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树之歌完美教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0729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树之歌完美教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树之歌完美教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树之歌完美教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树之歌完美教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树之歌完美教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树之歌完美教案1.docx

《人教部编版树之歌完美教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树之歌完美教案1.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树之歌完美教案1.docx

人教部编版树之歌完美教案1

《2树之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梧”“掌”等9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

重点指导“群、旗、铜”三个字的书写。

能听写课后8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

学习正确、流利、有韵味地朗读儿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重点

认识“梧”“掌”等9个认读字,会写“杨“桐”等10个会写字。

教学难点

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理解词语意思。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

一些树的图片。

谈话: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树吗?

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知道他们的生长习性吗?

2.揭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儿歌,认识几种树木,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板书课题)

二、学习字词

(一)出示自学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标出自然段,圈出生字。

(1)出示本课生字。

梧桐掌枫松柏装桦耐守疆银杉化桂

(2)指名读词语。

(3)这些词语你们还会读吗?

谁来挑战一下?

杨树树叶枫树松柏木棉水杉化石金桂

(二)小组纠错。

(1)理解词语的意思。

这些词你明白什么意思吗?

耐寒:

经得起寒冷。

北疆:

北方的边疆。

银杏:

称白果树、公孙树、鸭脚。

落叶乔木。

化石:

存留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者遗迹。

(2)文中的生字和课文中的难读的句子我们会读了,把它们放在课文中,你还会读吗?

(3)教师提出要求:

课文有几句话?

读课文的同学看清字、读准音,其他同学仔细倾听如果有什么问题及时告诉他。

(三)质疑拓展。

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

第一句话:

描写了杨树、榕树和梧桐树的特点。

第二句话:

描写了枫树和松柏的特点。

第三句话:

描写了木棉和桦树生长的喜好。

第四句话:

描写了银杏、水杉、金桂的特点。

(四)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认识带有“木字旁”的生字。

(1)指图片说树名,出示生字。

(2)接连出示几个后追问:

从这些生字中你发现了什么?

提示:

发现都带有“木字旁”,都是形声字。

(3)找找韵文中还有哪些字带有木字旁,把它圈出来读一读。

出示生字:

梧、桐、枫、松、柏、桦、杉、桂。

提示:

“松”读平舌音;“桦”读第四声。

(4)生活中你还认识哪些带有“木字旁”的字?

2.学习第二组生字:

掌、装、耐、守、疆、银、化。

(1)把这几个生字注上拼音读一读,结合你积累的经验试着记住这些生字。

指导“掌”字读翘舌音。

(2)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又快又准确地记住这些字的?

提示:

采用“拆分法”教学,如“掌”字是形声字,拆成“尚”和“手”。

3.熟读这些生字并组词。

三、学写生字,观察笔顺

1.出示要求会写的10个生字,观察字形结构,你发现了什么?

要点:

(1)10个字都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窄右宽。

(2)“杨、桐、枫、松、柏、棉、杉桂”8个字都是“木字旁”,书写规则相同,木字做偏旁时捺变成点。

2.指导书写“杉、桂”。

(1)认真观察,谁能说说这两个字书写时分别要注意什么?

要点:

注意左窄右宽,“木”字在做偏旁时捺变成点;“杉”字的三撇间隔要均匀,不能写成三竖或三横;“桂”字右边是两个土字叠在一起,中间不是一长竖。

(2)你还知道有哪些字在做偏旁时笔画有变化?

提示:

月—背;禾—秋。

3.指导书写“化、壮”。

要点:

“化”字的第三笔是撇,第四笔是竖弯钩,竖弯钩不要写成斜钩;“壮”字的第一笔是点不是竖,遵循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原则。

4.教师示范,学生观察。

提醒学生注意:

一看,看清字形;二记,记清间架结构;三忆,回忆书写规则。

5.学生练写:

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写完以后与前面的范例比对一下,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哪些地方要修改。

6.比一比,评一评。

展示几位同学的书写,指名点评一下,并及时修改,再练写一两个。

四、归纳总结,达标训练

(1)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

我们从读中感受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之情。

(2)达标训练

1.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在下面打“√”。

梧桐(wú wǔ)  手掌(zǎng zhǎng)  松柏(bó bǎi)桦树(huá huà)  银杉(shān sān)   金桂(guī guì)

2.辨字组词。

杨(   )棉(   )

场(   )绵(   )  

桂(   )桐(   )

挂(   )铜(   )

3.按原文内容填空。

(   )喜暖在南方,(   )耐寒守北疆。

(    )活化石,(    )满院香。

五、课后作业

1.流利地朗读课文

2.所学生字写一遍,默一遍。

八、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树木图,指名说出树名。

2.老师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字词学习情况。

二、学习儿歌,理解意思

1.学生自己读儿歌。

2.指名每人读一句,并说一说这一句讲的是什么。

如:

杨树高,榕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

(这句话说出了杨树长得高的特点,榕树树冠大、树干分枝多、很粗壮的特点。

还讲了梧桐树的树叶像手掌的特点。

3.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边指图边总结这几种树的特点。

杨树——长得高,笔直。

榕树——长得壮,树干分枝多,树冠大。

梧桐树——叶子呈掌状分裂。

枫树——秋天叶子是红色的。

松柏——一年四季常青。

木棉——喜欢暖和的气候,生长在南方。

桦树——产于东北,耐寒。

树皮是白色。

银杏、水杉——古老的树种,有“活化石”之称。

金桂——花朵金黄,香飘十里。

4.指名读儿歌,分组读,指名读。

三、朗读儿歌

1.学生自读儿歌,体会这首儿歌的特点。

儿歌的第一、二、四、五、六、八行最后一个字的韵母都是ang。

这首儿歌是用ang来押韵的。

这是儿歌的一般特点,一般是第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的韵母是一样的。

这样,我们读起来就朗朗上口了。

同学们再读一读,体会体会。

2.再读这首儿歌,你们还有什么感觉?

(节奏感)

3.指导朗读。

我们读儿歌时,就要读出它的节奏感。

要想准确地表达出儿歌所讲的意思,读出它的节奏感,就必须注意每一行之间的准确停顿。

你们自己体会一下,除了句逗停顿外,每一行词语间还应怎样停顿,读给你的同桌听。

4.汇报、评议。

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不好?

为什么好或为什么不好?

说出理由,你愿意为大家读吗?

5.齐读儿歌。

6.分男女生读,女生读一行,男生读一行。

四、书写生字

1.让学生复习字的笔画和笔顺。

2.教师范写难字,学生再次书写。

杨:

右边由三笔组成,起笔为“横折折折钩”。

壮:

右边的“士”的第二横短一些,不要写成“土”。

3.学生在书上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并了解了一些树,还会写了一些生字。

那么,你们最喜欢哪种树?

课后,你们可以去收集一些树叶,然后制作一个树叶标本,或是画一画你喜欢的树,并把它的特点写下来,做成一个小画报。

八、教后反思

语文园地四

【教学导航】

一、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区别同音字,并会运用。

2.积累词句、古诗。

3.指导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掌握知识。

4.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述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识字、写字,区别同音字,并会运用。

2.积累词句、古诗。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语言表述能力。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放手让学生观察车票,交流讨论。

2.先让学生借助生字拼音拼读车票内容,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

3.用自己的方式学会不认识的字的读音,可用查字典、问同伴和老师等方式。

4.认一认生字条中的生字,再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

5.教师引导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认读生字,以加强记忆。

二、字词句运用

1.认读词语,发挥想象。

(1)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描写事物的词语。

(2)自己试着想象这些事物像什么,可以在练习本上写写、画画。

(3)全班展示。

看谁想得妙,说得多。

2.理解词语。

(1)读句子,边读边想一想句子表达的意思。

(2)结合句子描写的语境体会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3)指名读句子,说加点词语的意思,教师及时引导理解。

三、写话

1.读课本中学写留言条的范例,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2.指名交流自己的发现。

3.教师提示写留言条要注意的事项。

4.学生选择一种情况写留言条。

5.展示评价学生写的留言条。

四、我的发现

1.读我的发现中的词句。

注意读准字音。

(1)自由读。

(2)指名读。

2.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

3.你还可以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试着说说。

五、日积月累

1.借助拼音自主读描写自然环境的名句。

2.小组交流对句子的理解。

3.背一背,积累这些名句。

4.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自然环境的名句?

跟伙伴们分享。

六、我爱阅读

1.阅读《画家乡》,注意:

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把不认识的字圈画出来。

2.分段朗读《画家乡》。

3.说说自己从文中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

七、作业

1.课下继续积累描写自然环境的名句。

2.在生活中学着运用留言条。

【教学反思】

教学《语文园地四》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对词语的理解、运用和积累。

在积累语言时主要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再朗读、背诵。

另外,还要加强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

在写话时,强调要看明白写话要求,语言要连贯,把事情说清楚、明白。

《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泼、族”15个生字,会写“忘、泼”8个字,读准多音字“铺、盛”。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象脚鼓、凤凰花、银碗”等讲述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泼水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积累描写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

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以及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会用给定词语描绘描述情景。

教学方法

讲授、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课件出示:

西双版纳的美景图片。

谈话: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们去西双版纳旅游过吗?

学生讨论交流。

2.揭题:

同学们,西双版纳的山美,水美,人更美,傣族人民最有特色的节日就是泼水节,这么开心的活动,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去体验一下吧!

(板书课题)

二、简介泼水节习俗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

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

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三、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火眼金睛圈出生字。

要求:

学生自读课文,圈画生字,教师巡视。

2.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分类出示生字,指导学生读准。

平舌音:

族踩

翘舌音:

驶盛祝寿穿容

后鼻音:

忘龙容盛向康令

三拼音节:

敲穿向健

其他:

民泼度铺碗福炮

3.借助语境理解生字。

龙船驶过江面,花炮升上天空,银碗盛满清水。

穿着对襟白褂,敲起象脚鼓,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提示:

指导学生读准短语和句子,然后图文对应着朗读促进理解。

4.小组合作记住生字。

提示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识记字形,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主要采用联系熟字来识记生字,如用“忙、捕、泡、跑”换偏旁记“忘、铺、炮”,用“采、发”加偏旁识记“踩、泼”等。

5.“对号入座”找到生字。

游戏提示:

听字音或看相应的动作,迅速在字卡中找出生字,比比谁找得准,找得快

四、再读课文,体会心情

1.把生字送回课文,自由地再读课文,说说你体会到了傣族人民的心情怎样?

(提示:

交流时让学生先读句子,再说体会到的心情)

2.交流中老师重点指导

A.读好长句。

(1)指导朗读长句: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起过泼水节。

要点:

教师范读,学生静听,说说老师在哪些地方停顿了,然后跟着练习朗读。

指导学生做到声断气连。

(2)(出示插图)周总理来到了傣族人民的中间。

请大家看看插图,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要点:

图文对应、合理停顿、练习朗读: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3)课文中还有几个长句子,你能合理停顿,把长句子读通顺吗?

出示:

①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提示:

指导学生合理停顿,反复练习朗读。

B.学读感叹句。

出示感叹句:

清清的水,泼啊,洒啊!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啊,跳啊,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啊,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1)自己读一读,这4句话有什么共同点?

(要点:

都是感叹句,都有“啊”字)

(2)感叹句我们已经在以前的学习中朗读过了,大家还记得要注意什么吗?

提示:

语气比较强烈,一般语调比较高。

(3)连续4个感叹句在一起,我们还是第一次遇到,听老师来读一读,等会儿请小朋友说说,要怎样读?

学生听后交流要点:

4个感叹句一句比一句语调高;“泼、洒、笑、跳、幸福、难忘”都要重读,而且声音要延长;“啊”字不宜拖长。

(4)学生跟老师练习朗读。

五、模仿迁移,练习表达

1.模仿课文,练习说话。

(1)出示句子: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2)自读,思考:

为了写清楚周总理向傣族人民泼水的动作,课文用了哪两个词语把总理左右手的动作连起来的?

(一手……一手…)交流后再读句子。

(3)我们也来用上“一手…一手…”来说话。

根据图片说。

如:

小朋友一手端着小碗,一手拿着勺子,大口大口地吃饭。

联系生活说。

如:

小朋友一手拿着簸箕,一手握着笤帚,仔仔细细地扫地。

2.运用词语,练习说话。

出示要求:

用上“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1)这四样事物分别要搭配什么动作呢?

请你读读第4、5自然段,说一说。

提示:

敲着象脚鼓,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端着银碗,拿着柏树枝。

(2)看着图片,用上这些词语说一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

(3)指名交流,集体评议。

六、观察分类,学习书写

1.观察结构,尝试分类。

(1)出示8个生字:

忘、泼、度、龙、炮、穿、向、令。

(2)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尝试归类。

左右结构:

泼、炮;上下结构:

忘、穿、令;半包围结构:

度;独体字:

向、龙。

2.分类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写好“度、向、龙”这3个字。

(1)半包围结构—度。

提示:

理清笔顺,引导观察,交流书写注意点;教师范写,强调要领:

“广”部撇舒展,“廿”在上半格,“又”在下面舒展开。

学生练习描红、临写。

(2)独体字:

向、龙

①理清笔顺。

②教师范写,提醒要领。

要点:

“向”,撇从竖中线起笔接近横中线收笔,“冂”被竖中线左右等分,边竖稍微往里收。

里面的“口”注意把握好与“门”的间距。

“龙”,首横不宜长,第2笔的撇从上到下贯穿整个字,竖弯钩的竖直弯平,最后一笔点和撇上下呼应。

③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④反馈评价,调整提升。

七、布置作业

1.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56支花,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风俗和最盛大的节日。

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和几个小朋友组成一个研究小组,对此进行研究。

2.我国最盛大的节日是什么节?

请你说一说或画一画节日时的情景。

八、资源链接

1.傣族。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云南热带、亚热带的坝子上,聚居在西双版纳、德宏两个自治州和耿马、孟连及新平、元江、景谷、双江、金平等自治县。

傣族有自己的历法和文献,民间文艺活动丰富多彩,著名的孔雀舞和“赞哈”(歌手)演唱民间叙事长诗、民歌,为傣族人民所喜闻乐见。

2.泼水节。

傣族泼水节(傣历新年)为傣族重大节日,时间为傣历六月中旬(公历四月中旬)。

节日期间,傣族男女老幼皆沐浴盛装,拜佛诵经,并举行赛龙舟、斗牛、丢包、泼水祝福等活动。

象脚鼓傣族乐器,样子像大象的脚。

鼓身是木制的,羊皮蒙的鼓面。

演奏时斜挂在肩上,用手拍击鼓面,多用于给舞蹈伴奏。

九、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