确。

第三章真菌

一、名词解释

1、真菌:

具有细胞壁和真正的细胞核,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化能有机营养,能产生孢子进行有性和无性繁殖,不运动的一类真核微生物。

1、酵母菌:

一类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主要分布在含糖质较高和偏酸性的环境。

2、霉菌:

在基质上生长的肉眼可见的绒毛状,棉絮状或蜘蛛网状的丝状真菌。

3、菌丝体:

真菌的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叫菌丝体

4、营养菌丝:

伸入基质内的菌丝,有吸收营养排除废物的功能。

5、气生菌丝:

伸出基质外的菌丝。

二、杂题

1、酵母菌的大小一般为:

1-5um×5-30um,最长可达100um。

2、霉菌的形态观察方法有:

菌落形态观察法、直接取菌法、玻璃纸透析培养观察法和载玻片培养观察法

3、绵霉菌的分类属于:

鞭毛菌亚门

4、绵霉、鳃霉、水霉、毛霉属于:

无隔菌丝的霉菌

5、木霉、曲霉、青霉属于:

有隔菌丝的霉菌

6、酵母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葡萄糖、甘露聚糖、蛋白质和几丁质,另有少量脂质。

三、问答题

试述检查酵母菌假菌丝的步骤与方法(包括培养基种类、显微镜物镜倍数、制片等)?

假菌丝的观察方法:

划线接种法。

步骤:

用划线法把某个培养酵母菌接种到马铃薯或玉米粉琼脂的平板培养基上,在划线部分加无菌盖玻片。

25-28度培养3-5天,取盖玻片油镜下观察,呈树枝状的分支的假菌丝细胞的形态为原始型的短链或延长的细胞。

第四章病毒

一.名词解释

1、病毒:

指一类超显微结构,非细胞形态,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

2、衣壳:

病毒的衣壳是包围在病毒核酸外面的一层蛋白质,由一定数量的壳粒聚合而成,而每个壳粒可由一个或多个多肽组成。

3、核衣壳:

病毒的核心和衣壳构成核衣壳。

4、20面体立体对称:

病毒核酸浓集在一起形成球形,外被衣壳的壳粒聚成20个等边三角形的面,彼此相连形成20面体立体对称的球形体具有12个顶角和30条棱边。

在棱边,三角形面和顶角上皆有对称排列的壳粒,见于腺病毒等。

5、螺旋对称:

病毒核酸呈盘旋状,壳粒沿核酸走向呈螺旋对称排列,见于黏病毒。

6、复合对称:

既有螺旋对称又有立体对称的病毒,如痘类病毒和一些噬菌体。

7、包膜:

某些病毒在细胞内成熟过程中以出芽方式穿过核膜和胞质膜,空泡膜等释放至细胞外时,获得包裹在衣壳外的宿主细胞成分,此病毒成为包膜病毒。

8、脱壳:

指插入胞质中的核衣壳脱去衣壳蛋白,使基因组核酸暴露的过程。

9、逆转录病毒:

指含有依赖于RNA的DNA多聚酶的RNA病毒。

10、顿挫感染:

指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不能产生有感染性的子代病毒粒子的现象。

11、缺损病毒这里主要指干扰缺损颗粒(defectiveinterferingparticles,DI颗粒)。

DI颗粒是病毒复制时产生的一类亚基因组的缺失突变体,尤以高感染复数(multiplicityofinfection,M.O.I)为甚,必须依赖与其同源的完全病毒才能完成复制循环。

同时,由于DI颗粒基因组较其完全病毒小、复制更迅速,在与其完全病毒共感染时更易占优势,从而干扰其复制。

12、干扰现象:

指两种不同的病毒或两株性质不同的同种病毒,同时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所发生的一病毒抑制另一病毒增殖的现象。

主要是由于干扰素的缘故。

11、包涵体: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细胞的胞核或胞质内有病毒颗粒或未装配的病毒成分组成的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的团块,称为包涵体。

12、稳定状态感染:

多见于宿主细胞膜和以出芽方式增殖的RNA病毒,病毒可不断从感染细胞释放,但细胞分裂和新成代谢不受影响,也不改变溶酶体膜的通透性,因而不会使细胞溶解死亡。

13、整合感染:

有些病毒DNA和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经逆转录产生的DNA整合在宿主细胞染色体上,可通过编码蛋白引起细胞转化,发生细胞形态学变化,丧失其接触抑制的特性,导致细胞增长并在细胞膜上出现新的肿瘤移植抗原。

14、水平传播:

病毒经过各种媒介经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等途径在人群或水生生物中不同个体间传播,称为水平传播。

15、垂直传播:

病毒可经胎盘或产道,如水产动物精,卵直接由亲代传至子代,称为垂直传播。

16、干扰素:

是一种非特异抑制病毒生长的蛋白质,由病毒感染细胞合成或其他非病毒因子,如细胞、内毒素、人工合成的聚肌胞等诱生,分α,β,γ三种类型。

17、噬菌体:

指以细菌,霉形体,螺旋体,放线菌和真菌等为宿主,侵袭其中并能引起细菌等裂解的病毒。

18、溶原状态:

有些噬菌体感染细菌后,并不增殖,而是以其基因组整合于细菌染色体DNA上,并随细菌基因组一起复制,细菌分裂时,噬菌体基因组随之分配到子代细菌基因中,这种状态称为溶原状态。

19、温和噬菌体:

感染细菌后引起溶原状态的噬菌体称为溶原性噬菌体,又叫作温和噬菌体。

20、溶原性细菌:

染色体上带有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21、亚病毒:

仅有病毒核酸或者仅有蛋白质的感染性活体称为亚病毒。

亚病毒属于非典型病毒,包括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2、类病毒:

一种仅由单股共价闭合环RNA分子构成,无蛋白质外壳的比病毒更为简单的感染因子,为亚病毒的一种。

23、拟病毒:

是引起苜蓿、绒毛烟等植物病毒的一种亚病毒,实质是一类包裹在真病毒颗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又称类类病毒

24、朊病毒:

具有感染性的蛋白质,称为朊病毒,又叫做蛋白侵染颗粒。

二、杂题

1、病毒是能通过细菌滤器的生物

2、核算是病毒结构中核心的主要成分

3、不适宜于水生动物病毒培养的方法是鸡胚接种

4、某些病毒除具有核衣壳等基本结构外,还具有胞膜、刺突和触须等其他辅助结构

5、组成病毒粒子核心的化学物质是核酸

三、简单题

1、病毒有那些特性?

答:

(1)形态极其微小,一般可通过细菌滤器,需用电子显微镜广场其大小与形态

(2)不具备细胞结构,因此又称为分子生物

(3)主要成分为核酸和蛋白质,每一种病毒仅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4)既无产能酶系,也无蛋白质合成系统,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依靠宿主细胞,通过核酸复制和核酸蛋白装配的形式进行增值

(5)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存在,并保持其感染性

(6)对一般抗生素不敏感,但对干扰素敏感。

2、研究病毒形态和大小的方法有那些?

研究病毒大小和形态的方法有:

a.电子显微镜b.超滤膜过滤法c.超速离心法d.电离辐射与X线衍射法。

3、简述病毒的结构与增殖过程

(1)病毒的结构可分为基本结构和某些病毒特有的辅助结构。

基本结构是指核心和衣壳,两者构成核衣壳。

核心是病毒粒子的中心结构,内部充满核酸,构成病毒的基因组。

衣壳是包围核酸外面的一层蛋白质,由衣壳粒聚合而成。

某些病毒除具有以上基本结构外,还具有胞膜、刺突和触须等其他辅助结构。

(2)病毒以特殊的自我复制方式增殖,即以病毒核酸为膜板,在多聚酶等作用下,复制子代核酸,另一方面以病毒核算为膜板转录mRNA,利用细胞核蛋白体翻译子代病毒蛋白,然后组装完整的病毒颗粒释放于细胞外。

这一过程可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成熟、释放等阶段,又称为复制周期。

4、简述含病毒标本材料的采集、运送及处理方法

答:

标本采集:

标本采集应尽可能在发病初期,一般从感染部位采取、采集后将其收集于无菌容器中。

(2)标本的运送和处理:

对于分离培养的要快速送到实验室,并立即处理和接种,否则必须冷藏。

如耽误时间为数小时则在4摄氏度冷藏。

需长时间保存的标本最好置于-70℃。

对于冻融过程中易失活的标本应加入保护剂,如甘油。

如长途运输的标本,须将标本置于装有干冰的可靠密封容器中。

为避免细菌污染,一般标本都要加入抗生素除菌。

为了使细胞内病毒充分释放,还常经研磨等方法处理以破碎细胞。

5、病毒培养有那些方法?

答:

病毒培养方法个实验室有所不同,它与各专门实验室的物质设备等条件有关。

其中细胞培养是最常用的方法。

⑴组织培养。

将人或动物的离体组织或分散的活细胞,模拟体内的生理条件在试管或培养瓶内加以培养,使之生存和生长,称为组织培养。

其主要方式有静置培养和转管培养。

⑵鸡胚接种。

鸡胚用于恒温动物的病毒如痘类病毒等的原代培养。

水生动物病毒不宜用鸡胚接种。

3动物接种。

接种途径有注射、侵浴、口服、涂抹。

6、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大致有哪些?

答:

细胞对病毒的感染的反应大致有:

(1)杀细菌感染:

病毒在细胞内增殖造成细胞死亡称为细胞病变效应。

这种使感染细胞发生明显病理变化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病毒感染称为杀细胞感染。

多见于无包膜病毒,如腺病毒、肠病毒等。

主要有细胞病变,包涵体形成、细胞融合。

(2)稳定状态感染。

这种状态的病毒可引起宿主细胞膜组分的改变,使细胞出现新的自身抗原,诱发自身免疫应答,造成宿主细胞的损害或破坏。

(3)整合感染:

整合感染病毒可引起部分细胞转化,产生肿瘤细胞,鲤疽、疹病毒。

(4)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以细胞质收缩、核感染体裂解和凋亡小体形成为特征。

其影响不仅与病毒感染的发病有关,也是肿瘤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

第五章其他类型的微生物

一、名词解释

1、放线菌:

是一大群介于丝状真菌与细菌之间的一类原核生物,其生长呈辐射状。

2、黏细菌:

是一类菌体杆状柔软易弯曲能在固体表面滑行的原核微生物。

3、鞘细菌:

是指许多细胞呈丝状排列而被包围在同一鞘内的细菌。

4、蛭弧菌:

是寄生于其他细菌并能导致其裂解的一类细菌。

5、三位一体:

是指细菌—蛭弧菌—蛭弧菌噬菌体这个三位一体的寄生系统。

6、立克次氏体:

是一类营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7、衣原体:

是能通过细菌滤器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并具有特殊生活周期的原核微生物。

8、霉形体:

是一类无细胞壁能在体外营独立生活的最小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9、螺旋体:

是一类菌体柔曲,靠轴丝收缩而运动的单细胞原核生物。

二、杂题

1、一类菌体柔曲,靠轴丝收缩而运动的单细胞原核生物是:

螺旋体。

2、无鞭毛能在固体表面滑行的细菌是:

黏细菌

3、具有溶菌作用的微生物是:

蛭弧菌

4、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

立克次氏体

5、在放线菌中大多数为需氧型,最适温度为30-32℃,pH中性偏碱

6、适应于高氏培养基培养的是放线菌

三、简答题

1、比较放线菌、细菌、霉菌形态和结构上的异同?

答:

(1)形态大小:

放线菌的菌体为单细胞,内部构造与细菌相似,没有被核膜包绕的细胞核。

最简单的放线菌为杆状,或有原始菌丝,似分支杆菌;大部分放线菌由分支发达的菌丝组成,菌丝直径约为1m,仅为霉菌菌丝的十分之一。

(2)结构组成:

类似细菌与霉菌。

为单细胞、原核生物,细胞壁含有原核生物所特有的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没有几丁质或纤维素。

革兰氏染色阳性,极少为阴性。

抗酸染色大多数呈阳性反应。

这些类似细菌。

放线菌与细菌的最大区别在于放线菌能够形成菌丝和孢子。

孢子为真菌和放线菌的繁殖器官,菌丝可分为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3种。

这些结构似霉菌。

2、蛭弧菌有什么作用和应用价值?

答:

蛭弧菌具有溶菌作用,这很可能使之成为生物防治有害细菌的一种有利武器。

a)在医学上,有人用蛭弧菌有效防治了弗氏志贺氏菌引起的角结膜炎和肠道炎等疾病。

b)可作为检测水污染程度的一项最终指标。

c)在畜牧兽医领域,预防和治疗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感染、改良养殖环境。

d)在水产上也有人对蛭弧菌用于嗜水气单孢菌的控制做了研究。

 

第六章微生物的控制

一、名词解释

1、富集培养:

又称增殖培养,是指在培养基中加入欲分离菌所需的某些营养物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抗菌物质,创造利于分离菌而不利于其他菌的生长繁殖的条件,从而使分离菌快速增殖的培养方法。

2、连续培养:

又称开放培养,是指借用连续培养器,在微生物生长繁殖处于指数期后期时,一方面以一定速度连续流进新培养基,并搅拌均匀,同时以溢流方式使培养物不断流出,使培养菌长期保持在比较好的环境下维持指数期生长状态的培养方法。

3、复壮:

是指采用适合原种生长的良好培养条件使发生衰退的菌种恢复原来性状的一种培养方法。

4、消毒:

是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灭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5、灭菌:

是指杀死物体上所有病原性或非病原性微生物包括细菌的芽孢和霉菌的孢子的方法。

6、防腐:

是指利于某种理化因素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方法。

也称抑菌。

7、无菌:

不含活菌的意思。

8、抗菌作用:

是抑制和杀死微生物作用的总称。

9、抗菌谱:

是指抗菌药物的抗菌范围。

1O、抗菌活性:

是指抗菌药物抑制和杀灭微生物的能力。

11、化疗:

是指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