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排水灌溉水渠修复工程设计以大新县那当水库灌溉排水为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390824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85.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型排水灌溉水渠修复工程设计以大新县那当水库灌溉排水为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小型排水灌溉水渠修复工程设计以大新县那当水库灌溉排水为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小型排水灌溉水渠修复工程设计以大新县那当水库灌溉排水为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小型排水灌溉水渠修复工程设计以大新县那当水库灌溉排水为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小型排水灌溉水渠修复工程设计以大新县那当水库灌溉排水为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型排水灌溉水渠修复工程设计以大新县那当水库灌溉排水为例.docx

《小型排水灌溉水渠修复工程设计以大新县那当水库灌溉排水为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型排水灌溉水渠修复工程设计以大新县那当水库灌溉排水为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型排水灌溉水渠修复工程设计以大新县那当水库灌溉排水为例.docx

小型排水灌溉水渠修复工程设计以大新县那当水库灌溉排水为例

 

 

小型排水灌溉水渠修复工程设计——以大新县那当水库灌溉排水为例

摘要

农村小型水利基础设施在促进当地农业稳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位置,是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生态环境的基础性设施,是夯实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我国农村小型水库大部分在60至80年代建成,至今许多水利设施已经年老失修,失去了应有的功能,因此一到雨季,就发生涝灾,一到春夏交替的旱季就无水可用,农田大面积受灾,这凸显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十分薄弱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农田水利设施条件显著改善。

本设计就以大新县那当水库为例,以渠道加固修复为主,并配套相应附属建筑物进行设计。

并顺利参与了该设计的实施工作。

[关键词]小型水库;水渠修复;

 

那当水库排水灌溉水渠修复工程位于广西大新县金铭镇上湖村那当水库下游。

1975年10月开工建设,1976年4月竣工投入运行,集雨面积1.28km2,总库容41.5万m3,设计灌溉面积400亩,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的小

(2)型水库。

本工程涉及金铭镇上湖村那当屯1个自然屯。

本工程以渠道加固修复为主,并配套相应附属建筑物。

1工程项目概况

1.1工程地质

大新县地处云贵高原南缘,县境地形北高南略低,山岭间形成许多小盆地。

 县出露地层有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第四系。

寒武系和下泥盆系以及下石炭系为硅质、砂质、泥质夹灰质岩相,构成土山和丘陵地,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0%,是林业发展区。

上泥盆系和上石炭系及二迭系为灰质岩相,构成峰丛、峰林和弧峰地形,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5%,第四系由粘土、亚粘土、亚砂土或碎屑岩组成,发育于溶蚀小平原和圆洼地、槽谷地中,约占全县总面积的25%,是主要耕作区。

主要山脉西北部有四城岭,其主峰海拔1073米,是境内最高的山峰。

大小主支河流有43条,总长458公里,分流入左右江两大水系,最大最长的河流是黑水河,流程64.3公里。

县内主要有山地石灰土,赤红壤,水稻土分布面积最广。

工程区地处金铭镇上湖村那当屯处于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金铭镇位于大新县北部,东接龙门乡,南连桃城镇,西邻那岭乡,东北、西北分别与大新县五山乡和天等县接壤,县境地形北高南略低,山岭间形成许多小盆地,气候温暖,温润多雨。

工程区雨量分布不均匀,多集中于夏季,干湿季分明,年平均阵雨量1362毫米。

年平均气温21.3℃,常年气温高,夏长炎热,冬短微寒。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抗震设防烈度均为Ⅵ度。

根据沟渠两岸岩土工程地质特性,结合当地工程经验,按照水利水电工程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建议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如下表:

地基主要土层物理力学指标建议值表

土层

指标

砂卵砾石②

粘土③

淤泥④

中细砂⑤

粘土⑥

天然含水率w(%)

33.90

53.80

50.00

31.30

天然密度ρ(g/cm3)

2.20

1.79

1.82

1.89

1.78

饱和密度ρ(g/cm3)

2.25

1.88

1.85

1.95

1.86

孔隙比e

0.65

0.98

1.42

0.618

1.02

比重Gs

2.75

2.73

2.67

2.71

2.74

饱和慢剪

内聚力C(kPa)

0

10.00

5.50

0

9.60

内摩擦角Ф(°)

26

17.00

16.00

22

17.50

饱和

压缩系数αv1-2(MPa-1)

0.46

1.13

0.44

压缩模量Es1-2(Mpa)

20

5.03

2.20

5.90

渗透系数k(cm/s)

1.10×10-2

2.47×10-4

2.00×10-5

1.20×10-3

4.30×10-4

抗冲流速v(m/s)[水深2m]

0.9~1.15

0.50~0.75

0.40~0.55

0.70~0.90

0.50~0.70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K(kPa)

天然

350

165

60

130

160

饱和

350

140

60

125

135

边坡坡比

(坡高<10m)

临时

1:

1.25

1:

1.0

1:

1.5

1:

1.25

1:

1.0

永久

1:

1.5

1:

1.25

1:

1.75

1:

1.75

1:

1.25

摩擦系数(砼/土)f’

0.45

0.30

0.18

0.40

0.30

本工程排水渠沿线土体抗冲刷能力差,对渠道进行防渗、护岸处理及维修加固显得非常必要。

1.2基础设施

1.2.1交通设施

工程区距县城10公里,213省道经过境内,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

所属村内道路已形成较完善的道路网格体系。

1.2.2水利设施

区内灌溉渠系多已做“三面光”,运行良好,然而工程区内排水渠大部分仍为土质渠道,大部分修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运行多年,经洪水侵蚀,设施毁坏严重,沟内严重淤积,且原排水渠为土质渠道,局部被洪水冲塌,每当汛期来临,由于该排水渠行洪断面不足,淤积严重,致使洪水淹没农田和村屯。

1.2.3电力设施

工程区布置有完善的电力网络,主干线路为10KV,并配备有变压器,电力充足,完全能满足项目施工用电电力要求。

施工用水可就近有坑塘、溪流抽取。

本工程施工用电负荷较小,施工用电可以从附近的村屯连接,也可由施工单位自行发电解决施工用电问题。

1.2.4建筑材料

本工程建设所需的水泥砖、碎石、块石、河砂、水泥、钢筋、木材等到大新县采购,平均运距约25km;工程用土可就近村屯取土点,平均运距1.0km。

1.3工程区排水灌溉水渠现状

工程自建成以来,历经近五十年的运行使用,虽然管理单位每年都进行检查与维护,但由于经济条件有限,造成维修、维护不到位。

目前工程区共有那当水库排水渠688m,那当水库排支沟200m,共有排水渠888m态属自然的土渠状态,未进行过任何形式进行防渗衬的土渠渠道,经过长期运行,渠道冲刷变形严重,宽窄不一,淤积严重,以及局部渠段堤身渗漏水严重,致使渠道的输水效率低下。

1.4农业生产状况

工程区耕地面积1000亩,有效灌溉面积400亩。

近三年来水田种植水稻,旱坡地种植甘蔗、木薯等,水稻年亩均产量780kg,亩均产值2106元,旱坡地甘蔗亩均产量5000kg,亩产值2250元。

2工程设计

2.1工程总体布置

2.1.1工程布置的基本原则

本工程渠系以改建为主,渠线布置原则:

①渠线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充分利用原有渠线线路,对局部段进行裁弯取直,尽量少占耕地;

②力求渠道上下游断面连接平顺,水流流态好;

③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可靠。

2.1.2工程总体布局及主要建设内容

1、总体布局

本工程主要对原有排水渠进行硬化改造,加大其行洪断面,以满足汛期排涝要求。

2、主要建设内容

本工程改造那当水库排水渠长688m,那当水库排支沟长200m。

2.1.3工程设计依据及等级、标准

2.1.3.1设计依据文件及规范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2)《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3)《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

(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水工程》(GB/T 16453.4-1996)

(6)《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量计算规定》(SL328-2005)

2.1.3.2建筑物标准

本工程排水渠设计流量小于1.0m3/s,根据相关文件规范,本次设计工程等别为Ⅴ等,建筑物标准为5级。

2.2工程设计

①设计流量

Q=q·F

式中:

q为排涝模数,m3/s·ha。

F为排水渠排涝面积,ha。

②采用公式

渠道断面设计计算公式采用《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中的“梯形渠道实用经济断面的计算方法”进行列表计算。

采用公式如下:

其中:

h0为水利最佳断面水深(m);

Q为渠道设计过水流量;m为渠道边坡系数,矩形渠道为0;

n为糙率,渠床糙率参照《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附录表E,本项目渠道糙率取0.017;

i为渠底比降,根据渠道所在地形条件选择合适的比降。

根据上式,列表计算h0值及其相应的各组实用经济断面,选用合适断面,再加安全超高,取整后即为渠道选定的断面。

部分渠道断面选定后,应结合与其连接的上下级渠道底高程做适当调整,最终选择经济合理的断面。

渠道安全超高及防渗超高根据《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SDJ217-84)田间渠道的安全超高

式中hj为渠道通过加大流量时的水深(m)。

③横断面设计

a)排水渠边墙衬砌材料选择

排水渠边墙衬砌材料的选择,主要是根据防渗效果、使用寿命、造价、地质、施工工艺、排水渠的规模等实际情况而定,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本项目拟定两种渠道边墙衬砌材料进行方案比较,方案如下:

方案一:

现浇砼边墙

排水渠断面采用现浇C15砼边墙,厚度20cm;渠底采用C15现浇素砼,厚度为8cm。

方案二:

M7.5浆砌混凝土砌块边墙

排水渠断面采用M7.5浆砌混凝土砌块边墙,厚度为19cm;1:

2水泥砂浆抹内侧面及渠顶,抹面厚度为3cm;沟底采用C15现浇素砼,厚度为8cm。

b)方案比较

5.2-1排水渠边墙衬砌材料方案比较表

排水渠边墙

衬砌材料

防渗效果

m3/(m2.d)

使用寿命

(年)

造价

(元/m)

施工

工艺

主要优缺点

现浇砼

0.09~0.25

25~40

614

简单

使用寿命长,对边坡稳定有利,施工质量容易保证,但施工进度慢,造价略高。

浆砌石

0.09~0.25

25~40

539

简单

使用寿命长,对边坡稳定有利,施工质量容易保证,但施工进度快,造价一般。

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选用M7.5浆砌石边墙。

c)横断面型式

本工程为M7.5浆砌混凝土砌块矩形排水渠。

根据实际地形条件、水源条件和排涝面积选定渠道的断面型式如下。

图5.2-1排水渠断面图

④纵断面设计

渠道渠底比降应根据渠线地形坡度大小,并应满足临界不淤流速不小于0.3m/s,最大流速不大于允许不冲流速而定。

本工程渠道采用M7.5浆砌石。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范附录表E-4中有关规定,允许不冲流速可达2.5m/s。

本工程排水渠底坡降范围在1/1000~1/2000之间。

⑤渠道边墙稳定计算

(a)计算公式:

抗滑稳定:

KC=

其中:

∑W—垂直作用力(KN);

∑P—水平推力(KN);

f—抗滑摩擦系数。

主动土压力系数,采用库仑公式计算

主动土压力系数Ka=

其中:

Ka—库仑主动压力系数;

—填土的内摩擦角,取值为20°;

δ—填土与墙面之间的内摩擦角,取值

α—墙面与竖直线之间的夹角,取值为0°;

γ—回填土容重取19KN/m3;

填土上表面连续均布荷载水平推力:

抗倾覆计算公式

K0=

式中:

k0—抗倾稳定安全系数;

Mw—抗倾覆力矩(kN·m);

Mp—倾覆力矩(kN·m)。

③地基应力计算公式

偏心距:

-

<

,大于B/4由会出现拉应力;

σ

(1±

(b)计算工况及结果

本工程属V等,边墙为5级建筑物,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稳定安全系数允许值见表5.2-1。

表5.2-1土基上挡土墙稳定系数允许值

工况

抗滑稳定系数[Kc]

抗倾覆系数[K]0

正常工况

1.15

1.40

经计算,挡墙抗滑、抗倾及基础应力计算成果详见表5.2-2。

表5.2-2挡墙稳定计算结果表

挡墙形式

工况

抗滑稳定系数Kc

抗倾覆系数

K0

基底应力

σmax(kPa)

基底应力

σmin(kPa)

地基允许承载力(kPa)

砌石挡墙

正常工况

1.23

3.26

47.8

0.05

200

设计工况

1.42

2.58

37.57

0.63

200

从上表计算成果可知,挡墙抗滑、抗倾稳定安全系数均满足规范要求,基底最大压应力小于基础允许承载力,没有出现拉应力,结构安全可靠。

3施工组织设计

3.1工程施工组织

3.1.1施工布置原则

本工程施工内容以线性工程为主,施工场地分散,可分段多仓面开展施工,场内施工布置坚持节约用地、方便施工原则。

同时,施工加工场地布置应尽量远离当地居民区,减少施工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b)施工分区

本工程施工区位于上湖村耕地区。

c)主体工程施工

(1)土方开挖及边坡修整

沟清基和断面开挖修整采用人工进行,但对开挖量较大的局部渠段可先采用小型挖掘机开挖成型,再采用人工进行修整。

场内运输一般采用斗车运输,对工程量相对较为集中的渠段采用自卸手扶拖拉机或其它小型自卸车辆运输。

渠道断面开挖修整应将树根、淤泥、腐殖土和杂物等清除干净。

填方渠段渠堤土方开挖不得危及渠堤安全,尽量减少填方渠段的土方开挖量。

渠道边坡土方开挖厚度≤30cm的按边坡修整计,大于30cm的按土方开挖计。

3.1.2土方填筑

对渠坡上需进行土方回填的部位,除清除回填范围内的树根、淤泥、腐殖土和杂物外,还必须将边坡开挖成台阶状(平台宽度最少为30cm),再分层回填夯实。

土方回填应尽量采用机械(如蛙式打夯机等)夯实,只有局部小范围的填方才可采用人工夯实。

机械夯实时分层厚度(松土厚度)不大于25cm,采用人工夯实时分层厚度(松土厚度)不大于20cm,层面间应创毛洒水。

土料夯实后厚度应略大于设计厚度,以便修整成设计断面。

渠道内坡土方回填的压实系数要达到0.93,各渠段及渠系附属建筑物的填土控制干密度经试验确定。

土方场内运输一般采用手推车,对工程量相对较为集中的则可以采用自卸手扶拖拉机或其它小型自卸车运输。

3.1.3混凝土浇筑

砼采用0.4m3砼搅拌机拌和,拌和时间应大于2分钟。

搅拌好的砼采用斗车或自卸手拖或其它小型自卸车辆运输。

砼振捣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平板振捣器的功率不能过小,应在1.2kw以上,以确保振捣密实。

本工程渠道防渗砼的强度等级为C15,砼抗渗等级为W4;砼为二级配,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32.5)、碎石、河砂拌制砼,粗骨料粒径不大4cm,原材料的质量应符合《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和《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O7—82)的要求。

砼的配合比应由试验确定,但防渗硷配合比中水灰比不得大于0.65,水泥用量不得小于225kg,塌落度应控制在3~5cm以内。

砼浇筑前,对土渠应先洒水将基面湿润,在旧砌石墙面上浇筑防渗砼时应先对旧砌石墙面进行凿毛、冲洗,使旧砌石墙面露出新鲜石面并刷洗干净、湿润。

在砼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原浆收面抹光,并达到砼表面密实、平整、光滑、无石子外露的要求。

砼必须按伸缩缝分块浇筑,每块必须一次浇筑完成。

砼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10天。

3.1.4水泥砂浆抹面

抹面水泥砂浆按经试验确定的配合比采用砂浆搅拌机拌和均匀,随拌随用,自出料到用完,其间歇时间不应超过1h。

拌好的抹面水泥砂浆采用斗车运输。

抹面的水泥砂浆为1:

2水泥砂浆,厚度为3cm,可分2~3次抹压至密实、平整、光滑。

在用水泥砂浆抹面之前,应把砌石基面凿毛、刷洗干净。

3.1.5浆砌混凝土工程

砂浆强度须满足设计要求,且应有试块试验报告,试块应在砌筑现场随机制取。

砌筑前,应在砌体外将石料上的泥垢冲洗干净,砌筑时保持砌石表面湿润。

砌筑因故停顿,砂浆已超过初凝时间,应待砂浆强度达到2.5Npa后才可继续施工;在继续砌筑前,应将原砌体表面的浮渣清除;砌筑时应避免震动下层砌体。

勾缝砂浆标号应高于砌体砂浆;应按实有砌缝勾平缝,严禁勾假缝,凸缝;勾缝密实,粘接牢固,墙面洁净。

砌石体应采用铺浆法砌筑,砂浆厚度应为20~50mm,当气温变化时,应适当调整。

采用浆砌法砌筑的砌石体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时砌筑,对不同时砌筑的面,必须留置临时间断处,并应砌成斜搓。

砌石体尺寸和位置的允许偏差,不应超过有关的规定。

3.1.6钢筋制作安装

钢筋应有出厂质量证明书或检验报告单,每捆(盘)钢筋均应有牌号,进仓时应按批号及直径分批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标牌查对、外观检查、按有关标准抽取试样进行机械性能试验,合格方可使用。

不合格钢筋禁止进入施工现场。

为了保持钢筋的表面洁净、油渍、漆污和浮皮、铁锈等均应在使用之前清除。

浮皮用锤敲击使之剥落。

铁锈用钢丝刷除锈,带有颗粒状或片状老锈以及未经除锈处理的钢筋不得使用。

钢筋的调直、切断、弯曲成型、焊接、绑扎应符合有关规定。

3.1.7其他

其它未尽事宜应根据其所处的位置、建筑物类型分别按照《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18-2004)、《水工混凝土施工规范》(SDJ207-82)、《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等有关现行规程规范进行施工并满足其要求。

3.2施工进度

本项目计划总工期为3个月,尽量安排在少雨、农闲的季节施工。

施工准备期:

安排在2015年10月,1个月时间主要完成水、电供应、场地平整、场内道路、测量定位等前期准备工作。

主体工程施工期(2015年11月~2015年12上旬):

1个半月主要完成渠系工程及附属建筑物施工。

完建期:

2015年12月,半个月时间主要进行工程后期处理工作,对工程进行修整完善,清理现场。

施工进度横道图

月份

进度

2015年10月

2015年11月

2015年12月

施工准备

主体工程

完建

3.3工程占地

3.3.1工程用地调查及实物指标

3.3.1.1调查内容及方法

工程用地调查是以为主,当地水利局相关人员协助进行。

工程用地实物指标调查的主要内容有:

①用地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调查;②用地区涉及人口调查;③用地区房屋及附属建筑物调查;④用地区土地调查;⑤专项设施调查。

调查方法主要有:

①用地区社会经济基本情况调查,到用地涉及的大新县2012年大新县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等资料。

②人口、房屋及附属建筑物调查,屋人口调查对用地区涉及的村民小组进行全面调查,根据用地区1:

1000平面布置图现场测量确定用地范围,由调查人员现场核实登记。

房屋调查与人口调查同时进行,在对用地涉及村范围进行人口调查时,对用地区内的房屋进行全面调查。

附属建筑物调查结合人口、房屋调查同时进行。

③土地调查,根据施工规划布置成果确定的工程用地范围,采用测量的1:

1000地形图到现场核实确定各种地类并进行量算,土地按规范要求进行分类汇总。

土地面积以标准亩为单位,各类土地按水平投影面积计算。

④专项设施调查,专项设施调查是根据用地范围,持用地区1:

1000地形图到现场确定实际涉及数量。

3.3.1.2实物指标

按照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的深度要求,根据水工设计提供的工程布置及建筑物特征,工程管理用地要求等按设计范围征用。

调查内容包括工程占地以及需拆迁建筑物面积,以及被征用土地上的附着物等。

调查方法参照《水利水电工程淹没实物指标调查细则》和相似工程的调查方法,由我公司有关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占地数量根据1/1000工程布置地形图测量统计。

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为渠系改造,改建渠系主要沿原有渠系线路,经调查统计,本工程无永久占地,临时征用土地包括临时施工道路、土料场、加工工厂,临时堆土区。

工程施工临时占地指标计有:

旱地3亩。

不涉及房屋建筑拆迁。

3.4移民安置

本项目主要为改建原有渠系工程,渠系布置主要沿原有渠系线路,未涉及移民问题。

3.5补偿投资概算

本工程未涉及征地,所以没有征地费。

4水土保持与环境保护设计

4.1水土保持设计

4.1.1水土流失面积

在本工程项目中,主要是对排水渠进行硬化。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开挖、回填、弃土弃渣等,导致植被的破坏,这是产生新的水土流失的根源。

根据现场调查及设计分析,本工程施工破坏植被总面积为1346m2,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总面积为627m2。

4.1.2水土保持原则及责任范围

工程项目的水土保持应遵照水土保持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的要求,实行“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效益”的方针及“谁开发谁保护,谁造成水土流失谁治理”的原则,根据《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的要求,经现场查勘调查,本项目建设影响面积为4000m2。

4.1.3水土保持设计

工程施工中对相应的土体、植被产生不同程度的扰动和破坏,按照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技术,根据工程项目建设区点多、线长、面广、分散的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综合防治,最大限度地控制施工过程中所造成的水土流失。

原有的地貌植被遭破坏后,根据工程项目建设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1)弃渣场水土保持设计

灌区的弃渣主要来源于渠系建筑物工程修复建设和渠道整治清淤。

根据渠系建筑物工程修复建设弃渣和渠道整治清淤工程弃渣分散的特点,弃渣场应选择在就近的低洼荒地,并分散小面积堆放,弃渣要夯实,堆渣场高度平均约为1.5m左右,边坡比为1:

1.5m。

堆渣场视不同情况沿坡脚处修筑装土编织袋或浆砌石作挡土墙,在弃渣场的坡面和表面植草防护以保水土,植草的草种可选择百喜草、香茅草、非洲狗尾草等,据分析统计,堆渣场需植草防护1亩,另施工堆料场占用710m2,共需植草1376m2。

(2)沟渠及附属建筑物施工影响区水土保持设计

沟渠及附属建筑物建设修复过程中,对局部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产生较大影响。

在施工中应采取深挖取土,减少开挖面积,以挖方作填方,减少弃土方量。

料场区水土保持方案只针对土料场进行设计,土料开挖时表层腐植土要单独开挖妥善堆放保存用于料场开挖完毕后的回铺;合理堆放弃渣,严禁直接倾入沟道;渠道清淤时的弃渣,要选择低洼地点或指定渣场堆放,防止乱弃所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在施工过程中开挖和施工尽可能做到同步进行,避免开挖线过长,产生长时间的裸地,在工程结束后应尽快采取植物措施,恢复原地貌以防治水土流失。

4.1.4水土保持概算投资

本次设计水保设计工程量合并计入主体工程工程量中,水保投资一并计入主体工程投资。

4.2环境保护设计

4.2.1项目实施对施工区环境的主要有利影响

工程项目实施完成后,可增加渠道下游的灌溉供水量,提高灌溉供水可靠性,对渠道的下游环境改善起到积极的作用。

工程实施后,减少灌区渠系的渗漏量,可以降低渠系两侧耕地的地下水位,对避免或减轻渠系两侧土地沼泽化起到较好的作用。

同时由渠系输水引起的水土流失也将得到有效的控制和改善。

渠道经防渗衬砌后,渠道断面将比较规整,杂物、垃圾淤积和死水面积将得到显著减少,减少水土流失,对渠道环境起到美化作用。

同时灌溉面积扩大,湿地面积增加,绿色植被增多,改善灌区内的小气候,利于各种动植物的生长。

整个配套工程建成后,将形成较完整的灌排体系,可基本解决灌区的旱涝灾害,改善灌区农业生产的耕作条件,促进灌区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农业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带动灌区内各行业的发展,提高灌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4.2.2工程实施对施工区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

施工时造成局部植被、绿化设施遭到暂时性破坏,会引起局部范围的暂时性水土流失。

施工废水、噪音、扬尘等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

4.2.3对不利影响的对策及防治措施

对工程的清基弃土和填方取土场,在工程完工后要因地制宜地复垦或种植草皮,尽快绿化渠道两侧的荒山荒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