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规划南京定位特大城市的思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3391405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85.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三角规划南京定位特大城市的思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长三角规划南京定位特大城市的思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长三角规划南京定位特大城市的思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长三角规划南京定位特大城市的思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长三角规划南京定位特大城市的思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三角规划南京定位特大城市的思考.docx

《长三角规划南京定位特大城市的思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三角规划南京定位特大城市的思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三角规划南京定位特大城市的思考.docx

长三角规划南京定位特大城市的思考

长三角规划南京定位特大城市的思考

“一核五圈四带”定格局江苏仅9市入围长三角规划

今天,《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在发改委网站全文发布,规划要求江浙沪皖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协同工作机制,将长三角城市群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在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范围内,由以上海为核心、共包括66个大中小城市,江苏省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入围长三角城市群。

规划提出,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发挥上海龙头带动的核心作用和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交通运输网络培育形成多级多类发展轴线,推动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的同城化发展,强化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的聚合发展,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提升上海全球城市功能。

按照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要求,加快提升上海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发挥浦东新区引领作用,推动非核心功能疏解,推进与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等周边城市协同发展,引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服务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能力。

——促进五个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南京都市圈。

包括南京、镇江、扬州三市。

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辐射带动淮安等市发展,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和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

——杭州都市圈。

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市。

发挥创业创新优势,培育发展信息经济等新业态新引擎,加快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湖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合肥都市圈。

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

发挥在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中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和创新资源富集优势,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融合发展,提升合肥辐射带动功能,打造区域增长新引擎。

——苏锡常都市圈。

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三市。

全面强化与上海的功能对接与互动,加快推进沪苏通、锡常泰跨江融合发展。

建设苏州工业园国家开放创新综合试验区,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推进开发区城市功能改造,加快生态空间修复和城镇空间重塑,提升区域发展品质和形象。

——宁波都市圈。

包括宁波、舟山、台州三市。

高起点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宁波港口经济圈、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

高效整合三地海港资源和平台,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枢纽港、国际航运服务基地和国际贸易物流中心,形成长江经济带龙头龙眼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

——促进四条发展带聚合发展:

——沪宁合杭甬发展带。

依托沪汉蓉、沪杭甬通道,发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优势,积极发展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成为长三角城市群吸聚最高端要素、汇集最优秀人才、实现最高产业发展质量的中枢发展带,辐射带动长江经济带和中西部地区发展。

——沿江发展带。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打造沿江综合交通走廊,促进长江岸线有序利用和江海联运港口优化布局,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打造引领长江经济带临港制造和航运物流业发展的龙头地区,推动跨江联动和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基地,增强对长江中游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沿海发展带。

坚持陆海统筹,协调推进海洋空间开发利用、陆源污染防治与海洋生态保护。

合理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积极培育临港制造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海洋服务业和特色农渔业,推进江海联运建设,打造港航物流、重化工和能源基地,有序推进滨海生态城镇建设,加快建设浙江海洋经济示范区和通州湾江海联动开发示范区,打造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海洋经济发展带,辐射带动苏皖北部、浙江西南部地区经济全面发展。

——沪杭金发展带。

依托沪昆通道,连接上海、嘉兴、杭州、金华等城市,发挥开放程度高和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为重点,打造海陆双向开放高地,建设以高技术产业和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综合发展带,统筹环杭州湾地区产业布局,加强与衢州、丽水等地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提升对江西等中部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在交通上,《规划》要求依托国家综合运输大通道,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长江黄金水道为主通道的多层次综合交通网络。

规划建设上海—南通—泰州—南京—合肥铁路,加快建设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提升上海虹桥、杭州、南京等枢纽机场能力,强化南京、杭州等城市轨道交通网。

规划提出,依托沪汉蓉、沪杭甬通道,发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优势,积极发展服务经济和创新经济,集中打造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创新节点。

同时支持上海、南京、苏州等城市建设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长三角新规划:

上海是“超大城市”,南京是“特大城市”,凭啥杭州只是“大城市”?

杭州人这几天有点郁闷。

郁闷的原因是:

刚刚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里,上海是唯一的“超大城市”,南京是唯一的“特大城市”,而杭州却只是“大城市”。

对于上海的超大城市名号,没人会有意见。

但同样是发达省份的省会,凭什么南京就是特大城市?

杭州人难免会觉得没面子、不公平,仿佛低人一等。

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规划。

长三角城市群以上海为核心,涉及江浙沪皖三省一市的大部分地区。

国土面积21.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地区生产总值12.67万亿元,总人口1.5亿人,分别约占全国的2.2%、18.5%、11.0%。

长三角城市群阵容十分强大,包括26座地级以上城市。

如果算上县级市,则一共有1座超大城市、1座特大城市、13座大城市、9座中等城市和42座小城市。

好了。

杭州人的问题又来了——凭什么杭州只是那十三分之一的大城市?

杭州人的质疑是有道理的,也是有底气的。

他们可以自豪地拿出GDP来一比高下。

2015年,杭州市的GDP首次突破1万亿大关,达到10053.6亿元,成为中国大陆第十个GDP过亿的城市。

而南京去年的GDP为9720.77亿元,虽然紧随杭州排在第11位,但毕竟不如杭州。

不过,如果以GDP来算,苏州比杭州还要冤。

苏州去年的GDP总量为14504.07亿元,比杭州、南京都多了一大截。

它在全国城市GDP榜单中名列第7,位于北上广深四座一线城市,以及天津、重庆两座直辖市之后。

看来比GDP行不通,如果非要这样算,江苏都不用派出省会南京,直接派出“小弟”苏州都可以把杭州“秒掉”。

DT君只好又帮杭州朋友动了一把歪脑筋:

既然是比“大”,那就干脆比谁的地盘大吧。

作为浙江面积最大的城市,杭州以超过1.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碾压了只有六千多平方公里的南京。

而且不仅碾压了南京,杭州还碾压了同样只有六千多平方公里的超大城市上海,以及长三角GDP第二高的苏州。

可惜杭州再次空欢喜一场。

江苏面积最大的城市盐城以微弱的领先在面积上超过了杭州。

如果要以面积论英雄,南京还是不用自己出手,只要派出手下的小弟盐城就可以搞定杭州。

更令杭州接受不了的可能是,盐城的GDP都没有进入长三角城市TOP10。

其实,以面积论大小是挺可笑的(尽管我们还是会为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领土自豪)。

并且对于城市来说,更有指征意义的不是整体的市域面积,而是建成区面积等指标。

说完经济和面积,我们再来看看人口。

其实《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就是以人口划分城市规模的。

在2014年之前,中国并没有超大城市的概念,最大的城市也就被称为特大城市;而且当时特大城市的达标标准只有100万人口。

2014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用人口数量将城市划分为五种:

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具体标准见上图)。

这次的长三角规划中,南京因为人口超过500万而称为特大城市,杭州和苏州、合肥人口达到300万以上,被划入1型大城市。

说到这里杭州人肯定又有疑问了:

杭州怎么可能没有500万人口?

杭州的人口确实远远超过500万,而实际上长三角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的城市至少有12座(2014年数据)。

那么为什么这些城市里只有南京是特大城市呢?

官方划分城市规模所用的人口指标为:

城区常住人口。

官方对城区的定义是:

城区是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

按照DT君的大致理解,首先县和县级市的人口首先是不算城区的。

杭州虽然面积大,但下辖了两个县和两个县级市,除去这些,杭州的面积才4876平方公里,人口为712万。

苏州虽然常住人口超过千万,但很多是在其下辖的昆山、太仓等县级市。

南京则不同,南京只有市辖区,最后的两个县高淳和溧水也在2013年被撤销。

所以南京的822万人,是实实在在的市辖区常住人口。

此外,按照DT君对官方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理解,农业人口肯定是被排除在城区人口之外,城市化程度不高的乡镇也应该被排除在外。

虽然杭州和苏州的市辖区常住人口也超过了500万,但是去除上述人口后,就可能达不到500万的标准了。

是不是有点绕?

DT君的意识就是:

南京除了没有“县”,它的城镇化率也是苏杭难以比拟的。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南京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比上海还高一大截,而苏州只有34%。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南京也比苏杭高。

所以从总体上,南京确实比苏杭更加城市化。

南京定位为特大城市后,有什么好处呢?

南京财经大学教授胡荣华告诉南京晨报记者,“首先,经济发展空间会得到提升,作为长三角的特大城市肯定会受到政策扶持的影响,其中很关键的就是用地等”。

长三角发展规划中,提出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一核指的就是上海这个核心,五圈指的是五个城市圈,四带指的是四条发展带。

(详见下图)。

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所以,城市发展的好不好,还是居住在这里的人最有发言权。

杭州没必要为不是特大城市而郁闷,南京也没什么好因为是特大城市就感觉高人一等。

DT君最后拿两组老百姓体会最深的数据,来给你们打个分。

第一个是空气质量。

环保部最新发布的《2015中国环境质量公报》显示,从全年的空气质量来说,南京稍逊于杭州。

另一组数据是高德地图的城市拥堵数据。

在被统计到的长三角城市里,杭州在高峰时期的行车速度最慢,时速只有21.19公里,南京处于中游,无锡和南通的交通状况最好。

所以,你们还是赶紧先把交通、环境搞搞好吧。

参考资料: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2015中国环境质量公报》、《2015年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等

附文:

为何南京定位长三角唯一特大城市,而杭州是大城市?

城市规模定位:

南京为“特大城市”,杭州宁波是“大城市”

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在城市规模等级上,南京被定位为“特大城市”,它也是长三角城市群26个成员城市中,唯一的特大城市(上海是“超大城市”)。

杭州与宁波是“大城市”,所不同的是,杭州与合肥、苏州一道为“Ⅰ型大城市”,宁波则与无锡、南通、常州、绍兴、芜湖、盐城、扬州、泰州、台州一同为“Ⅱ型大城市”。

《规划》显示,其划分标准是城区常住人口:

300万~500万人的城市为Ⅰ型大城市,100万~300万人的城市为Ⅱ型大城市;500万~1000万人的城市为特大城市;1000万人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而如果按照市域常住人口计,2014年杭州的常住人口为889万,超过了南京的822万。

换言之,同为省会的杭州之所以在城市规模上“输给”南京,是因为其下辖的县市区中,有4个县市的常住人口按规定并不计算在内;南京则不同,它下辖的全是市辖区。

类似的例子还有苏州,它的市域常住人口达1059万,但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四个县级市的人口不能计算在内。

这样的城市规模定位,并非长三角城市群规划首次提出,其依据是国务院2014年11月印发的《关于调整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的通知》。

该《通知》对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进行了调整,明确了新的城市规模划分标准,以城区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将城市划分为五类七档: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其中20万以上50万以下的为Ⅰ型小城市,20万以下的为Ⅱ型小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上100万以下的城市为中等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城市为大城市,其中300万以上500万以下的为Ⅰ型大城市,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为Ⅱ型大城市;

城区常住人口5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的城市为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城市为超大城市。

(“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与原有城市规模划分标准相比,新标准有四点重要调整:

一是城市类型由四类变为五类,增设了超大城市。

二是将小城市和大城市分别划分为两档,细分小城市主要为满足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细分大城市主要是实施人口分类管理的需要。

三是人口规模的上下限普遍提高。

小城市人口上限由20万提高到50万,中等城市的上下限分别由20万、50万提高到50万、100万,大城市的上下限分别由50万、100万提高到100万、500万,特大城市下限由100万提高到500万。

四是将统计口径界定为城区常住人口。

城区是指在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区、市政府驻地的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民委员会所辖区域和其他区域。

常住人口包括:

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且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南京、杭州、宁波3大都市圈的定位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提出,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构建“一核五圈四带”的网络化空间格局。

其中,“一核”是指上海,“五圈”是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宁波都市圈,“四带”是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以及沪杭金发展带。

这意味着,南京、杭州、宁波3个副省级城市在注重自身发展之外,还要充分发挥其作为区域龙头的带动与辐射作用。

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3市。

《规划》要求,提升南京中心城市功能,加快建设南京江北新区,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辐射带动淮安等市发展,促进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和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

从中可以看出,尽管江苏淮安等城市未能入围长三角城市群,但南京都市圈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缺憾”,同时,南京都市圈与合肥等安徽城市素来关系密切,与合肥都市圈融合发展,亦是题中之义。

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四市。

《规划》要求其发挥创业创新优势,培育发展信息经济等新业态新引擎,加快建设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湖州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杭州都市圈成型之初,是指以杭州市区为极核,湖州、嘉兴、绍兴3市市区为副中心,包括杭州市域5县市(富阳、桐庐、淳安、建德、临安)和嘉兴的海宁、桐乡,湖州的德清、安吉,以及绍兴的绍兴县、诸暨6个与杭州相邻县市的圈层状区域。

之后随着富阳与绍兴县的撤县设区,略有调整。

此次长三角城市群规划的出台,意味着杭州都市圈已扩至4城市全境。

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舟山、台州三市。

《规划》提出,其要高起点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江海联运服务中心、宁波港口经济圈、台州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

高效整合三地海港资源和平台,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综合枢纽港、国际航运服务基地和国际贸易物流中心,形成长江经济带龙头龙眼和“一带一路”战略支点。

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对宁波都市圈明确具体范围。

此前,关于宁波都市圈范围的说法,主要有二:

一是宁波市辖区与余姚、慈溪、奉化、象山、宁海等县市,以及舟山全域;二是浙东经济合作区,即宁波、台州、绍兴、舟山、嘉兴等浙东5市。

此外,从《规划》中也可看出,与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不同的是,宁波都市圈最大的“王牌”是港口资源。

中央对3大城市的功能定位

事实上,《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对南京、杭州、宁波3座城市寄予的厚望,很大程度上是其自身城市功能定位与资源禀赋的体现。

《国务院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可以看作是中央对一个城市所起的重要作用的定调。

城乡规划法规定,直辖市、省会城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城市,其总体规划必须上报国务院批复。

其中,“国务院确定的城市”一般是指计划单列市、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人口超过100万,以及国务院认为重要的城市。

澎湃新闻检索中国政府网发现,国务院对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是在1995年1月。

该批复对南京的定位是:

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不过,当时国务院同意的是修订后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1991年~2010年)》,而之后经过新一轮修编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年~2020年)》,已将“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这一定位调整为“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今年1月11日,国务院对浙江省报请审批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作出批复,原则同意《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2016年修订)》。

批复对杭州的定位是“浙江省省会和全省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并要求杭州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和美丽中国先行区。

2007年2月,国务院曾作出批复,原则同意《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年-2020年)》。

当时的批复称,杭州是浙江省省会和经济、文化、科教中心,长江三角洲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要逐步把杭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设施完善、生态良好,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比较两个批复,可以发现,杭州的城市发展定位,新增了“美丽中国先行区”这一提法。

值得注意的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定位,其中之一是“美丽中国建设示范区”。

计划单列市宁波的城市总体规划——《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2015年修订)》去年3月获国务院批复原则同意。

国务院在批复中对宁波的定位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港口城市、长江三角洲南翼经济中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要求其逐步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南京定位特大城市系长三角规划最大误读︱

据说,《长三角城市群规划》一公布,南京人的微信朋友圈立即被喜讯刷爆!

据说,喜讯是这样的:

南京被国家定位为特大城市,地位仅次于上海……

喜讯是南京媒体爆出来的。

很遗憾,这是一次巨大的误读。

 

确实,国家发改委在6月3日正式公布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

全文3万多字,「定位」这个词一共出现了6次,但没有一次是单独用于描述南京的。

那么,为什么南京媒体纷纷地说「南京被定位为特大城市」呢?

原因是规划文件中有一张表格,将「城区常住人口」作为划分标准,把上海列为「超大城市」,把南京列为「特大城市」,把杭州、合肥和苏州列为「Ⅰ型大城市」。

这张表格,出现在第一章《规划背景》的第二节《发展基础》中。

很显然,规划文件中所指的「特大城市」,是对南京现状的描述。

但是,南京媒体所用的「定位」这个词,所暗示的是对南京未来的描述。

你看懂了吧,南京媒体恐怕是偷换了概念。

如果非要用人口来评判一座城市的地位,未来的南京未必占优势:

按照《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2014年南京的「市域常住人口」就少于苏州和杭州;预测到2020年或2030年,南京的「市域常住人口」仍然少于苏州,只是略高于合肥和杭州。

那么,规划文件是怎么描述南京的未来?

整份文件一共出现了33次「南京」这个词,但还是很遗憾,仍然没有一次是单独描述南京的。

也就是说,《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并没有对南京做出任何高于杭州或合肥的单独定位。

规划文件在第三章中这样定位长三角城市群的未来:

「一核五圈四带」。

其中,「一核」当然是上海,「五圈」是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合肥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宁波都市圈。

规划文件在第五章中描述未来的交通网络时,也是说「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

也就是说,整份规划文件一直在强调上海是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但没有任何一句话把南京描述成「地位仅次于上海」。

如果一定要说「地位」,那么南京和杭州、合肥是并列的。

▼《长三角城市群规划》各城市词频统计

排名

城市

出现次数

所属省份

1

上海

73次

上海

2

杭州

34次

浙江

3

南京

33次

江苏

4

合肥

32次

安徽

5

宁波

30次

浙江

6

苏州

20次

江苏

7

无锡

16次

江苏

7

嘉兴

16次

浙江

7

芜湖

16次

安徽

10

常州

10次

江苏

▲词频并不是严肃的统计口径,但看看各个城市的出现次数之悬殊,多少还是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有所谓的专家跑出来扯:

「南京成为长三角唯一的特大城市,独坐长三角第二把交椅,把杭州、合肥、苏州甩了一条街。

这是南京的质变,是南京站上更高舞台的宣言。

不论对南京这座城市来说,还是南京楼市来说,从此都站在了更高的起点上。

当然,这种地位的上升,城市管理者看得到,各级投资商、开发商看得到,买房人、投资客看得到,南京楼市或将面临一次重估的过程。

简单一句话:

房价地价的长期潜力,要被大大拔高了,长三角俯视群雄,直追大上海。

我们不关心南京的房价是否合理,但必须警惕:

这种吹捧性的言论,是建立在南京被「定位」为特大城市之上的。

而这个「定位」,本身就是子虚乌有。

 似乎,南京人很介意「宁杭之争」。

《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规划》仅仅只是用了「特大城市」这个词,就足够南京人掀起一场狂欢:

把杭州踩在脚下的错觉,实在是酸爽极了。

媒体意淫性的报道,令众生迷醉,错觉丛生:

「南京的竞争对手,从杭州换成了上海」……

更有好事者声称,「翻遍杭城数十家媒体公号」,并未发现一条关于该规划文件的报道。

于是就写下笔如有神:

《今天起请叫南京特大城市!

杭州城集体失声……》

诚然,南京有诸多领先于杭州之处,比如城市骨架、地铁运营公里数、地下排污管道建设(恐怕是季建业先生的功劳)、国有企业数量及规模等。

但是,如果排除意淫因素,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如果南京人非要争「长三角老二」,根本不用等到国家发改委公布这份规划文件,因为此前几乎所有国家文件在提及长三角的城市时,从来都是按这个顺序:

上海、南京、杭州……这是历史惯性,毕竟南京是蒋介石的首都,相比之下,杭州在整个20世纪地位都不如南京。

对,按这个顺序,南京一直都是老二。

▼《长三角城市群规划》描述宁杭的异与同

南京与杭州的不同点

南京的特殊描述

杭州的特殊描述

南京都市圈。

打造成为区域性创新创业高地和金融商务服务集聚区

杭州都市圈。

建设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的先行区

沿江发展带。

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江海联运港区

沪杭金发展带。

连接上海、嘉兴、杭州、金华等城市,建设以高技术产业和商贸物流业为主的综合发展带

加快建设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积极发挥上海亚太信息通信枢纽和南京等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作用

推广大数据、云计算和物联网应用,加快建设上海、杭州、无锡云计算示范城市

南京与杭州的共同点

原文描述

所属主题

发挥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中心城市要素集聚和综合服务优势

沪宁合杭甬发展带

集中打造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创新节点

构建协同创新格局

以上海为核心,南京、杭州、合肥为副中心

完善城际综合交通网络

加快建设南京、杭州、合肥、宁波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提升综合交通枢纽辐射能力

提升上海虹桥、杭州、南京等枢纽机场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