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9895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75.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docx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期中复习课外阅读理解经典题型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课外阅读理解

1.阅读下面的通讯,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某广播电台1947年广播)在山西文水县,一个叫云周西村的村子里,1月12日,有一个15岁的女共产党员刘胡兰,被阎锡山的军队杀害了。

   在当众审讯的时候,阎军官问她:

“你是共产党员吗?

”她说:

“是。

”阎军官又问她:

“你为什么要参加共产党?

”她说:

“因为共产党为穷人办事。

”阎军官又问:

“你不知道做共产党员是要掉脑袋的吗?

你小小的年纪就不怕死?

”她答:

“怕死就不当共产党员了!

”这时候,士兵抬出了铡刀,在她面前铡死了6个人,又问她:

“你怕不怕?

自白不自白?

”刘胡兰坚决地回答:

“我死也不屈服,决不投降!

”她大声喝问:

“我咋个死法?

”阎军官指着6位身首分离者说:

“一个样!

”说完,又要伤害其他村民。

刘胡兰见状厉声喝道:

“我一个人死好了,不能叫众人死!

”这位年轻的女英雄从容地躺在铡刀上慷慨就义了。

   全村的父老,都记下了这个血海深仇。

他们决定立一块碑,来永远纪念这位人民的好女儿。

(1)这是一篇通讯。

通讯通常包括六个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和发生经过。

这篇通讯的第1自然段交代了哪几项要素?

A.通讯中的________:

________。

B.通讯中的________:

________。

C.通讯中的________:

________。

D.通讯中的________:

________。

(2)这篇通讯的第2自然段全是对话实录,而且很少用带感情色彩的词语。

这正符合新闻(   )的特点。

A.真实性

B.时效性

C.准确性

(3)这篇通讯采用________方式,开头概括事件的结果,然后叙述过程。

(4)这篇通讯中的对话描写表现了刘胡兰怎样的精神品质?

(5)给这篇通讯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写在横线上。

解析:

(1)地点;云周西村;时间;1月12日;人物;刘胡兰;事件;刘胡兰被阎锡山的军队杀害了

(2)A

(3)倒叙

(4)表现了刘胡兰对党忠贞不渝、大义凛然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5)刘胡兰慷慨就义(合理即可)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3)开头概括事件的结果,然后叙述过程,是倒叙。

(4)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5)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故答案为:

(1)地点、云周西村、时间、1月12日、人物、刘胡兰、事件、刘胡兰被阎锡山的军队杀害了;

(2)A;

(3)倒叙;

(4)表现了刘胡兰对党忠贞不渝、大义凛然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5)刘胡兰慷慨就义(合理即可)

【点评】

(1)这道题是按短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短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倒叙写作方法的掌握。

(4)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提炼文章标题的能力。

2.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另一扇窗子

   一个美国的小男孩天生就有一只大鼻子,因为这只大鼻子,他在学校几乎成了每个学生嘲笑的对象。

他因此而成天闷闷不乐,他不爱和同学打交道,不愿意参加半晌_______(xiǎng shǎng)的集体活动,只是常常趴在教室的最后一扇窗户看风景。

   他的老师玛利亚发现了小男孩的忧郁。

一次课后,她走到小男孩身边问:

“你在看什么呢?

   “我看见一些人正在埋葬那条可爱的小狗。

”小男孩悲伤不已。

   “那我们到前面的一扇窗户边看看吧。

”玛利亚牵着小男孩的手走到另一扇窗户边,“孩子,你看到了什么?

   窗外是一片玫瑰花,开得芬芳而灿烂,小男孩的悲伤顿时一扫而光。

   孩子___你开错了窗户了___玛利亚抚摸着小男孩的头说___你知道么___在老师的心目中___你的鼻子是最可爱的___

   “大家都笑我啊。

”小男孩深感委屈。

   “那是因为你没有换一扇窗户,把你鼻子最可爱的一面展示给大家看啊。

恰好学校一个小型话剧演出,一个角色很符合小男孩。

在玛利亚的指导下,小男孩鼓起勇气参加了,并获得了成功。

因为他的大鼻子,人人都记住了这个校园里的小明星。

后来,小男孩参加美国在线节目的演出,也名声大振_______(zhèn zhèng)。

再后来他进入好莱坞,成了最受欢迎的明星之一。

这个小男孩叫斯格特,20世纪美国最著名的滑稽______(jìjī)明星之一。

   是的,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一扫而光:

________

②名声大振:

________

(2)选择括号里的正确的读音。

(3)用横线划出文章的中心句。

(4)给文章第5自然段加上标点。

(5)小男孩先在窗子边看到________,心情________。

在老师的引导下又在另一扇窗户旁看见了________,他的心情________。

(6)“孩子,你开错窗户了”联系上下文理解玛利亚老师的这句话。

(7)大鼻子男孩后来为什么可以成为明星?

(8)在生活里,如果你遇见了一个像小男孩这样自卑的孩子,你会怎么劝解他(她)。

解析:

(1)悲伤的情绪一下子就没了。

;通过某件事情,使知名度大大提高。

(2)shǎng;zhèn;jī

(3)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4)“,。

”,“?

,。

(5)一些人正在埋葬一条可爱的小狗

;悲伤不已

;一片开得芬芳而灿烂的玫瑰花

;高兴

(6)‘’你开错窗户了‘’指看事物的角度和心态错了。

这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两扇窗,一面映着忧郁,一面藏着快乐。

可是,我们往往喜欢打开那扇映着忧郁的窗,而忽略了还有另一扇装着快乐的窗户。

我们每天对着忧郁,我们便成为一个忧郁的人,我们每天对着快乐,我们就是一个快乐的人。

老师让小男孩换个角度看人生,去发现本属于我们的快乐和开心!

让小男孩有新的人生观,乐观的对待人生

(7)一是因为他小时候老师的鼓励;二是表演喜剧的机会多了。

(8)我们每天对着忧郁,我们便成为一个忧郁的人,我们每天对着快乐,我们就是一个快乐的人。

换个角度看人生,去发现本属于我们的快乐和开心!

乐观的对待人生。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学生拼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3)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

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

有些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

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

这段话的中心句在结尾。

(4)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6)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7)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8)需要结合文章思想,仔细阅读最后一段才可以确定。

故答案为:

(1)①一扫而光:

悲伤的情绪一下子就没了。

②名声大振:

通过某件事情,使知名度大大提高。

(2)shǎng;zhèn;jī

(3)当我们因某些缺陷而愁闷苦恼时,我们是否想到要换一扇窗,你会看到别样的风景;换一种思考和行动方式,你将开启的是成功的大门。

(4)“,。

”,“?

,。

(5)一些人正在埋葬一条可爱的小狗;悲伤不已;一片开得芬芳而灿烂的玫瑰花;高兴

(6)‘’你开错窗户了‘’指看事物的角度和心态错了。

这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两扇窗,一面映着忧郁,一面藏着快乐。

可是,我们往往喜欢打开那扇映着忧郁的窗,而忽略了还有另一扇装着快乐的窗户。

我们每天对着忧郁,我们便成为一个忧郁的人,我们每天对着快乐,我们就是一个快乐的人。

老师让小男孩换个角度看人生,去发现本属于我们的快乐和开心!

让小男孩有新的人生观,乐观的对待人生

(7)一是因为他小时候老师的鼓励;二是表演喜剧的机会多了。

(8)我们每天对着忧郁,我们便成为一个忧郁的人,我们每天对着快乐,我们就是一个快乐的人。

换个角度看人生,去发现本属于我们的快乐和开心!

乐观的对待人生。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变。

(3)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

(4)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6)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7)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8)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

3.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练习。

(二)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痪的威廉马修。

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

马修说:

“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

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

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

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

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

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

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狂,他把痛楚作为契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

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及在文中的具体含义。

①以手掩面:

________

②契机:

________

(2)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

①表注释;②表语意转换;③表声音延长或中断。

请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

A.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  )

B.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  )

(3)你对“生之喜悦”这个题目的理解:

________

(4)在短文中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各选一句摘抄下来。

①正面描写________

②侧面描写________

(5)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请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写下来。

解析:

(1)指用手遮住自己的脸部,指年轻的女护士害怕看到马修经受痛苦的样子。

;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指马修把痛楚作为病情好转的含义。

(2)②;①

(3)活着就是高兴的,幸福的,表现了人对生命的渴求,而希望则是生命的源泉。

(4)正面:

第一段的2、3句。

;侧面: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

(5)因为痛楚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感受到自己还活着,病情在不断康复中,所以他感激。

(6)略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本题主要考查对破折号的作用的理解及判断能力。

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句子中破折号的作用。

(3)理解文题(尤其是文学作品的题目)一定要着眼于全篇,对一些含有比喻、象征性意味的题目,要透过字面把握它内在的含义。

(4)正面描写:

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直接具体地描绘出来。

侧面描写:

又叫间接描写,是指在文学创作中,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其鲜明突出,即间接地对描写对象进行刻画描绘。

(5)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6)谈自己的感受,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故答案为:

(1)①指用手遮住自己的脸部,指年轻的女护士害怕看到马修经受痛苦的样子。

②指事物转化的关键,指马修把痛楚作为病情好转的含义。

(2)②;①

(3)活着就是高兴的,幸福的,表现了人对生命的渴求,而希望就是生命的源泉。

(4)正面:

第一段的2、3句。

侧面: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

(5)因为痛楚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感受到自己还活着,病情在不断康复中,所以他感激。

(6)略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对破折号的作用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此题主要考查对文题的理解能力。

(4)本题主要考查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5)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6)能结合文意或生活实际谈看法,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4.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今天,我想跟大家谈一谈“合作"的话题。

   我们任何人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和周围的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

你是学生,就要和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共同完成学业;      ;你是军人,就要和战友一起生活,一起训练,共同保卫我们的祖国……总之,不论你从事什么职业,也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离不开与别人的合作。

   什么是合作呢?

顾名思义,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

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只有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合作才能完成。

一个人学会了与别人合作,也就获得了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所以,人们常说:

小合作有小成就,      ,      。

这是非常宝贵的人生道理,我们应该牢牢记住。

   怎样才能卓有成效地合作呢?

你一定在音乐厅或电视里看到过交响乐团的演奏吧,这可算得上是人与人合作的典范了。

你瞧,指挥家轻轻一扬手里的指挥棒,悠扬的乐曲便从乐师的嘴唇边、指缝里倾泻出来.流向天宇.也流进人们的心田。

是什么力量使上百位乐师,数十种不同的乐器合作得这样完美和谐?

我想,这主要依靠高度统一的团体目标和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每个人必须具有的协作精神。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一位外国的教育家邀请中国的几个小学生做了一个小实验。

一个小口瓶里,放着七个穿线的彩球,线的一端露出瓶子。

这只瓶子代表一幢房子,彩球代表屋里的人。

房子突然起火了,只有在规定的时间内逃出来的人才有可能生存。

他请学生各拉一根线,听到哨声便以最快的速度将球从瓶口提出。

实验即将开始,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瓶口上。

哨声响了。

七个孩子一个接着一个,依次从瓶子里拿了自己的彩球,总共,才用了3秒钟!

在场的人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

这位外国专家连声说:

“真了不起!

真了不起!

我在许多地方做过这个实验,从未成功,至多逃出一两个人,多数情况季几个彩球同时卡在了瓶口。

我从你们身上看到了一种可贵的合作精神。

   可见,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同学们,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

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1)什么是合作?

在文中用横线画出。

(2)请你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五自然段小故事的内容,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主要内容:

________

道理:

________

(3)这篇文章大体是按照________——什么是合作一________。

的顺序来写的。

(4)联系上下文揣摩作者的思路,在横线上补写缺失内容。

(5)从三个题目中选择一个作为本文题目,说说你的理由。

   《谈合作》   《学会合作》 《论合作的重要性》

题目:

________

理由:

________

解析:

(1)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

(2)从瓶子里取出彩球,说明合作还要自我牺牲精神。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3)提出“合作”的话题;怎样合作

(4)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厂的生产任务;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

(5)《学会合作》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

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第一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掌握一定的技巧,可把整篇文章拆分成几个部分,明确写了哪几方面内容,然后总综和即可。

第二问考查概括故事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整体感知内容,继而理解故事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一般要注意补写的内容与所给出的内容一致,要联系上下文,注意语句通顺。

(5)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在进行判断。

故答案为:

(1)合作就是互相配合,共同把事情做好。

(2)从瓶子里取出彩球,说明合作还要自我牺牲精神。

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成功的合作不仅要有统一的目标,要尽力做好份内的事情,而且还要心中想着别人,心中想着集体,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3)提出“合作”的话题;怎样合作

(4)你是工人,就要和同事一起做工,共同完成工厂的生产任务;大合作有大成就,不合作就很难有什么成就。

(5)《学会合作》;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更加需要合作的社会。

作为一个现代人,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点评】

(1)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2)第一问考查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第二问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补写省略的内容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确定文章标题的能力。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____

   他是我分管的病人当中比较坚强的一位。

他不像有的癌症患者,以绝望、恐惧的态度对待疾病。

他很平静,很配合治疗,而且相当用功,一直坚持自学大学课程。

他叫阿明,19岁,某师范大学二年级学生,血癌。

   由于多次化疗,这个19岁男孩的头发已全部掉光,脸色苍白如纸,只有一双大眼炯炯有神地闪着不屈的青春之光。

入院时130斤的体重只剩下90多斤,同时,也打碎了他的教师梦。

   在阿明的隔壁病房,住着一个7岁的小男孩冬冬。

不做治疗时,阿明常去给冬冬讲故事,辅导作业,有时还教几个外语单词。

病房里的沉寂和生命走近终点时的压抑因为有了冬冬那清脆的笑声而变得活力四射。

阿明成了冬冬的编外老师。

   那天上午查房,阿明突然问我:

“医生,我还能活多久?

”我故作轻松地说:

“起码要活100年,好好过你的瘾。

”他却盯着我的眼睛:

“我想知道实情。

”我躲开他那探询的目光,说:

“好好做治疗。

”便匆匆逃出病房,心里却非常清楚,这两条鲜活的生命难熬过这个漫长的冬天。

   第二天上午,推开病房的门,阿明正在教冬冬写毛笔字,一笔一画,一撇一捺,那么认真那么从容。

阳光从窗外射进来,仿佛一道灿烂绝伦的光环笼罩他们。

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没过多久,冬冬死了,弥留时冬冬拉着阿明的手说:

“我要上学。

   一连几天,阿明没再走出病房,只是闷着看书。

我担心冬冬的死会影响他的情绪,便劝他保重身体。

他却一把抓住我的手说:

“医生,我知道我自己活不了多久了,本想等大学毕业后当一名教师,现在看来已经来不及了。

病房晚上10点熄灯太早,您能不能再给我亮一个小时的灯?

还剩最后一册我就学完了全部课程。

   “不行,那样违反规定。

再说,你学了,也没有用。

”我有点残忍地拒绝着。

   “不!

”他用极神圣的语气告诉我,“学完了全部课程,即使到了天堂,我也要当一名教师,去教像冬冬那样不幸夭折的没有机会上学的孩子。

”我被他深深地打动了,含着泪花破例答应了他的请求。

   每晚到了10点,病房统一熄灯后,只有阿明的房间灯还亮着。

那明亮的灯光像一面旗帜在向人们昭示:

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

   三个月后,阿明死了,死得很安详。

我想:

他一定去了天堂,他会是天堂里最好的老师。

   每当夜深人静时,仰望天空,穿过薄雾般的月光,仿佛传来了琅琅的读书声。

那儿有阿明,有冬冬,还有一群天使般的读书郎……

(1)给短文起个题目:

________。

 

(2)文中的主人公是________,他是一个________的人。

(3)“还有比这更令人心动的情景吗?

”这句话中的“这”指的是:

________。

(4)对“生命也许很脆弱,生命又真的很顽强”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出了作者当时矛盾的心理

B.在病魔面前,人的生命是脆弱的,但是阿明积极同病魔作斗争的精神是顽强的

C.在死亡面前,生命是脆弱的,每个人都想活着

(5)文中“明亮的灯光”是指________。

解析:

(1)天堂里的老师

(2)阿明;坚强、乐观、有理想

(3)生命被抛至如此绝境,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顽强地抗拒着,不向命运低头

(4)B

(5)病房里明亮的灯光和阿明身上顽强、乐观、坚持的精神

【解析】【分析】

(1)考查拟定标题。

阅读短文,梳理段落,就可以概括出短文的主要内容,再进一步提炼标题。

(2)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结合句子及选项比较判断正误。

(5)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