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河南省全国百校名师联盟高二月考领航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412106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河南省全国百校名师联盟高二月考领航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学年河南省全国百校名师联盟高二月考领航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学年河南省全国百校名师联盟高二月考领航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学年河南省全国百校名师联盟高二月考领航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学年河南省全国百校名师联盟高二月考领航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河南省全国百校名师联盟高二月考领航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河南省全国百校名师联盟高二月考领航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河南省全国百校名师联盟高二月考领航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河南省全国百校名师联盟高二月考领航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河南省全国百校名师联盟高二月考领航卷一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河南省全国百校名师联盟高二月考领航卷

(一)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

必修⑤(1、2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除夕,家家年夜饭必有一盘“全鱼”,这种“年年有余(鱼)”的风俗,自古已有,至今盛行。

此俗从何而来?

其实此俗的源头在渔民那里,渔民历代身置水境,近鱼既久,则生渔俗。

渔民靠水吃鱼。

船中就餐,鱼头惯朝船大,鱼尾朝船二,船脚们则各食其近。

食毕鱼之上爿,皆忌翻身:

因船“三面朝水,一面朝天”,渔民最忌“翻”字。

俟食鱼之下爿时,碍于骨刺,挑之易断,等于折了船大、船二的“首尾相连”,不吉;即使骨刺不断,若食净鱼之下爿,又等于食个“漏底儿”,亦不吉。

故而食鱼习于有余,不余则易犯忌。

这样积久成俗,就成为船文化的一种属性,即“以鱼谐余,以鱼寓吉,以吉示富”,更是渔民祈愿船行安之,获鱼丰之,讨彩生计兴裕。

这大概是“年年有余”的原始之义。

渔民有此俗,源于何朝何代?

总该受染于与之相关联的地域背景、生态环境和饮食文明的进化。

这样去看,东晋是前基期,宋代是形成期。

自三国时孙吴据治江东,置主渡口于芜湖、建邺(今南京)间,渔业随之起兴。

又设农官,稻植亦勃。

西晋时,北人为避“八王之乱”,由中原南迁江东者为数众多。

至东晋,司马睿又建都建康(亦今南京),后传位十帝。

其间,黄河、长江流域渔俗交汇,江东进而开发,鱼稻远胜孙吴之时,时人则始称江东为“鱼米之乡”。

那时,渔业勃兴,商机遍水,为生财时尚之道。

渔业发达必然带动渔俗兴起,“食鱼寓吉”“以鱼譬余”的祈福舆情为“鱼米之乡”的江东渔业人士所张扬,随顺情理。

起码,这里是有了“年年有余”之年俗的成因氛围。

此外,至宋以前,宴举大凡是每人一杌(小凳),宴者在地席上盘腿大坐,“大件”或整形之馔分派“各吃”(分餐),而非合食。

但自入宋,“各吃”开始发展为合食,这是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的。

抵因这时期有了以供合食享宴的桌椅,也是促成“年年有余”之年俗的直接原因。

先说椅。

椅初名“胡床”,为胡人所习,不用时活脚交叠,故又称“交椅”,汉时传入中国。

因非古制,时为士大夫们所不屑。

入宋,椅子才具备型格。

再说桌,即餐桌。

坐椅而食,杌(小凳)需接高脚,对应为桌。

这样,桌不必单人独用,更适于阖家或聚友同桌享宴。

这又是饮食方式的一大进化。

缘此,大席面取代了小杌案,大餐具取代了小餐具,共食取代了分食。

而且这促使了制馔术的突破性发展,食材调配、制作方法和肴馔的样式、造型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

尤其是鱼馔,宴时的大餐具盛行,“全鱼”便大行其道,为“年年有余”创造了先决条件。

须知,得先有众人合食之宴,方可造“年年有余”之俗。

椅和桌的物象存在,是此俗形成的物质保证。

因而,谓“年年有余”之俗起兴于宋时,是由于物质文明的演进带动人们的食鱼观念而成因的。

至今南方许多地区,“全鱼”仍是宴中亮点,通常是宴尾之馔,基本是端上来行俗,谁也不会大啖图尽。

还有一些地区,头馔即是全鱼,一直置于席面中间,俟至宴尾,人们才对它象征性地动动筷子。

此二种食鱼习俗都意味着,这尾鱼是今年余下的,留给明年,以循“年年有余”之吉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除夕,家家年夜饭必有一盘“全鱼”,这种“年年有余(鱼)”的风俗,源头在渔民那里,渔民借此祈愿讨彩,这种风俗至今盛行。

B.西晋时,北人为避“八王之乱”,由中原南迁江东者为数众多,江东进而开发,时人则始称江东为“鱼米之乡”。

C.“年年有余”之年俗因江东渔业人士所张扬而兴起,至宋时,随着饮食方式的大进化,特别是合食之宴,为“年年有余”的渔俗的形成提供了可能。

D.椅初名“胡床”,又称“交椅”,汉时传入中国,当时的士大夫们不屑于使用它,至宋时,椅子却促使人们的饮食方式发生改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年年有余”的原始之义出于渔民食鱼习于有余,不余则易犯忌的习俗,包含着“以鱼谐余,以鱼寓吉,以吉示富”之意。

B.东晋时期,黄河、长江流域渔俗交汇,加之渔业勃兴,商机遍地,这些都为“年年有余”之年俗形成提供了氛围。

C.宋以前,宴举是每人一杌,“大件”分派“各吃”,到宋代时,“各吃”开始发展为合食,这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D.自古以来“全鱼”是宴中亮点,一般在宴尾才端上来,人们只是对它象征性地动动筷子。

谁也不会将鱼食尽,以循“年年有余”之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渔俗的形成离不开与之相关的地域和生态的环境,离不开饮食文明的进步,离不开物质基础的保证。

B.因为船“三面朝水,一面朝天”,所以渔民最忌“翻”字,因此他们认为食尽鱼之下爿不吉,常常不食尽鱼之下爿。

C.宋代物象桌的出现,使得大席面取代了小机案,大餐具取代了小餐具,共食取代了分食,是渔俗形成的物质保证。

D.宋代无论食材调配、制作方法还是肴馔的样式、造型等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革新,尤其是鱼的制作,全鱼开始盛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命运的颜色

左岸

贾艺震是一个从加格达奇来到大连这个海滨城市的青年,相貌一般,但他的美髯黝黑生动,在朝阳的作用下,常常发出针尖一样的光亮,颇有几分艺术家气质,拟补了他的不足。

大学毕业后,在这旮旯儿找了一份工作,勉强糊口,也算平安无事。

话又说回来了,他偏是一个不甘寂寞的年轻人,女作家张爱玲的一句名言:

成名要趁早。

他已把这句话文身在自己的右胸上。

  几年下来,他参加过歌手比赛,在舞台上给钢琴家翻过五线谱、当过拳击陪练、背过著名老画家去深山写生、搞过几项民用技术专利,等等。

几乎转了一圈,都没有成功,依然过着一个人吃饱了饭不想家的小日子。

  那天,他在电视看到一个坐轮椅的残疾人就因为写了一部长篇小说而蜚声中国文坛,受到四面八方邀请,五冬六夏总是载誉而归,粉丝更是不计其数,真让人羡慕。

他忽然想到,我来扮演一把残疾人不行吗?

权当体验体验生活。

贾艺震是个急性子,说干就干,立马辞去了工作。

他先给自己埋了一个伏笔:

报名参加了“户外魔鬼野营训练活动”,期间假装不慎摔到谷底,其实只是膝关节一点皮肉划伤,住了几天医院,回来,他柱起了双拐,一副要死要活的痛苦样子。

他的几个要好的朋友再看到贾艺震时,他已经坐到崭新的轮椅上了。

  开始贾艺震很不习惯,一天长时间地呆在轮椅上,回到到自己租赁的小屋,再站起来,腿麻酸酸的痛,想走几步还真有些吃力。

他几次想打退堂鼓,最终还是被他那股犟劲给顶回去了。

  眼下,贾艺震面临的问题是向哪方面发展?

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唱歌,因为权衡起来,这几年只有参加区里歌手比赛为他赢得了一点荣誉,也仅此而已。

他的声线很像郑智化,过去也唱过你像什么《水手》啦、《星星点灯》啦……说练就练,他的颇具天分的歌声透过窗棂传得很远。

说也怪,不长时间,街道居委会一个主任阿姨偕同另外一位同事,提溜一桶食用油和一袋面粉找到了他,进门放下东西,就对贾艺震问寒问暖,之后阿姨直奔主题,邀请他代表街道参加市里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贾艺震一口答应。

电视台传来喜讯:

贾艺震一路过关斩将,一举夺得冠军,轰动整个滨城。

  省市各大媒体频频采访,内容大都是身残志不残、敢于与命运抗争的勇士、80后一代青年的楷模诸如此类的报道。

  贾艺震面对突如其来的鲜花掌声开头有些恍然如梦,后来便踌躇满志起来。

  自从前几天市残联领导来看过他之后,人们发现贾艺震的轮椅出现在残疾人艺术团的排练厅里了,他的身后站着一位美丽健康的姑娘,不用猜,那是他出名之后收获的爱情。

  从社会到家里,从领导到朋友处处体贴他、呵护他,他也真把自己当成一个地地道道的残疾人了,不过,一旦露出马脚,他将失去一切。

想到这,不仅一股冷气打后脊梁冒出,看来,他只能将假戏唱到底。

  很快贾艺震和这位名叫小菊的姑娘走进了婚姻的殿堂。

每天上床,小菊都要抱着这个大男人上床,还好,贾艺震配合得不错,小菊不感觉累(她哪里知道,贾艺震暗中做了手脚)。

  第二年,他们的小宝宝诞生了,白白胖胖,逗人喜爱,小两口成天笑得合不拢嘴。

话分两头说,居家过日子,特别有了孩子以后,锅碗瓢盆的事无穷无尽,看小菊一个人扛着至少七八十斤的液化罐来家,他心痛得赶紧去给她擦汗,心想,这都应该是他贾艺震干的活,可他是个“残疾人”呐,不能替她。

  他痛苦地把小菊搂紧怀里“是我不好。

  小菊说,“你咋不好?

  贾艺震说,“我不能帮你。

  小菊捋了一下湿漉漉的头发,说:

“等孩子长大就好了。

  贾艺震听罢小菊的话,赶紧转过脸,再也止不住两行热泪淌下来。

  每当夜深人静,贾艺震在床上总是辗转反侧,心灵受到巨大煎熬。

他不止一次在内心呼喊,我不能再这样欺骗自己,欺骗小菊和所有爱我的人,我要活得有尊严,还原原来的我!

可他转而一想,一旦说给小菊听,他说我是个骗子怎么办?

他不原谅怎么办?

要知道,他现在拥有的一切将化为乌有,思来考去,他只能采取沉默。

  这天,吃完晚饭,孩子睡了,小菊因为劳累也进入梦乡。

他坐在轮椅上,瞅着小菊苍白而消廋的脸庞,一股罪恶感,弥漫全身,贾艺震认识到再不能这样活下去了,如果继续的话,他会崩溃,他要推醒小菊,把事实说清楚,想到这里,他想站起来,但,任凭他作何等努力,始终没有站起来,五年了,他的双腿已经废掉。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对贾艺震的形象,特别是他的美髯进行了描写,突出了他年轻生命的美好,为后文贾艺震双腿废掉这个情节作铺垫。

B.电视上的残疾人因写长篇小说而蜚声文坛让贾艺震羡慕,也让他受到启发,他决定扮残疾人,以身体的残疾来博得人们的同情,实现自己的理想

C.贾艺震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靠自己踏实的劳动和坚韧的奋斗,而是采用了投机取巧的做法,最终痛失了健康的双腿。

D.小说在平淡叙述中营造不平常的效果,看小菊扛着“至少七八十斤的液化罐”,他心痛得赶紧去给她擦汗,这一细节表现出贾艺震对妻子的爱惜。

5.小说的标题“命运的颜色”有何好处?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的结尾,写贾艺震的双腿废掉。

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好处?

请写出你的看法和理由。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1965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群年轻人将一些涂成白色、没有上锁的自行车放在公共区域,供人们免费使用。

这次勇敢的尝试被普遍认为是共享单车的起源。

现今,共享单车在全球遍地开花,但是发展得都不尽相同。

“西雅图的共享单车太烧钱,已经宣告夭折。

”今年1月,西雅图市长宣布该市单车分享计划彻底做黄。

报道称,西雅图自行车共享服务的收入及推广效果远不及预期。

有数据显示,西雅图市的斜坡道路是该计划夭折的重要因素。

“想用车的时候空无一车,要停车的时候找不到停车桩”。

纽约市公共自行车共享计划在用户体验不佳的情况下,经营状况也每况愈下。

又比如,巴塞罗那的Bicing每年赤字竟高达1200万美元,与Bicing同属难兄难弟的还有伦敦公共自行车系统……

与众不同的是,法国成了世界上首个成功推行共享单车项目的国家。

最为著名的案例应数巴黎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Velib。

在发展初期,Velib出现过8成单车被损坏和盗窃的状况,但如今却成功化解危机,年均利润高达2000万欧元。

Velib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便宜。

无论是巴黎市民还是旅居者,只需支付29欧元(约合人民币216元)的年租金,便能够无限次地使用。

当然,该系统运转良好还离不开资本及政府的配合——通过与德高广告公司合作,Velib获得了用于建设和管理整个公共自行车系统十年的费用,用于交换的则是巴黎50%户外广告牌的独家使用权。

(摘编自《共享单车在中国很火热在欧美日子并不好过》,新浪综合,2017-03-22)

材料二:

往何处去?

爆发式的增长过后,刚刚起步的共享单车已经面临发展之问。

解决公共出行“最后一公里”,共享单车的贡献无须多言,但是随之出现的乱停乱放等管理困局,“如何骑得更远”已是迫切需要回答的现实之问。

只有共享的旗帜,没有共治的思路,“骑得更远”只会是一句口号。

毫无疑问,共享单车是当下的投资热点,然而,共享单车会不会只是一场资本的游戏?

事实上,资本推动下的重投入轻管理的缺陷,正是共享单车乱象的重要推手。

而且,当共享变成一门生意,商业性彻底压倒了公益性,共享单车更应该谈谈责任谈谈规矩。

共享单车如此,其他共享经济新业态同样如此,政府能为这个民间诞生的准公共产品做些什么?

习惯了自上而下的推动,自下而上的共享单车自然会迎来诸多冲击,比如乱停乱放的管理难题。

从媒体报道来看,共享单车的管理涉及到两个职能部门,交通部门大多持开放心态,城管部门大多是谨慎口吻,对于北上广这些大城市来说,野蛮生长的共享单车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

既然是民生产品,那么就应该思考如何提供更多的公共资源,比如场地。

谈到“互联网+”,李克强总理说得最多的是倒逼政府职能转变,眼下的共享单车,可以说是一道相同性质的考题。

共享单车的管理乱局,其实也是新的“公地困局”。

反正道路是公共资源,企业可以乱投放,骑者照样乱停靠。

当然,板子也不能全部打在管理上,大家,包括骑行者,也应该为文明骑行做些什么。

要共享,得共治。

共享单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也须社会治理共识的形成。

(摘编自《商报评:

如何让共享单车骑得更远?

》,深圳新闻网,2017-3-23)

材料三:

近日,广东深圳蛇口湾厦山公园出入口,出现了大批被人为破坏的共享单车,现场一片狼藉。

看到这样的新闻,正在享受共享便利的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管理问题,面对堆积成山的共享单车,从事此领域的企业,显然难逃其责,但还应该说,在这一问题上,企业管理的不善与公共管理的缺位很难完全切剥开,基于便利与有序这一矛盾体,人们借助堆积成山的共享单车来反思公共管理,似乎也合情合理。

但无论是提供共享单车的企业、参与享受共享单车便利的个人,还是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机构,面对有助于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共享单车,反思的视野目前尚停留在那辆街头的单车上,倘若承认我们共享的不只是一辆单车,而是一种社会运转的思维,那么就需要将反思的视野放得再宽阔一些,去关注社会良性运转的基石:

信任、规则与秩序。

(摘编自《共享单车应真正体现共享思维》,《人民网•观点》,2017-03-19)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指出,起源于荷兰、推广到全球的共享单车已经出现两极分化:

不是亏损严重而夭折,就是发展良好大赚特赚。

B.材料二提到,交通和城管两部门面对共享单车管理难题持有不同态度,反映了职能部门间缺乏沟通、各自为政的现实。

C.材料二认为要共享,就得共治,共享的旗帜和共治的思路缺一不可,共享单车持续发展必须在社会治理共识形成之后。

D.材料三认为如果缺乏社会良性运转所需要的信任、规则和秩序,共享单车当前面临的管理难题就无法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国内外用作共享的单车都存在被人们大批破坏或偷盗的情况,这说明共享单车要持续发展,提高公民素质是前提。

B.资本进入之后的共享单车项目不再是一项公益事业而成为一门生意,这是很多城市共享单车难以为继的原因之一。

C.材料二认为共享单车是一道与互联网+性质相同的考题,意思是说共享单车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能应有所转变。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一致认为,要突破共享单车的管理困局,这个领域的企业、公共管理者和享受此便利的市民都有责任。

E.通过反思共享单车项目面临的管理困局,探索解决共享经济发展难题的思路,材料二、材料三都体现了这样的写作思想。

9.西方国家共享单车现状对我国共享单车发展有哪些启示?

请结合材料简要回答。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龚鼎臣,字辅之,郓之须城人。

幼孤自立,景祐元年第进士,为平阴主薄,疏泄潴水,得良田数百千顷。

为泰宁军节度掌书记。

石介死,谗者谓介北走辽,诏兖州劾状。

郡守杜衍会问,掾属莫对,鼎臣独曰:

“介宁有是,愿以阖门证其死。

”衍探怀出奏稿示之,曰:

“吾既保介矣,君年少见义如是,未可量也。

”丁母忧,服除,知安丘县。

赐五品服,知渠州。

渠故僻陋无学者,鼎臣请于朝,建庙学,选邑子为生,日讲说,立课肄法,人大劝,始有登科者。

擢起居舍人。

岁冬旱,将赐春宴,鼎臣曰:

“旱灾太甚,非君臣同乐之时,请罢宴以答天戒。

”又论凡大礼赦,请准太平兴国诏书,前期下禁约,后有犯不原,以杜指赦为奸者,宜著为令;开封三司于法外断狱,朝廷多曲徇其请,愿先付中书审画。

仁宗悉从之。

兼管勾国子监,详定宽恤民力奏议。

淮南灾,以鼎臣体量安抚,蠲逋振贷,全活甚众。

为辽正旦使,鼎臣奏:

“景德中,辽犯淄、青,臣祖母、兄、姊皆见虏,义不忍往。

”许之,仍诏后子孙并免行焉。

鼎臣在言路累岁,阔略细故,至大事,无所顾忌。

然其言优游和平,不为峻激,使人主易听,退亦未尝语人,故其事多施行。

知兖州。

是时,诸道方田使者希功赏,概取税虚额及尝所蠲者,加旧籍以病民。

鼎臣独按籍差次为十等,一无所增,兖人德之。

改吏部,提举西京崇福宫。

复判太常寺,留守南京。

陛辞,神宗顾语移晷,喜曰人言卿老不任事精明用尔行且用卿矣时河决曹村流殍满野鼎臣劳来振拊归者不胜计以正议大夫致仕,年七十七,元祐元年卒。

(选自《宋史·龚鼎臣传》)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喜曰/人言卿老不任事/精明用尔/行且用卿矣/时河决曹村/流殍满野/鼎臣劳来振拊/归者不胜计/以正议大夫致仕

B.喜曰/人言卿老/不任事精明/用尔/行且用卿矣/时河决曹村/流殍满野/鼎臣劳来振拊归者/不胜计/以正议大夫致仕

C.喜/曰人言卿老不任事/精明用尔/行且用卿矣/时河决/曹村流殍满野/鼎臣劳来振拊/归者不胜计/以正议大夫致仕

D.喜/曰人言卿老/不任事精明用/尔行/且用卿矣/时河决曹村/流殍满野/鼎臣劳来振拊/归者不胜/计以正议大夫致仕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主簿是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

曹操称魏王时,杨修曾任其主簿。

B.太平兴国:

文中是宋太宗赵匡义的一个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C.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族建立的封建王朝,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1125年为金国所灭。

D.吏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类似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组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龚鼎臣正直敢言。

朝廷打算举办春宴,龚鼎臣认为正遭旱灾,不宜搞宴会;龚鼎臣认为,应规范大礼时的赦免制度,杜绝利用此制度赦免作恶的行为。

B.龚鼎臣见义勇为。

石介被人诬陷叛逃辽国,龚鼎臣认为这件事不实,杜衍从怀中拿出龚鼎臣写的奏书,称赞龚鼎臣见义勇为,前途无量。

C.龚鼎臣得到皇帝照顾赏识。

龚鼎臣因很多亲属被辽国夺走而不想出使辽国,皇帝答应了;龚鼎臣与神宗交谈,神宗认为他精明而值得任用。

D.龚鼎臣关心、教化百姓。

他疏泄积水,收获良田几百上千顷;他在淮南救灾,救活很多人;黄河决口,他去安抚;他在渠州兴建学校,渠州开始出人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石介死,谗者谓介北走辽,诏衮州劾状。

(2)开封三司于法外断狱,朝廷多曲徇其请,愿先付中书审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①

贾岛

拣得林中最细枝,结根石上长身迟。

莫嫌滴沥红斑②少,恰是湘妃泪尽时。

【注】①诗人以一枝斑竹赠给友人作手杖,这首诗写于其间。

②“红斑”事见《博物志史补》,云:

“舜之二妃,日湘夫人。

舜崩,二妃啼,以涕挥竹,尽斑。

14.下列对这首诗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前两句写斑竹拄杖之由来,“拣得林中”语出平淡,但却反映了诗人找遍竹林的过程。

B.首句“得”字和“最”字写出了诗人找竹之艰辛,表现了诗人注重诗句锤炼,刻意求工的才能。

C.作者借此竹“结根石上”,说明此竹生命力顽强,生长的环境是很贫瘠的,不是随便就能找到的。

D.这首诗在艺术上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先说此竹是“最细枝”的,后用“恰是湘妃泪尽时”传递出深层意蕴。

E.这首诗写赠梁浦秀才斑竹拄杖之事,言简意深,体现岀了“近事浅语,出于天然”的特点。

15.诗中运用湘夫人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荀子·劝学》中强调了积累的重要。

以积土成山、积水成渊可以兴风雨、生蛟龙设喻,引出“,,”的观点。

(2)白居易《琵琶行》中“,”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有人认为特朗普是靠多年打拼积累的经验进行了一次媒体战役,即通过大放厥词博得媒体的关注,从而获得免费的报道。

②“互联网﹢”是这两年来人们耳熟能详的词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全社会立即掀起了新一轮关注和解读“互联网﹢”热潮。

③因为缺乏位置感,他们根本就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④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

“你们是明日黄花,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⑤最近“嫦娥三号”带着国人的梦想与祝福飞赴月球并成功落月,这在人类探索宇宙的征程上又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⑥岁月行云流水般静静流逝,白发悄悄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⑤⑥D.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董卿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常常妙语连珠,亲和力很强,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阿尔法狗”系统战胜世界顶级围棋选手李世石,引起人们对人工智能是否会战胜人脑并最终征服世界的猜想的深沉反思、热切关注和激烈辩论。

C.为了更好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我们一定要做好考核教师的教学成绩,对于贡献突出和甘于奉献的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

D.浩如烟海的关于海子的研究和回忆性的文章,充分说明中国诗歌批评界已经丧失了和真正的海子诗歌世界对话的能力。

19.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毛泽东同志与世长辞,噩耗传来,高山大岭垂首致哀,千江万河含悲激荡。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D.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出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句不超过15个字。

(6分)

文化交流的前提,①;如果本土文化都失落了,又用什么去交流?

当今世界,由于交通与传媒十分发达,各民族之间的交往更为便利,②。

但有一点始终不会改变:

③。

有了本土文化这一基石,每个民族的文明之花才会呈现出自己的独特姿容,人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学科竞赛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