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范本模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0815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范本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范本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范本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范本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范本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范本模板.docx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范本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范本模板.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范本模板.docx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范本模板

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青阳实验小学邓华燕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47~48页例3、“想想做做”第1~5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加法来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减法的含义,已经会解决求和,求剩余以及求一个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这里学习的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它是求剩余实际问题的逆思考,实质上是以另一个角度理解求和问题。

学生开始学习这类问题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但学生有用减法解决求一个加数的实际问题的逆思考经验,只要充分利用这种经验,学生就可以理解用加数求被减数的道理。

学生学会了这类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就能更全面的理解加法的含义,加深对这几类实际问题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设想:

本节课程设计时力求做到轻、准、活、全,注重条理性和新旧知识间联系,让学生由易到难逐步掌握新知,巩固新知。

注重层次性,让不同学生在课堂上有不同的收获.课程容量、难度适中,并有一定弹性。

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学会思考、掌握方法并形成能力.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会有序思考,学会自主学习.以课本为主线,夯实基础;适当向课外延伸,延展能力。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让学生既会说也会写,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和技能.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原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中条件和问题的联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感受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并能注明结果的单位名称,学会口答结果。

2。

使学生在联系实际情境分析数量关系过程中,能根据数量间的联系说明思考的大致过程,初步积累分析实际问题数量关系的经验,进一步发展推理、判断等思维能力,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3.使学生通过探求问题解决的活动,体验自己思考、探索的成果,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里的实际问题,提高学好数学的自觉性。

能按教材要求完成解题过程,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解答求原来有多少即求被减数的加法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问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50=40、()-35=60、()-48=30、()-26=30

二、创设游戏,激趣引入

1.创设游戏。

谈话:

〔出示一个盒子(里面有10块橡皮)〕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你们想得到吗?

想得到礼物,就要来做一个游戏,谁能动脑筋就能得到老师的礼物。

要求:

现在老师盒子里的礼品呢,全是橡皮。

请一位小朋友来摸出几块,看还剩几块,猜出盒子里原来有几块。

行吗?

指名学生摸出一些橡皮,看还剩几块。

根据摸出的和剩下的块数提问:

现在摸出了()块,还剩()块,原来有几块?

提问:

你是怎样想的?

奖励回答正确的学生2块。

提问:

鞋子奖励了2块,还剩8块,原来有几块?

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说明:

设计游戏活动,主要是以学生熟悉的、简单的例子为载体,让学生初步体会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数量间的联系,可以为学习新内容做铺垫,以便学生在例题学习中理解数量关系。

2.引人课题。

刚才小朋友在游戏里,感受到把拿出的块数和剩下的块数这两部分合起来,就是原来一共的块数。

这个游戏实际上就是用数学知识解决了常见的实际问题。

今天这节课,就学习解决像这样的简单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三、主动思考,探索算法

1.了解题意。

:

出示:

小猴来到山下采桃,现在采桃的情况怎样呢?

请小朋友来看一看.(出示例3情境图)

提问:

你知道了哪些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让学生用三句话说一说条件和问题.

2.启发思考、解决问题。

引导:

摘下的23个桃原来在哪里?

那怎样求出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呢?

同桌小朋友互相说说可以怎样算,为什么要这样算。

学生交流想法,明确:

摘下的23个和剩下的5个合起来,(用手势表示)就是原来的个数,所以用加法算。

指名学生说一说思路,并集体说一说.

提问:

怎样列式?

(板书算式和得数)

追问:

为什么要用加法算,你是怎样想的?

【设计说明:

解决问题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分析和感受题里数量间的联系,从而联系运算的含义确定算法。

这里的教学,是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引导提问,学生体会到把23个和5个合起来就是原来的个数,并把初步体会和同桌说一说。

然后及时组织交流,促进学生理解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解决这类问题的思路.这样安排,学生不仅学会解答,更重要的是可以感受分析过程,学会思维.】

3。

明确解决问题新要求。

指导写单位名称:

我们以前已经知道了,在实际问题求出的结果中需要有单位名称。

从今天开始,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后,小朋友都要自己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

提问:

这里求桃原有多少个,单位名称应该是什么?

板书:

这道题得数的单位名称是“个",写在得数后面时,要先写“个”,再用括号括起来.(示范板书单位名称)

指导口答:

解决实际问题时,除了要在得数后面写单位名称,还要回答题目里的问题,以后在求出结果后,都要口头回答,这叫口答。

那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

现在小朋友跟老师来口答问题:

树上原来有28个桃.

小朋友自己再口答一下题目里的问题.

请小朋友听老师说题目里的问题,大家接着一起口答一遍。

(教师说问题,学生集体口答)

4。

回顾反思.

刚才解决“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这个问题是怎样想的?

(让学生再说一遍思路)那算式里的每个数表示上面图里的哪个部分呢?

谁来对照图上指一指、说一说?

以后解决问题时还要注意什么?

指出:

今天的例题要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可以这样想:

把采下的个数和剩下的个数合起来(手势表示)就是原来有多少个,所以用加法算。

以后解决问题列式计算后,要想一想单位名称是什么,写在得数后面;还要口头说一说,口答题目里的问题。

【设计说明:

回顾反思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把算式与图里情境对照起来看一看,有利于利用直观深化对实际问题里的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方法的理解。

四、组织练习,巩固深化

1。

做“想想做做”第4题。

指导读题,让学生填写算式和单位名称。

交流算式并板书,结合每小题问题集体口答。

提问:

这两小题都是求什么问题?

都求玲玲现在有多少条,为什么第

(1)小题用加法,第

(2)小题用减法?

先和同桌说一说,再把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指名交流。

指出:

(1)小题要把36条和送来的10条合起来(手势表示),才能求出现在的条数,所以用加法算;第

(2)小题要从36条里面去掉(手势表示)送走的10条,才是现在的条数,所以用减法算。

2。

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看第1题,找找有什么条件,求什么问题,并用三句话说说条件和问题。

提问:

你能在图上指一指,拼好的21块在哪里,还有的3块在哪里吗?

我们找到了拼好的21块和没有拼上的3块,求一共多少块可以怎样算呢?

先想一想,再在课本上填写算式。

学生交流算式,教师板书,并提问单位名称是什么。

追问: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交流后让学生说一说:

把拼好的21块和还有的3块合起来,(手势表示)就是一共的块数,所以用加法算。

让学生口答问题。

指出:

求一共有多少块拼板,就是把已经拼好的和还剩的合起来,要用加法算.

3。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自己看题,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说给同桌听,再交流并集体说说题意。

引导:

要求一共有多少棵白菜,可以怎样想呢?

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

交流想法,明确把收的棵树和还没收的棵树合起来,就是一共的棵树。

追问:

你能再说说为什么用加法算吗?

4.回顾思考。

(1)提问:

你能比比上面两题都是知道什么样的条件,求怎样的问题吗?

(让学生了解知道“已经拼好了"“已经收了”的个数和“还有’的个数,求原来一共多少。

这两题都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能说说为什么都要用加法吗?

(学生可以根据两题分别说理由)

指出:

这两题都是知道已经“拼好”“收了”多少个和“还有”几个,求原来一共有多少.第1题要把拼好的和还剩的合起来,第2题把收了的和还剩的合起来,它们都是把已经做好的和剩下的两部分合起来,所以都用加法算。

(2)思考“想想做做”第3题.

小朋友看看第3题,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先看一看、数一数,再和大家说一说。

交流题意,并要求把剩下的“12个”写在盘子的下面。

提问:

求妈妈买了多少个可以怎样想?

(指名说一说,再集体说一遍)

5。

出示:

玲玲送给兵兵10条蚕,还有26条.玲玲原来有多少条?

学生读题。

提问:

这道题要用什么方法算?

为什么?

你能列式吗?

(学生口答,板书算式和得数)

集体口答结果。

说明:

把送走的和剩下的合起来,就是原来的条数,要用加法计算。

6。

做“想想做做”第5题。

让学生看图并提问:

哪种鸡只数多,哪种鸡只数少?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1只对1只,母鸡有多余部分)

你能找到母鸡里和公鸡同样多的只数,在后面画一条线,把母鸡比公鸡多的部分分开吗?

(引导学生画虚线,把母鸡分成和公鸡同样多和多的两部分)

现在能看出母鸡比公鸡多几只?

反过来要怎样说?

请小朋友在下面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交流结果,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

【设计说明:

“想想做做”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很多练习加法的机会,使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常用分层练习的形式,将有条件写明的先做,再做需要找条件的题目。

让学生巩固例题学习中学到知识的同时,寻找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四、回顾反思,总结评价

今天学习的什么内容?

今天的例题知道什么、要求什么?

这样的问题可以怎样想?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求原来有多少的实际问题,就是要把已经用去的和还剩的合起来,要用加法来计算。

在学习活动中,小朋友还体会到,只要仔细分析题里数量间的联系,看要求的问题是要把两个数量合起来,还是从一共的数量里去掉一部分,就能知道用什么方法算。

教学反思: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是苏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7页~48页上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用加法来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初步了解加、减法的含义,已经会解决求和、求剩余以及求一个加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它是求剩余实际问题的逆思考,实质上是以另一个角度来理解的求和问题。

学生开始学习这类问题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本节课我试图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列式计算,标注单位,口头作答。

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并理解数量关系,从而探求用加法来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紧扣数量关系来教学是我这节课的特点。

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就加入了填被减数的口算题,如:

()-50=40、()-35=60、()-48=30、()-26=30。

通过这组口算,使学生明确求被减数时,我们可以把减数和差加起来.为学生理解用加法来求被减数打下一个基础。

例题是以猴子采桃的情境出现的。

通过一只小猴的自述,给出了“已经采了23个桃,树上还剩5个”的有用信息;又通过树下一只小猴的内心活动,提出了“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老师提出,如何来求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

引导学生从情境中悟出:

树上原来的桃已经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已被采下来的23个,一部分是仍然留在树上的5个,把这两部分合起来,就能求出树上原来有的桃.从而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算出得数后,再强调要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个",并用括号括起来。

并提醒学生要口答:

“树上原来有28个桃。

”,口答时,提醒学生不能漏字、不能添字。

巩固练习时,我改变了一下书上的练习次序,先安排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这题和例题类型是一样的,所以放在例题之后,让学生试练,进一步巩固了用加法来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接下来的第1、2、3题,都是有一个条件隐藏在图中,要学生自己把它找出来的。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有用信息,然后再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已经基本都掌握了用加法来求被减数。

为了防止学生的思维定势,在最后我增加了一组填表的练习。

分别是求差、求减数和求被减数的,在练习中,真有学生上当了,求差的题目用了加法来计算。

这时,教师就相机进行区分和总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看清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求什么,再来确定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整节课上下来,感觉大部分学生还是掌握得蛮好的,会自己试着来分析条件、问题之间的关系,会说求这个问题,就是求什么.

2018.4

 

江阴市小学“三力”课堂教学评价表(试行稿)

学校年级班学科执教老师课题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

分值

得分

教学目标

30分

具体

1.明确具体,细化可测量。

10

适切

2.有最根本、最有价值的核心目标。

3.精准解读课标和教材,突出学科本质,凸显年段特点。

4.准确定位学习起点,教学目标适切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兼顾两头。

5.能根据学生当堂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0

教学过程

45分

多学

6.学生有充分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7.合作学习适当而有效,学生间的交流和分享主动积极.

8.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认真倾听.

9.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大胆质疑,善于归纳.

20

精教

10.内容科学,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也不教。

11.教法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善于引导,充分激励,讲授精炼,提问精当。

12.重视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

13.教学语言形象简练,教学媒体运用精当。

14.当堂练习适度适量,内容典型,反馈及时,评价得当。

25

教学评价

25分

达成目标

15.完成教学目标,能当堂完成核心目标范围内的练习,正确率不低于百分之八十。

15

体验成功

16.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17.教学相长,教师能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

10

整体评价

100

2018年月日星期评价者

江阴市小学“三力"课堂教学评价表(试行稿)

学校年级班学科执教老师课题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

分值

得分

教学目标

30分

具体

1.明确具体,细化可测量。

10

适切

3.有最根本、最有价值的核心目标.

3.精准解读课标和教材,突出学科本质,凸显年段特点。

4.准确定位学习起点,教学目标适切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兼顾两头。

5.能根据学生当堂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0

教学过程

45分

多学

6.学生有充分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7.合作学习适当而有效,学生间的交流和分享主动积极。

8.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认真倾听。

9.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大胆质疑,善于归纳。

20

精教

10.内容科学,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也不教。

11.教法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善于引导,充分激励,讲授精炼,提问精当.

12.重视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

13.教学语言形象简练,教学媒体运用精当.

14.当堂练习适度适量,内容典型,反馈及时,评价得当。

25

教学评价

25分

达成目标

15.完成教学目标,能当堂完成核心目标范围内的练习,正确率不低于百分之八十。

15

体验成功

16.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17。

教学相长,教师能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

10

整体评价

100

2018年月日星期评价者

江阴市小学“三力”课堂教学评价表(试行稿)

学校年级班学科执教老师课题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评价标准

分值

得分

教学目标

30分

具体

1.明确具体,细化可测量.

10

适切

4.有最根本、最有价值的核心目标.

3.精准解读课标和教材,突出学科本质,凸显年段特点。

4.准确定位学习起点,教学目标适切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兼顾两头。

5.能根据学生当堂学习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0

教学过程

45分

多学

6.学生有充分的独立学习和思考的时间.

7.合作学习适当而有效,学生间的交流和分享主动积极。

8.学生注意力集中,精神饱满,认真倾听。

9.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大胆质疑,善于归纳。

20

精教

10.内容科学,学生会的不教,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也不教。

11.教法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善于引导,充分激励,讲授精炼,提问精当。

12.重视学法指导,注重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

13.教学语言形象简练,教学媒体运用精当。

14.当堂练习适度适量,内容典型,反馈及时,评价得当。

25

教学评价

25分

达成目标

15.完成教学目标,能当堂完成核心目标范围内的练习,正确率不低于百分之八十.

15

体验成功

16.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愉悦,有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17。

教学相长,教师能体验到教育教学的幸福。

10

整体评价

100

2018年月日星期评价者

青阳实验小学行政听评课反馈表

执教人员

邓华燕《求被减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班级及学科

一3班数学

听课行政

教研组长沈维

听课时间

2018年4月26日第二节

课堂评析

课堂亮点

学生开始学习这类问题时会有一定的困难。

本节课邓老师通过具体情境中让学生理解“求原来有多少"这类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并理解数量关系,从而探求用加法来解决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紧扣数量关系来教学是这节课的特点.练习密度大,分层次是这节课的第二个特点。

巩固练习时先安排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这题和例题类型是一样的,所以放在例题之后,让学生试练,进一步巩固了用加法来求被减数的实际问题。

接下来的第1、2、3题,都是有一个条件隐藏在图中,要学生自己把它找出来的。

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在图中找出有用信息,然后再解决问题。

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些练习,学生已经基本都掌握了用加法来求被减数。

存在问题

因为练习是让学生独立完成的,淡化了分析题意的指导环节,可能还会有少数学生学得不够实;独立练习反馈后,如果能留一点时间让学生再完整地读一读,消化、整理一下解题思路会更好。

改进建议

这种类型的题目,容易让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应该在最后增加了一组填表的练习。

分别是求差、求减数和求被减数的,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要看清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到底是求什么,再来确定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常规执行

备课修改

有修改

作业批改

作业及时批改,有反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