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滞销原因与对策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40339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蔬菜滞销原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蔬菜滞销原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蔬菜滞销原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蔬菜滞销原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蔬菜滞销原因与对策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蔬菜滞销原因与对策研究》.docx

《《蔬菜滞销原因与对策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蔬菜滞销原因与对策研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蔬菜滞销原因与对策研究》.docx

《蔬菜滞销原因与对策研究》

《蔬菜滞销原因与对策研究》

蔬菜滞销原因与对策研究由于大量应季蔬菜集中上市,蔬菜供应量大幅增加,近来一些地区部分蔬菜品种出现滞销现象,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受去年冬季菜价高涨、流通环节成本过高影响,蔬菜市场出现“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的怪圈。

对此,商务部昨天紧急部署对策,要求维持蔬菜市场平稳,帮菜农寻找销路。

其中包括组织指导大型连锁企业、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企业直接采购蔬菜,优先销售滞销蔬菜。

>>现状

几分钱一斤仍然卖不动

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菜价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跌。

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11日至17日,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9.8%,三周以来已累计下降16.2%。

全国蔬菜种植第二大省河南多个地方的菜农在丰收之后,却遭遇季节性蔬菜价贱与滞销。

郑州市中牟县的芹菜、惠济区的莴笋及周口市淮阳县的包菜,价格低至每斤几分钱都少有人问津。

全国蔬菜种植第二大省河南多个地方的菜农在丰收之后,却遭遇季节性蔬菜价贱与滞销。

郑州市中牟县的芹菜、惠济区的莴笋及周口市淮阳县的包菜,价格低至每斤几分钱都少有人问津。

在目前我国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山东寿光农产品物流园,不少菜商反映,微利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万幸”。

“现在白菜在寿光当地根本没人买,只能运到银川去卖,每斤卖0.2元。

除去包装钱、人工费、市场管理费几乎不挣钱。

而去年的价格都到了每斤1元。

消费者未感到菜价下降

与此同时,消费者并没有认为目前菜价有下降趋势。

有报道显示,在田间地头收购的卷心菜8分一斤,到市区菜市场卖价就达到8-9毛一斤,近10倍差距主要来自运输上的各种成本、人工成本、天气影响下的蔬菜自身消耗成本、菜市场的摊位成本等各种因素。

蔬菜从田间地头的生产到市民餐桌消费,往往要经历4个环节。

随着物价的上涨,各环节的花销肯定都要增加,再加上房租等隐性成本的上涨,最终导致高额菜价。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蔺栋华分析认为,菜价下跌大部分会由菜农最终承受,而菜价上涨则由消费者买单。

流通环节过多,每道加价10%至15%以上,价格必然翻番,有的甚至上涨数倍。

出现一个相当的现象

西安向市民免费发放蔬菜现场排队达400米。

我觉得这种现象相当。

主要在两个方面。

首先是发送蔬菜的所谓的“好心人”。

当蔬菜贵的时候,他们不免费发送,近些日子出现蔬菜滞销现象他们却充当“好人”,自以为感觉良好,其实相当,现在蔬菜就几分钱一斤嘛,嚣张个啥。

其次就是那些排队免费领取”爱心菜“的市民。

也是一群,蔬菜才那么几分钱一斤,还好意思排队排到400米,给人的感觉就不真实,我真怀疑是不是政府特意安排的。

>>探因

“大小年”因素或为主因

市场分析人员表示,今年出现了几个蔬菜品种因集中种植、产量过大,导致价格暴跌,这种情况被称为农民的“大小年”,也就是往往头一年价格卖得高、卖得好的菜,第二年就有农民大量种植,然后造成价格暴跌,农民就赔钱,最终造成菜贱伤农。

加之农民小散户在蔬

菜批发商面前缺乏议价能力,价格走低成为必然。

另有观点认为,今年北方天气异常,“北方菜”提前上市增加供给。

这些都加大了今年蔬菜市场供应。

导致菜价下跌的原因,主要是季节性因素,每年的4月份之前主要是外地蔬菜占领市场,运输成本高,加上本地菜迟迟不能上市,致使菜价居高不下。

>>措施姚坚表示,各地商务部门将会同农业等部门采取措施全力缓解少数蔬菜品种出现的“卖难”问题。

一是加强商农合作,促进产销衔接。

各地商务部门要主动与农业部门互通蔬菜产销信息,针对不同蔬菜品种的特点和供求情况,采取召开产销对接会、组织流通企业直接采购、网上对接撮合等多种方式,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机制,稳定市场价格,促进供求平衡。

二是细分产销信息,拓宽发布渠道。

依托商务部城乡信息服务平台,细分上海、山东、河南等地产销信息,加强信息加工、发布工作。

指导发布山东寿光蔬菜生产、销售、价格等信息,开通海南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手机、报纸、电视、广播等多种媒体,多层次、多渠道发布分品种的蔬菜种植、产量、价格、销量等产销信息。

三是支持菜农投保,建立救助机制。

协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政策措施,推动菜农投保,引导蔬菜生产流通主体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防止“菜贱伤农”,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同时,农业部也开展紧急部署,要求各地农业部门高度重视,千方百计采取有效措施,帮助菜农寻找市场销路,稳定蔬菜生产发展。

农业部要求,加强产销衔接,通过组织农超、农校、农企对接等活动,解决滞销卖难的燃眉之急;充分发挥批发市场的主渠道作用,组织动员其加大运营服务,降低入场收费标准,在安排摊位、提供冷藏保鲜设施、寻找买主等方面,为蔬菜经销业主提供更多便利;加大加工储藏;加强蔬菜产销动态监测,掌握本区域内蔬菜生产和预计上市情况。

第二篇:

论蔬菜滞销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论蔬菜滞销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摘要]商务部再次发出通知,部署各地商务主管部门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组织开展蔬菜“卖难”紧急救助行动,进一步维护好蔬菜市场稳定。

本文重要阐述产生蔬菜滞销产生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投机产业链整合供求结构

蔬菜滞销产生的原因

第一,去年蔬菜的价格较高以及韩国的泡菜危机导致了菜农大范围种植蔬菜。

今年开春,虽然菜农获得了大量的丰收,但蔬菜的销售成了他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二,国际局势动荡,特别是利战争导致国际油价上涨。

使得运输成本增加。

4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出通知,决定自4月7日零时起将汽、柴价格每吨分别提高500元和400元,全国平均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37元和0.34元。

第三,结构不合理。

长期以来,国家对农产品价格的调控没有充分考虑需求的多元化问题.由于我国收入人群差异较大,对农产品有着不同的需求,比如,对低收入人群来说,他们买菜就是为了食用,所以他们对菜价的高低较为敏感,而菜价的上涨对高收入影响不大。

蔬菜滞销的解决方案

先来谈一谈蔬菜过度投机的几点解决方案。

投机是指根据对市场的判断,把握机会,利用市场出现的价差进行买卖,从中获得利润的交易行为。

要防止蔬菜的投机行为,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进行统计调查,大致统计出我国每年所需要的蔬菜量。

通过这一数据,菜农可以合理的种植蔬菜,不会盲目随众搞投机行为,这对我国蔬菜的供求平衡也是至关重要的。

2.政府要向菜农传达有指导性的信息,防止菜农的误判。

当前蔬菜的滞销,大部分原因是由于菜农们普遍的对后市看好,忽略了时间差的问题,就是说现在缺少蔬菜不代表以后还会缺少蔬菜,导致这一问题完全是由于菜农们的盲目行为。

政府需要给予菜农们一些指导性信息,比如我国未来蔬菜大致的需求总量,韩国的泡菜危机是否真正的对我国蔬菜市场造成影响等等。

3.菜农们要防范信息炒作,合理的对待利好信息。

韩国爆发“泡菜危机”使得我国菜农们都坐不住了,盲目的大量种植蔬菜,最终导致蔬菜的滞销。

对于利好消息菜农们应该认真考虑,当蔬菜从种植到销售这一过程完成之后,蔬菜是否还会是市场的宠儿,蔬菜的需求是否还是会像“泡菜危机”是那样高。

4.采取价格涨跌波动限制,把蔬菜的价格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蔬菜关系到我国民生,所以它的价格对我国消费者的影响是巨大的,尤其是价格大幅上升的影响,这会严重挫败消费者的消费信心。

通过限定区间价格,不论是菜农们还是消费者们都会做到心里有数,使得蔬菜的生产和消费更为合理。

5.控制经济的过热增长,控制通货膨胀率。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金融上都有质的飞跃,然而,快速的经济增长尤其是股市楼市的繁荣,极易催生经济泡沫,会导致通货膨胀及过度的投机行为,过度投机已经在我国得以体现,蔬菜滞销就是典型的案例,所以我国要谨慎的对待繁荣的金融市场,只有遵循经济决定金融,金融反作用于经济这一辩证唯物观才能更健康促进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

投机通过以上的方式得到了解决,可是油价上涨导致运输成本的增加也是我国面临的一大难题。

解决这一问题要么控制好油价,要么降低运输成本。

先来说一说油价的控制。

油价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油的供求状况,当国际形势不好时很可能导致油价上涨,由于我国油价仍然要受到国际油价的控制,所以很难通过降低油价来减少运输成本,除非中石油,中石化这

两大龙头企业有足够多的油储备,才能在国际形势不稳定时控制好油价。

再来谈一谈运输问题。

我国蔬菜运输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第一,我国蔬菜产业链的现状是物流分段现象明显,从采摘、运输到销售各部分联系较少,信息严重不对称,形成各自孤立的局面。

第二,蔬菜运输过程中,由于没有一个标准化,专业化的运输标准,使得我国蔬菜物流损失较大。

第三,物流链的技术水平低,没有利用电子商务平台。

在这里我来提出的解决方法是整合蔬菜运输的整条产业链来降低我国蔬菜运输成本。

借助电子商务手段,把蔬菜生产者、合作组织、贩运商、储运企业、批发组织、加工企业、配送中心及相关企业这条蔬菜产业链整合在一起,把它卖给蔬菜的龙头企业,由这一企业按照整合后的标准化、规范化,统一管理蔬菜的运输。

这一方法把蔬菜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牢牢的连在了一起因此会大大减少运输过程中企业之间相互处理订单的成本,提高运输效率。

对于结构调整的问题,我国重点放在低收入的人群上,一是这些人群对蔬菜的价格变动较为敏感,很容易产生羊群效应,对蔬菜进行大量投机,二是中低收入的人群在我国人口的比重最大,他们的投机行为对蔬菜的影响甚大。

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对不同的群体进行需求的研究,尤其对中低收入群体,政策部门做好进行普及调查,了解这以群体的消费偏好及投机倾向,当再次出现这一状况时,政府就会有针对性的采取有效的措施。

今年导致我国蔬菜滞销的主要原因就是对蔬菜的投机,通过以上方案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也为我国以后蔬菜行业更好更健康的发展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悯农中国行业饲料信息网xx年4月22日

[2]顾兆学《业内人士分析中国蔬菜滞销成因》中国新闻网xx年04月24日

第三篇:

我国结构性失业原因与对策研究我国结构性失业原因与对策研究

一、结构性失业的表现

西方经济学家很早就开始了对结构性失业的研究。

美国经济学家汉森(hansen,1947)在《经济政策与充分就业》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结构性失业‛的概念。

他认为,在一个动态的市场经济中,季节性的、过渡性的和技术上的失业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把因技术进步、经济结构的调整使一部分人处于劳动力市场中待业的现象称之为失业,那就只能叫做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表现为劳动力市场上所需要的技能与劳动者实际供给的技能之间出现的不匹配。

由于经济结构、体制、增长方式等的变动,使劳动力在技能、经验、工种、知识、年龄、性别、主观意愿、地区等方面的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一致而失业。

经济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经济结构变动的过程,这种变动要求市场通过洗牌重新进行劳动力资源的配臵,以适应经济结构的变化。

在配臵过程中,大量素质较低、技能老化的劳动者难以适应市场的要求,无法进入新的产业部门而失业。

同时,新兴产业的迅速发展,使适合该产业发展需求的劳动力出现暂时性短缺,从而造成了结构性失业。

结构性失业最主要的特征是。

(1)求职者的劳动技能、受教育程度和年龄等与劳动力需求方的要求不相符;

(2)求职者对薪酬、福利待遇、职业、工作环境和地点等的要求与劳动力需求方提供的条件不相符。

究其实质,劳动力就业中的结构性问题实际上是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后,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水平与产业发展的要求不相一致,即劳动力的供给状况与产业发展对劳动力的要求不相匹配。

与发达国家一样,我国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造成的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的问题长期存在。

具体表现在:

(1)劳动力人口技能素质偏低,参与市场就业竞争能力较弱。

全国约217亿城镇就业人口中,有技能的仅占3219%。

接受教育和职业培训较少的低技能、无技能人员,特别是从农村向城市大量转移的劳动力,寻找工作较为困难。

(2)现有劳动力素质结构无法满足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我国的产业结构调整促使第一产业、传统产业逐渐衰退,对劳动力需求减少,而新兴产业层出不穷,需要大量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力。

但现有的劳动力素质结构包括工种、技能、技术、知识、经验等在短期内都无法快速调整,难以满足新兴产业发展的需求。

计划经济时期,产业结构分布不合理问题突出,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现象严重,部分行业过度竞争、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等影响依然存在。

现阶段,在产业结构大调整时期,从传统产业中分流出来的劳动力,特别是40岁以上的原国有企业员工,由于知识技能和就业观念老化,在竞争激烈的劳动力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成为结构性失业的主体。

(3)教育体制落后、教育结构不合理使‚学非所用‛矛盾突出。

目前我国继续教育、职业教育发展缓慢,劳动者的素质不能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同步提高。

高等教育专业设臵不合理,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陈旧或单一,与社会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脱节。

如一些高校专业结构调整明显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形成人才数量、学历结构、专业设臵三个方面的供需差异,许多大学毕业生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压力和窘况。

(4)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客观上要求劳动者的知识结构、知识、能力同步调整。

但目前大量劳动力的知识结构和水平难以及时适应经济结构和产业升级的变化,一些大城市既存在为数众多的失业人口,也出现中高级技术工人极其短缺的状况。

(5)市场体制不完善,尚未建立合理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由于没有形成统一的、能够自由流动的、由市场决定价格的劳动力市场,劳动力不能完全自由、顺畅地流动,导致出现严重的失业与岗位空缺同时并存的结构性。

(6)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就业期望值过高。

一部分员工下岗后,竞争意识淡薄,即使无工作可做也不愿去非公有经济单位就业;部分下岗职工自身技能单一,接受再培训的能力有限,但又拒绝对劳动者素质要求较低的脏累工作,处于失业状态;一些应届大学生在择业时期望超高于所能得到的就业岗位,宁可失业也不愿意降低‚身份‛,造成许多大城市就业供给远大于需求,而大部分偏远的、经济落后地区和若干小城镇,高学历人才却异常紧缺。

二、结构性失业的原因

(一)结构性失业的一般性原因

1、产业结构失衡导致就业比例失调。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xx年统计数据显示,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分别约为15%、50%和34%,呈现出第一产业相对减少而第

二、第三产业相对增加的趋势。

与此同时,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就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有关部门最近对我国10所城市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的调查发现,北京、重庆、武汉等城市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占总需求的80%以上,天津、西安、成都、西宁等城市也在50%以上,同时也显示第三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为农业的数倍。

而目前我国农业从业人员占劳动人口的一半,第三产业为2715%,工业仅占2215%。

这种就业比例显然与经济结构的状况相去甚远,由于第

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多集中于城镇,劳动人员的分配比例严重失调,结构性失业状况突出。

2、科技进步加速知识老化。

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调查显示,1970年代,知识以20年增长一倍的速度积累,而到xx年代则为xx年,现如今已不足5年。

知识呈几何几率增长,知识半衰期又日益缩短,职业教育只有5年,职业培训更缩短至3xx年,至于如数理统计、计算机技术则仅有1年。

可见,越是有就业岗位需求的专门知识,其折旧率越高。

愈来愈快的知识折旧,使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面临愈来愈严峻的挑战。

3、现代企业人员结构变化使低技能工人数量减少。

现代企业中对作为工程师与熟练工人之间桥梁的技术员的需求大量增加。

据国外有关资料表明,普通工厂中工程师的数量占4%,技术人员占14%,熟练工人占68%,非熟练工人占14%,而现代企业中工程师的比例仍为4%,熟练工人减至38%,非熟练工人为0,技术人员则扩大到58%,达到普通工厂同类人员的4倍。

这一发展趋势使技工和非熟练工人濒临失业的境地。

(二)结构性失业的具体原因

1、劳动力人口整体素质较低,难以满足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进步对劳动力的以初中及以下为主,占总劳动力的85%;从技能培训情况看,广东85%左右的农村劳动力没有接受过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

由此不难解释,相当部分急需转移的农村劳动力成为结构性失业的主体。

44素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我国的整体劳动力素质较低,高达82%的人口仅有初中及以下教育水平。

此外,城乡劳动力人口素质整体差异过大,特别是待转移农村劳动力的素质与用工企业的要求不相符。

xx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当年,我国农村劳动力人口15~64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7133年,农村具有高中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比例只有8146%,比城市整整低了35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人口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受教育水平的比例尚不足1%,比城市低13个百分点。

目前,城市人力资本积累基本上处于中等和高等教育阶段,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尚处于普及初中和小学教育阶段。

以广东为例,从文化程度看,该地区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

2、缺乏合理的教育培训体系,不能适应迅速更新的市场要求。

主要表现在:

(1)劳动力人口普遍重视学历教育,轻视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2)相当部分高校毕业生未能顺应新形势及时调整就业预期。

虽然近xx年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但不少高校毕业生未能顺应这种大众化的趋势,在就业选择中宁愿等待,也要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

(3)职业教育呈学历化发展的趋势。

多年来,有关部门一直强调职业技术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在我国也确实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少职业技术院校并未真正按照对学生重点进行职业技术培养的要求来办学,在课程安排和专业设臵等方面与普通高等教育趋同化,结果是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市场的要求难以适应。

3、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就业渠道不畅。

近年来,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为保证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的传递通畅,做了大量的工作,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建立了众多的职业中介机构。

但是,在现有的信息传递渠道下,还是难以做到迅速、全面、准确地将劳动力供求信息传递给供求双方。

一方面,广大农村劳动力对用工信息的获取相当程度上仍主要是通过老乡、亲戚和朋友;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劳动力尤其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对劳动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技能的判断还存在相当大的主观性和盲目性,使得不少人虽然有求学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愿望,却不知该学什么。

三、解决结构性失业的建议

国际社会解决劳动力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对策一般有两种。

一是调整收入政策;二是调整人力政策,重点在后者。

进入21世纪,发达国家针对结构性失业问题采取的人力政策已经由‚消极‛转向‚积极‛,即从以保障失业者的生活为目标转向以充分就业开发利用劳动力资源为目标。

具体措施主要有教育与培训、人力资源计划、促进劳动力合理迁移、就业市场信息的收集与传播、反歧视政策等。

我国的结构性失业既有与其他国家相似的原因,如技术进步、经济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又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的特殊历史背景以及特殊的政策限制因素,如在现有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下,劳动力市场分割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

因此,我国结构性失业的缓解难以在短期内得到彻底解决,既需要进行相关的经济、政治体制改革,也需要经济层面的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层面的教育体制改革、户籍改革、福利制度调整以及社会文化层面的就业观念转变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一)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提高劳动力的整体素质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的关键是依靠劳动者素质、技术水平和操作能力的提高。

随着新兴产业、新型传统产业的发展,社会对技术工人,尤其是掌握多门技术,既有较高理论素养又有较复杂操作能力的高级技工需求呈长期稳定甚至快速增长的态势。

如‚十一五‛期间,广东劳动力市场中级工缺口约180万人,而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缺口则超过200万人,与‚十五‛期间的用人需求形成巨大反差。

(1)提高在岗劳动力的技能水平和素质,实施企业职工岗位培训工程。

充分发挥企业在实施职工教育与培训中的作用,鼓励高校、职业学校和各类培训机构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开设适合企业需求的实用课程,广泛开展在职职工岗位技能培训。

(2)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素质,扎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

以土地流转农民、转产渔民、下山或开发移民中的中青年农民为重点,开展转岗就业职业技能培训,使他们通过培训能够掌握一至两门实用技术。

(3)积极开展外来进城务工人员培训工程。

采用多种形式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就业指导和培训。

(二)针对不同人群开展不同形式的职业培训,重点推行职业教育和创业教育

对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农民工、失业人员等不同群体,应结合不同需求,选择不同内容,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流转培训和各类从业人员在岗培训以及继续教育等不同形式的培训。

(1)针对第

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重点组织开展在岗科技培训和继续教育,以提高其科学素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和自身发展的要求。

(2)针对失业人员,重点加强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其再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尽快实现再就业。

在失业人员的培训中,应突出职业指导,帮助他们科学地分析就业形势,更新就业观念,树立自主就业意识;为他们提供职业需求信息和介绍求职方法,指导他们科学合理地制定个人再就业计划和措施;组织职业技能培训,着力开展适应性职业技能培训,使失业人员较快地提高再就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进行创业培训,使准备自谋职业特别是有创办小企业意向的失业人员熟悉国家相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开业或创办企业必备的知识、程序和经营管理方法,指导他们制定科学、切实可行的创业方案,提高创业成功率。

(3)《劳动法》规定:

‚从事技术工种的城镇劳动人口,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

‛《职业教育法》提出,‚国家实行城镇劳动人口在就业前或者上岗前接受必要的职业教育的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坚持实行‘先培训、后上岗’的就业制度。

‛因此,针对准备就业的青年城镇劳动人口,应大力开展劳动预备制培训,使其在就业前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具备适应工作的能力,成为随时可上岗的劳动后备军。

(4)针对农民工特别是土地流转亚失地群体,应围绕城镇化进程的要求,重点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宣传,提高其职业技能水平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投入,同时注意培训的通用性与适用性,特别是注意同用工企业合作,提升培训后的就业率,增强职业技术培训对农村劳动力的吸引力。

(三)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针对当前大学生严重的结构性失业问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高校在连年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必须注意搞好市场调研,科学预测未来市场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合理安排招生的专业结构,力求做到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和层次设臵、人才供给与经济产业发展的结构和层次以及需求相匹配。

(2)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高校毕业生制定恰当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确定合理的就业预期。

(3)改革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模式,强化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

(4)做好大学生的创业教育指导工作。

在大学生的创业培训中,首先着力增强大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他们的创业技能,可以在毕业班中开设创业教育的相关选修课程,诸如创业知识讲座、创业案例分析等,丰富其创业知识,拓展其社会眼界,为毕业创业打下理论基础。

同时,鼓励学有余力的大学生在读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或兼职或假期打工,增加与社会和今后的职业接触面。

(5)改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念。

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在大中城市就业者占总数的8018%,在县镇和农村就业者仅占1912%,大多数来自农村的毕业生,也不愿意回到农村或基层单位就业。

因此,大学毕业生应有到基层、到祖国需要的地方艰苦奋斗,为广大农民服务的决心与态度。

要鼓励大学生勇于创业,大胆创业。

创业的同时创造一定数量的工作岗位,从而带动就业。

(四)进一步完善地区劳务合作机制,疏通劳动力市场信息传递渠道

(1)进一步完善跨省和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