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威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9958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75.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威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威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威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威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威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威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docx

四川省威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四川省威远中学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

威远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半期试题

语文

(考试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注意事项 :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1、2、3、4、7、8、10、11、12、14、17、18、19)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檫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其余试题时,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规定的区域内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的根本,并不在于它能否真正超越人类,而在于它是否是一种安全可靠的工具和人类是否对其拥有充分的控制权。

就像高铁、飞机等交通工具那样,虽然它们的速度远远超过了人类,但人类拥有绝对控制权,所以人们相信它们是安全的。

为了实现对其控制的目标,首先需要对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进行限定。

虽然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人类智能也有自己的优势,比如目前人工智能的认知能力还远不如人类智能。

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在信息存储、处理等方面的优势,让它在一些重大事件上做人类的高级智囊,但最终的决定权仍在人类。

比如,当我们把人工智能应用于军事领域时,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来评估危险程度,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但是否应该发动战争、如何作战等重大决策,还是需要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

正如霍金斯所说的那样:

“对于智能机器我们也要谨慎,不要太过于依赖它们。

与限定人工智能的自主程度类似,我们也需要对人工智能的智能水平进行某种程度的限定。

从长远来看,人工智能是有可能全面超越人类智能的。

从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来看,尽管它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短短六十年取得的巨大进步让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将来它会取得更大的突破。

从世界各国对人工智能高度重视的现实情况来看,想要阻止人工智能的发展步伐是不现实的,但为了安全起见,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我们应当还需要成立“人工智能安全工程”学科,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标准与规范,确保人工智能不能自我复制,以及在人工智能出现错误时能够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以保证安全。

人们对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担忧的另一主要根源在于,人工智能的复制能力远胜于人类的繁衍速度,如果人工智能不断地复制自身,人类根本无法与其抗衡。

因此,在人工智能的安全标准中,对人工智能的复制权必须掌握在人类手中。

同时,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只有人工智能产品达到安全标准,才允许进行商业推广和使用。

从源头上看,人工智能安全问题是由人工智能技术造成的,可见,科学技术研究并非无禁区。

技术的发展成熟固然是解决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但任何技术都有不确定性,且科技产生的问题通常不能仅仅依靠科技本身得到圆满解决。

因此,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还需要充分发挥外部因素的重要作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人工智能安全性问题上,如果人类没有绝对控制权,就很难确保其安全可靠。

B.由于人类智能有自身优势,虽然人工智能发展迅速,但当前人工智能在认知上还远不如人类。

C.人工智能的复制性已是人类难以抗衡的,所以人类要建立人工智能安全控制许可制度。

D.人工智能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从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步伐是难以阻止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人工智能的可控性为立论前提,并由此指向保证人工智能安全性的具体措施。

B.文章从限定自主程度和智能水平两个方面展开,全面分析如何应对人工智能的安全问题。

C.文章在论证中关注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强调人类要在人工智能发展中持积极态度。

D.文章先明确态度,接着分析对策,最后强调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解决需发挥外部因素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拥有对很多事物的绝对控制权,由此,人工智能安全的问题也应该会有解决的方法。

B.人工智能可以为人类解决很多问题提供信息帮助,但人类要把握最终决定权,而不能依赖它们。

C.科学技术研究有禁区,因而解决人工智能安全问题的关键在于以技术手段划定其安全边界。

D.人工智能全面超越人类存在着一定的可能性,但人类也可以在发展中限定人工智能的智能程度。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清名

梁晓声

倘非子诚之缘故,我断不会识得徐阿婆的。

子诚是我以前的学生,关系近好。

今年清明后,约我去他老家西南某山区的茶村玩。

斯时茶村,远近山廓,美仑多姿。

树、竹、茶垅,浑然而不失层次,绿如滴翠。

翌日傍晚,我见到了徐阿婆。

那会儿茶农们都背着竹篓或拎着塑料袋子前往茶站交茶。

一路皆五六十岁男女,络绎不绝。

子诚与一老妪驻足交谈。

我见那老妪,近一米七的个子,腰板挺直,满头白发,不矜而庄。

老妪离去,我问子诚她的岁数。

“八十三了。

“八十三还采茶!

我不禁向那老妪背影望去,钦佩之。

子诚告诉我——解放前,老人家是出了名的美人儿,嫁给了镇上一名小学教师。

后来,丈夫因为成分问题,回村务农。

每年清明前,换长衫游走各村“说春”。

“说春”就是按照黄历的记载,预告一些节气与所谓凶吉日的关系而已。

她丈夫以唱代说,出口成章。

使人们开心之余,自己也获得一碗小米。

不久农村开展“破除迷信”运动,丈夫进了学习班。

“说春人娘子”一急之下,将他们的家卖到了仅剩自已穿着的一身衣服的地步,买了两袋小米,用竹篓背着,挨家挨户一碗碗地还。

乡亲们过意不去,说她太过认真。

她却说——我丈夫是“学知人”,我是“学知人”的妻子。

对我们,清名最重要。

理解我的,就请将小米收回了吧!

……”

我问:

“现在她家状况如何?

为什么还让八十三岁的老人家采茶卖茶呢?

子诚说:

“阿婆得子晚,六十几岁时,儿子病故,媳妇带着孙子改嫁。

从那以后,她一直一个人过活。

“这么大岁数,又是孤独一人,可怎么活呢?

“县里有政策,要求县镇两级领导班子的干部,每人认养一位农村的鳏寡高龄老人……”

我不禁感慨:

“多好的举措……”

“办法是很好,但阿婆的命太不好,偏偏认养她的那位副县长,明面是爱民的典范,背地里贪污受贿,五毒俱全,三年前被判了重刑……

“阿婆知道后,如同自己的名誉也受了玷污似的,一下子病倒了。

病好后,开始替人家采茶,一天也就挣个五六元钱。

她一心想要用自己挣的钱,把那副县长助济她的钱给退还清了……”

“今年年初,老人家患了癌症。

不过,她装作自己一点也不知道的样子,仍然省吃俭用,早出晚归地采大叶茶。

听了子诚的诉说,我沉吟良久。

那天晚上,我要求子诚转告老人家,有人愿意替她“退还”尚未“还”清的一千二三百元钱。

第二天,还是傍晚时,我站在村道旁,望着子诚和老人家说话。

才一两分钟后,二人的谈话便结束了。

老人背着竹篓,尽量,不,是竭力挺直身板,从我眼前默默走过。

子诚也沮丧地走到了我跟前,嗫嚅道:

“我就料到根本没用的嘛……”

“她说,谢了。

还说,人的一生,好比流水。

可以干,不可以浊……”

我不禁再次失语,竟至于,羞愧极了。

以后几日的傍晚,我一再看见徐阿婆往返于卖茶路上,背着编补过的竹篓,竭力挺直单薄的身板。

然而其步态,毕竟那么蹒跚,使我联想到衰老又顽强的朝圣者,去向我所不晓得的什么圣地。

那曾经的草根族群中的美女,那八十三岁的,身患癌症的,竭力挺直身板的茶村老妪,又使我联想到古代赴往生命末端的独行侠……

似乎,我倾听到了那老妪的心声:

清名、清名……

不久前,子诚打来电话,告诉我徐阿婆死了。

“她,那个……我的意思是……明白我在问什么吗?

……”

我这个一向要求学生对人说话起码表意明白的教师,那一时刻语无伦次。

“听家里人说,她死前几天还清了那笔钱……老人家认真到极点,还央求村支书为她从县里请去了一名公证员……现在,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想到我和子诚口中,都分明地说过“还”这个字,顿觉对那看重自己清名的老人家,无疑已构成人格的侮辱。

清名、清名……这一旦在乎反而累人自讨苦吃的东西呀,难怪今人都避得远远地,唯恐沾上了它!

我之羞愧,因亦如此……

(选自作者同题文章,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因为学生子诚的原因,“我”得以到达风光旖旎的西南茶庄,见到了年迈的徐阿婆,听到了有关阿婆的一些事情,对阿婆遭遇表达了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感伤。

B.小说以细腻的笔触,形象地描写了徐阿婆的肖像、动作及语言,塑造了一位真实可感的农村老妪的形象。

C.小说中徐阿婆的故事通过子诚之口讲述,增加了可信度,同时也便于“我”在与子诚的对话中抒情。

D.文中写“有关方面都因为那一笔钱而尴尬”一句蕴涵有关方面对认真的徐阿婆的钦佩之情,暗含作者对社会现状深深的思考。

5.联系文章内容,试分析“徐阿婆”的形象特点。

(6分)

6.文章第3自然段,作者着力描写清明时节茶村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猪年大年初一当天,8部电影集体上映,当日票房超14亿元,创国内单日票房新高。

如今,过年看电影,已成为很多人春节的“必选项目”。

“科幻”成为今年春节电影档主题词。

据国家电影资金办初步统计,科幻大片《流浪地球》上映5天,成为领跑春节档的票房“黑马”。

而充满科幻元素的喜剧电影《疯狂的外星人》紧随其后。

近年来,“过春节看电影”已成为各地的一项新年俗,很多影城春节期间日均上座率增长十分明显。

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全国有超过1.1亿人次到电影院观影,全国电影票房超过50亿元。

中国文联电影艺术中心主任饶曙光说,今年春节档影片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满足了观众多样化、差异化观影需求。

(摘编自于佳欣《变化中彰显中国发展活力——透视过年方式之变》,2019年2月11日新华网)

材料二:

《流浪地球》票房已超30亿,收获了票房,也收获了口碑,展现了中国人全球意识的不断增强。

在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的背景下,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

围绕着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中国电影开始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明振江认为:

“中国电影历史题材多、现实题材正在崛起,但未来题材一直未有突破。

《流浪地球》横空出世,极大地满足了中国观众的观影需求。

”与好莱坞不同的是,中国科幻是把整个人类当作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也是中国科幻最有魅力的部分。

《流浪地球》导演郭帆说:

“‘带着家园流浪’,这样的想法表现了中国人对故土的情感。

正是这样的人文内核,撑起了与好莱坞科幻大片不一样的、属于中国的科幻。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黄会林认为,该片充满着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义,既有家园情结,又透视出家国情怀。

《流浪地球》的热映,是我国综合国力的体现,在观众的如潮好评中,我们看到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在走向成熟,中国正在从电影大国走向电影强国。

(摘编自牛梦笛《中国电影工业体系正走向成熟》,2019年2月17日《光明日报》)

材料三:

根据有关数据,截至2月10日18时,春节档内地电影票房累计超过55亿元,排名前三的影片票房均破10亿元:

《流浪地球》票房19.24亿元,《疯狂的外星人》票房14.10亿元,《飞驰人生》票房10.13亿元。

实际上,票房创造历史新高并不让人意外,其背后是我国迅速增长的文化市场。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6万家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89257亿元,占我国2018年GDP的十分之一,可见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同时从8.2%的增速来看,也高于GDP6.7%的增速,其中文化服务业34454亿元,增长15.4%。

距离普通民众最近的文化产业消费,就是电影市场。

电影是文化产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影市场的火爆体现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

我们从中捕捉到一个极为重要的消费信号,即我国居民已经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的消费,这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可逆转的消费新趋势。

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这并不代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不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当前文化产业规模扩张迅速,我们依旧缺乏一些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

当然了,推动文化领域全产业链发展,有关部门也需要发挥作用,推动文化体制改革,打破文化企业发展的种种束缚,释放出文化企业的真正生产力。

我国一些文化事业单位集聚了很多的人才等资源,有着非常强的实力与基础,是我国文化产业中的“压舱石”,激活这些资源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台阶,其中不少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或将成为引领我国文化产业的龙头。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正迎来重要的历史机遇,在不断扩张文化产业规模的同时,还应深度挖掘IP价值,建立全产业链的共同发展。

外媒评《流浪地球》称,中国电影业终于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培育出更多具有世界范围影响力的文化IP。

(摘编自盘和林《春节档电影票房超55亿,我们还缺点啥》,2019年2月11日《光明日报》客户端)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猪年春节期间,有关观影人次、电影票房和上座率等统计数据显示,看电影已成很多人过年时的一项必选项目。

B.猪年春节档的8部电影类型丰富,品质、口碑都不错,电影行业相关人士认为这已经能够满足观众的各种需求。

C.《流浪地球》的导演认为该片表现出的家园情怀不同于好莱坞科幻大片,专家认为这体现了中国独有的人文追求。

D.专家对《流浪地球》的热映有各种不同角度、不同深度的解读,但他们都认同该片具有的巨大现实意义、正面价值。

8.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民将更多的可支配收入用于文化产业消费是我国电影市场火爆的原因之一,这也是我国文化产业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B.我国一些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种种束缚一旦打破,释放出文化单位的真正生产力,必将促进我国文化产业上一个新的台阶。

C.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文化产业体量庞大,2018年营业收入占当年GDP的十分之一,增速更是GDP增速的两倍多。

D.《流浪地球》横空出世,在猪年春节档收获了口碑和票房,外媒认为它是中国电影业加入好莱坞式“太空竞赛”的开始。

9.以上三则材料都报道了《流浪地球》的票房情况,它们报道的意图有什么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贡禹,字少翁,琅琊人也。

以明经絮行著闻,征为博士,凉州刺史,病去官。

复举贤良,为河南令,岁余,以职事为府官所责,免冠谢。

禹曰:

“冠壹免,安复可冠也!

”遂去官。

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

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

禹奏言:

“今大夫僭诸侯,诸侯僭天子,天子过天道,其日久矣。

承衰救乱,矫复古化,在于陛下。

”天子纳善其忠,乃下诏,迁禹为光禄大夫。

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天子报曰:

“朕以生有伯夷之廉、史鱼之直,守经据古,不阿当世,孳孳于民,俗之所寡,故亲近生,几参国政。

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

”后月余,以禹为长信少府。

会御史大夫陈万年卒,禹代为御史大夫,列于三公。

自禹在位,数言得失,书数十上。

禹以为古民亡赋算,口钱起武帝,征伐四夷,重赋于民,民产子三岁则出口钱,故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甚可悲痛。

宜今儿七岁去齿乃出口钱,年二十乃算。

又言诸离宫及长乐宫卫可减其太半,以宽繇役。

又诸官奴婢十万余人戏游亡事,税良民以给之,岁费五六巨万,宜免为庶人廪食,令代关东戍卒?

天子下其议,令民产子七岁乃出口钱,自此始。

又罢上林宫馆希幸御者,减诸侯王庙卫卒省其半。

余虽未尽从,然嘉其质直之意。

禹又奏欲罢郡国庙,定汉宗庙选毁之礼,皆未施行。

为御史大夫数月卒,天子赐钱百万,以其子为郎,官至东郡都尉。

(节选自《汉书·贡禹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B.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C.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D.顷之/禹上书曰/臣禹八十有一/耳目不聪明/非复能有补益/所谓污朝之臣也/愿乞骸骨及身/生归乡里/死亡所恨/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征辟制是汉代开始实行的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包括皇帝征召和公府、州郡征召两种方式。

皇帝征召称“辟”,官府征召称“征”。

B.陛下原指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

臣子向天子进言时,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

后来“陛下”就成为与帝王面对面应对的敬称。

C.四夷是古时华夏族(汉族别称)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含有轻蔑之意,分别指东夷、西戎、南蛮、北狄。

D.离宫是指在国都之外为皇帝修建的永久性居住的宫殿,皇帝一般会在固定的时间去居住。

也泛指皇帝出巡时的住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贡禹为臣忠诚,心忧国事。

他建言元帝承接衰微的局面,挽救混乱的礼制,恢复古代的教化,元帝欣赏他的忠诚并提拔了他。

B.贡禹精通经义,品行端正。

元帝称赞他有伯夷的廉洁,有史鱼的刚直,认为他是当时世上少有的高尚贤良的人,值得亲近。

C.贡禹年事虽高,仍被重用。

元帝拒绝了他告老还乡的请求,反而任命他为长信少府,后又让他担任御史大夫,使他位列三公。

D.贡禹反对奢侈,为民请命。

皇帝多次听从他的建议,延后了口钱起征的年龄,减少了诸侯王庙的卫兵,罢除了郡国的宗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元帝初即位,征禹为谏大夫,数虚己问以政事。

是时年岁不登,郡国多困。

(5分)

 

(2)今未得久闻生之奇论也,而云欲退,意岂有所恨与?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小题。

经行岚州

杜审言

北地春光晚,边城气候寒。

往来花不发,新旧雪仍残。

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

自京牵远役,艰险促征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中的“春光晚”“气候寒”点明了边城岚州的环境特点,从而奠定了全诗悲凉的感情基调。

B.“往来花不发”紧承首句,从空间角度写出了诗人行程的变化,表现了岚州城“春光晚”的特点。

C.“新旧雪仍残”中两个形容词连用,通过诗人对所见景物的细致观察,写出了边地的“气候寒”。

D.诗歌的情感较为丰富,有对边地苦寒的慨叹,有对山水美景的赞赏,也有自己以国事为重的情怀。

15.颈联“水作琴中听,山疑画里看”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6分)

(1)《离骚》中屈原委婉表达自己后悔选择做官,想要归隐的两句:

,。

(2)《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以平静、坚强的心态从容面对违背誓言、不念旧情的丈夫的两句诗:

,!

(3)《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两句是: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梁实秋在他的《清华八年》一文中,曾有过这样的描述:

园里谈不到什么景致,不过非常整洁,绿草如茵,校舍十分简朴,但是()。

工字厅后面是荷花池,池畔松柏参天,厅后匾额上的“水木清华”四字确是()。

又有长联一副,颇为精彩:

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

我在这个地方_____。

西园榛莽未除,一片芦蒿,登高西望,圆明园的断垣残石历历可见,俯仰苍茫,引人深思。

荷花池北岸上,可遥见一排高低起伏的土山,山上松柏茂盛,树下花草丛生,别有一番风致。

土山的背后,缓缓地流动着一条小河,两岸微风拂柳,又是一方胜境。

这一带景色宜人,是同学们常来读书游憩而()的去处……清华园中的荷花池,后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荷塘月色》,更是(),招致莘莘学子的钦羡,使人不免心生神往,希冀也能漫步在这荷花池畔,沐朝霞,送夕阳,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终生都值得回味的一段读书时光。

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干二净当之无愧依依不舍如雷贯耳

B.一尘不染无可厚非依依不舍振聋发聩

C.一干二净无可厚非流连忘返振聋发聩

D.一尘不染当之无愧流连忘返如雷贯耳

18.下列在文中空白横线上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消磨了不知多少黄昏

B.不知消磨了多少黄昏

C.不知多少黄昏消耗了

D.黄昏不知消磨了多少

19.文中画双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书声与清风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B.书声与清风相应和,终生度过一段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C.在书声与清风里,终生度过一段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D.书声与清风相应和,度过一段终生都值得回味的读书时光。

20.张明读大学时,曾收到一位家乡长辈的资助,下面是他给这位家乡长辈的一封信中的一段话,其中有5处用词不得体,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5分)

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家乡特产我只好笑纳。

看到这些东西,我又忆及您对我这位小辈一贯的关心和爱戴,真是不胜感激。

至于您托我为犬子联系租房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

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件礼物,相信您会喜欢。

(1)

(2)

(3)

(4)

(5)

21.阅读下面材料,简要概括我国智能手机存在安全隐患的三点原因。

(6分)(三点总字数不超过20个字)

当前,我国超过90%的智能手机使用国外手机操作系统,虽然国内手机生产企业可以对系统进行“二次加工”,但其核心技术仍掌握在国外公司手中。

而手机用户下载使用来路不明的软件或盗版软件,则又将会面临病毒感染、信息泄露等更多的风险。

同时,在移动互联网安全领域,迄今为止我国还没有建立对应用软件的安全审查机制,相关的法律条文还很少。

因此,我国智能手机存在的诸多安全隐患不容小视。

(1)

(2)

(3)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周迅曾在《想想十年后的自己》文中说:

“如果你能及时地问自己一句:

‘十年后我会怎么样?

’你会发现,你的人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

”身为高中生的你们,现在可以大胆设想一下三年以后的自己会怎么样。

那时候的人生剧本中可能有哪些情节,哪些人物,哪些事情呢?

请以“想想三年后的我”为话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注意细节描写;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威远中学校2021届高一下期半期考试语文试卷

1.C

2.B

3.C

4.C

5.(6分)①美丽端庄,气度不俗:

从徐阿婆年轻时代的回忆以及八十三岁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她曾经的美丽,以及年老后依然保持不俗的气质;

②清名至上,自尊自立:

她还小米、还钱等行为,说明她的自尊独立,对清明的看重;

③吃苦耐劳,隐忍顽强:

她年老坚持干活,可见她的勤劳,命运多舛,经历社会动荡、亲人离去、名誉的“玷污”等种种变故,依然挺直身板生活,可见她的隐忍顽强。

6.(6分)内容上的作用:

①为人物的出场提供场景,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采摘春茶的时节,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一个风光旖旎,景色秀美的茶村;②烘托人物形象.“美仑多姿”“浑然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