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1 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A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9641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6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1 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A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1 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A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1 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A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1 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A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华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1 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A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1 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A卷.docx

《华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1 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A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1 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A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1 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A卷.docx

华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01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A卷

华师大版中考历史复习专题:

01中国境内的远古居民A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

1.(2分)(2016七上·靖江期中)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着猿的某些体质特征、能够打制粗糙石器的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地点在()

A.云南    

B.北京    

C.陕西    

D.浙江    

2.(2分)父系氏族取代母系氏族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B.血缘关系的改变    

C.财产继承权的改变    

D.私有财产的出现    

3.(2分)我国境内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4.(2分)(2016七上·平凉期中)参加以“寻找人类足迹”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的同学要到中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的遗址所在地,他们应该去()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西安半坡      

D.浙江余姚市    

5.(2分)2008年8月8日,北京奥运火炬传递最后一天的第一站设在北京市的周口店,原因是这里曾经有中国早期人类居住,请问已经发现的早期古人类中在周口店居住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6.(2分)(2016七上·临河期末)下列不符合山顶洞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一项是()

A.距今约三万年    

B.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C.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D.会人工取火    

7.(2分)(2018七下·云南月考)中华大地早期人类的代表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8.(2分)(2019七上·渭滨月考)科学证明,人类是从古猿进化而来的。

在这个进化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因素是()

A.使用火    

B.直立行走    

C.制造和使用工具    

D.使用文字    

9.(2分)(2016七上·长丰期末)《周易》: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这段话可能反映了下列哪一种历史现象()

A.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粟    

B.河姆渡原始居民饲养水牛    

C.半坡居民过上定居生活    

D.河姆渡居民使用黑陶    

10.(2分)(2018七上·深圳月考)已经出现贫富分化和私有财产的是()

A.山顶洞人    

B.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C.河姆渡氏族    

D.半坡氏族    

11.(2分)(2019七上·嘉陵期中)我国境内目前己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

A.300万年    

B.200万年    

C.170万年    

D.70~20万年    

12.(2分)(2019七上·韶关期中)下列是我国从原始社会到文明社会的使用工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打制石器   ②铁农具   ③磨制石器   ④青铜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④③②    

13.(2分)一个欧洲旅游团队要参观我国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应该去____()

A.北京西南周口店    

B.浙江余姚河姆渡镇    

C.陕西西安半坡村    

D.云南元谋县    

14.(2分)(2019·福建)若要了解史前时期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的历史,最可信的证据是其遗址上发现的()

A.木器    

B.彩色陶器    

C.石器    

D.炭化稻谷    

15.(2分)(2019七上·台安月考)下列远古人类,还不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16.(2分)(2019七上·西安期中)1929年,青年学者裴文中发自周口店的电报称:

“顷得一头骨,极完整,颇似人。

”后来这一头骨被证实是我国某古人类的化石,这一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河姆渡人    

17.(2分)若以“北京地区的原始人群”为题开展综合社会实践活动,你认为最可靠的证据来源应该是()

A.记载北京地区的史学著作    

B.周口店猿人遗址考古发掘    

C.近现代学者们的研究论述    

D.关于北京地区的古史传说    

18.(2分)下列我国已经发现的远古人类,按时间顺序离我们最近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原始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9.(2分)(2020七上·西安期末)下列哪个遗址考古发现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证据()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人遗址    

D.河姆渡遗址    

20.(2分)(2017七上·辽阳月考)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北京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1.(2分)(2017七上·丰县月考)十一黄金周期间,七年级

(1)班学生在北京旅游时看到下图参观指示牌。

如果他们想探究“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他们首选参观的古人类应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2.(2分)(2017·深圳)北京人遗址是研究远古人类的宝贵资料。

图中北京人遗址所在位置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3.(2分)(2017七·滨海期末)为感知170万年前的生活,寻找远古人类的足迹,中考结束后,小刚准备和同学一起去参观我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什么地方?

A.北京    

B.陕西    

C.云南    

D.河南    

24.(2分)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多),人民不胜(承受不住)禽兽虫蛇(的迫害)”,这种情况决定了远古居民最恰当的选择是()

A.学会制造工具,抵御野兽    

B.住在山洞里,躲避虫蛇    

C.懂得用天然火,追逐野兽    

D.过群居生活,共同生存    

25.(2分)(2017七上·费县月考)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    

C.大一统时代的到来    

D.国家的分裂与民族汇聚    

26.(2分)请先在各图标号下面的括号内填上图名,然后填出目前已知的我国境内最早懂人工取火的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现代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7.(2分)(2017七上·惠安月考)在人类历史的进化过程中,制度的改革、生产工具的发明、文化的出现等等都是人类进步的表现。

以下事物所代表的时期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嵌绿松石的铜牌   ②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③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④北京人头像复原图  ⑤商代铜爵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②    

C.④③②①⑤    

D.④③②⑤①    

28.(2分)(2018七上·罗湖期末)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

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A.人工取火的发明    

B.饲养水平的提高    

C.建房技术的进步    

D.生产工具的改进    

29.(2分)(2017八上·滕州月考)劳动创造了人类,人类在不同的历史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②④③    

D.④①②③    

30.(2分)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D.过着群居生活    

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91分)

31.(15分)(2017七上·德州期中)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一个友好国家的历史文化教育考察团要来我们中国实地考察,请你当一名小导游,向客人们介绍一下我们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吧!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惟有我先。

——孙中山

(1)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你知道他们参观考察的第一站是哪一地方远古人类的遗址吗?

(2)在第二站中,他们参观了材料二遗迹,他们参观的该原始居民遗址的名称是什么?

该原始居民最早培植了什么农作物促进了农业文明的发展?

他们居住的房屋样式被称为什么?

(3)在第三站中,他们瞻仰了材料三中“轩辕”帝的陵墓,“轩辕”指的是谁?

你知道他有哪些贡献吗?

32.(15分)(2016七上·平凉期中)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

材料二: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

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

阅读材料回答:

  

(1)

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的环境下,北京人只有过什么样的生活?

(2)

材料二证明了什么?

它所证明的事实有什么意义?

(3)

材料三反映了原始社会人们生活的一个什么重大变化?

33.(25分)材料一:

“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

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

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请回答:

(1)两则材料与哪一传说中的人物有关?

(2)根据你现在所掌握的知识,请指出“建此伟业”指的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与哪个事件有关?

(4)这两则材料都反映了对这个人物什么样的情感?

34.(15分)(2016七上·南宁期中)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历史知识浩如烟海。

某班级开展课外学史的活动,同学们采取了下面三种方式搜集了一些资料,邀你共同探究:

【方式一:

图片学史】某兴趣小组在活动探究时搜集到下列图片,请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这次探究活动。

【方式二:

新闻学史】

新华网报道:

“三月三,拜轩辕”2015年4月21日,河南省新郑市举行盛大的拜祖活动。

表达中华儿女对祖先的缅怀和共谋国家繁荣昌盛的心愿.

【方式三:

成语学史】

成语“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典故: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一场战役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四十万赵军被俘,绝大部分被坑杀后。

用来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1)

从图一中的远古人类头部复原图看出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那么这是什么人?

他们生活的年代大约是什么时候?

(2)

图二我们称这是什么式样的房子?

这种房子有哪些优点?

它是哪一原始居民建造并居住的?

(3)

图三中首先称霸的是谁?

诸侯们为取得优势,以什么名义进行征战?

(4)

方式二中的“轩辕”指的是谁?

因为“轩辕”为中华文明发展做出的贡献,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5)

材料中的方式三战役指的是哪场战役?

战国时期发生这么多战争,怎样评价这些战争?

35.(21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清晨,一缕阳光洒在北京人住的山洞中,新的一天开始了……一个北京人回头看了看身后燃烧着的火堆,又加上一把干柴,便去洞外清澈的河水里洗了脸。

随后,他和一些北京人去采集野果。

一个北京人发现了三只正在觅食的野兽……拿着木棍和尖状器的壮士们冲向野兽,惨叫声顿时覆盖了整个森林。

最后,有几个北京人被咬死了,三只凶猛的野兽全部倒在了地上。

他们把猎物拖回了洞中,等待很久的同伴高声地吼了起来,把野兽扔进火堆。

(1)

北京人在“洞外清澈的河水里”看到自己的模样是怎样的?

根据材料,判断北京人已能使用火的证据是什么?

为什么说“学会用火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2)

根据材料,归纳北京人是怎样生活的。

他们使用的生产工具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共30题;共6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16-1、

17-1、

18-1、

19-1、

20-1、

21-1、

22-1、

23-1、

24-1、

25-1、

26-1、

27-1、

28-1、

29-1、

30-1、

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91分)

31-1、

31-2、

31-3、

32-1、

32-2、

32-3、

33-1、

33-2、

33-3、

33-4、

34-1、

34-2、

34-3、

34-4、

34-5、

35-1、

35-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