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袋的制作》教案实用版1.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0398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风向袋的制作》教案实用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风向袋的制作》教案实用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风向袋的制作》教案实用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风向袋的制作》教案实用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风向袋的制作》教案实用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风向袋的制作》教案实用版1.docx

《《风向袋的制作》教案实用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向袋的制作》教案实用版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向袋的制作》教案实用版1.docx

《风向袋的制作》教案实用版1

风向袋的制作

教学目标:

1.读例文,了解风向袋的制作过程。

2.学习课文是如何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把风向袋的制作过程介绍清楚的。

3.选择身边一个事物,试着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它介绍清楚。

教学重点:

学习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有条理地介绍事物。

教学难点:

领悟写法,运用于习作。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激发兴趣

1.师:

大自然的风无影无形,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它是从哪个方向吹来的呢?

师小结:

原来同学们有这么多好方法呀!

今天老师再告诉大家一种方法——风向袋。

根据它飘动的方向就可以判断出风向。

2.了解什么是风向袋:

指示风向的圆锥形布袋,由红白相间的条纹布制成,挂在高杆上,袋口永远指着风来的方向,便于飞行员和地勤人员等了解风向。

 

3.风向袋简单好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你想知道风向袋是怎么制作的吗?

二、初读例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

2.边读边思考:

风向袋是怎样制作的?

3.课文用了几步介绍制作过程?

三、领悟写法,指导习作

1.默读课文,思考:

课文分了几步介绍风向袋的制作过程?

每一步重点讲什么?

第一步:

介绍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

第二步:

缝制口袋;

第三步:

将口袋固定在铁丝圈上;

第四步:

使风向袋在竹竿上随意转动。

2.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介绍风向袋的制作时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1)第4自然段中“袋口直径约10厘米,袋长40~50厘米。

(2)第5自然段中“剪下4根长约10厘米左右的塑料绳,在袋口边缘分别扎4个小洞。

将4根塑料绳的一头分别穿过4个小洞。

(3)第6自然段“在离竹竿顶端10厘米处缠2-3圈”

“离细铁丝圈上下各1-2厘米处,用尖嘴钳把粗铁丝在竹竿上紧紧缠绕3-4圈”“再剪下一根15厘米长的塑料绳”

小结:

课文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把风向袋的制作过程写得很清楚。

在介绍事物时,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能使语句更科学,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4)练一练:

快来用这样列数字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的文具盒或者语文书吧!

3.课文是怎样有条理地介绍风向袋的制作步骤的?

(运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词语进行提示,让说明过程更有条理。

4.制作过程中你觉得最难的一点在哪儿?

课文是怎么介绍的?

通过这一段的介绍,你明白了什么?

引导学生关注重点或难点要介绍详细一些。

5.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

怎样根据风向袋确定风向?

(风向袋飘动的反方向就是风向。

5.习作方法指导:

介绍一种事物时,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并且有条理地进行介绍,这样才能把事物说清楚。

6.自主习作:

介绍一次手工制作。

7.学生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风向袋的制作

列数字

说清楚

有条理(第一、第二、第三、第四……)

 

黄崖洞九年制学校导学案

科目

语文

年级

课题

习作例文:

《鲸》《风向袋的制作》

主备人

张俊杰

课时

1

辅备人

【学习目标】

进一步了解将事物介绍清楚的说明方法。

【学习重难点】

1.进一步体会如何写说明性文章,并尝试借鉴和运用。

2.习作例文的教学,应根据单元习作的需要,把重点放在学习、模仿例文某一点或某一方面的写法上,不宜对字词、内容理解、情感体会等方面做过多要求,避免以精读或略读课文的方式来教学。

【课前预设】

学生搜集“鲸”“风向袋”的科普资料,有所了解,勾连课文学习。

学习流程

【课上生成】

【自主学习】

一、学习《鲸》

1.对照批注和课文内容,完成表格。

自然段

鲸的特点

说明方法

说明方法的好处

备注

2.结合课前搜集资料,联系课文,梳理如何写动物类说明性文章。

二、学习《风向袋的制作》

1.对照批注和课文内容,勾画批注出文章是如何把制作风向袋的过程介绍清楚的。

2.结合课前搜集资料,联系课文,梳理如何写制作类说明性文章。

【合作探究】

以《鲸》《风向袋的制作》为例,探究学习写说明性文章。

1.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

2.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3.体会使用说明方法的好处。

【展示交流】

1.课文介绍鲸的特点及使用的说明方法。

2.课文清楚介绍风向袋制作过程的方法。

【达标检测】

1.片断小练笔

自选喜欢的一种动物、植物、物品、食品等,抓住其一个方面的特点,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清楚、明白。

2.评价小练笔。

①抓住事物的特点。

②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③介绍清楚、明白。

附:

板书设计

习作例文

抓住特点

运用方法

介绍明白

【课后反思】

 

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第五单元语文园地五

1.通过交流平台,使学生明白要写好一个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不仅需要细致地观察,还要了解一些写人的基本方法。

2.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方法,体会典型事例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通过初试身手,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个人物,达到学以致用。

1.有创意的表达,通过典型事例描写反映人物个性。

2.掌握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

2课时

课件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导入语:

本单元鲜活的人物形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要写好一个人物,写出人物的特点,不仅要细致观察,还要了解一些写人的基本方法。

2.分小组讨论交流,明确:

(1)选用典型事例,把它写具体。

(2)可以运用描写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出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也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3)可以描述周围人的反应,间接地写出人物的特点。

3.分析具体事例,感悟描写方法。

课件出示:

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

“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意思!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两茎灯草》

人与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往往在做事情、与别人相处时,才显出自己的特点,习作时应该选择最能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

如本段文字,通过写严监生临死前仍惦记节省灯油这件事,很好地表现了它的特点——吝啬。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是的,到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描写人物的特点除了描写语言、心理等方法以外,还可以用多种方法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如本段文字细致地描写了祥子结实健美的身体,表现了他旺盛的生命力。

二、初试身手。

1.过渡语:

通过交流平台和本单元的学习,我们掌握了一些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

现在我们就要初试身手。

课间十分钟,观察一位同学,捕捉一个瞬间,试着用学过的方法写一写他。

(1)学生分组讨论。

(2)小组推选一名同学汇报交流。

(3)完成练习。

(4)佳作欣赏。

下课了,操场上可热闹了。

瞧,有的跳橡皮筋,有的捉迷藏,有的滑滑梯,有的玩荡秋千……最有趣要数我们一班和三班的拔河比赛。

只见我班的“大力士”王东升使劲拉着绳子!

他的身体半蹲,两只手一前一后死死地握住绳子。

他的脚像陷在坑里一样,稳如泰山,前腿蹬后腿弓,拔也拔不动!

他的表情就像开大会一样严肃!

2.要写好一篇作文,除了掌握一些描写人物特点的方法,还要学会选择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你的爸爸妈妈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典型事例表现他们的特点,列出来,和同学们交流。

(1)观察题目,确定中心。

想一想,要围绕什么中心来选择材料。

(2)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想一想,什么样的事例最能表达中心。

(3)小组交流,提出建议。

(4)学生汇报,师生评议。

第二课时 习作(习作指导)

一、谈话导入。

1.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人:

小区里锻炼身体的叔叔阿姨,学校里的校长、老师、同学,还有上学时遇到的公交车售票员,维护秩序的交通警察,报刊亭的小贩……我们今天要从中选择一个人物,把他的特点写具体。

2.板书课题: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二、片段赏析。

首先,请大家欣赏下列精彩片段,边读边想,为什么这些形象不但没有被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所淹没,反而愈发清晰,似珍珠般熠熠生辉呢?

祥子:

他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嘎子:

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

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

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

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

胖墩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摔跤》

二、讨论交流。

1.讨论问题:

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的要素有哪些?

2.学生讨论,师做小结引出课文篇目的查找。

三、技法指引。

经过同学们的讨论、交流,我们不难发现,写人离不开叙事,要用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写出人物的个性是常用常新的方法。

用这一方法写人,以下二点不容忽视:

1.选用恰当而有情趣的事例。

恰当,才能突出人物个性;有情趣,才能把人物性格写得丰富有内涵。

如突出一个特征,笔墨要相对集中;如突出好几个方面的个性,则要从不同侧面选取事例,力避重复与雷同。

如果想表现“叔叔记忆力超群”这一特点,我们怎么选取事例呢?

事例1:

他读了一本故事书,能把所有的细节都记下来。

事例2:

他记住了我昨天说过的一句话。

事例3:

他竟然能记住我的生日。

事例4:

那幅地图他只看了一遍,就能一点儿不差地画下来。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事例1和事例4最能体现叔叔记忆力超群的特点。

2.细微处见精神。

典型的细节是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粗线条勾勒、大手笔刻画之余,抓住一个小小的动作、一抹浅浅的微笑、一个微不足道的景或物细致描摹,会使形象生动,意蕴丰厚,达到妙不可言的效果。

当然细节不能单独存在,它总是依附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上。

(1)外貌描写: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于表现人物个性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物年龄不同,阅历不同,心理不同,那么眼神也各不相同,或者清澈明亮,或者饱经沧桑,或者写满期待,或者充满绝望……在描写人物外貌时要细心观察,要善于发现被描写者不同于他人之处。

切忌面面俱到,从头到脚泛泛而谈,而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2)语言描写:

俗话说:

“言为心声”,由于人物的年龄、性别、性格、经历、职业、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等不同,所以语言风格也一定是不相同的。

不看写作对象,想当然的用描写小弟弟的语言描写老爷爷。

用描写老奶奶的语言描写小姑娘,用描写知识分子的语言描写劳动人民,这并不是你描写的人物自己在说话,而是让他们说你设计的话,这是一定要避免的事。

因此描写人物语言一定要把握语言风格,避免众口同腔。

(3)动作描写:

动作描写要做到准确、真实。

人物是怎么做的就怎么写,实事求是,真实的反映生活实际。

在动词的运用上要揣摩、推敲,选择最恰当,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词语。

四、学生写作。

1.学生根据老师的点拨,开始写作。

2.教师巡视。

把一个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选取典型事例

外貌描写

恰当的描写方法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习作:

推荐一本书》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1.要全面、具体地了解自己要推荐的这本好书,通过习作练习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2.在习作中能明确地表达自己所读过的书的名字、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重点介绍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如新奇有趣的内容,优美生动的语言,曲折离奇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思给人启迪的想等。

3.认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热爱书籍、喜爱读书的愿望。

4.培养学生评价与修改习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在习作中能明确地表达自己所读过的书的名字、作者、出版社等基本信息,重点介绍推荐这本书的理由,如新奇有趣的内容,优美生动的语言,曲折离奇的情节,个性鲜明的人物,思给人启迪的想等。

注意内容的连贯性和条理性。

2.认识读书的价值和意义,激发学生热爱书籍、喜爱读书的愿望。

教学难点

通过习作练习使学生明白读书有益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提前准备好自己喜欢的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读一本好书如同交一个好朋友。

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就像把好朋友介绍给他们一样。

今天就请大家畅所欲言,将自己心目中的好书推荐给大家。

二、审题指导

1.抓关键词语,确定写作范围。

先说一说这本书是什么?

注意这本书应该是我们比较熟悉的,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

2.仔细分析,确定写作内容。

再说说它的内容(情节、人物、对话、场景)

3.注意附加条件,明确写作要求。

写出这本书的与众不同,写出它的特色,接入自己的真情实感。

三、注意事项

1.推荐理由可以只写一点,也可以写几点。

注意分段写。

2.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

如果你推荐的是一本小说,可以结合书中的相关情节、人物、对话或插图等来说明你的理由;如果你推荐的是一本科普读物,可以说说你获取到哪些有趣的知识或独特的想法。

四、佳作欣赏

1.教师投影几篇典型的习作初稿,师生集体评议、修改。

2.学生自己尝试修改习作。

修改重点:

(1)改正错别字、错用的标点;

(2)改正不通顺的语句;(3)看看哪些地方需要补充,哪些地方可以删去。

3.小组交流自己的习作,互相修改评分;推选佳作进行朗读展示,教师点评。

(1)学生互评

(2)佳作欣赏

推荐一本书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无论是精巧感人的小说、优美动人的散文集,抑或是精辟真挚的小故事,我都喜欢。

它们或让我了解了人生的至真至纯,或使我懂得了世界的广大、知识的无限。

在这些书中,对我影响最深的还是一本叫做《再试一次》的书,今天我就把它介绍给同学们。

我的数学一向不好,无论我多么认真听讲,努力做题,成绩永远都在70分上下晃悠。

来回考了几次,成绩都无太大变化,我有点心灰意冷,就想放弃努力。

看到我不思进取、破罐子破摔的行为,妈妈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在我生日时送我一本书,名字叫做《再试一次》。

这是一本并不起眼的书,淡蓝色的封皮淡雅而普通。

书中讲的是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在商海中艰苦创业,摸爬滚打,失败了许多次,最终成为百万富翁的故事。

③情节并不新奇,甚至有些俗套,但是有几句话让我印象很深,那就是:

“当你失败了许多次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因为如果此时失去成功的信念,之前的失败就白费了。

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对你的考验,多一次失败你就离成功又近了一步。

再试一次,或许你就成功了。

”短短的几句话,却告诉我们:

遇到困难不能轻言放弃,要再试一次,成功就在前面向我们招手。

在以后的学习中,每当我的成绩不如意时,我就会想起这本《再试一次》,我总是在心里对自己说:

“再试一次,我就会成功。

终于,我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起色,在上个月的模拟考试中竟一跃排在了班级的前几名。

《再试一次》改变了我,教给了我深刻的道理,给了我前进的力量。

今天,我就将这本书推荐给同学们,希望你们能用心读懂它,并将它好好珍藏。

句段赏析:

1在读过的许多书中突出《再试一次》,可见这本书对自己的影响之深。

②突出了母亲的用心良苦。

③简单介绍《再试一次》这本书的相关信息。

④写出书中对自己影响最深的几句话,并结合自身实际来阐释这几句话对自己的深刻影响。

⑤总结推荐的理由,激发同学们阅读的欲望。

总评:

读完本文,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用心生活的人,能从一本书中感悟到自己应该如何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方法。

文章娓娓道来,文字质朴,情感真挚,更加真实可感。

五、课堂小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分享是一种美德”,让我们把智慧的“长生果”分享给大家,让更多的人“多读书,读好书”!

六、作业布置

根据课堂学习知识完成习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