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9476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4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合肥市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合肥市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合肥市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合肥市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肥市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

《合肥市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肥市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合肥市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docx

合肥市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

合肥市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物理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暑假的时候小红去北湖游玩,见到一番美景便做了一首打油诗:

“北湖景色真是美,水映白塔与云朵,鱼游树与云朵间,天鹅也要入画卷。

”诗中所描述的这些景象中距离水面最远的是()

A.水中的白云

B.游动的鱼

C.绿树倒影

D.岸边的白塔

2.小明想鉴别家中的大豆油是否为地沟油.他找来一支量程为﹣15℃~100℃的温度计,并查得两种物质的相关资料如下表所示,他设计了两种鉴别方案:

方案一:

测定这种油的沸点来鉴别;方案二:

测定这种油的凝固点来鉴别.则:

()

A.只能采用方案一

B.两种方案都可行

C.只能采用方案二

D.两种方案均不可行

3.图所示的光学现象中,下列的描述或解释错误的是  ()

A.图(a)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B.图(b)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老花眼

C.图(c)中,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赤、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图(d)中,漫反射的光线尽管杂乱无章,但每条光线仍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对诗句“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前一句是以竹排为参照物来表示青山在运动

B.前一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来表示竹排在运动

C.后一句是以青山为参照物来表示两岸在运动

D.后一句是以两岸为参照物来表示青山在运动

5.关于物理量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有精密的测量仪器,认真测量,可避免误差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C.在测量中,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可以避免

D.零刻度已磨损的刻度尺不能用来测长度

6.控制噪声是城市环保的主要项目之一,以下措施不能达到减弱噪声目的是

A.在摩托车内燃机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

B.机场工作人员佩戴有耳罩的头盔

C.街头设置噪声监测仪

D.高架道路两侧建起透明板墙

7.美丽的南湖公园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在公园里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A.凉亭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

B.杨柳成荫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射灯发出的红色光柱是红外线

D.从不同的方向能看到荷花是镜面反射现象

8.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清明时节雨纷纷”,雨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B.“一朝秋暮露成霜”,霜的形成需要吸热

C.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

D.烧开水时冒出的“白气”本质上就是水蒸气

9.甲、乙两辆小车同时、同地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经过5秒,两车相距

A.一定是0.25米

B.可能是0.5米

C.可能是0.75米

D.一定是1米

10.刻舟求剑是出自《律诗春秋•察今》吕不韦记述的一则寓言故事.在这则寓言故事中,主人公找不到河中的剑,是因为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自己乘坐的船

B.河中的水

C.掉到水里的剑

D.河岸

11.如图所示,物体S经透镜L在光屏M上成清晰的像,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透镜L对光一定有会聚作用

B.光屏上得到的像一定是倒立的

C.透镜L不动,物体S远离透镜,则光屏M也应远离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

D.若透镜不动,将物体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光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

12.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所测物块的长度,应记录为

A.21cm

B.2.1cm

C.21.0cm

D.2.10cm

二、多选题

13.在物理学中对声音的特征的描述有“响度、音调、音色”这些词,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我这破锣似的喉咙,怕唱不好”,形容发出的声音音色太差

B.“这个蚊子飞来飞去,吵死了”,形容发出的声音响度大

C.“他音起得太高,我唱不上去”,这里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太高

D.“震耳欲聋”指的是声音响度大

14.夏天为避暑,降低室内的温度,下列说法不可行的是

A.室内安装电风扇进行降温

B.在室内放置大冰块

C.把放在室内的冰箱门打开

D.将致冷空调正确安装并使用

三、填空题

15.甲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甲、乙两物体通过600m的路程都用了1min,则甲物体的速度为_______m/s;乙物体的最大速度比甲物体的速度_______,甲物体的速度比乙物体的最小速度_______,甲物体的速度与乙物体在这段路程上的_______速度相等.

16.甲昆虫在飞行过程中翅膀每秒振动640次,乙昆虫的翅膀5s振动60次,丙昆虫的翅膀每分钟振动7800次,丙昆虫翅膀振动的频率是________,用于预报地震、台风的声波与_____昆虫翅膀振动发出的声波一样。

17.浩瀚的星空,天体之间相距遥远,例如,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AU),1AU=1.46乘10的11次方米,若不考虑地球大气层等因素对太阳光传播过程的影响,那么,你每天接受到的太阳光大约是________秒前从太阳上发出的。

18.如图所示是长笛发声时的波形图,长笛发声是由振动产生的,由图象可知,长笛发出的声音属于_____(噪声/乐音),人们一听就能判断是长笛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_____不同.

19.如图甲所示,光通过三棱镜后向_____(选填“顶点”或“底边”)偏折.如图乙和丙是两种透镜,可近似看作三棱镜和玻璃块的不同组合装置,由图可以看出,凸透镜对光有_____作用,凹透镜对光有_____作用.

20.夏天,很多同学喜欢喝冷饮,往饮料里面加冰,这利用的是冰块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_______热(填“吸”或“放”)。

四、实验题

21.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便于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_____(选填“前”或“后”)侧观察,直至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_____(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换法”)

22.小敏用如图甲的实验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为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

(2)实验过程中,看到烧杯上方出现的大量“白气”是水蒸气____(填物态变化)的结果,该过程中要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水的沸点为____℃。

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4)水沸腾时水中气泡的情形为图丙中的____(选填“A”或“B”)。

23.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让一束光贴着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

入射角/度

反射角/度

20

70

45

45

60

30

(1)实验中纸板的作用是_____(写出一个即可)实验中,能在平面镜中看到光线,实际上是_____。

(2)上表是小明同学某次实验记录的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发现与光的反射定律不符,则可能的原因_____。

(3)请写出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的方法_______。

24.小阳是一个非常爱思考爱动手实验的同学,他将向同学们展示自己制作的多用途手电筒,如图所示,AB处是可插入胶片、图片的小插口,CD、EF是可左右伸缩的套筒,DF处装入凸透镜。

①当手电筒先作照明用时,调节套筒,使灯泡灯丝处于凸透镜的_____位置,射出平行光;

②在此基础上,作幻灯机使用时,在AB处插入幻灯片,接下来应把套筒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前方屏幕上观察到_____(填“倒立”或“正立”)、放大的实像,

③为了让坐在不同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所成的像,前方应选_____(填“玻璃镜面”或“白色墙面”)作为屏幕。

要想让屏幕上的像更大些,小阳应将手电筒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屏幕,且套筒应_____(选填“前伸”或“后缩”)一些。

④请你再动脑思考指出该手电筒另外一项不同的用途:

_____。

25.用水、玻璃瓶和带有细玻璃管的橡胶塞制成了如图所示的两个装置。

(1)要探究大气压随高度的变化应选择如图_____(选填“甲”或“乙”)所示装置,若该装置的高度不断升高,其玻璃管中液面将_____。

(2)另一装置可用于探究_____。

26.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

(1)小兰实验时,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摆放的位置如图所示,其中明显需要调整___的高度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f=10cm,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__________(选填“靠近凸透镜的方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直到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所成像的特点是_________像(请把像的特点写全面).

(2)实验时,小兰不小心用手指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这时_____(选填“会”或“不会”)在光屏上成指尖的像.

(3)小兰进一步进行研究,她把凸透镜换成焦距为5cm的,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才能使烛焰的像变得清晰,像的大小将变_________.

27.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危急情况,司机常要紧急刹车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的距离叫做停车距离,停车距离等于反应距离加上制动距离(注:

反应距离是指司机发现情况到踩下刹车这段时间内汽车的行驶距离:

制动距离是指踩下刹车后汽车在路面上滑行的距离)

下表是司机驾驶小汽车时,在水平、干燥的沥青路面上以不同速度行驶时的统计数据.

速度

(千米/时)

反应距离

(米)

制动距离

(米)

停车距离

(米)

20

4

2

6

40

8

8

16

80

16

32

48

100

20

50

70

(1)请利用表中数据,在坐标图中用平滑曲线绘出制动距离随速度变化的曲线.(_______)

(2)请得出停车距离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8.从南京到上海的K1158次快速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表一所示,从南京到上海的67013次高速动车时刻表如表二所示.

(1)由南京到上海,乘坐G7013次高速动车比K1158次快速列车节省的时间为多少小时?

(2)求G7013次高速动车由南京开往上海的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少千米/时?

(3)G7013以50m/s的平均速度通过全长为3000米的大桥,列车全部通过桥所用的时间为多少秒?

(列车长为150m)

六、作图题

29.如图所示,一块平面镜置于O处,恰能使光线AO被平面镜反射后照亮墙壁上的B点,请用作图的方法确定平面镜的位置.

30.已知入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

(______)

31.人眼看到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发生弯折(如图甲),请在图乙中法线两侧画出能正确说明产生这一现象原因的一条入射光线及对应折射光线_____.

七、综合题

32.随着我市北园高架桥的建成,我市市区尤其是北部的道路交通状况及城市面貌也有了巨大的提升和改变.如图所示,北园高架桥东起二环东路,向西跨过济齐路落地,全程约12km,某辆小货车,请计算并回答:

(1)图中北园高架桥路面上标有80的含义是什么?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该车跑完全程,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