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薯种植规程完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9865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紫薯种植规程完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紫薯种植规程完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紫薯种植规程完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紫薯种植规程完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紫薯种植规程完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紫薯种植规程完整.docx

《紫薯种植规程完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紫薯种植规程完整.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紫薯种植规程完整.docx

紫薯种植规程完整

薯类绿色种植技术手册

 

编制单位:

叙永县鸿艺粉业

叙永县龙泉绿色粉加工专业合作社

编制人员:

编制时间:

二0一六年五月

1 围

  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紫甘薯的产地环境、定义、栽培技术指标、育苗技术、栽秧技术、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与贮藏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地区或胶东地区主要紫甘薯产区具有本规程所规定基础条件的地块无公害紫甘薯的生产。

  2 规性引用文件

  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DB37/T274.3-2000 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操作规程

  DB37/274.1-2000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

  ZBB23007-85 甘薯(地瓜、红薯、白薯、红苕、番薯)

  DB37/274.2-2000 无公害农产品卫生标准

  3 产地环境

  产地应选择在生态条件良好、远离工矿企业、公路、车站等交通要道,并具有可持续生产能力的农业生产区域。

产地应符合DB37/T274.3-2000的规定。

产地农田空气、农田土壤必须符合DB37/274.1-2000的规定。

  4 定义、无公害标准

  4.1 定义

  紫甘薯是指甘薯块根肉色为紫色、兰紫色、紫黑色等颜色较深的一类甘薯的总称。

市共选育和引进了青紫薯1号、紫薯王、山川紫等品种。

  4.2 无公害标准

  无公害紫甘薯卫生规程应符合DB37/274.2-2000的规定。

  5 栽培技术指标

  5.1 土壤物理性状

  土壤孔隙度50%以上,其中非毛管孔隙在20%以上,毛管空隙在30%以下。

耕层20cm~30cm,砂质土壤容重1.1g/cm3~1.3g/cm3。

  5.2 土壤化学性状

  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全氮含量0.07%以上,水解氮40mg/Kg~50mg/Kg,速效磷20mg/Kg,速效钾120mg/Kg,土壤pH值6.5~7.5。

  5.3 温度

  薯苗正常生长的温度在16℃~35℃围,薯块萌芽出土16℃以上有效积温为110℃.日。

  5.4 群体动态

  群体结构与动态分布合理。

  5.5 经济系数

  0.70~0.85。

  5.6 供肥指标

  每生产1000kg薯块,全株吸收纯氮4.9kg,五氧化二磷1.34kg,氧化钾11.5kg。

营养诊断指标为叶片中含氮3.8%,含磷0.36%,含钾4.1%。

  5.7 病虫害防治指标

  按控制指标进行防治,做到以防为主。

  6 育苗技术

  6.1 选用品种

  选用通过国家或地方审定,或在当地示成功的优质、高产、抗病的紫甘薯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ZBB23007-85。

  6.2 种薯处理

  种薯选用具有本品种特性,大小适中,无病害和破伤的薯块做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药液浸种10min。

  6.3 育苗时间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7℃~8℃开始育苗。

地区3月25日至4月10日育苗。

  6.4 苗床建立

  苗床要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靠近水源,无薯病的土壤和管理方便的地方。

符合DB37/T274.3-2000的规定。

苗床空气、苗床土壤必须符合DB37/274.1-2000的规定。

地区主要苗床类型有回龙火炕、酿热温床和电热温床。

  6.5 苗床管理

  6.5.1 施足基肥

  每平方米施有机肥5kg,硫酸铵50g,过磷酸钙60g,硫酸钾40g,以保证充足的养分。

  6.5.2 排种方法

  每平方米床面排种20kg~25kg,用斜排法,种薯头尾相压不超过四分之一,分清头尾,切勿倒排。

排种后盖细沙5cm厚,然后喷水湿润床土。

  6.5.3 育苗管理

  在薯苗发芽出土阶段,床土温度掌握在32℃~35℃;在齐苗之后的长苗阶段,采取夜催日炼的措施,床土温度掌握在25℃~30℃,浇透水,保持床土湿润;采苗前2d~3d,进行炼苗,床土温度掌握在20℃~25℃,停止浇水,进行蹲苗,揭去覆盖物日晒夜晾;苗高达20cm以上时,与时采苗。

  7 栽秧技术

  7.1 栽秧时间

  春薯以5cm~10cm地温稳定在16℃~17℃时为栽秧适期,地区适期为5月上旬。

夏薯要力争早栽,全生育期积温在2700℃以上。

  7.2 秧苗处理

  采下的苗在栽前,要在潮湿阴凉处存放,勿使烈日曝晒,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浸苗基部(10cm)10min。

  7.3 栽秧技术

  7.3.1 整地起垄

  甘薯田栽秧前进行深耕,深度25cm~30cm,起垄,做到垄直、垄面平、垄距匀、垄土实落、垄无硬心、垄形高胖、垄沟深窄。

春薯垄距70cm~80cm,垄高30cm;夏薯垄距60cm~70cm,垄高25cm。

  7.3.2 栽秧方法

  从顶端第一片展开叶算起,将第3节~5节栽入结薯的土层。

秧苗外露2节~3节、3片~4片叶,其余叶埋入窝泥土中,栽深6cm,插苗后,随手壅上一把土,压住基部。

  7.3.3 栽秧密度

  春薯每666.7m23500株~4500株;夏薯每666.7m24000株~5000株。

  7.3.4 浇窝水

  窝水要浇足,窝水渗下后,施毒铒每666.7m21kg,防治地下害虫,施少量苗肥,最后封窝,封窝要严,用窝外细土覆盖,使苗头直立,保全母叶。

  8 田间管理

  8.1 生长前期

  从栽苗到分枝结薯为生长前期。

春薯从栽植到6月下旬,历时60d。

夏薯从栽植到7月下旬,历时30d,此期以促苗早发早结薯为主攻方向。

  8.1.1 查苗补苗

  栽苗之后6d,抓紧查苗补苗,要选壮苗补栽,偏施少量氮肥,促苗平衡。

  8.1.2 浇还苗、促苗水

  遇天旱,苗子萎蔫,浇一次还苗水或促苗水,浇水量不要过大,采用分段浇水或隔沟浇水的方法,浇后锄地,防止土壤板结并消灭杂草。

  8.1.3 锄地灭草

  抓住封垄前锄两遍地,深锄沟底,浅锄垄背,防止伤根,保持垄形。

  8.1.4 追肥

  肥料不足,在封垄前每666.7m2追施5kg硫铵.

  8.2 生长中期

  从茎叶封垄到茎叶生长量达最高峰为生长中期。

春薯大约从6月下旬到8月下旬,历时60d,夏薯从7月下旬到8月下旬,历时30d。

此期应保持茎叶的正常生长,争取较大而适宜的叶面积,为薯块膨大奠定基础。

同时控制茎叶生长过旺,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关系。

  8.2.1 排涝防旱

  田间有积水须进行排涝,增加土壤透气性。

此时是雨季,不浇水。

久旱不雨,适当轻浇。

  8.2.2 拔除杂草

  茎叶均匀布满田面后,少量杂草,用手拔除,避免茎叶损伤。

  8.2.3 追肥

  此期不再追肥,如表现缺肥,除追氮外结合追钾,促进薯块与茎叶同步增长。

  8.2.4 禁止翻蔓

  翻蔓易损伤茎叶,造成减产,禁止翻蔓。

  8.3 生长后期

  从茎叶生长高峰到收获为生长后期。

不论春、夏薯均是从8月下旬到10月下旬历时50d,此期应保护茎叶,促使瓜块快速膨大为主攻方向。

  8.3.1 防旱、排涝

  此时需水量减少,不必浇水。

干旱严重时浇小水。

如有田间积水,尽快排除。

  8.3.2 追肥

  薄地追浇粪水、草木灰水、过磷酸钙水,或根外喷施氮、磷、钾溶液,防止茎叶早衰。

  8.3.3 保护茎叶

  禁止采叶、翻蔓,保护茎叶。

  9 病虫害防治

  9.1 主要病虫害

  紫甘薯的主要病虫害有甘薯茎线虫病、黑斑病、根腐病、小地老虎、黑绒金龟、蝼蛄、甘薯天蛾、斜纹夜蛾、卷叶虫。

  9.2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优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防治措施,适当运用化学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地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甘薯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的标准围。

  9.3 农业防治

  采用合理耕作制度,轮作换茬,预防根腐病。

  9.4 物理防治

  采用温汤浸种,预防黑斑病。

  9.5 生物防治

  通过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性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天敌;利用与释放天敌控制害虫的发生。

  9.6 化学防治

  茎线虫病 将秧苗基部8~10cm浸入50%辛硫磷100倍液10min。

  黑斑病 用50%甲基托布津1000倍药液浸种薯10min,或50%可湿性多菌灵1000倍药液浸种薯5min;用50%甲基托布津500~1000倍药液浸种苗10min。

  小地老虎 用2.5%敌百虫粉,每666.7m2喷2kg。

  黑绒金龟 用90%敌百虫0.5kg,加少量热水化开后,再加水5kg均匀地喷在50kg碾碎炒香的棉子饼、花生饼或麦麸上,拌匀后,傍晚顺垄洒在植株的周围,每亩5kg。

  蝼蛄与地老虎老龄幼虫 用90%的敌百虫粉50g,加少量水,拌入25kg~40kg鲜草(或菜叶),傍晚撒施诱杀。

  甘薯天蛾、斜纹夜蛾、卷叶虫 喷2.5%敌百虫粉,每666.7m22kg,喷药在傍晚进行。

  10 收获

  地温降到16℃~18℃,薯块停止膨大;9℃以下,会发生冷害。

地区10月下旬甘薯产量不再增加,留种的甘薯,10月中旬开始收获,霜降前收完,避免受到冷害。

选择无风晴暖天气的上午收,中午在田间晾晒,下午入窖。

当天不能入窖,必须覆盖,避免冻害。

注意轻刨、轻装、轻卸、避免受伤。

进行严格选择,剔除带病、破伤、受冻、受水浸的薯块,确保质量。

  11 贮藏技术

  11.1 窖址选择

  甘薯的窖址要选择避风向阳,排水良好和运输方便的地方。

根据地势、土质、水位高低不同,选择不同窖型。

地区的主要窖型有高温大屋窖、发券大窖、深井窖、棚窖、崖头窖。

  11.2 入窖

  甘薯入窖前,对窖消毒和清扫。

高温大屋窖和发券大窖采用石灰涂刷窖壁或每平方米用20g硫磺点燃熏蒸,窖底填干净细砂10cm厚,洞四周用麦穰或谷草围好,防湿保温。

崖头窖和井窖要刮土进新,清扫干净。

  11.3 贮藏期管理

  11.3.1 前期

  入窖20d为贮藏前期。

窖温达到18℃以上,开门窗、窖口和气眼,通风散热排湿,待窖温稳定在14℃~15℃时,逐渐关闭窖门、窖口和部分窗口。

  11.3.2 中期

  入窖后20d到次年2月上旬为贮藏中期。

注意保温防寒,把薯窖温度控制在12℃~14℃之间。

  11.3.3 后期

  2月上旬以后,气温上升,温度控制在11℃~13℃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