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小杨庄说明书.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98512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农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小杨庄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农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小杨庄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农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小杨庄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农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小杨庄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农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小杨庄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农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小杨庄说明书.docx

《新农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小杨庄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农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小杨庄说明书.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农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小杨庄说明书.docx

新农村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小杨庄说明书

迁安市菜园镇小杨庄新农村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概述

1.1规划背景

随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胜利闭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承前启后的综合性系统性概念,它不但涵盖了以往国家在处理城乡关系、解决“三农”问题方面的政策内容,而且还赋予其新时期的建设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既包括了路、电、水、气等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经济等社会事业建设,也包括了以农田、水利、科技等农业基础设施为主的产业能力建设;既包括了村容村貌环境整治,也包括了以村民自治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最终把农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对维护广大农村地区的社会经济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目前我国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初步具备了加大对农业和农村支持保护的条件和能力。

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必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我国已初步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的条件。

一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有了支持保护农业、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经济基础。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起点较高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出台了一系列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特别是一系列的惠农政策的实施和对农业的建设投资加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1.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5.《村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80—93)

6.《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0-2001)

7.《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8.《村镇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9.《河北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建设部[2000]36号)

10.《河北省村镇规划技术规定》(冀建乡[1995]220号)

11.《河北省新农村建设村庄规划编制导则》(冀建村[2006]425号)

12.《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指导意见》

13.《唐山市十一五规划》

14.《唐山市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

15.《迁安市城乡统筹规划》

17.《菜园镇总体规划(修编)2008》

1.3规划原则

(1)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

(2)综合考虑道路结构,功能分布,服务设施布局,建筑群体组合,绿化系统,空间与环境设计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

(3)坚持以节约资源、优化村镇布局建设为先的原则,合理利用土地,集约土地,做好农村的生态环境建设。

(4)坚持整治与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将土地整治工程、沼气池建设工程、农村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农村供水、供气、生态能源建设工程等项目结合起来,把原来分散的自然村落规划成中心村、基层村,引导分散居住需要建房的农户就近到规划的中心村、基层村建房。

(5)要坚持高标准建设,着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坚持以小康住宅、小康设施、小康环境建设为重点,搞好新农村建设。

3.3村庄建设期限与范围

1.建设期限:

近期规划:

2009—2014年

远期规划:

2014—2020年

远景规划:

2020年以后

2.规划范围:

根据小杨庄村现状和建设发展需要,划定村庄规划区范围:

南起现状河流,西侧到现状用地的万太公路,北到灵山公路,东至现状河流。

规划区总占地10.32公顷,其中建设用地占地9.47公顷,水域和其他用地占地0.85公顷。

第二章现状概况

2.1基本概况

蔡园镇位于燕山南麓,长城脚下,南靠重工业城市唐山市,河北省东北部,迁安市西北部,距京唐港80公里,东距海港城市秦皇岛100公里,西距津、京各200公里,距市区18.4千米,属京、津、唐、秦腹地。

蔡园镇面积53.46平方千米,人口2.40万人(2006年),辖26个行政村。

镇政府驻蔡园村,东南部与杨店子镇相接壤,东北部与马兰庄镇相连,西南部与大五里乡接壤,西北部毗邻新集镇和尹庄乡,交通便捷,距北京至秦皇岛高速公路出口10公里,往南15公里直达102国道,境内的卑水铁路、野兴公路纵贯南北。

小杨庄村位于蔡园镇镇政府所在地的西南部,东北相距2km,外交通便利,北有灵山公路,西有万太公路。

小杨庄村总户数146户,总人口522人,劳动力295人,总建设用地为8.4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61.88m²/人,全村耕地500亩,种植有花生、大豆、玉米的耕地约为160亩,速生林约为10亩。

村内现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人口机械增长率几乎为0‰,人口老龄化有明显上升的趋势。

小杨庄村现状建设用地的开发程度较高,村内主要为居住用地、农业用地、公建用地以及小杨庄村西部边缘的一处矿场堆场。

已建设的用地大多集中于村域范围内的中部,住宅大部分都是建于90年代末的坡顶砖混结构平房,新建住宅为一、二层砖混结构坡顶建筑,外墙贴瓷砖,围护的院墙大都以红砖砌筑而成,整个建筑风貌比较协调。

2.2历史沿革

1953年建蔡园乡,1958年属钢铁公社,1961年成立蔡园公社,1984年复乡,1992年建蔡园镇。

1997年,面积56.7平方千米,人口2.1万,辖蔡园、好树店、灵山、二郎庙、小杨庄、北小店、大杨庄、靠山、横山子、张家窑、北屯、蔡家洼、孟官营、小石岭、吴官营、王李庄、小杨庄、刘庄子、新庄、朱家庄、杨官营、玄安子、玄家洼、马官营、刘湾子、李庄子26个行政村。

2.3自然条件

现状村庄东面和南面有河流及水渠,现状村庄地势总体上平坦,微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渐倾,除几处坑地外地面坡度较大,坑地的与周边地区的高差在到12米以内;村庄相邻农田除很少的速生林外,绝大部分为种植大豆、花生、玉米的旱田,西南有一处露天厂。

地处温暖半湿润气候区,属大陆性季风型气候。

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闷热多雨,盛行东南风;秋季昼暖夜凉,温差较大;冬季寒冷少雪,盛行西北风。

年日照时数为2657.3小时;年平均气温为10.1℃,极端最高气温38.9℃,极端最低气温-28.2℃;历年平均无霜期172天;年平均降水量760.4㎜;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2.5m/s。

地处半山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土质贫瘠,多为厚层淋溶褐土。

西部有尖山,南部有灵山、横山。

地表水有西沙河和北部的北屯水库、南部的灵山水库、东部的吴官营水库。

沙河发源于镇域内郝树店村北,向南流进大五里乡境内。

地下水主要是风化裂隙和基岩裂隙水,其分布、储藏极不平衡,大部分地区水资源贫乏。

埋深一般在70—180m之间,单井出水量每小时20—60t。

2.4经济状况

小杨庄村域内没有可开发利用的矿产资源和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但有一处露天厂,第二产业的发展较快,第一、三产业都十分缓慢和有限,是一个以铁矿采选为主导产业,以农作物玉米、大豆、花生、核桃、板栗等种植业为主的农业主导型村庄,2007年全村总产值约1704万元,其中第二产业1192万元,第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为:

1:

6.6:

1.9,人均年纯收入9896元。

2.5建设情况

2.5.1建筑质量评价

小杨庄村多为一层村民住宅建筑,二层建筑零散分布在村子内部,分别为中部、西南角、西北角规划和围绕村委会等多处。

按照使用年限把建筑分为三个等级,建筑质量评价标准为:

一类建筑为近年建,质量好,结构完整,色彩比较协调,围护结构完整,20年内不需拆建,占总用地65%;二类建筑为10年内建成的,质量较好,结构较完整,10年内不需拆建,占总用地28.8%;三级为已建造多年,结构需要维护整修,占总用地6.2%。

现有住宅、行政办公、企业等建筑结构主要为砖混结构,坡屋顶形式、均带有院子或者辅助用房。

住宅建筑质量主要以一级和二级居多,三级的住宅建筑零星分布在村内且较少。

2.5.2现状用地情况

小杨庄村现状总建设用地8.45公顷,按现状户籍人口和暂住一年以上人口两项合计522人,人均建设用地161.88m²/人。

1.居住用地

现状居住用地共计7.78公顷,占建设用地82.67%,人均149.04平方米/人,其用地相对集中地分布在规划区的北、中部。

居住建筑建设时间长的多以农村传统的“大院套”式坡、瓦房住宅为主,近期建设的住房大多数保留坡屋顶。

村庄居住建筑大多为一层,大部分建筑质量较好,有多栋2层楼房,为砖混结构,建筑质量均为一类。

村庄的住房成套率和楼房比例比较低。

村内大部分居民都在自家的后院内种植蔬菜,前院用来停放自家车或者堆放杂物等。

依据调查,村内比较严重的问题是人畜没有分离,很多村民居住院落里都有牲畜圈,养猪或者养牛,还有的居民直接将牛放养在宅院的土路上,这种现象很多,使得原本就很窄小的道路变得更加不通畅,同时严重影响环境。

村内居住围墙没有经过统一的规划,高矮不一,形状各异,影响了道路的开发与建设。

2.公共配套设施用地

此类用地近年来没有明显增加,旧有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比较齐全。

村内现有的公共建筑大致有有村委会和两处个体的小卖店,都相距很近,早期村委会旁幼儿园目前已经停止使用,村委会的建筑质量较良好,为一层的坡平顶房,占地面积约为2300平方米,占建设用地2.7%,村内的两处个体商店均是附属于居住建筑内,没有独立的商业用地,主要提供一些基本的生活日杂和小食品,基本可以满足全村的需要,但是内部环境总体达不到卫生标准,商品数量也不多。

除此之外,村西入口新建有活动广场,硬化率很高,健身器械完善,绿化较好,可供村民休闲娱乐。

3.生产建设用地

村内目前只有一处二类工业用地,为矿石堆厂,位于村西处,占地面积为2600平方米,目前处于停产状态,村内没有其他农业生产设施用地。

4.道路广场用地

村内道路与广场用地共占地0.22公顷,占建设用地2.6%.村北有灵山公路,西有万太公路,目前村内已形成体系的道路有两条,一条为东西向村委会后面穿过的大约宽6米的水泥路,一条为东西向的入村路,从村委会的前院穿过,路面宽4米,路两侧有路灯及较窄的道路绿化带,这两条主要道路的使用情况良好,作为与外界联系和村内居民日常生活使用的主要干道,能够满足现状交通的通行,并且现状路面质量较好,道路平整。

规划地段内其他道路大部分均为水泥路,宽度在3米至4米不等,在新建住宅前有少部分土路,道路基本情况较好。

村庄西有活动广场,设有娱乐设施和体育设施,绿化较好,村民使用率较高。

2.5.3公用工程设施用地现状

根据调查,村内现无集中供水设施,村民取水都是靠自家打井,村民家中采用自挖污水井排水,村民的生活污水大多也为自然排放或是靠路边无处理的排放,有些直接泼洒在院内地面或者种植地里,雨水大部分靠边沟自然排放,村庄的排水管道化汇水面积率和污水处理率几乎为零,厕所多为旱厕和简易的茅厕,只有新建的住宅配有水冲式厕所;村庄有一个箱式变压器,分别在村庄的西面,生活用电量为20万KW/A;村民是以火炕、火炉、“土暖气”取暖为主;村内的通讯设施比较完善,电话普及率比较高,目前拥有电话的数量达到80-90%,有线电视的用户达到100%,太阳能使用率达到100%,在村内可以接收中央、省、市的无线广播和电视节目。

2.5.4现状问题综述

通过现场调研与研究,可以总结出如下四大问题,同时通过分析这些问题来指导小杨庄村的建设规划。

1.现状问题一:

居住问题。

村民各家宅基地面积普遍较大,屋前屋后拥有大面积的耕地,土地利用率低,人畜没有分离;规划中建议集中居住用地,缩小人均建设指标,采用退建还田的方式,适当的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牲畜的圈养远离居住用地,规范居住建筑的地方风貌特征,提升居住品味。

2.道路不通畅

经过调查发现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村中部。

村庄现有道路基本平整但有多出弯曲转折较多,行走不方便;因村西广场硬化较好,设施较齐全,但由于位置比较偏且位于万太公路下,利用率并不高,周边的环境需要加强。

3.排水设施不足

村庄雨水汉族要沿街自由排放,生活污水排放不畅,有的村民家里建有地下渗水井,可以方便的排水,但对环境有一定污染,不方便的主要是没有建设的居民,排水设施缺乏。

4.村庄绿化需要完善

村庄道路两侧的绿化部分实现绿化,但由于缺少规划,导致绿化杂乱无章,灌木和林木种植太随意,同时由于管理不善,绿化带内杂草丛生,也直接导致了绿化效果较差。

第三章村域规划

3.1对现状的SWOT分析

3.3.1优势(Strengths)

1)区位:

东北部距迁安市市区16KM,西部距蔡园镇镇区2KM,空间区位优势明显;

2)交通:

北部有灵山公路联系迁安市市区与蔡园镇镇区,西部有万太公路穿过村域,交通便捷;

3)产业:

蔡园镇铁矿资源的开采利用,为小杨庄的发展带来广阔前景;

3.1.2劣势(Weaknesses)

1)环境:

周边铁矿开采对本村的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粉尘、噪音、水污染、交通安全具有一定的危险;

2)基础设施:

村民庭院环境卫生较差,旱厕影响环境,没有开发利用清洁能源,没有垃圾处理场,排水设施不够完善;

3)文体设施:

文体活动设施不健全,村民文化活动缺乏;

4)产业:

发展水平较低,缺乏可持续发展,没有实现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5)“三节”:

节水、节地、节材方针没有得到很好贯彻,农田灌溉仍采用漫灌方式,农业机械闲置率较高。

3.1.3机遇(Opportunities)

1)产业:

“引入——拓展——深化”,依托蔡园镇铁矿资源的开采利用,可进行下游的服务产业的布局,包括居住、商业和其他产业等;

2)对外交通:

良好的对外交通条件,为本村的对外发展带来便利,可进一步带活运输业、种植业等的发展;

3.1.4挑战(Threats)

1)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产业特色如何突出和张显;

2)解决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矛盾;

3)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安置、集体土地转为国有土地以及农村土地流转等过程中存在的诸多挑战;

4)解决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节能减排、资源的回收再利用等之间的矛盾;

5)优化和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3.2发展目标

按照示范村建设“一年有起色、三年有成效、五年上台阶”的要求,2009年规划起步实施;2010—2013年全面推进建设;2014—2020年完善提高。

经过五年的努力,到2013年,将小杨庄村建设成唐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小康示范村。

3.2.1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在本规划期内,依靠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加速调整并完善一、二、三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基础,建立和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和深化三产业发展水平,使三个产业综合、全面发展、逐步建设成为迁安市一个新农村亮点,发展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并且能够成为蔡园镇发展后备力量,推动周边地区的进步与发展。

1)第一产业发展目标

依据村庄现状,规划近期在2009——2013年内,以发展速生林和传统农作物作为主要经济发展方向。

农业将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科技含量高和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及不断提高效益为中心,以大力发展速生林种植为产业发展重点,同时兼顾发展传统农作物、果蔬种植、板栗种植和核桃栽植等。

农田作业基本实现果蔬生产设施化程度提高,增加农技人员,提高农民的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农田标准化,无公害化绿色生产。

到2020年,基本建立均衡化的产业结构体系,高效的生产和优秀的管理体系,完善与健全农村的产业化市场模式,形成具有北方田园风光的生产基地。

2)第二产业发展目标

在2009——2013年内,结合村庄现状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主要发展以铁矿采选和矿石产品加工业为主,在村域的范围内选址规划集中的生产建设用地,通过政府、个人、外来企业的资金投入,以再投入、再开发和转型引资等方式,形成适合村庄发展的生产模式,安排村民就业。

同时合理开发村庄特有的产业资源,重点在铁矿石产品,速生林和绿色食品的深加工上下功夫,大力引进乡里、市里的企业落户。

3)第三产业发展目标

依据目前村庄的第三产业发展情况和村庄世纪,利用村庄的区位优势,规划在2009——2013年内,发展交通运输服务业,将矿石初级加工的产品和农副产品成规模的批发贩卖,利用价格差来实现第三产业产值增长,同时带动整个村庄的交通发展,为铁矿采选业等提供服务。

3.2.2社会、环境发展目标

1.社会发展目标

严格控制村庄内人口的自然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依据现状人口增长情况,规划期内村庄的人口增长严格控制在5‰以内,村庄内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外地人口的集聚,机械增长主要来自外来务工人员,但是据近几年村庄机械增长情况看几乎为零。

优先发展教育、文化、科技等事业,提高村民与居民的文化水平,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使得高中教育普及率达到70%,发展卫生保健和体育事业,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建立一所适当规模的诊所甚至医院,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不少于3人,病床不少于3张;完善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使社会综合保障覆盖率在近期内达到65%,远期内达到100%,在进一步搞好广播、电视等传媒信息业,使覆盖率达到100%。

2.环境建设发展目标

近期至2010年,人均居住面积18.0平方米,住房成套率40%,人均公建面积8.0平方米,电话普及率40部/百人,生活燃气普及率45%,人均用电量300KWH,自来水普及率50%,人均生活用水量100升/日,排水管道汇水面积率30%,村庄道路铺装率60%,绿化覆盖率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6.0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10%,垃圾无公害处理率40%。

远期至2020年,人均居住面积20.0平方米,住房成套率100%,人均公建面积10.0平方米,电话普及率40部/百人,生活燃气普及率100%,人均用电量500KWH,自来水普及率100%,人均生活用水量150升/日,排水管道汇水面积率60%,村庄道路铺装率100%,绿化覆盖率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污水集中处理率40%,垃圾无公害处理率80%。

3.3村庄产业发展模式及方法

村庄产业发展现状应包括:

村域产业分类,规模,设施状况,技术水平及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村庄产业发展是村庄建设的基础和动力。

1、农村产业发展的概况

村庄产业是村庄发展的主要支撑点,只有发展壮大了村庄经济才能真正的解决“三农问题”。

发展集体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靠保证,是实现“为民办事有实力”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为执政为民,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物质基础,更是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必须探索新路子,发展集体经济必须处理好与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关系。

2、村域产业经济发展现状

村庄的产业现在以铁矿采选和农业种植业为主,种植业多为留在村里的妇女和老人从事,能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村庄主要的劳动力均从事铁矿采选等简单工作,铁矿规模较大,且周边铁矿场较多,采选设施比较齐全,村庄有少量的村民从事运输,主要附着铁矿生产。

现今有集体经济主要来源就是村域内的铁矿场,且铁矿资源丰富,为村民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入,但铁矿的生产和采选对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和破坏,污染了一部分的河流和占用土地。

3、产业规划的机遇

随着迁安铁矿经济的开发建设、蔡园镇搬迁和灵山旅游区的发展,小杨庄村必将成旅游区边缘的停驻点,而便利的对外交通联系,丰富的资源优势必将会带来更多的人流消费机遇和产业发展创造机遇。

4、产业定位

蔡园镇东南部以铁矿采选为主导,交通运输为重点,以速生林种植为特色的绿色生态型的宜居文明新农村;

5、产业类型和布局

根据村庄特色和地理条件,小杨庄村规划有三种产业:

铁矿采选、速生林种植和农作物生产。

铁矿采选:

以村周边铁矿场采选为主要工作,主要位于村西部2km,菜园镇众多的铁矿主要为首钢等大型钢铁公司提供优质的矿石原料;另外围绕铁矿的生产主要进行交通运输和物流服务;

速生林种植:

位于村西的白杨林,实现村内闲置地进行速生林的种植,并种植一定面积的核桃林,实现就近就业和创收,也适合村庄现有的人口结构和生产方式;

农作物生产:

位于村周边旱地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主要是大豆、玉米、花生等;

其中铁矿采选和交通运输作为村庄主要经济。

农作物生产和速生林种植主要集中在村域的西部,沿灵山公路和万太公路两侧,速生林种植主要选择坡地、洼地、土质较差的地块,其余地块以农作物生产为主。

产业升级发展主要考虑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充分利用村庄远程教育点进行相关的采矿筛选和农业科技培训和教育,不断提高村民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

6、村庄集体主要经济支出的结构分析:

1、公共设施建设和维护支出:

公共设施建设支出主要用于道路建设、村庄绿化、河道整治、自来水建设、卫生设施建设、文化设施建设、电力设施建设、农田水利建设等,是村级集体经济支出中最大的项目。

2、组织运转支出:

组织运转支出主要用于村干部工资、村办公费用及其它开支。

3、社会福利与保障支出:

福利与保障支出主要用于“五保户”供养、最低生活保障、老年生活补助、医疗保险补助及其它。

4、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支出:

主要用于后续集体经济发展建设等。

村庄南部闲置用地不宜作为居住用地的原因:

1、村庄南部紧邻尾矿点,虽然尾矿已经废弃,但两者的距离在250米以内,位于采陷区影响范围内;

2、村庄南部紧邻河流,发展受到一定限制;

3、村庄南部的高压线制约了村庄的发展,将村庄一分为二,不利于村庄的发展,且村庄规模较小,分散发展容易形成“空心村”。

第四章村庄建设规划

4.1规划村庄性质

依据蔡园镇的社会与经济发展目标和2008年编制的《迁安市蔡园镇总体规划》及村庄建设现状实际等,通过对小杨庄村的SWOT分析与研究结合小杨庄发展来确定村庄的性质与职能定位:

小杨庄村的性质为:

是蔡园镇东南部以铁矿采选为主导,交通运输为重点,以速生林种植为特色的绿色生态型的宜居文明新农村;

4.2规划村庄规模

4.2.1人口规模

由于在2008年编制的《迁安市蔡园镇总体规划》中,小杨庄村已纳入蔡园镇镇区,故而小杨庄村的人口规模已经不能按照简单的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等传统计算方法,而是应该考虑整个蔡园镇新镇区的平衡。

2008年编制的《迁安市蔡园镇总体规划》中,远期到2020年人口达到20000人,根据蔡园镇镇区的居住用地面积与土地人口容量,推算人口与用地如下:

推算小杨庄村约需容纳人口510人。

4.2.2建设用地规模

规划建设用地:

规划建设用地9.74公顷。

其中高压走廊防护绿地0.94公顷,农林生产用地0.26公顷,建设用地总面积为8.8公顷;

4.2.3人均建设用地:

人口计算为:

Q=Q0(1+K)n+P

式中Q——总人口预测数(人);

Q0——总人口现状数(人);

K——规划期内人口的自然增长率(%);

P——规划期内人口的机械增长数(人);

n——规划期限(年);

则人口计算为

近期:

522(1+5.0‰)3+5=542人,取530人。

远期:

522(1+5‰)11-35=516人,取515人。

规划人均建设用地:

189.4平方米/人。

(注:

减除高压走廊防护绿地、农林生产用地等,人均建设用地为173.4平方米;按照院落空间折算,将院内的菜地和秸秆堆放做为折算,折算系数为0.4,院落的建筑面积为80平方米计,折算面积为32平米,则人均建设用地为141.4平方米,符合集约发展节约用地的原则。

4.3村庄用地选择与结构形态

村庄建设模式主要是集中发展形式,通过堆新技术和新能源的运用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节能减排,降低CO2的排放,减少污水、固体废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