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疗题复习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9118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8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疗题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放疗题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放疗题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放疗题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放疗题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放疗题复习题.docx

《放疗题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疗题复习题.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放疗题复习题.docx

放疗题复习题

2.Horner’s综合征肺尖癌压迫或侵犯颈交感神经节时,出现患侧眼球凹陷,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裂狭窄、患侧上半胸部皮肤温度升高、无汗等。

3.Pancoast综合征:

肺尖发生的癌瘤导致肩背部和上肢的疼痛,可伴有皮肤感觉异常(火灼样)和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以手部小肌肉为主,但上上臂肌亦可受累),严重者可出现神经麻痹。

肿瘤多累及第1或第2肋骨及椎体,椎管以及脊髓亦可受侵,而表现出脊髓肿瘤症状,同时伴有HORNER综合征。

4.“B”症状:

临床上将不明原因发热38℃以上,连续3天;盗汗;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半年内体重减轻大于10%)称为“B”症状。

5.咽淋巴环(韦氏环,Waldege'sring):

是由鼻咽腔、扁桃体、舌根、口咽以及软腭背面淋巴组织所围绕的环形区域

56、前哨淋巴结:

区域淋巴引流区中最先接受肿瘤淋巴引流,最早发生肿瘤转移。

3.亚临床病灶:

临床及显微镜均难于发现的,弥散于正常组织间或极小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根治术或化疗完全缓解后状态。

4.微小癌巢:

为显微镜下可发现的肿瘤细胞群集,细胞数量级>106,如手术边缘病理未净。

5.临床病灶:

临床或影像学可识辨的病灶,细胞数量级≥109,如剖腹探查术或部分切除术后。

28、存活细胞:

经放射线作用后细胞仍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

29、克隆(集落):

在离体培养的细胞中,一个存活的细胞可分裂增殖成一个细胞群体。

30、死细胞:

细胞在照射后已失去无限增殖能力,既使在照射后其形态仍保持完整,有能力制造制造蛋白质,有能力合成DNA,甚至还能再经过一次或两次有丝分裂,产生一些子细胞,但最后不能继续传代者称为死亡细胞。

按存活的定义,放射治疗效果主要是根据是否残留有无限增殖能力的细胞,而不是要求瘤体内的细胞达到全部破坏。

因此,在放疗后的病理切片中,发现有形态完整的肿瘤细胞不一定证明是有临床意义的肿瘤残留。

53、干细胞:

指可以分裂很多次并形成有一定分化特征的可辩认的细胞和即将分化的细胞,干细胞具有自我繁殖能力,正常情况下大部分干细胞处于G0期。

31、凋亡:

6.致死性损伤:

指不可逆的导致细胞死亡的损伤

7.亚致死性损伤:

细胞受照射后,在一定时间内能完全修复的损伤。

其修复一般在照射后1H即开始,4-8H即可完成修复。

这种修复受很多因素影响,如射线性质、细胞的氧合状态、细胞生长期等。

低LET射线照射有亚致死性损伤,高LET射线照射没有亚致死损伤。

乏氧细胞亚致死损伤慢,没有增殖的细胞几乎没有SLDR。

8.潜在致死性损伤:

这种损伤介于亚致死性损伤与致死性损伤之间,是否能修复或死亡与细胞所处的环境或条件关系密切。

通常条件下可致细胞死亡,在适当条件下可以修复。

PLDR主要发生在G0期及相对不活跃的G1期细胞内,包括大部分肿瘤。

32、靶区:

靶区肿瘤及其周围潜在的受侵犯的组织。

9.肿瘤靶区(GTV):

指肿瘤的临床灶,为一般的临床诊断手段及影像学方法能够诊断出的的具有一定形状和大小的恶性病变的范围,包括转移的淋巴结和其他转移的病变。

转移的淋巴结或其他转移病变可认为是第二肿瘤区

10.临床靶区(CTV):

指按一定的时间剂量模式给予一定剂量的肿瘤的临床灶(肿瘤区)亚临床灶以及肿瘤可能侵犯的范围。

11.内靶区(ITV):

在患者坐标系中,由于呼吸或器官运动引起的CTV外边界运动的范围。

12.计划靶区(PTV):

包括临床靶区(CTV)本身、照射中患者器官运动(ITV)和由于日常摆位、治疗中靶位置和靶体积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扩大照射的组织范围。

PTV的确定要同时考虑到CTV的解剖部位和将要使用的照射技术,如头颈部多以CTV为参照,胸腹部以ITV为参照,而对于同一个CTV或ITV,采用适形放疗技术技术时的PTV应小于常规放疗。

不得靠扩大PTV的方法解决临床不明因素。

13.治疗区(TV):

对一定的照射技术及射野安排,某一条等剂量线面所包括的范围,通常选择90%等剂量线作为治疗区的下限。

治疗区和计划靶区的符合程度也是治疗计划评价的标准之一。

14.照射区(IV):

对一定的照射技术及射野安排,50%等剂量线所包括的范围,其直接反映了该计划引起的正常组织剂量的大小。

15.冷剂量区:

在ITV内剂量低于CTV处方剂量下限-5%的范围。

16.热剂量区:

在患者坐标系内,组织接受高于CTV处方剂量上限+5%的范围。

17.剂量热点:

指内靶区外大于规定的靶剂量的剂量区的范围,与靶区最大剂量一样,当剂量热点的面积等于或大于2CM2(1。

5CM直径)时临床上才考虑,但对较小器官如眼、视神经、喉等,必须给予注意。

18.危及器官(OAR):

指可能卷入射野内的重要组织或器官,它们的放射敏感性(耐受剂量)将显著影响治疗方案的设计和确定靶区处方剂量的大小。

19.危及体积(RV):

指危及器官卷入射野内并受到一定剂量水平照射的范围。

RV的大小和受照射剂量水平直接关系到该器官因照射引起的可能的损伤,即正常组织并发概率的大小。

因此计划设计时,应注明RV的范围及其相应的剂量大小。

20.计划危及器官区(PORV):

在勾画危及器官范围时,应考虑器官本身运动和治疗摆位误差的影响,其扩大后的范围称为计划危及器官区。

21.治疗增益比:

靶区剂量与靶区外正常组织剂量之比即治疗增益比。

45、肿瘤控制概率:

指消灭肿瘤的概率,随剂量的变化而变化。

49、治疗增益比:

表示用某种治疗技术致成的肿瘤控制率与周围正常组织损伤之比。

50、治疗比:

为下常组织耐受剂量和肿瘤致死剂量之比。

22.放疗计划系统(TPS):

由专用摄像数字化系统、CT接口及电缆数字传输系统、高速计算系统和输出系统等部分组成。

它能将CT、MRI、PET等影像、计划放疗的各种数据经过组织密度纠正和计算后,三维图像重建,清晰显示肿瘤靶区及周围重要器官的剂量分布,并可作多种方案比较优化,开成个体化的放疗处方,对提高疗效和减少副反应有重要价值。

该系统避免了单凭临床经验制订放疗计划的缺点,如某些重要器官超量辐射,多野照射产生的“热点”(剂量过高)和“冷点”(剂量过低)等,把放射物准确性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已成为现代放疗单位不可缺少的辅助装备。

该装置已发展成为真三维、立体化,可以从三维任意角度分析、研究肿瘤和重要保护器官的剂量分布,直观和一次性守成放疗参数设计,正向和逆向设计计划。

51、肿瘤深度:

指体表野中心到体内肿瘤考虑点的距离。

23.热点:

当需要照射野过大超过机器射野时,需要两野并照。

如两野过近(紧接)就会造成热点,即剂量过高。

两野过远会造成冷点。

59、剂量热点(HOTSPOT):

是指靶区以外正常组织接受的剂量超过靶区100%剂量的区域,当热点区的面积超过2CM2时,才被认为有临床意义。

24.射线束:

从放射源出发沿着光子和电子等辐射粒子传输方向,其横截面的空间范围。

25.射线束中心轴:

定义为射线束的对称轴,并与由光阑所确定的射线束中心,准直器的旋转轴和放射源的中心同轴。

26.照射野:

由准直器确定射线束的边界,并垂直于射线束中心轴的射线束平面称为照射野

27.源皮距(SSD):

从放射源前表面沿射线束中心轴到受照物体表面的距离。

28.源轴距(SAD):

从放射源前表面沿射线束中心轴到等中心的距离。

29.传能线线密度(LET):

是指次级粒子径迹单位长度上的能量转换,表明物质对具有一定电荷和一定速度的带电粒子的阻止本领,也即带电粒子传给其径迹物质上的能量。

用千电子伏特/微米(keV/um)表示。

44、高LET射线:

指单位距离传递给次级电子较高能量的射线。

低能LET:

30.相对生物效应(relativebiologicaleffect,RBE)X射线(250KV)引起某一生物效应所需要剂量与所观察的辐射引起同一生物效应所需要剂量的比值。

RBE=D0/D0‘

(D0表示250KVX射线的平均来活剂量或平均致死剂量;D0‘指所试射线达到同样生物效应的相应剂量)

电离辐射的生物效应不仅取决于某一特定时间内吸收的剂量,而且还受能量分布的制约。

在剂量相同的情况下,高LET射线的辐射效应大于低LET射线。

在辐射击生物学中通常用相对生物效应来表示这种差别。

46、正常组织耐受量:

各种不同组织接受射线照射后能够耐受而不会造成永久性不可逆损伤所需要的最大剂量称为该组织的耐受量。

25.TD5/5:

最小耐受剂量。

治疗后5年内,小于或等于5%的病例发生严重合并症的剂量。

26.TD50/5:

最大耐受剂量。

治疗后5年时,50%的病例发生严重合并症的剂量。

9.氧增强比:

在有氧及无氧情况下达到同样的生物效应所需的照射剂量之比。

27、氧固定学说:

在有氧的情况下,氧能与自由基(R)作用形成有机过氧基(RO2),它是靶物质的不可逆形式,于是损伤被化学固定下来,因此认为氧对照射的损伤起了“固定”作用,称之为“氧固定学说”

47、氧效应:

氧在放射线与生物体相互作用中所起的作用。

34、肿瘤致死剂量(TCD95):

指放射线使有绝大部分肿瘤细胞破坏死亡,而达到局部治愈的放射线的剂量。

40、吸收剂量:

指单位质量的物质吸收电离辐射的平均能量。

41肿瘤剂量:

指体内肿瘤部位所考虑点受到的剂量。

36、根治性放疗:

通过放疗使病变在放疗区内永久消除,达到彻底消失肿瘤,使病人恢复健康的目的一种放疗类型称为根治性放疗。

54、姑息性放疗:

是一种旨在减轻患者痛苦,尽量延长生存时间的放疗,主要用于晚期病人的止血、止痛、解除梗阻、抑制肿瘤生长。

37、等剂量曲线:

在模体中,剂量相同点的连线,即为等剂量曲线。

38、半衰期:

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数,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一半所需的时间称该放射性核素的半衰期。

39、循征医学:

负责、明确、明智地应用临床证据为每个病人制定诊疗方案。

42、医用直线加速器:

利用微波电场沿直线加速电子然后发射X线或电子线、治疗肿瘤。

43、模似定位机:

是用来模拟加速器或钴60治疗机机械性能的专用X线诊断机。

48、几何半影:

指由于放射源尺寸大小而造成的半影。

52、晚反应组织:

指机体内无再增殖能力,损伤后仅以修复代偿其正常功能的细胞组织,如脊髓、肾、肺、肝等,其特点是细胞更新慢,照射后损伤很晚才表现出来,A/B值较低。

55、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指利用立体定向装置,先进的影像设备和三维重建技术,在三维空间上确定病变和邻近重要器官的位置和范围。

然后,利用TPS计划系统,精确的设计线束方向,优化治疗方案,对病变实施“手术式”照射。

57、体内照射:

将密封的放射源直接放入被治疗的组织或器官腔内。

二、简答题:

1、陈述放射治疗的最佳剂量以及临床不同时间剂量因子照射方案设置的基本原则。

在取得最大肿瘤局部控制率(TCP)的疗效的同时只带来最小并发症的发生率(NTCP),亦即可获得最大治疗增益(TG)的照射剂量。

在不造成正常组织严重晚期放射损伤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剂量;在不造成正常组织严重急性放射反应的前提下,尽可能保持疗效而缩短总治疗时间。

2、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较常规放射治疗的技术优势是什么?

你认为哪些临床肿瘤病况适宜实施这种治疗?

3-DCRT使高剂量区分布在三维方向上均与病变(靶区)范围的形状相一致,从而可使肿瘤病灶获得更高的局部控制剂量,而使周围的正常组织和器官得到最大限度的防护,是一种大幅度提高治疗增益的照射技术。

1.肿瘤位于密集而复杂的解剖结构中,如头颈部肿瘤;

2.肿瘤相邻放射敏感的重要组织或器官,如脊髓,肾,眼球;

3.肿瘤形态不规则,如体腔内某些表现弥漫浸润扩展倾向的侵袭性肿瘤;

4.肿瘤规则且较局限,位于均质器官,但增殖慢,相对抗拒,局部控制明显相关于递增的照射剂量,如脑瘤,前列腺癌;

5.孤立的转移病灶或复发病灶的再程治疗,如NP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