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点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3007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29.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点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点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点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点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点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点2.docx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点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点2.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点2.docx

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考试宏观经济学复习点2

宏观经济学2

 

第三章宏观经济政策

【解析】

宏观经济学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本节课主要讲解财政政策。

【解析】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

第三章宏观经济政策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一、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

1.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2.充分就业

3.价格稳定

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解析】

政府或央行制定一系列的财政政策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的,这些目标有: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这几个目标一般多选题能选出来即可。

1.经济持续均衡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解析】

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可以简称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经济社会所生产的人均产量和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

简单了解即可,一般用GDP或GDP增长率来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指标。

2.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但通常指劳动这一要素的充分就业。

【解析】

1.充分就业(概念非常重要):

充分就业指一切生产要素(包含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

但通常指劳动这一要素的充分就业。

通俗来说就是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各种资源都得到充分利用,不存在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劳动这个要素充分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想工作的人都找到工作。

2.充分就业的指标:

主要看一个国家的失业率,一般来说失业率较低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

3.价格稳定

价格稳定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解析】

价格稳定,一般也可以说成物价稳定,指价格总水平的稳定,不是指每种商品都是固定不变的,即不出现通货膨胀。

 

4.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中的收入和支出处于基本持平的状态,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解析】

国际收支平衡(在国际金融的时候还会再讲解,先简单了解):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国际收支中的收入和支出处于基本持平的状态,并不是收入和支出完全相等,因为很难实现,即国际收支平衡略有顺差或略有逆差。

二、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从长期看,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但从短期看各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矛盾。

一般认为,除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具有较多的一致性外,其他几个目标之间都存在相互矛盾。

【解析】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为重点内容):

1.从长期看,宏观经济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可以实现这些目标),但从短期看各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矛盾。

具体来说,除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具有较多的一致性外,其他几个目标之间都相互矛盾。

2.为何呈现正相关关系:

当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国民收入较高,人民的需求旺盛,企业就会扩大生产,企业的利润较高,此时就业机会比较多,失业率较低,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

3.除此之外,其他目标均矛盾。

常考类型:

(1)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是矛盾的。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失业率较高,作为央行来说,一般会采取扩张的政策,通过增加货币供给,来扩大信用投放,刺激需求。

需求上升,会扩大生产,有利于实现充分就业,但央行增加货币供给会导致本币贬值,物价上涨,发生通货膨胀,即互为矛盾,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无法同时实现。

(2)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互为矛盾。

当一个国家经济快速增长的时候,人们收入多了,导致人们的消费需求很旺盛,企业投资需求也很旺盛,此时会导致

银行增加贷款,往市场上投放更多的货币,钱多了又导致钱不值钱,物价上涨,发生通货膨胀,故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往往是伴随着通货膨胀的。

【习题演练】1.(单选)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之间基本统一的是()。

A.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B.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C.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

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解析】1.只有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一致,当一个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时候,失业率较低,想工作的有工作能力均会找到工作,其他的均矛盾,对应A项。

【选A】

【注意】D项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的矛盾关系:

当发生通货膨胀的时候,一般是国家经济较好,即经济是增长的,需求是过旺的,而需求不仅是对国内商品产生需求,也会对国外商品产生需求,会导致一个国家进口增加,当进口大于出口,会导致国际收支失衡,会产生贸易逆差,故也是矛盾的。

第二节财政政策一、财政政策含义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解析】

1.财政政策含义: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

2.关键词:

(1)实施主体是政府。

(2)工具是税收和支出。

(3)财政政策调节的是总需求。

整个社会对商品和劳动的需求,包括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和进出口。

3.货币政策的实施主体是央行,不是所有的银行都可以,所以财政政策主体与货币政策主体不同。

二、财政政策工具

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

收入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和公债。

支出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

【解析】财政政策工具:

1.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

2.收入政策工具包括税收和公债。

在讲解支出法核算GDP的时候,说过政府购买是计入GDP,政府转移支付和公债不计入GDP,公债也叫做国债,为了跟公众借钱弥补财政赤字。

收入最主要的是税收收入,当税收不足以弥补赤字的时候,政府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的方式来弥补赤字,后面收入通用税收来代替,故公债/国债也是收入的工具。

3.支出政策工具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

(1)购买支出:

政府花钱买回商品和劳务。

如政府进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修路修桥;国防军需用品支出;政府雇员报酬;机关办公用品(桌椅板凳、空调)支出等。

(2)转移支付:

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

(3)转移支付和购买支出的区别:

购买支出是花钱换回商品和劳务;转移支付把钱花了没有换回商品和劳务,即白给的钱。

 

三、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

(一)自动稳定器

1.自动稳定器的含义

自动稳定器,也称为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解析】

1.当经济不稳定的时候,政府可以通过政策工具主动调整经济,使经济恢复稳定,如:

在经济衰退或过热的时候,采取一些扩张的政策调节。

除了主动的之外,西方的财政制度本身也有自动调节作用,这些制度叫做自动稳定器。

2.含义:

自动稳定器,也称为内在稳定器,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3.考查方式:

自动稳定器的功能(作用),即是当经济出现波动的时候,使经济自动恢复稳定。

过热的时候抑制通胀,衰退的时候减轻萧条。

2.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机制

(1)税收的自动变化

(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解析】

1.税收的自动变化,当经济衰退的时候,人们的收入会减少,如:

原来我的收入是1万元,因为经济衰退我的收入减少到5000元,如果税率不变(假设为

10%),此时政府的税收会自动减少,原来税收1000元,自动减少到500元。

大部分西方国家采用的是累进税,即不同档次的收入对应的税率不同,收入减少会自动进入更低的纳税的档次,假设5000元的档次是5%,税为5%*5000=250,即少交了250元,少交的钱可以用来消费,可以起到抑制衰退的作用。

2.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

当经济衰退的时候,失业会增加,收入减少,都不去买东西,企业卖不出东西,可能就会倒闭,此时大量人会失业,符合救济条件的人数就会增加,政府的转移支付就会增加,政府会给困难人员发放补助、津贴,下岗工人拿到津贴又去消费了,消费增加,又会缓解衰退。

3.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即最低限价政策,也叫作支持价格。

当经济衰退的时候,人们的收入会下降↓,对产品(包括农产品)的需要会减少↓,对农产品的需求也会减少↓,农产品的价格就会下降↓,农民的收入就会减少↓,此时政府采用最低限价政策,会规定一个高于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如大白菜2毛一斤,

政府觉得价格太低会损害农民的利益,就会规定最低2元/斤,此时就会保护农民,会刺激农民生产,维持农民的收入,抑制衰退。

【注意】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机制,考试能选出哪些属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机制即可,过程不用记忆。

(二)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当总需求水平过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削减税收、增加支出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总需求水平过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前者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后者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

【解析】

1.虽然有自动稳定器在起作用,但是作用是有限的,特别是经济波动比较严重的时候,自动稳定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因此政府要审时度势,主动地出击,采取财政政策调节,这个叫做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或权衡财政政策。

2.经济过热的表现就是需求过旺,消费需求旺盛,大家都买东西,企业的投资需求也会非常旺盛,很容易伴随着通货膨胀。

需求过旺就是总需求>总供给,财政政策调节的是总需求,既然此时需求过热,应抑制需求,就会抑制经济过热。

因为收入过高才会导致买买买,企业才会投资、扩大生产,应减少人们的收入来抑制需求。

财政政策工具是税收和支出(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如何通过变动税收和支出来减少人们的收入,即应增加税收,减少支出(减少购买支出和转移支付),多收点税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就减少了,即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具体为增税减支的政策。

3.经济衰退的表现是需求不足,人们经济衰退的时候,需求不足,失业现象严重,此时应刺激需求、刺激经济,故增加人们的收入,如何通过变动税收和支出来增加人们的收入,即减税增支,为扩张的财政政策。

4.考点:

给出情形(如经济过热)或具体的情况(需求过旺、发生通货膨胀、总需求>总供给等),问应该采用何种财政政策,即紧缩的财政政策,也可能很具体问紧缩的财政政策是什么,即增税减支。

反之如问当经济衰退、总需求小于总供给的时候,应该采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即减税增支。

四、功能财政

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实施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了实现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

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

预算盈余:

政府收入>支出。

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产生预算盈余。

预算赤字:

政府支出>收入。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会造成预算赤字。

【解析】功能财政:

1.预算盈余:

当政府收入>支出,钱就剩下了。

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会产生预算盈余。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为增税减支,当经济过热、发生通货膨胀的时候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增加税收收入,减少政府支出,就会导致收入>支出,即会产生盈余。

2.预算赤字:

政府支出>收入。

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会造成预算赤字。

在经济衰退的时候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减税增支,会导致财政赤字。

3.对于政府来说希望盈余,但是不能追求盈余只采取紧缩性不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政府实行财政政策的目的不是为了盈余,而是为了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叫做功能财政,也就说财政政策是为了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而服务的,不是为了实现盈余。

【注意】这四个目标除了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之外,其他的均两两矛盾,在短期政府以充分就业为首要目标来实现。

【习题演练】2.(单选)下列关于财政政策的说法,错误的是()。

A.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

B.财政政策的制定部门和货币政策的制定部门相同

C.国债是财政政策的手段之一

D.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政策

【解析】2.问说法错误,B项:

财政政策部门是政府,货币政策制定部门是央行。

【选B】

3.(单选)经济系统内存在的可减少各种干扰国民经济功能因素的机制,这被称为内在稳定器,又称自动稳定器。

下列选项中,不具备该项功能的是()。

A.维持农产品价格稳定

B.政府转移性支出

C.家庭和公司的支出

D.税收

【解析】3.C项不属于自动稳定器,当选。

【选C】

4.(单选)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是()。

A.缓和了经济萧条但增加了政府的债务

B.缓和了萧条也减轻了政府债务

C.加剧了通货膨胀但减轻了政府债务

D.缓和了通货膨胀但增加了政府债务

【解析】4.扩张性财政政策是减税增支,通常在经济衰退或萧条的时候实行,对经济的影响是缓和了经济萧条,增加了政府的债务,因为当政府增加支出和转移支付,减少税收的时候,会造成赤字,花钱花冒了,所以要跟别人借来弥补赤字。

首先B、C项排除,D项有可能加剧通胀,实行扩张性的政策是为了刺激经济、总需求,排除。

【选A】

5.(单选)在经济过热,存在通货膨胀时,政府要实现控制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的目的,可以采取()的财政措施。

A.减少财政支出

B.减少税收

C.增加财政支出

D.提高利率

【解析】5.经济过热、通货膨胀采用紧缩的财政政策,具体来说应该是增税减支,对应A项。

D项为货币政策,不是财政政策,排除。

【选A】

【答案汇总】1-5:

ABCAA

【解析】财政政策:

1.含义:

政府(主体)变动税收和支出(工具);调节的是总需求。

2.政策工具:

(1)政府收入:

税收(最主要的,也可以通过发行国债增加收入)。

(2)政府支出:

政府购买支出;转移支付。

3.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

(1)自动稳定器的含义:

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

(2)作用机制(考查较多):

税收的自动变化;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变化;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3)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政府在经济严重波动的时候要出击。

经济过热:

紧缩的财政政策,增税减支;经济衰退:

扩张的财政政策,减税增支。

4.功能财政:

当实现充分就业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

第三节货币政策一、货币派生机制

(一)现代银行制度

1.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是以办理存贷款和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经营货币的金融企业。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解析】

1.货币政策先要讲解一些银行来做基础的铺垫,货币政策需要通过银行制度来实现的,能理解即可。

2.商业银行是以办理存贷款和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营利为主要目标,经营货币的金融企业。

(了解即可)

3.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1)负债业务就是银行资金的来源业务,对银行来说最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吸收存款,即为最主要的负债业务。

(2)资产业务叫做资金运用业务,贷款业务是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

(3)接受客户的委托代理客户办理一些业务(代收水电费、代发工资),从中收取一些手续费,叫做中间业务。

2.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是一国的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

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

(1)发行的银行

(2)银行的银行

(3)国家的银行

【解析】

1.中央银行是一国的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以影响经济(简单了解)。

2.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

(1)发行的银行。

一般来说或大部分国家来说,央行垄断了货币的发行权。

我国是中国人民银行,只有中国人民银行才能发行人民币。

(2)银行的银行。

央行为商业银行提供服务,具体表现在:

①当银行缺钱的时候央行向银行提供贷款,如央妈向工行提供贷款,把央妈向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的行为叫做再贷款。

②保管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包括:

一个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a.法定存款准备金:

商业银行每吸收一笔存款,央行规定必须要拿出一部分上交给央行,如:

工行收到100万存款,如果没有法定存款准备金,有可能为了

盈利将100万全部用于放贷或投资,但这样做风险太大,万一客户集中取钱,银行会无钱可给,这样很可能会发生挤兑,可能会导致银行资不抵债、破产,发生金融危机,故央行为了防止此种情况的发生,就强制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如规定10%,要交10万元,只有90万放贷款,这笔钱是强制的,不交不行。

b.超额准备金:

如果商业资金充裕,为了防止意外想多交一些也可,如工行想多交5万,这超出的5万就做超额存款准备金。

c.为银行办理结算业务,由银行统一结算。

④考试会给出一个表现,如央行保管存款准备金,问属于哪个职能,即为银行的银行。

(3)国家的银行。

也可以叫做政府的银行,即央行为政府服务,如央行行长代表政府出席国际上的金融活动、会议,以及当政府发生赤字为政府提供贷款、信用,央行实行货币政策也是国家的表现。

(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是指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体系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的货币的数量+银行的存款总额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

商业银行:

存款总额=存款乘数×原始存款中央银行:

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

【解析】

1.货币供给是指一国或货币区的银行体系向经济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金融过程。

2.货币供应量=流通中的货币的数量,也叫作公众持有的通货+银行的存款总额。

3.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

(1)商业银行:

存款总额=存款乘数×原始存款,即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进行存款创造或信用创造,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存款总额,即通过这种方式来增加货币供给。

(2)中央银行通过改变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影响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量=货币乘数×基础货币。

(3)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是站在不同的角度,来影响货币供给。

 

(1)存款创造的含义

存款创造主要是银行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活动的开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支付手段和交易媒介的一种功能。

【解析】

存款创造:

在原始存款的基础上,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创造出数倍于原始存款的存款金额。

①原始存款

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吸收的、能增加其准备金的存款,可以理解成从商业银行体系之外进入商业银行的存款。

②派生存款

派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运用信用流通工具和转账结算方式发放贷款或进行其他资产业务时,所衍生出来的,也可以理解成是从商业银行到商业银行的存款,而非从商业银行体系外进入的存款。

【解析】

1.原始存款:

从银行体系外到银行的存款,如:

我将1000元存入A行,对于A行来说,这1000元就是原始存款,因为其来自银行以外。

2.派生存款:

从银行到银行的存款,如:

A行从我的1000元存款中拿出800元贷给老王,老王未将800元取现,而是将其转入B行的账户,该800元就是派生存款。

(2)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假设:

①商业银行只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全部用于放贷或投资;

②商业银行的客户(包括存款人和借款人)将其一切收入均存入银行,并使用支票结算方式,不提取现金;

③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原始存款为100万。

【解析】商业银行如何创造数倍于原始存款的金额,存款货币创造的过程假设:

1.假设银行只有法定存款准备金,没有超额存款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外

的均用于放贷。

2.客户不提现,没有钱从银行流出。

3.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原始存款为100万。

【解析】

假设甲客户向A银行存入100万,此时A银行账户增加100万,100万是现金,为原始存款,商业银行每吸收一部分存款都要拿出一部分上交央行,如100

万中有10%,即10万上交央行,剩下的90万全部贷款给客户乙,乙拿到100万之后没有提现,而是通过转账的方式转存在B银行的账户上,B银行账户上面多了90万,此时要交10%的准备金,即9万,剩下的81万放贷给丙,丙没有取现,转到C银行其账户上面,这81万还是要交10%的准备金,剩下的贷款给丁,依次循环,此时将100+90+81+72.9+……=1000万元,即银行账面上的总金额是1000万,是原始存款的10倍,10是存款乘数,等于存款总额除以原始存款,或者存

款总额=存款乘数*原始存款,该过程是存款/信用创造的过程,增加了货币供给。

 

【解析】如何计算存款乘数:

1.简单的存款乘数,通过假设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等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倒数,如:

1/10%=10,该公式通过等比数列求极限推出。

2.存款总额=原始存款*存款乘数=原始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00/10%=1000万,说明存款总额和原始存款成正比,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

或者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信用创造能力与原始存款成正比,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成反比,央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的存款就会减少。

3.派生存款:

从存款总额中扣掉原始存款,剩下的是派生存款,只有100

万是客户甲存进来的,其他都是派生存款,派生存款=1000-100=900万。

 

【解析】

上面做了很多假设,都是理想化状态,不符合现实,现实中商业银行除了交法定准备金,还需要交超额准备金,客户甲将100万存入银行A,A行将10万元交给央行,作为法定准备金,又交了5万元超额准备金,超额准备金率是5%,此时用于放贷的钱是85万,A行放贷给乙,乙转账85万到B银行账户,依次类推,后面的金额全部减少,最终导致存款总额也减少,故有超额准备金时,超额准备金越多,商业银行可以创造的存款就越少。

如果贷款给客户乙90万,乙用

20万买车,后面的均要跟着减少,存款总额也会减少,将客户从银行提现的行为叫做现金漏损,即钱从银行漏出去了,被客户取现了,流出银行的金额与原始存款的比是现金漏损率,20/100=20%,现金漏损率越高,商业银行的存款供给就越少。

 

【解析】

1.修正的存款乘数(将假设均改变,使得其更符合现实)记住公式为: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或现金-存款比率,考试时如果均给出加在一起,然后分子是1就行,如果没有给出超额存款准备金率,此时没有给出的默认为0。

2.存款乘数和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均成反比,如果分母的比率降低,则存款乘数就会变大,存款总额=原始存款*k,存款总额也和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损率均成反比,即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和他们成反比。

2.中央银行和货币供给

(1)基础货币

【解析】

央行的货币供给:

通过改变基础货币的数量影响最终的货币供应量。

基础货币(B)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是非银行公众所持有的通货(C)与银行的准备金(R)之和,即:

B=C+R(R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

金和库存现金)。

【解析】基础货币:

1.C表示通货,R表示银行的准备金,二者之和是基础货币,即银行体系之外,由公众持有的货币+银行体系内货币,等于基础货币。

2.R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和库存现金。

3.总结:

基础货币=通货+准备金,准备金可分为三部分,即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和库存现金。

这些加在一起就是基础货币,考试主要考查构成。

(2)货币乘数

①货币乘数的含义

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供给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𝑀𝑠=𝑚·𝐵

式中:

Ms表示货币供给量;

m表示货币乘数;

B表示基础货币。

【解析】

1.𝑀𝑠(货币供应量)=𝑚(货币乘数)·𝐵(基础货币),考试主要考查公式。

如5*10=50亿,货币供应量是50亿。

2.这个倍数是货币乘数。

式中:

Ms表示货币供给量;m表示货币乘数;B表示基础货币。

 

【解析】货币乘数:

1.货币乘数与修正的存款乘数分子不同,分母相同,分子多了c,如果c=0,货币乘数和存款乘数就相同,均是1除以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题目给出什么算什么,如果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